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8612A - 扳手 - Google Patents

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8612A
CN105328612A CN201410333105.9A CN201410333105A CN105328612A CN 105328612 A CN105328612 A CN 105328612A CN 201410333105 A CN201410333105 A CN 201410333105A CN 105328612 A CN105328612 A CN 1053286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nner
workpiece
operate portions
movable part
spann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31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reat Star Tools Co Ltd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3310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286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28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86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扳手,包括本体、沿本体一端延伸的第一工作部,所述第一工作部具有可与工件相配合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工作部上还设置有第一棘爪组件,所述第一棘爪组件被设置为使得:当所述扳手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扳手与工件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当所述扳手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工件固定不动,所述扳手相对于工件转动。本发明的扳手实现了连续多次旋动工件,而不必将扳手从工件上移开并重新置于工件上,从而提高了扳手的工作效率;并且本发明的扳手结构简单,能够承受较大扭矩,同时制作工序简单,制作成本低。

Description

扳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动工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扳手。
背景技术
扳手是一种用来拧转工件的工具,包括手柄和工作部。在多数使用环境中,手柄只能够转动较小的角度,因此需要对工件进行连续多次旋动,才能旋紧或旋松工件。在两次旋动之间,需要停顿下来让扳手反方向回转一个角度,通常的做法是手持扳手从工件上暂时撤离实现反方向回转,然后重新置于工件上,才能继续操作,有时还需要用另一只手辅助。显然的,这种操作十分不便,影响作业效率。
带有棘轮功能的扳手能够简化这种操作,在多次转动之间,不必将扳手从工件上移开并重新置于工件上。
然而在一个扳手中结合棘轮与可调的功能并不容易,这将导致结构相对复杂,使得工具制作困难且成本较高,另外当扭矩较大时,会造成扳手损坏。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结构简单的带棘轮功能的扳手,以便快速旋动工件,提高扳手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扳手,实现连续多次旋动工件,而不必将扳手从工件上移开并重新置于工件上,从而提高扳手的工作效率;同时由于结构简单,扳手可以制作地更加牢固,当扭矩较大时不易造成扳手损坏,另外简单的结构也简化了扳手的制作工序,降低了制作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扳手,包括本体、沿本体一端延伸的第一工作部,第一工作部具有可与工件相配合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工作部上还设置有第一棘爪组件,第一棘爪组件被设置为使得:当扳手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扳手与工件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当扳手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工件固定不动,扳手相对于工件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棘爪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和通过第一轴销固定于第一工作部的第一活动件,第一弹性元件使第一活动件可绕第一轴销转动。
优选地,第一弹性元件为弹簧,第一活动件为第一V型挡块。
进一步地,第一活动件的内侧具有与工件配合的第一U型槽。
进一步地,第一活动件具有第一凹槽,部分第一弹性元件位于第一凹槽内;当扳手沿第一方向转动后再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回转时,第一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元件位于第一凹槽内的一端的内部套有第一销钉。
进一步地,扳手还包括沿本体另一端延伸的第二工作部,第二工作部的结构与第一工作部的结构设置成相同。
优选地,与第一工作部相匹配的工件的直径范围和与第二工作部相匹配的工件的直径范围不同;更优选地,第一工作部适用的工件的直径范围为16-23mm,第二工作部适用的工件的直径范围为9-16mm。
进一步地,本体的内部设有一可调装置,该可调装置使第一工作部与工件相配合。
进一步地,可调装置包括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连接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连接件。连接件优选为蜗杆,并且蜗杆上设有螺纹,该螺纹优选为双线螺纹,本体的内侧设有与螺纹相配合的齿。
进一步地,本体的内部设有防止所述本体发生变形的固定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扳手,包括本体、沿本体一端延伸的第一工作部,第一工作部具有可与工件相配合的第一容纳空间,本体上安装有第一元件,该第一元件被设置为使得:当扳手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扳手与工件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当扳手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工件固定不动,扳手相对于工件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元件靠近工件的一端具有第一延伸部。
第一活动件的内侧是指第一活动件与工件相配合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则为外侧。
第一工作部的内侧是指第一工作部靠近工件甚至接触工件的一侧,相反的另一侧,即远离工件或者与工件不接触的一侧则为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扳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本体以第一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后以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回转时,在外力作用下,活动件绕着轴销以第一方向旋转,增大了工件与工作部配合的空间,进而越过工件的顶点,实现连续多次旋动工件,而不必将扳手从工件上移开并重新置于工件上,从而提高扳手的工作效率;
(2)本发明的扳手结构简单,能够承受较大扭矩,同时简化制作工序,降低制作成本;
(3)本发明的扳手具有两个工作部第一工作部和第二工作部,增加了扳手的使用范围;
(4)蜗轮采用双螺纹结构,缩短了调节可调组件时所用的时间。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扳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扳手的后视图。
图3是图1中扳手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图1中扳手的立体爆炸图。
图5是图4中扳手的第一棘爪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第一活动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4中棘爪组件的立体爆炸图。
图8是图1中扳手处于拧紧螺栓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处于理想状态时的受力示意图。
图10是图8处于实际状态时的受力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扳手处于回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扳手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2中扳手的后视图。
图14是图12中扳手的纵向剖视图。
图15是图12中扳手的立体爆炸图。
图16是图12中扳手的第一元件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2中扳手的第一元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2中扳手处于拧紧螺栓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2中扳手处于回转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扳手包括本体11、沿本体11一端延伸的第一工作部12,第一工作部12具有一容纳工件并与工件相配合的第一容纳空间18,本体11也起到手柄的作用。由于本体11的尺寸会影响到输出力的大小、扳手适用的工件的直径范围、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等,所以,在本体11的尺寸适于用户握持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相应地改变本体11的尺寸。
第一工作部12与本体11固定连接,也可以与本体11设计成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部12与本体11设计成一体成型。
本体11和第一工作部12可以采用铸钢或其他高强度材料制作。
如图3-图7所示,第一工作部12上安装有第一棘爪组件30,第一棘爪组件30主要包括第一活动件32和第一弹性元件33。
在图4中,第一工作部12的内侧设置有具有开口的第一容室191及预设深度的第二容室192,第一容室191的形状为类似C型,第一容室191供第一活动件32容置,第二容室192则供第一盖部件14盖合抵靠,以形成仅具一开口的第一容室191。此外,第一容室191内侧呈一连续平滑状的曲面,该曲面由第一面193和第二面194组成,第二面194朝第一工作部12的外侧方向设有预设深度并连通第一容室191的第一容置槽195,第一容置槽195呈一字型并供第一弹性元件33容置。
如图5-7所示,第一活动件32具体可以是一类似V型的第一V型挡块,第一活动件32的第一外侧面38为光滑曲面,目的在于减小第一棘爪组件30转动时的阻力,这样不仅减小了用户在回转扳手时所需要的力,也能够防止扳手在回转时带动工件一起回转而起不到快速回转并提高效率的作用。第一外侧面38分为第三面381和第四面382两部分,第三面381实质上为一段圆弧面,第四面382实质上也为一段圆弧面。
为了使第一活动件32在回转时灵活无干扰,优选第四面382与第二面194之间形成第一空间15(参见图3),更清晰的结构可参见图9。第一面193的半径与第三面381的半径相等或近似相等,进而使得第一面193与第三面381相配合,起到顶牢工件的作用,避免扭力都传递到第一轴销31上。关于第一空间15的形成,可以采用第二面194的半径设置为大于第一面193的半径或者可以采用第四面382的半径设置为小于第三面381的半径。为了简化工艺,优选采用第四面382的半径设置为小于第三面381的半径,也就是说,此时第一面193的半径以及第三面381的半径与第一活动件32的最大半径相等。
第一活动件32的内侧具有第一内侧面361、第二内侧面362和一类似U型的第一U型槽36,第一U型槽36与工件的顶点配合,减少了扳手回转时的阻力,也避免扳手在回转时带动工件一起回转。第一活动件32上具有第一轴孔37,第一轴销31穿过第一轴孔37将第一棘爪组件30与第一工作部12固定,并且第一活动件32可以绕第一轴销31转动。第一活动件32的外侧还设有第一凹槽35。部分第一弹性元件33位于第一凹槽35内,第一弹性元件33位于第一凹槽35内的一端的内部套有第一销钉34。当扳手回转时,施加在扳手上的力传递到第一活动件32上并使第一活动件32发生沿第一轴销31转动,进而使第一弹性元件33被压缩。第一弹性元件33实际上可以是任何具有弹性的元件,具体可以是弹簧、弹性挡片等。
第一盖部件14采用对应第一容室191的外观设计,且第一盖部件14的厚度恰为第二容室192的深度,第一盖部件14朝第一容室191方向置入时,第一盖部件14可将第一容室191的开放端盖合,并且,第一盖部件14与第一工作部12的表面呈现水平切齐状态,触摸时不会有任何突兀不适感。
另外,为达到第一盖部件14与第一工作部12的稳固结合,本发明在第一盖部件14的两端设置2个螺孔141、142和在第一盖部件14的中间位置设置1个轴孔145,其中第一盖部件14两端的螺孔141、142恰和第二容室192内的两个螺孔呈对应位置,位于第一盖部件14中间位置的轴孔145则与第一容室191内的轴孔呈对应位置,第一轴销31由第一盖部件14的轴孔145穿入后,会一并贯穿第一容室191内的第一活动件32,令第一活动件32以稳固状态容设在第一容室191内,并且使第一活动件32能够绕第一轴销31转动。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扳手优点之一在于其具有精简的结构,以及进而导致的组装效率的提升。实际组装时,将第一弹性元件33置入第一容置槽195内,第一弹性元件33的一端则会凸露在第一容室191内,将第一弹性元件33凸露在第一容室191内的一端内部套上第一销钉34,然后将第一活动件32置入第一容室191内同时使第一弹性元件33套有第一销钉34的一端位于第一活动件32的第一凹槽35内,再用第一轴销31贯穿第一盖部件14和在第一工作部12,即基本完成本发明扳手的第一工作部12的组装。
另外,透过图4可发现,由于本发明扳手的第一容置槽195和第一容室191都非贯穿第一工作部12的两端面设计,对于第一工作部12而言已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结构作为支撑。第一工作部12采用单面开放状设计,仅需通过第一盖部件14的锁固即完成组装,这对本发明组装速度的提升也有一定的贡献。
从图1-图4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扳手还可以具有沿本体11另一端延伸的第二工作部13,第二工作部13的结构与第一工作部的结构设置成相同。与第一工作部12相匹配的工件的直径范围和与第二工作部13相匹配的工件的直径范围不同,如第一工作部12适用的工件的直径范围为16-23mm,第二工作部13适用的工件的直径范围为9-16mm。本实施例中的扳手具有两个工作部使得扳手的应用范围更广。
本发明的扳手还具有可调组件20。可调组件20位于本体11的内部。可调组件20包括第一元件21、第二元件22和连接第一元件21和第二元件22的连接件23。连接件23具体可以是蜗杆,蜗杆上设有螺纹231,本体11的内侧上设有与蜗杆上的螺纹231啮合的齿16。第一元件21、第二元件22与本体11形成滑动连接。可调组件20被设置为:第一元件21沿蜗杆的轴向方向,朝向和背离第一棘爪组件30运动;相类似地,第二元件22沿蜗杆的轴向方向,朝向和背离第二棘爪组件40运动。以第一元件21为例,工件位于第一容纳空间18内,调节蜗杆,蜗杆的转动传递到第一元件21使第一元件21在本体11内沿蜗杆的轴向滑动,实现第一元件21与第一棘爪组件30在第一容纳空间18内夹紧工件。
通常,蜗杆上的螺纹231为单线螺纹,转动蜗杆移动第一元件21或第二元件22的速度较慢,并且单线螺纹的蜗杆所能承受的扭矩较小。本实施例中的扳手,蜗杆上的螺纹采用双线螺纹,既缩短了调节可调组件20时所花的时间,又增大蜗杆所能承受的扭矩。
另外,从图4中还可以看出,本体11的内部还设有固定件17,当拧转较大直径工件时,固定件17可以防止本体11变形。
以上所说的工件可以包括扳手可夹持的任何设备、部件或紧固件,典型的工件为使用扭矩的紧固件,如螺栓、六角螺母和管件等。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在这里将结合扳手的使用状态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以下描述均以右旋螺纹工件为例。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扳手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工件选择常用的六角螺栓。由于第一工作部12和第二工作部13的具体操作方法类似,这里以第一工作部12为例。
如图8所示,螺栓头50位于第一容纳空间18内,螺栓头的一个顶点位于第一活动件32的第一U型槽36内,调节蜗杆,蜗杆的转动传递到第一元件21使第一元件21在本体11内沿蜗杆的轴向滑动,实现第一元件21和第一棘爪组件30在第一容纳空间18内夹紧螺栓头50,更具体地说,螺栓头50中有3个面与第一工作部12和第一元件21相配合。
以顺时针拧紧螺栓头50时:理想的受力状态如图9所示,当调节蜗杆以夹紧螺栓头50时,螺栓头50与第一活动件32的第一内侧面361和第二内侧面362同时贴合,扳手顺时针转动时,螺栓头50给第一活动件32水平向左的力F,该力将使第一活动件32具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但同时螺栓头50和第一活动件32的第二内侧面362是牢牢贴合的,这样就防止了第一活动件32在F力作用下顺时针摆动,第一活动件32受到的相互矛盾的力使得第一活动件32被固定在恰当的位置上,并给螺栓头50提供了扭力,使螺栓头50被拧紧;实际的受力状态如图10所示,当螺栓头50受到扭力时会发生偏转,实际的受力点应该是图中501、502、503所示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第一活动件32由于两端受力而被顶死,不再发生转动,从而给螺栓头50提供了扭力,使螺栓头50被拧紧。
在拧紧螺栓过程中,当扳手一次以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在下一次以顺时针转动进一步拧紧螺栓时,以往的做法是手持扳手从工件上暂时撤离实现反方向回转,然后重新置于螺栓头上。然而,本发明此时不必将扳手从工件上移开并重新置于螺栓头上,也就是螺栓头依旧置于扳手的第一容纳空间18内,如图11所示,逆时针回转扳手时,螺栓头50固定不动,由于第一活动件32和第一容室191之间具有第一空间15(参见图9),使第一活动件32在回转时灵活无干扰。回转时,扳手相对于螺栓头50发生转动给第一活动件32的回转让开了空间,同时螺栓头50给第一活动件32一个顺时针的力,使第一活动件32以顺时针方向绕着第一轴销31转动,此时随着第一活动件32的转动,第一容纳空间18的尺寸也逐渐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即第一空间能够容纳以螺栓头的直径(螺栓头相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的圆时,第一活动件32能够越过螺栓头的顶点,进而实现螺栓头50在固定不动的情况下,扳手能够以逆时针方向绕着螺栓头50回转,以达到快速回转的目的。
回转扳手后,又可对本发明扳手顺时针转动,旋紧螺栓头50,如此即可在不与螺栓头50脱离的状态下,达到反复转动螺栓头50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扳手实现了连续多次旋转工件,而不必将扳手从工件上移开并重新置于工件上,提高了扳手的工作效率。
可以理解,简单将本发明提供的扳手反转使用,可以用于旋紧左旋螺纹工件或者旋松右旋螺纹工件。
基于同样的工作原理,以上同样适用于第二工作部13。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扳手与实施例一的扳手整体结构相似,主要区别是实现回转功能的结构不同。
如图12-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扳手包括本体11、沿本体11一端延伸的第一工作部12,该第一工作部12具有一容纳工件并与工件相配合的第一容纳空间18,本体11也起到手柄的作用。由于本体11的尺寸会影响到输出力的大小、扳手适用的工件的直径范围、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等,所以,在本体11的尺寸适于用户握持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需要相应地改变本体11的尺寸。
第一工作部12与本体11固定连接,也可以与本体11设计成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部12与本体11设计成一体成型。
本体11和第一工作部12可以采用铸钢或其他高强度材料制作。
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扳手还具有沿本体11另一端延伸的第二工作部13,第二工作部13的结构与第一工作部的结构设置成相同,只是在尺寸上有所不同。与第一工作部12相匹配的工件的直径范围和与第二工作部13相匹配的工件的直径范围不同,如第一工作部12适用的工件的直径范围为12-20mm,第二工作部13适用的工件的直径范围为6-12mm。该扳手具有两个工作部使得扳手的应用范围更广。
本实施例的扳手还具有可调组件20,如图15所示。可调组件20安装于本体11内。可调组件20包括第一元件21、第二元件22和连接第一元件21和第二元件22的连接件23。连接件23具体可以是一蜗杆,蜗杆上设有螺纹231,本体11的内侧上设有与蜗杆上的螺纹231啮合的齿16。第一元件21、第二元件22与本体11形成滑动连接。可调组件20被设置为:第一元件21沿蜗杆的轴向方向,朝向和背离第一工作部12运动;相类似地,第二元件22沿蜗杆的轴向方向,朝向和背离第二工作部13运动。
以第一元件21为例,工件位于第一容纳空间18内,调节蜗杆,蜗杆的转动传递到第一元件21使第一元件21在本体11内沿蜗杆的轴向滑动,实现第一元件21在第一容纳空间18内夹紧工件。
第一元件21更清晰的结构如图1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元件21远离蜗杆的一端具有第一延伸部211,第一延伸部211与第一元件21固定连接,也可以与第一元件21设计成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211与第一元件21设计成一体成型。
从图16和图17可以看出,第一延伸部211类似阶梯状,第一延伸部211具有上表面213、第一工作面212、第二工作面214和连接面215。第一工作面212和第二工作面214通过连接面215相联,第一工作面212、第二工作面214和连接面215形成一个类似阶梯的形状。当扳手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延伸部211的上表面213与第一工作部12的部分内侧面相贴合,并且第一延伸部211的上表面213优选与连接面215平行。第一延伸部211的上表面213与第一工作面212形成一定的角度,目的是使第一工作面212与工件更好的贴合,从而夹紧工件。第一延伸部211的上表面213与第一工作面212形成的角度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当工件为六角螺栓时,此时,上表面213与第一工作面212的夹角优选为60度。第一延伸部211的第二工作面214与连接面215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角度,目的是使得,当第一元件21处于夹紧工件的状态时,第一容纳空间18能够容纳以工件直径(工件相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的圆。
通常蜗杆上的螺纹231为单线螺纹,转动蜗杆移动第一元件21或第二元件22的速度较慢,并且单线螺纹的蜗杆所能承受的扭矩较小,本实施例中的扳手,蜗杆上的螺纹采用双线螺纹,既缩短了调节可调组件20时所花的时间,又增大蜗杆所能承受的扭矩。
以上所说的工件可以包括扳手可夹持的任何设备、部件或紧固件,典型的工件为使用扭矩的紧固件,如螺栓、六角螺母和管件等。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在这里将结合扳手的使用状态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以下描述均以右旋螺纹工件为例。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扳手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工件选择常用的六角螺栓。由于第一工作部12和第二工作部13的具体操作方法相似,这里以第一工作部为例。
如图18所示,螺栓头50位于第一容纳空间18内,调节蜗杆,蜗杆的转动传递到第一元件21使第一元件21在本体11内沿蜗杆的轴向滑动,实现螺栓头50在第一容纳空间18内被夹紧,更具体的说是第一延伸部211的第一工作面212紧紧贴合螺栓头50的一个面,将螺栓头50顶牢,此时,螺栓头50有4个面与第一容纳空间18和第一元件21的第一延伸部211相配合。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扳手时,实现螺栓的拧紧。
在拧紧螺栓过程中,当扳手一次以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在下一次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扳手进一步拧紧螺栓时,以往的做法是手持扳手从工件上暂时撤离实现反方向回转,然后重新置于螺栓头上。然而,本发明此时不必将扳手从工件上移开并重新置于螺栓头上,也就是螺栓头依旧置于扳手的第一容纳空间18内。
当螺栓头50在第一容纳空间18内被夹紧时,第一延伸部211结合第一工作部12使得第一容纳空间18也能够容纳以螺栓头50的直径(螺栓头相对应的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为直径的圆。因此扳手在回转时,如图19所示,螺栓头50固定不动,先将扳手滑动一段距离,通过第一工作部12的内侧面的导向作用,第一工作部12能够滑过螺栓头的顶点,进而实现螺栓头在固定不动的情况下,扳手能够以逆时针方向绕着螺栓旋转而不会对螺栓施力,以达到快速回转的效果。
回转扳手后,又可对本发明扳手顺时针转动,旋紧螺栓头50,如此即可在不与螺栓头50脱离的状态下,达到反复转动螺栓头50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扳手实现连续多次旋转工件,而不必将扳手从工件上移开并重新置于工件上,提高了扳手的工作效率。
可以理解,简单将本发明提供的扳手反转使用,可以用于旋紧左旋螺纹工件或者旋松右旋螺纹工件。
基于同样的工作原理,以上同样适用于第二工作部13。
实施例3
实施例3实际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结合,实施例3第一工作部12和第一元件21采用实施例1的结构,而第二工作部13和第二元件22采用实施例2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0)

1.一种扳手,包括本体、沿本体一端延伸的第一工作部,所述第一工作部具有可与工件相配合的第一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部上还设置有第一棘爪组件,所述第一棘爪组件被设置为使得:当所述扳手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扳手与工件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当所述扳手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工件固定不动,所述扳手相对于工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爪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和通过第一轴销固定于所述第一工作部的第一活动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使所述第一活动件可绕所述第一轴销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为类似V型的第一V型挡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部的内侧设置有具有开口的第一容室,所述第一容室供所述第一活动件容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室的形状为类似C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还包括用于盖合所述第一容室的第一盖部件,所述第一工作部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盖部件配合的第二容室,所述第二容室的深度与所述第一盖部件的厚度设计成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室与所述第一活动件之间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被设置成用以减少所述扳手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第一工作部之间的摩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室的内侧呈一平滑状的曲面,所述曲面由第一面和第二面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朝所述第一工作部的外侧方向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室的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供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容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呈一字型。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的外侧面由第三面和第四面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的半径与所述第三面的半径相等,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面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三面的半径。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的内侧具有第一内侧面、第二内侧面和连接所述第一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内侧面的第一U型槽,所述第一U型槽与工件的顶点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具有第一凹槽,部分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当所述扳手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后再以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所述第二方向回转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处于压缩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一端的内部套有第一销钉。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还包括沿所述本体另一端延伸的第二工作部,所述第二工作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工作部的结构设置成相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工作部相匹配的工件的直径范围和与所述第二工作部相匹配的工件的直径范围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部适用的工件的直径范围为16-23mm,所述第二工作部适用的工件的直径范围为9-16mm。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内部设有一可调装置,所述可调装置使所述第一工作部与工件相配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装置包括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连接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的连接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蜗杆,所述蜗杆上设有螺纹,所述本体的内侧设有与所述螺纹相配合的齿。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为双线螺纹。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内部设有防止所述本体发生变形的固定件。
26.一种扳手,包括本体、沿本体一端延伸的第一工作部,所述第一工作部具有可与工件相配合的第一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安装有第一元件,所述第一元件被设置为使得:当所述扳手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扳手与工件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当所述扳手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工件固定不动,所述扳手相对于工件转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靠近工件的一端具有第一延伸部。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还包括沿所述本体另一端延伸的第二工作部,所述本体上还安装有第二元件,所述第二工作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工作部的结构设置成相同,所述第二元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元件的结构设置成相同。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工作部相匹配的工件的直径范围和与所述第二工作部相匹配的工件的直径范围不同。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部适用的工件的直径范围为12-20mm,所述第二工作部适用的工件的直径范围为6-12mm。
CN201410333105.9A 2014-07-14 2014-07-14 扳手 Pending CN1053286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3105.9A CN105328612A (zh) 2014-07-14 2014-07-14 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3105.9A CN105328612A (zh) 2014-07-14 2014-07-14 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8612A true CN105328612A (zh) 2016-02-17

Family

ID=55279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3105.9A Pending CN105328612A (zh) 2014-07-14 2014-07-14 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2861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2191A (zh) * 2016-06-21 2017-01-04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扳手
CN108297015A (zh) * 2017-12-18 2018-07-20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规格扳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2191A (zh) * 2016-06-21 2017-01-04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扳手
CN108297015A (zh) * 2017-12-18 2018-07-20 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规格扳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24421B1 (en) Jog-shuttle type ratchet wrench
US20070252318A1 (en) Clamping Assemblies
US20110203420A1 (en) Auto-adjustable bearing wrench
AU2014241257B2 (en) Wrench
CN105328612A (zh) 扳手
CN203936842U (zh) 扳手
CN211466177U (zh) 一种开口扳手
US20150352696A1 (en) Wrench
TWI397459B (zh) Folding tool group
CN203317310U (zh) 双头螺柱快速上紧套筒
KR20170089540A (ko) 래칫 렌치
CN217751209U (zh) 一种自紧六角套筒
JP6579765B2 (ja) 内面接合継手の接合方法及び接合用補助工具
US20140144294A1 (en) Adjustable Open End Ratcheting Flare Wrench
CN105150144A (zh) 扳手
CN112178033B (zh) 快速螺母
CN108818376B (zh) 一种无帽螺杆扳手及使用方法
CN211029786U (zh) 油管扳手
CN208826383U (zh) 一种具有平行夹紧功能的调节式扳手水泵钳
TWI624330B (zh) Pawl tool structure
CN103331719A (zh) 双头螺柱快速上紧套筒
KR20200143071A (ko) 전동 드라이버
CN114683197B (zh) 一种扳手
TW201527050A (zh) 具有強固結構之活動扳手
CN215548244U (zh) 一种组装式具有伸缩功能的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