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2632U - 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 - Google Patents

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2632U
TWM532632U TW105202350U TW105202350U TWM532632U TW M532632 U TWM532632 U TW M532632U TW 105202350 U TW105202350 U TW 105202350U TW 105202350 U TW105202350 U TW 105202350U TW M532632 U TWM532632 U TW M53263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brain wave
learner
user
audito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2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ung-Ling Chow
Original Assignee
Chow Fung L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w Fung Ling filed Critical Chow Fung Ling
Publication of TWM532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2632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69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 A61B5/377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using evoked respon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4/00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preceding groups;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of exercises, sportive games, training or athletic performan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sychia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sych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Description

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
本創作涉及一種大腦訓練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
在康復護理和個人健康護理方面,大腦活動是指日常生活中腦部掌管全身體器官的運作和腦內部神經組織的活動、思考和記憶。對於特定人群體,例如出於傷病等原因,大腦的活動可能減緩,不僅會引起嚴重的損傷,而且會造成不可逆轉的肉體損傷,例如記憶力出現問題或者腦補微血管破裂等。
在教育方面,人類的學習本是大腦自然活動和腦基本活動的小部分,接受新知識或者技能學習的過程中,使用者容易產生乏力和挫敗感,更甚者會有討厭學習和抗拒進一步學習的心理產生。這種現象在每個人身上幾乎都會出現,可能會導致學習新知識失敗、學習週期長。
具體來說,人類的學習基本遵循以下規律:初次學習階段,當使用者接收某一知識或者技能,需要使用到聽覺、視覺、感覺和記憶等感官系統,使得大腦能接收外來的資訊並進行存儲。上述感官可以稱為大腦接收外界資訊的主要閥門,大腦中具有對應於感官系統的聽覺區域、視覺區域、感覺區域、記憶區域等。
但是在初始學習階段,使用者並不能快速地建立上述官能感覺與外界資訊的聯接。其中一部分原因在於:大腦初次攝取資訊時,各感官系統及大腦中的各感官區域是分別獨立運作,彼此之間未建立關聯性回路網路。因此,使用者需要花費時間進行多次的重複學習,為建立關聯性回路要付出必要性努力,提升腦力的強度。
有鑑於此,需要提出一種能夠增強大腦運作的裝置,以調整大腦狀態、增強大腦關聯活動的能力、提高記憶力。
本創作實施例提出一種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可以對大腦的基本活動進行訓練,調整大腦狀態、增強大腦活動能力、提高記憶力。另外,還可以重塑大腦新思維回路網路和大腦對肢體控制回路(對應中風患者肢體控制回路訓練應用)等。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實施例提出一種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包括多套激發元件,每一套激發元件包括骨導裝置和震動馬達;骨導裝置包括骨導端子和腦波檢測電極,所述腦波檢測電極與所述骨導端子結合成單元使用,所述骨導端子和所述腦波檢測電極能夠貼附在使用者的頭部的其中一個位置,所述骨導端子響應第一信號而產生震動,以及響應一第二信號而產生震動,所述腦波檢測電極檢測並獲取所述骨導端子的震動引發的所述使用者的腦波改變;以及震動馬達貼附在所述使用者的肢體上,並信號連接於所述骨導裝置,所述震動馬達能夠回應所述第一信號而產生震動,以及響應一第二信號而產生震動;使用者響應所述第一信號產生的震動產生變化後的腦波,所 述變化後的腦波被所述腦波檢測電極檢測到之後觸發第二信號,所述骨導端子和所述震動馬達響應第二信號而產生第二震動,所述使用者根據所述第二信號產生的第二震動閉合所述開關器。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還包括第一處理器、第二處理器、第一通信模組和第二通信模組,所述第一通信模組與所述第二通信模組相互通過無線信號連接,所述第一處理器信號連接於所述震動馬達和所述第一通信模組,所述第二處理器信號連接於所述骨導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模組,所述第一處理器和所述第二處理器分別和輪選開關驅動所述震動馬達和所述骨導端子產生震動。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信號為第一聲音信號,所述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還包括用於產生所述第一聲音信號的第一音源,當所述第一聲音使所述使用者的腦波發生變化而產生變化後的腦波,所述變化後的腦波被所述腦波檢測電極檢測到之後觸發所述第二信號,所述第二信號加插到所述第一信號中,使所述使用者的腦波發生二次變化,產生二次變化後的腦波,供所述使用者確認。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信號為第二聲音信號,所述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還包括用於產生所述第二聲音信號的第二音源,當所述變化後的腦波被所述腦波檢測電極檢測到之後,所述第二音源被開啟,所述第二聲音信號與所述第一聲音信號混音後輸出,驅動另一套所述激發元件中的所述骨導裝置和所述震動馬達產生震動。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還包括開關器,所述使用者關閉所述開關器以確認所述二次變化後的腦波。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開關器為一個或多個,當其中一組所述激發元件開啟時,所述多個開關器能夠產生信號以導通另外一組所述組激發元件的所述震動馬達和所述骨導端子。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開關器包括第一接點和第二接點,分別設置於所述使用者的指尖,當所述第一接點和所述第二接點接觸使所述開關器被導通而產生電流信號。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開關器包括多工器,作為輪選之用。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激發元件為七套,所述七個骨導裝置分別貼合在頭部的不同的位置,所述七個震動馬達分別貼附在肢體的不同的位置。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還包括頭盔和腦波頻率輸出裝置,每一套所述激發元件為所述骨導裝置設置在所述頭盔中,所述腦波頻率輸出裝置連接於所述腦波檢測電極,用於顯示每一個所述腦波檢測電極檢測的腦波。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信號為第一聲音信號,所述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還包括用於產生所述第一聲音信號的第一音源,當所述第一聲音使所述使用者的腦波發生變化而產生變化後的腦波,所述變化後的腦波被所述腦波檢測電極檢測到之後觸發所述第二信號,同時所述變化後的腦波產生電子脈衝信號,所述第二信號和所述電子脈衝信號加插到所述第一信號中,使所述使用者的腦波發生二次變化,產生二次變化後的腦波,供所述使用者確認。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被檢測出的變化後的腦波產生的電子脈 衝信號視為二次音訊噪音產生,該電子脈衝信號通過旁路的觸發開關,以並聯方式被回輸加插於第一聲音信號電路作震動輸出提供所述使用者另一聽覺確認;該電子脈衝信號並聯於所述第二信號或替代所述第二信號。
本創作至少具有如下優點:在康復護理方面,本創作對記憶減退有顯著的功效,能夠延緩腦退化患者的出現,對中風患者也可以提高復原的機會,為重塑大腦肢體操縱回路的手段進行等必要條件。
在教育方面,本創作能夠調節大腦的運行狀態,使用者能夠以適應學習的大腦狀態去學習和記憶,改善記憶,克服使用者的畏難情緒,提高使用者學習的積極性,適用於學校和教育機構,能夠配合現今的教育系統的方式和運作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
另外,本創作不受環境影響,容易使用,以非入侵方式進行,對腦部不會造成損傷。
11‧‧‧第一音源
12‧‧‧第二音源
101‧‧‧信號放大器
103‧‧‧混音器
104‧‧‧聲音放大器
109‧‧‧第一級放大器
110‧‧‧電感
111‧‧‧濾波電容
112‧‧‧第二級放大器
113‧‧‧低通濾波器
114‧‧‧腦波頻率輸出裝置
115a‧‧‧濾波器
115‧‧‧光隔離器件
S‧‧‧控制開關
31-37‧‧‧骨導裝置
311‧‧‧骨導端子
312‧‧‧腦波檢測電極
313‧‧‧連接件
51-57‧‧‧震動馬達
61-67‧‧‧開關器
71‧‧‧第一處理器
72‧‧‧第一通信模組
73‧‧‧第二處理器
74‧‧‧第二通信模組
第1圖所示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的電路連接示意圖。
第2A圖和第2B圖所示為本創作實施例的骨導裝置的側視圖和俯視圖。
第3圖所示為通信模組、處理器、震動馬達、開關器、微處理器和相關連接線路的示意圖。
第4A圖和第4B圖所示分別為震動馬達和開關器的電路圖。
第5圖所示為藍牙無線遙控肢體震動的電路圖。
第6圖所示為利用本創作實施例的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的訓練流程示意圖。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就本創作的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進行說明。值得注意的是,以下所述僅為舉例,而非限制本創作的範圍。
本創作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通過聽覺、生物感覺反應(又稱為第三聽覺)的結合,誘發大腦將舊的資訊尋回,完成大腦記憶的活動功能,製造資訊提示用於複習等過程,促進大腦在短時間內建立各感官系統和各感官區域的關聯,減少重複學習的次數,提高記憶力、增強大腦關聯活動的能力,輕鬆掌握大腦中感官區域中關聯的能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實施例提出一種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如第1圖所示,該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包括:頭盔或頭套(圖未示)、第一音源11、第二音源12、多個骨導裝置31-37、多個震動馬達51-57、一個或多個開關器61-67、第一處理器71(見第3圖)、第一通信模組72(見第3圖)、第二處理器73和第二通信模組74(見第5圖)。如第2A圖和第2B圖所示,每一個骨導裝置31包括骨導端子311、腦波檢測電極312和連接件313,連接件313優選為支架。腦波檢測電極312在本實施例中為兩個,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並不特別限制。
本實施例中,一個骨導裝置和一個震動馬達組成激發元件,本實施例中以七套激發元件為例說明。頭盔或頭套、多個骨導裝置31-37貼合設置在使用者的頭部,第一音源11、第二音源12、第二處理器73和第二通信模組74既可以集成在頭盔或頭套上,也可以單獨設置。多個震動馬達 51-57、一個或多個開關器61-67、第一處理器71、第一通信模組72貼合設置於使用者的肢體。第一通信模組72和第二通信模組74之間可以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傳遞信號。當為無線連接時,第一通信模組72和第二通信模組74可以為藍牙、紅外等無線模組。
其中一個骨導裝置31的示意圖見第2A圖和第2B圖,第一處理器71、第一通信模組72、三個震動馬達51-53、其中一個開關器61以及相關線路的圖示見第3圖。結合第1圖至第3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兩個腦波檢測電極312通過連接件313分別設置在骨導端子311的兩端。如第3圖所示的三個震動馬達51-53貼附於使用者的肢體,開關器61的兩個接點分別連接於使用者的拇指和食指,使用者可以通過手部動作使開關器61的兩個接點閉合,導通開關器61。
第4A圖和第4B圖所示分別為其中一個震動馬達51和開關器61的電路圖。如第4A圖所示,第一處理器71的輸出端可以輸出信號使震動馬達51的電路導通,從而使震動馬達51產生震動。同時,如第4B圖所示,使用者可以操作開關器61導通或斷開,當開關器61導通,該電路可以發出信號給第一處理器71的輸入端。
第一處理器71、第一通信模組72、第二處理器73和第二通信模組74的電路圖見第5圖。如第5圖所示,第一處理器71用於控制震動馬達51-57的震動。結合第5圖和第3圖,當第一音源11開啟時,可以向第一處理器71傳遞第一信號,由第一處理器71向震動馬達51-57發出信號,使震動馬達51-57產生震動。第一處理器71和第二處理器73可以為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震動馬達51-57優選為微型震動馬達,此處的“微型” 並不特別限定馬達的大小、提供震動的大小,而是以提供人體能夠感知的震動即可。
骨導裝置、震動馬達、開關器的數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實施例中以分別為七個為例進行說明。每一個骨導裝置、一個震動馬達構成一套激發元件,即本實施例共有七套激發元件。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上述元件的數目並不特別限定,也不限定是否數目相等。例如,開關器可以為不為七組,開關器可以包括多工器,根據使用者的需求選擇其中一個信號輸出,以選擇開啟另一組激發元件的震動馬達和骨導裝置,或是通過組合的方式能夠分別實現控制開啟每一組激發元件即可。
另外,如第1圖所示,該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的電路中還包括混音器103、聲音放大器104、第一級放大器109、第二級放大器112、低通濾波器113、腦波頻率輸出裝置114、濾波器115a、光隔離器件115、信號放大器101、控制開關S。
其中,第一音源11連接於混音器103的上游,第一音源可以為第一預設音源,其產生的第一聲音信號可以輸入到混音器103中,聲音放大器104連接於混音器103的下游,可將混音器103輸出的聲音放大。骨導端子311連接於聲音放大器104的下游,用於將聲音放大器104產生的聲音信號轉變為震動,傳遞到頭骨上的各位置。腦波檢測電極312檢測使用者的腦波,並傳輸至下游的第一級放大器109和第二級放大器112,再通過截止頻率例如為33.9Hz的低通濾波器113,通過腦波頻率輸出裝置114輸出。
在低通濾波器113和腦波頻率輸出裝置114之間還連接有旁路反饋回路,包括濾波器115a、光隔離器件115、信號放大器101、控制開關 S。控制開關S可以選擇地與旁路回饋電路連接或與第二音源12連接。當連接至旁路回饋電路時,濾波器115a接收從低通濾波器113發出的信號,並經過光隔離器件115產生電子脈衝,該電子脈衝經過信號放大器101之後,可以通過控制開關S輸出至混音器103。該電子脈衝經過信號放大器產生的信號可以成為第二信號。
在另一種情形下,當控制開關S切換至與第二音源12導通的模式時,第二音源12與混音器103的連接被導通,使得第二音源12能夠輸入第二聲音信號至混音器103。該第二音源12可以為第二預設音源,在使用者接收到第一聲音信號產生變化後的腦波之後,該變化後的腦波被檢測到而觸發第二音源開啟。
在本實施例中,開關器61-67可以貼附固定於使用者的手指尖,用於啟動另一套激發元件。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開關器61-67可以設置在其他位置。同樣地,震動馬達51-57也可以設置在使用者的手掌、手臂、腿部等。
如第1圖所示,在腦波檢測電極312之間還設置有電感110,在第一級和第二級放大器112之間還設有濾波電容111,在此不詳細說明。
該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以重複操作練習方式為主導,主要在個人護理方面和學習方面應用,具體說明如下。
在個人護理方面,首先可以將振動馬達51-57利用膠布、魔術貼等固定裝置固定在使用者的身體部位,例如手掌、手臂、腿部等,一個或多個開關器61-67以同樣的方式固定在使用者的手指尖以便開關控制。骨導裝置31-37通過頭盔、頭套等方式貼合於使用者的頭部的不同位置,使 震動能夠傳遞至頭骨,每一個骨導端子311的附近設置一個或多個對應的腦波檢測電極312。
以下舉例說明操作的過程。操作中,首先由第一音源11產生第一聲音信號,第一聲音信號同時產生驅動信號,驅動信號被第二處理器73接收,第二處理器73控制骨導裝置31-37其中一者產生震動,該震動傳導至使用者的頭骨,或者在此步驟中第一聲音直接通過骨導裝置31-37其中一者傳遞至使用者的頭骨。同時,由於第一通信模組72和第二通信模組74信號連接,驅動信號同樣被第一處理器71接收,第一處理器71控制固定在使用者身體部位的震動馬達51-57其中一者也產生震動,該震動傳導至使用者的肢體。如此一來,使用者可以同時感覺到三種感受:聽覺、頭部震動和肢體震動。
以第一音源11產生的第一聲音信號傳導至骨導裝置31為例,傳導至骨導端子311的震動導致使用者腦波改變,產生變化後的腦波,變化後的腦波被該骨導端子311旁邊的腦波檢測電極312檢測並讀取,並轉換為電信號,通過放大器、濾波器後,將腦α波輸出至腦波頻率輸出裝置114(例如指示燈或電腦)中,作為顯示。同時,這一腦α波被放大後,流入旁路回饋電路,經過濾波器115a、光隔離器件115、信號放大器101,以電子脈衝形式驅動控制開關S開啟。
控制開關S有兩種模式,如第1圖所示,一種為連接至上述旁路回饋電路的信號放大器101的下游,另一種為連接至第二音源12。當連接至第二音源12時在變化後的腦波被檢測到之後即觸發導通第二音源12和混音器103之間的電連接,使第二音源12觸發開啟對第二聲音信號以混音方 式加入第一聲音信號,此時使用者的腦波再次發生變化,產生二次變化後的腦波。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控制開關S連接至旁路回饋電話的信號放大器101的下游時,在變化後的腦波被檢測到之後,該變化後的腦波產生的信號以及該第二聲音信號通過旁路回饋電路以並聯的方式被回輸加插至第一聲音信號,以並聯或替代的方式取代第二音源12,同時不影響肢體震動馬達。使用者可以操作其中一個開關器(以開關器61為例)閉合,輸出信號至使用者的另一組骨導裝置32,讓使用者能以聽覺認知聲音的改變(即二次腦α波被確認),結合使用者感覺聲音的發生,於頭骨位置上分辨震動的改變。由於第一通信模組72和第二通信模組74互相連接,每一個骨導裝置31-37產生震動的同時,同一套激發元件中相應的震動馬達51-57也產生同步震動。
由此可見,本創作中,骨導裝置震動激勵腦神經組織活躍變化,使腦波頻率發生變化,確認當前部位腦神經組織被啟動,同時同步驅動震動馬達震動,令使用者以活動肢體作為接收到震動的回應以及按動對應的開關器作出反應,啟動另一組骨導裝置、震動馬達和開關器,對肢體其他部分再做訓練,經過重複訓練,驅動腦神經組織和肢體,使二者的感覺結合,構建成新的腦神經組織控制肢體回路,視作人工法重塑大腦回路或肢體操縱回路手段。
本創作的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能夠以第三聽覺及腦波等元素,結合成獨特的以外、內為主導的驅動腦功能的方法,骨導裝置作用區的腦組織產生刺激,同時誘發腦α波、二次腦α波確認等狀態,再配合肢 體上微振動馬達和肢體活動的反應,使得使用者可以練習操作肢體,回應震動馬達,便能夠防止記憶減退,延緩腦退化提高中風患者復原的機會。
由於同一次訓練中可以有不同的骨導裝置震動,使得使用者需要根據自身感覺在頭骨上尋找不同的震動位置,進行追蹤和注意力重新建立等腦活動,從而提高了大腦的運動,借助腦部活躍直接通過使用者健康腦組織的活動帶動受損的腦組織更新細胞加速新陳代謝作用,借助補充營養,有利於受損組織獲得養分修復恢復健康。
在學習方面,結合第6圖可見,使用者可以使用普遍性資料作為學習工具,例如黑白底文字、顏色圖案、活動影片和語言聲音作為輔助工具為大腦上外界資訊資料,使用者佩戴頭盔或者頭套後,激勵大腦誘發狀態的改變以進行大腦學習和大腦攝取資料的操練,訓練具體分為以下四個過程。
第一過程為視覺刺激:利用視覺閃看文字,大腦會以1/24秒的時間殘留影像記憶,另以第三聽覺技術將文字聲音進行提示,即,將文字聲音通過聽覺、頭骨震動和肢體震動提示給使用者,誘發大腦再次將影像重現於腦內部,當影像能夠在大腦內再現,說明記憶已取得成功。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通過顯示器、卡片等工具,播放/顯示與聽覺相同的內容,以利於使用者通過多種途徑接收資訊。
第二過程為利用第三聽覺的語言刺激作為輸入,執行第一過程,將視覺/語言文字的聲音提示,進行腦內部的連接動作。即,將聲音通過聽覺、頭骨震動和肢體震動傳遞至使用者,進行腦內部的連接動作。利用上述多個實施例公開的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同時產生多種刺激信號。
第三過程為再利用第三聽覺技術語言文字的提示聲音,以口語模仿發出聽覺接收的語言文字的的聲音。
第四過程為重複第一過程,以口語發出的第三過程聽覺接收過的語言文字的聲音。
使用本創作實施例的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通過上述過程,可以加強大腦內部不同區域的連接,改進大腦的狀態。
本創作至少具有如下優點:在康復護理方面,本創作對記憶減退有顯著的功效,能夠延緩腦退化的出現,對中風患者也可以提高復原的機會。對中風患者,腦波變化被檢測後確認,視使用者對肢體控制肌肉發出強烈操控資訊。由於使用者腦部部分組織資訊傳遞回路失效,通過第三聽覺腦波技術訓練法鍛煉,恢復使用者腦組織部分受損功能或旁路腦組織部分受損傳遞肢體控制肌肉資訊功能回路。
在教育方面,本創作能夠調節大腦的運行狀態,使用者能夠以適應學習的大腦狀態去學習和記憶,改善記憶,克服使用者的畏難情緒,提高使用者學習的積極性,適用於學校和教育機構,能夠配合現今的教育系統的方式和運作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
另外,本創作不受環境影響,容易使用,以非入侵方式進行,對腦部不會造成損傷。
再者,所述骨導組合腦波電極使用,所述腦波變化被檢測後,在所述使用者當前位置上檢測腦波資訊,作前後波幅比對。資訊獲取視為操作技術分析基礎依據和改變操作策略的考慮。
另外,本創作還可以預檢測一次腦波,在骨導操作前對大腦 狀態的腦波作記錄,約三秒鐘每電極次的電腦作記錄。鑒於使用者不是專業人士,骨導裝置平均分佈左右腦即可。
應當理解的是,本申請並不局限於上面已經描述並在附圖中示出的精確結構,並且可以在不脫離其範圍進行各種修改和改變。本申請的範圍僅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制。
11‧‧‧第一音源
12‧‧‧第二音源
101‧‧‧信號放大器
103‧‧‧混音器
104‧‧‧聲音放大器
109‧‧‧第一級放大器
110‧‧‧電感
111‧‧‧濾波電容
112‧‧‧第二級放大器
113‧‧‧低通濾波器
114‧‧‧腦波頻率輸出裝置
115‧‧‧光隔離器件
115a‧‧‧濾波器
S‧‧‧控制開關
31-37‧‧‧骨導裝置
311‧‧‧骨導端子
312‧‧‧腦波檢測電極
51-57‧‧‧震動馬達

Claims (12)

  1. 一種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多套激發元件,每一套激發元件包括:骨導裝置,包括骨導端子和腦波檢測電極,所述腦波檢測電極與所述骨導端子結合成單元使用,所述骨導端子和所述腦波檢測電極貼附在使用者的頭部的其中一個位置,所述骨導端子響應一第一信號而產生震動,以及響應一第二信號而產生震動,所述腦波檢測電極檢測並獲取所述骨導端子的震動引發的所述使用者的腦波改變;以及震動馬達,貼附在所述使用者的肢體上,並信號連接於所述骨導裝置,所述震動馬達回應所述第一信號而產生震動,以及響應一第二信號而產生震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其中所述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還包括第一處理器、第二處理器、第一通信模組和第二通信模組,所述第一通信模組與所述第二通信模組相互通過無線信號連接,所述第一處理器信號連接於所述震動馬達和所述第一通信模組,所述第二處理器信號連接於所述骨導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模組,所述第一處理器和所述第二處理器分別驅動所述震動馬達和所述骨導端子產生震動。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其中所述第一信號為第一聲音信號,所述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還包括用於產生所述第一聲音信號的第一音源,當所述第一聲音信號使所述使用者的腦波發生變化而產生變化後的腦波,所述變化後的腦波被所述腦波檢測電極檢測到之後觸發所述第二信號,所述第二信號加插所述第一信號中,供所述使用者的腦波發生二次變化,產生二次變化後的腦波,供所述使用者確認。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其中所述第二信號為第二聲音信號,所述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還包括用所述第二聲音信號的第二音源, 當所述變化後的腦波被所述腦波檢測電極檢測到之後,所述第二音源被開啟,所述第二聲音信號與所述第一聲音信號混音後輸出,驅動另一套所述激發元件中的所述骨導裝置和所述震動馬達產生震動。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其中所述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還包括開關器,所述使用者關閉所述開關器以確認所述二次變化後的腦波。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其中所述開關器為一個或多個,當其中一組所述激發元件開啟時,所述開關器能夠產生信號以導通另外一組所述激發元件的所述震動馬達和所述骨導端子。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其中所述開關器包括第一接點和第二接點,分別設置於所述使用者的指尖,當所述第一接點和所述第二接點接觸使所述開關器被導通而產生電流信號。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其中所述開關器包括多工器,作為輪選之用。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其中所述激發元件為七套,所述七個骨導裝置分別貼合在頭部的不同的位置,所述七個震動馬達分別貼附在肢體的不同的位置。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其中所述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還包括頭盔和腦波頻率輸出裝置,每一套所述激發元件的所述骨導裝置設置在所述頭盔中,所述腦波頻率輸出裝置連接於所述腦波檢測電極,用於顯示每一個所述腦波檢測電極檢測的腦波。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其中所述第一信號為第一聲音信號,所述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還包括用於產生所述第一聲音信號的第一音源,當所述第一聲音信號使所述使用者的腦波發生變化而產生變化後的腦波,所述變化後的腦波被所述腦波檢測電極檢測到之後觸發所述第 二信號,同時所述變化後的腦波產生電子脈衝信號,所述第二信號和所述電子脈衝信號加插到所述第一信號中,使所述使用者的腦波發生二次變化,產生二次變化後的腦波,供所述使用者確認。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其中所述被檢測出的變化後的腦波產生的電子脈衝信號視為二次音訊噪音產生,該電子脈衝信號通過旁路的觸發開關,以並聯方式被回輸加插於第一聲音信號電路作震動輸出提供所述使用者另一聽覺確認;該電子脈衝信號並聯於所述第二信號或替代所述第二信號。
TW105202350U 2015-10-10 2016-02-18 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 TWM53263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81529.1U CN205234493U (zh) 2015-10-10 2015-10-10 第三听觉脑波学习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2632U true TWM532632U (zh) 2016-11-21

Family

ID=55933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2350U TWM532632U (zh) 2015-10-10 2016-02-18 第三聽覺腦波學習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34493U (zh)
AU (1) AU2016101476A4 (zh)
TW (1) TWM532632U (zh)
WO (1) WO20170598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234493U (zh) * 2015-10-10 2016-05-18 周凤玲 第三听觉脑波学习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67661A1 (en) * 2012-04-06 2013-10-10 Newport Brain Research Laboratory Inc. Frequency specific sensory stimulation
EP3053354B1 (en) * 2013-10-02 2020-12-09 Acousticsheep LLC Functional headwear
EP2883494A1 (en) * 2013-12-12 2015-06-17 Oticon A/s Sound stimulator for memory enhancement
CN104841056B (zh) * 2014-02-14 2018-10-16 周家祥 头部骨传导装置以及方法
CN205234493U (zh) * 2015-10-10 2016-05-18 周凤玲 第三听觉脑波学习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6101476A4 (en) 2016-09-15
WO2017059826A1 (zh) 2017-04-13
CN205234493U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9690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CA2547445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ltering vestibular biology
KR20120011016A (ko) 코 기류 장치 콘트롤러
JP2020507796A (ja) 神経系変調を用いた学習を強化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0762988B2 (en) Motor training
Miri et al. PIV: Placement, pattern, and personalization of an inconspicuous vibrotactile breathing pacer
US20210213239A1 (en) Bilateral stimulation devices,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T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 low-cost tactile sleeve for autism intervention
CN101301507A (zh) 可用于全脑开发的大脑潜能激活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JP6765654B2 (ja) 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Velázquez et al. Vibrating insoles for tactil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feet
WO2017059826A1 (zh) 第三听觉脑波学习器
McDaniel et al. Therapeutic haptics for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Scherer et al. Game-based BCI training: Interactive design for individuals with cerebral palsy
US2017011001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rain Training
Manresa-Yee et al. First insights with a vibrotactile interface for children with multiple disabilities
US9368047B2 (en) Simulation add-on device to allow anterior-posterior and/or anterior-lateral defibrillation
US20200333884A1 (en) Motion feedback device
US9589478B2 (en) Natural orientation induction tool apparatus and method
Ng et al. Vibro-Monitor: A vibrotactile display for physiological data monitoring
Parsnejad Enabling Real-Time Communication for Human Augmentation Systems via Unobtrusive High Bandwidth Machine to Human Electrotactile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JP6536869B2 (ja) 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および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6514183B2 (ja) 意思表示装置、及び、施術箇所管理装置
Shim Designing Natural Haptic Interfaces and Signals
Zhang Improving mediated touch interaction with multimoda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