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3609U - 間隔形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間隔形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3609U
TWM513609U TW104211324U TW104211324U TWM513609U TW M513609 U TWM513609 U TW M513609U TW 104211324 U TW104211324 U TW 104211324U TW 104211324 U TW104211324 U TW 104211324U TW M513609 U TWM513609 U TW M51360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laten
chain
fastener
p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1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ronori Takiyama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M513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3609U/zh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Description

間隔形成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自連續拉鏈鏈條除去特定長度之拉鏈鏈齒排形成間隔之間隔形成裝置。
作為先前之間隔形成裝置,已知有切斷螺旋狀之拉鏈鏈齒之上部之上切方式,作為上切方式之間隔形成裝置,已知有如下裝置:用固定壓板與利用凸輪驅動而上升之可動壓板保持連續拉鏈鏈條,進而用配設於連續拉鏈鏈條上方之鏈齒推壓構件與配置於下方之頂銷保持拉鏈鏈齒後,用衝頭切斷拉鏈鏈齒之上部,使頂銷上升,除去拉鏈鏈齒排(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中國實用新型第203265468號公報
然而,於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間隔形成裝置中,可動壓板與頂銷由於分別藉由專用之凸輪而驅動,故而需要2枚凸輪,導致結構變得複雜,裝置變得大型化。
本創作係鑒於上述情形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藉由1枚凸輪來驅動動作彼此不同之可動壓板與頂銷,並藉由來自1台動力源之動力而驅動之小型間隔形成裝置。
本創作之上述目的係藉由下述構成而實現。
(1)一種間隔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其係自具備一對拉鏈鏈布、以及沿著一對拉鏈鏈布之相對之鏈布側緣部分別設置且具有複數個拉鏈鏈齒之一對拉鏈鏈齒排之連續拉鏈鏈條除去特定長度之一對拉鏈鏈齒排,從而於連續拉鏈鏈條上形成間隔者,且具有:頂銷、模具以及可動壓板,其等配置於連續拉鏈鏈條之下方;鏈齒推壓構件、衝頭以及固定壓板,其等配置於連續拉鏈鏈條之上方;以及驅動裝置,其藉由來自單一動力源之動力,分別將頂銷、可動壓板、鏈齒推壓構件以及衝頭向上下方向驅動;藉由使可動壓板向上方向移動,而連續拉鏈鏈條之一對拉鏈鏈布保持於可動壓板與固定壓板之間,藉由使鏈齒推壓構件以及衝頭向下方向移動,而當於鏈齒推壓構件與頂銷之間保持拉鏈鏈齒排後,利用衝頭切斷特定長度之一對拉鏈鏈齒排之拉鏈鏈齒,藉由使頂銷、鏈齒推壓構件以及一對衝頭向上方向移動,而使經切斷之拉鏈鏈齒以保持於鏈齒推壓構件與頂銷之間之狀態被向上方拉拔,而自連續拉鏈鏈條除去,並且,驅動裝置具有:旋轉軸,其利用動力源旋轉驅動;一個凸輪,其固定於旋轉軸上;可動基座,其追從於該凸輪之凸輪形狀而上下驅動,並且固定有頂銷;以及壓板用彈性構件,其配置於可動基座與可動壓板之間,並藉由將可動壓板壓抵於固定壓板而彈性變形。
(2)如(1)之間隔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於可動基座與間隔形成裝置之基台之間進而設置有基座用彈性構件。
(3)如(2)之間隔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基座用彈性構件之彈力比壓板用彈性構件之彈力弱。
(4)如(1)至(3)中任一項之間隔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於可動壓板之上表面形成有於連續拉鏈鏈條之搬送方向延伸之第1凹槽與第1突條,於固定壓板之下表面形成有與可動壓板之第1凹槽以及第1突條對應之第2突條以及第2凹槽,於可動壓板之第1凹槽以及第1突條與固定壓板之第2突條以及第2凹槽之間保持連續拉鏈鏈條。
(5)如(1)至(4)中任一項之間隔形成裝置,其特徵在於,驅動裝置具有:曲柄桿,其一端部與旋轉軸之偏心軸部嵌合,並以藉由旋轉軸旋轉驅動而另一端部上下驅動之方式被支持,於另一端部上固定有可動構件;可動支架,其以與可動構件連動之方式安裝,並固定有衝頭;以及推壓用彈性構件,其配置於可動支架與鏈齒推壓構件之間,藉由鏈齒推壓構件推壓拉鏈鏈齒而彈性變形。
根據本創作之間隔形成裝置,具有利用來自單一動力源之動力,分別將頂銷、可動壓板、鏈齒推壓構件以及衝頭向上下方向驅動之驅動裝置,並且驅動裝置具有利用動力源旋轉驅動之旋轉軸、固定於旋轉軸上之一個凸輪、追從於該凸輪之凸輪形狀而上下驅動並固定有頂銷之可動基座、配置於可動基座與可動壓板之間且藉由將可動壓板壓抵於固定壓板而彈性變形之壓板用彈性構件,因此,能夠設置如下之間隔形成裝置,即:能夠利用1枚凸輪驅動動作彼此不同之可動 壓板與頂銷,並利用來自1台動力源之動力驅動,且係小型之間隔形成裝置。
10‧‧‧間隔形成裝置
11‧‧‧測長裝置
11a‧‧‧測長輥
11b‧‧‧推壓輥
14‧‧‧送料滾筒裝置
14a‧‧‧送料輥
14b‧‧‧推壓輥
21‧‧‧切斷裝置
22‧‧‧頂銷
23‧‧‧模具
24‧‧‧可動壓板
24a‧‧‧第1凹槽
24b‧‧‧第1突條
25‧‧‧鏈齒推壓構件
25a‧‧‧槽
26‧‧‧衝頭
26a‧‧‧突出刀
26b‧‧‧刀部
27‧‧‧固定壓板
27a‧‧‧第2凹槽
27b‧‧‧第2突條
28‧‧‧空氣噴射裝置
28a‧‧‧噴射孔
29‧‧‧切屑排出滑槽
31‧‧‧第1定位裝置
32‧‧‧第2定位裝置
33‧‧‧銷支架
34‧‧‧動作缸
34a‧‧‧桿
35‧‧‧接近感測器
36‧‧‧基座部
36a‧‧‧螺母
37‧‧‧升降桿
38‧‧‧支架本體
38a‧‧‧台階部
39a‧‧‧第1定位銷
39b‧‧‧第2定位銷
40‧‧‧基台
41‧‧‧基台本體
42‧‧‧柱部
43‧‧‧旋轉軸
44‧‧‧滾動軸承
45‧‧‧馬達(動力源)
46‧‧‧凸輪
46a‧‧‧第1圓弧部
46b‧‧‧第2圓弧部
46c‧‧‧山形部
47‧‧‧偏心軸部
48‧‧‧推壓桿
49‧‧‧引導輥
50‧‧‧驅動裝置
51‧‧‧引導套筒
52‧‧‧可動基座
53‧‧‧固定壓板用彈簧(固定壓板用彈性構件)
54‧‧‧基座用彈簧(基座用彈性構件)
57‧‧‧組合箱
58‧‧‧驅動軸
59‧‧‧旋轉接頭
61‧‧‧曲柄桿
61a‧‧‧下端部(一端部)
61b‧‧‧上端部(另一端部)
62‧‧‧嵌合孔
63‧‧‧可動構件
63a‧‧‧長孔
64‧‧‧孔
65‧‧‧球面軸承
66‧‧‧銷
67‧‧‧引導桿
68‧‧‧引導動作缸
69‧‧‧壓縮彈簧
71‧‧‧驅動桿
72‧‧‧螺帽
73‧‧‧可動支架
74‧‧‧鏈齒推壓支架
75‧‧‧推壓用彈簧(推壓用彈性構件)
C1‧‧‧連續拉鏈鏈條
CL1‧‧‧中心軸
CL2‧‧‧中心軸
DP‧‧‧下死點
E‧‧‧拉鏈鏈齒
E1‧‧‧第1個拉鏈鏈齒
E2‧‧‧第2個拉鏈鏈齒
Ea‧‧‧嚙合頭部
Eb‧‧‧上腿部
Ec‧‧‧下腿部
Ed‧‧‧連結部
EL‧‧‧拉鏈鏈齒排
G‧‧‧網格線部
M1‧‧‧第1曲線
M2‧‧‧第2曲線
M3‧‧‧第3曲線
PM‧‧‧曲線
S‧‧‧間隔
SR‧‧‧間隔形成預定範圍
T‧‧‧拉鏈鏈布
Y‧‧‧區間
圖1係說明本創作之一實施形態之間隔形成裝置之前視圖。
圖2係說明圖1所示之間隔形成裝置之前視圖。
圖3係間隔形成裝置之縱向剖視圖。
圖4係圖3所示之IV部之放大剖視圖。
圖5係圖4所示之V部之放大剖視圖。
圖6係圖3所示之VI沿箭頭方向觀察之局部剖視圖。
圖7係驅動裝置之動作線圖。
圖8係圖2所示之間隔形成裝置之主要部分之放大前視圖。
圖9係說明圖8所示之第1定位裝置之第1以及第2定位銷插入至拉鏈鏈齒間之狀態之主要部分放大前視圖。
圖10係說明圖9所示之第2定位裝置之第1以及第2定位銷插入至拉鏈鏈齒間之狀態之主要部分放大前視圖。
圖11係圖10之狀態之連續拉鏈鏈條之表面圖。
圖12係圖11所示之連續拉鏈鏈條之剖視圖。
圖13係圖10之XIII-XIII線剖視圖。
圖14係說明圖13所示之可動壓板向上方向移動,並且鏈齒推壓構件與衝頭向下方向移動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15係說明圖14所示之頂銷、鏈齒推壓構件、以及衝頭向上方向移動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16係說明將圖15所示之經切斷之拉鏈鏈齒自連續拉鏈鏈條除去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17係說明將圖16所示之除去之拉鏈鏈齒藉由空氣噴射向切屑排出滑槽吹除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18係形成了間隔之狀態之連續拉鏈鏈條之表面圖。
以下,關於本創作之一實施形態之間隔形成裝置,基於圖式進行詳細地說明。再者,於以後之說明中,關於間隔形成裝置,上側係對於圖1紙面來說之上側,下側係對於圖1紙面來說之下側,間隔形成裝置之上下方向係對於圖1之紙面來說之上下方向。又,關於間隔形成裝置,左側係對於圖1之紙面來說之近前側,右側係對於圖1之紙面來說之裏側,上游側係對於圖1之紙面來說之左側,下游側係對於圖1之紙面來說之右側。又,間隔形成裝置之左右方向亦稱為寬度方向。又,關於連續拉鏈鏈條,表側係相對圖11之紙面來說之近前側,裏側係相對圖11之紙面來說之裏側,左側係相對圖n之紙面來說之下側,右側係相對圖11之紙面來說之上側,上游側係相對圖11之紙面來說之左側,下游側係相對圖11之紙面來說之右側。又,連續拉鏈鏈條之左右方向亦稱為寬度方向。
如圖1以及圖2所示,間隔形成裝置10具有:測長裝置11,其配置於最上游側,並測量連續拉鏈鏈條C1之長度;切斷裝置21,其配置於測長裝置11之下游側,並將拉鏈鏈齒排EL切斷除去;第1定位裝置31以及第2定位裝置32,其等於切斷裝置21之上游側以及下游側分別相鄰接地設置,並進行連續拉鏈鏈條C1之定位;以及送料滾筒裝置14,其配置於切斷裝置21之下游側。間隔形成裝置10自連續拉鏈鏈條C1除去特定長度之拉鏈鏈齒排EL,從而於連續拉鏈鏈條C1中形成間隔S(參照圖18)。
此處,對於連續拉鏈鏈條C1進行說明。該連續拉鏈鏈條C1如圖11以及圖12所示,具有左右一對拉鏈鏈布T、分別沿著左右一對拉鏈鏈布T之相對之鏈布側邊部縫上之左右一對拉鏈鏈齒排EL。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連續拉鏈鏈條C1以左右一對拉鏈鏈齒排EL朝向上方側 之方式被供給至間隔形成裝置10。
而且,拉鏈鏈齒排EL係螺旋狀之拉鏈鏈齒排,具有複數個拉鏈鏈齒E。拉鏈鏈齒E具有:嚙合頭部Ea,其與對方之拉鏈鏈齒E嚙合/分離;上腿部Eb,其自嚙合頭部Ea之上端部向寬度方向外側延伸;下腿部Ec,其自嚙合頭部Ea之下端部向寬度方向外側延伸;以及連結部Ed,其將上腿部Eb之寬度方向外端部與相鄰之拉鏈鏈齒E之下腿部Ec之寬度方向外端部連結。再者,圖11以及圖12中之附圖標記R係貫通拉鏈鏈齒排EL內之芯繩,附圖標記Y係將拉鏈鏈齒排EL縫於拉鏈鏈布T上之縫製線。
又,間隔S係於切斷包含於特定長度之拉鏈鏈齒排EL內之拉鏈鏈齒E、並將所切斷之拉鏈鏈齒E自拉鏈鏈布T、芯繩R、以及縫製線Y抽出後,於左右拉鏈鏈布T之間形成之間隙。因此,芯繩R以及縫製線Y係於拉鏈鏈布T上保持原樣殘留之狀態(參照圖18)。
如圖1所示,測長裝置11具有:測長輥11a,其配置於所輸送之連續拉鏈鏈條C1之下方;以及推壓輥11b,其夾著所輸送之連續拉鏈鏈條C1而與測長輥11a相對配置。而且,利用所輸送之連續拉鏈鏈條C1使測長輥11a旋轉,藉此對連續拉鏈鏈條C1之搬送長度進行測量。
如圖1所示,送料滾筒裝置14具有:送料輥14a,其配置於連續拉鏈鏈條C1之下方;以及推壓輥14b,其夾著連續拉鏈鏈條C1而與送料輥14a相對配置。而且,藉由送料輥14a正轉或者反轉,而連續拉鏈鏈條C1被向下游側或者上游側輸送。再者,所謂連續拉鏈鏈條C1之搬送方向,係指送料輥14a正轉時連續拉鏈鏈條C1向下游側輸送之方向,表示圖1之連續拉鏈鏈條C1上所示之箭頭之方向。
切斷裝置21亦如圖13所示,具有:頂銷22,其配置於連續拉鏈鏈條C1之下方;左右一對模具23,其等夾著頂銷22而配置;左右一對可動壓板24,其等夾著左右一對模具23而配置;鏈齒推壓構件25, 其配置於連續拉鏈鏈條C1之上方;左右一對衝頭26,其等夾著鏈齒推壓構件25而配置;左右一對固定壓板27,其等以鏈齒推壓構件25以及左右一對衝頭26能夠進退之方式配置;空氣噴射裝置28,其配置於左右一對衝頭26之右側,並將經切斷之拉鏈鏈齒E吹除;以及切屑排出滑槽29,其配置於左右一對衝頭26之左側,並將利用空氣噴射裝置28吹除之拉鏈鏈齒E回收並排出。再者,頂銷22、可動壓板24、鏈齒推壓構件25、以及衝頭26由驅動裝置50分別向上下方向驅動(參照圖3),上述驅動裝置50由下述之作為單一動力源之馬達45之動力來驅動。又,切斷裝置21如圖14所示,係利用衝頭26切斷拉鏈鏈齒E之上腿部Eb之上切方式之切斷裝置。此處,於衝頭26切斷拉鏈鏈齒E之上腿部Eb時,衝頭26向下方移動,進行切斷。由於自上方切斷拉鏈鏈齒E之上腿部Eb,故而會將該裝置稱為上切方式之切斷裝置。
詳細而言,切斷裝置21如圖3所示包括基台40,該基台40具有呈大致箱型之基台本體41、自基台本體41立設之柱部42、以及與柱部42於左右方向相鄰接並固定於基台本體41之上表面上之組合箱57。沿左右方向水平配置之旋轉軸43經由一對滾動軸承44、44而能夠旋轉自由地被支持於基台本體41上。於旋轉軸43之一端,經由旋轉接頭59而連接有內置有未圖示之減速裝置之馬達45之驅動軸58。旋轉軸43利用馬達45旋轉驅動。
於旋轉軸43之另一端固定有與旋轉軸43一體旋轉之板狀之凸輪46。又,於旋轉軸43之軸向中間部,形成有偏心軸部47,該偏心軸部47具有相對旋轉軸43之中心軸CL1偏心之中心軸CL2。
亦參照圖4,設置於推壓桿48之下端之引導輥49能夠自由轉動地抵接於固定於旋轉軸43另一端之凸輪46。推壓桿48嵌合於設置於基台本體41上之引導套筒51中,並以可於上下方向滑動地被引導。即,推壓桿48追從於凸輪46之凸輪形狀而被上下驅動。
凸輪46之凸輪形狀如圖1所示,連續形成第1圓弧部46a、具有比第1圓弧部46a大之半徑之第2圓弧部46b、以及自第2圓弧部46b沿徑向突出之山形部46c而成。藉此,追從於凸輪46之凸輪形狀而被驅動之推壓桿48沿著圖7所示之凸輪曲線KM而沿上下方向被驅動。具體而言,第1圓弧部46a與凸輪曲線KM之第1曲線M1對應,第2圓弧部46b與第2曲線M2對應,山形部46c與第3曲線M3對應。
如圖4以及圖5所示,於推壓桿48之上方配設有可動基座52。可動基座52藉由被推壓桿48推壓而能夠沿上下方向移動。於可動基座52之上部固定有矩形板狀之頂銷22。頂銷22沿著所搬送之連續拉鏈鏈條C1之拉鏈鏈齒排EL,配置於拉鏈鏈齒排EL之正下方。於頂銷22之左右兩側配置有固定於組合箱57上之一對模具23,頂銷22之左右兩側面由一對模具23可滑動地支持。
於一對模具23之進而左右兩側配設有由組合箱57以於上下方向能夠自由滑動之方式支持之左右一對可動壓板24。於一對可動壓板24之上表面上,第1凹槽24a以及第1突條24b於連續拉鏈鏈條C1之搬送方向延伸形成。
又,於位於一對可動壓板24之兩側之組合箱57之上表面上,左右一對固定壓板27對應於左右一對可動壓板24而被固定。於一對固定壓板27之下表面上,第2突條27b以及第2凹槽27a分別對應於設置於左右一對可動壓板24之上表面上之第1凹槽24a以及第1突條24b,並於連續拉鏈鏈條C1之搬送方向延伸形成。搬送方向係圖1所示之連續拉鏈鏈條C1之箭頭方向。
藉此,如圖14所示,於藉一對固定壓板27與可動壓板24保持連續拉鏈鏈條C1時,拉鏈鏈布T藉由第1凹槽24a以及第1突條24b、與第2突條27b以及第2凹槽27a而變形為大致波形,以一對拉鏈鏈布T間之間隔擴大之狀態被保持。
於可動基座52與一對可動壓板24之間,4根壓板用彈簧53於連續拉鏈鏈條C1之搬送方向上左右分開地配設於可動基座52之兩端部。可動壓板24經由壓板用彈簧53而由可動基座52驅動。因此,於用一對固定壓板27與可動壓板24保持連續拉鏈鏈條C1時,一對拉鏈鏈布T藉由4根壓板用彈簧53之彈力而被保持。
又,於可動基座52與組合箱57之間,2根基座用彈簧54於連續拉鏈鏈條C1之搬送方向上左右分開地配設於可動基座52之中間部。通常時,可動基座52,即,頂銷22被壓板用彈簧53以及基座用彈簧54壓下,頂銷22之前端設定成與可動壓板24之上表面呈大致相同之高度。再者,基座用彈簧54之彈力設定為比壓板用彈簧53之彈力弱之彈力。
然後,於被馬達45驅動而旋轉軸43旋轉時,可動基座52,即,頂銷22以及可動壓板24追從於凸輪46之凸輪形狀(凸輪曲線KM)被上下驅動。
如圖3以及圖6所示,旋轉軸43之偏心軸部47嵌合於形成於曲柄桿61之下端部61a之嵌合孔62。曲柄桿61之上端部61b自下方插入到長孔63a中並與之嵌合,該長孔63a形成於俯視觀察大致呈T字形板狀之可動構件63上且於上下方向貫通。於上端部61b形成之孔64中,球面軸承65轉動自由地嵌合。穿插於球面軸承65之中心之銷66固定於可動構件63。
於可動構件63之上下游方向兩端部,一對引導桿67朝向下方固定。一對引導桿67與固定於基台本體41上之引導動作缸68滑動自由地嵌合。又,於一對引導桿67與基台本體41之間配設壓縮彈簧69,始終向上方彈壓一對引導桿67,即,可動構件63。於大致呈T字形之可動構件63之突出部(於圖3中向左側之突出部),藉由螺帽72而固定有驅動桿71。
於固定於柱部42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之線性導向件(未圖示)中,滑 動自由地配設有可動支架73。經由驅動桿71安裝於可動構件63上之可動支架73與可動構件63之上下方向之移動連動而被沿上下方向驅動。
於可動支架73,於前端部具有刀部26b(參照圖13),且形成為矩形板狀之一對衝頭26隔著特定之間隙相對地固定。於一對衝頭26之間之間隙,矩形板狀之鏈齒推壓構件25配設為能夠沿上下方向自由滑動,上述鏈齒推壓構件25於前端部設有用於保持拉鏈鏈齒E之槽25a。鏈齒推壓構件25配置於與頂銷22之正上方位置相對之位置。即,藉由頂銷22與鏈齒推壓構件25能夠保持拉鏈鏈齒E。
固定有鏈齒推壓構件25之上端之鏈齒推壓支架74相對可動支架73配設為能夠沿上下方向自由滑動。於鏈齒推壓支架74與可動支架73之間配設有推壓用彈簧75,始終向下方彈壓鏈齒推壓支架74,即,鏈齒推壓構件25。藉此,鏈齒推壓構件25之前端於通常時比一對衝頭26之前端(刀部26b)向下方突出。
然後,當旋轉軸43旋轉時,與嵌合於偏心軸部47中之曲柄桿61連結且被上下驅動之可動構件63如圖7之曲線PM所示,沿著大致正弦曲線於上下方向移動。藉此,以與可動構件63連動之方式安裝之可動支架73被未圖示之線性導向件導向,與一對衝頭26以及鏈齒推壓構件25共同於上下方向驅動。
如圖14所示,於與一對可動壓板24相對且固定於組合箱57之上表面之一對固定壓板27之間,設置有供一對衝頭26於向下方向移動時能夠插入之間隔。即,於藉由旋轉軸43之旋轉而使一對衝頭26以及鏈齒推壓構件25向下方向移動時,一對衝頭26之前端部能夠進入至左右一對固定壓板27之間,藉此,拉鏈鏈齒E之上腿部Eb被一對衝頭26切斷。
第1以及第2定位裝置31、32如圖2所示,分別具有能夠於上下方向移動地設置之銷支架33、使銷支架33向上下方向驅動之動作缸34、 檢測銷支架33之上下位置之接近感測器35。
銷支架33具有:基座部36,其安裝於動作缸34之桿34a之下端部;升降桿37,其自基座部36之下表面向下方延伸;以及支架本體38,其安裝於升降桿37之下端部。
又,如圖8、圖11所示,於支架本體38之下表面設置有插入至左側之拉鏈鏈齒排EL之拉鏈鏈齒E間之第1定位銷39a,以及插入至右側之拉鏈鏈齒排EL之拉鏈鏈齒E間之第2定位銷39b。又,於支架本體38之與切斷裝置21之衝頭26相對之側面形成有用於使支架本體38自衝頭26遠離之台階部38a。
然後,第1以及第2定位銷39a、39b如圖11所示,分別插入至自左右拉鏈鏈齒排EL之要形成間隔S之間隔形成預定範圍SR起之第1個拉鏈鏈齒E1與第2個拉鏈鏈齒E2之間。
接近感測器35藉由測定與安裝於銷支架33之基座部36之下表面之螺母36a之距離,檢測銷支架33之上下位置,檢查第1以及第2定位銷39a、39b是否插入至拉鏈鏈齒E間。再者,接近感測器35使用具有產生紅外線之發光元件與接受紅外線之受光元件之紅外線接近感測器。又,接近感測器35亦可利用檢測作為移動體之銷支架33之接近或銷支架33之有無之光電感測器、旋轉編碼器等。又,作為檢測銷支架33之上下位置之方法,亦可使用伴隨著銷支架33之上下方向之移動而與銷支架33接觸之接觸式限位開關等方法。
接下來,參照圖8~圖11以及圖13~圖18,進行關於間隔形成裝置10之動作之說明。
首先,如圖1、圖8以及圖11所示,利用送料滾筒裝置14將連續拉鏈鏈條C1向下游側輸送,連續拉鏈鏈條C1之左右之拉鏈鏈齒排EL之間隔形成預定範圍SR於切斷裝置21之衝頭26之下方附近停止而配置於特定之位置。
接著,如圖9以及圖11所示,藉由第1定位裝置31之銷支架33向下方向移動,第1以及第2定位銷39a、39b分別插入至比左右拉鏈鏈齒排EL之間隔形成預定範圍SR靠上游側之拉鏈鏈齒E間。此時,第1以及第2定位銷39a、39b分別插入至自左右拉鏈鏈齒排EL之間隔形成預定範圍SR起之第1個拉鏈鏈齒E1與第2個拉鏈鏈齒E2之間。
接著,如圖10以及圖11所示,藉由第2定位裝置32之銷支架33向下方向移動,第1以及第2定位銷39a、39b分別插入至比左右拉鏈鏈齒排EL之間隔形成預定範圍SR靠下游側之拉鏈鏈齒E間。此時,第1以及第2定位銷39a、39b分別插入至自左右拉鏈鏈列EL之間隔形成預定範圍SR起之第1個拉鏈鏈齒E1與第2個拉鏈鏈齒E2之間。
然而,於第1以及第2定位裝置31、32之第1以及第2定位銷39a、39b未插入至拉鏈鏈齒E間之情形時,藉由送料滾筒裝置14而使連續拉鏈鏈條C1稍稍向下游側輸送,並且,使銷支架33稍稍向上下方向移動,實施重試動作。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設定為重試動作最多實施3次。
接著,如圖3以及圖4所示,利用馬達45使旋轉軸43旋轉時,利用與偏心軸部47嵌合之曲柄桿61使可動構件63向下方向移動,藉此,與可動構件63連結之可動支架73沿著如圖7所示之曲線PM開始向下方向移動。伴隨著可動支架73向下方向之移動,一對衝頭26以及鏈齒推壓構件25開始向下方向移動。
又,藉由旋轉軸43之旋轉,凸輪46同時開始旋轉。追從於凸輪46之凸輪形狀之推壓桿48如於圖7中用凸輪曲線KM所示,藉由旋轉軸43之旋轉而自第1曲線M1向第2曲線M2移動。藉此,利用推壓桿48推壓之可動基座52,即,頂銷22向上方向移動。又,隔著壓板用彈簧53支持於可動基座52之可動壓板24亦向上方向移動。
如圖13以及圖14所示,藉由切斷裝置21之左右可動壓板24向上 方向移動,連續拉鏈鏈條C1之左右之拉鏈鏈布T被保持於左右可動壓板24與固定壓板27之間。此時,可動基座52於可動壓板24與固定壓板27抵接後,一面壓縮壓板用彈簧53以及基座用彈簧54,一面進一步向上方向移動,藉由壓板用彈簧53之彈力來保持左右拉鏈鏈布T。更具體而言,拉鏈鏈布T於可動壓板24之第1凹槽24a以及第1突條24b與固定壓板27之第2突條27b以及第2凹槽27a之間保持為大致波形。藉此,左右拉鏈鏈布T被向寬度方向外側拉伸,左右拉鏈鏈齒排EL之間隔以恆定程度擴大。又,與此同時,頂銷22與拉鏈鏈齒E之下腿部Ec抵接,支持拉鏈鏈齒排EL。
接著,當旋轉軸43進而旋轉時,被凸轉46驅動之頂銷22以及可動壓板24之位置維持原樣(第2曲線M2),如圖14所示,用偏心軸部47驅動之鏈齒推壓構件25向下方向移動直到與拉鏈鏈齒排EL之上腿部Eb抵接,從而藉由鏈齒推壓構件25之槽25a與頂銷22來保持拉鏈鏈齒排EL。
當藉由旋轉軸43之進一步旋轉,可動構件63向下方向移動時,可動支架73與一對衝頭26共同進而向下方向移動。另一方面,鏈齒推壓構件25一面壓縮推壓用彈簧75,一面維持與拉鏈鏈齒排EL抵接之狀態。因此,一對衝頭26與鏈齒推壓構件25相對移動,一對衝頭26向下方向移動。
然後,當衝頭26向下方向移動並到達曲線PM之下死點DP附近(參照圖7)時,間隔形成預定範圍SR內之左右之拉鏈鏈齒排EL之拉鏈鏈齒E之上腿部Eb被衝頭26切斷。再者,此時,位於間隔形成預定範圍SR內之最下游側之拉鏈鏈齒E被衝頭26之突出刀26a(參照圖8)切斷上腿部Eb以及下腿部Ec兩者。
接著,如圖15以及圖16所示,當旋轉軸43進而旋轉時,衝頭26開始向上方向移動,接續著衝頭26之移動鏈齒推壓構件25延遲地開始 向上方向移動。凸輪46與鏈齒推壓構件25向上方向之移動同步,如山形之第3曲線M3(參照圖7)所示,一面進而壓縮壓板用彈簧53以及基座用彈簧54,一面使可動基座52向上方向移動。藉此,頂銷22以於與鏈齒推壓構件25之間保持著被切斷之拉鏈鏈齒E之狀態上升。此時,可動壓板24由於於與固定壓板27之間保持拉鏈鏈布T,故而不能向上方向移動,但藉由壓縮壓板用彈簧53以及基座用彈簧54,僅頂銷22向上方向移動。
然後,藉由頂銷22、鏈齒推壓構件25、以及衝頭26向上方向移動,而經切斷之拉鏈鏈齒E被向上方拉拔,自連續拉鏈鏈條C1除去。藉此,如圖18所示,於連續拉鏈鏈條C1上形成間隔S。
接著,如圖17所示,鏈齒推壓構件25以及衝頭26進而向上方向移動,並且頂銷22如第3曲線M3所示開始向下方向移動,藉此釋放由頂銷22與鏈齒推壓構件25所保持之被切斷之拉鏈鏈齒E。然後,藉由自空氣噴射裝置28之複數個噴射孔28a噴射空氣,而經切斷之拉鏈鏈齒E被朝向切屑排出滑槽29吹除,藉由切屑排出滑槽29向外部排出。
然後,當凸輪46旋轉至第1曲線M1之位置時,可動壓板24自固定壓板27分離,釋放所保持之拉鏈鏈布T。又,可動基座52藉由基座用彈簧54之作用可靠地復原至原來之位置,為接下來之動作做準備。再者,如圖7所示之區間X表示藉由左右可動壓板24與固定壓板27保持左右拉鏈鏈布T之區間。又,第3曲線M3之網格線部G表示壓板用彈簧53以及基座用彈簧54被壓縮之區間。
接著,再次利用送料滾筒裝置14將連續拉鏈鏈條C1僅向下游側輸送特定之距離。然後,藉由與上述相同之動作,於連續拉鏈鏈條C1中以特定之間隔連續形成間隔S。
如以上說明般,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間隔形成裝置10,切斷裝置21具有藉由來自單一馬達45之動力,分別將頂銷22、可動壓板24、鏈 齒推壓構件25、以及衝頭26向上下方向驅動之驅動裝置50。又,由於驅動裝置50具有利用馬達45旋轉驅動之旋轉軸43、固定於旋轉軸43上之一個凸輪46、追從於該凸輪46之凸輪形狀上下驅動並且固定有頂銷22之可動基座52、配置於可動基座52與可動壓板24之間且藉由將可動壓板24壓抵於固定壓板27而彈性變形之壓板用彈簧53,故而,能夠設置如下之間隔形成裝置10,即:能夠利用1枚凸輪46驅動動作彼此不同之可動壓板24與頂銷22,並藉由來自1台馬達45之動而力驅動且係小型之間隔形成裝置10。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間隔形成裝置10,由於於可動基座52與間隔形成裝置10之基台40之間進而設置有基座用彈簧54,故而,即使因長年使用壓板用彈簧53結果導致使可動基座返回之力變弱,亦能夠使可動基座52可靠地返回至原來之位置。
進而,由於基座用彈簧54之彈力設定為比壓板用彈簧53之彈力弱,故而,於可動壓板24因可動基座52之上升而經由壓板用彈簧53向上方向移動時,能夠減少基座用彈簧54之彈力之影響。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間隔形成裝置10,於可動壓板24之上表面形成有於連續拉鏈鏈條C1之搬送方向延伸之第1凹槽24a與第1突條24b,於固定壓板27之下表面形成有與可動壓板24之第1凹槽24a以及第1突條24b對應之第2突條27b以及第2凹槽27a,於可動壓板24之第1凹槽24a以及第1突條24b與固定壓板27之第2突條27b以及第2凹槽27a之間保持連續拉鏈鏈條C1,因此,能夠用頂銷22與鏈齒推壓構件25可靠地保持拉鏈鏈齒E,能夠於不對拉鏈鏈布T或拉鏈鏈齒E之縫製線Y等造成損傷之情況下,用一對衝頭26切斷拉鏈鏈齒E。即,藉由第2突條27b進入至第1凹槽24a,第1突條24b進入至第2凹槽27a,而於其間保持之拉鏈鏈布T之剖面呈大致波狀。再者,波狀亦可稱為鋸齒形狀。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間隔形成裝置10,驅動裝置50具有:曲柄桿61,其下端部61a與旋轉軸43之偏心軸部47嵌合,並以藉由旋轉軸43旋轉驅動而上端部61b上下驅動之方式被支持,於上端部61b固定有可動構件63;可動支架73,其以與可動構件63連動之方式安裝,並固定有衝頭26;以及推壓用彈簧75,其配置於可動支架73與鏈齒推壓構件25之間,並藉由鏈齒推壓構件25推壓拉鏈鏈齒E而彈性變形,因此,能夠利用單一之機構連續進行利用鏈齒推壓構件25實現之對拉鏈鏈齒E之按壓(保持)及利用衝頭26實現之對拉鏈鏈齒E之切斷。
再者,本創作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之例示,於不脫離本創作之主旨之範圍中能夠進行適當之變更。
21‧‧‧切斷裝置
22‧‧‧頂銷
24‧‧‧可動壓板
25‧‧‧鏈齒推壓構件
26‧‧‧衝頭
27‧‧‧固定壓板
40‧‧‧基台
41‧‧‧基台本體
42‧‧‧柱部
43‧‧‧旋轉軸
44‧‧‧滾動軸承
45‧‧‧馬達(動力源)
46‧‧‧凸輪
47‧‧‧偏心軸部
48‧‧‧推壓桿
49‧‧‧引導輥
50‧‧‧驅動裝置
52‧‧‧可動基座
57‧‧‧組合箱
58‧‧‧驅動軸
59‧‧‧旋轉接頭
61‧‧‧曲柄桿
61a‧‧‧下端部(一端部)
61b‧‧‧上端部(另一端部)
63‧‧‧可動構件
63a‧‧‧長孔
64‧‧‧孔
65‧‧‧球面軸承
66‧‧‧銷
71‧‧‧驅動桿
72‧‧‧螺帽
73‧‧‧可動支架
74‧‧‧鏈齒推壓支架
75‧‧‧推壓用彈簧(推壓用彈性構件)
CL1‧‧‧中心軸
CL2‧‧‧中心軸

Claims (5)

  1. 一種間隔形成裝置(10),其特徵在於,其係自具備一對拉鏈鏈布(T)、以及沿著上述一對拉鏈鏈布(T)之對向之鏈布側緣部分別設置且具有複數個拉鏈鏈齒(E)之一對拉鏈鏈齒排(EL)之連續拉鏈鏈條(C1)除去特定長度之上述一對拉鏈鏈齒排(EL),從而於上述連續拉鏈鏈條(C1)形成間隔(S)者,且具有:頂銷(22)、模具(23)以及可動壓板(24),其等配置於上述連續拉鏈鏈條(C1)之下方;鏈齒推壓構件(25)、衝頭(26)以及固定壓板(27),其等配置於上述連續拉鏈鏈條(C1)之上方;以及驅動裝置(50),其藉由來自單一動力源(45)之動力,分別將上述頂銷(22)、上述可動壓板(24)、上述鏈齒推壓構件(25)以及上述衝頭(26)向上下方向驅動;藉由使上述可動壓板(24)向上方向移動,而使上述連續拉鏈鏈條(C1)之上述一對拉鏈鏈布(T)保持於上述可動壓板(24)與上述固定壓板(27)之間,藉由使上述鏈齒推壓構件(25)以及上述衝頭(26)向下方向移動,而當於上述鏈齒推壓構件(25)與上述頂銷(22)之間保持上述拉鏈鏈齒排(EL)後,利用上述衝頭(26)切斷上述特定長度之上述一對拉鏈鏈齒排(EL)之上述拉鏈鏈齒(E),藉由使上述頂銷(22)、上述鏈齒推壓構件(25)以及上述一對衝頭(26)向上方向移動,而使經切斷之上述拉鏈鏈齒(E)以保持於上述鏈齒推壓構件(25)與上述頂銷(22)之間之狀態被向上方拉拔,而自上述連續拉鏈鏈條(C1)除去,並且,上述驅動裝置(50)具有: 旋轉軸(43),其利用上述動力源(45)旋轉驅動;一個凸輪(46),其固定於上述旋轉軸(43)上;可動基座(52),其追從於該凸輪(46)之凸輪形狀而上下驅動,並且固定有上述頂銷(22);以及壓板用彈性構件(53),其配置於上述可動基座(52)與上述可動壓板(24)之間,並藉由將上述可動壓板(24)壓抵於上述固定壓板(27)而彈性變形。
  2. 如請求項1之間隔形成裝置(10),其中於上述可動基座(52)與上述間隔形成裝置(10)之基台(40)之間進而設置有基座用彈性構件(54)。
  3. 如請求項2之間隔形成裝置(10),其中上述基座用彈性構件(54)之彈力比上述壓板用彈性構件(53)之彈力弱。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間隔形成裝置(10),其中於上述可動壓板(24)之上表面形成有於上述連續拉鏈鏈條(C1)之搬送方向延伸之第1凹槽(24a)與第1突條(24b),於上述固定壓板(27)之下表面形成有與上述可動壓板(24)之上述第1凹槽(24a)以及上述第1突條(24b)對應之第2突條(27b)以及第2凹槽(27a),於上述可動壓板(24)之上述第1凹槽(24a)以及上述第1突條(24b)與上述固定壓板(27)之上述第2突條(27b)以及上述第2凹槽(27a)之間保持上述連續拉鏈鏈條(C1)。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間隔形成裝置(10),其中上述驅動裝置(50)具有:曲柄桿(61),其一端部(61a)與上述旋轉軸(43)之偏心軸部(47)嵌合,並以藉由上述旋轉軸(43)旋轉驅動而另一端部(61b)上下驅動之方式被支持,於上述另一端部(61b)上固定有可動構件(63); 可動支架(73),其以與上述可動構件(63)連動之方式安裝,並固定有上述衝頭(26);以及推壓用彈性構件(75),其配置於上述可動支架(73)與上述鏈齒推壓構件(25)之間,藉由上述鏈齒推壓構件(25)推壓上述拉鏈鏈齒(E)而彈性變形。
TW104211324U 2014-07-30 2015-07-14 間隔形成裝置 TWM51360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27033.XU CN203986441U (zh) 2014-07-30 2014-07-30 间隔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3609U true TWM513609U (zh) 2015-12-11

Family

ID=52026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1324U TWM513609U (zh) 2014-07-30 2015-07-14 間隔形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86441U (zh)
TW (1) TWM51360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5836B (zh) * 2015-01-05 2019-11-29 Ykk株式会社 间隔形成装置
CN107549939B (zh) * 2016-06-30 2021-02-02 Ykk株式会社 拉链制造装置及拉链的制造方法
CN106037170B (zh) * 2016-08-23 2018-09-18 福建晋江浔兴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冲链机的牵引装置
CN109106009B (zh) * 2018-09-30 2023-09-08 泉州市展鸿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拉头的自动上马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86441U (zh)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13609U (zh) 間隔形成裝置
JP4064326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製造装置
TWI530259B (zh) 空間形成裝置
CN102310520B (zh) 拉链输送定位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上下止成型装置
CN102553999B (zh) 冲头机构及使用该冲头机构的拉链植齿机
JPS59137140A (ja) スライドフアスナ−チエ−ンの仕上げ装置
CN104493623B (zh) 双滑块往复送料机构
TWI546025B (zh) 拉鏈鏈條的空隙部加工裝置
CN205167038U (zh) 胶管定长切割机
CN109463851B (zh) 连续拉链牙链链带加工机
TWI538635B (zh) 補強膜黏著裝置
WO2015059790A1 (ja) 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組合せ装置
KR101139721B1 (ko) 피절단물과 이를 위한 커팅 받침용 필름의 상호 분리 공급형 절단장치
TWI563938B (zh) Gap forming device
WO2015093196A1 (ja) 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スペース部加工装置
KR200473971Y1 (ko) 일자형 파우치 겸용 형상 파우치 커팅장치
KR20100128389A (ko) 전자동 식품포장시스템의 롤포장지 절단금형 및 장치
CN104669359A (zh) 低废边圆角切刀
CN105253682B (zh) 一种顶针定位模切纸品输送设备
CN108032363A (zh) 一种具有钢丝绳切割组件的卷纸纸筒切割设备
CN216235124U (zh) 一种提高切纸效率的装置
CN108244772B (zh) 标记机构、拉链链条的处理装置及加工方法
JP6154235B2 (ja) ジョイント装置およびジョイント方法
TW200920529A (en) A rail safety device of a thread rolling machine
CN104684435B (zh) 拉链链条的空隙部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