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0145U - 手動式反射片裝置 - Google Patents

手動式反射片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0145U
TWM520145U TW104219181U TW104219181U TWM520145U TW M520145 U TWM520145 U TW M520145U TW 104219181 U TW104219181 U TW 104219181U TW 104219181 U TW104219181 U TW 104219181U TW M520145 U TWM520145 U TW M52014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disposed
hole
rotating sleeve
reflective she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9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xi-xu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E Lead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 Lead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E Lead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TW104219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0145U/zh
Publication of TWM5201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0145U/zh

Links

Description

手動式反射片裝置
本新型係與車用反射片有關,特別是關於一種可記憶前次翻轉角度之手動式反射片裝置,藉此迅速將反射片翻轉至所需角度位置,以方便抬頭顯示器的使用操作。
現今汽車上使用的抬頭顯示器技術是一種光學系統,一般由投射器和疊像鏡二個主要裝置組成,投射器是由訊號光源、投影鏡及其它光學元件所組成,投射器的訊號光源由LCD液顯顯示器或CRT陰極射線管等裝置構成,從訊號光源發光光線,然而透過投影器投射到玻璃上的疊像鏡(或特製的透明螢幕),再由疊像鏡顯示出文字或圖像。
按,在一般駕車狀況下,駕駛者眼睛離開前方讀取儀表板上的資訊,最快要也0.5秒的時間,因此車輛在相對高速行駛的情況下危險性也隨之增加,為了安全,已有許多車廠在儀表板上裝設了抬頭顯示器,減少駕駛者的注意力分散。
為使,如何研發出一種可調整疊像鏡角度且具有角度記憶功能以 減少駕駛者的危險性即為本新型首要研發課題。
本新型係為一種手動式反射片裝置,其主要目的係提供具反射片角度記憶功能之手動式反射片裝置。
本新型係為一種手動式反射片裝置,其次要目的係提供一水平調整模組,藉以調整該基座的水平角度。
為達前述目的,本新型係提供一種手動式反射片裝置,包括:一基座,該基座一側設一第一凹槽與一第一凹孔,該第一凹槽鎖固一阻尼器,以及該基座設一第一固定孔,該第一固定孔鎖固於一轉軸組之鎖固孔,使該轉軸組一端與該基座結合,且該轉軸組之延伸軸凸出於該基座一側並套設一第一彈性元件;
一第一旋轉套筒,該第一旋轉套筒設一第二凹孔供該轉軸組之延伸軸設置,該第一彈性元件的兩端係分別定位於該基座與該第一旋轉套筒提供復位的彈性預力;
一釋放模組,該釋放模組包括一套設有一第二彈性元件之釋放鈕、一卡合件、以及一套設有一第三彈性元件之卡制軸,該卡制軸係設置於該基座之第一凹孔內;
一第二旋轉套筒,該第二旋轉套筒一側設一第二凹槽供該釋放鈕設置,另一側凹設一容置空間供該卡合件設置;
一反射片,底側設一組合部,該組合部與該第一旋轉套筒與該第二旋轉套筒固定結合;
一角度調整模組,該角度調整模組包括一調整蓋、一角度調整棒、一調整孔,其中該調整蓋設一調整部,且該調整孔係設置於該基座,該調整蓋固定於該第一旋轉套筒與該第二旋轉套筒,該調整孔係設置於該基座,而該角度調整棒旋入該調整孔,並以伸出該調整孔頂向該調整蓋之一調整部成具有限位角度之功能;
一底板,係設置於該基座之底部。
較佳地,該基座之開口設一卡扣模組,該卡扣模組具有一卡合部,該卡合部係設置於該基座之開口,而該調整蓋係設一卡結部,當不使用該反射片時,該調整蓋之卡結部係與該卡扣模組之卡合部相互卡扣結合,而當欲使用該反射片時,係按壓該反射片令該調整蓋之卡結部與該卡扣模組之卡合部分離,即可使該反射片鬆脫。
較佳地,更包含一設置於該底板之水平調整模組,該水平調整模組包括一水平固定棒、一限止座、一水平調整座,該水平調整座設一樞槽及至少一水平調整孔,該限止座設於該基座,並設一樞接孔,將該樞轉塊樞接於該水平調整座之樞槽內,該水平固定棒穿設該水平調整孔及該樞轉塊之樞接孔,藉由放鬆該水平固定棒使其脫離該水平調整部及該樞接孔的限位,即可調整該基座的水平角度,當調整到所需要的水平角度時,再旋緊該水平固定棒使其再度穿設該水平調整孔及該樞轉塊之樞接孔,即可固定該的水平角度。
為利貴審查員瞭解本新型之技術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能達成之功效,茲將本新型配合附圖,並以實施例之表達形式詳細說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圖式,其主旨僅為示意及輔助說明書之用,未必為本新型實施後之真實比例與精準配置,故不應就所附之圖式的比例與配置關係解讀、侷限本新型之實際實施上的權利範圍,合先敘明。
請參閱圖1~6所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為一種手動式反射片裝置,包括:一基座10,兩側樞設一第一旋轉套筒20與一第二旋轉套筒30,以及該基座10與該第一旋轉套筒20與該第二旋轉套筒30間設有一釋放模組40與一角度調整模組50,藉該釋放模組40與該角度調整模組50使該基座10與該第一旋轉套筒20、該第二旋轉套筒30可被調整後定位或釋放特定角度,以及於該第一旋轉套筒20與該第二旋轉套筒30上另結合一反射片60,藉由調整該角度調整模組50帶動該第一旋轉套筒20與該第二旋轉套筒30與該基座10的相對角度並定位,使該反射片60保持在駕駛人的最佳視角。
進一步說明本新型手動式反射片裝置的構件組成;
該手動式反射片裝置之基座10(概呈一圓柱狀體)一側端面設有一第一凹槽11與一偏心設置之第一凹孔12,該第一凹槽11藉兩螺絲T鎖固一具有齒盤帶動之阻尼器110,以及該基座10另一側端面中心處設有一具有小大內徑之第一固定孔13,該第一固定孔13對應該第一旋轉套筒20之大徑端面側向設有一第一固定槽131(請參閱圖6所示),該第一固定孔13之小徑處供具有一鎖固孔140及一延伸軸141之一轉軸組14穿置,並以該兩螺絲T穿過該第一固定孔13孔壁並鎖固於該轉軸組14之鎖固孔140,使該轉軸組14一端與該基座10結合,且該轉軸組14之延伸軸141凸出於該基座10並套設一第一彈性元件142(為一扭簧),該第一彈性元件142係對應設置於該第一固定孔13之大徑處,且該第一彈性元件142兩端分別卡制於該第一固定孔13與該第一旋轉套筒20提供兩者的預力;
該第一旋轉套筒20一側端面中央處設一具有大小內徑之第二凹孔21,該第二凹孔21設一第二固定槽211,該第二凹孔21小內徑處供該轉軸組14之延伸軸141置入,並使該第一彈性元件142容置於該第二凹孔21之大徑處,而該第一旋轉套筒20外徑處設至少一第一嵌槽22,以及相隔該第一嵌槽22約對角處分別設至少一第一插孔23及一槽底成平面狀之第一組合槽24,該第一組合槽24之槽底係凸設一第一凸柱240及凹設一第二固定孔241;
該釋放模組40,該釋放模組40包括一套設有一第二彈性元件410(為一彈簧)之釋放鈕41、一套設於該釋放鈕41且位於該第二彈性元件410之鈕桿末端並一體帶動之卡合件42、以及一套設有一第三彈性元件430(為一彈簧)之卡制軸43,且該卡制軸43係設置於該基座10之第一凹孔12內,該第三彈性元件430一端頂設於該第一凹孔12而另一端頂於該卡制軸43中段處之凸緣,使該卡制軸43伸出該第一凹孔12之端部並具有向第一凹孔12外凸伸之彈性預力,該卡合件42一端與該釋放鈕41固接,另一端延伸一平行該釋放鈕41並與該卡制軸43端部相互頂撐;
該第二旋轉套筒30一側設一第二凹槽31供該釋放鈕41設置,另一側凹設一容置空間32供容置該卡合件42及該阻尼器110,該容置空間32開口處具有至少一個凹槽320與該阻尼器110之齒盤卡制帶動並形成阻尼匹配,而該容置空間32於內徑偏心處另設有一具有容置該卡合件42卡制之定位槽321(請配合圖4所示),該定位槽321之開口端延伸方向可供該卡制軸43端部伸入並頂於該卡合件42之端部,且該旋轉套筒30外周緣處設至少一第二嵌槽33,以及外周緣之對角側分別設至少一第二插孔34及一槽底呈平面形態之第二組合槽35,該第二組合槽35由槽底凸設一第二凸柱350及凹設有一第三固定孔351;
一角度調整模組50,該角度調整模組50包括一調整蓋51、一角度調整棒52、一具有內螺孔的調整孔53之內螺孔並以伸出調整孔53之端部頂向該調整蓋51之調整部510形成具有限制角度之功能;
一反射片60,該反射片60底側設至少一組合部61,該組合部61對應該第一組合槽24之第一凸柱240、第二固定孔241及該第二組合槽35之第二凸柱350、第三固定孔351位置設置複數穿孔610,各該穿孔610分別供該第一凸柱240及該第二凸柱350穿過,以使該反射片60確實與該第一旋轉套筒20與該旋轉套筒30結合;
一底板70,係設置於該基座10之底部;
於本實施例中,該底板70可黏貼雙面膠或其它固定元件,以供該底板黏貼固定於一汽車儀表台上。
進一步說明本新型手動式反射片裝置的技術手段:
該轉軸組14之延伸軸141係插置於該旋轉套筒20之第二凹孔21內,使該旋轉套筒20固定於該基座10一側,且該延伸軸141上之第一彈性元件142,該第一彈性元件的兩端1421係分別定位於該基座之第一固定槽131與該第一旋轉套筒之第二固定槽211,提供該第一旋轉套筒20與該第二旋轉套筒30具有一復位旋轉的彈性預力效果;
該第二旋轉套筒30固定於該基座10相對該第一旋轉套筒20另一側,且該第二旋轉套筒30內部之釋放鈕41藉該第二彈性元件410之頂撐,使該卡合件42保持內縮於該定位槽321內,而該卡合件42另一端面係頂靠於該卡制軸43端面,並使該卡制軸43端部可伸人該定位槽321內;
該調整蓋51具有一第一嵌部511、一第二嵌部512及一第一插部513且分別彈性嵌設於該第一旋轉套筒20之第一嵌槽22、第一插孔23及該第二旋轉套筒30之第二嵌槽33、第二插孔34,使該調整蓋51兩側分別彈性卡制於該第一旋轉套筒20與該第二旋轉套筒30上;
該調整蓋51之第一嵌部511、第二嵌部512及第一插部513分別彈性嵌設於該第一旋轉套筒20之第一嵌槽22、第一插孔23及該第二旋轉套筒30之第二嵌槽33、第二插孔34,使該調整蓋51兩側分別彈性卡制於該第一旋轉套筒20與該第二旋轉套筒30上。
經由上述構件組成本新型手動式反射片裝置,藉由該基座10之底部結合該底板70,並將該底板70設置於車子儀錶板上方,提供使用者透過該反射片60察看各種車用數據或資料,並且本新型確實具有下列三大優點:
第1點、如圖2所示,本新型係利用手動的方式調整該反射片60的角度,更詳而言之,藉由調整該角度調整棒52與該調整蓋51之調整部510的接觸位置即可令該調整蓋61轉動角度,該反射片60在翻轉時,該反射片60一體鎖固之該調整蓋61與該第一旋轉套筒20與該第二旋轉套筒30被一併帶動,改變該反射片60的角度,配合旋轉該角度調整棒52螺轉的長度改變該調整蓋51之調整部510及該第一旋轉套筒20、該第二旋轉套筒30與反射片60,使之定位調整後的角度上。
第2點、如圖3、4所示,當不使用時即可收折該反射片60,此時釋放模組40之卡制軸43係凸出於該基座10之第一凹孔12外並伸入該第二旋轉套筒30之容置空間32之定位槽321內,使該第二旋轉套筒30受到卡制無法轉動;當欲使用該反射片時60時,則如圖5所示,係按壓該釋放模組40之釋放鈕41,藉該釋放鈕41將該卡合件42往前頂撐,使該卡合件42端部同步將該卡制軸43往前頂撐離開該定位槽321之開口,該第一旋轉套筒20與該第二旋轉套筒30即可利用該第一彈性元件142的彈力帶動該調整蓋51及該反射片60同步產生翻轉,並配合該第二旋轉套筒30之凹槽與阻尼器110之齒盤形成阻尼使翻轉速度趨緩而平順。
第3點,因該反射片60係藉由控制該角度調整棒52與該調整部510間的接觸位置達到角度的調整,因此使用者在第一次調整好反射片60的角度,當收折該反射片60後該角度調整棒52仍舊處於原來第一次調整好角度的位置並未改變,故當欲再次使用該反射片60,按壓該釋放模組40之釋放鈕41時,該第一旋轉套筒20與該第二旋轉套筒30係可利用該第一彈性元件142的彈力帶動該調整蓋51及該反射片60產生翻轉,而該調整蓋51之調整部510則會翻轉至抵撐到該角度調整棒52位置而停止翻轉,換言之,只要不改變該角度調整棒52的位置,即可令該反射片60在每次翻轉時都與前次使用時的角度相同,進而達到該反射片60具有角度記憶功能。
另,係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一種手動式反射片裝置,於第二實施例說明中僅就與第一實施例不同技術特徵處進行說明,其餘關於調整該反射片60角度的方式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故請容許創作人不再贅述;
其中,於第二實施例中,請參閱請參閱圖6~10所示,該基座10相對於底框70處設有一凹口1000,以及該基座10上側及底側分別設有一開口101;
該第二旋轉套筒30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為該第二旋轉套筒30未容設該釋放模組40,該第二旋轉套筒30一側凹設一容置空間32供固定於該基座10側方之該阻尼器110容置,該容置空間32開口處具有至少一個凹槽320與該阻尼器110之齒盤卡制帶動並形成阻尼匹配;
一卡扣模組80,係設置於該基座10之開口101,該卡扣模組80具有一卡合部81與一卡結部54,該卡合部81係設置於該基座10之開口101,該卡結部54係設置於該調整蓋51之調整部510之基部垂直伸設,該卡結部54為一方形香菇頭狀,當不使用該反射片60時,該調整蓋51之卡結部54係與該卡扣模組80之卡合部81相互卡扣結合,而當欲使用該反射片60時,係按壓該反射片60令該調整蓋51之卡結部54與該卡扣模組80之卡合部81分離,即可使該反射片60鬆脫,藉由該轉軸組14產生翻轉功能,該第一旋轉套筒20與該第二旋轉套筒30即可利用該第一彈性元件142的彈力帶動該調整蓋51及該反射片60同步產生翻轉;
除此,更包含一設置於該底板70之水平調整模組90,該水平調整模組90包括一水平固定棒91、一樞轉塊102、至少一限止座92、一水平樞接座93,該水平樞接座93設一樞槽930及至少一水平調整孔931,該限止座92係凸設於該水平樞接座93周側並配合該基座10之底緣100與底板70之止擋,以限止該基座10水平最大的傾斜角水平傾斜,如圖10所示。
該樞轉塊102設於該基座10,該樞轉塊102設一第一螺孔1020及一樞接孔1021,該樞轉塊102樞接於該水平樞接座93之樞槽930內,而該水平固定棒91則穿設該水平調整孔931及該樞轉塊102之樞接孔1021,藉由放鬆該水平固定棒91使該樞轉塊102不為樞槽930所夾持,即可調整基座10於該水平樞接座93上的水平角度,當調整到所需要的水平角度時,再旋緊該水平固定棒91使樞槽930再度夾緊該樞轉塊102,即可固定該的水平角度,如圖9、10所示。
綜上所述,上述各實施例及圖式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如將齒盤帶動之阻尼器改為不具齒輪之阻尼器,皆應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基座
100‧‧‧底緣
101‧‧‧開口
102‧‧‧樞轉塊
1020‧‧‧第一螺孔
1021‧‧‧樞接孔
1000‧‧‧凹口
11‧‧‧第一凹槽
110‧‧‧阻尼器
12‧‧‧第一凹孔
13‧‧‧第一固定孔
131‧‧‧第一固定槽
14‧‧‧轉軸組
140‧‧‧鎖固孔
141‧‧‧延伸軸
142‧‧‧第一彈性元件
1421‧‧‧兩端
20‧‧‧第一旋轉套筒
21‧‧‧第二凹孔
211‧‧‧第二固定槽
22‧‧‧第一嵌槽
23‧‧‧第一插孔
24‧‧‧第一組合槽
240‧‧‧第一凸柱
241‧‧‧第二固定孔
30‧‧‧第二旋轉套筒
31‧‧‧第二凹槽
32‧‧‧容置空間
320‧‧‧凹槽
321‧‧‧定位槽
33‧‧‧第二嵌槽
34‧‧‧第二插孔
35‧‧‧第二組合槽
350‧‧‧第二凸柱
351‧‧‧第三固定孔
40‧‧‧釋放模組
41‧‧‧釋放鈕
410‧‧‧第二彈性元件
42‧‧‧卡合件
43‧‧‧卡制軸
430‧‧‧第三彈性元件
50‧‧‧角度調整模組
51‧‧‧調整蓋
510‧‧‧調整部
511‧‧‧第一嵌部
512‧‧‧第二嵌部
513‧‧‧第一插部
52‧‧‧角度調整棒
53‧‧‧調整孔
54‧‧‧卡結部
60‧‧‧反射片
61‧‧‧組合部
610‧‧‧穿孔
70‧‧‧底板
80‧‧‧卡扣模組
81‧‧‧卡合部
90‧‧‧水平調整模組
91‧‧‧水平固定棒
92‧‧‧限止座
93‧‧‧水平樞接座
930‧‧‧樞槽
931‧‧‧水平調整孔
T‧‧‧螺絲
圖1係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立體分解圖。 圖2係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立體組合動作圖。 圖3係本新型第一實施例另一視角平面示意圖。 圖4係依圖3之4-4剖視圖。 圖5係本新型第一實施例剖視動作圖。 圖6係本新型第二實施例局部立體分解圖。 圖7係本新型第二實施例另一視角局部立體分解圖。 圖8係本新型第二實施例又另一視角局部立體分解圖。 圖9係本新型第二實施例水平角度調整示意圖(一)。 圖10係本新型第二實施例水平角度調整示意圖(二)。
10‧‧‧基座
11‧‧‧第一凹槽
110‧‧‧阻尼器
12‧‧‧第一凹孔
14‧‧‧轉軸組
140‧‧‧鎖固孔
141‧‧‧延伸軸
142‧‧‧第一彈性元件
1421‧‧‧兩端
20‧‧‧第一旋轉套筒
21‧‧‧第二凹孔
211‧‧‧第二固定槽
22‧‧‧第一嵌槽
23‧‧‧第一插孔
24‧‧‧第一組合槽
240‧‧‧第一凸柱
241‧‧‧第二固定孔
30‧‧‧第二旋轉套筒
31‧‧‧第二凹槽
320‧‧‧凹槽
33‧‧‧第二嵌槽
34‧‧‧第二插孔
35‧‧‧第二組合槽
350‧‧‧第二凸柱
351‧‧‧第三固定孔
40‧‧‧釋放模組
41‧‧‧釋放鈕
410‧‧‧第二彈性元件
42‧‧‧卡合件
43‧‧‧卡制軸
430‧‧‧第三彈性元件
50‧‧‧角度調整模組
51‧‧‧調整蓋
510‧‧‧調整部
511‧‧‧第一嵌部
512‧‧‧第二嵌部
513‧‧‧第一插部
52‧‧‧角度調整棒
60‧‧‧反射片
61‧‧‧組合部
610‧‧‧穿孔
70‧‧‧底板
T‧‧‧螺絲

Claims (13)

  1. 一種手動式反射片裝置,包括: 一基座,該基座一側設置一第一旋轉套筒; 一反射片,底側設一組合部,該組合部與該第一旋轉套筒固定結合; 一角度調整模組,設置於該基座; 一轉軸組,包括一第一彈性元件,設置於該基座與該第一旋轉套筒間, 該第一彈性元件的兩端係分別定位於該基座與該第一旋轉套筒提供復位的彈性預力。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動式反射片裝置,其中該基座一側端面設有一第一凹槽,該第一凹槽鎖固一阻尼器,且該基座另一側設一第二旋轉套筒,該第二旋轉套筒設一容置空間供容置該阻尼器,該容置空間開口處具有至少一個凹槽與該阻尼器卡制帶動並形成阻尼匹配。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動式反射片裝置,其中該基座設一第一固定孔,且該轉軸組具有一鎖固孔及一延伸軸,該鎖固孔固定於該第一固定孔,該第一彈性元件套於該轉軸組之延伸軸,該延伸軸套入該第一旋轉套筒之一第二凹孔。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動式反射片裝置,其中更包括一底板,設置於該基座之底部,該底板下方設置一雙面膠,以供該底板黏貼固定於一汽車儀表台上。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動式反射片裝置,其中該基座另一側設一第二旋轉套筒,且該角度調整模組包括一調整蓋、一角度調整棒、一調整孔,該調整蓋固定於該第一旋轉套筒與該第二旋轉套筒,該調整孔係設置於該基座,而該角度調整棒旋入該調整孔,並以伸出該調整孔頂向該調整蓋之一調整部成具有限位角度之功能。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動式反射片裝置,其中更包括一釋放模組,該釋放模組包括一套設有一第二彈性元件之釋放鈕、一套設於該釋放鈕且位於該第二彈性元件之鈕桿末端並一體帶動之卡合件、以及一套設有一第三彈性元件之卡制軸,且該卡制軸係設置於該基座之一第一凹孔內,該第三彈性元件一端頂設於該第一凹孔而另一端頂於該卡制軸中段處之凸緣,使該卡制軸伸出該第一凹孔之端部並具有向該第一凹孔外凸伸之彈性預力,該卡合件一端與該釋放鈕固接,另一端延伸一平行該釋放鈕並與該卡制軸端部相互頂撐。
  7. 一種手動式反射片裝置,包括: 一基座,該基座上側設一開口,該基座一側設置一第一旋轉套筒; 一反射片,底側設一組合部,該組合部與該第一旋轉套筒固定結合; 一轉軸組,包括一第一彈性元件,設置於該基座與該第一旋轉套筒間,該第一彈性元件的兩端係分別定位於該基座與該第一旋轉套筒提供復位的彈性 預力; 一卡扣模組,設置於該開口。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手動式反射片裝置,其中該基座一側鎖固一阻尼器,該基座另一側設一第二旋轉套筒,該第二旋轉套筒設一容置空間供容置該阻尼器,該容置空間開口處具有至少一個凹槽與該阻尼器卡制帶動並形成阻尼匹配。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手動式反射片裝置,其中該基座設一第一固定孔,且該轉軸組具有一鎖固孔及一延伸軸,該鎖固孔固定於該第一固定孔,該第一彈性元件套於該轉軸組之延伸軸,該延伸軸套入該第一旋轉套筒之一第二凹孔。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手動式反射片裝置,其中更包括一底板,設置於該基座之底部,該底板下方設置一雙面膠,以供該底板黏貼固定於一汽車儀表台上。
  11. 如請求項7所述之手動式反射片裝置,其中更包括一水平調整模組,該水平調整模組包括一水平固定棒、一限止座、一水平樞接座,該水平樞接座設一樞槽及至少一水平調整孔,該限止座設於該水平樞接座周側,該基座底部設有一樞轉塊,該樞轉塊設一樞接孔,該水平固定棒則旋入該水平調整孔及該樞轉塊之樞接孔,藉以調整該基座的水平角度。
  12. 如請求項7所述之手動式反射片裝置,其中該基座另一側設一第二旋轉套筒,且更包括一角度調整模組,該角度調整模組包括一調整蓋、一角度調整棒及一調整孔,該調整蓋固定於該第一旋轉套筒與該第二旋轉套筒,該調整孔係設置於該基座,而該角度調整棒旋入該調整孔,並以伸出該調整孔頂向該調整蓋之一調整部成具有限位角度之功能。
  13. 如請求項7所述之手動式反射片裝置,其中該卡扣模組設一卡合部與一卡結部,該卡合部係設置於該基座之開口,該卡結部係設置於一調整蓋,該調整蓋固定於該第一旋轉套筒,該卡結部與該卡合部相互卡扣結合,以收合該反射片。
TW104219181U 2015-11-30 2015-11-30 手動式反射片裝置 TWM5201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9181U TWM520145U (zh) 2015-11-30 2015-11-30 手動式反射片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9181U TWM520145U (zh) 2015-11-30 2015-11-30 手動式反射片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0145U true TWM520145U (zh) 2016-04-11

Family

ID=56362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9181U TWM520145U (zh) 2015-11-30 2015-11-30 手動式反射片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01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5062B (zh) * 2019-10-30 2021-08-01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用於微電網之電壓控制系統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5062B (zh) * 2019-10-30 2021-08-01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用於微電網之電壓控制系統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3688B (zh) 虚拟显示装置
JP5023755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TWI493226B (zh) 抬頭投影系統
GB2204421A (en) Head-up display apparatus
JP2019129484A (ja) 虚像表示装置及び虚像表示装置用のノーズパッド
JPWO2012131945A1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取付位置調整方法
JP3202990U (ja) 手動式反射シート装置
TWI621875B (zh) Head up display system
TWM520145U (zh) 手動式反射片裝置
JP2023145450A (ja) 車載機器
JPH06141258A (ja) 眼鏡型映像表示装置
JPH06315124A (ja) 眼鏡型映像表示装置
JP6727167B2 (ja) 表示装置
US9910245B2 (en) Manually operated reflecting device
CN205318002U (zh) 手动式反射片装置
CN101458436B (zh) 投影仪
CN221079071U (zh) 镜片支架、显示设备及交通工具
JP3395242B2 (ja) 眼鏡型映像表示装置
CN220650998U (zh) 镜片支架、显示设备及交通工具
CN208376660U (zh) 一种可调节主机角度的平视显示器
TWM530409U (zh) 頂靠式反射片裝置
JP7484637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3070180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保持装置
JPH11282377A (ja) ヒンジ部材及び該ヒンジ部材を用いた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M333353U (en) Projector with infrared ray sight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