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8153U - 血管縫合機構 - Google Patents

血管縫合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8153U
TWM528153U TW104220800U TW104220800U TWM528153U TW M528153 U TWM528153 U TW M528153U TW 104220800 U TW104220800 U TW 104220800U TW 104220800 U TW104220800 U TW 104220800U TW M528153 U TWM528153 U TW M52815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disposed
aperture
blocking piece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20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un-Li Lin
Chong-Zhi You
zhe-yu Lin
Yang-Song Lin
yu-jie Lan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Yang Ming
Metal Ind Res & Dev C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Yang Ming, Metal Ind Res & Dev Ct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Yang Ming
Priority to TW104220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8153U/zh
Publication of TWM528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8153U/zh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Description

血管縫合機構
本創作係為一種縫合機構,尤指一種血管縫合機構,透過擋片與縫線接合的結構能解決針與縫線接合不準確的問題,且透過事先將結埋在機構內,能解決縫線必須在體外打結造成手術時間增加之問題。
血管縫合器主要可分成三大類,分別為(1)凝膠式血管縫合器(Collagen-based VCD)、(2)縫線式血管縫合器(Suture-based VCD)、(3)夾片式血管縫合器(Clip VCD)。
凝膠式血管縫合器運作原理,首先將縫合器沿著所建立出來之血管通路送進血管內,接著將擋片打開,並頂住血管壁,同時將凝膠從近端送至遠端,此時凝膠已堵住洞口,達到止血之效果;縫線式血管縫合器其縫線已事先埋在機構內,其運作原理,首先將縫合器送進血管內,並將擋片頂住血管壁,接著此機構會伸出兩根針與縫線作接合,此時縫線已與針形成迴路,再將針往近端抽出,最後再使用塞子將傷口堵住,來達到止血之效果,而另一種縫線式血管縫合器,也會使用到擋片與針來將縫線形成迴路,但此產品非使用塞子來堵住傷口,而是事先將打好的結埋在機構內,當縫合器抽出體外時,結就自動送往洞口,達到止血之效果;最後一類為夾片式血管縫合器,其原理是使用鎳鈦合金材質之金屬夾來使傷 口閉合,達到止血之效果。
上述三類血管縫合器各有其優缺點,凝膠式縫合器內部擋片及凝膠皆可被吸收,其優點為操作簡單、成本低;然而其缺點為吸收不完全,會導致血管遠處栓塞。縫線式縫合器因使用不可吸收式縫線,優點為不會導致遠處栓塞,缺點為操作複雜、成本高及須在體外進行打結之動作,且具有鉤子與擋片內縫線可能接合不準之問題,縫線式縫合器也可能是使用可吸收式縫線,其優點為無須在體外打結,缺點為操作複雜、成本高,且同樣具有針與擋片內縫線可能接合不準之問題,兩者縫線式產品皆有操作複雜及成本高之缺點;最後一種夾片式血管縫合器優點為不會導致栓塞,缺點為金屬夾過大且操作複雜。
綜觀目前市售之縫線式血管縫合器產品多具有:(1)針與縫線接合不準:若針與擋片內之縫線接合時無法準確對位,就意謂著縫線無法在血管內形成迴路,即表示傷口無法達到止血之效果,若持續性之失血,就會危及到病患生命安全;(2)操作步驟多:步驟多除了會增加器械之學習曲線,也會增加手術之時間;(3)成本高問題:成本高會導致經濟貧困之病患無力負擔手術費用;(4)打結問題等問題:若縫線需額外花時間在體外打結,則會增加手術完成之時間,時間長短與否也關係到醫師之操作技術。
是以,針對上述所存在的問題點,如何開發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之創新結構,實消費者所殷切企盼,亦係相關業者須努力研發突破之目標及方向。
本創作係一種血管縫合機構,係包括:一前端鞘,係為口徑向末端漸縮之狹長空心狀;一後端鞘,係兩側分別凹設一第一孔徑及一第二孔徑,一第一針穿設於該第一孔徑,該第一孔徑及該第二孔徑貫通該後端鞘並形成軌道,並於該第一孔徑內側嵌設一彎管,該第二孔徑穿設一第二針,該第二針自由端處設置一針管並接合一針頭;一彎折部,係由相對應之一第一擋片及一第二擋片形成容置空間,該第一擋片與該第二擋片相對應結合之一側分別設有一圓弧導角,該彎折部兩側末端處分別設置於該前端鞘及該後端鞘,一擋片係設置於該第一擋片及該第二擋片之間,該擋片分別於左右兩側設有一第一溝槽及一第二溝槽,各該溝槽處係分別設置一卡榫,各該卡榫分別套設一第一卡榫管及一第二卡榫管,一第一縫線兩端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卡榫管及該第二卡榫管,該擋片中段處設置一凸塊,該凸塊係為扇形並相配於該圓弧導角,一第二縫線一端穿設於該針管內部,另一端綁設於該彎管上;及一操作部,係由一上蓋、一下蓋、一轉盤及一按鈕組成,該轉盤螺設於一滑塊,該轉盤及該滑塊設置於該上蓋及該下蓋之間,一擋片針係一端固設於該擋片側邊,另一端係穿伸至該轉盤並於經過該滑塊時由一止付螺絲逼緊,該第一針及該第二針末端係由複數之該止付螺絲螺固於該按鈕。
其中,該第一擋片設置一限制件,該限制件設置至少一凸部,該第二擋片相對該限制件位置設置一限制槽,該限制槽設置至少一凹部,該限制件透過該凸部組設於該限制槽之該凹部。
其中,該第一擋片與該第二擋片結合後,係於一端形成一開放式缺口。
其中,設置於該擋片之該第一溝槽與該第二溝槽係為斜面。
其中,該卡榫一端分別設有數剖溝,相對應各該剖溝之另一端設置數倒鉤。
其中,該第一針之尖端延伸設置一平面,該平面穿設於該卡榫並卡設於各該倒鉤。
其中,該第二針前端係設有一凹槽,該針管末端係可卡設於該凹槽。
其中,該按鈕之左右兩側分別設置複數磁鐵,該上蓋及該下蓋相對於該按鈕接合處設置相對應之複數磁鐵。
其中,一塑膠環設於該按鈕近末端處並設置於該上蓋及該下蓋內部。
其中,該前端鞘側邊另設置一洞口,該洞口係與該前端鞘之中空之口徑相連通。
其中,該下蓋左右兩側分別延伸一翼板。
其中,該彎管設有一溝槽,將該第二縫線纏繞於該溝槽上並綁設一結。
有關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於後,相信本創作上述之目的、構造及特徵,當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體的瞭解。
10‧‧‧前端鞘
101‧‧‧洞口
12‧‧‧後端鞘
121‧‧‧第一孔徑
122‧‧‧第二孔徑
124‧‧‧彎管
1241‧‧‧溝槽
14‧‧‧第一針
141‧‧‧平面
16‧‧‧第二針
161‧‧‧凹槽
18‧‧‧針頭
181‧‧‧針管
20‧‧‧彎折部
22‧‧‧第一擋片
221‧‧‧限制件
222‧‧‧凸部
24‧‧‧第二擋片
241‧‧‧限制槽
242‧‧‧凹部
26‧‧‧開放式缺口
28‧‧‧圓弧導角
30‧‧‧擋片
301‧‧‧凸塊
302‧‧‧第一溝槽
303‧‧‧第二溝槽
32‧‧‧卡榫
34‧‧‧第一卡榫管
36‧‧‧第二卡榫管
37‧‧‧剖溝
38‧‧‧倒鉤
40‧‧‧第一縫線
41‧‧‧第二縫線
42‧‧‧操作部
44‧‧‧上蓋
46‧‧‧下蓋
461‧‧‧翼板
48‧‧‧按鈕
50‧‧‧磁鐵
52‧‧‧轉盤
54‧‧‧滑塊
56‧‧‧擋片針
58‧‧‧止付螺絲
60‧‧‧塑膠環
75‧‧‧導絲
80‧‧‧血管
第1圖係本創作之立體示意圖
第2圖係本創作之操作部分解示意圖
第3圖係本創作之彎折部分解示意圖
第3A圖係本創作第一針欲穿設卡榫之剖面示意圖
第4圖係本創作之剖面示意圖
第4A圖係本創作第一孔徑及第二孔徑之剖面示意圖
第5圖係本創作之前端鞘沿著導絲進入到血管內,並將導絲從前端鞘之洞口抽出血管示意圖
第6圖係本創作之彎折部進入血管內之剖面示意圖
第7圖係本創作之擋片順時針轉動之剖面示意圖
第7A圖係第7圖之局部放大示意圖,透過旋轉轉盤能帶動擋片針進而使擋片順時針轉動示意圖
第8圖係本創作之第一針及針頭穿刺至擋片之剖面示意圖
第8A圖係本創作按壓按鈕提供第一針及第二針向前穿刺至擋片之動力示意圖
第9圖係本創作之第二針與針頭分離,且同時第一針與第二針被抽離出體外示意圖
第9A圖係本創作之將按鈕往後抽之示意圖
第10圖係本創作之第一針、第二針及卡榫抽出體外示意圖
第11圖係本創作之擋片逆時針轉動之剖面示意圖
第11A圖係第11圖之局部放大圖,透過旋轉轉盤帶動擋片針使擋片逆時針轉動示意圖
第12圖係本創作之前端鞘及彎折部抽離出體外,同時將後端鞘內部之彎管取出示意圖
第13圖係本創作將第二縫線往後拉,位於彎管上由第二縫線事先纏繞好的結會自動送往傷口處
第14圖係本創作之第二縫線持續往後拉,由第二縫線所綁設的結會至傷口處直至完全逼緊傷口
為了讓本創作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參閱第1~14圖,本創作係一種血管縫合機構,係包括:一前端鞘10,係為口徑向末端漸縮之狹長空心狀;一後端鞘12,係兩側分別凹設一第一孔徑121及一第二孔徑122,該第一孔徑121及該第二孔徑122貫通該後端鞘12並形成軌道,一第一針14穿設於該第一孔徑121,並於該第一孔徑121內側嵌設一彎管124,該第二孔徑122穿設一第二針16,該第二針16自由端處設置一針管181並接合一針頭18;一彎折部20,係由相對應之一第一擋片22及一第二擋片24形成之容置空間,該第一擋片22與該第二擋片24相對應之一側分別設有一圓弧導角28,該彎折部20兩側末端處分別設置於該前端鞘10及該後端鞘12,一擋片30係設置於該第一擋片22及該第二擋片24之間,該擋片30分別於左右兩側設有一第一溝槽302及一第二溝槽303,各該溝槽302、303處係分別設置一卡榫32,各該卡榫32分別套設一第一卡榫管34及一第二卡榫管36,一第一縫 線40兩端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卡榫管34及該第二卡榫管36,該擋片30中段處設置一凸塊301,該凸塊301係為扇形並相配於該圓弧導角28,一第二縫線41一端穿設於該針管181內部,另一端綁設於該彎管124上;及一操作部42,係由一上蓋44、一下蓋46、一轉盤52及一按鈕48組成,該轉盤52螺設於一滑塊54,該轉盤52及該滑塊54設置於該上蓋44及該下蓋46之間,一擋片針56係一端固設於該擋片30側邊,另一端係穿伸至該轉盤52並於經過該滑塊54時由一止付螺絲58逼緊,該第一針14及該第二針16末端係由複數之該止付螺絲58螺固於該按鈕48。
其中,該第一擋片22設置一限制件221,該限制件221設置至少一凸部222,該第二擋片24相對該限制件221位置設置一限制槽241,該限制槽241設置至少一凹部242,該限制件221透過該凸部222組設於該限制槽241之該凹部242。
其中,該第一擋片22與該第二擋片24結合後,係於一端形成一開放式缺口26。
其中,設置於該擋片30之該第一溝槽302與該第二溝槽303係為斜面。
其中,該卡榫32一端分別設有數剖溝37,相對應各該剖溝37之另一端設置數倒鉤38。
其中,該第一針14之尖端延伸設置一平面141,該平面141穿設於該卡榫32並卡設於各該倒鉤38;該第二針16前端係設有一凹槽161,該針管181末端係可卡設於該凹槽161。
其中,該按鈕48之左右兩側分別設置複數磁鐵50,該上蓋44及該下蓋46相對於該按鈕48接合處設置相對應之複數磁鐵50。
其中,一塑膠環60環設於該按鈕48近末端處。
其中,該前端鞘10側邊另設置一洞口101,該洞口101係與該前端鞘10之中空之口徑相連通。
其中,該下蓋46左右兩側分別延伸一翼板461。
其中,該彎管124設有一溝槽1241,將該第二縫線41纏繞於該溝槽1241上並綁設一個結。
參閱第3A圖,當該第一縫線40穿伸於該卡榫32內部後,該第一縫線40末端會打結,使該第一縫線40能固定於該卡榫32內部。
關於本創作的使用方法參閱第5圖,係先透過針穿透病患皮膚至一血管80建立血管通路,並將一導絲75沿著針所建立的血管通路送進該血管80內。接著將針從該血管80內取出,並留下該導絲75於該血管80內。
參閱第4、5、6圖,係將該前端鞘10沿著該導絲75送入該血管80內,並將該導絲75從該前端鞘10之該洞口101抽出,另一方面,該前端鞘10繼續往該血管80內送進直到位於該彎折部20之該擋片30進入至該血管80內。
接著如第7、7A圖所示,透過順時針旋轉該轉盤52,使該轉盤52之外螺紋帶動該滑塊54之內螺紋,讓該滑塊54朝向該轉 盤52方向移動並間接帶動該擋片針56往該轉盤52之方向移動,使該擋片30順時針轉動,接著將該後端鞘12往後輕拉,使該擋片30平順貼附於該血管80壁上。
參閱第2、3、8、8A圖,按壓該按鈕48,該第一針14、該第二針16及位於其上之該針頭18會被牽動,進而使各該針14、16從縫合器伸出;由於該第一針14及該第二針16事先會固定於該按鈕48內部,固定方式係透過位於該按鈕48兩側之該止付螺絲58逼緊該第一針14及該第二針16,使各該針14、16於移動時不會脫落,因此當該按鈕48往前推或者往後拉時,各該針14、16就會被牽動。於該按鈕48上之該塑膠環60環設於該按鈕48近末端並設置於該上蓋44及該下蓋46內部,其目的在於該塑膠環60能增加移動時的摩擦力,另外亦可使該按鈕48更好按壓。另外,該按鈕48之左右兩側分別設置複數磁鐵50,此設計能使該上蓋44及該下蓋46之各該磁鐵50相吸,一但按壓該按鈕48,各該磁鐵50就不會相吸,此時該按鈕48即可將各該針14、16、18向前帶動並經過該彎管124,該彎管124能使該第一針14準確地與該擋片30之該卡榫32接合。
參閱第9、10圖,當該第一針14與該針頭18與各該卡榫32接合後,將該按鈕48往後抽,該第二針16會與該針頭18分離,該第二針16會被抽離至體外,而該針頭18會跟著該第一針14連同接合之各該卡榫32一同以另個方向抽離至體外。
參閱第11、11A圖,先將該後端鞘12朝向該血管80之方向前進以提供該擋片30能夠旋轉的空間,避免該擋片30卡在該 血管80內,接著逆時針旋轉該轉盤52,使該轉盤52之外螺紋帶動該滑塊54之內螺紋,讓該滑塊54遠離該轉盤52方向移動並間接帶動該擋片針56推動該擋片30,使該擋片30逆時針轉動並回歸到該彎折部20內部。
參閱第6、12~14圖,當該擋片30如第6圖回復至該彎折部20內部後,即可將該後端鞘12從體內抽出,抽出的同時一併將位於該後端鞘12之該彎管124取出,當該後端鞘12完全被抽出時,該血管內80只會剩下該第二縫線41;接著將該彎管124轉動九十度,此時可將該結從該彎管124上分離,最後再將該第二縫線41往後拉,該結會往傷口處輸送,可先使用器械將該結逼緊至傷口處,並持續將該第二縫線41往後拉至傷口完全逼緊,最後再剪斷該第二縫線41即可完成整個縫合手術。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本創作能解決針與縫線接合不準確的問題,透過該凸塊301與該圓弧導角28之限位能使該擋片30不會旋轉過頭,因此各該針14、16能準確地與各該卡榫32接合;再者,該第一孔徑121及該第二孔徑122貫通該後端鞘12並形成軌道能導引各該針14、16移動的軌跡及避免各該針14、16彎折;該塑膠環60設計能增加移動的摩擦力,並使該按鈕48按壓時更好按;該複數磁鐵50能助於更好控制穿刺行程之效果;將該結纏繞於該彎管124上,能解決縫線體外打結的問題,進一步縮短手術進行時間。
前文係針對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為本創作之技術特徵進行具體之說明;惟,熟悉此項技術之人士當可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原則 下對本創作進行變更與修改,而該等變更與修改,皆應涵蓋於如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範疇中。
10‧‧‧前端鞘
12‧‧‧後端鞘
14‧‧‧第一針
16‧‧‧第二針
20‧‧‧彎折部
26‧‧‧開放式缺口
30‧‧‧擋片
40‧‧‧第一縫線
41‧‧‧第二縫線
42‧‧‧操作部
461‧‧‧翼板
48‧‧‧按鈕
52‧‧‧轉盤

Claims (10)

  1. 一種血管縫合機構,係包括:一前端鞘,係為口徑向末端漸縮之狹長空心狀,該前端鞘側邊另設置一洞口,該洞口係與該前端鞘之中空之口徑相連通;一後端鞘,係兩側分別凹設一第一孔徑及一第二孔徑,一第一針穿設於該第一孔徑,該第一孔徑及該第二孔徑貫通該後端鞘並形成軌道,並於該第一孔徑內側嵌設一彎管,該第二孔徑穿設一第二針,該第二針自由端處設置一針管並接合一針頭;一彎折部,係由相對應之一第一擋片及一第二擋片形成之容置空間,該第一擋片與該第二擋片相對應一側分別設有一圓弧導角,該彎折部兩側末端處分別設置於該前端鞘及該後端鞘,一擋片係設置於該第一擋片及該第二擋片之間,該擋片分別於左右兩側設有一第一溝槽及一第二溝槽,各該溝槽處係分別設置一卡榫,各該卡榫分別套設一第一卡榫管及一第二卡榫管,一第一縫線兩端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卡榫管及該第二卡榫管,該擋片中段處設置一凸塊並相配於該圓弧導角,一第二縫線一端穿設於該針管內部,另一端綁設於該彎管上;及一操作部,係由一上蓋、一下蓋、一轉盤及一按鈕組成,該轉盤螺設於一滑塊,該轉盤及該滑塊設置於該上蓋及該下蓋之間,一擋片針係一端固設於該擋片側邊,另一端係穿伸至該轉盤並螺固該滑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血管縫合機構,其中,該第一擋片設置一限制件,該限制件設置至少一凸部,該第二擋片相對該限制件位置設置一限制槽,該限制槽設置至少一凹部,該限制件透過該凸部組設於該限制槽之該凹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血管縫合機構,其中,該卡榫一端分別設 有數剖溝,相對應各該剖溝之另一端設置數倒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血管縫合機構,其中,該第二針前端係設有一凹槽,該針管末端係可卡設於該凹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血管縫合機構,其中,該按鈕之左右兩側分別設置複數磁鐵,該上蓋及該下蓋相對於該按鈕接合處設置相對應之複數磁鐵。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血管縫合機構,其中,一塑膠環設於該按鈕近末端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血管縫合機構,其中,該下蓋左右兩側分別延伸一翼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血管縫合機構,其中,該彎管設有一溝槽,將該第二縫線纏繞於該溝槽上並綁設一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血管縫合機構,其中,該擋片針於經過該滑塊時係由一止付螺絲逼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血管縫合機構,其中,該第一針及該第二針末端係由複數之該止付螺絲螺固於該按鈕。
TW104220800U 2015-12-25 2015-12-25 血管縫合機構 TWM528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20800U TWM528153U (zh) 2015-12-25 2015-12-25 血管縫合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20800U TWM528153U (zh) 2015-12-25 2015-12-25 血管縫合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8153U true TWM528153U (zh) 2016-09-11

Family

ID=57443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20800U TWM528153U (zh) 2015-12-25 2015-12-25 血管縫合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81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2624B2 (en)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knot to a suture
JP7177202B2 (ja) 腹腔鏡下縫合システム
JP3880907B2 (ja) 内視鏡用縫合器
JP5985078B2 (ja) 手術用器具
US6443962B1 (en) Stitching tool
KR102135489B1 (ko) 하프 루프 클립을 갖는 문합 클립핑 툴
JP4351531B2 (ja) 傷口縫合装置
JP6186475B2 (ja) 組織穿刺部閉鎖装置用解放可能カムシステム
CN103379865A (zh) 使用旋转针的皮肤缝合器
JP2018504187A (ja) ステープルカートリッジユニットと当該ステープルカートリッジユニットを使用する医療用ステープラー
JP2004237126A (ja) 外科用巾着縫合器具及び方法
KR101611732B1 (ko) 복강경 수술용 봉합기구
CN108742757A (zh) 具有可拆卸可枢转夹爪的医疗装置
WO201109461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suturing of cardiac openings
US10799227B2 (e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sutur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visualization
WO2014040369A1 (zh) 一种可自动打荷包的圆形荷包钳
TWM528153U (zh) 血管縫合機構
KR102143102B1 (ko) 선형 결찰기
JP5977896B2 (ja) 糸固定システム
JP6360255B2 (ja) 長手方向ニードルパサー
KR101781403B1 (ko) 지혈용 클립 제공장치
CN102824201A (zh) 一种可自动打荷包的圆形荷包钳
TW202216078A (zh) 腹腔鏡手術之針頭組及具有該針頭組之打結裝置
CN217390789U (zh) 滑槽式缝合器
CN217390785U (zh) 小阻力释放的缝合螺旋钉及缝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