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1876U - 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 - Google Patents

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1876U
TWM541876U TW105219742U TW105219742U TWM541876U TW M541876 U TWM541876 U TW M541876U TW 105219742 U TW105219742 U TW 105219742U TW 105219742 U TW105219742 U TW 105219742U TW M541876 U TWM541876 U TW M54187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pulling
paddle
disposed
sen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9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an-Qi Zhuang
Original Assignee
High Spot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Spot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gh Spot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5219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1876U/zh
Publication of TWM541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1876U/zh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Description

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係指使用者擺動划槳時,得搭配陀螺儀感測模組與藍芽無線傳輸功能,達到多種使用模式且可增添運動樂趣之划船模擬訓練器。
按,本創作人先前創作申請之中華民國新型專利證書號數M523487之「兼具藍芽與調整阻力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大略包括有一基架,該基架上設置有一拉力組、一慣性輪組、一發電機組以及一電子儀錶,其中,該拉力組連動該慣性輪組,而該拉力組具有一拉動件,當使用者握持並施力拉動該拉動件時,該拉力組具有反向拉力拉動該拉動件之儲能狀態,而在使用者停止施力後,該拉力組之反向拉力將該拉動件拉回,使該拉力組回復成原來狀態,其中,二該拉動件或划槳上設置有相互傳輸之重力感測器與藍芽發射器,而該電子儀錶設置有藍芽接收器,該藍芽接收器係接收該藍芽發射器發出之訊號;藉此,當使用者拉動二該拉動件或划槳時,該重力感測器會感測該拉動件之施力方向、力道和位移,並轉換成訊號藉由該藍芽發射器發送至該電子儀錶之藍芽接收器後。然而,上述之健身器仍存在著使用缺點,(一)、由於單靠拉動件握把或划槳上的重力 感測器只能偵測物品的加速度與移動行為,並不具備精確偵測物體角度改變的能力;(二)、當使用者直接握持二該握把操作時,造成該拉動件握把上之重力感測器與藍芽發射器被手部包覆擋住而使感測傳輸訊號不佳,藍芽接收器便無法有效接收藍芽發射器之訊號,使電子儀錶上無法顯示精準的運動數值或圖形;(三)、由於二該握把係共同套設該划槳,使得二該握把與划槳之間的連接產生了鬆動空間,而使用者握持並擺動該划槳時,是經由二該握把拉動該拉動件與拉繩輪,造成使用者在擺動該划槳與拉動拉繩輪來回地轉動之間產生了很大的時間差,讓使用者使用起來很彆扭且不舒適。因此,使用者在運動時無法從電子儀錶上獲得精準的運動數值或圖形以及運動的樂趣。
有鑒於先前創作之划船健身器讓使用者在拉動拉動件握把或划槳時,其單靠重力感測器並無法實際感測到拉動件握把或划槳之方向精確位移且有藍芽傳輸訊號不佳之情況,使用者無法從電子儀錶上獲得精準的運動數值計算或圖形以及運動的樂趣。
本創作係在提供一種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划船模擬訓練器係包括有一基架,該基架上至少設置有一拉力組、一慣性輪組以及一電子儀錶,其中,該慣性輪組連動該拉力組,該拉力組具有拉動件,當使用者握持並施力拉動該拉動件時,該拉力組具有反向拉力以拉動該拉動件之儲能狀態,而在使用者停止施力後,該拉力組之反向拉力將該拉動件拉回,使該拉力組回復成原來狀態,其主要特徵在於: 該划船模擬訓練器更包括有一划槳,該划槳係連接於供使用者拉動之該拉動件一端,並該划槳上設置有相互電性連接傳輸之陀螺儀感測模組與藍芽發射器,而該電子儀錶內設置有電子電路模組裝置,該電子電路模組裝置至少包括有相互電性連接傳輸之藍芽接收器、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邏輯運算單元以及顯示器,而該藍芽接收器係接收該藍芽發射器發出之訊號;藉此,當使用者握持並擺動該划槳時,該陀螺儀感測模組會感測該划槳之施力方向與位移,並將感測之訊號藉由該藍芽發射器發送至該電子儀錶之藍芽接收器後,再透過該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及邏輯運算單元處理後,以圖形或文字型態顯示於該電子儀錶之顯示器上。
本創作之功效在於:本創作具有多種的訓練使用模式,並在機台中大量使用陀螺儀感測模組、藍芽發射器以及電子電路模組裝置(至少包括有藍芽接收器、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邏輯運算單元以及顯示器),靠著硬體與軟體構件的同步連動,將各項訓練使用模式及動作在電子儀錶上圖形化並予顯示,使機台之訓練姿勢與運動模式並配合電子化,進而增添運動的樂趣,並達到專業化的廣泛使用。
1‧‧‧划船模擬訓練器
10‧‧‧基架
11‧‧‧踏板
12‧‧‧座椅
13‧‧‧縱向直桿
14‧‧‧電子儀錶
141‧‧‧電子電路模組裝置
142‧‧‧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
143‧‧‧藍芽接收器
144‧‧‧邏輯運算單元
145‧‧‧顯示器
1‧‧‧參考圖形
2‧‧‧參考圖形
3‧‧‧參考圖形
4‧‧‧參考圖形
5‧‧‧參考圖形
20‧‧‧拉力組
21‧‧‧捲繞簧片
22‧‧‧拉繩輪
221‧‧‧磁鐵
23‧‧‧拉動件
231‧‧‧扣件
24‧‧‧單向軸承組件
25‧‧‧第一皮帶輪
251‧‧‧磁鐵
26‧‧‧軸桿
27‧‧‧第一固定架
28‧‧‧側架
281‧‧‧隔板
29‧‧‧握把
291‧‧‧固定環
30‧‧‧慣性輪組
31‧‧‧慣性輪
33‧‧‧第二皮帶輪
34‧‧‧圓桿
35‧‧‧第二固定架
36‧‧‧側架
40‧‧‧第一傳動皮帶
50‧‧‧導引架組
51‧‧‧側架
52‧‧‧中空套筒
70‧‧‧划槳
71‧‧‧陀螺儀感測模組
72‧‧‧藍芽發射器
73‧‧‧固定環
81‧‧‧第一感應器
811‧‧‧第一感應件
812‧‧‧第二感應件
82‧‧‧第二感應器
第1圖係本創作之立體組合圖。
第2圖係本創作第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3圖係本創作第二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4圖係本創作第三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5圖係本創作之局部放大圖(一)。
第6圖係本創作之局部放大圖(二)。
第7圖係本創作之使用參考圖(三)。
第8圖係本創作之使用參考圖(一)。
第9圖係本創作之使用參考圖(二)。
第10圖係本創作之使用參考圖(三)。
第11圖係本創作之使用參考圖(四)。
第12圖係本創作陀螺儀感測模組、藍芽發射器以及電子電路模組裝置連接傳輸之示意圖。
第13圖係本創作左右傾斜擺動划槳之示意圖。
第14圖係本創作電子儀錶之顯示器顯示各種運動模式圖形之參考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能夠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以下茲請配合【圖式簡單說明】列舉實施例,詳述說明如后:請綜合參閱第1~7圖並配合第11、12圖所示,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包括:一基架10,係具有一縱向直桿13,並設有踏板11及座椅12,可供使用者坐踏。一拉力組20,係設置在該基架10之縱向直桿13前段上,包含有二具單向軸承組件24之拉繩輪22、二捲繞簧片21、二防塵蓋211、二套繞在該拉繩輪22上之拉動件23、一軸桿26以及一第一皮帶輪25,其中,二該拉動件23一端更包 含有一握把29且另端固接並套繞在該拉繩輪22上,且二該握把29上設有固定環291,而該拉動件23端部設有扣件231,該扣件231係扣上該固定環291,以使該握把29與拉動件23一端相互連接,該第一皮帶輪25中央穿固該軸桿26後,將二該捲繞簧片21、二防塵蓋211以及二具單向軸承組件24之拉繩輪22分別相對應地套設在該第一皮帶輪25兩側之軸桿26上,並使該捲繞簧片21一端固接在該軸桿26上且另端固接在該防塵蓋211上,該軸桿26之兩端係樞設於一第一固定架27二相對應之側架28上,而二該側架28內側設有二直立之隔板281,二該隔板281分別固設二該防塵蓋211,並分別使該拉繩輪22與防塵蓋211位於該隔板281與側架28之間,二該拉動件23各自拉動拉繩輪22時可分別相對應地互不影響各自獨立運作。
一導引架組50,係設置在該基架10上且緊鄰於該拉力組20之另側,並設有二相對應之側架51,二該側架51頂端分別固設有二中空套筒52,二該中空套筒52係分別供二該拉動件23穿設。
一慣性輪組30,係設置在該基架10之縱向直桿13前端且位於該拉力組20之一側,包含有一慣性輪31以及一第二皮帶輪33,其中,該第二皮帶輪33與第一皮帶輪25共同套繞一第一傳動皮帶40,而該慣性輪31係設於該第二皮帶輪33一側且其兩者之中心共同穿固一圓桿34,該圓桿34之兩端係分別樞設於一第二固定架35二相對應之側架36上。
一划槳70,其係連接於供使用者拉動之該拉動件23一端,並其中段位置設置有相互電性連接傳輸之陀螺儀感測模組71與藍芽發射器72,其中,該划槳70上設有固定環73,可將該握把29自拉動件23卸除後,將該固定環73扣上該拉動件23之扣件231,以使該划槳70與拉動件23一端相互連接。
一電子儀錶14,其係設置在該導引架組50上,並該電子儀錶14內設置有電子電路模組裝置141,該電子電路模組裝置141至少包括有相互電性連接傳輸之藍芽接收器143、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142、邏輯運算單元144以及顯示器145,而該藍芽接收器143係接收該划槳70之藍芽發射器72發出之訊號。
二第一感應器81,其係分別設置該第一固定架27上之二側架28上,該第一感應器81具有第一感應件811與第二感應件812,並該第一感應器81連接該電子儀錶14之電子電路模組裝置141,而二該拉繩輪22之一側設置有磁鐵221,因此,當二該拉繩輪22來回地轉動時,該第一感應器81上之第一感應件811或第二感應件812會因受到該拉繩輪22之磁鐵221的磁力作用及轉動方向而會先感測該拉繩輪22並發出訊號,並透過該電子電路模組裝置141之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142與邏輯運算單元144計算後,經由顯示器145顯示出圖形或文字型態之相關訊息。
一第二感應器82,其係設置在該側架28內側之隔板281上,該第二感應器82連接該電子儀錶14之電子電路模組裝置141,而該第一皮帶輪25外側設置有磁鐵251,因此,當該第一皮帶輪25轉動時,該第二感應器82會受到該第一皮帶輪25之磁鐵251的磁力作用而感測該第一皮帶輪25的轉動速度並發出訊號,並透過該電子電路模組裝置141之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141與邏輯運算單元144計算後,經由顯示器145顯示出圖形或文字型態之相關訊息。
藉由上述之結構、組成設計,茲就本創作之操作使用與連動情形說明如下:首先,如第8~11圖所示,當使用者用力拉動該握把29或擺動該划槳70 時,會拉出穿設過該中空套筒52之拉動件23,該拉繩輪22亦隨著轉動,使得該捲繞簧片21轉動並形成緊縮的狀態,且具有反向拉力以拉動該拉動件23之儲能狀態;同時,該拉繩輪22會經由該軸桿26同步帶動該第一皮帶輸25,該第一皮帶輪25再藉由該第一傳動皮帶40同步帶動第二皮帶輪33,該第二皮帶輪33再同步帶動該慣性輪31轉動。
反之,當使用者握持該握把29並卸力時,由於該捲繞簧片21的回復彈力,該拉動件23亦捲收繞回拉繩輪22上,使該拉力組20回復到原來狀態。藉由上述構件之組成,使用者可反覆拉動握把29,得以產生阻尼之拉力,達到拉伸運動的目的。而其中重要地,該拉力組20之二拉繩輪22各自拉動拉動件23時可分別相對應地互不影響各自獨立運作。
因此,使用者操作本創作配合電子裝置時具有以下三種運動模式:
(一)、拉伸模式(使用者可單手拉動或雙手交互拉動該握把29):如第8、9圖並配合第12圖所示,由於該拉力組20之二拉繩輪22各自拉動拉動件23時可分別相對應地互不影響各自獨立運作。因此,使用者可將該固定環291扣上扣件231以使二該握把29與拉動件23之一端相互連接,當選擇任一該握把29單手拉動其中之一拉繩輪22或雙手交互拉動二該握把29而使二該拉繩輪22轉動時,該第一感應器81上之第一感應件811會先受到該拉繩輪22之磁鐵221的磁力作用而感測到該拉繩輪22的轉動並發出訊號,並透過該電子電路模組裝置141之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142與邏輯運算單元144計算後,經由顯示器145顯示出圖形或文字型態之相關訊息(如第14圖電子儀錶參考圖之參考圖形1所示)。
反之,當使用者握持該握把29並卸力時,該拉繩輪22呈同步反向轉動,該第一感應器81上之第二感應件812會先受到該拉繩輪22之磁鐵221的磁力作用而感測到該拉繩輪22的反向轉動並發出訊號,並透過該電子電路模組裝置141之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142與邏輯運算單元144計算後,經由顯示器145顯示出圖形或文字型態之相關訊息(如第14圖電子儀錶參考圖之參考圖形1所示)。
(二)、競賽艇模式(使用者雙手同步拉動握持該握把29):如第10圖並配合第12圖所示所示,使用者可將二該握把29相互連接,並同步拉動二該拉動件23而使二該拉繩輪22同步轉動時,該第一感應器81上之第一感應件811會先受到該拉繩輪22之磁鐵221的磁力作用而感測到該拉繩輪22的轉動並發出訊號,並透過該電子模組裝置141之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142與邏輯運算單元144計算後,經由顯示器145顯示出圖形或文字型態之相關訊息(如第14圖電子儀錶參考圖之參考圖形2所示)。
反之,當使用者握持二該握把29並卸力時,二該拉繩輪22呈同步反向轉動,該第一感應器81上之第二感應件812會先受到該拉繩輪22之磁鐵221的磁力作用而感測到該拉繩輪22的反向轉動並發出訊號,並透過該電子電路模組裝置141之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142與邏輯運算單元144計算後,經由顯示器145顯示出圖形或文字型態之相關訊息(如第14圖電子儀錶參考圖之參考圖形3所示)。
(三)、獨木舟模式(使用者擺動該划槳70並交互拉動二該拉動件23):如第11、12圖所示,使用者可將二該握把29分別從二該拉動件23解下,並利 用該固定環73扣上扣件231使該划槳70同時連接上二該拉動件23,並以雙手握持該划槳70作模擬滑槳的動作,交互輪流拉動二該拉動件23而使二該拉繩輪22轉動;此時,該划槳70上之陀螺儀感測模組71與藍芽發射器72會感測到該划槳70擺動施力方向和位移(往左或右傾斜下擺),並轉換成訊號藉由該藍芽發射器72發送至該電子儀錶14之藍芽接收器143後,並透過該電子電路模組裝置141之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142與邏輯運算單元144計算後,經由顯示器145顯示出圖形或文字型態之相關訊息(如第14圖電子儀錶參考圖之參考圖形4、圖形5所示)。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使用者在選擇獨木舟模式時,該划槳70連接二該拉動件23並非係必要性,使用者亦可單獨擺動該划槳70(不須反向阻尼力道)。
再者,無論上述何種運動模式,該拉繩輪22都會帶動該第一皮帶輪25轉動,當該第一皮帶輪25轉動時,在該第一皮帶輪25側邊隔板281上的第二感應器82,會感測該第一皮帶輪25的轉動速度並發出訊號,並透過該電子電路模組裝置141之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141與邏輯運算單元144計算後,經由顯示器145顯示出圖形或文字型態之相關訊息。
藉上述具體實施例之結構,可得到下述之效益:本創作不但具有多種的訓練運動模式,並且搭配在機台中大量使用電子零件:陀螺儀感測模組71、藍芽發射器72以及電子電路模組裝置141(至少包括有藍芽接收器143、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142、邏輯運算單元144以及顯示器145)。
如此一來,尤其在該划槳70設置有相互電性連接傳輸之陀螺儀感測模組71與藍芽發射器72,並利用陀螺儀感測模組71晃動時,會偵測該划槳70水平改變的狀態,進而精確偵測計算出該划槳70移動的角度的功能,再經由藍芽發射器72傳輸至該電子儀錶14之電子電路模組裝置141。
再者,由於該划槳70係直接扣上該拉動件23,使得該划槳70與拉動件23之間的連接消除了鬆動空間,而使用者握持並擺動該划槳70時是直接連動該拉動件23,不會造成使用者在擺動該划槳70與拉動拉繩輪22來回地轉動之間產生時間差,讓使用者操作時具有舒適感及合理性。
因此,靠著機台硬體結構與軟體構件的同步連動,讓使用者在運動的過程中,可將其運動模式及動作以圖形化同步顯示在電子儀錶14上之顯示器145。此項設計不僅讓機台更加電子化,而且更增添運動的樂趣,並達到專業化的廣泛使用,且提升機台的附加價值。
綜上所述,本創作係能有效解決習知創作缺陋,並能為所屬技術領域中普通知識者所理解而輕易實施,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划船模擬訓練器
10‧‧‧基架
11‧‧‧踏板
12‧‧‧座椅
13‧‧‧縱向直桿
14‧‧‧電子儀錶
20‧‧‧拉力組
22‧‧‧拉繩輪
221‧‧‧磁鐵
23‧‧‧拉動件
231‧‧‧扣件
25‧‧‧第一皮帶輪
251‧‧‧磁鐵
28‧‧‧側架
281‧‧‧隔板
30‧‧‧慣性輪組
31‧‧‧慣性輪
36‧‧‧側架
40‧‧‧第一傳動皮帶
50‧‧‧導引架組
51‧‧‧側架
52‧‧‧中空套筒
70‧‧‧划槳
71‧‧‧陀螺儀感測模組
72‧‧‧藍芽發射器
73‧‧‧固定環
81‧‧‧第一感應器
811‧‧‧第一感應件
812‧‧‧第二感應件

Claims (10)

  1. 一種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划船模擬訓練器係包括有一基架,該基架上至少設置有一拉力組、一慣性輪組以及一電子儀錶,其中,該慣性輪組連動該拉力組,該拉力組具有拉動件,當使用者握持並施力拉動該拉動件時,該拉力組具有反向拉力以拉動該拉動件之儲能狀態,而在使用者停止施力後,該拉力組之反向拉力將該拉動件拉回,使該拉力組回復成原來狀態,其主要特徵在於:該划船模擬訓練器更包括有一划槳,該划槳係連接於供使用者拉動之該拉動件一端,並該划槳上設置有相互電性連接傳輸之陀螺儀感測模組與藍芽發射器,而該電子儀錶內設置有電子電路模組裝置,該電子電路模組裝置至少包括有相互電性連接傳輸之藍芽接收器、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邏輯運算單元以及顯示器,而該藍芽接收器係接收該藍芽發射器發出之訊號;藉此,當使用者握持並擺動該划槳時,該陀螺儀感測模組會感測該划槳之施力方向與位移,並將感測之訊號藉由該藍芽發射器發送至該電子儀錶之藍芽接收器後,再透過該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及邏輯運算單元處理後,以圖形或文字型態顯示於該電子儀錶之顯示器上。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其中,該陀螺儀感測模組與藍芽發射器係設置在該划槳中段位置。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其中,該拉動件供使用者拉動之一端設有扣件。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其中,該划槳上設有固定環,並可扣上該拉動件之扣件,使該划槳與拉動件相互連接。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其中,該拉力組係設置在該基架前段上,包含有二具單向軸承組件之拉繩輪、二捲繞簧片、二防塵蓋、二套繞在該拉繩輪上之拉動件、一軸桿以及一第一皮帶輪,而二該拉動件一端更包含有一握把且另端固接並套繞在該拉繩輪上,該第一皮帶輪中央穿固該軸桿後,將二該捲繞簧片、二防塵蓋以及二具單向軸承組件之拉繩輪分別相對應地套設在該第一皮帶輪兩側之軸桿上,並使該捲繞簧片一端固接在該軸桿上且另端固接在該防塵蓋上,該軸桿之兩端係樞設於一第一固定架二相對應之側架上,而二該拉動件各自拉動拉繩輪時可分別相對應地互不影響各自獨立運作,又其中,該第一固定架上於二相對應之側架內側設有二直立之隔板,二該隔板分別固設二該防塵蓋,並使該拉繩輪與防塵蓋位於該隔板與側架之間,該基架上更設置有一導引架組並緊鄰於該拉力組之一側,該導引架組設有二相對應之側架,二該側架頂端分別固設有一中空套筒,二該中空套筒係分別供二該拉動件穿設。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其中,該第一固定架上之二側架上分別設置有一第一感應器,該第一感應器具有第一感應件與第二感應件,並該第一感應器連接該電子儀錶之電子電路模組裝置,而二該拉繩輪之外側設置有磁鐵,藉此,當二該拉繩輪來回地轉動時,該第一感應器上之第一感應件或第二感應件會因受到該拉繩輪之磁鐵的磁力作用及轉動方向而會先感測該拉繩輪並發出訊號,並透過該電子電路模組裝置之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與邏輯運算單元計算後,經由顯示器顯示出圖形或文字型態之相關訊息。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其中,該隔板上設置有一第二感應器,該第二感應器連接該電 子儀錶之電子電路模組裝置,而該第一皮帶輪一側設置有磁鐵,藉此,當該第一皮帶輪轉動時,該第二感應器會受到該第一皮帶輪之磁鐵的磁力作用而感測該第一皮帶輪的轉動速度並發出訊號,並透過該電子電路模組裝置之中央微處理控制單元與邏輯運算單元計算後,經由顯示器顯示出圖形或文字型態之相關訊息。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其中,二該握把上設有固定環。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5項所述之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其中,該慣性輪組包含有一慣性輪以及一第二皮帶輪,該第二皮帶輪與該拉力組之第一皮帶輪共同套繞一第一傳動皮帶,而該慣性輪係設於該第二皮帶輪一側且其兩者之中心共同穿固一圓桿,該圓桿之兩端係分別樞設於一第二固定架之二相對應之側架上。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其中,該基架更包含有一縱向直桿,使該拉力組與慣性輪組呈並列方式地設置於該縱向直桿上,且該縱向直桿上更設置有踏板及座椅,以供使用者坐踏。
TW105219742U 2016-12-27 2016-12-27 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 TWM541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9742U TWM541876U (zh) 2016-12-27 2016-12-27 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9742U TWM541876U (zh) 2016-12-27 2016-12-27 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1876U true TWM541876U (zh) 2017-05-21

Family

ID=59370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9742U TWM541876U (zh) 2016-12-27 2016-12-27 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187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4873B (zh) * 2016-12-27 2017-11-11 Boating simulation trainer with many sport modes and sensing functions
TWI626069B (zh) * 2017-06-05 2018-06-11 Sports Equipment
TWI633909B (zh) * 2017-10-18 2018-09-01 名采企業有限公司 Rowing type fitness equipment with sensing function
CN109794036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名采企业有限公司 具感测功能的划船式健身器材
TWI682153B (zh) * 2017-08-01 2020-01-11 向一股份有限公司 運動器材設備力道量測系統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4873B (zh) * 2016-12-27 2017-11-11 Boating simulation trainer with many sport modes and sensing functions
TWI626069B (zh) * 2017-06-05 2018-06-11 Sports Equipment
TWI682153B (zh) * 2017-08-01 2020-01-11 向一股份有限公司 運動器材設備力道量測系統
TWI633909B (zh) * 2017-10-18 2018-09-01 名采企業有限公司 Rowing type fitness equipment with sensing function
CN109794036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名采企业有限公司 具感测功能的划船式健身器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41876U (zh) 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
US11850497B2 (en) Modular exercise device
JP4271175B2 (ja) 多機能の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なマンマシン運動器材
KR20210021980A (ko) 로잉
US8123527B2 (en) Active learning device and method
US20170014669A1 (en) Perfect power rowing ergometer handle
KR101849761B1 (ko) 스마트폰과 동작모듈 및 휘트니스머신의 연동을 통한 운동 및 게임시스템
JP2006136694A (ja) 携帯ゲーム保持具
KR20090077224A (ko) 가속도센서를 이용한 줄 없는 줄넘기
JP2007307284A (ja) センサー付きコントローラー保持具
KR101792216B1 (ko) 웨이트 운동 기구
KR20210097651A (ko) 스마트 복합 피트니스 머신
CN206660536U (zh) 具多种运动模式与感测功能的划船模拟训练器
TWI604873B (zh) Boating simulation trainer with many sport modes and sensing functions
US11504595B2 (en) Dry swim simulation system
TWM530171U (zh) 划船訓練裝置
TWM523487U (zh) 兼具藍芽與調整阻力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
EP1997540A1 (en) Oscillation-type exercise device
WO2012160523A2 (en) Dynamic apparatus for gymnastic equipemen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apparatus, as training system using the apparatus
KR101759096B1 (ko) 마그네틱브레이크를 이용한 실내 자전거 및 그 시스템
CN203169985U (zh) 具有上肢锻炼功能的运动器械智能方向控制手柄
TWI633909B (zh) Rowing type fitness equipment with sensing function
TWM554367U (zh) 具感測功能之划船式健身器材
KR102340836B1 (ko) 근력운동장치
TW202005684A (zh) 可隨時變動阻尼力道之重量訓練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