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1705U - 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 - Google Patents

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1705U
TWM591705U TW108208709U TW108208709U TWM591705U TW M591705 U TWM591705 U TW M591705U TW 108208709 U TW108208709 U TW 108208709U TW 108208709 U TW108208709 U TW 108208709U TW M591705 U TWM591705 U TW M59170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anel
heat dissipation
panel
dissipation structure
improved he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8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啟峰
梁政仁
陳志瑋
Original Assignee
龍大昌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龍大昌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龍大昌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8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1705U/zh
Publication of TWM591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1705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包括有至少一散熱元件,該散熱元件具有一外牆板,在該外牆板底部朝上延伸有一內牆板,而該內牆板將該外牆板內部下方分隔出二個水體蒸發區,以及在該外牆板內部上方形成一氣體集中區,將複數個該散熱元件係朝同一方向連續的排列、組合成一散熱模組,該散熱模組並被裝設在一外殼內密封,以做為該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使用。

Description

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
本創作是有關一種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係用於將水體於內部進行液、氣轉換而達到散熱效果的散熱結構。
近年來電子元件的發熱量隨著半導體製程的精進而不斷的快速升高,如何提升電子元件的散熱能力,維護元件之正常運作,遂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工程課題。
現有之技術中,大量使用的直接空氣冷卻技術已經無法滿足許多具有高熱通量電子元件散熱的需求,除了透過空氣冷卻技術之外,具有利用水體的液、氣轉換達到散熱效果,此一技術係提供兩組均熱器及兩組連通之管體,一組均熱器用以蒸發來帶走所吸收之熱量,另一組均熱器用以冷凝以降溫來返回輸出冷卻水體進行散熱循環之迴路,而兩組均熱器內的壓力不同,故可讓水體自動進行往返輸送,但所述均熱器其內部大多只是簡單的鰭片或流道設計以供水體於其中流通,水體於內部的液、氣轉換效益有限。
因此,針對其內部的流道結構設計與改良,增加了更多水體蒸發與氣體集中的空間,提升液、氣轉換效益,如此為本創作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之解決方案。
本創作之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包括有至少一散熱元件,該散熱元件具有一外牆板,該外牆板係分設有一第一板面、一第二板面與一第三板面,該第二板面與該第三板面係分別位於該第一板面兩個相對的邊上,使得該第二板面、該第三板面係分別與該第一板面之間具有一預定夾角,使得該外牆板內部形成半開放式的空間,在該外牆板底部朝上延伸有一內牆板,而該內牆板用於將該外牆板內部下方分隔出二個水體蒸發區,以及在該外牆板內部上方形成一氣體集中區;藉之,複數個該散熱元件係朝同一方向連續的排列、組合成一散熱模組,該散熱模組並被裝設在一外殼內密封,以做為該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使用,由於該內牆板將該散熱模組分設成更多的該水體蒸發區,可使得熱能具有更多的接觸面積被導引至水體,提升散熱效益,水體被分流在每個該水體蒸發區內,各別的受熱也可更快速的使水體蒸發,提升了蒸發的效益。
更具體的說,該第一板面、該第二板面與該第三板面係以一體成型或相互固接而成。
更具體的說,該第二板面、該第三板面係分別與該第一板面之間呈90°的夾角。
更具體的說,該內牆板係由該第二板面朝上延伸而形成。
更具體的說,該外牆板底部對應於該內牆板兩側則朝外側延伸有一預定長度的底板,且各該底板與該內牆板之間具有一通道。
更具體的說,該外牆板的外牆板厚度係與該內牆板的內牆板厚度相同。
更具體的說,該水體蒸發區的蒸發區寬度係為該外牆板的外牆板厚度的1~5倍。
更具體的說,該內牆板的內牆板高度則係相當於該外牆板的總高度的0.3~0.7倍。
更具體的說,該內牆板上端分別形成有大量的第一凸部以及第二凸部,該第一凸部係由該內牆板上端朝內側延伸一預定長度所形成,而第二凸部係由該內牆板上端朝外側延伸一預定長度所形成。
更具體的說,各該第一凸部以及各該第二凸部相互錯開,令該內牆板的頂面形成連續的弓字狀。
有關於本創作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請參閱第1、2圖,分別為本創作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的立體以及平面示意圖,如圖中所示,至少包含一散熱元件1;
其中,該散熱元件1具有一外牆板11,在本實施例中,該外牆板11係分設有一第一板面111、一第二板面112與一第三板面113,即,該外牆板11係透過該第一板面111、該第二板面112與該第三板面113一體成型或相互固接所構成,其中,該第二板面112與該第三板面113係分別位於該第一板面111兩個相對的邊上,且該第二板面112、該第三板面113係分別與該第一板面111之間呈90°的夾角(夾角可設置為60°~120°),使得該外牆板11內部形成半開放式的空間,在該外牆板11底部(相對於本實施例中的該第二板面112)朝上延伸有一預定高度的內牆板12,而該內牆板12用於將該外牆板11內部下方分隔出二個水體蒸發區13,以及在該外牆板11內部上方形成一氣體集中區14,而該外牆板11底部對應於該內牆板12兩側則朝外側延伸有一預定長度的底板15,且各該底板15與該內牆板12之間具有一通道16;
請參閱第3圖,複數個該散熱元件1係可朝同一方向連續的排列、組合或者一體製成一散熱模組10,並被裝設在一外殼2內密封以做為可搭配冷凝器的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使用。
請參閱第4~6圖,而實施使用時,該散熱模組10內具有預定量的水體位於各該水體蒸發區13之中,該外殼2底面後段能夠鎖固一發熱源3(如:CPU等電子產品),該外殼2上可一併裝設有一散熱鰭片4與一通管5,該通管5又連結一冷凝器6,當該發熱源3發熱時,該發熱源3所產生的熱能能夠導入該外殼2內部至該散熱模組10,使得各該水體蒸發區13之中的水體受熱後蒸發,蒸發成氣態的氣體會被集中在該氣體集中區14,再經由通管6進入至冷凝器7,相對的,氣態進入冷凝器7降溫後則會再變成水體,並經由通管6回流至該散熱模組10。
請參閱第1、2圖,在本實施例中,該散熱元件1係設有預定的比例配置,其中,以該外牆板11的外牆板厚度T1設為基準(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板面111、該第二板面112與該第三板面113的厚度皆相同,即為該外牆板厚度T1),該內牆板12的內牆板厚度T2係等同於外牆板厚度T1,該水體蒸發區13的蒸發區寬度T3係為該外牆板厚度T1的1~5倍;又以該外牆板11的總高度H1設為基準,該內牆板12的內牆板高度H2則係相當於該總高度H1的0.3~0.7倍(其中包含0.3、0.4、0.5、0.6、0.7)。
本創作之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請參閱第7~9圖,係為第二實施例,該實施例係在該內牆板12上端分別形成有大量的第一凸部121以及第二凸部122,該第一凸部121係由該內牆板12上端朝內側延伸一預定長度所形成,而第二凸部122係由該內牆板12上端朝外側延伸一預定長度所形成,且各該第一凸部121以及各該第二凸部122相互錯開,令該內牆板12的頂面形成連續的弓字狀,藉此,各該第一凸部121以及各該第二凸部122的遮擋可有效的在水體於各該水體蒸發區13轉成氣體時提高壓力,讓氣體可更快速的往該氣體集中區14流通,提升流通的效率。
本創作所提供之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與其他習用技術相互比較時,其優點在於: 1、由於該內牆板將該散熱模組分設成更多的該水體蒸發區,可使得熱能具有更多的接觸面積被導引至水體,提升散熱效益。 2、水體被分流在每個該水體蒸發區內,各別的受熱也可更快速的使水體蒸發,提升了蒸發的效益。 3、蒸發的氣體會先被分別集中在各該氣體集中區,此易形成較大的壓力,因此,在氣體被送出時,可更快速的往壓力較小的冷凝器送出,提升氣體與水體流通的效率。
本創作已透過上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僅是本創作部分較佳的實施例選擇,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悉此一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瞭解本創作前述的技術特徵及實施例,並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所做的均等變化或潤飾,仍屬本新型涵蓋之範圍,而本創作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請求項所界定者為準。
1:散熱元件 10:散熱裝置 11:外牆板 111:第一板面 112:第二板面 113:第三板面 12:內牆板 121:第一凸部 122:第二凸部 13:水體蒸發區 14:氣體集中區 15:底板 16:通道 2:外殼 3:熱源 4:散熱鰭片 5:通管 6:冷凝器 T1:外牆板厚度 T2:內牆板厚度 T3:蒸發區寬度 H1:總高度 H2:內牆板高度
[第1圖]係本創作蒸發器之散熱元件立體示意圖。 [第2圖]係本創作蒸發器之散熱元件平面示意圖。 [第3圖]係本創作蒸發器之散熱模組剖面示意圖。 [第4圖]係本創作蒸發器之散熱模組結合冷凝器使用立體示意圖。 [第5圖]係本創作蒸發器之散熱模組實施散熱剖面示意圖。 [第6圖]係本創作蒸發器之散熱模組實施散熱局部剖面示意圖。 [第7圖]係本創作蒸發器另一實施例之散熱元件立體示意圖。 [第8圖]係本創作蒸發器另一實施例之散熱元件平面示意圖。 [第9圖]係本創作蒸發器另一實施例之散熱模組實施散熱局部剖面示意圖。
1:散熱元件
111:第一板面
112:第二板面
113:第三板面
11:外牆板
12:內牆板
13:水體蒸發區
14:氣體集中區
15:底板
16:通道

Claims (9)

  1. 一種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係至少包含: 一散熱元件,具有一外牆板,該外牆板係分設有一第一板面、一第二板面與一第三板面,該第二板面與該第三板面係分別位於該第一板面兩個相對的邊上,使得該第二板面、該第三板面係分別與該第一板面之間具有一預定夾角,使得該外牆板內部形成半開放式的空間,在該外牆板底部朝上延伸有一內牆板,而該內牆板用於將該外牆板內部下方分隔出二個水體蒸發區,以及在該外牆板內部上方形成一氣體集中區; 藉之,複數個該散熱元件係朝同一方向連續的排列、組合成一散熱模組,該散熱模組並被裝設在一外殼內密封,以做為該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使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其中,該第一板面、該第二板面與該第三板面係以一體成型或相互固接而成。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其中,該內牆板係由該第二板面朝上延伸而形成。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其中,該外牆板底部對應於該內牆板兩側則朝外側延伸有一預定長度的底板,且各該底板與該內牆板之間具有一通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其中,該外牆板的外牆板厚度係與該內牆板的內牆板厚度相同。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其中,該水體蒸發區的寬度係為該外牆板的厚度的1~5倍。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其中,該內牆板的內牆板高度則係相當於該外牆板的總高度的0.3~0.7倍。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其中,該內牆板上端分別形成有大量的第一凸部以及第二凸部,該第一凸部係由該內牆板上端朝內側延伸一預定長度所形成,而第二凸部係由該內牆板上端朝外側延伸一預定長度所形成。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其中,各該第一凸部以及各該第二凸部相互錯開,令該內牆板的頂面形成連續的弓字狀。
TW108208709U 2019-07-04 2019-07-04 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 TWM591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8709U TWM591705U (zh) 2019-07-04 2019-07-04 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8709U TWM591705U (zh) 2019-07-04 2019-07-04 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1705U true TWM591705U (zh) 2020-03-01

Family

ID=70767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8709U TWM591705U (zh) 2019-07-04 2019-07-04 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917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6524B (zh) * 2019-07-04 2020-10-01 龍大昌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6524B (zh) * 2019-07-04 2020-10-01 龍大昌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9963B (zh) 多尺度毛细芯平板环路热管式散热装置
TWI622342B (zh) 散熱裝置
WO2006119684A1 (fr) Echangeur de chaleur a caloduc integre
TWM505162U (zh) 冷媒式散熱裝置及其具有散熱鰭片的蒸發器
TWM517315U (zh) 散熱單元
CN107062963B (zh) 一种用于毛细泵环的交错式微通道冷凝器
TWI691830B (zh) 散熱模組
TWM591705U (zh) 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
TWM580672U (zh) Cooling structure of the condenser
TW202010387A (zh) 冷凝器及散熱裝置
TW201326721A (zh) 散熱模組
CN109392283A (zh) 相变化蒸发器及相变化散热装置
TWI616636B (zh) 散熱裝置
TWI706524B (zh) 蒸發器之散熱改良結構
TWM594725U (zh) 蒸發器之快速散熱裝置
TWI723701B (zh) 蒸發器之快速散熱裝置
CN201569340U (zh) 平板热管式散热器
TWM576339U (zh) Evaporator structure
CN207118203U (zh) 相变化蒸发器及相变化散热装置
CN210781824U (zh) 蒸发器的散热改良结构
TWM565943U (zh) Heat transfer device
TWM628217U (zh) 快速散熱裝置
CN209914356U (zh) 冷凝器的散热结构
TWM526061U (zh) 具迴路型熱管之散熱模組
CN209326436U (zh) 蒸发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