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4653U - 行李箱輪鎖結構 - Google Patents

行李箱輪鎖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4653U
TWM524653U TW105202269U TW105202269U TWM524653U TW M524653 U TWM524653 U TW M524653U TW 105202269 U TW105202269 U TW 105202269U TW 105202269 U TW105202269 U TW 105202269U TW M524653 U TWM524653 U TW M52465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assembly
movable block
disposed
lock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2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en-quan Wu
Original Assignee
zhen-quan W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quan Wu filed Critical zhen-quan Wu
Priority to TW105202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4653U/zh
Priority to JP2016002108U priority patent/JP3205372U/ja
Publication of TWM524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4653U/zh

Link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Description

行李箱輪鎖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剎車鎖的結構,特別是指一種行李箱輪鎖結 構。
隨著經濟進步,生活品質提升,人們越來越注重休閒旅遊,是故旅行箱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國內旅遊可使用登機箱、20吋小型行李箱,而出國旅遊則依據天數可選擇更大、甚至可擴充的行李箱。
一般市售行李箱為了提供省力拖拉,其底部設有至少二個支撐行李箱重量及承載物品之輪子,較大的行李箱則設有四個輪子使底部更穩,若是可擴充容量的行李箱更會增加兩個輔助輪使底部更穩。然而因為行李箱底部設有多個自由滑動之輪子,本身並無任何固定結構,只要使用者的手離開行李箱,無論是置於平坦或者是稍有傾斜的地面或者是否遇有觸碰推動,其就會自動產生滑動或以加速度朝向低處滑動,造成翻倒或者滑到馬路上,甚至與路過行人或車子或物品或建物相碰撞,行李箱及內部所裝置物品很容易損壞並發生危險,使得其在實用性上大打折扣。
因此目前有一種行李箱輪子的剎車結構,其實就是將輪子換成剎車輪,剎車輪上設有一小塊腳踏板,使用者只要踩下腳踏板就可以將輪子剎住,如果要移動行李箱只要將腳踏板往上扳回原位即可,此設計雖然方便,但需要使用者腳踩,較不美觀,且若踩太大力或長期使用可能會將腳踏板踩斷。
因此,本創作即提出一種行李箱輪鎖結構,有效解決上述該等問題,具體架構及其實施方式將詳述於下: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行李箱輪鎖結構,其提供一第一按鍵及一第二按鍵做為剎車及解除剎車鎖定之用,且第一按鍵及第二按鍵的整組作動機構可容納於一殼體中,體積小,不佔行李箱空間便可利用簡易的二個按鍵達到剎車及解除剎車鎖定之目的。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行李箱輪鎖結構,當第一按鍵按下之後,可使其不會彈起的卡合結構特徵在於第一按鍵下方的第一組裝件及活動塊,第一組裝件上的卡榫下移時會推開活動塊,當活動塊自動復位時便會擋住卡榫使其無法上移回原位。
本創作之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種行李箱輪鎖結構,其將該卡合結構解開之技術為利用第二按鍵下方的第二柱體插入活動塊中,使活動塊向外側移動,便可使卡榫上移復位,進而使鎖頭復位而鬆開剎車結構。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行李箱輪鎖結構,設於一行李箱上,用以將行李箱之至少二車輪剎住,此行李箱輪鎖結構包括一第一按鍵組及一第二按鍵組,其中第一按鍵組包括:一第一組裝件,其上設有一卡榫及二第一固定槽;二活動塊,設於第一組裝件之下方;二鋼絲鎖,其一端為鎖頭,分別連接一車輪上之剎車結構,另一端分別卡入第一固定槽中;以及一第一按鍵,設於第一組裝件之上方,第一組裝件之上端與第一按鍵之底部利用一鎖固元件鎖合,當第一按鍵下壓時,活動塊向外側移動,使卡榫向下移動越過活動塊上之一阻擋塊,並被阻擋塊擋住無法上移,且使鎖頭移動,並連帶使剎車結構作動而讓車輪無法轉動;以及第二按鍵組包括一第二按鍵,其下方設有二第二柱體,當第二按鍵下壓時,第二柱體下移使活動塊向外側移動,阻擋塊隨之向外側移動,產生卡榫可向上移動的空間,讓第一按鍵及第一組裝件可復位,並鬆開剎車結構。
其中二鋼絲鎖之一端為一鎖頭,連接剎車結構,另一端為直徑大於鋼絲鎖之直徑的一定位件,可卡入第一固定槽中。
第一組裝件上更包括二滾輪,鋼絲鎖係分別繞設於滾輪上,當鋼絲鎖之一端於垂直方向移動時,另一端會連帶向垂直的另一方向移動。
第一按鍵組更包括二第一彈性元件,其設於該第一組裝件之底部,第一組裝件底部凸設有二第一柱體,第一彈性元件之頂端分別繞設於第一柱體上,用以將第一組裝件及第一按鍵回復原位。
第一按鍵下方更設有一推動件,第一組裝件上、卡榫之上方設有一連動件,當第一按鍵下壓時,推動件向下推動該連動件,使第一組裝件整體向下移動,進而使卡榫向下移動越過阻擋塊。
本創作中,阻擋塊之上方平面為斜坡,下方平面為水平面,使卡榫下移時可推開阻擋塊。
本創作更包括二第二組裝件,其上分別設有一第二凹槽以容置活動塊。活動塊和第二凹槽之間設有一第二彈性元件,當卡榫向下移動推開活動塊並越過活動塊後,第二彈性元件使活動塊復位,並讓該阻擋塊擋住卡榫使其無法上移。
第二組裝件上更包括一第二固定槽,鋼絲鎖上之一第二固定部可嵌入第二固定槽中,此第二固定部為至少一螺帽或墊片。
本創作更包括一殼體,其上鎖合一背板,第一按鍵及第二按鍵凸設於殼體外,第一組裝件、第二組裝件、活動塊及鋼絲鎖皆設於殼體內。
活動塊之上方設有一第一凹槽,其內設有一斜坡,第二柱體之底部亦設有一坡度,使第二柱體插入第一凹槽時,第二柱體底部之坡度與斜坡相接以推動活動塊向外側移動。
本創作提供一種行李箱輪鎖結構,其裝設於一行李箱上。如第1圖所示,該行李箱輪鎖結構從外觀看包括一殼體10、一第一按鍵20、一第二按鍵30及一上殼40,其中上殼40、第一按鍵20及第二按鍵30會外露於行李箱之表面上,供使用者按壓第一按鍵20及第二按鍵30,而殼體10則隱藏在行李箱內,下方伸出的二鎖頭264會延伸到行李箱底部車輪的剎車結構,第一按鍵20用以將行李箱的輪子上鎖,第二按鍵30用以將行李箱的輪子解鎖。
請參考第2圖,其為本創作行李箱輪鎖結構之分解圖。殼體10之另一面係設有一背板11,利用複數鎖固元件鎖合;行李箱輪鎖結構還包括一第一按鍵組及一第二按鍵組,其中第一按鍵組包括第一按鍵20、一第一組裝件22、二鋼絲鎖26及二活動塊32,第二按鍵組則包括第二按鍵30及二第二組裝件34。其中,第一按鍵20之底部設有一第一鎖孔202及一推動件204,第一鎖孔202設在推動件204上;第一組裝件22上部與第一按鍵20之下部可組合在一起,於第一組裝件22上設有一第二鎖孔224,利用一鎖固元件穿過第二鎖孔224及第一鎖孔202可將第一組裝件22及第一按鍵20鎖合;此外,第一組裝件22上另設有二第一固定槽222、二第一柱體225、一連動件226及一卡榫227,此連動件226設在卡榫227之正上方,當連動件226被第一按鍵20底部之推動件204向下推動時,整個第一組裝件22都會一起下移;第一柱體225則設於第一組裝件22之底部,二第一彈性元件28之頂端分別繞設於第一柱體225上,而第一彈性元件28之底部則固定在殼體10內,此第一彈性元件28用以將被向下推的第一組裝件22回復原位。
鋼絲鎖26之一端為鎖頭264,連接剎車結構,另一端為一定位件262,其直徑大於鋼絲鎖26之直徑,可卡入第一固定槽222中,且第一固定槽222具有一個高度可讓定位件262在其中上下移動。第二組裝件34上凸設有一套管344,其上套設一滾輪24,二鋼絲鎖26分別繞過一個滾輪24,當定位件262上移時頂住第一固定槽222之頂端時,鎖頭264會下降,此時車輪的剎車結構會被致動,鎖住車輪,反之,當定位件262下移到第一固定槽222之底端時,鎖頭264會上升,解除剎車結構的鎖定。
二活動塊32設於該第二按鍵30之正下方,活動塊32之上方設有一第一凹槽326,其內設有一斜坡,對應第二按鍵30底部之二第二柱體302,而第二柱體302之底部亦設有一坡度,使第二柱體302插入第一凹槽326時,第二柱體302底部之坡度與第一凹槽326中的斜坡相接,而此斜坡的方向可推動活動塊32向外側移動。二活動塊32相對面的一側假設為內側,其各自凸設有一阻擋塊322,此阻擋塊322之上方平面為斜坡,二斜坡形成V形,下方平面為水平面;活動塊32之外側則各設有一穿孔324,以穿入一第二彈性元件36。
二第二組裝件34分別設於活動塊32之外側,在第二組裝件34上、與活動塊32相接的一面設有一第二凹槽342,用以容置活動塊32,且第二彈性元件36之末端會抵住第二凹槽342內壁,活動塊32可在第二凹槽342中水平移動,當活動塊32受到推力而向外側移動、縮進第二凹槽342中時,第二彈性元件36的恢復力會將活動塊32復位。
第二組裝件34之下方設有一第二固定槽346,鋼絲鎖26上之一第二固定部266可嵌入第二固定槽346中,此第二固定部346為至少一螺帽或墊片所組成,因此如圖中所示,若第二固定部246由一螺帽及一墊片組成,則第二固定槽346上便具有相應形狀的凹槽可嵌入螺帽及墊片。
請參考第3A圖,其為本創作行李箱輪鎖結構正面之示意圖。由此圖中可清楚看出第二組裝件34將第一組裝件22夾在中間,滾輪24穿過套管344,鋼絲鎖26繞過滾輪24,一端的定位件262設在第一固定槽222中,且第一固定槽222還有空間可讓定位件262下移,而鋼絲鎖26的第二固定部266恰可嵌入第二固定槽346中固定。一鎖固元件穿過第二鎖孔224將第一按鍵20和第一組裝件22鎖在一起,當第一按鍵20被下壓時,第一組裝件22也會跟著下移。在第3A圖之實施例中,第一按鍵20已經往下壓,故第一組裝件22帶動鋼絲鎖26的定位件262下移,使鋼絲鎖26另一端的鎖頭(圖中未示)會被往上拉,將車輪的剎車結構致動,鎖住車輪使其無法轉動。
第3B圖及第3C圖為第一按鍵20下壓到一半及完全下壓時,本創作行李箱輪鎖結構背面之示意圖。請先參考第3B圖,原本第一按鍵20下方的推動件204不會接觸到連動件226,但當第一按鍵20下壓後,推動件204便會接觸到連動件226,此時卡榫227還在阻擋塊322的上方,阻擋塊322的底部兩側為斜面,而阻擋塊322上方平面亦為斜面,因此卡榫227的底部與阻擋塊322的頂部可部分貼合。當第一按鍵20繼續下壓時,卡榫227下移而將阻擋塊322向外側推,因此活動塊32會縮入第二組裝件34中,卡榫277便會下降到阻擋塊322的下方,如第3C圖所示。第一組裝件22上的連動件226、卡榫227及活動塊32上的阻擋塊322為本創作之主要卡合結構。
在第3C圖中,第一按鍵20已按到底,此時卡榫277下降到阻擋塊322的下方,且活動塊32受到第二彈性元件(圖中未示)的作用力而回復到原來位置,由於阻擋塊322的底部為水平面,而卡榫227的上方平面亦為水平面,故兩面接觸會直接抵住,使卡榫227無法上升回原位,由於鎖頭已致動剎車結構,故達到鎖住車輪的目的。
第4A圖及第4B圖分別為本創作行李箱輪鎖結構解除鎖定前及解除鎖定後之剖視圖。在第4A圖中,第一按鍵20已按壓到底使剎車結構致動,從圖中可清楚看出第二按鍵30底部的第二柱體302係插設於活動塊32上方之第一凹槽326中,第一凹槽326內設有斜坡,而第二柱體302之底部亦設有一坡度,使第二柱體302插入第一凹槽326時,第二柱體302底部之坡度與第一凹槽326的斜坡相接,繼續下壓第二按鍵30便可推動活動塊32向外側移動,如第4B圖所示,第二按鍵30下壓到底後,活動塊32會向外側移動縮進第二組裝件34的第二凹槽342中,並壓縮第二彈性元件36,如此一來,二阻擋塊322被移開了會產生一個可讓卡榫227上移的空間,而由於阻擋塊322不再擋住卡榫227,故第一組裝件22及第一按鍵20受到第一彈性元件28的回復力作用一起向上升,直到回復原位,此時由於第一組裝件22上升,故可知,定位件也會上升同時鎖頭下降,解除剎車結構的鎖定。接著只要放開第二按鍵30,活動塊32就受到第二彈性元件36的回復力作用水平移動回原位。
綜上所述,本創作提供一種行李箱輪鎖結構,利用第一按鍵及一第二按鍵做為剎車及解除剎車鎖定之用,且第一按鍵及第二按鍵的整組作動機構可容納於一殼體中,體積小、不佔行李箱空間,利用簡易的二個按鍵達到剎車及解除剎車鎖定之目的,使用者不需要踩行李箱輪子上的剎車板,更顯得優雅有品味。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即凡依本創作申請範圍所述之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殼體
11‧‧‧背板
20‧‧‧第一按鍵
202‧‧‧第一鎖孔
204‧‧‧推動件
22‧‧‧第一組裝件
222‧‧‧第一固定槽
224‧‧‧第二鎖孔
225‧‧‧第一柱體
226‧‧‧連動件
227‧‧‧卡榫
24‧‧‧滾輪
26‧‧‧鋼絲鎖
262‧‧‧定位件
264‧‧‧鎖頭
266‧‧‧第二固定部
28‧‧‧第一彈性元件
30‧‧‧第二按鍵
302‧‧‧第二柱體
32‧‧‧活動塊
322‧‧‧阻擋塊
324‧‧‧穿孔
326‧‧‧第一凹槽
34‧‧‧第二組裝件
342‧‧‧第二凹槽
344‧‧‧套管
346‧‧‧第二固定槽
36‧‧‧第二彈性元件
40‧‧‧上殼
第1圖為本創作行李箱輪鎖結構之立體圖。 第2圖為本創作行李箱輪鎖結構之分解圖。 第3A圖為本創作行李箱輪鎖結構中第一按鍵下壓到一半時之正面示意圖。 第3B圖為本創作行李箱輪鎖結構中第一按鍵下壓到一半時之背面示意圖。 第3C圖為本創作行李箱輪鎖結構中第一按鍵下壓到底之背面示意圖。 第4A圖及第4B圖分別為本創作行李箱輪鎖結構解除鎖定前及解除鎖定後之剖視圖。
10‧‧‧殼體
11‧‧‧背板
20‧‧‧第一按鍵
202‧‧‧第一鎖孔
204‧‧‧推動件
22‧‧‧第一組裝件
222‧‧‧第一固定槽
224‧‧‧第二鎖孔
225‧‧‧第一柱體
226‧‧‧連動件
227‧‧‧卡榫
24‧‧‧滾輪
26‧‧‧鋼絲鎖
262‧‧‧定位件
264‧‧‧鎖頭
266‧‧‧第二固定部
28‧‧‧第一彈性元件
30‧‧‧第二按鍵
302‧‧‧第二柱體
32‧‧‧活動塊
322‧‧‧阻擋塊
324‧‧‧穿孔
326‧‧‧第一凹槽
34‧‧‧第二組裝件
342‧‧‧第二凹槽
344‧‧‧套管
346‧‧‧第二固定槽
36‧‧‧第二彈性元件

Claims (16)

  1. 一種行李箱輪鎖結構,設於一行李箱上,用以將該行李箱之至少 二車輪剎住,該行李箱輪鎖結構包括: 一第一按鍵組,包括: 一第一組裝件,其上設有一卡榫及二第一固定槽; 二活動塊,設於該第一組裝件之下方; 二鋼絲鎖,其一端為鎖頭,分別連接一車輪上之剎車結構,另一端分別卡入該第一固定槽中;以及 一第一按鍵,設於該第一組裝件之上方,該第一組裝件之上端與該第一按鍵之底部利用一鎖固元件鎖合,當該第一按鍵下壓時,該活動塊向外側移動,使該卡榫向下移動越過該活動塊上之一阻擋塊,並被該阻擋塊擋住無法上移,且使該鎖頭移動,並連帶使該剎車結構作動而讓該車輪無法轉動;以及 一第二按鍵組,包括一第二按鍵,其下方設有二第二柱體,當該第二按鍵下壓時,該第二柱體下移使該活動塊向外側移動,該阻擋塊隨之向外側移動,產生該卡榫可向上移動的空間,讓該第一按鍵及該第一組裝件可復位,並鬆開該剎車結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李箱輪鎖結構,其中該第一按鍵之底部設有一第一鎖孔,該第一組裝件之上端設有一第二鎖孔,該鎖固元件穿過該第二鎖孔及該第一鎖孔,將該第一組裝件及該第一按鍵鎖固在一起。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李箱輪鎖結構,其中該二鋼絲鎖之一端為一鎖頭,連接該剎車結構,另一端為直徑大於該鋼絲鎖之直徑的一定位件,可卡入該第一固定槽中。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李箱輪鎖結構,其中該第一組裝件上更包括二滾輪,該鋼絲鎖係分別繞設於該滾輪上,當該鋼絲鎖之一端於垂直方向移動時,另一端會連帶向垂直的另一方向移動。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李箱輪鎖結構,其中該第一按鍵組更包括二第一彈性元件,其設於該第一組裝件之底部,用以將該第一組裝件及該第一按鍵回復原位。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行李箱輪鎖結構,其中該第一組裝件底部設有二第一柱體,該第一彈性元件之頂端分別繞設於該第一柱體上。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李箱輪鎖結構,其中該第一按鍵下方更設有一推動件,該第一組裝件上、該卡榫之上方設有一連動件,當該第一按鍵下壓時,該推動件向下推動該連動件,使該第一組裝件整體向下移動,進而使該卡榫向下移動越過該阻擋塊。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李箱輪鎖結構,其中該阻擋塊之上方平面為斜坡,下方平面為水平面。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李箱輪鎖結構,更包括二第二組裝件,其上分別設有一第二凹槽以容置該活動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行李箱輪鎖結構,其中該活動塊和該第二凹槽之間設有一第二彈性元件,當該卡榫向下移動推開該活動塊並越過該活動塊後,該第二彈性元件使該活動塊復位,並使該阻擋塊擋住該卡榫使其無法上移。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行李箱輪鎖結構,其中該活動塊相對於該阻擋塊之另一側設有一穿孔,以穿過該第二彈性元件。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行李箱輪鎖結構,其中該第二組裝件上更包括一第二固定槽,該鋼絲鎖上之一第二固定部可嵌入該第二固定槽中。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行李箱輪鎖結構,其中該第二固定部為至少一螺帽或墊片。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李箱輪鎖結構,更包括一殼體,其上鎖合一背板,該第一按鍵及該第二按鍵凸設於該殼體外,該第一、第二組裝件、該活動塊及該鋼絲鎖皆設於該殼體內。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李箱輪鎖結構,其中該第一按鍵及該第二按鍵係緊鄰設置。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李箱輪鎖結構,其中該活動塊之上方設有一第一凹槽,其內設有一斜坡,該第二柱體之底部亦設有一坡度,使該第二柱體插入該第一凹槽時,該第二柱體底部之坡度與該斜坡相接以推動該活動塊向外側移動。
TW105202269U 2016-02-17 2016-02-17 行李箱輪鎖結構 TWM524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2269U TWM524653U (zh) 2016-02-17 2016-02-17 行李箱輪鎖結構
JP2016002108U JP3205372U (ja) 2016-02-17 2016-05-10 スーツケース用キャスターロック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2269U TWM524653U (zh) 2016-02-17 2016-02-17 行李箱輪鎖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4653U true TWM524653U (zh) 2016-07-01

Family

ID=56414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2269U TWM524653U (zh) 2016-02-17 2016-02-17 行李箱輪鎖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05372U (zh)
TW (1) TWM52465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9748A (zh) * 2017-06-27 2017-10-20 广东翔晟箱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拉杆刹车结构及拉杆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05372U (ja) 2016-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45414B1 (en) Collapsible handle for a portable luggage
US4397062A (en) Retractable roller assembly
TW527462B (en) Push-button locking device
TWM524653U (zh) 行李箱輪鎖結構
US2891639A (en) Combined luggage and furniture
KR20190002055U (ko) 스토퍼가 내장된 여행용 캐리어
US5926914A (en) Locking/unlocking mechanism for the extendable handle on a hand-trailable luggage case
US20050092568A1 (en) Retractable leaning towing handle system for wheeled baggage
TWI643779B (zh) Folding lock
JPH0138681B2 (zh)
CN213831227U (zh) 一种带刹车机构的轮子
CN109267855B (zh) 一种分段翻转式箱用扣锁
JPH10157631A (ja) ベビーカー等のホイールロック装置
TWM616305U (zh) 插接鎖
JP3069611U (ja) 椅子用キャスタ―
JPS637064Y2 (zh)
CN111329258A (zh) 一种多防护安全抽屉柜
JPS642871U (zh)
JP2011206199A (ja) 鞄用車輪のロック機構
CN201088343Y (zh) 学步车
KR200433857Y1 (ko) 사물함의 잠금장치
JP3088278U (ja) ロッカーの踏み板装置
CN112440616A (zh) 一种带刹车机构的轮子
JPH0433357Y2 (zh)
JPH0439995Y2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