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6289U - 改良之單向棘輪扳手 - Google Patents

改良之單向棘輪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6289U
TWM546289U TW106204775U TW106204775U TWM546289U TW M546289 U TWM546289 U TW M546289U TW 106204775 U TW106204775 U TW 106204775U TW 106204775 U TW106204775 U TW 106204775U TW M546289 U TWM546289 U TW M54628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hole
teeth
receiv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4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en-Yu Wang
Original Assignee
Ren-Yu W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Yu Wang filed Critical Ren-Yu Wang
Priority to TW106204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6289U/zh
Publication of TWM546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6289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改良之單向棘輪扳手
本創作係與扳手有關,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較大的支撐面積、並能節省製造工時與降低人工成本及具有組裝容易、快速功效之單向棘輪扳手者。
按,習知棘輪扳手大體上係由一扳手本體、一制齒塊、一壓縮彈簧、一棘輪組成,其中該本體的頭部組設一個容置空間以及於該容置空間內表面再行銑入一容室,供該棘輪可轉動的設在容置空間,而該制齒塊與壓縮彈簧裝設在該容室內,棘輪外周面設有複數棘齒,該壓縮彈簧推抵制齒塊,使該制齒塊制其齒端面具有之複數咬合齒與該棘輪外部的棘齒相嚙合,達到可阻擋棘輪朝某一特定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以此形成可單向施力之扳手,如中華民國新型第M534660號「棘輪扳手之制齒結構」等專利所示。然而,此習用棘輪扳手存在有以下之缺失:
1.該壓縮彈簧之一端置入於該組合槽中、另一端則抵持於該容室壁面,藉由該壓縮彈簧之彈力推抵該制齒塊往右、往上地保持與該棘輪相囓合,但是因為該壓縮彈簧與 該制齒塊間的接觸面積僅僅只有該容室其後側壁面的大小而已,因此其所能提供的支撐面積不夠,並且該壓縮彈簧僅僅只有於二端受抵持,壓縮彈簧的中段部位並沒有被完全限位住、仍可於該容室內自由彎曲,因此,當該制齒塊反向受力並推擠該壓縮彈簧,常因該壓縮彈簧的中段部位被扭擠滑動、甚至其端部因而脫離容室,造成棘輪之棘齒與制齒塊的咬合齒無法咬合確實,那麼,當扳手作用時,制齒塊阻擋棘輪旋轉之力量不夠、最後則或使扳手的作用失效。
2.扳手頭部開設容置空間後,需再於其內側邊銑出容納制齒塊與壓縮彈簧之容室,加工不易且加工成本高。
3.組裝時,係先將該制齒塊置入於該容室的一邊,接著將該壓縮彈簧的一端插接該制齒塊,之後,再將該壓縮彈簧的另一端組入於容室內之預設位置處,由於制齒塊與壓縮彈簧的體積較小,全部都必需以人工方式進行組裝,人工成本高,而且,於組設好該制齒塊與該壓縮彈簧之後,須一邊利用手指壓制著該制齒塊與該壓縮彈簧,以避免該制齒塊與該壓縮彈簧移位,之後才能將棘輪塞入於該容置空間內,組裝時動作較為困難而無法快速,大幅增加作業工時及人力成本,缺乏經濟效益。
有鑑於上述情形,本創作人投入許多時間研究相關知識,並加以比較各項優劣,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究及開發,並歷經多次實驗及測試,而終於推出一種『改良之單向 棘輪扳手』改善上述缺失,以符合大眾所需使用。
本創作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改良之單向棘輪扳手,其棘輪與作動桿之間具有較大之接觸面積、較多的囓合齒數及支撐力道,可提升扳手的扭力,足以解決前述習知技術的問題,有助於產業提昇競爭力。
本創作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改良之單向棘輪扳手,能節省製造工時與降低人工成本,且組裝容易、動作快速,能提高其經濟效益。
藉此,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與功效,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改良之單向棘輪扳手,其具有:一本體,設呈長柄形,其一端設一柄部供手抓持施力,其另一端設一頭部,該頭部中心貫設有一通孔,該通孔包含由上而下同圓心、不同圓徑之一組接槽、一容置槽以及一抵緣,該組接槽位於通孔之最上端、並具有最大圓徑,用以供呈環狀之一頂蓋得以設置,該容置槽具有適當之深度,該抵緣直徑較小於該容置槽且則位於該容置槽之底端;而,一容納孔由該頭部之一側邊呈斜向往上而穿設並且與該容置槽連通;一棘輪,置於該容置槽內並位於抵緣上,其外周側設有複數棘齒、中心則具有可供套設螺固元件之一套合孔,可藉以對螺固元件進行鎖緊與螺鬆之動作;一作動組件,包括一作動桿、一彈性件以及一塞塊,該作動桿之前側端呈凹弧面、並設有複數之咬合 齒,令其由該容納孔穿入並伸進於該預留空間中,該彈性件頂持著該作動桿之後側端、該塞塊則用以封閉該容納孔,使該作動桿複數之咬合齒得與該棘輪之複數棘齒相囓合,並使該作動桿之後端位於容納孔內。
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其中該作動桿為一圓形桿狀體,該容納孔則對應設呈圓孔狀,提供製造與加工皆簡單與快速之功效。
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其中該容納孔之軸向並與棘輪之外周圓切線方向傾斜地相切。
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其中該作動桿之咬合齒與該棘輪之棘齒相囓合之齒數約7~8齒。
本創作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其中該彈性件係為一線圈彈簧。
綜合上述針對本創作所描述的各項技術特徵之下,其優點在於透過簡單的結構與創新的空間型態組合,使得該作動桿可以與該棘輪有較大之接觸面積與較多的囓合齒數,作動桿有較大的阻擋棘輪旋轉之力量,可確保扳手的使用功效,並且能節省製造工時與降低人工成本,且組裝容易、動作快速,藉此解決習用制齒塊體積小、阻擋棘輪旋轉之力量不夠,不但加工不易且加工成本高的缺弊。因此本創作可說是一種相當具有實用性及進步性之創作,相當值得產業界來推廣,並公諸於社會大眾。
1‧‧‧本體
11‧‧‧柄部
12‧‧‧頭部
13‧‧‧通孔
14‧‧‧組接槽
15‧‧‧容置槽
16‧‧‧抵緣
17‧‧‧頂蓋
18‧‧‧容納孔
2‧‧‧棘輪
21‧‧‧棘齒
22‧‧‧套合孔
3‧‧‧作動組件
31‧‧‧作動桿
311‧‧‧凹弧面
32‧‧‧彈性件
33‧‧‧塞塊
第一圖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拿掉頂蓋之頂視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部分側視圖。
以下,茲舉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做進一步之詳細說明如後: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三圖所示,本創作一較佳實施例之單向棘輪扳手,其具有:一本體1,設呈長柄形,其一端設一柄部11供手抓持施力,其另一端設一頭部12,該頭部12中心貫設有一通孔13,該通孔13係包含由上而下同圓心、不同圓徑之一組接槽14、一容置槽15以及一抵緣16,該組接槽14位於最上端、並具有最大圓徑,用以供呈環狀之一頂蓋17得以設置,該容置槽15具有適當之深度,該抵緣16直徑較小於該容置槽15且則位於該容置槽15之底端;而,一容納孔18由該頭部12之一側邊呈斜向往上而穿設並且與該容置槽15連通;一棘輪2,於其外周側設有複數棘齒21,其中心則具有一套合孔22與該頭部12之通孔13連通,可供螺固元件(圖未示)套設,並當該棘輪2轉動時可藉以對螺固元件進行鎖緊與螺鬆之動作,該棘輪2之外徑略相同於該容置槽15;一作動組件3,包括一作動桿31、一彈性件32以及一塞塊33, 該作動桿31係穿入容納孔18,其前側端設有一凹弧面311,該凹弧面311設有複數之咬合齒,該彈性件32頂持著該作動桿31之後側端、該塞塊33則用以封閉該容納孔18,該作動桿31之複數咬合齒係可與該棘輪2之複數棘齒21相囓合。(前述為本創作主實施例之主要技術特徵,其對應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內容,得以詳知本創作之目的與實施型態,而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是為對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內容的詳述或附加技術特徵,而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界定範圍,應知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不必要一定包含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
必須先提出來說明的是:該螺固元件係指螺帽或螺栓,該棘輪2的結構組成、作動方式已為習知,因此在本說明書中不再加以贅述。
而,承上所述之本創作單向棘輪扳手,請配合參閱第二圖與第三圖所示,其中該作動桿31為一圓形桿狀體,該容納孔18則對應設呈圓孔狀,並且該彈性件32係為一線圈彈簧,該塞塊33則配合該容納孔18設為一圓形片體,所以不論是該作動桿31、該容納孔18、該彈性件32以及該塞塊33,皆得以一般的製造方法以簡單的加工步驟完成,能節省製造工時與降低人工成本;而,該容納孔18不僅是由該頭部12之一側邊呈斜向往上穿設與該容置槽15連通,且係與該棘輪2之外周圓傾斜相切,使得該作動桿31能有與棘輪2外周圓 貼合之較長凹弧面311、並嚙合更多的咬合齒,於本創作實施例中該作動桿31凹弧面311之咬合齒312至少有7~8齒可與該棘輪2的棘齒21相咬合,據以使該作動桿31之凹弧面311與棘輪2之間有更大的接觸面積,且該作動桿31之後端係位於容納孔18內,能提供較大的阻擋該棘輪2朝作動桿31方向旋轉之力量,而得以確保扳手單向施力的使用功效。
本創作單向棘輪扳手,具有以下之特點:
1.本創作該作動桿31為一圓形桿狀體,由呈斜向設置、並且與該棘輪2之外周圓傾斜相切之該容納孔18穿伸進入,與該棘輪2的棘齒21相咬合時,可形成較多的嚙合面積,配合該作動桿31之後端位於容納孔18內之結構,得提供較大之支撐面積、支撐力(作動桿31受力時可利用其後端位於容納孔18內之結構產生更大之支撐力)阻擋棘輪2旋轉,可確保扳手可單向施力旋轉並具更大之扭力,達成可扳動鎖緊或放鬆螺固元件的功用。
2.本創作各個元件之製造與加工方式簡單又省工時,可以透過一般常見的車床或銑床等機具來進行,包括該本體1呈同圓心、不同圓徑之組接槽14、容置槽15以及抵緣16的製造加工,於該本體1側邊供該作動組件3容設之該容納孔18亦屬一般簡易的鑽床加工,以及,該作動桿31前側端呈凹弧面311設有複數之咬合齒,皆得以一般製造方法以及簡單的加工步驟完成,比起習用要在其容置空間內表面再行 凹入一個容室的銑削加工、在體積非常小的制齒塊上設複數咬合齒、並且還要再銑出鳩尾狀的組合槽來說,本創作單向棘輪扳手的製造與加工更為簡單且容易,確實具有能節省製造工時與降低人工成本的功效。
3.本創作之組裝動作,先將該棘輪2組入於該容置槽15中、接著只要將該作動桿31從該本體1其頭部12外側的容納孔18穿入,再依序置入該彈性件32,最後以該塞塊33封閉該容納孔18,組裝動作便利,可降低習用必須先將制齒塊置入、再將壓縮彈簧小心地抵於該組合槽與該容室壁面之間,還要一手壓制著該制齒塊與該壓縮彈簧之後,才能再以另一手將棘輪塞入於容置空間中而費時又費力,本創作組裝容易、動作快速,能有助於提昇產業競力。
綜上所述,本創作「改良之單向棘輪扳手」,其棘輪與作動桿之間具有較大之接觸面積與較多的囓合齒數,且作動桿之後端係位於容納孔內,可產生更大的阻擋棘輪旋轉力道、確保扳手的使用功效,並且能節省製造工時與降低人工成本,且組裝容易、動作快速,因此其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確實是完全符合產業上發展所需,且所揭露之結構創作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所以其具有「新穎性」應無疑慮,又本創作可較習用之結構更具功效之增進,因此亦具有「進步性」,其完全符合我國專利法有關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的規定,爰依法提出申請。
1‧‧‧本體
11‧‧‧柄部
12‧‧‧頭部
17‧‧‧頂蓋
18‧‧‧容納孔
2‧‧‧棘輪
3‧‧‧作動組件
31‧‧‧作動桿
311‧‧‧凹弧面
32‧‧‧彈性件
33‧‧‧塞塊

Claims (5)

  1. 一種改良之單向棘輪扳手,其包括:一本體,設呈長柄形,其一端設一柄部供手抓持施力,其另一端設一頭部,該頭部中心貫設有一通孔,該通孔包含由上而下同圓心、不同圓徑之一組接槽、一容置槽以及一抵緣,該組接槽位於通孔之最上端、並具有最大圓徑,用以供呈環狀之一頂蓋得以設置,該容置槽具有適當之深度,該抵緣直徑較小於該容置槽且則位於該容置槽之底端;又,一容納孔,自該頭部之一側邊呈斜向往上穿設並與該容置槽連通;一棘輪,置於該容置槽內並位於抵緣上,其外周側設有複數棘齒、中心則具有可供套設螺固元件之一套合孔,可藉以對螺固元件進行鎖緊與螺鬆之動作;及一作動組件,包括一作動桿、一彈性件以及一塞塊,該作動桿係穿置於容納孔,其前端呈凹弧面、並設有複數之咬合齒,該彈性件係頂持著該作動桿之後端並抵接封閉容納孔之塞塊,使該作動桿之咬合齒得與該棘輪之複數棘齒相囓合,並使該作動桿之後端位於容納孔內。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單向棘輪扳手,其中該作動桿為一圓形桿狀體,該容納孔則對應設呈圓孔狀,提供製造與加工皆簡單與快速之功效。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單向棘輪扳手,其中該容納孔之軸向並與該棘輪之外周圓切線方向傾斜地相切。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單向棘輪扳手,其中該作 動桿之咬合齒與該棘輪之棘齒相囓合之齒數約7~8齒。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單向棘輪扳手,其中該彈性件係為一線圈彈簧。
TW106204775U 2017-04-06 2017-04-06 改良之單向棘輪扳手 TWM546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4775U TWM546289U (zh) 2017-04-06 2017-04-06 改良之單向棘輪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4775U TWM546289U (zh) 2017-04-06 2017-04-06 改良之單向棘輪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6289U true TWM546289U (zh) 2017-08-01

Family

ID=60188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4775U TWM546289U (zh) 2017-04-06 2017-04-06 改良之單向棘輪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62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3975B (zh) * 2017-11-08 2018-09-01 陳怡富 Wrench structur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3975B (zh) * 2017-11-08 2018-09-01 陳怡富 Wrench structur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24421B1 (en) Jog-shuttle type ratchet wrench
TW201117923A (en) Reversible monkey wrench
TWM546289U (zh) 改良之單向棘輪扳手
US6845691B2 (en) Ratchet tool with magnetic engaging member
TWI627028B (zh) 按壓式旋轉工具
TWM339399U (en) Bearing assembling tool for bicycles
TW201102233A (en) Rotational control device for a tool
TWM518612U (zh) 具磁吸功能之套筒
TWI530365B (zh)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improvement
TWM449672U (zh) 扭力起子
TWM515935U (zh) 組合式棘輪扳手
TWM435970U (en) Improved structure of socket tool
TWI345511B (zh)
TWM302440U (en) Handle of hand tool with torque adjuster
CN105328612A (zh) 扳手
CN109483475A (zh) 小空间箱内螺母与箱外螺钉快速紧固安装用夹具
CN212071743U (zh) 一种斜齿啮合型开口扳手
TWM433926U (en) Ratchet locking device
US20190015960A1 (en) Wrench with a movable positioning rod
TWM434659U (en) Force boosting sleeve bar for hexagonal wrench
TW201242724A (en) Open-end ratchet wrench
TWI580529B (zh) A wrench that repeats the operation
TW201617182A (zh) 起子工具組及其起子頭
GB2541688A (en) Press-fit wrench capable of repetitive operation
TWM299622U (en) Shifting spanner with one-way mov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C4K Revocation of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