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5743U - 易撕束帶改良結構及其應用 - Google Patents

易撕束帶改良結構及其應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5743U
TWM545743U TW106200352U TW106200352U TWM545743U TW M545743 U TWM545743 U TW M545743U TW 106200352 U TW106200352 U TW 106200352U TW 106200352 U TW106200352 U TW 106200352U TW M545743 U TWM545743 U TW M54574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asy
tear
longitudinal edge
slits
str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0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橋修
Original Assignee
朋和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朋和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朋和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200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5743U/zh
Publication of TWM545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5743U/zh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Description

易撕束帶改良結構及其應用
本創作關於一種包裝用易撕束帶結構,特別是一種應用於容器包裝的易撕束帶改良結構。
目前市面上為了滿足食品商品攜帶及食用之便利性,許多容器設計採用上開蓋的設計,如手卷、壽司、虎皮蛋糕等,而此種容器於包裝上仍舊需要繫上束帶,以固定上下蓋。目前傳統之固定束帶包含兩種:易斷裂之收縮束帶以及具韌性之束帶。
請先參閱第一圖,係例示傳統以收縮束帶繫於食品容器之示意圖。首先將食品置入容器並將上蓋10及下蓋20蓋合後,會先繫上一收縮束帶30,並將收縮束帶30之兩端交疊處形成熱封區33,以固定束帶兩端。由於收縮束帶30韌性較弱,因此僅以寬鬆之方式繫於食品商品1上。
請再參閱第二圖,係例示第一圖的傳統收縮束帶受熱收縮固定於容器。收縮束帶30透過加熱而發生收縮,因此加熱並冷卻後,收縮束帶30即緊附於上蓋10及下蓋20的表面,達到固定上蓋10及下蓋20的效果。由於收縮束帶30韌性較弱,因此消費者僅需以手指施力,即可前後撕裂收縮束帶30以開啟上蓋10。
然而,收縮束帶30之固定方式在生產線上需要加熱及冷卻步驟,因此會提高食品商品1的生產成本及時間。目前市面上存在另一種固定束帶,其材質較為堅韌,可適用打包機等生產機器,以緊繫於上蓋10及下蓋20,達到固定的功能,惟消費者於食用 前必須以剪刀等利器創造裂口,或是以蠻力將熱封區33撕開,造成消費者難以拆封的困擾。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術缺失,本創作提出一種包裝過程無須增加加熱及冷卻步驟且利於消費者直接以手指施力即可容易撕開的一種易撕束帶。
本創作提供一種材質堅韌的易撕束帶,可適用於打包機器等快速包裝機台,可提高生產速度及產品包裝之堅固性。
本創作提供一種易撕束帶改良結構,包含一呈長條狀束帶本體,係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縱向邊緣及一第二縱向邊緣,以及至少一組複數個切口,該等切口彼此以相等間距排成至少一縱列而形成於該束帶本體並且靠近該第一縱向邊緣及該第二縱向邊緣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本創作提供一種具易撕束帶之包裝結構,包含一容器,具有一上蓋及一下蓋;以及一易撕束帶,其具有一長條狀束帶本體、相對的一第一縱向邊緣及一第二縱向邊緣以及至少一組複數個切口,該等切口彼此以相等間距排成至少一縱列而形成於該束帶本體並且靠近該第一縱向邊緣及該第二縱向邊緣其中之一;其中該上蓋與該下蓋相互蓋合並以該易撕束帶纏繞包覆該容器,且將該易撕束帶相對的兩端重疊接合以緊束該容器。
本創作前述各方面及其它方面依據下述的限制性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以及參照附隨的圖式將更趨於明瞭。以下即配合圖式說明本創作之具體實施方式;然需瞭解的是,這些圖式中所標示之元件係為說明清晰之用,其並不代表實際的尺寸與比例,且為求圖面簡潔以利於瞭解,部分圖式中亦省略了習知元件之繪製。
1、2‧‧‧食品商品
10、110‧‧‧上蓋
20、120‧‧‧下蓋
111、121‧‧‧凹槽
30‧‧‧收縮束帶
33、133‧‧‧熱封區
130、230、330、430‧‧‧易撕束帶
131、132、231、331、332、431、432‧‧‧切口
140‧‧‧裂口
第一圖係例示傳統收縮束帶繫於容器的示意圖。
第二圖係例示第一圖的傳統收縮束帶受熱收縮固定 於容器的示意圖。
第三圖係例示本創作之易撕束帶改良結構的一具體實施例。
第四圖係例示本創作第三圖之易撕束帶繫於容器的示意圖。
第五圖係例示一種具本創作易撕束帶之容器包裝結構。
第六圖係例示使用者以手指施力於本創作易撕束帶切口以產生裂口之示意圖。
第七圖係例示另一種具本創作易撕束帶之容器包裝結構。
第八a圖至第八c圖係例示本創作易撕束帶的各種變化例。
以下舉出具體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案之新型內容,並以圖式作為輔助說明。說明中提及之符號係參照圖式符號。值得注意的是,說明中提及之「包含」係為一開放式的用語,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
此外,本創作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了解,同一元件/產品常具有不同之稱呼方式,例如「束帶」或「打包帶」,因此與本說明書中所提及之同領域且功能相似之元件/產品應當然被包含於本說明書範圍之中。
請參閱第三圖,第三圖係例示本創作之易撕束帶改良結構的一具體實施例。在此具體實施例中,本創作的易撕束帶130包含一呈長條狀束帶本體,係具有相對的第一縱向邊緣及第二縱向邊緣以及兩組複數個切口131、132。每一組該等切口131、132彼此以相等間距排成一縱列而形成於易撕束帶130上並且分別靠近該第一縱向邊緣及該第二縱向邊緣。較佳地,每一組該等切口131、132 與靠近的束帶本體縱向邊緣相隔一適當距離,以防止包裝加工過程本創作易撕束帶沿著該等切口131、132方向被撕離。
本創作易撕束帶130為長條帶狀,裁切前可為捲狀的加工包裝材,加工時可捲入自動包裝機以進行自動包裝加工食品,自動包裝機(如:打包機)可根據食品商品1的大小裁切易撕束帶130的長度。
特別注意的是,易撕束帶130中的切口131、132大小及彼此的間距會影響易撕束帶130的表面張力分佈大小及延展性,因此切口131、132的大小及分佈需視本創作易撕束帶130材質來設計安排,以避免易撕束帶130加工包裝材捲入自動包裝機後,由於易撕束帶130的切口131、132大小、位置不相等、不對稱,造成易撕束帶130在相同的包裝機台拉力下卻發生不同的延展程度,致使易撕束帶130的包裝材易於歪斜。
此外,易撕束帶130中的切口131、132過大、分布過於密集或是分布的形式不平均,都可能使得易撕束帶130部分區段的韌性較弱,而可能導致易撕束帶130加工包裝材因自動包裝機的拉力而在包裝加工過程即發生斷裂。
請參閱第四圖,第四圖係例示本創作易撕束帶130繫於容器的示意圖。當食品置入容器並將上蓋10及下蓋20蓋合後,將易撕束帶130加工包裝材捲入自動包裝機(如:打包機)以進行自動包裝加工食品。當易撕束帶130裁切適當的長度後,將其相對的兩端交疊並熱壓產生熱封區133,以固定易撕束帶130。
請參閱第五圖,係例示具本創作易撕束帶之容器包裝結構。本創作的易撕束帶130材質較為強韌故可以適用於但不限於快速且緊繫的包裝方式。當完成包裝後,易撕束帶130可緊貼地繫於上蓋10及下蓋20之外表面,但是卻不需要額外的加熱及冷卻的步驟,可使自動包裝加工的過程節省更多的時間及生產成本。
請參閱第六圖,係例示使用者可以手指施力(箭頭所 指為施力方向)於任一切口131、132而容易地形成裂口140的示意圖。當消費者欲撕斷易撕束帶130時僅需對易撕束帶130的任一切口131、132施加兩相反之力(如:左右、前後等),易撕束帶130即會沿著被施力的切口131、132處產生裂口140。裂口140因持續施力逐漸增大,最後達到易撕束帶130的完全斷裂。
請參閱第七圖,係例示具本創作易撕束帶的另一種容器包裝結構。本創作進一步提出一種特別適用於易撕束帶130的食品商品2,其中食品商品2具有特別設計的上蓋110及下蓋120,用以增加食品商品2之包裝的穩固性。
上蓋110及下蓋120分別具有一凹槽111、121,當上蓋110及下蓋120蓋合後,凹槽111、121對齊以供易撕束帶130容置於凹槽111、121。當食品商品2包裝完成後,易撕束帶130貼合於上蓋110及下蓋120的凹槽111、121內不易滑動,達到增加食品商品2之包裝的穩固性。
較佳地,凹槽111、121的形狀匹配於易撕束帶130的形狀。較佳地,上蓋110及下蓋120具備一個以上的凹槽111、121。較佳地,上蓋110之厚度可能遠小於下蓋120之厚度。較佳地,上蓋110及下蓋120可能部分卡合,而以滑動或是掀蓋方式開啟容器。
請參閱第八a圖,係例示本創作易撕束帶改良結構的一種變化例。本創作進一步提出一種易撕束帶230結構,其具有複數個切口231縱向排列於易撕束帶230本體中間區域。
請參閱第八b圖,係例示本創作易撕束帶改良結構的另一種變化例。本創作進一步提出易撕束帶330結構,其具有兩組複數個曲線狀切口331、332,係分別靠近易撕束帶330相對的兩縱向邊緣而縱向排列,並且曲線狀切口331、332在形狀、位置上呈鏡像對稱。
請參閱第八c圖,係例示本創作易撕束帶改良結構的又另一種變化例。本創作進一步提出易撕束帶430結構,其具有兩 組複數個鈎狀(<)切口431、432,係分別靠近易撕束帶430相對的兩縱向邊緣而縱向排列,並且鈎狀切口431、432在形狀、位置上呈鏡像對稱。
較佳地,本創作易撕束帶的複數個切口可包含特定符號,如:LOGO、指示符號等,該特定符號對於使用者可包含廣告或標示之效果。
本創作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本創作提出的改良的易撕束帶適用範圍並不僅限於食品容器或容器結構,而適用於任何須以束帶包裝之產品。
130‧‧‧易撕束帶
131、132‧‧‧切口

Claims (8)

  1. 一種易撕束帶改良結構,包含:一呈長條狀束帶本體,具有相對的一第一縱向邊緣及一第二縱向邊緣;以及至少一組複數個切口,該等切口彼此以相等間距排成至少一縱列而形成於該束帶本體並且靠近該第一縱向邊緣及該第二縱向邊緣其中之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易撕束帶改良結構,其中更包含另一組複數個切口形成於該束帶本體並且與該組切口形狀、位置呈鏡像對稱。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易撕束帶改良結構,其中該等切口係選自以下任一種形狀:線狀切口、曲線狀切口及鉤狀切口。
  4. 一種具易撕束帶之包裝結構,包含:一容器,具有一上蓋及一下蓋;以及一易撕束帶,其具有一長條狀束帶本體、相對的一第一縱向邊緣及一第二縱向邊緣以及至少一組複數個切口,該等切口彼此以相等間距排成至少一縱列而形成於該束帶本體並且靠近該第一縱向邊緣及該第二縱向邊緣其中之一;其中該上蓋與該下蓋相互蓋合並以該易撕束帶纏繞包覆該容器,且將該易撕束帶相對的兩端重疊接合以緊束該容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易撕束帶之包裝結構,其中該上蓋及該下蓋分別具有一凹槽,且該上蓋與該下蓋相互蓋合時,該上蓋及該下蓋之該等凹槽相互對齊並供容置該易撕束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易撕束帶之包裝結構,其中該凹槽形狀匹配於該易撕束帶本體形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易撕束帶之包裝結構,其中更包含另一組複數個切口形成於該束帶本體並且與該組切口形狀、位置呈鏡像對稱。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具易撕束帶之包裝結構,其中該等切口係選自以下任一種形狀:線狀切口、曲線狀切口及鉤狀切口。
TW106200352U 2017-01-09 2017-01-09 易撕束帶改良結構及其應用 TWM545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0352U TWM545743U (zh) 2017-01-09 2017-01-09 易撕束帶改良結構及其應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0352U TWM545743U (zh) 2017-01-09 2017-01-09 易撕束帶改良結構及其應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5743U true TWM545743U (zh) 2017-07-21

Family

ID=60049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0352U TWM545743U (zh) 2017-01-09 2017-01-09 易撕束帶改良結構及其應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574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8750B (zh) 2017-01-09 2018-10-21 朋和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易撕束帶改良結構及其應用
CN109808277A (zh) * 2019-03-30 2019-05-28 万盛精密钣金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打包束带及其制备方法
TWI735147B (zh) * 2019-09-27 2021-08-01 順昶塑膠股份有限公司 保鮮膜及其保鮮膜盒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8750B (zh) 2017-01-09 2018-10-21 朋和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易撕束帶改良結構及其應用
CN109808277A (zh) * 2019-03-30 2019-05-28 万盛精密钣金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打包束带及其制备方法
TWI735147B (zh) * 2019-09-27 2021-08-01 順昶塑膠股份有限公司 保鮮膜及其保鮮膜盒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45743U (zh) 易撕束帶改良結構及其應用
US10279953B2 (en) Container seal
AR012555A1 (es) Un empaque para productos alimenticios, un aparato para el envasado de dichos productos que utiliza dicho empaque y un metodo para el envasado dedichos productos en dicho empaque que utiliza el referido aparato
AU2016100109A4 (en) Improved shrink wrap packaging
JP2004535334A (ja) 取手形成用の引裂可能テープシステムを備えた製品包装体
JP2004535334A5 (zh)
EP2159164A1 (en) Container with peelable lid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unauthorized opening
MX359274B (es) Artículo de empaque de apertura fácil hecho de película térmicamente encogible que exhibe desgarramiento direccional.
CA2876031C (en) Tear tape for product wrapper
JP2006213372A (ja) 包装構造および包装方法
TWI638750B (zh) 易撕束帶改良結構及其應用
WO2014142886A1 (en) Recloseable flexible packages
US8561378B2 (en) Opening device for outer wrapping and method for forming
JP3149757U (ja) シュリンク包装フィルム及び包装体
YU19401A (sh) Omot za pakovanje
JP2008265777A (ja) 蓋付食品容器用包装材
EA201992576A1 (ru) Обернутая упаковка
KR960705724A (ko) 개방이 용이한 열수축 포장체(easy-to-open heat-shrunk package)
WO2015027072A1 (en) Easy tear packaging
RU194649U1 (ru) Защитное приспособление для укупоренной емкости с конгревным тиснением
JP2010111415A (ja) シュリンク包装体及び包装方法
EP2952450A1 (en) Wipes and tissues packaging
KR200345389Y1 (ko) 포장지
FR2857939A1 (fr) Film d&#39;emballage
EP3237298A1 (en) Improved wrapped bundle package formed with stretching plastic film and provided with a gripping hand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C4K Revocation of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