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4641U - 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4641U
TWM524641U TW105206057U TW105206057U TWM524641U TW M524641 U TWM524641 U TW M524641U TW 105206057 U TW105206057 U TW 105206057U TW 105206057 U TW105206057 U TW 105206057U TW M524641 U TWM524641 U TW M52464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lmet
cap
positioning
lens
piv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6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Quan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Shi-Quan Hu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Quan Huang filed Critical Shi-Quan Huang
Priority to TW1052060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4641U/zh
Publication of TWM5246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4641U/zh

Link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Description

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尤指一種用於將一安全帽帽殼與一安全帽內鏡片連接在一起的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
機車用安全帽的主要用途為保護機車騎士頭部的安全。為了使該安全帽能夠適合該機車騎士的騎乘環境,例如在豔陽及強風下,該安全帽通常更設置有用於遮蔽豔陽及阻擋強風的安全帽外鏡片及安全帽內鏡片。其中,該安全帽外鏡片及該安全帽內鏡片皆係藉由樞接於該安全帽的安全帽帽殼之內側的手段而得以改變開啟狀態。
然而,習知用於調整該安全帽內鏡片之開啟狀態的調整裝置之結構較複雜,因而提高了整體安全帽的成本;此外,習知的調整裝置僅能夠將該安全帽內鏡片的狀態調整為開啟及關閉二種狀態。
因此,如何創作出一種具有簡單結構及多段式調整功能的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將是本創作所欲積極揭露之處。
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缺失,本創作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簡單結構的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
本創作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多段式調整功能的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
為達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用於將一安全帽帽殼與一安全帽內鏡片連接在一起,該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包含:一第一樞接件,係透過一第一樞軸而樞接於該安全帽帽殼的一第一內側,並連接該安全帽內鏡片的一第一端;一第二樞接件,係透過一第二樞軸而樞接於該安全帽帽殼的一第二內側,該第二樞接件的一端係連接該安全帽內鏡片的一第二端,且該第二樞接件包括一定位凸塊;一連動桿,係透過一連動樞軸而樞接於該安全帽殼的第二內側,並連動地連接該第二樞接件的另一端;一連動桿轉動控制件,係連接該連動樞軸以控制該連動桿的轉動,進而帶動該第二樞接件的轉動;以及一多段式定位板體,係設置於該安全帽帽殼的第二內側的該第二樞接件,該多段式定位板體設置有一定位彈性弧形滑軌,以供該第二樞接件的定位凸塊滑動及定位。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定位彈性弧形滑軌的形狀係對應該第二樞接件的定位凸塊之轉動軌跡。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第二樞接件包括:一第二連接部,係連接該安全帽內鏡片的第二端;一第二連動部,係連動地連接該連動桿;以及一第二樞接部,係位於該第二連接部與該第二連動部之間,且樞接於該安全帽帽殼的第二內側,其中該定位凸塊係位於該第二樞接部與該第二連動部之間。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第二連動部係為一長形孔。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連動桿包括:一連動樞接部,係透過該連動樞軸而樞接於該安全帽殼的第二內側;以及一連動卡扣部,其一端係連接該連動樞接部,且其另一端係活動卡扣於該第二連動部。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第一樞接件包括:一第一連接部,係連接該安全帽內鏡片的第一端;以及一第一樞接部,係連接該第一連接部,且樞接於該安全帽帽殼的第一內側。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連動桿轉動控制件係樞接於該安全帽帽殼的一第二外側,且連接該連動樞軸以控制該連動桿的轉動,進而帶動該第二樞接件的轉動。
於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其中該定位彈性弧形滑軌具有複數定位段及複數限位凸塊,該等定位段及該等限位凸塊係交錯排列, 且該等定位段與該第二樞軸之距離係大體上大於該定位凸塊與該第二樞軸之距離,該等限位凸塊與該第二樞軸之距離係大體上等於該定位凸塊與該第二樞軸之距離。
藉此,本創作之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係藉由該第二樞接件、該第一樞接件、該連動桿、該連動桿轉動控制件以及該多段式定位板體,而使該安全帽內鏡片開啟狀態裝置具有簡單的結構及多段式調整功能。
為充分瞭解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為了使本創作的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1之技術特徵能夠更容易地被了解,因此如圖1所示的安全帽僅顯示出與該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1相關的元件,即一安全帽帽殼2及一安全帽內鏡片3。其中,該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1係用於將該安全帽帽殼2與該安全帽內鏡片3連接在一起。
再請參照圖2A、圖2B、圖3A及圖3B。圖2A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3已自安全帽帽殼2分離的安全帽之第一視角立體圖,圖2B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1的第一樞接件12與安全帽帽殼2及安全帽內鏡片3之示意圖;圖3A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3已自安全帽帽殼2分離的安全帽之第二視角立體圖,圖3B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1的第一樞接件11與安全帽帽殼2及安全帽內鏡片3之示意圖。
該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1包含一第一樞接件11(如圖2A及圖2B所示)、一第二樞接件12、一連動桿13、一連動桿轉動控制件14以及一多段式定位板體15(如圖3A及圖3B所示)。
如圖2A及圖2B所示,該第一樞接件11係透過一第一樞軸16而樞接於該安全帽帽殼2的一第一內側21,並連接該安全帽內鏡片3的一第一端31。詳言之,該第一樞接件11包括一第一連接部111以及一第一樞接部112。該第一連接部111係連接該安全帽內鏡片3的第一端31;該第一樞接部112係透過一第一樞軸16樞接於該安全帽帽殼2的第一內側21。
如圖3A及圖3B所示,該第二樞接件12係透過一第二樞軸17而樞接於該安全帽帽殼2的一第二內側22,該第二樞接件12的一端係連接該安全帽內鏡片3的一第二端32。詳言之,該第二樞接件12包括一第二連接部121、一第二連動部122、一第二樞接部123以及一定位凸塊124。該第二連接部121係連接該安全帽內鏡片3的第二端32;該第二連動部122係連動地連接該連動桿13;該第二樞接部123係位於該第二連接部121與該第二連動部122之間,且透過該第二樞軸17樞接於該安全帽帽殼2的第二內側22;該定位凸塊124係位於該第二樞接部123與該第二連動部122之間。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連動部122可為一長形孔。
該連動桿13係透過一連動樞軸18而樞接於該安全帽帽殼2的第二內側22,並連動地連接該第二樞接件12的第二連動部122。詳言之,該連動桿13包括一連動樞接部131以及一連動卡扣部132,該連動樞接部131係透過一連動樞軸18而樞接於該安全帽帽殼2的第二內側22;該連動卡扣部132的一端係連接該連動樞接部131,且該連動卡扣部132的另一端係活動卡扣於該第二連動部122。
該連動桿轉動控制件14(請見圖2A)係連接該連動樞軸18以控制該連動桿13的轉動,進而帶動該第二樞接件12的轉動。於本實施例中,該連動桿轉動控制件14係樞接於該安全帽帽殼2的一第二外側23,且連接該連動樞軸18以控制該連動桿13的轉動,進而帶動該第二樞接件12的轉動。
該多段式定位板體15係設置於該安全帽帽殼2的第二內側22且覆蓋該第二樞接件12,該多段式定位板體15的表面穿設有一定位彈性弧形滑軌151,以供該第二樞接件12定位凸塊124穿過並為可滑動的。此外,該定位彈性弧形滑軌151的形狀係對應該第二樞接件12的定位凸塊124之轉動軌跡,因此該第二樞接件12的定位凸塊124可沿著該定位彈性弧形滑軌151滑動。其中,該多段式定位板體15的配置可見於圖4B、圖5B及圖6B。
進一步地,該定位彈性弧形滑軌151具有複數定位段1511及複數限位凸塊1512,該等定位段1511及該等限位凸塊1512係交錯排列,且該等定位段1511與該第二樞軸17之距離係大體上大於該定位凸塊124與該第二樞軸17之距離,該等限位凸塊1512與該第二樞軸17之距離係大體上等於該定位凸塊124與該第二樞軸17之距離。
藉此,由於該等定位段1511與該第二樞軸17之距離係大體上大於該定位凸塊124與該第二樞軸17之距離,因此該定位凸塊124可以在該等定位段1511上滑動;由於該等限位凸塊1512與該第二樞軸17之距離係大體上等於該定位凸塊124與該第二樞軸17之距離,因此該定位凸塊124無法通過該等限位凸塊1512,然而由於該定位彈性弧形滑軌151係具有彈性的,故僅要對該定位凸塊124於其轉動方向上施加克服該定位彈性弧形滑軌151彈力的外力,即可使該定位凸塊124通過該等限位凸塊1512。
再者,由於該等定位段1511及該等限位凸塊1512係交錯排列,因此該定位凸塊124在未施加任何外力的狀況之下,該定位凸塊124可位於該等定位段1511之其中一者;而若在施加一外力的狀況之下,該定位凸塊124可從原先所在的定位段1511而通過鄰近的限位凸塊1512並到達鄰近的定位段1511。
基於上述元件之間的配置,該安全帽內鏡片3可具有多段的開啟狀態。
以下將參照圖4A、圖4B、圖5A、圖5B、圖6A及圖6B來說明該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1對應各種該安全帽內鏡片3的狀態之作動示意圖。
首先請參照圖4A及圖4B。圖4A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3於閉合狀態的安全帽之側視圖,圖4B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3於閉合狀態的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1之示意圖。
當該安全帽內鏡片3於該閉合狀態時,該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1的連動桿轉動控制件14係位於該安全帽帽殼2的第二外側23的一槽體231之下方位置,而該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1的定位凸塊124係位於該多段式定位板體15的定位彈性弧形滑軌151之上方的定位段1511。
接著請參照圖5A及圖5B。圖5A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3於半開狀態的安全帽之示意圖。圖5B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3於半開狀態的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1之示意圖。
在該安全帽內鏡片3自該閉合狀態變成該半開狀態的過程中,須對位於該安全帽帽殼2的第二外側23之連動桿轉動控制件14向上施加一外力,以使該連動桿轉動控制件14轉動,並同時透過該連動樞軸18來帶動位於該安全帽帽殼2的第二內側22之連動桿13的轉動,進而連動地帶動該第二樞接件12的定位凸塊124相對於該第二樞軸17轉動,以使該定位凸塊124從上方的定位段1511通過鄰近的限位凸塊1512而向下滑動至中間的定位段1511。
因此,當該安全帽內鏡片3於該半開狀態時,該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1的連動桿轉動控制件14係位於該安全帽帽殼2的第二外側23的槽體231之中間位置,而該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1的定位凸塊124係位於該多段式定位板體15的定位彈性弧形滑軌151之中間的定位段1511。
最後請參照圖6A及圖6B。圖6A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3於全開狀態的安全帽之側視圖。圖6B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3於全開狀態的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1之示意圖。
在該安全帽內鏡片3自該半開狀態變成該全開狀態的過程中,須對位於該安全帽帽殼2的第二外側23之連動桿轉動控制件14向上施加一外力,以使該連動桿轉動控制件14轉動,並同時透過該連動樞軸18來帶動位於該安全帽帽殼2的第二內側22之連動桿13的轉動,進而連動地帶動該第二樞接件12的定位凸塊124相對於該第二樞軸17轉動,以使該定位凸塊124從中間的定位段1511通過鄰近的限位凸塊1512而向下滑動至下方的定位段1511。
因此,當該安全帽內鏡片3於該全開狀態時,該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1的連動桿轉動控制件14係位於該安全帽帽殼2的第二外側23的槽體231之上方位置,而該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1的定位凸塊124係位於該多段式定位板體15的定位彈性弧形滑軌151之下方的定位段1511。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係藉由該第一樞接件、該第二樞接件、該連動桿、該連動桿轉動控制件、該多段式定位板體,而使該安全帽內鏡片開啟狀態裝置具有簡單的結構及多段式調整功能。
本創作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創作,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創作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該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創作之範疇內。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
11‧‧‧第一樞接件
111‧‧‧第一連接部
112‧‧‧第一樞接部
12‧‧‧第二樞接件
121‧‧‧第二連接部
122‧‧‧第二連動部
123‧‧‧第二樞接部
124‧‧‧定位凸塊
13‧‧‧連動桿
131‧‧‧連動樞接部
132‧‧‧連動卡扣部
14‧‧‧連動桿轉動控制件
15‧‧‧多段式定位板體
151‧‧‧定位彈性弧形滑軌
1511‧‧‧定位段
1512‧‧‧限位凸塊
16‧‧‧第一樞軸
17‧‧‧第二樞軸
18‧‧‧連動樞軸
2‧‧‧安全帽帽殼
21‧‧‧第一內側
22‧‧‧第二內側
23‧‧‧第二外側
231‧‧‧槽體
3‧‧‧安全帽內鏡片
31‧‧‧第一端
32‧‧‧第二端
[圖1]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僅具有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安全帽帽殼及安全帽內鏡片的安全帽之立體圖。 [圖2A]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已自安全帽帽殼分離的安全帽之第一視角立體圖。 [圖2B]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的第一樞接件與安全帽帽殼及安全帽內鏡片之示意圖。 [圖3A]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已自安全帽帽殼分離的安全帽之第二視角立體圖。 [圖3B]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的第二樞接件與安全帽帽殼及安全帽內鏡片之示意圖。 [圖4A]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於閉合狀態的安全帽之側視圖。 [圖4B]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於閉合狀態的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之示意圖。 [圖5A]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於半開狀態的安全帽之側視圖。 [圖5B]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於半開狀態的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之示意圖。 [圖6A]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於全開狀態的安全帽之側視圖。 [圖6B]係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安全帽內鏡片於全開狀態的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之示意圖。
12‧‧‧第二樞接件
121‧‧‧第二連接部
122‧‧‧第二連動部
123‧‧‧第二樞接部
124‧‧‧定位凸塊
13‧‧‧連動桿
131‧‧‧連動樞接部
132‧‧‧連動卡扣部
15‧‧‧多段式定位板體
151‧‧‧定位彈性弧形滑軌
17‧‧‧第二樞軸
18‧‧‧連動樞軸
2‧‧‧安全帽帽殼
22‧‧‧第二內側
3‧‧‧安全帽內鏡片
32‧‧‧第二端

Claims (8)

  1. 一種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用於將一安全帽帽殼與一安全帽內鏡片連接在一起,該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包含: 一第一樞接件,係透過一第一樞軸而樞接於該安全帽帽殼的一第一內側,並連接該安全帽內鏡片的一第一端; 一第二樞接件,係透過一第二樞軸而樞接於該安全帽帽殼的一第二內側,該第二樞接件的一端係連接該安全帽內鏡片的一第二端,且該第二樞接件包括一定位凸塊; 一連動桿,係透過一連動樞軸而樞接於該安全帽殼的第二內側,並連動地連接該第二樞接件的另一端; 一連動桿轉動控制件,係連接該連動樞軸以控制該連動桿的轉動,進而帶動該第二樞接件的轉動;以及 一多段式定位板體,係設置於該安全帽帽殼的第二內側的該第二樞接件,該多段式定位板體設置有一定位彈性弧形滑軌,以供該第二樞接件的定位凸塊滑動及定位。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其中該定位彈性弧形滑軌的形狀係對應該第二樞接件的定位凸塊之轉動軌跡。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其中該第二樞接件更包括: 一第二連接部,係連接該安全帽內鏡片的第二端; 一第二連動部,係連動地連接該連動桿;以及 一第二樞接部,係位於該第二連接部與該第二連動部之間,且樞接於該安全帽帽殼的第二內側, 其中該定位凸塊係位於該第二樞接部與該第二連動部之間。
  4. 請求項3所述之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其中該第二連動部係為一長形孔。
  5. 請求項4所述之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其中該連動桿包括: 一連動樞接部,係透過該連動樞軸而樞接於該安全帽殼的第二內側;以及 一連動卡扣部,其一端係連接該連動樞接部,且其另一端係活動卡扣於該第二連動部。
  6. 請求項5所述之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其中該第一樞接件包括: 一第一連接部,係連接該安全帽內鏡片的第一端;以及 一第一樞接部,係連接該第一連接部,且樞接於該安全帽帽殼的第一內側。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其中該連動桿轉動控制件係樞接於該安全帽帽殼的一第二外側,且連接該連動樞軸以控制該連動桿的轉動,進而帶動該第二樞接件的轉動。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其中該定位彈性弧形滑軌具有複數定位段及複數限位凸塊,該等定位段及該等限位凸塊係交錯排列, 且該等定位段與該第二樞軸之距離係大體上大於該定位凸塊與該第二樞軸之距離,該等限位凸塊與該第二樞軸之距離係大體上等於該定位凸塊與該第二樞軸之距離。
TW105206057U 2016-04-28 2016-04-28 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 TWM5246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6057U TWM524641U (zh) 2016-04-28 2016-04-28 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6057U TWM524641U (zh) 2016-04-28 2016-04-28 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4641U true TWM524641U (zh) 2016-07-01

Family

ID=56995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6057U TWM524641U (zh) 2016-04-28 2016-04-28 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46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6727B2 (en) Pivot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124851A1 (en) Motorcycle helmet
KR101236728B1 (ko) 용접 마스크용 힌지 결합구조
JP5084213B2 (ja) 保護ヘルメット用バイザーの位置を制御するための装置
US10869521B2 (en) Helmet
FR3023681A1 (fr) Casque de protection a mentonniere mobile avec mecanisme de relevage automatique de l’ecran
EP0534748B1 (en) Helmets
JP2008516093A (ja) 一体型ヘルメット
TWI721878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CN107191081B (zh) 一种车门铰链总成
TWM524641U (zh) 安全帽內鏡片轉動裝置
KR100895454B1 (ko) 풀페이스 헬멧에 있어서의 마우스셔터의 지지구조
JP2003082518A (ja) 顔面シールド付きヘルメット
KR20200120051A (ko) 턱 보호대 위치결정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헬멧
CN102109008A (zh) 枢纽器
JP5645212B2 (ja) 持ち上げ可能な顎ガードを備える安全ヘルメット
JP5121811B2 (ja) レンズバリア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鏡筒
US11285045B2 (en) Helmet assemblies with flip-type welding visors
FR2541092A1 (fr) Casque de protection pour motocyclistes
KR200484451Y1 (ko) 방화문 자동폐쇄장치
JP6925648B2 (ja) コーキングガンとその使用方法
DE1815349A1 (de) Blende mit mehreren bogenfoermigen,durch ein Gelenk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Lamellenpaaren
JP2878262B1 (ja) ヘルメットにおけるシールドの開閉機構
TWM543914U (zh) 絞鏈裝置
CN113331528A (zh) 头盔镜片的微开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