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9554U - 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 - Google Patents

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9554U
TWM519554U TW104213908U TW104213908U TWM519554U TW M519554 U TWM519554 U TW M519554U TW 104213908 U TW104213908 U TW 104213908U TW 104213908 U TW104213908 U TW 104213908U TW M519554 U TWM519554 U TW M51955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tomizer
outlet end
wall
form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3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Qing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Ifog Compan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fog Company Ltd filed Critical Ifog Company Ltd
Priority to TW1042139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19554U/zh
Publication of TWM519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9554U/zh

Link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霧化裝置,特別係關於一種霧形呈扇形的霧化器。
霧化器一般可被安設於一噴霧系統的出水端,當水或液體經過霧化器時,藉由霧化器內部的轉子作用、或藉由該霧化器出水口的造型,可使水或液體以霧化的形式噴灑出來。
在特別的使用場合中,會希望霧化器可噴射出具有特定霧形的噴霧,例如扇形,而在US 2015/0048175號美國發明專利公開案中,揭示了一種可噴射扇形噴霧的霧化器,其利用二氣體流道夾持一液體流道,使高壓氣流分別由該二氣體流道噴出並帶走液體流道中的液體,兩股液體在空中相會,使噴霧霧形呈扇形。
換句話說,此類扇形霧化器涉及高壓氣流的使用,這使得霧化器必須至少提供兩個加壓裝置來分別對氣體及液體加壓以產生噴流,且內部需分別針對氣體及液體設置各別獨立的流道,這使得霧化器的製造難度大幅提高,也難以將霧化器微型化。除此之外,由於此類霧化器是利用高壓氣流來夾帶液體流道的液體,而液體可被高壓氣流夾帶的流量有其物理極限,因此這類型霧化器的扇形噴霧的流量一般不會太高。
有鑑於此,本創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不使用高壓氣流即可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
為了實現上述及其他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其包括一第一液體噴孔、一第二液體噴孔、一第一噴射手段以及一第二噴射手段,該第一噴射手段係用以自該第一液體噴孔朝該霧化器外部噴射一第一液體噴流,該第二噴射手段係用以自該第二液體噴孔朝該霧化器外部噴射一第二液體噴流,第二液體噴流不平行於第一液體噴流,第一、第二液體噴流在該霧化器外部的一交會區交會,第一、第二液體噴流在該交會區局部重疊但不完全重疊,且第一液體噴流僅與第二液體噴流交會。
藉由前述設計,該第一、第二液體噴流在該交會區交會後,可因為局部撞擊而形成扇形噴霧,換言之,本創作提供之霧化器毋須透過高壓氣流、僅須兩股液體噴流即可形成扇形噴霧,且由於該霧化器內部不用為了讓氣流通過而額外設置氣體流道,故該霧化器的製造難度較習知低,也能大幅減少體積,而且,液體係直接由該霧化器朝外噴射,並非透過高壓氣流夾帶,故該霧化器的扇形噴霧流量也可得提升。
1‧‧‧霧化器
1’‧‧‧霧化器
10‧‧‧本體
11‧‧‧主流道
12‧‧‧端蓋
121‧‧‧流道
13‧‧‧第一流道
14‧‧‧球接頭
141‧‧‧流道
15‧‧‧第二流道
16‧‧‧球座
161‧‧‧流道
18‧‧‧出口端壁
181‧‧‧開口
183‧‧‧錐狀環形內壁
2‧‧‧交會區
20‧‧‧轉子
22‧‧‧出口端面
24‧‧‧環形壁面
26‧‧‧第一溝槽
261‧‧‧第一缺口
263‧‧‧第一底壁
28‧‧‧第二溝槽
281‧‧‧第二缺口
283‧‧‧第二底壁
29‧‧‧環狀錐壁
30‧‧‧彈性件
40‧‧‧第一液體噴孔
50‧‧‧第二液體噴孔
60‧‧‧第一液體噴流
70‧‧‧第二液體噴流
第1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第2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本體的剖視圖,惟其中轉子與彈性件並未以剖面表示;第3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俯試圖;第4圖係第3圖沿4-4剖線之剖視圖; 第5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局部霧化器側視圖與交會區示意圖;第6圖係第5圖沿6-6剖線之剖視圖;第7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剖視圖。
第1至6圖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提供之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1,其包括一本體10、一轉子20、一彈性件30、一第一液體噴孔40、一第二液體噴孔50、一第一噴射手段、以及一第二噴射手段。
該本體10包括一端蓋12、一球接頭14、一球座16、以及一出口端壁18,該端蓋12係設於該球接頭14,該球接頭14係可擺動地容設於該球座16,該出口端壁18係位於該端蓋12,該出口端壁18呈環狀且其內緣定義一開口181,該出口端壁18具有一錐狀環形內壁183,該端蓋12、球接頭14及球座16內均具有供液體流通的流道121、141、161,這些流道121、141、161彼此連通。
該轉子20具有一出口端面22、一環形壁面24、一形成於該環形壁面24的第一溝槽26、一形成於該環形壁面24的第二溝槽28、以及一連接於該出口端面22與該環形壁面24之間的環狀錐壁29,該第一溝槽26與該出口端面22相交而在該出口端面22形成一第一缺口261,該第一溝槽26具有一第一底壁263,第一底壁263的二端分別相交於該出口端面22以及該環形壁面24,該第二溝槽28與該出口端面22相交而在該出口端面22形成一第二缺口281,該第二溝槽28具有一第二底壁283,第二底壁的二端同樣分別相交於該出口端面22以及該環形壁面24,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第二底壁263、283係呈弧面,如第4圖所示,惟在其他可能的實施例中,該第一、第二底壁也可為其他造型,例如呈平面。該轉子20抵頂於該本體10之出口端壁18,更明確地說,該環狀錐壁29係抵頂於該錐 狀環形內壁183,使得該轉子20之出口端面22自該開口181裸露,該第一缺口261與該出口端壁18的內緣圍構出該第一液體噴孔40,該第二缺口281與該出口端壁18的內緣圍構出該第二液體噴孔50。如第3圖所示,本實施例之第一液體噴孔40與第二液體噴孔50的延伸方向略為錯開。
該彈性件30設於該本體10內且抵頂於該本體10及該轉子20之間,用以提供該轉子20一朝向該本體10之出口端壁18之預力。作為可能的實施例,彈性件30可為彈簧或其他可提供彈力的元件。
該第一噴射手段係用以自該第一液體噴孔40朝該霧化器1外部噴射一第一液體噴流60。
該第二噴射手段係用以自該第二液體噴孔50朝該霧化器1外部噴射一第二液體噴流70,該第二液體噴流70不平行於該第一液體噴流60,該第一、第二液體噴流在60、70該霧化器1外部的一交會區2交會,如第5、6圖所示,該第一、第二液體噴流60、70在該交會區2局部重疊但不完全重疊(第6圖中斜線區域為第一、第二液體噴流重疊的部分),且該第一液體噴流60僅與該第二液體噴流交會70,換言之,該第一、第二液體噴流60、70在交會區2之前或在該交會區2內並不與其他可能的液體噴流或高壓氣流接觸或交會,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第二噴射手段可利用一加壓設備對液體施加足夠的水壓,令液體自該霧化器1的第一、第二液體噴孔40、50朝外噴射。第一、第二液體噴流60、70的噴射方向可由第一、第二液體噴孔40、50的延伸方向、位置及/或連接該第一、第二液體噴孔40、50之流道方向來決定。
藉此,該第一、第二液體噴流於該交會區2可產生局部碰撞,兩股液體噴流依碰撞的部位不同,會抵銷或部分抵銷液體噴流在徑向上的動能,使 得液體噴流的流向改變,並隨著碰撞的程度不同而在扇形範圍內形成扇形噴霧,未受到碰撞的一部份噴流則實質沿著原噴射方向噴出;如果該第一、第二液體噴流在該交會區2重疊的比例較低,則在扇形噴霧靠兩側的液體流量會較高,意即第一、第二液體噴流中繼續沿原噴射方向噴射的液體流量會越多;相對地,如果該第一、第二液體噴流在該交會區2重疊的比例較高,則扇形噴霧中央的液體流量會相對提高,扇形噴霧靠兩側的液體流量則會相應地降低。在可能的實施例中,第一、第二液體噴流在交會區重疊的比例為兩者總流量的5-95%。綜上所述,該霧化器1毋須透過高壓氣流、僅須兩股液體噴流即可形成扇形噴霧,且由於該霧化器1內部不用為了讓氣流通過而額外設置氣體流道,故該霧化器1的製造難度較習知低、較容易微型化,且該霧化器1的扇形噴霧流量也可提高。
該第一、第二液體噴流與該霧化器1的軸向之間可具有相同或相異的夾角,藉由改變該第一、第二液體噴流與該霧化器1之間初始的夾角,可以調整最終形成的扇形噴霧的流向及/或扇形噴霧分佈的角度。
依據本創作之精神,上述實施例之結構可加以變化,例如該本體10之球接頭14下方可不為球形,在此狀況下該球接頭14無法相對於該球座16擺動,甚至該本體10可不設有該球接頭14,如第7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提供之霧化器1’,其與第一實施例之差別在於,該第一、第二液體噴孔40、50係位於該本體10之出口端壁18,即該霧化器1’不具有轉子20,其中該本體10定義一主流道11、一第一流道13、以及一第二流道15,該第一流道13連通於該主流道11與該第一液體噴孔40,該第二流道15連通於該主流道11與該第二液體噴孔50,主流道11直接或間接連通於一高壓液體供應源,使液體可依序通過該 主流道11及該第一、第二流道13、15後,再由該第一、第二液體噴孔40、50向外噴射。
最後需再次說明的是,本創作雖以上揭實施例舉例說明,但不以此為限,其他未超脫本創作精神所作的結構置換或潤飾,仍應屬於本創作意欲保護之範疇。
1‧‧‧霧化器
10‧‧‧本體
12‧‧‧端蓋
14‧‧‧球接頭
16‧‧‧球座
18‧‧‧出口端壁
181‧‧‧開口
20‧‧‧轉子
30‧‧‧彈性件
26‧‧‧第一溝槽
28‧‧‧第二溝槽

Claims (9)

  1. 一種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包括:一第一液體噴孔;一第二液體噴孔;一第一噴射手段,用以自該第一液體噴孔朝該霧化器外部噴射一第一液體噴流;一第二噴射手段,用以自該第二液體噴孔朝該霧化器外部噴射一第二液體噴流,第二液體噴流不平行於第一液體噴流,第一、第二液體噴流在該霧化器外部的一交會區交會,第一、第二液體噴流在該交會區局部重疊但不完全重疊,且第一液體噴流僅與第二液體噴流交會。
  2. 如請求項1所述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更包括一本體及一轉子,該本體具有一出口端壁,該出口端壁呈環狀且其內緣定義一開口,該轉子具有一出口端面、一環形壁面、一形成於該環形壁面的第一溝槽及一形成於該環形壁面的第二溝槽,該第一溝槽與該出口端面相交而在該出口端面形成一第一缺口,該第二溝槽與該出口端面相交而在該出口端面形成一第二缺口,該轉子抵頂於該出口端壁而使其出口端面自該開口裸露,該第一缺口與該出口端壁的內緣圍構出所述第一液體噴孔,該第二缺口與該出口端壁的內緣圍構出所述第二液體噴孔。
  3. 如請求項2所述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其中該出口端壁並具有一錐狀環形內壁,該轉子具有一連接於該出口端面與該環形壁面之間的環狀錐壁,該環狀錐壁係抵頂於該錐狀環形內壁。
  4. 如請求項2所述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其中該第一溝槽具有一兩端分別相交於該出口端面及環形壁面的第一底壁,該第二溝槽具有一兩端分別相交於該出口端面及環形壁面的第二底壁,該第一、第二底壁呈弧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更包括一本體,該本體具有一出口端壁,該第一、第二液體噴孔係位於該出口端壁。
  6. 如請求項5所述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其中該本體定義一主流道、一第一流道及一第二流道,該第一流道連通於該主流道與該第一液體噴孔,該第二流道連通於該主流道與該第二液體噴孔。
  7. 如請求項2所述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其中該本體包括一端蓋、一球接頭及一球座,該端蓋係設於該球接頭,該球接頭係可擺動地容設於該球座,該出口端壁係位於該端蓋。
  8. 如請求項7所述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其中該端蓋、球接頭及球座內均具有供液體流通的流道。
  9. 如請求項2所述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更包括一彈性件設於該本體內,該彈性件抵頂於該本體及該轉子之間,用以提供該轉子一朝向該出口端壁之預力。
TW104213908U 2015-08-27 2015-08-27 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 TWM519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3908U TWM519554U (zh) 2015-08-27 2015-08-27 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13908U TWM519554U (zh) 2015-08-27 2015-08-27 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9554U true TWM519554U (zh) 2016-04-01

Family

ID=56361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3908U TWM519554U (zh) 2015-08-27 2015-08-27 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95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3408B (zh) * 2016-07-05 2018-02-01 曾士綱 支撐機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3408B (zh) * 2016-07-05 2018-02-01 曾士綱 支撐機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08215B2 (ja) 加圧空気アシスト式フルコーンスプレーノズル組立体
JP4971708B2 (ja) 二流体ノズル
RU243468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аспыления жидкости и распылительная головка (варианты)
BRPI0514582B1 (pt) Conjunto de bocal de atomização de ar de mistura interna melhorada
JP6478105B2 (ja) 二流体ノズル
JP2018533465A5 (zh)
CN106984459A (zh) 喷雾装置
KR20140138321A (ko) 샤워 헤드
KR20110131032A (ko) 내부 혼합식 분무 노즐
US20190201918A1 (en) Fluidic scanner nozzle and spray unit employing same
JP2017170422A (ja) 噴霧装置
JP2020163255A (ja) 噴霧装置
US10272456B2 (en) Spraying apparatus
WO2016076038A1 (ja) スプレーノズルおよび該スプレーノズルを備えた加湿器
JP2012179518A (ja) ドライミスト噴射ノズル
TWM519554U (zh) 利用兩股液體噴流形成扇形噴霧的霧化器
RU2526783C1 (ru) Мелкодисперсный распылитель жидкости кочетова
RU2456041C1 (ru) Распылитель
JP2018189362A5 (zh)
JP2019209414A (ja) ノズル、及びドライアイス噴射装置
CN205056280U (zh) 利用两股液体喷流形成扇形喷雾的雾化器
JP2019141791A (ja) 噴霧装置
TWI569879B (zh) nozzle
TWM610637U (zh) 手提式細水霧滅火器噴霧裝置
KR101122290B1 (ko) 외부 혼합식 분무 노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