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7339U - Rf線端連接器及其使用的內部端子 - Google Patents
Rf線端連接器及其使用的內部端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37339U TWM537339U TW105210012U TW105210012U TWM537339U TW M537339 U TWM537339 U TW M537339U TW 105210012 U TW105210012 U TW 105210012U TW 105210012 U TW105210012 U TW 105210012U TW M537339 U TWM537339 U TW M537339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onductor
- center conductor
- coaxial cable
- clip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的連接方法及其使用的內部端子,尤其指一種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的連接方法及其使用的內部端子,可自動化生產RF線端連接器跳線,以有效降低RF線端連接器跳線的製造成本。
按,藉由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所組成的RF線端連接器跳線,已被廣泛應用在GPS/GSM/TV/RADIO等電子設備的高頻信號傳輸上,RF線端連接器依其應用有著各種結構樣態的設計,但大部份的RF線端連接器都具有分開設置的中心導體端子與外部導體端子,然,要如何固定中心導體端子與外部導體端子的相對位置,往往是在製造RF線端連接器時所需要面對的問題。
再者,RF線端連接器有各種結構樣態,舉例而言,汽車/移動式通信設備及電信等行業所應用的FAKRA連接器即為RF線端連接器的其中一種結構樣態。就FAKRA線端連接器而論,FAKRA線端連接器在與同軸電線連接而組成FAKRA線端連接器跳線時,通常會採用焊接方式接線,將RF線端連接器的金屬導體與同軸電線的金屬導體接合為一體,由於採用焊接方式接線不利於自動化製程,導致FAKRA線端連接器跳線的製造成本居高不下。
除了FAKRA連接器以外,其它結構樣態的RF線端連接器亦面臨採用焊接方式接線,導致與同軸電線的接線無法導入全自動化製程,讓RF線端連接器跳線的製造成本居高不下,而本創作主要係針對上述若干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鑒於上述先前技術之缺點,本創作係提供一種RF線端連接器的內部端子,係用於鉚接同軸線纜,且用於電性接觸外殼端子,同軸線纜具有中心導體、內絕緣層、外部導體與外膠皮。內絕緣層係隔開中心導體與外部導體。內部端子係包括內部端子本體以及絕緣體。內部端子本體係包含中心導體端子部以及外部導體端子部。中心導體端子部具有中心導體線夾。中心導體線夾係對應同軸線纜的中心導體,用於鉚接中心導體。外部導體端子部具有外部導體線夾、外膠皮線夾與外殼端子接觸體。外部導體線夾係對應同軸線纜的外部導體,用於鉚接外部導體。外膠皮線夾係對應同軸線纜的外膠皮,用於鉚接外膠皮。外殼端子接觸體係用於電性接觸外殼端子。絕緣體透過埋入成形方式與內部端子本體結合為一體,並外露中心導體線夾、外部導體線夾、外膠皮線夾與外殼端子接觸體。
針對上述的內部端子,本創作提供一種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的連接方法,係包括:將同軸線纜端末的中心導體、外部導體與外膠皮置入絕緣體外露的各對應線夾內,而後令中心導體線夾鉚接中心導體,且令外部導體線夾鉚接外部導體,還令外膠皮線夾鉚接外膠皮;以及提供外殼端子,令外殼端子固定於絕緣體,以遮蔽中心導體的接點部位,並電性接觸外殼端子接觸體。
再者,本創作另提供一種RF線端連接器的內部端子,係用於搭接同軸線纜,且用於電性接觸外殼端子。同軸線纜具有中心導體、內絕緣層、外部導體與外膠皮。內絕緣層係隔開中心導體與外部導體。內部端子係包括:內部端子本體以及絕緣體。內部端子本體係包含中心導體端子部以及外部導體端子部。中心導體端子部係用於搭接同軸線纜的中心導體。外部導體端子部係用於搭接同軸線纜的外部導體,且具有外殼端子接觸體。外殼端子接觸體係用於電性接觸外殼端子。絕緣體透過埋入成形方式與中心導體端子部與外部導體端子部結合為一體,並外露中心導體端子部搭接中心導體處、外部導體端子部搭接外部導體處與外殼端子接觸體。
針對上述的內部端子,本創作提供一種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的連接方法係包括:將同軸線纜端末的中心導體與外部導體置入絕緣體所外露的搭接處,以分別搭接內部端子本體的中心導體端子部與外部導體端子部;以及提供外殼端子,令外殼端子固定於絕緣體,以遮蔽中心導體的接點部位,並電性接觸外殼端子接觸體。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創作提供有一種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的連接方法及其使用的內部端子,透過埋入成形方式,在內部端子本體外形成絕緣體,而固定中心導體端子部與外部導體端子部的相對位置,使內部端子成為結合有絕緣體的複合構造體,而解決習知在製造RF線端連接器時,中心導體端子與外部導體端子的相對位置無法輕易固定的問題。再者,本創作的RF線端連接器可具有鉚接線夾,而可透過鉚接方式完成跟同軸線纜的連接,而有助於在與同軸電線的接線導入全自動化製程,以解決習知RF線端連接器跳線的製作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
1‧‧‧RF線端連接器的內部端子
11‧‧‧內部端子本體
111‧‧‧中心導體端子部
1111‧‧‧中心導體線夾
112‧‧‧外部導體端子部
1121‧‧‧外部導體線夾
1122‧‧‧外膠皮線夾
1123‧‧‧外殼端子接觸體
1124‧‧‧銜接部
113‧‧‧連接部
12‧‧‧絕緣體
2‧‧‧同軸線纜
21‧‧‧中心導體
22‧‧‧內絕緣層
23‧‧‧外部導體
24‧‧‧外膠皮
3‧‧‧外殼端子
圖1,係本創作單件式內部端子本體的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雙件式內部端子本體的示意圖。
圖3,係本創作在內部端子本體外形成絕緣體的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在形成絕緣體後斷開內部端子本體的中心導體端子部與外部導體端子部的示意圖。
圖5,係本創作將同軸線纜末端置入絕緣體中鉚接前的示意圖。
圖6,係本創作將內部端子本體鉚接同軸線纜的示意圖。
圖7,係本創作一實施例的FAKRA連接器的外殼端子的示意圖。
圖8,係本創作一實施例的FAKRA連接器的示意圖,其中,外殼端子與外部導體端子部尚未具備電性接觸關係。
圖9,係本創作一實施例的FAKRA連接器的示意圖,其中,外殼端子與外部導體端子部具備電性接觸關係。
圖10,係圖9中沿AA線段截切的截面圖。
圖11,係本創作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的連接方法的流程圖。
圖12,係本創作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的連接方法的流程圖。
以下內容將搭配圖式,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技術內容,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創作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創作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
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背離本創作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尤其是,於圖式中各個元件的比例關係及相對位置僅具示範性用途,並非代表本創作實施的實際狀況。
針對本創作技術特徵的揭露,請一併參閱圖1至圖11。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的連接方法及其使用的內部端子,所使用的內部端子11係用於搭接同軸線纜2,以及電性接觸外殼端子3,而完成RF線端連接器1與同軸線纜2的連接,以達成RF線端連接器跳線的自動化生產,並降低RF線端連接器跳線的製作成本。所述的同軸線纜2具有中心導體21、內絕緣層22、外部導體23與外膠皮24,其中,內絕緣層22係隔開中心導體21與外部導體23,外膠皮24係設置在外部導體23的外側而提供保護。
第一實施例
於本實施例中,內部端子1乃包括有內部端子本體11與絕緣體12。內部端子本體11具有中心導體端子部111、外部導體端子部112與連接部113。中心導體端子部111具有中心導體線夾1111,而中心導體線夾1111係用於鉚接中心導體21。外部導體端子部112具有外部導體線夾1121、外膠皮線夾1122與外殼端子接觸體1123。外部導體線夾1121係用於鉚接外部導體23。外膠皮線夾1122係用於鉚接外膠皮24。外殼端子接觸體1123係用於電性接觸外殼端子3。絕緣體12透過埋入成形方式固定在內部端子本體11外,而與內部端子本體11結合為一體,使內部端子1成為結合有絕緣體12的複合構造體,並具有開放空間以外露中心導體線夾1111、外部導體線夾1121、外膠皮線夾1122與外殼端子接觸體1123。連接部113係連接中心導體端子部111與外部導體端子部112,使中心導體端子部111與外部導體端子部112合為一體,使絕緣體12在固定內部端子本體
11時,一併固定中心導體端子部111與外部導體端子部112,而有助於內部端子1與同軸線纜2的鉚接作業。
本實施例的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的連接方法,如圖11所示,首先,將同軸線纜2端末的中心導體21、內絕緣層22、外部導體23與外膠皮24置入絕緣體12開放空間內的各對應線夾後,執行步驟S11,令內部端子本體11中心導體端子部111的中心導體線夾1111鉚接同軸線纜2的中心導體21,且令內部端子本體11外部導體端子部112的外部導體線夾1121與外膠皮線夾1122,分別鉚接同軸線纜2的外部導體23與外膠皮24,而完成內部端子1與同軸電線2的連接。接著,再執行步驟S12,對連接部113提供剪切力,而斷開內部端子本體11的中心導體端子部111與外部導體端子部112,以避免中心導體端子部111與外部導體端子部112間電性短路。但不以此為限,由於絕緣體12已固定中心導體端子部111與外部導體端子部112,故也可選擇先執行步驟S12,斷開中心導體端子部111與外部導體端子部112的電性連接。而後,再執行步驟S11,透過內部端子1鉚接同軸線纜2。
再來,提供外殼端子3,並接著執行步驟S13,將外殼端子3固定於絕緣體12上,以對內部端子1鉚接的中心導體21提供遮蔽,並透過壓接、鉚接、焊接或IDC等搭接方式電性接觸內部端子本體11外部導體端子部112的外殼端子接觸體1123,以達成RF線端連接器1完整構造的製造,並同時完成RF線端連接器1與同軸電線2的連接,而可導入自動化製程以降低RF線端連接器跳線的製造成本。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外殼端子接觸體1123係為伸出絕緣體12的夾狀體,並在絕緣體12外表面的側邊延伸,俾使絕緣體12在外殼端子3壓接/鉚接/焊
接/IDC等搭接方式電性接觸外殼端子接觸體1123時提供抵靠,如圖10所示,藉以維持外殼端子接觸體1123的形狀,而確保跟外殼端子3的電性接觸。
另應說明的是,外殼端子接觸體1123的一端壁還可以形成一料帶結合部,以提供將內部端子本體1結合於一料帶上,而有助於以自動化方式將絕緣體12透過埋入成形方式固定在內部端子本體11外,也有助於以自動化方式連接內部端子1與同軸線纜2。為確保跟外殼端子3的電性接觸,外殼端子接觸體123與外膠皮線夾122係可隔開設置,故外部導體端子部112還可設置銜接部1124,以銜接外殼端子接觸體1123與外膠皮線夾1122,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銜接部1124係為板狀結構,但不應以此限制本實施例銜接部1124的結構形式。
第二實施例
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最大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內部端子,如圖2所示,內部端子本體11的中心導體端子部111與外部導體端子部112係採兩件式設計,透過埋入成形方式,在內部端子本體11外形成絕緣體,而固定中心導體端子部111與外部導體端子部112的相對位置,使內部端子成為結合有絕緣體的複合構造體,而解決習知在製造RF線端連接器時,中心導體端子與外部導體端子的相對位置無法固定的問題。在本實施例中,中心導體端子部111與外部導體端子部112可為兩個隔開設置的金屬件。故,本實施例的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的連接方法,毋須執行第一實施例中斷開中心導體端子部111與外部導體端子部112電性連接的步驟S12。
第三實施例
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最大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內部端子本體的中心導體端子部與外部導體端子部,係透過壓接、焊接或IDC等非鉚接的搭
接方式,分別電性接觸同軸線纜的中心導體與外部導體。故,本實施例的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的連接方法,如圖12所示,首先,執行步驟S21,將同軸線纜端末的中心導體與外部導體置入絕緣體的內部空間,以分別搭接內部端子本體的中心導體端子部與外部導體端子部,而後執行步驟S22,提供外殼端子,令外殼端子固定於絕緣體,以遮蔽中心導體的接點部位,並電性接觸外殼端子接觸體。
綜上所述,本創作係提供一種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的連接方法及其使用的內部端子,透過埋入成形方式,在內部端子本體外形成絕緣體,使內部端子成為結合有絕緣體的複合構造體,而固定中心導體端子部與外部導體端子部的相對位置,使內部端子成為結合有絕緣體的複合構造體,而解決習知在製造RF線端連接器時,中心導體端子與外部導體端子的相對位置無法輕易固定的問題。再者,本創作的RF線端連接器可透過鉚接等方式完成跟同軸電線的連接,是以本創作可透過自動化方式完成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的連接,而有助於降低RF線端連接器跳線的製造成本。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創作之原理及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創作。任何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創作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與改變。因此,本創作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RF線端連接器的內部端子
11‧‧‧內部端子本體
1111‧‧‧中心導體線夾
1121‧‧‧外部導體線夾
1122‧‧‧外膠皮線夾
1123‧‧‧外殼端子接觸體
113‧‧‧連接部
12‧‧‧絕緣體
Claims (5)
- 一種RF線端連接器的內部端子,係用於鉚接一同軸線纜,且用於電性接觸一外殼端子,該同軸線纜具有一中心導體、一內絕緣層、一外部導體與一外膠皮,該內絕緣層係隔開該中心導體與該外部導體,該內部端子係包括:一內部端子本體,係包含:一中心導體端子部,具有一中心導體線夾,該中心導體線夾係對應該同軸線纜的中心導體,用於鉚接該中心導體;以及一外部導體端子部,具有一外部導體線夾、一外膠皮線夾與一外殼端子接觸體,該外部導體線夾係對應該同軸線纜的外部導體,用於鉚接該外部導體,該外膠皮線夾係對應該同軸線纜的外膠皮,用於鉚接該外膠皮,該外殼端子接觸體係用於電性接觸該外殼端子;以及一絕緣體,透過埋入成形方式與該內部端子本體結合為一體,並外露該中心導體線夾、該外部導體線夾、該外膠皮線夾與該外殼端子接觸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RF線端連接器的內部端子,其中,該內部端子本體還包括一連接部,該連接部係連接該中心導體端子部與該外部導體端子部,且露出該絕緣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RF線端連接器的內部端子,其中,該外部導體端子部還具有一銜接部,該銜接部係銜接該外殼端子接觸體與該外膠皮線夾。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RF線端連接器的內部端子,其中,該外殼端子接觸體係伸出該絕緣體,並沿著該絕緣體的外表面延伸,而可於電性接觸該外殼端子時抵靠該絕緣體。
- 一種RF線端連接器的內部端子,係用於搭接一同軸線纜,且用於電性接觸一外殼端子,該同軸線纜具有一中心導體、一內絕緣層、一外部導體與一外膠皮,該內絕緣層係隔開該中心導體與該外部導體,該內部端子係包括:一內部端子本體,係包含:一中心導體端子部,係用於搭接該同軸線纜的中心導體;以及一外部導體端子部,係用於搭接該同軸線纜的外部導體,且具有一外殼端子接觸體,該外殼端子接觸體係用於電性接觸該外殼端子;以及一絕緣體,透過埋入成形方式與該中心導體端子部與該外部導體端子部結合為一體,並外露該中心導體端子部搭接該中心導體處、該外部導體端子部搭接該外部導體處與該外殼端子接觸體。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210012U TWM537339U (zh) | 2016-07-01 | 2016-07-01 | Rf線端連接器及其使用的內部端子 |
CN201620859491.XU CN206271925U (zh) | 2016-07-01 | 2016-08-09 | Rf线端连接器的内部端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210012U TWM537339U (zh) | 2016-07-01 | 2016-07-01 | Rf線端連接器及其使用的內部端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37339U true TWM537339U (zh) | 2017-02-21 |
Family
ID=58607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210012U TWM537339U (zh) | 2016-07-01 | 2016-07-01 | Rf線端連接器及其使用的內部端子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71925U (zh) |
TW (1) | TWM537339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08678B (zh) * | 2016-07-01 | 2017-12-11 |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的連接方法及其使用的內部端子 |
-
2016
- 2016-07-01 TW TW105210012U patent/TWM537339U/zh unknown
- 2016-08-09 CN CN201620859491.XU patent/CN206271925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71925U (zh) | 2017-06-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90294B (zh) | 同轴连接器装置 | |
TWI642247B (zh) | 同軸纜線連接器及同軸纜線連接方法 | |
JP2019062732A (ja) | 電気コンタクトデバイス、電気接続ユニット、および電気ケーブルを組み立てる方法 | |
CN107534234A (zh) | 多极连接器 | |
TWI642243B (zh) | 同軸纜線連接器及同軸纜線連接方法 | |
JP2006156052A (ja) | 高圧電線の接続構造及び高圧電線の接続方法 | |
US20140154916A1 (en) | Waterproof connector | |
TWI608678B (zh) | Rf線端連接器與同軸線纜的連接方法及其使用的內部端子 | |
US8262409B2 (en) | Connection terminal with a base with two upwardly extending sections with angled and oblique edges to clamp an internal conductor of a coaxial cable | |
US6454601B1 (en) |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s | |
TW201220624A (en) | Coaxial connector | |
US1124521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TWI754874B (zh) |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 |
TWM537339U (zh) | Rf線端連接器及其使用的內部端子 | |
TWM562503U (zh) | 插座電連接器 | |
TW201448380A (zh) | 纜線連接方法 | |
CN111133638B (zh) | 电器件和用于制造电器件的绞合线接触机构的方法 | |
JP2015130266A (ja) | 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 |
JP2006221863A (ja) | 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042635B2 (ja) | 電線の端末処理方法 | |
TWM616397U (zh) | 纜線連接器 | |
JP2021034317A (ja) | 電線付き端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M590807U (zh) | 纜線連接器 | |
CN116799535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组与制造方法 | |
KR101462346B1 (ko) | 플렉시블 플렛 케이블의 양단 처리방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