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6700U - 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 - Google Patents

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6700U
TWM546700U TW106205806U TW106205806U TWM546700U TW M546700 U TWM546700 U TW M546700U TW 106205806 U TW106205806 U TW 106205806U TW 106205806 U TW106205806 U TW 106205806U TW M546700 U TWM546700 U TW M54670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floating material
fishing vest
zipper
effect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5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ng-fu Chen
Original Assignee
yong-fu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fu Chen filed Critical yong-fu Chen
Priority to TW106205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6700U/zh
Publication of TWM546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6700U/zh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Outer Garments And Coats (AREA)

Description

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釣魚用背心,特別是指一種磯釣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
市面上有多種釣魚用背心,款式眾多,主要可分為磯釣型及路亞型兩種,磯釣型是供定點垂釣的釣客使用,由於不會任意移動位置,可將所需用品放在背包、提袋等容器中放在身邊,故釣魚用背心上不需要太多口袋,背心本體的體型也會較大較重,而路亞型是供常移動釣魚位置、邊走邊釣的釣客使用,以輕便為主,故體積較小,口袋數量較多,以便於將釣鉤、釣線等物全部收納在釣魚用背心中。
然而,不論是磯釣型或是路亞型的釣魚用背心,無一例外的缺點是非常悶熱,一方面是因為衣料防水,以避免被海水濺濕,至少表布為防水布料,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背心的內裡有一整片的背部浮材,佔據整個背心的背部區域,有些甚至右、左胸前也各設有一片背部浮材,目的是防止釣客落海時無法浮在水面上,具有救生衣的功能,但防水布料及背部浮材皆不透氣,且白天海水受日曬蒸發會使海邊溫度升高,釣客穿著密不透風的釣魚用背心雖然安全,但卻並不舒適。
因此,本創作即提出一種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有效解決上述該等問題,具體架構及其實施方式將詳述於下: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可將背部浮材取出,並透過釣魚用背心本體及背部浮材上分別設置之公母接頭連接,使背部浮材與釣魚用背心連在一起,無遺失之風險,更讓使用者的背部無背部浮材之阻隔而得到大面積的通風散熱面。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右、左胸區域的浮材可挖空形成活動浮材,口袋容量不夠時可將活動浮材取出、將物品置於活動浮材取出後的容置空間中,增加釣魚用背心的收納能力。
本創作之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將背部浮材中的上半部分取出後可懸吊於使用者後背下方、做為坐墊使用及揹負在背上等,充分利用背部浮材之餘,還可兼具散熱及避免遺失等優點,而剩餘的下半部分浮材仍在背部區域中,穿戴在使用者身上,維持基本的安全性。
本創作之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將背部浮材縱向分割成複數區塊,讓多塊背部浮材兩兩之間隨著使用者的背部曲線而產生空隙,縱使沒取出也可以幫助透氣散熱。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包括一背部區域、一右胸區域及一左胸區域,其中背部區域從內而外依序包括一內表面、二外網布及一外表布,於外網布之間設有一組背部浮材,且其被至少一層包覆層所包覆,內表面或外網布上設有一第一拉鏈以將背部浮材取出;右胸區域及左胸區域分別與背部區域之二側邊連接,其內部分別設有一組右胸浮材及一組左胸浮材,且右胸區域及左胸區域可利用一第二拉鏈連接;其中,右胸浮材及左胸浮材任一者、或二者皆具有至少一活動浮材,可將活動浮材從右胸浮材及左胸浮材中取下,形成一容置空間,且於右胸區域及左胸區域之邊緣設有一第三拉鏈以將活動浮材取出,並將物品置入該容置空間中。
其中,內表面上設有一第一公接頭,背部浮材又分為一組上部浮 材及一組下部浮材,且包覆上部浮材之包覆層上設有與第一公接頭對應之一第一母接頭,藉由第一公接頭及第一母接頭之連接而可將該背部浮材懸掛於背部區域之下方。
承上,背部浮材中之上部浮材及下部浮材皆被縱向切割分成複數區塊。
第一拉鏈設於外網布或內表面之下緣,另有一第四拉鏈設於外網布上,用以將上部浮材取出。
本創作中,右胸區域及左胸區域之內側表面為網布,外側表面為網布或防水布。背部區域之外表布為防水布,且外表布可取下。
背部區域之外側設有一第一連接部、一第二連接部及一第三連接部,分別設於該背部區域之上方、右側及左側,該外表布之上方、右側及左側亦設有至少一連接件,以供該外表布與該背部區域接合。其中,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及第三連接部為扣子、魔鬼氈或兩者之組合,連接件為扣子或魔鬼氈。
其中,包覆背部浮材之包覆層上、相對於第一母接頭之一側設有至少一吊帶,吊帶末端設有一魔鬼氈以與第一連接部固定,使背部浮材被吊帶懸掛在第一連接部下。此外,更包括二連動繩,其一端設於背部區域,另一端分別設於左胸區域及右胸區域,且連動繩可前後拉動,設於背部區域端之連動繩與吊帶接合,使拉動連動繩時將背部浮材下降或上升。
本創作之釣魚用背心更包括複數組腰帶環,分別設於背部區域、右胸區域及左胸區域之下緣,每一組腰帶環包括互相扣合後可形成一圓環之二條帶子,以供一腰部安全帶穿過該等腰帶環。
本創作之釣魚用背心更包括一連接帶,連接右胸區域、背部區域及左胸區域,連接帶之兩端分別設置一第二公接頭及一第二母接頭,在第二拉 鏈外側將第二公接頭及第二母接頭扣合。
背部區域之內設有二腿部安全帶,可從第一拉鏈所形成的開口取出,腿部安全帶之末端各設有一第三公接頭,而右胸區域及左胸區域下緣各設有一第三母接頭,將腿部安全帶穿過一使用者之胯下後,藉由第三公接頭及第三母接頭固定在右胸區域及左胸區域上。
本創作更包括一肩部區域,其設於背部區域上方,肩部區域中設有一帽子,可從一第一開口將該帽子取出、或收納於肩部區域中。
承上,肩部區域中包括一肩部浮材,可從一第二開口取出。
其中,右胸區域及該左胸區域之外表布分別設有至少一口袋。
其中,第一拉鏈為對開式雙拉鏈。
10‧‧‧背部區域
102‧‧‧內表面
103‧‧‧魔鬼氈
104‧‧‧外表布
105‧‧‧魔鬼氈
106‧‧‧外網布
107‧‧‧第四拉鏈
1041、1043、1045‧‧‧魔鬼氈
1042、1044、1046‧‧‧扣子
1047‧‧‧扣子
1048‧‧‧網布層
12‧‧‧第一拉鏈
13‧‧‧第一連接部
132‧‧‧扣子
134‧‧‧魔鬼氈
14‧‧‧腰帶環
16‧‧‧第一公接頭
18‧‧‧第二連接部
182‧‧‧扣子
184‧‧‧魔鬼氈
19‧‧‧第三連接部
192‧‧‧扣子
194‧‧‧魔鬼氈
20‧‧‧右胸區域
21‧‧‧連動繩
22‧‧‧第二母接頭
24‧‧‧腰帶環
26‧‧‧第三母接頭
27‧‧‧第二拉鏈
28a、28b‧‧‧口袋
29‧‧‧第三拉鏈
30‧‧‧左胸區域
31‧‧‧連動繩
32‧‧‧第二公接頭
34‧‧‧腰帶環
36‧‧‧第三母接頭
37‧‧‧第二拉鏈
38a、38b‧‧‧口袋
39‧‧‧第三拉鏈
42‧‧‧肩部區域
422‧‧‧第一開口
424‧‧‧帽子
426‧‧‧第二開口
44‧‧‧連接帶
45‧‧‧包覆層
46‧‧‧腰部安全帶
48‧‧‧腿部安全帶
482‧‧‧第三公接頭
50‧‧‧背部浮材
52‧‧‧左胸浮材
54‧‧‧右胸浮材
522、542‧‧‧容置空間
55‧‧‧肩部浮材
56‧‧‧魔鬼氈
57‧‧‧第一母接頭
58‧‧‧吊帶
第1A圖為本創作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之使用者穿戴之示意圖。
第1B圖及第1C圖為將右胸區域或左胸區域之部分外表布往內摺之示意圖。
第2圖為本創作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之正面示意圖。
第3A圖及第3B圖為本創作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之背面示意圖。
第4A圖及第4B圖為本創作中背部區域之外表布之示意圖。
第5圖為本創作中背部浮材、右胸浮材、左胸浮材及肩部浮材之示意圖。
第6A圖及第6B圖分別為本創作中背部浮材中之上部浮材之正面示意圖及剖視圖。
第7A圖為將第一拉鏈拉開之示意圖。
第7B圖為將背部浮材中之上部浮材從該第一拉鏈中取出之示意圖。
第7C圖為上部浮材自然下垂於使用者背後之實施例示意圖。
第7D圖為將上部浮材當作坐墊之實施例示意圖。
第7E圖為將背部浮材背在使用者背後之實施例示意圖。
第7F圖為利用連動繩拉動背在背後之背部浮材之實施例示意圖。
第8A圖及第8B圖分別為從肩部區域取出帽子和肩部浮材之示意圖。
第9A圖及第9B圖分別為本創作中將腰帶環扣上及穿過腰部安全帶之實施例示意圖。
第10圖為本創作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之另一實施例之正面示意圖。
本創作提供一種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穿戴效果如第1A圖所示,請同時參考第2及3A~3B圖,其分別為本創作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之正面示意圖、背面示意圖。本創作之釣魚用背心包括一背部區域10、一右胸區域20及一左胸區域30,右胸區域20和左胸區域30分別設於背部區域10之兩側,於右胸區域20和左胸區域30之邊緣分別設有一組第二拉鏈27、37,當使用者穿上本創作之釣魚用背心時,右胸區域20及左胸區域30會分別位在使用者之右胸前及左胸前,可在胸前正中央將第二拉鏈27、37拉上。且背部區域10、右胸區域20及左胸區域30中分別設有一組背部浮材、右胸浮材及左胸浮材(圖中未示)。
背部區域10由內而外依序包含一內表面102、二外網布106及一外表布104,於外網布106之間設有一組背部浮材50。當使用者穿戴時,內表面102為貼近使用者身體之一側,外表布104為遠離使用者身體之一側,且本創作中,背部區域10之外表布104可取下,如第3A圖及第3B圖所示,其為將外表布104取下前後之示意圖,取下外表布104後會露出內裡之外網布106,並可透過外網布106可看到裡面之背部浮材50,背部浮材50包含上部浮材a、b、c、d四區塊及下 部浮材e、f、g三區塊;背部浮材50被包覆在內表面102和外網布106之間,亦即背部區域10的內裡。
請參考第2圖之正面示意圖,一連接帶44連接右胸區域20、背部區域10及左胸區域30,連接帶44之兩端分別設置一第二公接頭32及一第二母接頭22,在第二拉鏈27、37外側將第二公接頭32及第二母接頭22扣合,此連接帶44縫合固定於背部區域10及右胸區域20、左胸區域30上;右胸區域20及左胸區域30之外表布分別設有至少一口袋,於第1圖之實施例中右胸區域20包括二口袋28a及28b,左胸區域30亦包括二口袋38a及38b,其中上方的口袋28a及38a背面設有接合元件(如圖中正方形虛線),如魔鬼氈,因此口袋28a及38a為活動式可自由選擇是否要裝上。右胸區域20及左胸區域30之內側表面為網布,外側表面為網布或防水布。除了第二拉鏈27、37之外,右胸區域20及左胸區域30還分別包括一第二母接頭22及一第二公接頭32,當使用者穿上釣魚用背心後,先將第二拉鏈27、37拉上,於第二拉鏈27、37的外側再將第二公接頭32及第二母接頭22扣合。此外,於背部區域10、右胸區域20及左胸區域30之下緣分別設有一第一拉鏈12、21、31,其可設於內表面102或外網布106之下緣,其中第一拉鏈12為對開式雙拉鏈,將二拉鏈頭分別往反方向移動可將該第一拉鏈12拉開或閉合;當第一拉鏈12、21、31拉開時,可各自將背部浮材整組、右胸浮材及左胸浮材(圖中未示)取出或裝入。背部區域10還設有一第四拉鏈107,其與第一拉鏈12平行設置,可單獨將背部浮材的上半部取出。
於背部區域10、右胸區域20及左胸區域30之下緣更包括複數組腰帶環14、24、34,每一組腰帶環14、24、34包括二條帶子,其上分別設有一固定件,例如按扣、插扣等,互相扣合後可形成一圓環,以供一腰部安全帶(圖中未示)穿過。
此外,本創作更包括二連動繩21、31,其一端設於背部區域10 靠肩膀的位置,左右兩邊各一條,另一端分別設於左胸區域30及右胸區域20,此連動繩21、31有一部份隱藏在釣魚用背心中,只有頭尾兩端分別從背部區域10及左胸區域30、右胸區域20露出。
第1B圖及第1C圖為將左胸區域20或右胸區域30之部分外表布104往內摺之示意圖。右胸區域30及左胸區域20之上半部(口袋28a及38a上方)外表布104可為活動式,亦即外表布104的上半部未固定並可如第1B圖般掀開、或是如第1C圖般向內收摺,露出內裡之內表面102。外表布104上方設有魔鬼氈105,內表面102上方對應位置亦設有魔鬼氈103,因此外表布104的上半部可利用魔鬼氈105與內表面102的魔鬼氈102黏合。第1B圖及第1C圖為右胸區域20之示意圖,但亦可適用於左胸區域30的上半部位置,口袋38a取下後,左胸區域30的外表布上半部亦可如第1B圖及第1C圖般向下摺,露出內表面102,由於內表面102為網布,故可增加散熱效果。
請同時參考第3B圖、第4A圖及第4B圖,其中第4A圖及第4B圖為本創作中背部區域之外表布之示意圖。在第3B圖中,背部區域10之外側設有一第一連接部13、一第二連接部18及一第三連接部19,分別設於背部區域10之上方、左側及右側,而第4A圖中外表布104之上方、右側及左側亦設有至少一連接件,分別對應背部區域10之第一連接部13、第二連接部18及第三連接部19的位置,以供背部區域之外表布104與背部區域10接合,此第一連接部13、第二連接部18及第三連接部19為扣子、魔鬼氈或兩者之組合,連接件為扣子或魔鬼氈。在第3B圖及第4A圖之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13為中間一長條魔鬼氈134、魔鬼氈134之兩側各設有一扣子132,背部區域之外表布104對應之位置同樣設有魔鬼氈1041及扣子1042,使扣子132及扣子1042可互相扣合,而魔鬼氈1041則較魔鬼氈134短,與魔鬼氈134黏接後會使魔鬼氈134兩側留出空間,以供後用。第3B圖之實施例中第二連接部18包括扣子182及魔鬼氈184,對應第4A圖中背部區域之外 表布104之扣子1044及魔鬼氈1043,同理,第三連接部19包括扣子192及魔鬼氈194,對應第4A圖中背部區域之外表布104之扣子1046及魔鬼氈1045。外表布104之下緣亦可設有複數扣子1047,若背部區域10之下緣相應位置設有扣子,即可將外表布104之該些扣子1047扣在背部區域10之下緣,增加外表布104與背部區域10之密合度。
在第4B圖之實施例中,係將背部區域之外表布104上方之魔鬼氈1041、扣子1042與背部區域10之第一連接部13分離,但第二連接部18及第三連接部19仍與外表布104黏合。將外表布104向下、向內反摺,如此一來不需將外表布104取下,仍然可讓使用者的背部不會被防水的外表布104遮住而影響散熱。若外表布104下緣之扣子1047有與背部區域10扣合,則外表布104向下、向內反摺後還可形成一收納口袋,放置體積偏大不易從扣子1047縫細間掉出、重量較輕不會使扣子崩開之物體。此外,於外表布104內側之下半截設有一片網布層1048,其左、右、下方三個邊皆與外表布104縫合,形成一個內袋,如第4B圖所示,可將背部浮材中之上半部收納在外表布104與網布層1048所形成之內袋中。
第5圖為本創作中背部浮材50、右胸浮材54、左胸浮材52及肩部浮材55之示意圖。背部浮材50被縱向切割分成複數區塊,背部浮材50包含上部浮材a、b、c、d四區塊及下部浮材e、f、g三區塊,左胸浮材52包括h、i二區塊,右胸浮材55亦包括j、k二區塊,每一區塊分別被至少一層包覆層(圖中未示)包覆,包覆層有愈多層、則散熱效果愈佳,且此包覆層可為耐磨防水布、網布及其組合,例如一面為耐磨防水布一面為網布、或兩面皆為耐磨防水布、或兩面皆為網布、或一面為耐磨防水布一面為網布之外再外加一層網布...等等實施態樣。將該些浮材分為多個區塊之用意在於讓浮材兩兩之間隨著使用者的身體曲線而產生空隙,以利透氣散熱,例如背部區域的背部浮材50就可隨著使用者身 體曲線而展開。背部浮材50、右胸浮材55、左胸浮材52及肩部浮材55為聚氯乙烯(PVC)、乙烯(EVA)、聚丁二烯(NBR)等發泡材質或其他不吸水且可浮於水面之輕材質。此外,浮材之至少一面的表面為凹凸狀,此不平滑的表面可增加散熱面積,且不會服貼身體,凹凸處有散熱空間。
特別的是,於本創作中,右胸浮材55及左胸浮材52任一者、或二者皆具有至少一活動浮材,亦即將右胸浮材55及左胸浮材52壓透,使被壓透之該塊浮材可拆卸,因此,活動浮材可從右胸浮材55及左胸浮材52中取下,形成一容置空間522、542,且於右胸區域20及左胸區域30之邊緣設有一第三拉鏈29、39,可從第三拉鏈29、39處將活動浮材取出,並將物品置入容置空間522、542中,形成本創作釣魚用背心之內袋。
如第6A圖及第6B圖所示,背部浮材50被至少一層包覆層45包覆,包覆層45上設有至少一吊帶58及一第一母接頭57,於此實施例中包括二條吊帶58,吊帶58之末端分別設有一塊魔鬼氈56,對應背部區域10上第一連接部13之魔鬼氈134(如第3A圖所示)。背部浮材50中之上部浮材a、b、c、d四區塊分別被四塊包覆層45包覆,而此四塊包覆層45又兩兩相連,因此背部浮材50之四區塊a、b、c、d雖然是獨立的,但由於被包覆層45連接而必須一同移動。此外,設於背部區域10端之連動繩21、31末端設有扣子或魔鬼氈之類的固定件,可與吊帶58接合,因此拉動連動繩21、31時,吊帶58及連接之背部浮材50一同下降或上升,使用者可從胸前拉動連動繩21、31以調整背部浮材50背在背後的位置,如第7F圖所示,但使用者需先將釣魚用背心脫下,將連動繩21、31與吊帶58接合後,再穿上釣魚用背心。藉由連動繩21、31之設計,當使用者將連動繩21、31下拉時,背部浮材50會與身體貼近,而當鬆開連動繩21、31時,背部浮材50則會下墜到被第一母接頭57限制無法繼續向下,而背部浮材50之頂端與身體之間則為連動繩21、31的剩餘長度距離,而不會緊貼使用者的身體背部,此為可 散熱的空間。
接著請參考第7A圖,其為將第一拉鏈12及第四拉鏈107拉開之示意圖,由於第一拉鏈12及第四拉鏈107皆為雙拉頭的對開拉鏈,因此將二拉鏈頭分別向右左兩側往外拉,即可將第一拉鏈12及第四拉鏈107打開,以將第一公接頭16及背部浮材50中之上部浮材a、b、c、d取出,並將下部浮材e、f、g三區塊留在背部區域10中,如第7B圖所示。在第7B圖中,背部區域10的內表面102設有一第一公接頭16,其收納在內表面102與外表布之間,並未外露,須將第一拉鏈12拉開後才能從第一拉鏈12之開口處取出第一公接頭16,而部浮材e、f、g三區塊則是從第四拉鏈107打開處取出;此第一公接頭16與背部浮材50上的第一母接頭57連接,使背部浮材50從第四拉鏈107取出後,藉由第一公接頭16及第一母接頭57之組合而可懸掛在背部區域10下方,如第7C圖所示;更可如第7D圖所示,將背部浮材50當成坐墊,讓使用者在海邊垂釣時不用坐在凹凸不平的石頭上,而是可將背部浮材50墊在臀部下再坐在石頭上,舒適又安全,且背部浮材50外包覆之包覆層45(如第4B圖所示)為耐磨布料,不易磨損。除此之外,本創作還包括第7E圖之實施例,其係將背部浮材50背負於使用者的背後,背部浮材502上方之二吊帶58上分別設有一魔鬼氈56,連接至第一連接部13之魔鬼氈134(由於魔鬼氈134較長,其中間段連接第4A圖中外表布104之魔鬼氈1041,兩端則連接吊帶58之魔鬼氈56),而背部浮材502下方的第一母接頭57仍然與背部區域10的第一公接頭16接合,以確保萬一吊帶58或魔鬼氈56脫落時,背部浮材50仍然與釣魚用背心相連而不會遺失。
在上述第7C圖至第7E圖之實施例中,由於背部浮材50與釣魚用背心之間已透過第一公接頭16及第一母接頭57連接,故不用擔心背部浮材50取出後會有被風吹走或掉進海裡等遺失的風險,還可兼具使用者背部通風、且若不幸落海,還有背部區域中的下部浮材及左胸浮材、右胸浮材、肩部浮材等可 提供浮力,且釣魚用背心上還是連著背部區域中的上部浮材,亦可提供浮力漂浮在水面上而不用擔心會沉入海裡等優點。
第8A圖及第8B圖分別為從肩部區域42取出帽子424和肩部浮材55之示意圖。肩部區域42上還設有第一開口422及第二開口426,此二開口422及426係藉由拉鏈打開及閉合,第一開口422內收納有帽子424,其為防水材質,需要時可從第一開口422處取出;第二開口426內設有肩部浮材55,同樣可從第二開口426處取出肩部浮材55。
第9A圖及第9B圖分別為本創作中將腰帶環扣上及穿過腰部安全帶之實施例示意圖。如前述,於背部區域10、右胸區域20及左胸區域30之下緣設有複數組腰帶環14、24、34,在第2、3圖之實施例中,背部區域10設有三組腰帶環14、右胸區域20及左胸區域30則各設有一組腰帶環24及34,每一組腰帶環14、24、34的二條帶子可藉由其上之固定件互相扣合,形成一圓環,如同褲子的褲頭通常設置之皮帶環,以供一腰部安全帶46穿過,此腰部安全帶46之兩端設有可互相嵌入之插銷,扣在使用者的腰際,萬一右胸區域20及左胸區域30之間的第二拉鏈及第二公母接頭都脫離時,本創作之釣魚用背心還會被腰部安全帶46綁在使用者的腰上,使釣魚用背心不會離開使用者的身體。
第10圖為本創作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之另一實施例之背面示意圖。背部區域10之內設有二腿部安全帶48,可從第一拉鏈12的開口處取出,此二腿部安全帶48之末端各設有一第三公接頭482,而右胸區域20及左胸區域30之下緣各設有一第三母接頭26及36,使用者可將腿部安全帶48穿過胯下後,將二第三公接頭482分別與第三母接頭26、36接合固定,固定在右胸區域20及左胸區域30上。需強調的是,腰部安全帶雖然可以將釣魚用背心綁在使用者的腰上,但若使用者很瘦或水流的衝擊太強時,釣魚用背心仍有可能脫離使用者,而腿部安全帶48穿過使用者的胯下,加上腰部安全帶達到雙重保險的效果,無虞釣 魚用背心被強大水流沖走。
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公接頭及第一母接頭、第二公接頭及第二母接頭、第三公接頭及第三母接頭之公母配置可交換,只要原設置之位置還是具有可配成一對的公母接頭即可。
綜上所述,本創作所提供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並非將浮材固定在背心裡,而是在背部、左胸、右胸肩部等區域皆設有拉鏈,可將浮材取出,增加散熱面積,為了維持一定程度的浮力以保持釣魚用背心在安全性上設計的初衷,故本創作的背部浮材又可分為上部及下部兩部分且僅將上部浮材取出,留下下部浮材。釣魚用背心的背部區域及上部浮材上分別設置之公母接頭,二接頭互相連接,使上部浮材與釣魚用背心連在一起,縱使將上部浮材取出也不會有遺失之風險,更讓使用者的背部無背部浮材之阻隔而得到大面積的通風散熱面。此外,背部浮材取出後,還可懸吊於使用者後背下方、做為坐墊使用及揹負在背上等三種實施態樣,在充分利用背部浮材之餘,還可兼具散熱及避免遺失等優點。更甚者,本創作將右、左胸區域的浮材可挖空形成活動浮材,口袋容量不夠時可將活動浮材取出、將物品置於活動浮材取出後的容置空間中,進一步提升釣魚用背心的收納能力。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即凡依本創作申請範圍所述之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背部區域
102‧‧‧內表面
107‧‧‧第四拉鏈
12‧‧‧第一拉鏈
14‧‧‧腰帶環
20‧‧‧右胸區域
21‧‧‧連動繩
22‧‧‧第二母接頭
24‧‧‧腰帶環
26‧‧‧第三母接頭
27‧‧‧第二拉鏈
29‧‧‧第三拉鏈
30‧‧‧左胸區域
31‧‧‧連動繩
32‧‧‧第二公接頭
34‧‧‧腰帶環
36‧‧‧第三母接頭
37‧‧‧第二拉鏈
39‧‧‧第三拉鏈
42‧‧‧肩部區域
44‧‧‧連接帶
522、542‧‧‧容置空間

Claims (18)

  1. 一種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包括:一背部區域,從內而外依序包括一內表面、二外網布及一外表布,於該外網布之間設有一組背部浮材,且其被至少一層包覆層所包覆,該內表面或該外網布上設有一第一拉鏈以將該組背部浮材取出;一右胸區域,與該背部區域之側邊連接,其內部設有一組右胸浮材;一左胸區域,與該背部區域之側邊連接,其內部設有一組左胸浮材,且該右胸區域及該左胸區域可利用一第二拉鏈連接;以及其中,該右胸浮材及該左胸浮材任一者、或二者皆具有至少一活動浮材,可將該活動浮材從該右胸浮材及該左胸浮材中取下,形成一容置空間,並於該右胸區域及該左胸區域之邊緣設有一第三拉鏈,以將該活動浮材取出,並將物品置入該容置空間中。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中該內表面設有一第一公接頭,該背部浮材又分為一組上部浮材及一組下部浮材,且包覆該上部浮材之該包覆層上設有與該第一公接頭對應之一第一母接頭,藉由該第一公接頭及該第一母接頭之連接可將該背部浮材懸掛於該背部區域之下方。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中該背部浮材中之該上部浮材及該下部浮材皆被縱向切割分成複數區塊。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中該第一拉鏈設於該外網布或該內表面之下緣,另有一第四拉鏈設於該外網布上,用以將該上部浮材取出。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中該右胸區域及該 左胸區域之內側表面為網布,外側表面為網布或防水布。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中該背部區域之該外表布為防水布,該外表布可取下。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中該背部區域之外側設有一第一連接部、一第二連接部及一第三連接部,分別設於該背部區域之上方、右側及左側,該外表布之上方、右側及左側亦設有至少一連接件,以供該外表布與該背部區域接合。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中該第一連接部、該第二連接部及該第三連接部為扣子、魔鬼氈或兩者之組合,該連接件為扣子或魔鬼氈。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中包覆該背部浮材之該包覆層上設有至少一吊帶,該吊帶末端設有一魔鬼氈以與該第一連接部固定,使該背部浮材被該吊帶懸掛在該第一連接部下。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更包括二連動繩,其一端設於該背部區域,另一端分別設於該左胸區域及該右胸區域,且該連動繩可前後拉動,設於該背部區域端之該連動繩與該吊帶接合,使拉動該連動繩時將該背部浮材下降或上升。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更包括複數組腰帶環,分別設於該背部區域、該右胸區域及該左胸區域之下緣,每一組腰帶環包括互相扣合後可形成一圓環之二條帶子,以供一腰部安全帶穿過該等腰帶環。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更包括一連接帶,連接該右胸區域、該背部區域及該左胸區域,該連接帶之兩端分別設置一第二公接頭及一第二母接頭,在該第二拉鏈外側將該第二公接 頭及該第二母接頭扣合。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中該背部區域之內設有二腿部安全帶,可從該第一拉鏈所形成的開口取出,該腿部安全帶之末端各設有一第三公接頭,而該右胸區域及該左胸區域下緣各設有一第三母接頭,將該腿部安全帶穿過一使用者之胯下後,藉由該第三公接頭及該第三母接頭固定在該右胸區域及該左胸區域上。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更包括一肩部區域,設於該背部區域上方,該肩部區域中設有一帽子,可從一第一開口將該帽子取出、或收納於該肩部區域中。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中該肩部區域中包括一肩部浮材,可從一第二開口取出。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中該右胸區域及該左胸區域之外表布分別設有至少一口袋。
  1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中該第一拉鏈為對開式雙拉鏈。
  1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其中該外表布內側之下半截設有一網布層,該網布層之左、右、下方三邊皆與該外表布縫合,形成一內袋。
TW106205806U 2017-04-25 2017-04-25 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 TWM546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5806U TWM546700U (zh) 2017-04-25 2017-04-25 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5806U TWM546700U (zh) 2017-04-25 2017-04-25 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6700U true TWM546700U (zh) 2017-08-11

Family

ID=60188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5806U TWM546700U (zh) 2017-04-25 2017-04-25 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67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8619B2 (en) Buoyant swim garment
JPS6116193A (ja) 一体形カスタム水中ダイビング組立体
JP6685448B2 (ja) シートカバー兼用レジャー用コート
US6488188B2 (en) Combination backpack and protective body heat retaining pod
WO2008083077A1 (en) Personal flotation device
CN202529128U (zh) 一种军警用救生衣
US20230292864A1 (en) Garment with insulated liner
US10093401B2 (en) Diving dry suit having zippered front compression flaps
JP7083137B2 (ja) ライフジャケットになるリュックサックの使用方法
US20060218691A1 (en) Amphibious self-bailing backpack
TWM546700U (zh) 具散熱效果之釣魚用背心
TWM546699U (zh) 具散熱效果之釣魚背心
CN100398030C (zh) 多功能背带
JP2006230439A (ja) 防災津波座布団
KR101920460B1 (ko) 구명조끼
US3023433A (en) Buoyant bathing and swim suit
WO2018154715A1 (ja) リュックサック
EP0023430A1 (en) A safety garment
CN217243087U (zh) 一种救生背包
US3141180A (en) Swimsuit with attached float
JP4666433B2 (ja) 釣り用浮舟
KR20150004406U (ko) 구명조끼
CN110997477A (zh) 带有集成的袖筒的救生衣
JPH09136691A (ja) 浮揚体
JP2002058405A (ja) 釣用救命胴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