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2240U - 發熱布料 - Google Patents

發熱布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2240U
TWM522240U TW105201587U TW105201587U TWM522240U TW M522240 U TWM522240 U TW M522240U TW 105201587 U TW105201587 U TW 105201587U TW 105201587 U TW105201587 U TW 105201587U TW M522240 U TWM522240 U TW M52224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layer
fabric
generating
base fab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01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宗霖
Original Assignee
興濠企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興濠企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興濠企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201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2240U/zh
Publication of TWM522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2240U/zh
Priority to CN201720067907.9U priority patent/CN206482084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Description

發熱布料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布料,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產生熱能之發熱布料。
當季節改變、天氣轉涼時,人們在穿著上,會因應氣溫的變化,而加重衣著,以增加自身的保暖。尤其是寒流來臨時,許多人更會添加多件毛衣、厚外套或羽絨背心等防寒衣物,使身體能夠保持溫暖。
傳統之毛衣、外套及羽絨背心等防寒衣物,通常是以保暖布料或毛料織成,經穿著而包覆於穿著者的身上,防寒衣物本身並無產生熱的能力,主要是藉由其包覆於穿著者身上後,以衣物本身作為阻隔物,阻擋穿著者所散發之熱氣散失至外界,而令穿著者產生保暖之效果。然而,防寒衣物雖可對穿著者身體提供保暖的作用,但由於防寒衣物無產生熱的能力,需經過一段時間方能產生保暖效果,無法提供較舒適之熱源溫度與即時之熱源。
綜觀前所述,本創作之創作人思索並設計一種發熱布料,以期針對習知技術之缺失加以改善,進而增進產業上之實施利用。
有鑑於上述習知技藝之問題,本創作之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發熱布料,以解決習知技術所存在之缺失。
根據本創作之目的,提出一種發熱布料,其包含基礎布層及預設印花層。基礎布層包含複數個中空纖維基材。預設印花層包含火山岩蓄熱材料、複數個微粒基材與膠料,預設印花層位於基礎布層之一面。
較佳地,火山岩蓄熱材料可包含火山岩與碳化材料。
較佳地,中空纖維基材可為Y型斷面結構。
較佳地,發熱布料更可包含防水層,其位於基礎布層之另一面。
較佳地,基礎布層之該一面可具有複數個粒狀組織。
較佳地,膠料可為印花膠。
較佳地,預設印花層可具有蜂巢式圖樣。
承上所述,本創作之發熱布料,其可藉由將複數個中空纖維基材製得基礎布層,並於基礎布層之一面轉印形成具有火山岩蓄熱材料與複數個微粒基材之預設印花層,以形成具有產生熱能之發熱布料。藉此,以供使用者可將發熱布料製成任何衣物或保暖物品,進而提供穿戴者更加保暖與舒適之功效,並能解決傳統防寒衣物無產生熱的能力,而無法提供穿戴者較舒適之熱源溫度與即時之熱源的問題。
為利 貴審查員瞭解本創作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創作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創作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侷限本創作於實際實施上的專利範圍,合先敘明。
以下將參照相關圖式,說明依本創作之發熱布料及其製造方法之實施例,為使便於理解,下述實施例中之相同元件係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請參閱第1圖至第4圖,其分別為本創作之製造發熱布料之方法之第一實施例之流程圖、與本創作之發熱布料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第二示意圖及第三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製造發熱布料之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步驟S10:以複數個中空纖維基材製得基礎布層;以及
步驟S11:以轉印加工處理將複數個火山岩蓄熱材料、複數個微粒基材與膠料之混合物轉印至基礎布層之一面,以形成預設印花層,並製得發熱布料。
具體而言,本創作之發熱布料2之製造方法可先以複數個中空纖維基材200製成基礎布層20,其中中空纖維基材200可為Y型斷面結構,並可為發熱纖維材質。
接著,將火山岩蓄熱材料、複數個微粒基材與膠料混合後之混合物210儲存於一容置槽30中。其中,火山岩蓄熱材料可包含火山岩與碳化材料,火山岩可為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鋁、氧化鐵、氧化亞鐵、氧化鎂、氧化鈣、氧化鈉等材料,碳化材料可為碳,微粒基材可為遠紅外線奈米微粒,而膠料可為印花膠。
最後,利用滾輪裝置31,將容置槽30中之混合物210,以轉印加工處理方式,將混合物轉印至基礎布層20之一面,而於基礎布層20之該面形成預設印花層21,進而製得發熱布料2。其中,預設印花層21可具有蜂巢式圖樣211。
因此,本創作之發熱布料2藉由將為中空發熱纖維之中空纖維基材200製成基礎布層20後,將火山岩蓄熱材料與為遠紅外線奈米微粒之微粒基材混合後,轉印至基礎布層20上,以於基礎布層20上形成預設印花層21,進而製得具有三效發熱之功效的發熱布料2,其相較於習知以摻雜方式將火山岩混入布料中所製得之布料,發熱效果更為顯著;並且,本創作之中空纖維基材200不僅相較於一般棉質衣物重量輕50%,同時,利用中空Y型斷面纖維的超強毛細管結構,可使穿戴者之汗水和濕氣迅速排出,引導至布料外層,10分鐘即可快乾透氣,而不會有悶熱黏膩感。
進一步地,於下述內容進一步說明本創作所製得之發熱布料經過各項國際級標準認證之數據。
(1)本創作所製得之發熱布料通過紡織所測試證實發熱升溫7.37 ℃,如下表所示: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_0002"><TBODY><tr><td> 試驗項目 </td><td> 試驗結果 </td><td> 試驗方法 </td></tr><tr><td> 特定熱源與條件之下表面溫度 </td><td> 表溫(℃) </td><td> a* </td><td> 24.61 </td><td> 測驗儀器:Thermovision 熱源:500 w鹵素燈 距離熱源:100公分 照射時間:10分鐘 </td></tr><tr><td> b* </td><td> 31.98 </td></tr><tr><td> 溫差(℃) </td><td> +7.37 </td></tr><tr><td> 檢驗機構: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報告編號:TFFJ219 </td></tr></TBODY></TABLE>
(2)本創作所製得之發熱布料通過必維國際檢驗集團證實具有極佳透濕度,可迅速將濕氣排出不濕冷。
測試項目:透濕度測試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_0003"><TBODY><tr><td> 測試性質 </td><td> 通過 </td><td> 失效 </td><td> 數據 </td><td> 註解 </td></tr><tr><td> 衣物透濕度 </td><td>   </td><td>   </td><td> X </td><td>   </td></tr></TBODY></TABLE><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85%"><TBODY><tr><td> 測試性質 </td><td> 測試結果 </td></tr><tr><td> 衣物透濕度(JIS L1099)(G. /SQ.M .24 HRS) </td><td> 14522.3 </td></tr><tr><td> 透濕度10000 g/m<sup>2</sup>˙24hr以上表示達極佳透濕度標準 </td></tr></TBODY></TABLE>檢驗機構:必維國際檢驗集團(Bureau Veritas)。報告號碼:(6215)321-0183。
(3)本創作所製得之發熱布料通過必維國際檢驗集團證實符合CNS15290紡織品安全規範。其中,CNS15290係為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為保障消費者權益並確保紡織類產品的安全而制定的國家標準。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_0004"><TBODY><tr><td> 測試項目 </td><td> 測試方法 </td><td> 品質要求 </td><td> 測試結果 </td><td> 評級 </td></tr><tr><td> 強制性要求:CNS 15290紡織品安全規範(一般要求) </td></tr><tr><td> 游離甲醛 (Feee Formaldehyde) </td><td> CNS 14940 </td><td> 嬰幼兒產品(0~24個月):<20 ppm 與皮膚直接接觸:<75 ppm 與皮膚非直接接觸:<300 ppm 室內裝置用:<300 ppm </td><td> <16 </td><td> PASS 合格 </td></tr><tr><td> 進用之偶氮染料 (Prohibited Azoclourants) </td><td> CNS 15205-2 </td><td> ≦ 30 ppm </td><td> <10 </td><td> PASS 合格 </td></tr><tr><td> 有機錫 (Organotins) </td><td> NIEA T504.30B </td><td> 嬰幼兒產品(0~24個月):0.5 ppm 與皮膚直接接觸:1.0 ppm 與皮膚非直接接觸:1.0 ppm 室內裝置用:1.0 ppm </td><td> 三丁基錫(TBT):<0.2 ppm 三苯基錫(TPT):<0.2 ppm </td><td> PASS 合格 </td></tr><tr><td> 鎘 (Cadmium) </td><td> CNS 4797-2 </td><td> 紡織品及衣服不得使用鍍鎘配件 鎘的測試檢測為5 ppm以下,視為未檢出 </td><td> Not Applicable </td><td> NA 不適用 </td></tr><tr><td> 備註 ND=未檢測出 NA=不適用 檢測極限(ppm=mg/kg=每公斤/毫克) 甲醛:16 mg/kg 偶氮染料:10 mg/kg 有機錫:0.2 mg/kg </td></tr><tr><td> 檢驗機構:必維國際檢驗集團。報告號碼:(6215)301-0258 </td></tr></TBODY></TABLE>
(4)本創作所製得之發熱布料通過必維國際檢驗集團證實抗起毛球達4-5級。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_0005"><TBODY><tr><td> 測試項目 </td><td> 測試方法 </td><td> 品質要求 </td><td> 測試結果 </td><td> 評級 </td></tr><tr><td> 抗毛球 </td><td> CNS 8040 L3140 A法,5小時 </td><td> - </td><td> 4-5級 </td><td> 數據 </td></tr><tr><td> 檢驗機構:必維國際檢驗集團。報告號碼:(6215)232-0303 </td></tr></TBODY></TABLE>
請參閱第5圖至第7圖,其分別為本創作之製造發熱布料之方法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一流程圖、第二流程圖及本創作之發熱布料之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並請一併參閱第1圖至第4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中之製造發熱布料之方法相較於第一實施例,在形成基礎布層之步驟S10後,較佳更可包含下列步驟:
步驟S100:在基礎布層之另一面形成防水層。
也就是說,本創作之製造發熱布料之方法還可在基礎布層20之另一面,以塗佈的方式形成防水層22,防水層22可為防潑水劑,如樹脂等。換言之,防水層22位於基礎布層20之另一面。因此,本創作之發熱布料2除了可提供發熱功效外,亦可藉由防水層22讓水份在發熱布料2上凝結成珠,並從外層滾落,而不被發熱布料2吸收,不會有水份滲透到體內的「滲濕(Wet Out)」現象,進而充分抵抗濕冷氣候。
進一步地,本創作所製得之發熱布料通過必維國際檢驗集團證實達100分優異防潑水技術。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_0006"><TBODY><tr><td> 測試項目 </td><td> 測試方法 </td><td> 測試結果 </td><td> 評級 </td></tr><tr><td> 防潑水測試 </td><td> AATCC 22 </td><td><u>#1</u>     <u>#2</u>     <u>#3</u> 100             100            100 </td><td> 數據 </td></tr><tr><td> 檢驗機構:必維國際檢驗集團。報告號碼:(6215)315-0073 </td></tr></TBODY></TABLE>
進一步而言,本實施例中之製造發熱布料之方法在形成基礎布層之步驟S10後,較佳更可包含下列步驟:
步驟S101:以刷毛加工處理於基礎布層之一面形成複數個粒狀組織。
舉例而言,本創作之製造發熱布料之方法還可以刷毛加工處理方式,在基礎布層20之一面形成複數個粒狀組織201,粒狀組織201可為搖粒絨結構。因此,本創作之發熱布料2之內層可藉由搖粒絨結構達到提昇暖度及微防風效果,阻擋冷風侵入,維持體內微氣候舒適環境。
較佳地,在形成基礎布層之步驟S10後,更可包含下列步驟:
步驟S102:以染色加工處理將染色材料染佈於基礎布層。
也就是說,本創作之製造發熱布料之方法還可在基礎布層20製作完成後,經由染色加工處理方式,將染色材料完全染佈於基礎布層20中,以使基礎布層20可具有任何顏色之外觀。
值得一提的是,本創作之製造發熱布料之方法在形成基礎布層之步驟S10後,可先經由步驟S102,進行染色加工處理;再經由步驟S101,形成在基礎布層20之一面形成複數個粒狀組織201,以及經由步驟S100,在基礎布層20之另一面,形成防水層22。其中,於步驟S102後,可依使用者或製造商之需求而選擇性地進行步驟S100或步驟S101,或者一同進行。
前述說明本創作之製造發熱布料之方法的過程中,亦已同時說明本創作之發熱布料之具體結構,但為求清楚起見,以下另詳細說明。
復請參閱第2圖至第4圖,如圖所示,本創作之發熱布料2由上述實施例所述之製造發熱布料之方法所製得,本創作之發熱布料2包含基礎布層20及預設印花層21。基礎布層20包含複數個中空纖維基材200。預設印花層21包含火山岩蓄熱材料、複數個微粒基材與膠料,預設印花層21位於基礎布層20之一面。其中,中空纖維基材較佳可為Y型斷面結構,且預設印花層21較佳可為火山岩、碳化材料或其組合。
復請參閱第7圖,本創作之發熱布料2進一步還可包含防水層22,其位於基礎布層20之另一面。
進一步而言,本創作之基礎布層20之該一面可具有複數個粒狀組織201。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S10~S13‧‧‧步驟
2‧‧‧發熱布料
20‧‧‧基礎布層
200‧‧‧中空纖維基材
201‧‧‧粒狀組織
21‧‧‧預設印花層
210‧‧‧混合物
211‧‧‧蜂巢式圖樣
22‧‧‧防水層
30‧‧‧容置槽
31‧‧‧滾輪裝置
第1圖係為本創作之製造發熱布料之方法之第一實施例之流程圖。 第2圖係為本創作之發熱布料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一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創作之發熱布料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二示意圖。 第4圖係為本創作之發熱布料之第一實施例之第三示意圖。 第5圖係為本創作之製造發熱布料之方法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一流程圖。 第6圖係為本創作之製造發熱布料之方法之第二實施例之第二流程圖。 第7圖係為本創作之發熱布料之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
2‧‧‧發熱布料
20‧‧‧基礎布層
200‧‧‧中空纖維基材
21‧‧‧預設印花層

Claims (7)

  1. 一種發熱布料,其包含: 一基礎布層,其包含複數個中空纖維基材;以及 一預設印花層,其包含一火山岩蓄熱材料、複數個微粒基材與一膠料,該預設印花層位於該基礎布層之一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熱布料,其中該火山岩蓄熱材料係包含火山岩與碳化材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熱布料,其中該中空纖維基材係為Y型斷面結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熱布料,其更包含一防水層,其位於該基礎布層之另一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熱布料,其中該基礎布層之該一面係具有複數個粒狀組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熱布料,其中該膠料係為印花膠。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熱布料,其中該預設印花層係具有蜂巢式圖樣。
TW105201587U 2016-02-01 2016-02-01 發熱布料 TWM522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1587U TWM522240U (zh) 2016-02-01 2016-02-01 發熱布料
CN201720067907.9U CN206482084U (zh) 2016-02-01 2017-01-19 发热布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01587U TWM522240U (zh) 2016-02-01 2016-02-01 發熱布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2240U true TWM522240U (zh) 2016-05-21

Family

ID=56510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01587U TWM522240U (zh) 2016-02-01 2016-02-01 發熱布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82084U (zh)
TW (1) TWM5222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3947A (zh) * 2017-05-12 2017-10-20 平湖市新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的发热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63947A (zh) * 2017-05-12 2017-10-20 平湖市新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的发热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63947B (zh) * 2017-05-12 2019-12-03 平湖市新保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的发热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82084U (zh) 2017-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3947B (zh) 一种耐高温的发热复合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57900A (zh) 多功能高效石墨烯功能纤维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JP2013177721A (ja) 中綿および衣服
JP3853185B2 (ja) 保温性布帛
TWM522240U (zh) 發熱布料
WO2013157156A1 (ja) 多層シート、それを備える保温用構造物及び多層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24501236A (ja) 断熱基材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30276772A1 (en) Multi-layered sheet, thermal structure comprising i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multi-layered sheet
CN210529350U (zh) 一种金属化复合织物
TWI616573B (zh) 發熱布料及其製造方法
CN107984856A (zh) 一种冬暖夏凉的双面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8532318A (zh) 反射远红外线、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的蓄热保温精纺面料
CN103568440B (zh) 质轻防风抗寒蓄热保暖透气布
TWI516657B (zh) A heat-generating composition for a fabric, and a heat-generating fabric
TWI569960B (zh) 溫度調節布料
KR20150109025A (ko) 보온성을 가지는 원단
JP2005307388A (ja) 調温繊維構造物
JP2728438B2 (ja) 保温性布帛
TWI299376B (zh)
CN206371565U (zh) 一种复合功能保暖片
JP2008019546A (ja) 熱線吸収性あるコーティング布帛の製造方法
TWI806284B (zh) 具有保暖塗層的布料結構
CN215704742U (zh) 一种凉爽吸湿的涤纶复合面料
JP4007497B2 (ja) 光発熱性肌着
KR101265678B1 (ko) 합성섬유와 야크털을 사용한 보온용 패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