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9289U - 蝶閥 - Google Patents

蝶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9289U
TWM509289U TW104207970U TW104207970U TWM509289U TW M509289 U TWM509289 U TW M509289U TW 104207970 U TW104207970 U TW 104207970U TW 104207970 U TW104207970 U TW 104207970U TW M509289 U TWM509289 U TW M50928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ring
hole
valve
housing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7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ao-Ying Wang
Original Assignee
Pao-Ying W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o-Ying Wang filed Critical Pao-Ying Wang
Priority to TW104207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9289U/zh
Publication of TWM509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9289U/zh

Link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Description

蝶閥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閥件之閥體的創新製造工序,,特別係藉由旋轉閥盤以調節或開關流量的蝶閥。
傳統蝶閥係常其一體成型金屬鑄造之閥體裝置,蝶閥中心設置有一可旋轉之金屬鑄造閥盤,透過閥盤的旋轉開關以阻斷流體,又可藉由閥盤偏轉角度調整進出流體的流量。蝶閥常適用於調節天然氣、石油、發電供水…等介質流動,然而流體於閥的流動及滯留,易造成流體溫度傳遞於閥體,造成閥體的溫度改變,又因設置空間大氣溼度影響,將造成物理上的結露現象或流體的溫度散失。
為解決上述問題,傳統的蝶閥以一實心金屬環之閥體搭配一非金屬絕緣材質之閥桿裝置,以阻斷流體溫度透過閥體傳導,又或者閥桿裝置之材質與閥體不同材質,令兩者為異材連接,減少溫度之傳導,然而此種方法欠佳。
本創作所欲解決的問題,係欲提供一種便於製造的蝶閥。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蝶閥,包括一閥體、一閥桿及一閥盤。閥體包括一內筒件及一外筒件,內筒件包括一第一殼體及一第二殼體,第一殼體包括一第一內環及一第一延伸壁,第一延伸壁由第一內環向外延伸,第二殼體包括一第二內環及一第二延伸壁,第二延伸壁由第二內環向外延伸,第二內環套設於第一內環,外筒件設置於內筒件外。閥桿穿設第一內環及第二內環。閥盤樞接於閥桿,並設置於第一內環內。
本創作還提供另一實施例,其中第二內環的內徑大於或等於第一內環的外徑。
本創作還提供另一實施例,其中第一延伸壁及第二延伸壁的外徑相同。
本創作還提供另一實施例,其中第一內環設有一第一穿設孔,第二內環設有一第二穿設孔,外筒件設有一貫穿孔,貫穿孔、第一穿設孔及第二穿設孔相互對應,閥桿穿設貫穿孔、第一穿設孔及第二穿設孔。
本創作還提供另一實施例,其中第一延伸壁的外緣彎折形成一第一抵接部,第二延伸壁的外緣彎折形成一第二抵接部,外筒的內表面抵於第一抵接部及第二抵接部。
本創作還提供另一實施例,其中閥體更包括一閥桿固定座,第一內環設有一第一貫通孔,第二內環設有一第二貫通孔,閥桿固定座對應地設置於第一貫通孔及第二貫通孔,閥桿設置於閥桿固定座。
本創作還提供另一實施例,其中第二內環的內表面焊接於第一內環的外表面。
本創作還提供另一實施例,進一步包括一套筒,套筒設置於外筒件外表面,閥桿穿設套筒,套筒對應於貫穿孔。
本創作還提供另一實施例,其中閥體更包括一閥座環,閥座環設置於第一殼體的一側及第二殼體的一側.
藉由上述實施例,本創作所提供之蝶閥至少具有以下優點:藉由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之設置及簡易之外筒件,可簡單構成內外筒件而製造成閥體,避免內筒件複雜成形且閥件尺寸口徑受限的方法。
為能讓貴審查委員能更瞭解本創作之技術內容,特舉較佳具體實施例說明如下。
參圖1所示,本創作係提供一蝶閥1,蝶閥1包括一閥體10、一閥桿20、一閥盤30及一套筒40,閥盤30設置於閥體10內,套筒40固定於閥體10,閥桿20貫穿閥體10、套筒40及閥盤30,令閥桿20可帶動閥盤30旋轉,閥桿20由金屬實心棒製成。
參圖2所示,閥體10包括一內筒件11及一外筒件12,外筒件12係套設於內筒件11外,令閥體10大致成空心環之型態,以減少溫度之傳導。內筒件11包括一第一殼體111、一第二殼體112、二閥座環113及一閥桿固定座114。第一殼體111、第二殼體112、閥桿固定座114及外筒件12皆由金屬板沖壓製成。
參圖2及圖3所示,第一殼體111包括一第一內環111a及一第一延伸壁111b,第一延伸壁111b由第一內環111a的一側向外延伸,令第一延伸壁111b的外徑大於第一內環111a的外徑。第一內環111a設有一第一穿設孔111c及一第一貫通孔111d,第一穿設孔111c及第一貫通孔111d的設置位置連線係通過第一內環111a的圓心。另外,第一內環111a設有第一穿設孔111c及第一貫通孔111d的位置為平面,非弧面。第一延伸壁111b的外緣,彎折形成一第一抵接部111e。
第二殼體112包括一第二內環112及第二延伸壁112b,第二延伸壁112b由第二內環112a的一側向外延伸,令第二延伸壁112b的外徑大於第二內環112a的外徑。第二內環112a設有一第二穿設孔112c及一第二貫通孔112d,第二穿設孔112c及第二貫通孔112d的設置位置連線係通過第二內環112a的圓心。另外,第二內環112a設有第二穿設孔112c及第二貫通孔112d的位置為平面,非弧面。第二延伸壁112b的外緣,彎折形成一第二抵接部112e。
第二內環112a的內徑大於或等於第一內環111a的外徑,使得第二內環112a可套設於第一內環111a外,於本創作實施例中,第二內環112a的內表面焊接於第一內環111a的外表面。第一內環111a與第二內環112a的固定方式不以此為限,亦可以緊配、黏膠…等方式固定。第一延伸壁111b及第二延伸壁112b具有同樣之外徑,令第一殼體111與第二殼體112組合後的內筒件11的兩側具有相同之外徑。
閥座環113設置於第一殼體111及第二殼體112的一側,閥座環113係由合成橡膠製成,以可作為緩衝及連結管路墊片之用。為令圖式較為簡潔,因此於圖2省略第二殼體112旁的閥座環113。閥桿固定座114部分設置於第二內環112a的第二貫通孔112d,由圖3可見,較佳地,閥桿固定座114係同時設置於第一貫通孔111d及第二貫通孔112d內。
外筒件12設有一貫穿孔121。外筒件12的內表面抵於第一殼體111及第二殼體112的第一抵接部111e及第二抵接部112e,並可以焊接、黏膠…等方式固定,令外筒件12穩固地套設於內筒件11外。外筒件12的貫穿孔121係對應於第一穿設孔111c及第二穿設孔112c。套筒40固定地設置於外筒件12的外表面,並且套筒40的空心部分對應貫穿孔121、第一穿設孔111c及第二穿設孔112c,套筒40的內表面設有一O形環圈41,以填塞閥桿20與套筒40之間的間距,密封套筒40。
參圖3及圖4所示,閥盤30設置於第二殼體112的第二內環112a,閥桿20穿設套筒40、貫穿孔121、第二穿設孔112c及第一穿設孔111c,閥桿20再貫穿閥盤30、第一貫通孔111d及第二貫通孔112d,閥桿20的自由端容設於閥桿固定座114。閥盤30係樞接閥桿20,當閥桿20轉動時,閥桿20帶動閥盤30轉動,閥桿20亦可接設一開關裝置(圖未示)以控制閥盤30的轉動,並且於本創作實施例中,閥桿20係可為角形斷面,閥盤30與閥桿20結合之部分亦可對應為角形斷面之孔洞,以令閥桿20與閥盤30緊密結合,並減少其餘固定元件之使用。於本創作實施例中,閥盤30包括兩片金屬板及一橡膠封座,兩片金屬板31夾設橡膠封座32,並以鉚釘或焊接方式固定。兩片金屬板31係沖壓製成,橡膠封座32為合成橡膠製成。並且橡膠封座32的半徑大於兩片金屬板31的半徑,橡膠封座32的半徑與第一內環111a的半徑大致相同,令閥盤30封閉第一內環111a十,橡膠封座32可貼合於第一內環111a的內表面,即soft sealing(Soft to Metal touch),以達阻斷及密封流體之功能。
藉由上述結構,閥體10的內筒件11結構,可以藉由簡單製成第一殼體111及第二殼體112組合完成,當流體欲通過閥盤30時,流體與第一殼體111的內表面接觸,而外筒件12與內筒件11之間藉由第一延伸壁111b及第二延伸壁112b的設置,使得外筒件12與第一內環111a及第二內環112a之間保持中空,以避免流體的溫度被影響。並且由第一殼體111及第二殼體112組合成內筒件11,令製造成形較為簡易,避免製造限制內筒件11的尺寸,即避免整體閥體10的尺寸受限,且內筒件11及外筒件12組成空心環型態的閥體10,較實心金屬環省料,且空心環係可解決實心金屬環導熱之問題。
綜上所述,本創作所提供之蝶閥,具有以下優點:藉由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之設置,可簡單構成內筒件,避免傳統閥體複雜的成形方法。
本實施方式僅例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為避免贅述,並未詳加記載所有可能的變化組合。然而,本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上述各模組或元件未必皆為必要。且為實施本創作,亦可能包含其它較細節之習知模組或元件。各模組或元件皆可能視需求加以省略或修改,且任兩模組間未必不存在其它模組或元件。
需注意的是,上述僅為實施例,而非限制於實施例。譬如此不脫離本創作基本架構者,皆應為本專利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而應以專利申請範圍為準。
1‧‧‧蝶閥
10‧‧‧閥體
11‧‧‧內筒件
111‧‧‧第一殼體
111a‧‧‧第一內環
111b‧‧‧第一延伸壁
111c‧‧‧第一穿設孔
111d‧‧‧第一貫通孔
111e‧‧‧第一抵接部
112‧‧‧第二殼體
112a‧‧‧第二內環
112b‧‧‧第二延伸壁
112c‧‧‧第二穿設孔
112d‧‧‧第二貫通孔
112e‧‧‧第二抵接部
113‧‧‧閥座環
114‧‧‧閥桿固定座
12‧‧‧外筒件
121‧‧‧貫穿孔
20‧‧‧閥桿
30‧‧‧閥盤
31‧‧‧金屬板
32‧‧‧橡膠封座
40‧‧‧套筒
41‧‧‧O型環圈
圖1係本創作蝶閥之立體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蝶閥之分解示意圖。 圖3係本創作蝶閥之剖面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蝶閥之使用示意圖。
1‧‧‧蝶閥
11‧‧‧內筒件
111‧‧‧第一殼體
111a‧‧‧第一內環
111b‧‧‧第一延伸壁
111c‧‧‧第一穿設孔
111d‧‧‧第一貫通孔
112‧‧‧第二殼體
112a‧‧‧第二內環
112b‧‧‧第二延伸壁
112c‧‧‧第二穿設孔
112d‧‧‧第二貫通孔
113‧‧‧閥座環
114‧‧‧閥桿固定座
12‧‧‧外筒件
121‧‧‧貫穿孔
20‧‧‧閥桿
30‧‧‧閥盤
40‧‧‧套筒

Claims (10)

  1. 一種蝶閥,包括:   一閥體,包括一內筒件及一外筒件,該內筒件包括一第一殼體及一第二殼體,該第一殼體包括一第一內環及一第一延伸壁,該第一延伸壁由該第一內環向外延伸,該第二殼體包括一第二內環及一第二延伸壁,該第二延伸壁由該第二內環向外延伸,該第二內環套設於該第一內環,該外筒件設置於該內筒件外;   一閥桿,穿設該第一內環及該第二內環;以及   一閥盤,樞接於該閥桿,並設置於該第一內環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蝶閥,其中該第二內環的內徑大於或等於該第一內環的外徑,該第一延伸壁及該第二延伸壁的外徑相同。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蝶閥,其中該第一內環設有一第一穿設孔,該第二內環設有一第二穿設孔,該外筒件設有一貫穿孔,該貫穿孔、該第一穿設孔及該第二穿設孔相互對應,該閥桿穿設該貫穿孔、該第一穿設孔及該第二穿設孔。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蝶閥,其中該第一延伸壁的外緣彎折形成一第一抵接部,該第二延伸壁的外緣彎折形成一第二抵接部,該外筒的內表面抵於該第一抵接部及該第二抵接部。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蝶閥,其中該閥體更包括一閥桿固定座,該第一內環設有一第一貫通孔,該第二內環設有一第二貫通孔,該閥桿固定座對應地設置於該第一貫通孔及該第二貫通孔,該閥桿設置於該閥桿固定座。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蝶閥,其中該第一殼體、該第二殼體及該外筒件為金屬沖壓製成,該第二內環的內表面焊接於該第一內環的外表面。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蝶閥,進一步包括一套筒,該套筒設置於該外筒件外表面,該閥桿穿設該套筒,該套筒對應於該貫穿孔。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蝶閥,其中該閥體更包括兩片閥座環,該兩片閥座環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殼體及第二殼體的一側。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蝶閥,其中該閥盤包括兩片金屬板及一橡膠封座,該兩片金屬板夾設該橡膠封座,該橡膠封座的半徑大於該兩片金屬板的半徑。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蝶閥,其中該兩片金屬板為沖壓製成,該兩片金屬板與該橡膠封座以鉚釘或焊接固定。
TW104207970U 2015-05-22 2015-05-22 蝶閥 TWM509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7970U TWM509289U (zh) 2015-05-22 2015-05-22 蝶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7970U TWM509289U (zh) 2015-05-22 2015-05-22 蝶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9289U true TWM509289U (zh) 2015-09-21

Family

ID=54607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7970U TWM509289U (zh) 2015-05-22 2015-05-22 蝶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92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8468A (zh) * 2020-07-22 2022-03-29 奥村工程株式会社 阀绝热构造和阀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8468A (zh) * 2020-07-22 2022-03-29 奥村工程株式会社 阀绝热构造和阀
CN114258468B (zh) * 2020-07-22 2024-04-09 奥村工程株式会社 阀绝热构造和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100682A (ja) 流路切換弁
US9574669B2 (en) Butterfly valve assembly
JP3205281U (ja) 手動式流量調整弁
JP2011033189A (ja) 可撓性の弁座を有したトラニオン搭載ボール弁
ATE463693T1 (de) Kugelhahn
JP2014190472A (ja) 流量調整式回転弁
TWM509289U (zh) 蝶閥
JP2018021665A (ja) ばねを利用してディスクを安定配置したバタフライ弁
US1996309A (en) Packless valve
JP6475197B2 (ja) 弁装置
JP5850876B2 (ja) ボールバルブ
JP5010644B2 (ja) バタフライ弁
JP2007205485A (ja) ボールバルブ
JP6013026B2 (ja) ロータリー弁
KR20160074192A (ko) 버터플라이 밸브
TWI500866B (zh) 流量控制器
TW201335523A (zh) 可旋轉式多向管接頭
JP5279853B2 (ja) 非接触式バルブ装置
KR101507359B1 (ko) 내구성이 향상된 버블 타이트 댐퍼
JP2004132469A (ja) プラグバルブ
CN210770293U (zh) 一种紧凑型高性能蝶阀
JP3182134U (ja) ボールバルブ
JP2008057675A (ja) ガスコック
US20160195199A1 (en) Valve comprising a rotary, adjustbale flow-blocking system
JP4778741B2 (ja) バタフライバル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