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6061U - 具迴路型熱管之散熱模組 - Google Patents

具迴路型熱管之散熱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6061U
TWM526061U TW105204479U TW105204479U TWM526061U TW M526061 U TWM526061 U TW M526061U TW 105204479 U TW105204479 U TW 105204479U TW 105204479 U TW105204479 U TW 105204479U TW M526061 U TWM526061 U TW M52606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oop type
pipe
fins
heat pipe
he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4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in-Wei He
Chih-Ren Huang
Chao-Hao Yeh
Original Assignee
Force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cec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rcec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5204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6061U/zh
Publication of TWM526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6061U/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具迴路型熱管之散熱模組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散熱模組,特別是指一種具迴路型熱管之創新散熱模組結構型態揭示者。
一般習知常見的散熱模組結構型態設計上通常是由散熱座、鰭片及熱管所構成,以利用該散熱座吸熱並通過熱管將熱傳導至鰭片進行散熱。
惟查,前段所述習知散熱模組結構型態於廣泛實際應用經驗中發現仍舊存在一些問題與缺弊;舉例而言,習知散熱模組所採用的熱管,通常係設成直管或U形管態樣,使其冷卻管段穿組於鰭片所預設的穿孔部位,然而,因為此種熱管其內部的工作液相變位移路徑係呈一往返狀態,如此一來,造成其蒸發氣體與冷凝液之間係一來一往相對衝突的狀態,從而導致其熱管之熱傳導效率大受影響、散熱效果無法進一步提昇之問題點。
是以,針對上述習知散熱模組結構所存在之問題點,如何開發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之創新結構,實係相關業者須再努力研發突破之目標及方向。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具迴路型熱管之散 熱模組,其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係針對如何研發出一種更具理想實用性之新式散熱模組結構型態為目標加以創新突破。
本創作解決問題之技術特點,主要在於所述散熱模組係包括:一散熱座,包括一發熱源組設面及一散熱面;至少二鰭片,呈間隔配置定位型態組設於散熱座的散熱面對應位置,各鰭片之間形成有散熱間隙,又該等鰭片包括有一裝設邊及一延伸邊;至少一迴路型熱管,呈環圈型態組設定位於該等鰭片外周,迴路型熱管內部具有呈真空封閉狀態之一迴路型流道,該迴路型流道中設有一工作液及一毛細組織,迴路型熱管對應該等鰭片的裝設邊設有一第一搭接管側,迴路型熱管對應該等鰭片的延伸邊則有第二搭接管側,又迴路型熱管係以其設有第一搭接管側之管段組設於散熱座;且迴路型熱管的第一搭接管側至第二搭接管側之間形成的間距須大於該等鰭片的裝設邊至延伸邊之間形成的間距,構成迴路型熱管組設定位於該等鰭片外周係呈現傾斜角度狀態;又該等鰭片的裝設邊及延伸邊並分設有至少一搭接凹緣,以分別供迴路型熱管的第一搭接管側及第二搭接管側搭接嵌組配合。
藉此創新獨特設計,使本創作對照先前技術而言,俾可令散熱模組達到散熱效果大幅提昇之實用進步性。
請參閱第1、2、3、4圖所示,係本創作具迴路型熱管之散熱模組的較佳實施例,惟此等實施例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並不受此結構之限制。所述散熱模組A係包括下述構成:一散熱座10,包括一發熱源組設面11及一散熱面12;至少二鰭片20,呈間隔配置定位型態組設於該散熱座10的散熱面12對應位置,各該鰭片20之間形成有散熱間隙21,又該等鰭片20包括有一裝設邊22及一延伸邊23;至少一迴路型熱管30,呈環圈型態組設定位於該等鰭片20的外周,該迴路型熱管30內部如第4圖所示,具有呈真空封閉狀態之一迴路型流道31,該迴路型流道31中設有一工作液32及一毛細組織33,該迴路型熱管30對應該等鰭片20的裝設邊22設有一第一搭接管側301,該迴路型熱管30對應該等鰭片20的延伸邊23則有一第二搭接管側302,又該迴路型熱管30係以其設有第一搭接管側301之管段組設於該散熱座10;且其中,該迴路型熱管30的第一搭接管側301至第二搭接管側302之間形成的間距(如第5圖之W1所示),須大於該等鰭片20的裝設邊22至延伸邊23之間形成的間距(如第5圖之W2所示),構成該迴路型熱管30組設定位於該等鰭片20外周係呈現傾斜角度狀態(如第1、6圖所示);又其中,該等鰭片20的裝設邊22及延伸邊23並分設有至少一搭接凹緣24,以分別供該迴路型熱管30的第一搭接管側301及第二搭接管側302搭接嵌組配合。
藉由上述結構組成設計,本創作所揭散熱模組A主要係提供一種具有迴路型熱管30呈環圈狀組設定位於鰭片20外周型態之前所未見結構型態,為考量其達成組合狀態之合理性,須令其中迴路型熱管30的第一搭接管側301至第二搭接管側302之間所形成的間距(如第5圖之W1所示)大於鰭片20的裝設邊22至延伸邊23之間形成的間距(如第5圖之W2所示),藉此讓迴路型熱管30得以呈鬆配合狀態套至(如第5圖之箭號L1所示)鰭片20的外周,接著令迴路型熱管30呈傾斜角度狀態(如第6圖之箭號L2所示)以搭組靠合於鰭片20外周;本創作散熱模組A運作上,係令一發熱源(圖未繪示)組設於散熱座10的發熱源組設面11,當散熱座10吸熱後,會透過散熱面12將熱傳導至迴路型熱管30設有第一搭接管側301之管段以及鰭片20,迴路型熱管30內部的工作液32受熱後會蒸發汽化而將熱快速帶引至第二搭接管側302達到散熱冷卻狀態,接著冷卻凝結的工作液32會透過毛細組織33再導引回第一搭接管側301,形成一個迴路式的、順暢度極佳的散熱循環狀態,而同時與該迴路型熱管30的第一搭接管側301、第二搭接管側302搭接組合的間隔配置鰭片20,得以藉由其寬擴的散熱面積與散熱間隙21,輔助迴路型熱管30達到絕佳的散熱效益。
如第3、5圖所示,其中該等鰭片20的裝設邊22及延 伸邊23所設搭接凹緣24處更可形成有延伸折緣25;本例中藉由所述 延伸折緣25的增設,主要係可進一步擴增鰭片20與迴路型熱管30相 互搭接部位的接觸面積,藉以獲得較佳的熱傳導效益。
如第2圖所示,其中該迴路型熱管30設有第一搭接管側301之管段係可組設於該散熱座10的散熱面12、發熱源組設面11任一處(註:本例係組設於該散熱面12 );又該散熱面12或發熱源組設面11更可設有至少一凹溝13 (可為弧面凹溝),用以供該迴路型熱管30設有第一搭接管側301之管段嵌組配合。
如第1、2圖所示,其中該鰭片20更可設有至少一散熱孔洞26;本例中藉由所述散熱孔洞26的開設,主要係可增加通風散熱效果。
其中,該間隔配置定位型態之鰭片20係可選用單層、複數層任一種設置型態。此部份如第1圖所示,即為鰭片20採用單層設置型態的實施例;另如第7圖所示,係為鰭片20採用雙層設置型態的實施例。
如第8圖所示,其中該等鰭片20的延伸邊23更可包括二側邊區段231,使所述搭接凹緣24係設於該側邊區段231,該迴路型熱管30的第二搭接管側302則搭接嵌組於該側邊區段231所設搭接凹緣24。
功效說明: 本創作所揭「具迴路型熱管之散熱模組」主要藉由所述散熱座、鰭片、迴路型熱管等創新獨特結構型態與技術特徵,使本創作對照[先前技術]所提習知結構而言,俾可利用迴路型熱管所具備的迴路式順暢度極佳散熱循環效益(註:其工作液的相變位移路徑係呈一循環狀態,故蒸發氣體與冷凝液之間無相對衝突之虞),加上間隔鰭片之寬擴散熱面積與散熱間隙空間型態,令散熱模組能夠達到散熱效果大幅提昇之實用進步性。
A‧‧‧散熱模組
10‧‧‧散熱座
11‧‧‧發熱源組設面
12‧‧‧散熱面
13‧‧‧凹溝
20‧‧‧鰭片
21‧‧‧散熱間隙
22‧‧‧裝設邊
23‧‧‧延伸邊
231‧‧‧側邊區段
24‧‧‧搭接凹緣
25‧‧‧延伸折緣
26‧‧‧散熱孔洞
30‧‧‧迴路型熱管
301‧‧‧第一搭接管側
302‧‧‧第二搭接管側
31‧‧‧迴路型流道
32‧‧‧工作液
33‧‧‧毛細組織
第1圖係本創作散熱模組結構較佳實施例之組合立體圖。 第2圖係本創作散熱模組局部結構分解立體圖。 第3圖係為第2圖之B部位放大圖。 第4圖係本創作散熱模組結構較佳實施例之立向剖視圖。 第5圖係本創作之迴路型熱管與鰭片組合狀態說明圖一。 第6圖係本創作之迴路型熱管與鰭片組合狀態說明圖二。 第7圖係本創作之鰭片採用複數層設置型態實施例圖。 第8圖係本創作之迴路型熱管設置型態另一實施例圖。
A‧‧‧散熱模組
10‧‧‧散熱座
11‧‧‧發熱源組設面
12‧‧‧散熱面
13‧‧‧凹溝
20‧‧‧鰭片
21‧‧‧散熱間隙
22‧‧‧裝設邊
23‧‧‧延伸邊
24‧‧‧搭接凹緣
26‧‧‧散熱孔洞
30‧‧‧迴路型熱管
301‧‧‧第一搭接管側
302‧‧‧第二搭接管側

Claims (6)

  1. 一種具迴路型熱管之散熱模組,該散熱模組包括: 一散熱座,包括一發熱源組設面以及一散熱面; 至少二鰭片,呈間隔配置定位型態組設於該散熱座的散熱面對應位置,各該鰭片之間形成有散熱間隙,又該等鰭片包括有一裝設邊以及一延伸邊; 至少一迴路型熱管,呈環圈型態組設定位於該等鰭片的外周,該迴路型熱管內部具有呈真空封閉狀態之一迴路型流道,該迴路型流道中設有一工作液及一毛細組織,該迴路型熱管對應該等鰭片的裝設邊設有一第一搭接管側,該迴路型熱管對應該等鰭片的延伸邊則有一第二搭接管側,又該迴路型熱管係以其設有第一搭接管側之管段組設於該散熱座; 且其中,該迴路型熱管的第一搭接管側至第二搭接管側之間形成的間距,須大於該等鰭片的裝設邊至延伸邊之間形成的間距,構成該迴路型熱管組設定位於該等鰭片外周係呈現傾斜角度狀態; 又其中,該等鰭片的裝設邊及延伸邊並分設有至少一搭接凹緣,以分別供該迴路型熱管的第一搭接管側及第二搭接管側搭接嵌組配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迴路型熱管之散熱模組,其中該等鰭片的裝設邊及延伸邊所設搭接凹緣處係更形成有延伸折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迴路型熱管之散熱模組,其中該迴 路型熱管設有第一搭接管側之管段係組設於該散熱座的散熱面、發熱源組設面任一處;又該散熱面或發熱源組設面係更設有至少一凹溝,用以供該迴路型熱管設有第一搭接管側之管段嵌組配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具迴路型熱管之散熱模組,其中該鰭片係更設有至少一散熱孔洞。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迴路型熱管之散熱模組,其中該間隔配置定位型態之鰭片係選用單層、複數層任一種設置型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迴路型熱管之散熱模組,其中該等鰭片的延伸邊係更包括二側邊區段,使所述搭接凹緣係設於該側邊區段,該迴路型熱管的第二搭接管側則搭接嵌組於該側邊區段所設搭接凹緣。
TW105204479U 2016-03-31 2016-03-31 具迴路型熱管之散熱模組 TWM526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4479U TWM526061U (zh) 2016-03-31 2016-03-31 具迴路型熱管之散熱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4479U TWM526061U (zh) 2016-03-31 2016-03-31 具迴路型熱管之散熱模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6061U true TWM526061U (zh) 2016-07-21

Family

ID=56996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4479U TWM526061U (zh) 2016-03-31 2016-03-31 具迴路型熱管之散熱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60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1208A (zh) * 2016-07-29 2016-10-26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具回路型热管的散热模块
CN106091772A (zh) * 2016-07-29 2016-11-09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回路型热管的散热模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1208A (zh) * 2016-07-29 2016-10-26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具回路型热管的散热模块
CN106091772A (zh) * 2016-07-29 2016-11-09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具回路型热管的散热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0520B (zh) 相變化蒸發器及相變化散熱裝置
TW201518671A (zh) 薄板式毛細結構及具有該毛細結構之板式熱管
WO2017148197A1 (zh) 散热设备
TWI645155B (zh) 散熱裝置
US20170343297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TWI765775B (zh) 散熱裝置
TWM517315U (zh) 散熱單元
JP2013122369A (ja) 車両用熱交換器
TWI804784B (zh) 立體傳熱裝置
TWM526061U (zh) 具迴路型熱管之散熱模組
TWI479113B (zh) 具有受熱凸部的均溫板結構
TWI596313B (zh) 散熱裝置
TWM628647U (zh) 立體傳熱裝置
TW201326721A (zh) 散熱模組
TWI534403B (zh) 熱交換管
JP6104107B2 (ja) 熱交換器
JP2006528559A5 (zh)
CN102956580B (zh) 散热单元的固定结构
TWM597034U (zh) 複合式散熱結構
TWM638965U (zh) 組合式散熱器結構
TWM594725U (zh) 蒸發器之快速散熱裝置
TWM399307U (en) Loope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TWM591705U (zh) 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
TWI723701B (zh) 蒸發器之快速散熱裝置
US11747091B2 (en) Fast heat-sinking device for evapora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