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3065U - 電動輪椅 - Google Patents

電動輪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3065U
TWM543065U TW105214244U TW105214244U TWM543065U TW M543065 U TWM543065 U TW M543065U TW 105214244 U TW105214244 U TW 105214244U TW 105214244 U TW105214244 U TW 105214244U TW M543065 U TWM543065 U TW M54306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rods
base
disposed
electric wheelch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4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ang-Qing Xie
Original Assignee
Eurogreen I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urogreen Int Inc filed Critical Eurogreen Int Inc
Priority to TW105214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3065U/zh
Publication of TWM543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3065U/zh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電動輪椅
本新型主要涉及一種醫療輔具,係一種輪椅,尤指一種迴轉半徑小與可爬台階等障礙物之電動輪椅。
一般行動不便人士等之使用者會使用輪椅來輔助行走,而根據這些使用者之使用需求可以選擇不同種類的輪椅,例如常常需要搭車在外活動的使用者,一般會選擇輕便且可以收合的手動輪椅,而若為手部無法施力的使用者則會選擇電動輪椅,其中,現有的電動輪椅大多迴轉半徑較大,所需的移動空間亦大,且如使用者面對家中通往各房間門檻、較小的階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行駛時,會發生輪椅震動劇烈,更甚者遇上無法通過前述障礙的問題,當長期在家且如老人家或玻璃娃娃等骨骼較脆弱的使用者,所需平穩度高,而使用現有的電動輪椅時,則可能因為行駛通過門檻這樣的高低起伏處時,現有電動輪椅晃動大且不夠穩固,造成身體部分地方受傷,且因為家裡空間小而無法順利的迴轉,而需要花費許多時間達到迴轉的目的,相當不方便。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在於,提升現有電動輪椅使用的方便性與舒適度,讓老人家或玻璃娃娃等骨骼較脆弱的使用者可以較迅速地作迴轉且可以平穩的通過如門檻等台階。
為達上述目的,本新型提供一種電動輪椅,其包含: 一基座,其具有一前端與一後端,且具一軸管形成連接於基座之左右兩側,該軸管內設有兩分別可相對軸管轉動地且分別朝向左右側之傳動軸,該基座前端往前延伸形成兩延伸桿,該兩延伸桿之間形成一橫向的固定桿連接兩延伸桿,該基座另包含: 兩驅動輪,該兩驅動輪分別設於基座之左右兩側,且分別連接兩傳動軸之一端; 兩馬達,該兩馬達各分別位於基座之左右兩側且連接兩傳動軸; 至少一後舵輪,該至少一後舵輪可旋轉地設置於基座後端,該至少一後舵輪底緣之水平高度與兩驅動輪底緣之水平高度相同; 兩緩衝輪組,該兩緩衝輪組分別連結於兩延伸桿,該兩緩衝輪組各具一連接桿、一避震器、一連接端與一輔助輪,該連接桿之周壁面分別連接其中一對應之延伸桿,該避震器可壓縮地設於連接桿朝下之端面,該連接端連接避震器,該輔助輪可旋轉地設置於連接端上,該輔助輪底緣所在之水平高度高於驅動輪底緣之水平高度; 至少兩支撐套筒,該至少兩支撐套筒各連接設於軸管上,且該至少兩支撐套筒各具一開口朝上之容置空間;以及 一座椅,其連接設置於基座上,該座椅具有形成於座椅底面之至少兩緩衝桿與兩扶手桿,該至少兩緩衝桿分別對應支撐套筒,且該至少兩緩衝桿之一端設於所對應之支撐套筒容置空間中,該兩扶手桿設置於座椅之左右側。
所述之電動輪椅,兩扶手桿各具有一接合端與一扶手端,該接合端可伸縮地設於座椅底面,該扶手端連接該接合端。
所述之電動輪椅,該兩緩衝輪組之連接桿與水平面之夾角各呈九十度。
所述之電動輪椅,該兩緩衝輪組之連接桿與水平面之夾角各呈四十五度。
藉由上述技術手段,本新型至少可達到之功效為: 1. 藉由兩驅動輪連接軸管中不同驅動軸且各以一馬達驅動,而可以使兩驅動輪朝不同方向轉動,進一步使得本新型之迴轉半徑較現有電動輪椅之迴轉半徑小,而可以在狹小的空間中迴轉,可以省下不少時間,提升了電動輪椅之使用便利性。 2.  因搭配設置有至少一個後舵輪,而可以輔助本新型電動輪椅原地旋轉。 3. 因設置有輔助輪與避震器,而可以幫助使用者平穩地通過台階,增加通過如台階等障礙物時之舒適度。 4. 該兩支撐套筒設置於該兩驅動輪之間,且該座椅設置於該兩支撐套筒上方,讓該座椅位於該軸管的中心點位置,讓乘坐者感受到的晃動力量減少。
為能詳細瞭解本新型的技術特徵及實用功效,並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來實現,玆進一步以如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后:
本新型係一種電動輪椅,其第一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其包含:
一基座10,其具有一前端與一後端,且具一軸管12形成連接於基座10之左右兩側,該軸管12內設有兩分別可相對軸管12轉動地且分別朝向左右側之傳動軸,該基座10前端往前延伸形成兩延伸桿16,該兩延伸桿16之間形成一橫向的固定桿18連接兩延伸桿16,該基座10另包含兩驅動輪30、兩馬達40、至少一後舵輪50、兩緩衝輪組60與至少兩支撐套筒70。
該兩驅動輪30分別設於基座10之左右兩側,且分別連接兩傳動軸之一端,該兩驅動輪30可以朝相同或相反方向轉動;該兩馬達40各分別位於基座10之左右兩側且連接兩傳動軸;該至少一後舵輪50可旋轉地設置於基座10後端,該至少一後舵輪50底緣之水平高度與兩驅動輪30底緣之水平高度相同,於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後舵輪50有兩個;該兩緩衝輪組60分別連結於兩延伸桿16,該兩緩衝輪組60各具一連接桿62、一避震器64、一連接端66與一輔助輪68,該連接桿62之周壁面連接其中一對應之延伸桿16,該連接桿62與水平面之夾角可呈九十度,避震器64可壓縮地設於連接桿62朝下之端面,該連接端66連接該避震器64,該輔助輪68可旋轉地設置於連接端66上,兩該輔助輪68底緣所在之水平高度高於兩驅動輪30底緣之水平高度;該至少兩支撐套筒70各連接設於軸管12上,且該至少兩支撐套筒70各具一開口朝上之容置空間,該至少兩支套筒70可設置於軸管12上的不同位置以配合不同使用者之使用需求及使用習慣,以提高本新型之設計使用彈性。
一座椅20連接設置於基座10上,該座椅20具有形成於座椅20底面之至少兩緩衝桿22與兩扶手桿24,該至少兩緩衝桿22分別對應支撐套筒70,且該至少兩緩衝桿22之一端設於所對應之支撐套筒70容置空間中,該兩扶手桿24設置於座椅20之左右側,該兩扶手桿24各具有一接合端與一扶手端,該接合端可伸縮地設於座椅20底面,該扶手端連接對應之該接合端。
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使用狀態,請參閱圖4與圖5所示,當骨骼較脆弱的使用者坐於座椅20上操作前進,遇到台階80時,電動輪椅前端之輔助輪66先碰觸到台階80,電動輪椅持續向前,而輔助輪66以與台階80之接觸位置為支撐點向上並擠壓避震器64,藉此可以讓電動輪椅的晃動小且因座椅20與支撐套筒70之連接處為緩衝桿22,緩衝桿22亦可以減緩晃動,而可以幫助使用者較不容易感受到不適,另外,因各驅動輪30連接軸管12中之不同驅動軸,且各驅動輪30以其所對應之馬達40驅動,可以使兩驅動輪30朝不同方向轉動,此時之旋轉中心位於兩驅動輪30距離中間處,而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旋轉半徑小於現有電動輪椅之旋轉半徑,並且因設置有能輔助作原地旋轉之後舵輪50,而可以在狹小的空間作迴轉,不需要一直前進後退地慢慢調整角度,提升電動輪椅之使用便利性,對於骨骼較脆弱的使用者而言,不需要擔心因使用電動輪椅前進時晃動大而受傷,提升了使用之安全性。
請參閱圖6,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不同在於,該兩緩衝輪組60A之連接桿62A與水平面之夾角各呈四十五度,可以較第一較佳實施例更平穩地通過台階,且因連接桿62A受力位置關係,使得人體在受力,而碰撞晃動時較為趨緩。
10‧‧‧基座
12‧‧‧軸管
16‧‧‧延伸桿
18‧‧‧固定桿
20‧‧‧座椅
22‧‧‧緩衝桿
24‧‧‧扶手桿
30‧‧‧驅動輪
40‧‧‧馬達
50‧‧‧後舵輪
60,60A‧‧‧緩衝輪組
62,62A‧‧‧連接桿
64,64A‧‧‧避震器
66‧‧‧連接端
68‧‧‧輔助輪
70‧‧‧支撐套筒
80‧‧‧台階
圖1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座椅與基座之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基座之立體外觀圖。 圖4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使用狀態之側視圖。 圖5為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另一使用狀態之側視圖。 圖6為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使用狀態之側視圖。
10‧‧‧基座
12‧‧‧軸管
16‧‧‧延伸桿
18‧‧‧固定桿
20‧‧‧座椅
22‧‧‧緩衝桿
24‧‧‧扶手桿
30‧‧‧驅動輪
40‧‧‧馬達
50‧‧‧後舵輪
60‧‧‧緩衝輪組
62‧‧‧連接桿
64‧‧‧避震器
66‧‧‧連接端
68‧‧‧輔助輪

Claims (6)

  1. 一種電動輪椅,其包含: 一基座,其具有一前端與一後端,且具一軸管形成連接於基座之左右兩側,該軸管內設有兩分別可相對軸管轉動地且分別朝向左右側之傳動軸,該基座前端往前延伸形成兩延伸桿,該兩延伸桿之間形成一橫向的固定桿連接兩延伸桿,該基座另包含: 兩驅動輪,該兩驅動輪分別設於基座之左右兩側,且分別連接兩傳動軸之一端; 兩馬達,該兩馬達各分別位於基座之左右兩側且連接兩傳動軸; 至少一後舵輪,該至少一後舵輪可旋轉地設置於基座後端,該至少一後舵輪底緣之水平高度與兩驅動輪底緣之水平高度相同; 兩緩衝輪組,該兩緩衝輪組分別連結於兩延伸桿,該兩緩衝輪組各具一連接桿、一避震器、一連接端與一輔助輪,該連接桿之周壁面分別連接其中一對應之延伸桿,該避震器可壓縮地設於連接桿朝下之端面,該連接端連接避震器,該輔助輪可旋轉地設置於連接端上,該輔助輪底緣所在之水平高度高於驅動輪底緣之水平高度; 至少兩支撐套筒,該至少兩支撐套筒各連接設於軸管上,且該至少兩支撐套筒各具一開口朝上之容置空間;以及 一座椅,其連接設置於基座上,該座椅具有形成於座椅底面之至少兩緩衝桿與兩扶手桿,該至少兩緩衝桿分別對應支撐套筒,且該至少兩緩衝桿之一端設於所對應之支撐套筒容置空間中,該兩扶手桿設置於座椅之左右側。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輪椅,兩扶手桿各具有一接合端與一扶手端,該接合端可伸縮地設於座椅底面,該扶手端連接對應之該接合端。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輪椅,該兩緩衝輪組之連接桿與水平面之夾角各呈九十度。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動輪椅,該兩緩衝輪組之連接桿與水平面之夾角各呈九十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動輪椅,該兩緩衝輪組之連接桿與水平面之夾角各呈四十五度。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動輪椅,該兩緩衝輪組之連接桿與水平面之夾角各呈四十五度。
TW105214244U 2016-09-14 2016-09-14 電動輪椅 TWM543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4244U TWM543065U (zh) 2016-09-14 2016-09-14 電動輪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4244U TWM543065U (zh) 2016-09-14 2016-09-14 電動輪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3065U true TWM543065U (zh) 2017-06-11

Family

ID=59688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4244U TWM543065U (zh) 2016-09-14 2016-09-14 電動輪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30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11647B2 (en) 2017-11-08 2020-10-2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Electric whee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11647B2 (en) 2017-11-08 2020-10-2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Electric whee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41657B1 (en) Suspension for central drive vehicle
JP5911559B2 (ja) 身体障害者のための移動装置
JP5400890B2 (ja) 車椅子式歩行補助用ロボット
JP3697638B2 (ja) 身体障害者の運搬用あるいは移動補助用の車椅子
US9358163B1 (en) Detachable electric drive unit for a wheelchair
CN102366339B (zh) 一种旋转升降式轮椅
KR101149604B1 (ko) 전동식 보행 보조장치
CN106943248B (zh) 一种多功能轮椅
KR101215285B1 (ko) 턱이 있는 보도에서도 주행이 가능한 전동 휠체어
CN206151780U (zh) 一种舒适型按摩椅
KR101163125B1 (ko) 재활치료 환자를 위한 다기능 전동식 보행기
KR20110050044A (ko) 보조바퀴가 부착된 안전휠체어
TWM543065U (zh) 電動輪椅
CN106074023B (zh) 一种轻便爬楼梯轮椅
CN205515253U (zh) 基于行走轮摆动的单节双履带爬楼轮椅
KR20170061926A (ko) 장애물을 용이하게 오르내릴 수 있는 삼단 상하운동 바퀴를 구비한 전동휠체어
KR101278222B1 (ko) 리프트 휠체어
KR101308219B1 (ko) 휠체어
CN213607544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骨伤护理多功能轮椅
JP3188956U (ja) 軸距調整可能なモジュール化の乗り物
TWI731621B (zh) 助行器
KR20230004154A (ko) 후면 진입 휠체어
CN101288616A (zh) 具有离地距离可变化的脚踏板的垂直式座椅
KR200486835Y1 (ko) 손 페달이 구비된 휠체어
WO2016059656A1 (en) A v shaped cushioning seat, to be used on manual wheelchair when the wheelchair is connected to an electric motion driving whe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