TWM548909U - 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插座 - Google Patents

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8909U
TWM548909U TW105212358U TW105212358U TWM548909U TW M548909 U TWM548909 U TW M548909U TW 105212358 U TW105212358 U TW 105212358U TW 105212358 U TW105212358 U TW 105212358U TW M548909 U TWM548909 U TW M54890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limiting member
elastic piece
wire
neutr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2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siang-Yun I
Original Assignee
Green Idea 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n Idea Tech Inc filed Critical Green Idea Tech Inc
Priority to TW105212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8909U/zh
Publication of TWM548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8909U/zh

Links

Landscapes

  • Fuses (AREA)

Description

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插座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插座,特別是指一種火性線彈片與火性線導電片過熱時,或中性線彈片與中性線導電片過熱時,皆能夠確保火性線彈片、火性線導電片、中性線彈片與中性線導電片會同時被分開。
為避免電路產生電流過載、或短路、過熱等狀況,通常會在電路上設置有保險絲或斷電器,當電路溫度過高或電流過大時,讓保險絲受到高溫影響而熔斷或是讓斷電器的金屬彈片跳脫,以令電路形成開路而斷電,保障用電的安全。
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509999號「絕緣式升溫破壞固定片及使用該絕緣式升溫破壞固定片之插頭、插座」,該絕緣式升溫熔斷固定片包括一連接件及二限制件結合在該連接件二端,形成H形構造,該連接件置入導電片上形成的溝槽,使該二限制件貼抵在該二導電件相對外側,並使該二導電件彼此接觸限位,該連接件則在過熱時被破壞,使二導電件形成斷路。
但是,每一火性線彈片與火性線導電片使用一升溫熔斷固定片,每一中性線彈片與中性線導電片則使用另一升溫熔斷固定片,例如上述M509999專利的第21圖所示。當負載(電器)連接在火性線導電片與中性線導電片之間時,電流依序經由火性線彈片、火性線導電片、負載(電器)、中性線導電片與中性線彈片而形成通路。如果因為過熱的位置是中性線彈片與中性線導電片之間,則中性線彈片與中性線導電片之間的固定片將因升溫而被破壞,此時,位於火性線彈片與火性線導電片之間的固定片可能未被破壞,如此,形成斷路之前的高電流仍可以進入負載,如果該負載漏電,而操作者又在接地的情況下觸摸該負載,操作者會因此而觸電。
此外,美國專利US9257798專利案的在第1圖、第2圖與第3圖所示的實施例中,火線導電片(live wire conductive plate)與火線接觸部(live wire contact portion)之間個別獨立使用一限位件(limiting element),中性線導電片(neutral wire conductive plate)與中性線接觸部(neutral wire contact portion)之間也另外個別獨立使用另一限位件(limiting element)。因此,該美國專利US9257798專利案,同樣存有上述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509999號所存在的問題,亦即,在過熱情況下,美國專利US9257798專利案所揭露的構造,可能只有中性線導電片與中性線接觸部之間的限位件被破壞,而火線導電片與火線接觸部之間的限位件則仍維持完好。再者,該限位件結構為同材質且厚度尺寸亦大致為相同厚度,因此結構強度較高而不易破壞,而且也不易依照預期的位置、受熱時間等因素破壞。
爰此,本創作人為讓保護構造可依預期方式破壞,而提出一種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用以使一火性線彈片與一火性線導電片彼此接觸限位,以及一中性線彈片與一中性線導電片彼此接觸限位,該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包括:一第一限制件、一第二限制件、一連接件及至少一待破壞部,該連接件連接該第一限制件及該第二限制件,該第一限制件及該第二限制件分別抵於該火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彈片,並藉由該連接件將該火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彈片限位,使該火性線彈片與該火性線導電片彼此接觸,以及使該中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導電片彼此接觸,前述待破壞部位於該第一限制件、該第二限制件、該連接件之任一或組合,前述待破壞部所在位置定義一第一部分,並將前述待破壞部所在位置以外的部分定義一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相較該第二部分較易於被破壞;在該火性線彈片與該火性線導電片之間過熱時,或該中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導電片之間過熱時,先由前述待破壞部破壞,使該第一限制件、該第二限制件與該連接件失去原有的限位作用,使該火性線彈片、該火性線導電片、該中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導電片會同時被分開。
進一步,前述第一部分的結構強度相對小於該第二部分。
進一步,該第一限制件、該第二限制件及該連接件皆為塑膠材質,前述待破壞部為二個且分別位於該連接件的兩端,該連接件有連接兩端的一中間部,前述待破壞部的厚度小於該中間部的厚度。
進一步,該第一限制件、該第二限制件及該連接件皆為塑膠材質,其中該第一限制件及該第二限制件至少之一為一套環,以套合該火性線彈片或該中性線彈片,前述套環其中一部分厚度較薄而形成前述待破壞部。
進一步,該第一限制件及該第二限制件皆為金屬材質,該連接件為塑膠材質,其中一前述待破壞部位於該連接件與該第一限制件之間,另一前述待破壞部位於該連接件與該第二限制件之間。
進一步,該第一限制件及該第二限制件至少之一有一嵌柱,該連接件至少一端有一嵌槽,該嵌槽對應嵌合該嵌柱。
進一步,該連接件為塑膠材質,該第一限制件及該第二限制件至少之一為一套環,以套合該火性線彈片或該中性線彈片,前述套環其中一部分為金屬材質而形成前述待破壞部。
進一步,該第一限制件及該第二限制件至少之一有一主體部及一金屬導熱件,該主體部為塑膠材質,該主體部有一凹口,該金屬導熱件固定地連接於該主體部,且遮擋前述凹口,以形成前述套環。
本創作亦為一種包含前述之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的插座,包含:一絕緣本體,有至少一組相對的一火性線插孔及一中性線插孔;一火性線導電片,裝設在該絕緣本體中,並對應該火性線插孔;一中性線導電片,裝設在該絕緣本體中,並對應該中性線插孔;一火性線彈片,裝設在該絕緣本體中,並對應該火性線導電片;一中性線彈片,裝設在該絕緣本體中,並對應該中性線導電片;藉由該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的該第一限制件及該第二限制件分別抵於該火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彈片,並藉由該連接件將該火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彈片限位,使該火性線彈片與火性線導電片彼此接觸,以及使該中性線彈片與中性線導電片彼此接觸;在該火性線彈片與該火性線導電片之間過熱時,或該中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導電片之間過熱時,先由前述待破壞部破壞,使該第一限制件、該第二限制件與該連接件失去原有的限位作用,使該火性線彈片、該火性線導電片、該中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導電片會同時被分開。
根據上述技術特徵可達成以下功效:
1.該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提供較易於被破壞的部位作為待破壞部,因此在該火性線彈片與該火性線導電片之間過熱時,或該中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導電片之間過熱時,可先由前述待破壞部破壞,而可控制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之破壞位置。
2.待破壞部可為結構強度較小,或者可藉由附加金屬材質的部分使塑膠材質的部分較易於在升溫時被破壞。
3.待破壞部為金屬材質的部分可為嵌柱型態,而待破壞部為塑膠材質的部分可為嵌槽型態,以提供較大的接觸面積,使待破壞部更容易於升溫時被破壞。
綜合上述技術特徵,本創作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插座的主要功效將可於下述實施例清楚呈現。
本創作第一實施例請參閱第一圖所示,本實施例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10)包括有:一第一限制件(1)、一第二限制件(2)、一連接件(3)及至少一待破壞部(4)。該第一限制件(1)、該第二限制件(2)及該連接件(3)選擇使用一熱破壞材質,例如塑膠材質,該熱破壞材質在80℃至299℃允許被破壞。該連接件(3)可一體延伸連接該第一限制件(1)及該第二限制件(2)而大致呈H形之結構型態。前述待破壞部(4)於本實施例的數量為二個,且分別位於該連接件(3)的兩端,但位置並不以此為限。續請參閱第二圖所示,詳細而言,該連接件(3)包含連接兩端的一中間部(31),前述待破壞部(4)的厚度(T)相對小於中間部(31)的厚度(T’),而可於該連接件(3)兩端分別形成結構強度較小的前述待破壞部(4),但並不以此為限,例如亦可設置孔洞等結構缺陷。簡言之,可將前述待破壞部(4)所在位置皆定義一第一部分(S1),並將前述待破壞部(4)所在位置以外的部分定義一第二部分(S2),該第一部分(S1)相較該第二部分(S2)較易於被破壞。
參閱第三圖及第四圖所示,該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10)用以使一火性線彈片(5)與一火性線導電片(6)彼此接觸限位,以及一中性線彈片(7)與一中性線導電片(8)彼此接觸限位,該火性線導電片(6)上形成一第一缺槽(61),該火性線彈片(5)形成一第二缺槽(51),該中性線導電片(8)上形成一第三缺槽(81),該中性線彈片(7)形成一第四缺槽(71)。最好是,該第一缺槽(61)之寬度(W)大於該第二缺槽(51)之寬度(W’),該第三缺槽(81)之寬度(W)大於該第四缺槽(71)之寬度(W’),以藉此提供足夠的空間,而不妨礙被破壞後的連接件(3)的活動。而為了不妨礙被破壞後的連接件(3)的活動,上述火性線導電片(6)與中性線導電片(8)也能以其它的型態實施。例如第三A圖所示,係包括一火性線彈片(5A)與一火性線導電片(6A)彼此接觸限位,以及一中性線彈片(7A)與一中性線導電片(8A)彼此接觸限位,該火性線彈片(5A)形成一第一缺槽(51A),該中性線彈片(7A)形成一第二缺槽(71A),而該火性線導電片(6A)與該中性線導電片(8A)之延伸長度以不超越該第一缺槽(51A)及該第二缺槽(71A)為準。復請參閱第三圖及第四圖所示,組裝上可先施加一力量(F)使該火性線彈片(5)靠抵該火性線導電片(6),以及使該中性線彈片(7)靠抵該中性線導電片(8),之後使該第一限制件(1)及該第二限制件(2)分別抵於該火性線彈片(5)與該中性線彈片(7),並藉由該連接件(3)容納在該第一缺槽(61)、該第二缺槽(51)、該第三缺槽(81)及該第四缺槽(71),而將該火性線彈片(5)與該中性線彈片(7)限位,使該火性線彈片(5)與該火性線導電片(6)彼此接觸,以及使該中性線彈片(7)與該中性線導電片(8)彼此接觸。
參閱第三圖與第五圖所示,在該火性線彈片(5)與該火性線導電片(6)之間過熱時,或該中性線彈片(7)與該中性線導電片(8)之間過熱時,由於該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10)預設有相對容易被破壞的前述待破壞部(4),因此,將先由前述待破壞部(4)破壞,使該第一限制件(1)、該第二限制件(2)與該連接件(3)失去原有的限位作用,使該火性線彈片(5)、該火性線導電片(6)、該中性線彈片(7)與該中性線導電片(8)會同時被分開。
續請參閱第六圖所示,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10A),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皆包含一第一限制件(1A)、一第二限制件(2A)、一連接件(3A)及二待破壞部(4A),該連接件(3A)亦連接該第一限制件(1A)及該第二限制件(2A)而大致呈H形的結構形態。主要差異在於,該第一限制件(1A)及該第二限制件(2A)皆為金屬材質,該連接件(3A)為塑膠材質,二前述待破壞部(4A)分別位於該連接件(3A)與該第一限制件(1A)之間、該連接件(3A)與該第二限制件(2A)之間,以藉由金屬材質的該第一限制件(1A)及該第二限制件(2A)使熱傳遞更均勻迅速,確保通路過熱時,讓前述待破壞部(4A)能夠被破壞。詳細而言,該第一限制件(1A)及該第二限制件(2A)皆可延伸有一嵌柱(11A)(21A),該連接件(3A)相對的兩端皆有一嵌槽(32A),前述嵌槽(32A)分別對應嵌合該嵌柱(11A)(21A),以藉此提供較大的接觸面積,使前述待破壞部(4A)更容易於升溫時被破壞。
續請參閱第七圖所示,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10B),與第一實施例同樣皆包含一第一限制件(1B)、一第二限制件(2B)、一連接件(3B)及二待破壞部(4B),且該第一限制件(1B)、該第二限制件(2B)及該連接件(3B)皆為塑膠材質,主要差異在於:該第一限制件(1B)及該第二限制件(2B)皆為一套環,前述套環其中一部分厚度較薄而形成前述待破壞部(4B)。
續請參閱第八圖及第九圖所示,該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10B)亦用以使一火性線彈片(5B)與一火性線導電片(6B)彼此接觸限位,以及一中性線彈片(7B)與一中性線導電片(8B)彼此接觸限位。組裝時,先施加一力量(F)使該火性線彈片(5B)靠抵該火性線導電片(6B),以及使該中性線彈片(7B)靠抵該中性線導電片(8B),之後將該第一限制件(1B)及該第二限制件(2B)分別套合在該火性線彈片(5B)及該中性線彈片(7B)上,藉以將該火性線彈片(5B)與該中性線彈片(7B)限位,使該火性線彈片(5B)與該火性線導電片(6B)彼此接觸,以及使該中性線彈片(7B)與該中性線導電片(8B)彼此接觸。
本創作第四實施例請參閱第十圖及第十一圖所示,係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變化例,皆有一火性線彈片(5C)、一火性線導電片(6C),以及一中性線彈片(7C)、一中性線導電片(8C)。與第三實施例不同處在於:該火性線彈片(5C)形成一第一彎折部(51C),並在該第一彎折部(51C)上有一第一溝槽(52C),藉以在該第一彎折部(51C)上形成一第一套合段(53C),該第一限制件(1B)套合該第一套合段(53C);該中性線彈片(7C)形成一第二彎折部(71C),並在該第二彎折部(71C)上有一第二溝槽(72C),藉以在該第二彎折部(71C)上形成一第二套合段(73C),該第二限制件(2B)套合該第二套合段(73C)。參閱第十二圖及第十三圖所示,藉此,本實施例之該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10B)只要一種尺寸即可適應不同的火性線彈片(5F)(5G)/火性線導電片(6F)(6G),以及中性線彈片(7F)(7G)/中性線導電片(8F)(8G)。
續請參閱第十四圖所示,係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之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10C),該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10C)亦包括有:一第一限制件(1C)、一第二限制件(2C)、一連接件(3C)及複數待破壞部(4C),該第一限制件(1C)及該第二限制件(2C)皆為一套環,該連接件(3C)連接該第一限制件(1C)及該第二限制件(2C),且該第一限制件(1C)、該第二限制件(2C)及該連接件(3C)大部分為塑膠材質。主要差異在於前述套環其中一部分為金屬材質,而於前述套環處形成前述待破壞部(4C)。藉此,可藉由金屬材質的部分使熱傳遞更均勻迅速,確保通路過熱時,前述待破壞部(4C)能夠被破壞。詳細而言,該第一限制件(1C)及該第二限制件(2C)皆有塑膠材質之一主體部(12C)(22C),該第一限制件(1C)之主體部(12C)及該第二限制件(2C)之主體部(22C)皆有一凹口(13C)(23C),且前述凹口(13C)(23C)的開口方向為彼此相反,又該第一限制件(1C)及該第二限制件(2C)皆更包含一金屬導熱件(14C)(24C),該金屬導熱件(14C)(24C)例如以嵌接、黏接等結合方式固定地連接於該主體部(12C)(22C),且遮擋前述凹口(13C)(23C),而使第一限制件(1C)及該第二限制件(2C)皆形成前述套環。要特別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中前述待破壞部(4C)的數量為二個,但並不以此為限,亦可只有單一個。
參閱第十五圖所示,以第一實施例之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10)為例,將其使用於插座之過熱保護,本實施例之插座包括:一絕緣本體(20A)、一火性線導電片(30A)、一中性線導電片(40A)、一火性線彈片(50A)、一中性線彈片(60A),其中:
該絕緣本體(20A)有至少一組相對的一火性線插孔(201A)及一中性線插孔(202A)。該火性線導電片(30A)裝設在該絕緣本體(20A)中,並對應該火性線插孔(201A)。該中性線導電片(40A)裝設在該絕緣本體(20A)中,並對應該中性線插孔(202A)。該火性線彈片(50A)裝設在該絕緣本體(20A)中,並對應該火性線導電片(30A)。該中性線彈片(60A)裝設在該絕緣本體(20A)中,並對應該中性線導電片(40A)。利用該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10)將該火性線彈片(50A)與該中性線彈片(60A)限位固定時,如同第一實施例說明的,在該火性線彈片(50A)與火性線導電片(30A)之間過熱時,或該中性線彈片(60A)與該中性線導電片(40A)之間過熱時,由於該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10)預設有相對容易被破壞的前述待破壞部(4),因此,將先由前述待破壞部(4)破壞,使該第一限制件(1)、該第二限制件(2)與該連接件(3)失去原有的限位作用,使該火性線彈片(50A)、該火性線導電片(30A)、該中性線彈片(60A)與該中性線導電片(40A)會同時被分開。
參閱第十六圖所示,係前述插座的變化例,其中,該火性線導電片(30A)包含複數火性線插槽(301A),該火性線導電片(30A)與單一的火性線彈片(50A)接觸,該中性線導電片(40A)包含複數中性線插槽(401A),該中性線導電片(40A)與單一的中性線彈片(60A)接觸,該火性線導電片(30A)、該火性線彈片(50A)、該中性線導電片(40A)及該中性線彈片(60A)常態下共同被該第一限制件(1)、該第二限制件(2)及該連接件(3)所限位。藉此由設置,可由單一的該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10)對多個火性線插槽(301A)及中性線插槽(401A)進行過熱保護。
綜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當可充分瞭解本創作之操作、使用及本創作產生之功效,惟以上所述實施例僅係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內容所作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屬本創作涵蓋之範圍內。
(10)(10A)(10B)(10C)‧‧‧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
(1)(1A)(1B)(1C)‧‧‧第一限制件
(11A)(21A)‧‧‧嵌柱
(12C)(22C)‧‧‧主體部
(13C)(23C)‧‧‧凹口
(14C)(24C)‧‧‧金屬導熱件
(2)(2A)(2B)(2C)‧‧‧第二限制件
(3)(3A)(3B)(3C)‧‧‧連接件
(31)‧‧‧中間部
(32A)‧‧‧嵌槽
(4)(4A)(4B)(4C)‧‧‧待破壞部
(5)(5A)(5B)(5C)(5F)(5G)‧‧‧火性線彈片
(51)(71A)‧‧‧第二缺槽
(51C)‧‧‧第一彎折部
(52C)‧‧‧第一溝槽
(53C)‧‧‧第一套合段
(6)(6A)(6B)(6C)(6F)(6G)‧‧‧火性線導電片
(51A)(61)‧‧‧第一缺槽
(7)(7A)(7B)(7C)(7F)(7G)‧‧‧中性線彈片
(71)‧‧‧第四缺槽
(71C)‧‧‧第二彎折部
(72C)‧‧‧第二溝槽
(73C)‧‧‧第二套合段
(8)(8A)(8B)(8C)(8F)(8G)‧‧‧中性線導電片
(81)‧‧‧第三缺槽
(20A)‧‧‧絕緣本體
(201A)‧‧‧火性線插孔
(202A)‧‧‧中性線插孔
(30A)‧‧‧火性線導電片
(301A)‧‧‧火性線插槽
(40A)‧‧‧中性線導電片
(401A)‧‧‧中性線插槽
(50A)‧‧‧火性線彈片
(60A)‧‧‧中性線彈片
(F)‧‧‧力量
(S1)‧‧‧第一部分
(S2)‧‧‧第二部分
(T)(T’)‧‧‧厚度
(W)(W’)‧‧‧寬度
[第一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的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係為第一圖的上視圖。 [第三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結合於火性線彈片與中性線彈片的分解圖。 [第三A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火性線導電片與中性線導電片的變化例示意圖。 [第四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結合於火性線彈片與中性線彈片的示意圖。 [第五圖]係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中,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因過熱而破壞,使得火性線彈片與中性線彈片斷開的示意圖。 [第六圖]係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中,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是由金屬與塑膠複合而成的示意圖。 [第七圖]係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中,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的立體外觀圖。 [第八圖]係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中,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結合於火性線彈片與中性線彈片的分解圖。 [第九圖]係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中,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結合於火性線彈片與中性線彈片的示意圖。 [第十圖]係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中,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結合於火性線彈片與中性線彈片的分解圖。 [第十一圖]係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中,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結合於火性線彈片與中性線彈片的示意圖。 [第十二圖]係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中,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結合於不同配置型態的火性線彈片與中性線彈片的示意圖一。 [第十三圖]係為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中,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結合於不同配置型態的火性線彈片與中性線彈片的示意圖二。 [第十四圖]係為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中,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是由金屬與塑膠複合而成的示意圖。 [第十五圖]係為本創作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用於插座的示意圖。 [第十六圖]係為本創作之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用於同時保護多個導電插槽的示意圖。
(10)‧‧‧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
(1)‧‧‧第一限制件
(2)‧‧‧第二限制件
(3)‧‧‧連接件
(31)‧‧‧中間部
(4)‧‧‧待破壞部
(S1)‧‧‧第一部分
(S2)‧‧‧第二部分

Claims (9)

  1. 一種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用以使一火性線彈片與一火性線導電片彼此接觸限位,以及一中性線彈片與一中性線導電片彼此接觸限位,該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包括: 一第一限制件、一第二限制件、一連接件及至少一待破壞部,該連接件連接該第一限制件及該第二限制件,該第一限制件及該第二限制件分別抵於該火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彈片,並藉由該連接件將該火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彈片限位,使該火性線彈片與該火性線導電片彼此接觸,以及使該中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導電片彼此接觸,前述待破壞部位於該第一限制件、該第二限制件、該連接件之任一或組合,前述待破壞部所在位置定義一第一部分,並將前述待破壞部所在位置以外的部分定義一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相較該第二部分較易於被破壞;在該火性線彈片與該火性線導電片之間過熱時,或該中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導電片之間過熱時,先由前述待破壞部破壞,使該第一限制件、該第二限制件與該連接件失去原有的限位作用,使該火性線彈片、該火性線導電片、該中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導電片會同時被分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其中,前述第一部分的結構強度相對小於該第二部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其中,該第一限制件、該第二限制件及該連接件皆為塑膠材質,前述待破壞部為二個且分別位於該連接件的兩端,該連接件有連接兩端的一中間部,前述待破壞部的厚度小於該中間部的厚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其中,該第一限制件、該第二限制件及該連接件皆為塑膠材質,其中該第一限制件及該第二限制件至少之一為一套環,以套合該火性線彈片或該中性線彈片,前述套環其中一部分厚度較薄而形成前述待破壞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其中,該第一限制件及該第二限制件皆為金屬材質,該連接件為塑膠材質,其中一前述待破壞部位於該連接件與該第一限制件之間,另一前述待破壞部位於該連接件與該第二限制件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其中,該第一限制件及該第二限制件至少之一有一嵌柱,該連接件至少一端有一嵌槽,該嵌槽對應嵌合該嵌柱。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其中,該連接件為塑膠材質,該第一限制件及該第二限制件至少之一為一套環,以套合該火性線彈片或該中性線彈片,前述套環其中一部分為金屬材質而形成前述待破壞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其中,該第一限制件及該第二限制件至少之一有一主體部及一金屬導熱件,該主體部為塑膠材質,該主體部有一凹口,該金屬導熱件固定地連接於該主體部,且遮擋前述凹口,以形成前述套環。
  9. 一種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的插座,包含: 一絕緣本體,有至少一組相對的一火性線插孔及一中性線插孔; 一火性線導電片,裝設在該絕緣本體中,並對應該火性線插孔; 一中性線導電片,裝設在該絕緣本體中,並對應該中性線插孔; 一火性線彈片,裝設在該絕緣本體中,並對應該火性線導電片; 一中性線彈片,裝設在該絕緣本體中,並對應該中性線導電片; 藉由該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的該第一限制件及該第二限制件分別抵於該火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彈片,並藉由該連接件將該火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彈片限位,使該火性線彈片與火性線導電片彼此接觸,以及使該中性線彈片與中性線導電片彼此接觸;在該火性線彈片與該火性線導電片之間過熱時,或該中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導電片之間過熱時,先由前述待破壞部破壞,使該第一限制件、該第二限制件與該連接件失去原有的限位作用,使該火性線彈片、該火性線導電片、該中性線彈片與該中性線導電片會同時被分開。
TW105212358U 2016-08-15 2016-08-15 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插座 TWM548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2358U TWM548909U (zh) 2016-08-15 2016-08-15 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2358U TWM548909U (zh) 2016-08-15 2016-08-15 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8909U true TWM548909U (zh) 2017-09-11

Family

ID=60764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2358U TWM548909U (zh) 2016-08-15 2016-08-15 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8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04809B2 (ja) 過温度および過電流保護電源プラグ
US9799996B1 (en) Assembly of plural conductive slots sharing an overheating destructive fixing element
JP6106298B2 (ja) 導電端子
JP6282286B2 (ja) アーク防止機能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TWM509999U (zh) 絕緣式升溫破壞固定片及使用該絕緣式升溫破壞固定片之插頭、插座
JP3199650U (ja) 導電端子
WO2016165073A1 (zh) 绝缘式升温破坏固定片及插头、插座
US9979140B2 (en) Conductive spring plate fixing element, plug and socket
TWM548909U (zh) 升溫破壞式的保護構造、插座
US9697970B1 (en) Protective structure, socket, plug and method assuring a live wire and a neutral wire to be powered off simultaneously when overheating
JP6197086B1 (ja) 導電弾性片固定部材、活線弾性片、活線導電片、中性線弾性片、中性線導電片を含む装置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プラグ、コンセント
JP3207480U (ja) 昇温破壊式保護部材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コンセント
TWI581526B (zh) 確保火性線與中性線在升溫時同時斷電的保護構造、插頭、插座及方法
TWI591906B (zh) 導電彈片固定件及插頭、插座
TWI805729B (zh) 變阻器熱保護裝置
JP6204541B1 (ja) 電路の保護構造、プラグ及びコンセント
TWI618319B (zh) 限溫斷電式插座及其支撐件
TWM566940U (zh) Socket with insulated and heat conductive parts
CN107482402B (zh) 升温断电的保护构造、插头、插座及方法
US11289858B2 (en) Overheating destructive member, conducting strip overheating power off structure and method, plug head and plug socket
TWI584327B (zh) 絕緣式升溫破壞固定片及使用該絕緣式升溫破壞固定片之插頭、插座
TWM515721U (zh) 可斷開式導電構造及使用該導電構造的插座、插頭
TWI713861B (zh) 具絕緣導熱件的插座
TWI703606B (zh) 導電片過熱斷電構造、插頭及插座
CN108418020B (zh) 限温断电式插座及其支撑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