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6069B - Sports Equipment - Google Patents

Sports Equip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26069B
TWI626069B TW106118777A TW106118777A TWI626069B TW I626069 B TWI626069 B TW I626069B TW 106118777 A TW106118777 A TW 106118777A TW 106118777 A TW106118777 A TW 106118777A TW I626069 B TWI626069 B TW I6260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reel
slide
aforementioned
rotation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8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2541A (zh
Inventor
Xin-Huang Jiang
zheng-kun Li
Xiang-rong CHEN
Shuo-Ying Lin
Fu-An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6118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2606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6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606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2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2541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複合功能的運動器材,在一實施例中,主要包含一架體、一可前後滑移的滑座、一可雙向旋轉的捲繩輪、一與捲繩輪相互帶動的渦旋彈簧、一與捲繩輪連接的拉繩、一用以產生運動阻力的飛輪,以及一連接捲繩輪與飛輪的單向傳動機構;使用者可坐在前述滑座上前後滑移並配合反覆拉引前述拉繩以進行划船運動,使用者還可選擇將下肢局部壓在滑座上,例如單腳踩踏或雙腿跪坐在滑座上,而且手部捉握架體前端的捉握部,以進行不同於划船運動的伸展運動等,過程中前述拉繩的尾端連接在前述滑座,使得滑座向後滑移時會帶動前述飛輪旋轉。

Description

運動器材
本發明與運動器材有關,進一步而言,是關於一種可供使用者進行划船運動等的具有複合功能的運動器材。
划船機(Rowing machine)是現今頗受歡迎的一種運動器材,可供使用者進行模擬真實划船動作的全身運動(以下稱划船運動),大致區分為具有一拉繩供使用者反覆地向後拉引、向前復位的型式,以及具有左、右二搖桿供使用者雙手反覆搖動的型式。以本發明涉及的拉繩式划船機為例,典型的划船運動及工作原理大致如下:使用者坐在可前後滑移的滑座上,雙腳踩踏於固定的踏板組,雙手捉握前述拉繩尾端的握把,當使用者雙腳蹬直使得身體連同前述滑座向後位移,並且順勢將前述握把向後拉引時,因為前述拉繩被向後拉出而帶動其頭端的捲繩輪正向旋轉,進而經由單向傳動機構帶動一阻力裝置的旋轉件(例如慣性飛輪、風阻葉輪、水阻葉輪)旋轉,然後,當使用者放鬆力量時,前述捲繩輪可藉由與其相互帶動的渦旋彈簧的復元彈力而反向旋轉,使得前述拉繩再度被捲繩輪捲收而向前縮回,拉引使用者及前述滑座向前復位,如此週而復始。
在大多數的拉繩式划船機中,運動阻力只施加在供手部拉引的前述拉繩。較罕見地,例如美國第5,072,929號專利所揭露的划船機具有各自獨立的兩組阻力裝置,除了前述握把經由一拉繩系統及一單向傳動機構連接至一阻力裝置的旋轉件(第一飛輪),前述滑座亦經由另一拉繩系統及另一單向傳動機構連接至另一阻力裝置的旋轉件(第二飛輪),使得前述握把被向後拉引及前述滑座被向後推動會分別帶動第一飛輪及第二飛輪旋轉,而且,各阻力裝置分別具有一可調整飛輪旋轉阻力的摩擦制動器,藉此可分配使用者在進行划船運動時的手部及腿部出力。
不管如何,拉繩式划船機的共通問題在於,為了提供前述划 船運動,器材的體積及佔地(尤其是前後長度)難免較大,然而,習知划船機通常只能供使用者進行前述划船運動,功能單一,運動效果及訓練部位有限,器材的成本效益及空間效益偏低。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運動器材,除了可供使用者進行划船運動,還可供使用者以不同於前述划船運動的姿勢及動作進行其他種類的運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運動器材,可供使用者選擇進行伸展運動、有氧運動或重量訓練。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運動器材,其主要結構與習知划船機的重疊性很高,在保有划船機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僅藉由少部分的結構差異產生習知划船機無法達成的功能,使得器材的成本效益及空間效益較高。
為了達成上揭目的,本發明提供的運動器材包含有:一架體;一滑座,可在前述架體上前後滑移;一踏板組,設在前述架體;一拉繩收放裝置,具有至少一捲繩輪、至少一彈性件(例如渦旋彈簧)及至少一拉繩,各前述捲繩輪可在前述架體上雙向旋轉,各前述彈性件設在前述架體與一前述捲繩輪之間,各前述拉繩的第一端連接在一前述捲繩輪;一阻力裝置,具有一樞設在前述架體的旋轉件,用以產生運動阻力;一單向傳動機構,設在前述拉繩收放裝置的捲繩輪與前述阻力裝置的旋轉件之間;一握把,連接在一前述拉繩的第二端。前述運動器材可供使用者進行一划船運動,進行前述划船運動時,使用者面向前方坐在前述滑座上,雙腳踩踏前述踏板組,雙手捉握前述握把,當前述握把被向後拉引時會拉動與其連接的前述拉繩而帶動對應的前述捲繩輪旋轉,且其動力能夠經由前述單向傳動機構到達前述旋轉件,推動前述旋轉件旋轉。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前述運動器材還可供使用者進行一不同於前述划船運動的他種運動,在進行前述他種運動時,使用者的下肢局部壓在前述滑座上並一同前後位移,而且,前述拉繩收放裝置的其中一拉繩的第二端連接在前述滑座,當前述滑座向前或向後滑移時會拉動與其連接的前述拉繩而帶動對應的前述捲繩輪旋轉,且其動力能夠經由前述單向傳動機構到達前述旋轉件,推動前述旋轉件旋 轉;此外,前述架體設有至少一捉握部,用以供使用者在進行前述他種運動時捉握。
較佳地,本發明中的前述阻力裝置還具有一阻力調整機構,可供使用者調整前述旋轉件的旋轉阻力;在進行特定的前述他種運動時,藉由將前述滑座的阻力設定為低阻力、中阻力或高阻力,可分別進行伸展運動、有氧運動或重量訓練。
100‧‧‧運動器材
110‧‧‧架體
111‧‧‧導軌
112‧‧‧踏板組
113‧‧‧扶手架
114‧‧‧捉握部
115‧‧‧前端滑輪
116‧‧‧握把安置槽
120‧‧‧介面裝置
130/130'‧‧‧滑座
131‧‧‧連接部
140‧‧‧拉繩收放裝置
141‧‧‧捲繩輪
142/142'‧‧‧拉繩
143/143'‧‧‧握把
150‧‧‧阻力裝置
151‧‧‧旋轉件(飛輪)
152‧‧‧阻力調整機構
153‧‧‧調整鈕
160‧‧‧單向傳動機構
161‧‧‧始端傳動輪
162‧‧‧末端傳動輪
163‧‧‧傳動皮帶
164‧‧‧單向軸承
200‧‧‧運動器材
210‧‧‧架體
211‧‧‧導軌
212‧‧‧踏板組
213‧‧‧扶手架
214‧‧‧捉握部
215‧‧‧前端滑輪
216‧‧‧握把安置槽
217‧‧‧導引滑輪
220‧‧‧介面裝置
230‧‧‧滑座
231‧‧‧連接部
240‧‧‧拉繩收放裝置
241‧‧‧第一捲繩輪
242/242'‧‧‧第一拉繩
243/243'‧‧‧握把
244‧‧‧第二捲繩輪
245‧‧‧第二拉繩
250‧‧‧阻力裝置
251‧‧‧旋轉件(飛輪)
252‧‧‧阻力調整機構
253‧‧‧調整鈕
260‧‧‧單向傳動機構
261‧‧‧始端傳動輪
262‧‧‧末端傳動輪
263‧‧‧傳動皮帶
264‧‧‧第一單向軸承
265‧‧‧第二單向軸承
300‧‧‧運動器材
310‧‧‧架體
311‧‧‧導軌
313‧‧‧扶手架
314‧‧‧捉握部
315‧‧‧前端滑輪
318‧‧‧後端滑輪
319‧‧‧繩端卡止部
330‧‧‧滑座
331‧‧‧前端連接部
332‧‧‧後端連接部
340‧‧‧拉繩收放裝置
341‧‧‧第一捲繩輪
342/342'‧‧‧第一拉繩
343/343'‧‧‧握把
344‧‧‧第二捲繩輪
345/345'‧‧‧第二拉繩
346/346'‧‧‧繩端件
350‧‧‧阻力裝置
351‧‧‧旋轉件(飛輪)
352‧‧‧阻力調整機構
353‧‧‧調整鈕
360‧‧‧單向傳動機構
361‧‧‧始端傳動輪
362‧‧‧末端傳動輪
363‧‧‧傳動皮帶
364‧‧‧第一單向軸承
365‧‧‧第二單向軸承
T‧‧‧運動軌跡
U‧‧‧使用者
圖1是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的左側視圖。
圖2A及圖2B共同示意一使用者利用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進行划船運動(第一種運動)。
圖3A及圖3B共同示意一使用者利用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進行第二種運動。
圖4A及圖4B共同示意一使用者利用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進行第三種運動。
圖5A及圖5B共同示意一使用者利用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進行第四種運動。
圖6是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的左側視圖。
圖7示意一使用者利用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進行前述划船運動(第一種運動)。
圖8示意一使用者利用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進行前述第二種運動。
圖9示意一使用者利用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進行前述第三種運動。
圖10示意一使用者利用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進行前述第四種運動。
圖11是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的左側視圖。
圖12A及圖12B共同示意一使用者利用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進行第五種運動。
請參閱圖1,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100)的基本構成類似典型的拉繩式划船機,主要包含一架體(110)、一滑座(130)、一拉繩收放裝置(140)、一阻力裝置(150)及一單向傳動機構(160)。
前述架體(110)可穩定架置在地面上,其後半部具有一概沿前後方向直線延伸的導軌(111)。前述滑座(130)設在架體(110)的導軌(111)上,可沿著導軌(111)在其前、後二端之間直線滑移,換言之,滑座(130)可在架體(110)上沿著一具有前端及後端的運動軌跡(T)直線滑移。在圖1中,以實線描繪的滑座(130)對應位在導軌(111)的前端,相對地,以假想線勾勒的滑座(130')對應位在導軌(111)的後端,藉此表現滑座(130)的最大活動範圍。使用者利用運動器材(100)進行運動時(後詳),依據使用者及運動方式的不同,滑座(130)可能在導軌(111)的不同區段往復滑移。滑座(130)的頂面離地大約40公分,略低於一般人站立於地面時的膝部高度。在本較佳實施例中,導軌(111)的後端略微高於前端(傾斜大約2度),使得滑座(130)在未受外力時通常會自行向前滑移至卡止於導軌(111)的前端。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滑座的運動軌跡可能更趨近水平,也可能更加傾斜。
前述拉繩收放裝置(140)設在架體(110)的前半部,具有一捲繩輪(141)、至少一彈性件(圖中未示)及一拉繩(142)。前述捲繩輪(141)樞設在架體(110)上,可雙向旋轉。前述彈性件設在架體(110)與捲繩輪(141)之間,能夠與捲繩輪(141)相互帶動,進一步而言,前述彈性件會隨著捲繩輪(141)依一第一旋向(圖中的逆時鐘方向)旋轉的動作產生對應變形並蓄積復元彈力(以下簡稱彈力),前述彈力可使捲繩輪(141)依一第二旋向(圖中的順時鐘方向)旋轉。前述拉繩(142)的第一端連接在捲繩輪(141)上,而且拉繩(142)的靠近前述第一端的局部長度依前述第一旋向預先捲繞在捲繩輪(141)的周面,捲繞數圈之後順勢由捲繩輪(141)的周面向前延伸,然後繞過一樞設在架體(110)前端的前端滑輪(115)轉而向後延伸。
藉此,當拉繩(142)的第二端(以下稱尾端)被足夠的外力向後拉引時,捲繩輪(141)會依前述第一旋向對應旋轉以逐漸釋出拉繩(142)的局部長度;當拉繩(142)尾端的外力解除或減輕至小於前述彈性件的彈力時,捲繩輪(141)可藉由前述彈力依前述第二旋向旋轉,以將釋出的拉繩(142)局 部長度逐漸捲回其周面。較佳地,前述彈性件被設置成具有適當的預變形,使得捲繩輪(141)始終受到前述彈性件的彈力作用,亦即捲繩輪(141)始終具有依前述第二旋向旋轉的傾向,即便拉繩(141)已被捲收至極限。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前述彈性件(圖中未示)採用渦旋彈簧,各渦旋彈簧的內、外二端分別嵌卡在架體(110)及捲繩輪(141),使得捲繩輪(141)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會帶動前述渦旋彈簧蜷縮變形。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無圖),前述彈性件採用拉伸彈簧,各拉伸彈簧的一端連接在架體,另一端連接在一沒有彈性的連接繩的第一端,而前述連接繩的第二端連接在捲繩輪(或是與捲繩輪同步旋轉的圓形部件),使得捲繩輪(或是前述圓形部件)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時會捲收前述連接繩而拉引前述拉伸彈簧伸長變形。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無圖),前述彈性件採用彈性繩,各彈性繩的一端連接在架體,另一端連接在捲繩輪(或是與捲繩輪同步旋轉的圓形部件),使得捲繩輪(或是前述圓形部件)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時會捲收前述彈性繩而使得彈性繩張力加大。
如圖1中所示,前述拉繩(142)的尾端連接一可供使用者雙手捉握的桿狀握把(143),當不使用運動器材(100)時,可將牽連著拉繩(142)的前述握把(143)拉引至架體(110)上的一握把安置槽(116)擱放,由於捲繩輪(141)始終受到前述彈性件的彈力作用而會盡可能地捲收拉繩(142),使得握把(143)因為拉繩(142)的向前拉力而卡定在握把安置槽(116),同時拉繩(142)的尾端也停止向前縮回。使用者可捉握前述握把(143)以將拉繩(142)的尾端向後拉引,使其脫離握把安置槽(116)的位置,並能繼續遠離前述前端滑輪(115),如圖1中以假線線描繪的拉繩(142')及握把(143')。
前述阻力裝置(150)亦設在架體(110)的前半部,主要具有一樞設在架體(110)上的旋轉件(151),其旋轉時會產生運動阻力,換言之,使用者利用運動器材(100)進行運動時必須施力驅動前述旋轉件(151)旋轉。在本較佳實施例中,阻力裝置(150)還具有一阻力調整機構(152),可供使用者調整前述旋轉件(151)的旋轉阻力。具體而言,本較佳實施例中的旋轉件(151)為一具有預定直徑及配重的飛輪,旋轉時可產生預定的轉動慣量;前述阻力調整機構(152)為一配合前述飛輪(151)的渦電流制動器(Eddy Current Brake;以下簡稱ECB)(註:ECB為本領域周知慣用的習知機構,型式不一而 足,圖中僅以方框簡單示意),使用者能透過架體(110)上的一調整鈕(153)控制前述ECB(152),例如以機械方式控使ECB中的永久磁鐵靠近或遠離飛輪(151),或是以電子方式控使ECB中的電磁鐵改變磁場強度,藉以加大或減小飛輪(151)的旋轉阻力。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阻力裝置的旋轉件可能採用風阻葉輪或水阻葉輪,並且設有可供調整風阻或水阻大小的阻力調整機構,惟此部分亦屬先前技術,故在此省略說明。
前述單向傳動機構(160)設在前述拉繩收放裝置(140)的捲繩輪(141)與前述阻力裝置(150)的旋轉件/飛輪(151)之間,當捲繩輪(141)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時,其動力能夠經由單向傳動機構(160)到達飛輪(151),推動飛輪(151)依一特定旋向旋轉(本例為圖中的逆時鐘旋轉);當捲繩輪(141)依前述第二旋向旋轉時,其動力不會到達飛輪(151)。在本較佳實施例中,前述單向傳動機構(160)具有一始端傳動輪(161)、一末端傳動輪(162)、一傳動皮帶(163)及一單向軸承(164),其中,始端傳動輪(161)樞設在架體(110)上,與捲繩輪(141)同軸,但二者(161)(141)可相對旋轉;末端傳動輪(162)與飛輪(151)同軸固接,二者(162)(151)會同步旋轉;始端傳動輪(161)及末端傳動輪(162)實質上各為一皮帶輪,前者(161)的直徑大於後者(162);傳動皮帶(163)同時繞套於始端傳動輪(161)及末端傳動輪(162),使得二者(161)(162)的旋轉動力相互帶動,而且末端傳動輪(162)的轉速以預定倍率快於始端傳動輪(161);單向軸承(164)設在捲繩輪(141)與始端傳動輪(161)之間,其使得捲繩輪(141)相對於始端傳動輪(161)只能依前述第二旋向(圖中的順時鐘方向)旋轉,不能依前述第一旋向(圖中的逆時鐘方向)旋轉。
藉此,當拉繩(142)的尾端被足夠的外力向後拉引而帶動捲繩輪(141)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時,除非始端傳動輪(161)正以更快的轉速依第一旋向旋轉,否則捲繩輪(141)會透過單向軸承(164)逼迫始端傳動輪(161)同步旋轉,進而帶動末端傳動輪(162)連同飛輪(151)以更快的轉速依第一旋向旋轉;反之,當捲繩輪(141)受到前述彈性件的彈力作用而依前述第二旋向旋轉時,始端傳動輪(161)不會受其影響,亦即,始端傳動輪(161)、末端傳動輪(162)及飛輪(162)可能繼續依第一旋向旋轉,或者靜止不動,總之不會依第二旋向旋轉。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若將前述單向軸承(164)改為設在末端傳動輪(162)與飛輪(151)之間,而始端傳動輪(161)與捲繩輪(141)改為同 步旋轉,亦可達到相同目的。
在上揭結構中,由始端傳動輪(161)至末端傳動輪(162)為一次傳動,但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由始端傳動輪至末端傳動輪為二次傳動。除了採用上揭皮帶傳動,單向傳動機構也可能採用鏈傳動,例如始端傳動輪為一齒數較多的大鏈輪,末端傳動輪為一齒數較少的小鏈輪,前述傳動皮帶改為一環狀鏈帶。鏈傳動亦可能採用二次傳動。此外,單向傳動機構還可能採用齒輪傳動,例如始端傳動輪與末端傳動輪為直接嚙合的大、小二齒輪,或者其間經由至少一中間齒輪形成倍速傳動。對本發明而言,最簡單的單向傳動機構,應該是捲繩輪與旋轉件同軸,其間設一單向軸承。
本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100)還具有一設在架體(110)前端頂側的介面裝置(120),以及一設在捲繩輪(141)旁邊、用以偵測捲繩輪(141)的角位移的偵測器(習知裝置,圖中未示)。使用者利用運動器材(100)進行運動時,前述偵測器會將前述角位移的訊號傳送至前述介面裝置(120)內部的處理器,同時,前述阻力調整機構(本例為ECB)(152)亦會將阻力等級的訊號傳送至前述處理器,經前述處理器運算處理後,將使用者拉動拉繩(142)的次數、消耗熱量、行進里程等資訊顯示在介面裝置(120)正面的顯示器,供使用者觀看。
請參閱圖2A及圖2B,前述運動器材(100)可供一使用者(U)進行划船運動,進行時,使用者(U)面向前方坐在前述滑座(130)上,雙腳踩踏於設在前述導軌前端附近的一踏板組(112),雙手捉握連接在前述拉繩(142)尾端的前述握把(143);如圖2A變化至圖2B的動作,當使用者雙腳蹬直使得身體連同滑座(130)向後滑移,並且順勢將握把(143)向後拉引時,因為拉繩(142)被向後拉出而帶動前述捲繩輪(141)依前述第一旋向(圖中的逆時鐘方向)旋轉,進而經由前述單向傳動機構帶動前述飛輪(151)旋轉;然後,如圖2B變化至圖2A的動作,當使用者放鬆力量時,捲繩輪(141)可藉由前述彈性件的彈力而依前述第二旋向(圖中的順時鐘方向)旋轉,使得拉繩(142)再度被捲繩輪(141)捲收而向前縮回,拉引使用者及滑座(130)向前復位,如此週而復始。
請再次參閱圖1,本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100)的結構特徵 主要在於:前述架體(110)的前端頂側設有一扶手架(113),前述扶手架(113)具有若干可供使用者雙手或單手捉握的捉握部(114),例如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橫桿、概沿前後方向延伸的橫桿等。前述捉握部(114)的所在高度被設定在大致對應於一般人站立於地面時的腰部至胸部一帶的高度。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前述扶手架或捉握部被設計成高度位置、前後位置、及/或角度可供調整的結構,以便使用者依據個人狀況或運動方式將捉握部調整在最佳位置。另一方面,前述滑座(130)的前端設有一連接部(131),前述連接部(131)位在滑座(130)的頂部下方,但又高於架體(110)的導軌(111)頂面。請搭配參閱圖3A,前述拉繩(142)的尾端能以可供拆離的方式連接在滑座(130)的連接部(131),連接狀態下,拉繩(142)呈現由滑座(130)向前延伸至前述前端滑輪(115)之後再轉而向後延伸至前述捲繩輪(141),因為捲繩輪(141)始終受到前述彈性件的彈力作用而會盡可能地捲收拉繩(142),所以在未受外力時,滑座(130)會被拉繩(142)向前拉引至卡止於導軌(111)前端,而且,當以足夠的外力推動滑座(130)向後滑移時會拉動拉繩(142)而帶動捲繩輪(141)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且其動力能夠經由前述單向傳動機構(160)到達前述阻力裝置(150)的旋轉件/飛輪(151),推動前述飛輪(151)依前述特定旋向(圖中的逆時鐘方向)旋轉。當施予滑座(130)的外力解除或減輕至小於前述彈性件的彈力時,滑座(130)即會向前復位。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前述握把(143)是以可供拆離的方式連接在拉繩(142)的尾端,當拉繩(142)的尾端如前所述連接在滑座(130)的連接部(131)時,握把(143)暫時拆離拉繩(142)的尾端。實施上,例如可在拉繩(142)的尾端直接連結一鉤環(carabiner)(圖中未示),對應地,桿狀握把(143)的長度中央設一扣環(圖中未示),同時,滑座(130)的連接部(131)實質上亦為一扣環,如此,平時可將拉繩(142)尾端的前述鉤環扣接在握把(143)的前述扣環,使握把(143)連接在拉繩(142)的尾端,必要時則先將握把(143)與拉繩(142)拆開,再將拉繩(142)尾端的前述鉤環扣接在滑座(130)的連接部(131)。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拉繩的尾端直接連同握把連接在滑座的連接部。
藉由上揭結構特徵,前述運動器材(100)除了可供使用者進行前述划船運動(第一種運動),還可供使用者以不同於划船運動的姿勢及動作進行其他種類的運動(以下稱他種運動),具體方法將於以下幾段舉例說明。 進行前述他種運動之前,必須先將拉繩(142)的尾端連接在滑座(130)的連接部(131),使得進行運動的使用者必須施力克服前述旋轉件/飛輪(151)的旋轉阻力及前述彈性件的彈力才能推動滑座(130)向後滑移,而且,當滑座(130)向前滑移時,亦需施力適度抗衡前述彈性件的彈力以克制滑座(130)向前滑移的速度。如同划船運動中可調整向後拉引握把的阻力大小,進行前述他種運動時,使用者亦可透過前述調整鈕(153)調整旋轉件/飛輪(151)的旋轉阻力(此時反映為滑座(130)的滑動阻力),藉以決定運動難度。其中,藉由飛輪(151)旋轉時的慣性,使用者施力推動滑座(130)向後滑移時的速度較為平穩,不會驟然加速。
圖3A及圖3B共同示意一使用者(U)利用前述運動器材(100)進行一第二種運動,進行時,使用者(U)先面向前方站在運動器材(100)其中一側(圖例為器材左側)的對應於前述導軌前端的位置,雙手向前捉握架體頂側的捉握部(114),然後讓靠外側的一腳(以下稱支撐腳,圖例為左腳)保持站在地上,並將靠內側的一腳(以下稱訓練腳,圖例為右腳)的膝部跪在滑座(130)頂面,如圖3A所示;接著,保持手握捉握部(114)並降低身體重心,使前述支撐腳的膝蓋向前彎曲,同時將前述訓練腳向後伸展,以膝部推動滑座(130)向後滑移適當距離,如圖3B所示;必要時維持圖3B的姿勢適當時間,再以相反動作回復成圖3A的姿勢;視需要可反覆進行以上動作,並可站到運動器材(100)的另一側邊換腳進行。進行此種運動時,若將運動阻力調整為相對偏低的程度,可藉以進行伸展運動(尤其針對前述訓練腳的大腿);若將運動阻力調整為中等程度,並以較快的頻率反覆進行上述動作,可藉以進行全身的有氧運動;若將運動阻力調整為相對偏高的程度,可藉以進行重量訓練(尤其針對前述訓練腳)。
圖4A及圖4B共同示意一使用者(U)利用前述運動器材(100)進行一第三種運動,進行時,使用者(U)先站在運動器材(100)其中一側(圖例為器材左側)的對應於前述導軌前端的位置,面向運動器材(100),並以較靠器材前端的一手(圖例為左手)捉握前述捉握部(114),然後將較靠器材後端的一腳(以下稱訓練腳,圖例為右腳)抬起並踩在滑座(130)頂面,如圖4A所示;接著,保持手握捉握部(114),以前述訓練腳的足部推動滑座(130)向後滑移,直至雙腳呈人字形張開適當角度,如圖4B所示;維持圖4B的姿勢適當時 間,再以相反動作回復成圖4A的姿勢;視需要可反覆進行以上動作,並可站到運動器材(100)的另一側邊換腳進行。過程中,因為滑座(130)持續受到拉繩(142)的向前拉力,所以使用者能夠緩慢地加大劈腿角度,而且回復動作相對容易。此種運動主要用於伸展及訓練大腿肌肉。
圖5A及圖5B共同示意一使用者(U)利用前述運動器材(100)進行一第四種運動,進行時,使用者(U)面向前方,雙手向前捉握前述捉握部(114),雙腳跪在滑座(130)上,大腿及身體向上挺直,如圖5A所示;接著,保持手握捉握部(114),並且如同要跪坐那樣使臀部降低而靠近足部,同時利用雙手前推的動作,以反作用力將身體推向後方,連帶將滑座(130)向後推移,直至身體彎腰前傾,而且手臂越過耳際向前伸直,如圖5B所示;維持圖5B的姿勢適當時間,再以相反動作回復成圖5A的姿勢;視需要可反覆進行以上動作。此種運動主要用於伸展肩部。
經由以上說明可知,本發明的運動器材(100)不僅可供使用者進行典型的划船運動,還可供使用者以不同於划船運動的姿勢及動作進行其他種類的運動,因而能以更豐富的方式運動或訓練更多的身體不同部位、獲得更佳的運動健身效果。而且,本發明的運動器材(100)保有習知划船機的主要結構及基本功能,並藉由少部分的結構差異產生附加功能,使得器材的成本效益及空間效益較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的運動器材(100)僅具有一組阻力裝置(150)及一組單向傳動機構(160),換言之,不管是在划船運動還是前述他種運動,握把(143)會帶動的旋轉件(151)與滑座(130)會帶動的旋轉件(151)都是同一阻力裝置的同一阻力元件(本例為飛輪),而且使用者施予握把(143)及滑座(130)的動力最後會經由同一傳動路徑到達前述旋轉件(151)。進而,在上揭較佳實施例中,拉繩收放裝置(140)僅具有一組拉繩系統,也就是說,進行前述他種運動時的連接前述滑座(130)的拉繩(142)以及所搭配的捲繩輪(141)和彈性件,就是進行划船運動時的連接前述握把(143)的拉繩(142)以及所搭配的捲繩輪(141)和彈性件,因此,前述運動器材(100)結構精簡、成本較低。
接著請參閱圖6,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200),其基本構成類似前揭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100),亦即,主要包含一架體(210)、一介面裝置(220)、一滑座(230)、一拉繩收放裝置(240)、一阻力 裝置(250)及一單向傳動機構(260)等六大單元。除非在下文中有特別指出差異,否則本較佳實施例中的各單元/構件/部位,得理解為分別同於前一較佳實施例中的對應單元/構件/部位(註:在本說明書中,不同較佳實施例之間相互對應的部件,其代號的後兩碼數字相同),例如,本例中的架體(210)及其導軌(211)分別同於前例中的架體(110)及其導軌(111),餘類推;部件與部件之間的關係亦同。此外,圖6中有標示代號的部件,但在下文中卻沒有提及的,亦得理解為分別同於前一較佳實施例中的對應部件,例如,圖6中的標號212指出本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200)亦具有一同於前述踏板組(112)的踏板組,餘類推。
本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200)與前一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100)之間的結構差異主要在於: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拉繩收放裝置(240)具有兩組拉繩系統,更詳而言之,前述拉繩收放裝置(240)總共具有一第一捲繩輪(241)、一第二捲繩輪(244)(註:在圖6的視角下與第一捲繩輪(241)重疊)、一第一彈性件(圖中未示)、一第二彈性件(圖中未示)、一第一拉繩(242)及一第二拉繩(245)。其中,第一捲繩輪(241)、第一彈性件及第一拉繩(242)分別對應於前一較佳實施例中的捲繩輪(141)、彈性件及拉繩(142),亦即,第一捲繩輪(241)樞設在架體(210)上,第一彈性件(例如渦旋彈簧)設在架體(210)與第一捲繩輪(241)之間,第一拉繩(242)的第一端連接在第一捲繩輪(241),其餘細節亦相同,不再贅述。第二捲繩輪(244)同樣樞設在架體(210)上,而且與第一捲繩輪(241)同軸,但可各自雙向旋轉。類似地,第二彈性件(例如渦旋彈簧)設在架體(210)與第二捲繩輪(244)之間,會隨著第二捲繩輪(244)依第一旋向(圖中的逆時鐘方向)旋轉的動作產生對應變形並蓄積復元彈力,前述彈力可使第二捲繩輪(244)依第二旋向(圖中的順時鐘方向)旋轉。第二拉繩(245)的第一端連接在第二捲繩輪(244),而且局部長度依前述第一旋向預先捲繞在第二捲繩輪(244)的周面,捲繞數圈之後順勢由第二捲繩輪(244)的周面向後延伸,拐過一用以修正方向的導引滑輪(217)之後繼續向後延伸,最後將第二端連接在滑座(230)前端的連接部(231)。如此,第二拉繩(245)呈現由滑座(230)向前延伸之後再到達第二捲繩輪(244),在未受外力時,滑座(230)會被第二拉繩(245)向前拉引至卡止於導軌(211)前端。另一方面,第一拉繩(242)的第二端固定連接一供使用者捉握的握把(243),前述握把(243) 不能也不用拆離第一拉繩(242),而第一拉繩(242)不能也不用連接至滑座(231)。
此外,在本較佳實施例中,單向傳動機構(260)具有一始端傳動輪(261)、一末端傳動輪(262)、一傳動皮帶(263)、一第一單向軸承(264)及一第二單向軸承(265)(註:在圖6的視角下與第一單向軸承(264)重疊)。其中,由始端傳動輪(261)至末端傳動輪(262)的部分同於前一較佳實施例,不再贅述。第一單向軸承(264)設在第一捲繩輪(241)與始端傳動輪(261)之間,其使得第一捲繩輪(241)相對於始端傳動輪(261)只能依前述第二旋向旋轉,不能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類似地,第二單向軸承(265)設在第二捲繩輪(244)與始端傳動輪(261)之間,其使得第二捲繩輪(244)相對於始端傳動輪(261)只能依前述第二旋向旋轉,不能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
藉此,當以外力將前述握把(243)向後拉引時會拉動第一拉繩(242)而帶動第一捲繩輪(244)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且其動力能夠經由前述單向傳動機構(260)到達前述阻力裝置(250)的旋轉件(251),推動旋轉件(251)依前述特定旋向旋轉。相對地,當以外力推動滑座(230)向後滑移時會拉動第二拉繩(245)而帶動第二捲繩輪(244)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且其動力同樣能夠經由前述單向傳動機構(260)到達前述阻力裝置(250)的旋轉件(251),推動旋轉件(251)依前述特定旋向旋轉。拉引握把(243)以驅動旋轉件(251)旋轉,以及推動滑座(230)以驅動旋轉件(251),可能任一者獨自進行,也可能二者同時進行。
本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200)同樣可供使用者選擇進行划船運動或前述他種運動。圖7示意一使用者(U)利用本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200)進行划船運動,因其動作同於在前一較佳實施例中搭配圖2A及圖2B所作的說明,故不再贅述。應當注意的是,圖7中顯示第二拉繩(245)的第二端連接在滑座(230),使得使用者(U)在進行划船運動時,滑座(230)向後滑移亦需負擔運動阻力;事實上,本較佳實施中的第二拉繩(245)的第二端是以可供拆離的方式連接在滑座(230)的連接部(231),例如前述第二端及前述連接部分別設有前述鉤環及前述扣環,如此,在進行划船運動時,使用者可選擇將第二拉繩(245)的第二端連接在滑座(230)(如圖7所示),也可選擇將前述第二端拆離滑座(230)(註:拆離之後,前述第二端可卡止於設在導軌 (211)前端的一繩端卡止部,阻止第二拉繩(245)繼續向前縮回,圖中未示),以進行一般的划船運動。
圖8、圖9及圖10分別示意一使用者(U)利用本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200)進行第二種運動、第三種運動及第四種運動,因其動作分別同於在前一較佳實施例中搭配圖3A及圖3B(第二種運動)、圖4A及圖4B(第三種運動)、圖5A及圖5B(第四種運動)所作的說明,故不再贅述。如圖中所示,在利用本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200)進行前述他種運動時,第一拉繩(242)及握把(243)沒有作用,而第二拉繩(245)的第二端(以可供拆離的方式)連接在滑座(230),作用等同於前一較佳實施例中的唯一拉繩(142)。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雖然握把(243)與滑座(230)各有專屬的拉繩系統,但是運動器材(200)同樣僅具有一組阻力裝置(250)及一組單向傳動機構(260),換言之,不管是在划船運動還是前述他種運動,握把(243)會帶動的旋轉件(251)與滑座(230)會帶動的旋轉件(251)都是同一阻力裝置的同一阻力元件,而且使用者施予握把(243)及滑座(230)的動力最後會經由同一傳動路徑到達前述旋轉件(251)。
接著請參閱圖11,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300),其基本構成類似前揭第一及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100)(200)(註:不同較佳實施例之間的結構對應關係,原則同前),以下主要針對本較佳實施例有別於前揭較佳實施例的結構差異及特殊功效進行說明。本較佳實施例中的拉繩收放裝置(340)及單向傳動機構(360)類似前揭第二較佳實施例中所採用的結構,亦即,前述拉繩收放裝置(340)同樣具有一第一捲繩輪(341)、一第二捲繩輪(344)、一第一彈性件(圖中未示)、一第二彈性件(圖中未示)、一第一拉繩(342)及一第二拉繩(345),前述單向傳動機構(360)同樣具有一始端傳動輪(361)、一末端傳動輪(362)、一傳動皮帶(363)、一第一單向軸承(364)及一第二單向軸承(365),上列各構件與其他構件之間的配合關係基本上同於前揭第二較佳實施例中的對應構件,除了:前述第二拉繩(345)由前述第二捲繩輪(344)的周面向後延伸之後,先沿著導軌(311)的底側一直延伸,再繞過一樞設在導軌(311)後端的後端滑輪(318)轉而向前延伸。
如圖11中所示,前述第二拉繩(345)的第二端(尾端)設有一繩端件(346),例如採用前述鉤環,平時可卡止於設在導軌(311)後端的一繩 端卡止部(319),阻止第二拉繩(345)縮回。當以足夠的外力將第二拉繩(345)的尾端向前拉引,可使其脫離繩端卡止部(319)的位置,並能繼續遠離前述後端滑輪(318),如圖11中以假想線描繪的第二拉繩(345')及繩端件(346')。第二拉繩(345)的尾端能以可供拆離的方式連接在滑座(330)的一後端連接部(332),連接狀態下,第二拉繩(345)呈現由滑座(330)向後延伸至後端滑輪(318)之後再轉而向前延伸至第二捲繩輪(344)。另一方面,類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的結構,前述第一拉繩(342)的尾端能以可供拆離的方式連接在滑座(330)的一前端連接部(331),連接狀態下,第一拉繩(342)呈現由滑座(330)向前延伸至前端滑輪(315)之後再轉而向後延伸至第一捲繩輪(341)。
藉此,若第一拉繩(342)及第二拉繩(345)均不與滑座(330)連接,則使用者可利用前述運動器材(300)進行一般的划船運動,亦即坐在沒有運動阻力的滑座(330)上前後滑移並配合反覆拉引具有運動阻力的第一拉繩(342)。若將第一拉繩(342)的尾端連接在滑座(330)的前端連接部(331),而第二拉繩(345)不與滑座(330)連接,使得滑座(330)只在向後滑移時會帶動旋轉件(351)旋轉,並且具有向前復位的傾向,則使用者可利用前述運動器材(300)進行例如前述第二、第三、第四運動等他種運動。反之,若將第二拉繩(345)的尾端連接在滑座(330)的後端連接部(332),而第一拉繩(342)不與滑座(330)連接,使得滑座(330)只在向前滑移時會帶動旋轉件(351)旋轉,並且具有向後復位的傾向,則使用者可利用前述運動器材(300)進行不同於前述划船運動亦不同於前述第二、第三、第四運動的他種運動,例如次段所舉的例子。
圖12A及圖12B共同示意一使用者(U)利用前述運動器材(300)進行一第五種運動,進行時,使用者(U)面向前方,雙手向前捉握架體前端頂側的捉握部(314),雙腳跪在滑座(330)上,身體適度前傾,而且大腿與身體概呈直線,如圖12A所示;接著,保持手握捉握部(314),然後使雙腳向前折彎、大腿靠往腹部,以膝部推動滑座(330)向前滑移適當距離,如圖12B所示;必要時維持圖12B的姿勢適當時間,再以相反動作回復成圖12A的姿勢;視需要可反覆進行以上動作。此種運動主要用於訓練腹部。其中,由於每個人的身長及體能不盡相同,因此滑座(330)的起始位置(亦即滑座(330)向後復位的停止位置)也應該不同,任由第二拉繩(345)向後拉引滑座 (330)可能導致運動困難、姿勢不當,甚至造成危險;在本較佳實施例中,導軌(311)的其中一側或相對二側設有可沿著導軌前後滑移的擋止塊(圖中未示),前述擋止塊可供使用者依據個人狀況調整至適當的前後位置並予以定位,以阻擋滑座(330)繼續向後滑移,例如使滑座(330)最多只能向後滑移至如圖12A所示的起始位置,以便適切、安全地進行前述第五種運動。

Claims (10)

  1. 一種運動器材,可供使用者進行一划船運動,前述運動器材包含有:一架體;一滑座,可在前述架體上沿一運動軌跡滑移;前述運動軌跡具有一前端及一後端;在進行前述划船運動時,使用者面向前方坐在前述滑座上;一踏板組,設在前述架體,用以供使用者在進行前述划船運動時雙腳踩踏;一拉繩收放裝置,具有至少一捲繩輪、至少一彈性件及至少一拉繩;前述至少一捲繩輪包含一第一捲繩輪,各前述捲繩輪可在前述架體上雙向旋轉;前述至少一彈性件包含一第一彈性件,各前述彈性件設在前述架體與一前述捲繩輪之間,會隨著對應的前述捲繩輪依一第一旋向旋轉的動作產生變形並蓄積復元彈力,前述復元彈力可使對應的前述捲繩輪依一第二旋向旋轉;前述至少一拉繩包含一第一拉繩,各前述拉繩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前述第一端連接在一前述捲繩輪,各前述拉繩會隨著對應的前述捲繩輪依前述第二旋向旋轉的動作捲繞至前述捲繩輪上;其中,前述第一彈性件設在前述架體與前述第一捲繩輪之間,前述第一拉繩的第一端連接在前述第一捲繩輪;一阻力裝置,具有一樞設在前述架體的旋轉件,用以產生運動阻力;一單向傳動機構,設在前述拉繩收放裝置的捲繩輪與前述阻力裝置的旋轉件之間;當前述第一捲繩輪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時,其動力能夠經由前述單向傳動機構到達前述旋轉件,推動前述旋轉件依一特定旋向旋轉;當前述第一捲繩輪依前述第二旋向旋轉時,其動力不會到達前述旋轉件;一握把,連接在前述第一拉繩的第二端,用以供使用者在進行前述划船運動時雙手捉握;其特徵在於:前述架體設有至少一捉握部;前述滑座設有至少一連接部;前述運動器材還可供使用者進行一不同於前述划船運動的他種運動,在進行前述他種運動時,使用者的下肢局部壓在前述滑座上並一同前後位移,而且,前述拉繩收放裝置的其中一拉繩的第二端連接在前述滑座的連接部,當前述滑座往前述運動軌跡的其中一端滑移時會拉動與其連接的前述拉繩而帶動對應的前述捲繩輪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且其動力能夠經由前述單向傳動機構到達前述旋轉件,推動前述旋轉件依前述特定旋向旋轉;前述捉握部用以供使用者在進行前述他種運動時捉握。
  2. 如請求項1之運動器材,其中,在進行前述他種運動時,前述第一拉繩的第二端以可供拆離的方式連接在前述滑座的連接部,而且,前述第一拉繩呈現由前述滑座向前延伸之後再到達前述第一捲繩輪,使得當前述滑座向後滑移時會拉動前述第一拉繩而帶動前述第一捲繩輪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
  3. 如請求項1之運動器材,其中,前述拉繩收放裝置的前述至少一捲繩輪還包含一第二捲繩輪,前述至少一彈性件還包含一第二彈性件,前述至少一拉繩還包含一第二拉繩;前述第二捲繩輪與前述第一捲繩輪可各自旋轉,前述第二彈性件設在前述架體與前述第二捲繩輪之間,前述第二拉繩的第一端連接在前述第二捲繩輪;當前述第二捲繩輪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時,其動力能夠經由前述單向傳動機構到達前述旋轉件,推動前述旋轉件依前述特定旋向旋轉;當前述第二捲繩輪依前述第二旋向旋轉時,其動力不會到達前述旋轉件;在進行前述他種運動時,使用者可選擇使前述第一拉繩的第二端以可供拆離的方式連接在前述滑座的連接部,或是選擇使前述第二拉繩的第二端以可供拆離的方式連接在前述滑座的連接部,而且,當選擇使前述第一拉繩與前述滑座連接時,前述第一拉繩呈現由前述滑座向前延伸之後再到達前述第一捲繩輪,使得當前述滑座向後滑移時會拉動前述第一拉繩而帶動前述第一捲繩輪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當選擇使前述第二拉繩與前述滑座連接時,前述第二拉繩呈現由前述滑座向後延伸之後再到達前述第二捲繩輪,使得當前述滑座向前滑移時會拉動前述第二拉繩而帶動前述第二捲繩輪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
  4. 如請求項2或3之運動器材,其中,前述握把是以可供拆離的方式連接在前述第一拉繩的第二端;當前述第一拉繩的第二端連接在前述滑座的連接部時,前述握把暫時拆離前述第一拉繩的第二端。
  5. 如請求項1之運動器材,其中,前述拉繩收放裝置的前述至少一捲繩輪還包含一第二捲繩輪,前述至少一彈性件還包含一第二彈性件,前述至少一拉繩還包含一第二拉繩;前述第二捲繩輪與前述第一捲繩輪可各自旋轉,前述第二彈性件設在前述架體與前述第二捲繩輪之間,前述第二拉繩的第一端連接在前述第二捲繩輪;當前述第二捲繩輪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時,其動力能夠經由前述單向傳動機構到達前述旋轉件,推動前述旋轉件依前述特定旋向旋轉;當前述第二捲繩輪依前述第二旋向旋轉時,其動力不會到達前述旋轉件;在進行前述他種運動時,前述第二拉繩的第二端連接在前述滑座的連接部,當前述滑座往前述運動軌跡的其中一端滑移時會經由前述第二拉繩帶動前述第二捲繩輪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
  6. 如請求項5之運動器材,其中,在進行前述他種運動時,前述第二拉繩呈現由前述滑座向前延伸之後再到達前述第二捲繩輪,使得當前述滑座向後滑移時會拉動前述第二拉繩而帶動前述第二捲繩輪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
  7. 如請求項6之運動器材,其中,在進行前述他種運動時,前述第二拉繩的第二端是以可供拆離的方式連接在前述滑座的連接部。
  8. 如請求項5之運動器材,其中,在進行前述他種運動時,前述第二拉繩的第二端是以可供拆離的方式連接在前述滑座的連接部,而且,前述第二拉繩呈現由前述滑座向後延伸之後再到達前述第二捲繩輪,使得當前述滑座向前滑移時會拉動前述第二拉繩而帶動前述第二捲繩輪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在進行前述划船運動時,前述第二拉繩的第二端拆離前述滑座的連接部。
  9. 如請求項3或5之運動器材,其中,前述單向傳動機構具有一始端傳動輪、一末端傳動輪、一第一單向軸承及一第二單向軸承;前述始端傳動輪樞設在前述架體,而且前述始端傳動輪、前述第一捲繩輪及前述第二捲繩輪三者同軸;前述末端傳動輪與前述旋轉件同軸連接;當前述始端傳動輪旋轉時能夠帶動前述末端傳動輪以較高轉速旋轉;前述第一單向軸承設在前述第一捲繩輪與前述始端傳動輪之間,使得前述第一捲繩輪相對於前述始端傳動輪只能依前述第二旋向旋轉,不能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前述第二單向軸承設在前述第二捲繩輪與前述始端傳動輪之間,使得前述第二捲繩輪相對於前述始端傳動輪只能依前述第二旋向旋轉,不能依前述第一旋向旋轉。
  10. 如請求項1之運動器材,其中,前述旋轉件為一飛輪,而且,前述阻力裝置還具有一阻力調整機構,可供使用者調整前述旋轉件的旋轉阻力。
TW106118777A 2017-06-05 2017-06-05 Sports Equipment TWI6260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8777A TWI626069B (zh) 2017-06-05 2017-06-05 Sports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8777A TWI626069B (zh) 2017-06-05 2017-06-05 Sports Equip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6069B true TWI626069B (zh) 2018-06-11
TW201902541A TW201902541A (zh) 2019-01-16

Family

ID=63255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8777A TWI626069B (zh) 2017-06-05 2017-06-05 Sports Equipment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2606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5508A (zh) * 2021-02-08 2021-06-08 湖南文理学院 一种划龙舟动作模拟训练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13509682A (zh) * 2021-05-14 2021-10-19 厦门任和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划船机用机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27884U (zh) * 2010-07-16 2011-02-02 南京万德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划船式健身器材
TWM434601U (en) * 2012-04-16 2012-08-01 Cian-Chang Zeng Multifunctional pulling type fitness equipment
CN206121024U (zh) * 2016-10-29 2017-04-26 吕航成 多功能划船训练器
TWM541876U (zh) * 2016-12-27 2017-05-21 High Spot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27884U (zh) * 2010-07-16 2011-02-02 南京万德游乐设备有限公司 划船式健身器材
TWM434601U (en) * 2012-04-16 2012-08-01 Cian-Chang Zeng Multifunctional pulling type fitness equipment
CN206121024U (zh) * 2016-10-29 2017-04-26 吕航成 多功能划船训练器
TWM541876U (zh) * 2016-12-27 2017-05-21 High Spot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具多種運動模式與感測功能之划船模擬訓練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5508A (zh) * 2021-02-08 2021-06-08 湖南文理学院 一种划龙舟动作模拟训练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12915508B (zh) * 2021-02-08 2021-12-10 湖南文理学院 一种划龙舟动作模拟训练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13509682A (zh) * 2021-05-14 2021-10-19 厦门任和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划船机用机芯
CN113509682B (zh) * 2021-05-14 2023-09-15 厦门任和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划船机用机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2541A (zh) 2019-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9214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US9814930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EP3100772B1 (en) Exercise apparatus
US20040043873A1 (en) Exercise device for exercising upper body simultaneously with lower body exercise
US10143884B2 (en) Curved treadmill
US9675861B2 (en) Hydro eliminator full body exercise swim machine
US7775936B2 (en) Total body exercise machine
CN109107086B (zh) 运动器材
US20020086779A1 (en) Resistance devices, total-body exercise machines outfitted therewith, and exercise methods using such devices and machines
US10857407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US20110082015A1 (en) Exercising
US11135472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JP2017532148A (ja) ローイングエクササイズ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を使用する方法
WO2014204955A2 (en) Exercise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tationary users
CN106730592B (zh) 划船器
US11154746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TWI626069B (zh) Sports Equipment
US20200222749A1 (en) Treadmill with Continuous Pull Force on User
US20130090217A1 (en) Recumbent stepper
TW201716108A (zh) 運動器材
TWI593444B (zh) Sports Equipment
US11771948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TWI811099B (zh) 多功能坐臥式健身裝置
TWM430997U (en) Horse riding machine
TWM305685U (en) Resistance pull rope body exercis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