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5647U - 修正帶 - Google Patents
修正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35647U TWM535647U TW105207719U TW105207719U TWM535647U TW M535647 U TWM535647 U TW M535647U TW 105207719 U TW105207719 U TW 105207719U TW 105207719 U TW105207719 U TW 105207719U TW M535647 U TWM535647 U TW M535647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correction tape
- correction
- guiding
- upper cov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修正帶,特別是指一種具有殼體的伸縮式修正帶。
現有的修正帶結構通常包括一外殼,該外殼能夠供使用者以手握持,於該殼體內部容設有修正帶的捲繞裝置及進給機構,同時殼體的前端具有一修正頭,修正帶從殼體內部伸出後捲繞過該修正頭,再回繞到殼體內部的捲繞裝置上。
習用的修正帶的殼體能夠提供類似筆桿的握持部,而該修正帶的修正頭則形成類似筆尖的結構,因此使得使用者能夠以近似於握筆書寫的方式握持修正帶進行修正。
現有的修正帶由於其修正頭突出於殼體的前端,修正帶若不使用時,捲繞於修正頭上的修正帶將會暴露在外,而使得修正帶容易遭受污損,或者是使得修正帶膠捲上塗布的覆蓋膜沾染黏附在其他物件表面而造成污染。因此現有的修正帶中,有一部份的修正帶會在修正帶的殼體前端另加一保護蓋,以保護修正頭。
然而現有的修正帶使用的修正頭保護蓋其蓋合後,相當容易鬆脫或打開,因此使得修正帶收容在文具盒或書包內時保護蓋相當容易失效,而使得修正頭無法受到有效保護而遭受污損。
此外,現有的修正帶為一種市場成熟期產品,其構造及空間型態大致無法脫離前面所描述者,因此使得修正帶的外觀造形無法做出大幅度的變動,故無法刺激消費者購買的慾望。
故,如何藉由結構設計的改良,以解決現有的修正帶的修正
頭無法獲得充分保護,以提升修正帶使用的方便性及可靠性,已成為該項事業所欲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本創作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突破現有修正帶的結構與空間型態,並且能夠於修正帶未使用時,將修正帶完全收容於殼體內以有效保護修正帶的修正頭不受污損的修正帶。
本創作實施例提供一種修正帶,其包括:一殼體,該殼體由一下蓋及一上蓋相對地組合而成,該上蓋及該下蓋能夠繞一中心軸線相對旋轉,該上蓋的上端具有一開口;一修正帶單元,該修正帶單元容置於該殼體內部,該修正帶單元上端具有一修正頭,該修正帶單元能夠沿著該中心軸線在一個完全收納於該殼體內部的第一位置,以及一個能夠使得該修正頭從該上蓋的該開口中露出的第二位置之間往復位移;一活動蓋裝置,該活動蓋裝置設置於該殼體內位於該開口處,該活動蓋裝置具有兩蓋體,該活動蓋裝置的該兩蓋體能夠相互閉合而成為一關閉狀態,或者該兩蓋體能夠開啟,而成為一開啟狀態;一傳動結構,該傳動結構連動於該下蓋和該修正帶單元以及該活動蓋裝置之間,該下蓋能夠和該傳動結構產生相對旋轉,且該下蓋和該傳動結構相對旋轉時,能夠透過該傳動結構驅動該活動蓋裝置成為該開啟狀態或該關閉狀態,以及驅動該修正帶單元位移到該第一位置或該第二位置。
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傳動結構包括:一螺旋驅動件,該螺旋驅動件連接於該修正帶單元的下端,該下蓋的中央具有一容設該螺旋驅動件的容置部,該述螺旋驅動件的外側具有一第一螺旋構件,且該容置部的內側壁具有一第二螺旋構件,該第一螺旋構件和該第二螺旋構件相互嚙合,因此使得該螺旋驅動件和該下蓋相對旋轉時,該螺旋驅動件能夠被驅動,進而帶動該修正帶單元移動到該第一位置或該第二位置;一導引件,該導引件容設於該螺旋驅動件和該殼體的內側面之間,該導引件內部具有一通
道,該螺旋驅動件和該修正帶單元能夠於該通道內往復位移,且該通道和該螺旋驅動件之間具有一平行於該中心軸線的限位結構,用以限制該螺旋驅動件和該導引件之間僅能沿著該中心軸線方向相對往復位移且無法相對旋轉;一凸輪驅動結構,該凸輪驅動結構連動於該導引件和該活動蓋裝置的兩蓋體之間,使得該導引件和該活動蓋裝置相對旋轉時,能夠透過該凸輪驅動結構驅動該活動蓋裝置成為該關閉狀態或該開啟狀態。
本創作有益效果,在於修正帶不使用時,可以方便地將修正帶單元收納於殼體中,且透過活動蓋裝置使殼體封閉,以有效保護修正帶。同時本創作的結構突破現有修正帶基本結構的限制,而產生一截然不同的修正帶之構造及空間型態。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10‧‧‧殼體
11‧‧‧下蓋
111‧‧‧下卡合凸點
12‧‧‧上蓋
121‧‧‧上卡合凸點
122‧‧‧定位片
123‧‧‧弧形內壁
13‧‧‧開口
14‧‧‧容置部
20‧‧‧修正帶單元
20A‧‧‧第一位置
20B‧‧‧第二位置
21‧‧‧修正頭
22‧‧‧本體部
30‧‧‧活動蓋裝置
31‧‧‧蓋體
311‧‧‧弧形端部
40‧‧‧傳動結構
41‧‧‧螺旋驅動件
411‧‧‧修正帶容納槽
412‧‧‧第一螺旋構件
413‧‧‧第二螺旋構件
414‧‧‧限位槽
42‧‧‧導引件
421‧‧‧圓柱本體
422‧‧‧球形端
423‧‧‧凸緣
424‧‧‧通道
425‧‧‧肋部
426‧‧‧環狀卡溝
43‧‧‧凸輪驅動結構
431‧‧‧凸輪槽
431a‧‧‧第一端點位置
431b‧‧‧第二端點位置
432‧‧‧導引柱
50‧‧‧限制件
51‧‧‧襯套部
52‧‧‧凸緣部
53‧‧‧端面部
54‧‧‧圓形限制部
55‧‧‧定位槽
C‧‧‧中心軸線
圖1為本創作修正帶於收納狀態的立體組合圖。
圖2為本創作修正帶於使用狀態的立體組合圖。
圖3為本創作修正帶的立體分解圖。
圖4為本創作修正帶的一組合程序的部分組合立體圖,用以揭露下蓋、螺旋驅動件、修正帶單元、及導引件的組裝方式。
圖5為本創作修正帶另一組合程序的部分組合立體圖,用以揭露限制件、活動蓋裝置、及上蓋的組裝方式。
圖6A、圖7A、圖8A及圖9A分別為本創作修正帶的傳動結構從收納狀態一直到修正帶使用狀態的各個操作步驟的動作流程立體示意圖。
圖6B、圖7B、圖8B及圖9B分別為本創作修正帶的傳動結構從收納狀態一直到修正帶使用狀態的各個操作步驟的動作流程組合剖面示意圖。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創作修正帶主要包括:一殼體10、一修正帶單元20、以及一設於殼體10上的活動蓋裝置30,以及一用以驅動該活動蓋裝置30及該修正帶單元20的傳動結構40。
其中,如圖1及圖2所示,該殼體10是由一下蓋11及一上蓋12所組成。本實施例中,該殼體10為一具有蛋殼造形外觀的殼體,且該上蓋12與該下蓋11分別構成該蛋殼造形的外殼的上段部分與下段部分。當然,該殼體10的外型並不限於蛋殼造形,其他造形的殼體也同樣可以採用。
以下說明,將以朝向下蓋11的一側稱呼為下側或下端,而朝向上蓋12的一側稱呼為上側或上端,但所謂上及下僅為方便說明本創作各零件相對位置,並不對本創作實質技術內容產生限制。
該實施例中,上蓋12的上端具有一開口13,該活動蓋裝置30設置上蓋12內側靠近開口13的位置。修正帶單元20容納於該殼體10的內,該活動蓋裝置30具有兩蓋體31,該兩蓋體31能夠相互閉合而成為一關閉狀態(如圖1所示),或者是相互分離而成為一開啟狀態(如圖2所示),當活動蓋裝置30成為關閉狀態時,該殼體10的開口被遮蔽起來,且從外觀觀察有如一個完整的蛋殼形狀,而當活動蓋裝置30成為開啟狀態時,該開口13便不受遮蔽,且該修正帶單元20能夠向上升起,且凸出於該殼體10的開口13外側。
如圖3所示,為本創作修正帶的分解圖。本創作的修正帶結構中,除了前述的殼體10、修正帶單元20、及活動蓋裝置30外,其餘重要零組件以下將進一步詳細說明。
修正帶單元20具有一本體部22,以及位於本體部22上端的一修正頭21。本體部22包括有一外殼,以及容納於該外殼內部的修正帶捲繞機構等,但因該部分元件為習知技術,故不詳加敘述。
修正帶單元20透過該傳動結構40安裝於殼體10內部,並使
得該修正帶單元20能夠受該傳動結構傳動,而於殼體10內部沿著圖面中的中心軸線C往復位移。
本創作之修正帶,其中該修正帶單元20透過該傳動結構40和該殼體10的下蓋11相互連動,使用者能夠透過轉動殼體10的下蓋11而使得下蓋11和傳動結構40產生相對旋轉,進而透過該傳動結構40驅動該活動蓋裝置30成為該開啟狀態或關閉狀態,同時傳動該修正帶單元20沿著該中心軸線C往復位移,而從如圖6B所示的第一位置20A移動到如圖9B所示的第二位置20B。如圖6B所示,當修正帶單元20位於該第一位置20A狀態下,該修正帶單元20能夠完全容置於該殼體10的內部。而如圖2及圖9B所示,當修正帶單元20位於該第二位置20B的狀態下,修正帶單元20上端的一修正頭21能夠從該開口13露出於殼體10的外側。
該傳動結構40主要包括:一螺旋驅動件41、一導引件42、及一凸輪驅動結構43。該實施例中,螺旋驅動件41概略具有圓柱狀外觀,該螺旋驅動件41的中心設置有一修正帶容納槽411,該修正帶容納槽411的形狀和修正帶單元20的本體部22相互配合1,因此修正帶單元20的本體部22能夠插置於該修正帶容納槽411中,以使得修正帶單元20的下端組合於該螺旋驅動件41上。
該下蓋11內側的中央具有一柱形的容置部14,該螺旋驅動件41能夠插置於該下蓋11的容置部14中。該螺旋驅動件41的外側具有一第一螺旋構件412,且該容置部14的內側壁具有一第二螺旋構件413,該第一螺旋構件412和該第二螺旋構件413能夠相互配合,且相互嚙合,因此使得該螺旋驅動件41和該下蓋11產生相對旋轉時,該第一螺旋構件412和第二螺旋構件413相對旋轉,進而驅動該螺旋驅動件41及修正帶單元20產生位移。
該實施例中,該導引件42概呈圓柱狀,該導引件42容設於該螺旋驅動件41的外側和殼體10的內側面之間,該導引件42的內部具有一平行於該中心軸線C的通道424,該螺旋驅動件41和
該修正帶單元20能夠容設於該通道424中,並於通道424內往復位移。該通道424內側壁和該螺旋驅動件41之間還具有一限位結構,用以使得該螺旋驅動件41和該導引件42之間無法相對旋轉,且使得該螺旋驅動件41受到限制而只能沿著和該中心軸線C平行的方向位移。該實施例中,該介於該螺旋驅動件41和該導引件42之間的限位結構包括兩設置於該螺旋驅動件41外側面的限位槽414,以及兩設置於該通道424內側壁的肋部425,該兩肋部425分別和該兩限位槽414相互卡合,且都平行於該中心軸線,因此能夠限制該螺旋驅動件41和該導引件42之間僅能夠沿著該中心軸線C的方向相對往復位移。
該導引件42的外觀具有一圓柱本體421,圓柱本體421靠近下蓋11的一端具有一凸緣423,且圓柱本體421的上端具有一球形端422。如圖6A及圖6B所示,當導引件42組裝於殼體10內部時,球形端422鄰近於該上蓋12內側壁的的開口13處,且該活動蓋裝置30的兩蓋體31的內側面分別貼近於該導引件42的球形端422的表面。
請同時參考圖3、圖5及圖6A及圖6B所示,該實施例中,活動蓋裝置30的兩蓋體31為球面狀的蓋體,且上蓋12內側壁的上端具有和該導引件42的球形端422的表面相互配合的弧形內壁123,該弧形內壁123和該球形端422之間保持一間隙。該兩蓋體31的內側表面和外側表面分別具有和該球形端422和該弧形內壁123相配合的弧形曲面,因此使得該兩蓋體31能夠容設於該球形端422和該弧形內壁123之間的間隙中,且於該間隙中活動。
該實施例中,還進一步具有一限制件50,用以將該兩蓋體31限制並定位於該上蓋12的弧形內壁123下方的位置。該限制件50具有一襯套部51,該襯套部51呈圓筒狀,且套設於該導引件42的圓柱本體421的外側,並容設於該導引件42的圓柱本體421和上蓋12的內側壁之間。該襯套部51的上緣具有一端面部53,該
端面部53的位置鄰近於導引件42的球形端422的底緣,因此形成一緊鄰該球形端422的底緣且環繞該球形端422的環狀平面。該端面部53和該球形端422的表面,及該上蓋12的該弧形內壁123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間,該兩蓋體31容置於該容置空間中。
該限制件50的端面部53的兩側邊還分別對稱地設置一圓形限制部54,該兩圓形限制部54的表面呈圓柱狀,且該兩圓形限制部54的中心相互對準於一和該中心軸線C相互垂直的中心線上。
該實施例中,限制件50和導引件42之間能夠彼此相對旋轉,但該限制件50和上蓋12之間相互固定連接而無法與上蓋12相對旋轉。如圖3及圖5所示,該限制件50的襯套部51下端具有一向外延伸的凸緣部52,該限制件50組裝時,凸緣部52容納於上蓋12底緣的內側面。同時該上蓋內側面設有至少一定位片122,且該凸緣部52上設有至少一和該定位片122相互對應的定位槽55,透過該定位片122和該定位槽55相互配合,使得限制件50和上蓋相互結合,而無法相對旋轉。
由於該限制件50和上蓋12結合後不會有相對的旋轉或直線運動,因此該兩元件實質上可視為同一元件。
該實施例中,該兩蓋體31的兩端分別具有一和該兩圓形限制部54相互配合的弧形端部311,每一該弧形端部311分別和該兩圓形限制部54銜接。該兩蓋體31被容置在球形端422、弧形內壁123和該端面部所界定形成的容置空間中,且再加上其兩端的弧形端部311受到該兩圓形限制部54限制,因此使得該兩蓋體31被限制而只能以該兩圓形限制部54為支點而產生擺動。
該兩蓋體31的動作是透過該凸輪驅動結構43加以驅動,該實施例中,該凸輪驅動結構43包括至少兩設置於該球形端422表面的凸輪槽431,以及兩分別設置於該兩蓋體31內側面的導引柱432,該兩導引柱432的末端分別卡合於該兩凸輪槽431之中。如圖6A及圖8A所示,該兩凸輪槽431的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端點
位置431a及一第二端點位置431b,該導引件42和該兩蓋體31相對旋轉時,該兩導引柱432能夠和凸輪槽431產生相對位移,並在該第一端點位置431a及第二端點位置431b之間往復位移。當該導引柱432位於該第一端點位置431a時(如圖6A所示),能夠驅動該兩蓋體31相互閉合成為該關閉狀態,且當該導引柱432移動到該第二端點位置431b時,則該凸輪槽431能夠驅動該兩蓋體31相互分離,而成為該開啟狀態。
如圖4及圖5所揭露者為本創作的修正帶的組裝順序。如圖4所示,本創作的修正帶組裝時,首先將修正帶單元20組裝於螺旋驅動件41上,然後將螺旋驅動件41插置於該下蓋11中心的容置部14中,並將該螺旋驅動件41上的第一螺旋構件412第旋入到第二螺旋構件413中,而使得該螺旋驅動件41和下蓋11組合在一起。該螺旋驅動件41和下蓋11組合完成後,再將導引件42組裝於該下蓋11與該螺旋驅動件41上,如圖4所示,該導引件42組裝時,是將導引件42下端的凸緣423面向下蓋11,並將螺旋驅動件41連同修正帶單元20插入於導引件42中心的通道424之中。當導引件42組合時,必須使導引件42的肋部425對準螺旋驅動件41外側的限位槽414,然後將肋部425插入於兩限位槽414中。
此外,導引件42的凸緣423的外側還設置有一環狀卡溝426,該下蓋11上緣的內側具有至少一下卡合凸點111,該下卡合凸點能夠卡入到環狀卡溝426的下緣,且該下卡合凸點111和環狀卡溝426之間保持間隙,因此使得下蓋11和導引件42的凸緣423保持可相對轉動的方式結合在一起。
如圖5所示,導引件42組合完成後,緊接著將限制件50組裝於導引件42的外側,該限制件50套合於導引件42外側後,緊接著將活動蓋裝置30的兩蓋體31組裝於該導引件42的球形端422和該限制件50的端面部53及兩圓形限制部54上。緊接著再
將上蓋12蓋合於該下蓋11、導引件42、限制件50、與活動蓋裝置30之上。當上蓋12組合時,上蓋12內側面的定位片122必須對準限制件50之凸緣部52的定位槽55,以使得限制件50和上蓋12相互結合。此外,上蓋12底緣的內側也同樣設置一上卡合凸點121,該上卡合凸點121能夠卡入到環狀卡溝426的上緣,且該上卡合凸點121和環狀卡溝426之間保持間隙,因此使得上蓋12和導引件42的凸緣423保持可相對轉動的方式結合在一起。
如圖6A至圖9B所示,分別為本創作的修正帶的操作方式與機構的動作流程。請參考圖1及圖6A、6B所示,本創作的修正帶於未使用狀態時,該活動蓋裝置30是呈關閉狀態,且修正帶單元20是位於該第一位置20A。且此時該活動蓋裝置30的兩蓋體31的導引柱432是卡合於兩凸輪槽431的第一端點位置431a,而使得兩蓋體31成為關閉狀態,因此使得該殼體10從外觀觀察能夠呈現一完整的蛋殼形狀。
如圖7A及圖7B所示,當操作者一手握住上蓋12,並以手將下蓋11朝向圖7A所示的順時針方向轉動時,此時由於導引件42是呈可轉動狀態,因此使得導引件42受到下蓋11的摩擦力,或者是下蓋11的容置部14和螺旋驅動件41兩者間的旋轉阻力帶動,而使得導引件42也會隨著下蓋11一起旋轉,因此帶動導引件42的球形端422的兩凸輪槽431一起旋轉,因此使得兩蓋體31的導引柱432離開了凸輪槽431的第一端點位置431a,進而驅動兩蓋體31逐漸分離,而使兩蓋體31之間產生縫隙。
如圖8A及圖8B所示,當導引件42受下蓋11帶動而繼續朝向順時針方向旋轉,該兩蓋體31的導引柱432會逐漸地朝向兩凸輪槽431的第二端點位置431b移動,直到兩蓋體31成為完全開啟狀態。當兩蓋體31完全開啟後,兩導引柱432卡合在凸輪槽431末端的第二端點位置431b,且兩蓋體31的底緣抵觸於該限制件50的襯套部51上緣的端面部53上,因此使得該導引件42、該兩
蓋體31、及該限制件50這幾個相互連動的元件形成相互鎖死狀態,此時若下蓋11繼續朝向順時針方向轉動,則該導引件42便無法再隨下蓋11繼續旋轉,且連帶地也使得螺旋驅動件41受到導引件42的限制,也無法隨下蓋11轉動。
緊接著如圖9A及圖9B所示,當活動蓋裝置30的兩蓋體31完全開啟,而使得導引件42和限制件50相互鎖死後,且使用者將下蓋繼續朝向順時針方向旋轉時,該螺旋驅動件41由於受到導引件42的限制而無法隨下蓋11一起旋轉,因此使得容置部14內的第二螺旋構件413和螺旋驅動件41外側的第一螺旋構件412彼此間也產生相對旋轉。該實施例中,該第一螺旋構件412和第二螺旋構件413的螺旋方向,是安排成使得下蓋11朝向圖中的順時針方向與螺旋驅動件41相對旋轉時,該第一螺旋構件412和第二螺旋構件413能夠驅動該螺旋驅動件41及修正帶單元20朝向該第二位置20B移動。
此時,由於活動蓋裝置30已經呈開啟狀態,因此修正帶單元20上端的修正頭21能夠從該上蓋12的開口13伸出,並突出於該開口13的外側,因此使得該修正帶成為可使用狀態。
反之,當使用者要將修正帶從圖2的使用狀態回復到圖1所示的收納狀態時,則是在圖9A及圖9B所示狀態下,將下蓋朝向圖中的逆時針方向轉動,便能夠先行透過下蓋11與螺旋驅動件41的相對旋轉帶動該修正帶單元20下降回到該第一位置20A(如圖8A及圖8B),然後再繼續帶動該導引件42隨著下蓋11繼續旋轉,而使得導引件42和限制件50及兩蓋體31的鎖定狀態解除,進而使得導引件42的凸輪槽431和兩蓋體31內側面的導引柱432相對位移,而使得導引柱432逐漸地朝向凸輪槽431的第一端點位置431a移動,直到兩蓋體31回復到關閉狀態(如圖6A及圖6B)。
〔實施例的可能功效〕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修正帶透過上述結構,使得使用者能夠
透過旋轉殼體10的下蓋11與上蓋12的方式,使得下蓋11與上蓋12以及該傳動結構40產生相對旋轉,且透過傳動結構40驅動活動蓋裝置30開啟或關閉,並控制修正帶單元20收納於殼體10內部或使其修正頭21突出於殼體10的外側,而成為一可使用狀態。
本創作的修正帶的操作流程相當簡便,且於未使用的收納狀態下,修正帶單元20能夠完全容納在殼體10內部,而達到有效保護修正帶單元20的目的。同時本創作的修正帶在未使用狀態下,從外觀觀察,殼體10的外觀成為一完整的蛋殼造形的型態,因此呈現了與現有的修正帶截然不同的結構與空間型態。
以上該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內。
10‧‧‧殼體
11‧‧‧下蓋
12‧‧‧上蓋
13‧‧‧開口
20‧‧‧修正帶單元
21‧‧‧修正頭
30‧‧‧活動蓋裝置
31‧‧‧蓋體
Claims (9)
- 一種修正帶,其包括:一殼體,該殼體具有一下蓋及一上蓋,該下蓋及該上蓋彼此相對,該上蓋及該下蓋能夠繞一中心軸線相對旋轉,該上蓋的上端具有一開口;一修正帶單元,該修正帶單元容置於該殼體內部,該修正帶單元上端具有一修正頭,該修正帶單元能夠沿著該中心軸線在一個完全收納於該殼體內部的第一位置,以及一個能夠使得該修正頭從該上蓋的該開口中露出的第二位置之間往復位移;一活動蓋裝置,該活動蓋裝置設置於該殼體內位於該開口處,該活動蓋裝置具有兩蓋體,該活動蓋裝置的該兩蓋體能夠相互閉合而成為一關閉狀態,或者該兩蓋體能夠開啟,而成為一開啟狀態;及一傳動結構,該傳動結構連動於該下蓋和該修正帶單元以及該活動蓋裝置之間,該下蓋能夠和該傳動結構產生相對旋轉,且該下蓋和該傳動結構相對旋轉時,能夠透過該傳動結構驅動該活動蓋裝置成為該開啟狀態或該關閉狀態,以及驅動該修正帶單元位移到該第一位置或該第二位置。
- 如請求項1所述的修正帶,其中該傳動結構包括:一螺旋驅動件,該螺旋驅動件連接於該修正帶單元的下端,該下蓋的中央具有一用以容設該螺旋驅動件的容置部,該螺旋驅動件的外側具有一第一螺旋構件,且該容置部的內側壁具有一第二螺旋構件,該第一螺旋構件和該第二螺旋構件相互嚙合,使得該螺旋驅動件和該下蓋相對旋轉時,該螺旋驅動件能夠被驅動,進而帶動該修正帶單元移動到該第一位置或該第二位置; 一導引件,該導引件容設於該螺旋驅動件和該殼體的內側面之間,該導引件內部具有一通道,該螺旋驅動件和該修正帶單元能夠於該通道內往復位移,且該通道和該螺旋驅動件之間具有一平行於該中心軸線的限位結構,用以限制該螺旋驅動件和該導引件之間僅能沿著該中心軸線方向相對往復位移且無法相對旋轉;及一凸輪驅動結構,該凸輪驅動結構連動於該導引件和該活動蓋裝置的兩蓋體之間,使得該導引件和該活動蓋裝置相對旋轉時,能夠透過該凸輪驅動結構驅動該活動蓋裝置成為該關閉狀態或該開啟狀態。
- 如請求項2所述的修正帶,其中該導引件具有一圓柱本體,該圓柱本體的上端具有一球形端;該球形端鄰近於該上蓋的開口處,且該活動蓋裝置的兩蓋體的內側面分別貼近於該球形端的表面;該凸輪驅動結構包括至少兩設置於該球形端表面的凸輪槽,以及兩分別設置於該兩蓋體內側面的導引柱,該兩導引柱的末端分別卡合於該兩凸輪槽之中;該兩凸輪槽的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端點位置及一第二端點位置,該導引件和該兩蓋體相對旋轉,而使得該導引柱移動到該凸輪槽的該第一端點位置時,能夠驅動該兩蓋體相互閉合成為該關閉狀態,且當該導引柱移動到該第二端點位置時,能夠驅動該兩蓋體成為該開啟狀態。
- 如請求項3所述的修正帶,其中該上蓋內側壁的上端具有和該導引件的球形端的表面相互配合的弧形內壁,該弧形內壁和該球形端之間保持一間隙;該兩蓋體容設於該球形端和該弧形內壁之間的間隙中,且該兩蓋體的內側表面和外側表面分別具有和該球形端和該弧形內壁相配合的弧形曲面。
- 如請求項4所述的修正帶,其中更進一步包括一限制件,該限制件容設於該導引件的圓柱本體和該上蓋的內側壁之間;該限 制件和該導引件之間能彼此相對旋轉,且該限制件和該上蓋相互結合,使該限制件和該上蓋無法相對旋轉;該限制件具有一套設於該圓柱本體外側的襯套部,該襯套部的上緣具有一環繞於該球形端的底緣的端面部,該端面部和該球形端的表面及該上蓋的該弧形內壁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間,該兩蓋體容置於該容置空間中;該端面部的兩側邊分別設置一相互對稱的圓形限制部,該兩蓋體的兩端分別具有一和該兩圓形限制部相互配合的弧形端部,每一該弧形端部分別和該兩圓形限制部銜接,且該兩圓形限制部分別和每一該弧形端部配合而使得該兩蓋體分別能以該兩圓形限制部為支點而產生擺動。
- 如請求項5所述的修正帶,其中該導引件和該螺旋驅動件之間的限位結構分別為兩設置於該螺旋驅動件外側面的限制槽,以及兩設置於該導引件的通道的內側壁,且和該兩限制槽相互卡合的凸肋,該兩限制槽及該兩凸肋分別和該中心軸線相互平行。
- 如請求項6所述的修正帶,其中該導引件的該圓柱本體的下端具有一凸緣,該凸緣位於該上蓋和該下蓋交界處;該凸緣的外側具有至少一環狀卡溝,該下蓋的上緣和該上蓋的下緣分別和該環狀卡溝卡合。
- 如請求項7所述的修正帶,其中該修正帶單元具有一修正帶本體,該螺旋驅動件的中心具有一修正帶容納槽,藉以容納該修正帶本體。
- 如請求項8所述的修正帶,其中該殼體為一具有蛋殼形狀的殼體,該上蓋與該下蓋分別構成該殼體的上段及下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207719U TWM535647U (zh) | 2016-05-25 | 2016-05-25 | 修正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207719U TWM535647U (zh) | 2016-05-25 | 2016-05-25 | 修正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35647U true TWM535647U (zh) | 2017-01-21 |
Family
ID=58400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5207719U TWM535647U (zh) | 2016-05-25 | 2016-05-25 | 修正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35647U (zh) |
-
2016
- 2016-05-25 TW TW105207719U patent/TWM535647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80140072A1 (en) | Cosmetic Applicator | |
KR200465758Y1 (ko) | 립스틱 용기 | |
US20200113236A1 (en) |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the same | |
TWM488833U (zh) | 具有usb接頭之數位產品 | |
JP4099473B2 (ja) | Usb端子を有する機器 | |
JP3206128U (ja) | 修正テープ | |
TWM474600U (zh) | 棘輪扳手構造 | |
TWM535647U (zh) | 修正帶 | |
US10617102B2 (en) | Fishing reel | |
WO2017183213A1 (ja) | 容器 | |
TWM483149U (zh) | 可單手操作及切換方向之棘輪扳手 | |
TWI483817B (zh) | 可更換驅動頭之工具及其套組 | |
JP6324658B2 (ja) | 消去部材を備えた筆記具 | |
CN205855549U (zh) | 修正带 | |
CN212064558U (zh) | 可携式电子装置 | |
JP3194179U (ja) | ゲーム玩具 | |
WO2021003785A1 (zh) | 一种可弯折眉眼部多用化妆笔 | |
JP4928362B2 (ja) | 薬液容器 | |
JP6706873B2 (ja) | 眉用化粧用具 | |
CN215041641U (zh) | 转动笔 | |
WO2021053938A1 (ja) | 塗膜転写具 | |
KR200487723Y1 (ko) | 간편한 착탈방식을 갖는 용기 | |
US10145742B1 (en) | Probe cover dispensing device | |
TWI668134B (zh) | 組合筆 | |
US11747648B2 (en) | Hinge and smart wearable device with the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