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8504U - 旋翼裝置 - Google Patents

旋翼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8504U
TWM508504U TW104209212U TW104209212U TWM508504U TW M508504 U TWM508504 U TW M508504U TW 104209212 U TW104209212 U TW 104209212U TW 104209212 U TW104209212 U TW 104209212U TW M508504 U TWM508504 U TW M50850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peller
rotor device
uni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modu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9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h-Sien Sun
Cheng-Min Lee
Che-Wun Chiou
Zhong-Ting Zhouzhao
Original Assignee
Univ Chien Hsin Sci & 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Chien Hsin Sci & Tech filed Critical Univ Chien Hsin Sci & Tech
Priority to TW1042092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8504U/zh
Publication of TWM508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8504U/zh

Link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Description

旋翼裝置
本創作為一種旋翼裝置,特別是指一種井字型結構以及上下雙重旋翼的旋翼裝置。
習知技術,如中華民國專利第I363023號,如圖1所示,該發明係係有關於一種四旋翼無人飛行載具1,其係於一基座10之外圍等距組設有支撐桿11各供一套接座組設,並於套接座內各組設一具馬達之傳動裝置,用以驅動一翼片12而形成兩兩一組相對設置且為不同轉向之四旋翼,透過控制系統以接收一為無線發射器之遙控器所發射之訊息來驅動四傳動裝置之作動而形成一控制迴路,藉此,令其飛行上除可垂直升降亦可左右移動飛行及前後移動飛行,以達飛行動作上更為靈活而不受限制。
此外,又如中華民國專利公告第M453639號專利,揭露了一種八旋翼機的機體結構,其係於一固定平台上等角放射結合八支支撐桿,各支撐桿外端設一驅動結構結合驅動一旋翼組成。
習用的結構,不管是四旋翼或者是八旋翼,其每一個懸臂桿都僅配置一螺旋槳。雖然可以達到飛昇以及荷重的效果,但是能力受到限制。綜合上述,因此需要一種新型的旋翼裝置來解決習用技術之不足。
本創作提供一種旋翼裝置,具有上下兩層的旋槳模組可以提升旋翼裝置的飛昇以及荷重能力。
本創作提供一種旋翼裝置,具電力整流設計,用以避免充電電池間因為內阻差異而產生電力相互消耗的問題,進而可以增加電力利用效率,延長旋翼裝置滯空與飛行的時間。
本創作提供一種旋翼裝置,藉由多階層的轉換器配置,簡化其電力配線與電池設置的佈局。
本創作提供一種旋翼裝置,具支撐座可於旋翼裝置在地面上時提供重量的支撐,此外,支撐座上可以提供設置控制單元,控制單元上面有防護設計,除了可以避免風雨破壞的問題之外,更可以透過凹部設計提供容置GPS定位裝置,而防護罩上的通孔設計,更可以讓使用者看到罩體內的情況。
在一實施例中,本創作提供一種旋翼裝置,包括有結構本體、複數個旋槳模組以及一電力供應模組。該結構本體,其具有複數個支撐桿。每一對旋槳模組設置在其中之一支撐桿上。該電力供應模組,與該複數對旋槳模組電性連接,用以供應該複數對旋槳模組電力。
在另一實施例中,每一對旋槳模組更包括有一第一旋槳單元以及一第二旋槳單元,其係成上下配置,其中,第一旋槳單元的螺旋槳為正槳以及第二旋槳單元的螺旋槳為反槳或者是第一旋槳單元的螺旋槳為反槳以及第二旋槳單元的螺旋槳為正槳。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電力供應模組更具有一整流元件,其係分別與複數個電池以及該複數對旋槳模組電性連接。每一對旋槳模組更包括有一第一旋槳單元、一第二旋槳單元以及一第一轉換器,該第一轉換器具有兩個輸入端分別與該第一與第二旋槳單元電性連接,以及一輸出端與一第一電線電性連接。而任兩對旋槳模組的第一轉換器所耦接的第一電線,分別耦接至一第二轉換器的兩輸入端,該第二轉換器的輸出端與一第二電線電性連接。任兩第二轉換器的輸出端所耦接的第二電線分別耦接至一第三轉換器的兩輸入端,該第三轉換器的輸出端與一第三電線電性連接,該第三電線再與該整流元件電性連接。
在另一實施例中,結構本體係成井字型結構,其中,相鄰平行的支撐桿間更連接有至少一輔助桿。再者,該井字型結構中間具有一開口,其一側提供容置一支撐座,而另一側則連接有一防護部,其中,該防護部更具有一第一罩體,與該結構本體相連接,該第一罩體與該支撐座之間設置有控制單元。該第一罩體在其頂端具有一凹部,該第一罩體的表面更開設有複數個通孔。該凹部設置有一GPS定位單元,與該控制單元電性連接。該防護部更具有一第二罩體,罩覆於該第一罩體之外圍。
請參閱圖2與圖4所示,該圖為本創作之旋翼裝置以及電力配線實施例示意圖。該旋翼裝置包括有結構本體20、複數對旋槳模組21a~21h、控制單元22以及電力供應模組25。本實施例的結構本體20係為井字型結構,中間有一個中空區域200。井字型結構係由複數個支撐桿201所構成。在一實施例中,支撐桿201可以透過拼接或疊組的方式組合而成井字型結構,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透過一體成形的方式形成井字型的結構。中空區域200的下方連接有一支撐座202,本實施例的支撐座,具有四個腳體203,用以在旋翼裝置2停靠在地面上時,提供支撐整體的重量,在一實施例中,其可以支撐高達90公斤的重量。
此外,在井字型結構的上方,對應該中空區域200的位置具有一防護部24。在本實施例中,防護部24具有第一防護罩240以及第二防護罩 241,其中,該第一防護罩240內與該支撐座202之間設置有該控制單元22,用以接收遠端的控制訊號控制旋翼裝置2的飛行、昇降與速度等。第一防護罩240的頂端具有一個凹部242用以提供放置一GPS裝置23(全球定位裝置),其係與控制單元22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防護罩240為不透光的材質所構成,此外,第一防護罩的表面也開設有複數個通孔243,以提供操作者可以透過視覺看到第一防護罩240內部,而且也可以兼顧避免內部控制單元22受到強光而造成損害。爲了強化防風雨的效果,在第一防護罩240的外部更可以套設該第二防護罩241。在一實施例中,第二防護罩241為透明的罩體。要說明的是,防護部24的罩體數量可以根據需求而定,並不以實施例的兩個為限制。例如:在另一實施例中,防護部24可以由不具有通孔的罩體所構成,其一部分區域透明,部分區域不透明,GPS裝置23以及控制單元都整合在其內部,其係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求而定。
結構本體20的每一個支撐桿201的一側,更設置有一對旋槳模組21a~21h。每一對旋槳模組21a~21h具有第一旋槳單元210以及第二旋槳單元211,其係成上下配置。在本實施例中,其配置為在支撐桿201的上下兩側。以旋槳模組21a為例,其第一旋槳單元210的螺旋槳212可以為正槳以及第二旋槳單元211的螺旋槳213為反槳,或者是第一旋槳單元210的螺旋槳212為反槳以及第二旋槳單元211的螺旋槳213為正槳,任一種方式皆可。要說明的是,如果旋槳模組21a的第一旋槳單元210的螺旋槳為正槳,則相鄰同一側的旋槳模組的第一旋槳單元210的螺旋槳則為反槳配置,以此類推。以本創作的實施例來說明,從旋槳模組21a至21h逆時針來看,其第一旋槳單元210的螺旋槳分別為正槳、反槳、正槳、反槳、正槳、反槳、正槳、反槳。同理,其第二旋槳單元211的螺旋槳則分別為反槳、正槳、反槳、正槳、反槳、正槳、反槳、正槳。
請參閱圖3所示,該圖為本創作的結構本體另一實施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結構本體 20同樣為井字型結構,和圖2的差異在於,相鄰平行的支撐桿201間更連接有至少一輔助桿204,用以強化井字型結構的強度。此外,要說明的是,爲了降低結構本體20的成本,在一實施例中,圖2與圖3的結構本體20的支撐桿201、輔助桿204等結構可以利用現成的鋁擠製品來組合。
請參閱圖4所示,其係為本創作旋翼裝置的電力供應模組示意圖。該電力供應模組25更具有一整流元件250,其係分別與複數個電池251與252以及該複數對旋槳模組21a~21h電性連接。本實施例中,整流元件250為三相全波整流器,用以避免充電電池251與252間因為內阻差異而產生電力相互消耗的問題,進而可以增加電力利用效率,延長旋翼裝置滯空與飛行的時間。每一對旋槳模組21a~21h更具有第一轉換器253,該第一轉換器253具有兩個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兩個輸入端分別經由電線257a與該第一與第二旋槳單元210與211的驅動馬達219電性連接,而輸出端與第一電線257b電性連接。此外,任兩對旋槳模組,例如:21a與21b、21c與21d、21e與21f、21g與21h的第一轉換器253所耦接的第一電線257b,分別耦接至第二轉換器254的兩輸入端,該第二轉換器254的輸出端與一第二電線257c電性連接。任兩第二轉換器254的輸出端所耦接的第二電線257c分別耦接至第三轉換器255的兩輸入端,該第三轉換器255的輸出端與第三電線257d電性連接,該第三電線257d再與該整流元件250電性連接。經過三層轉換器253、254與255的轉換,可以將複雜的配線,簡化成剩下兩條電線257d,如此可以簡化電池251與252和各個旋槳模組21a~21h以及充電電池251與252間電性連接的配線。
惟以上所述之具體實施例,僅係用於例釋本創作之特點及功效,而非用於限定本創作之可實施範疇,於未脫離本創作上揭之精神與技術範疇下,任何運用本創作所揭示內容而完成之等效改變及修飾,均仍應為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旋翼裝置
10‧‧‧基座
11‧‧‧支撐桿
12‧‧‧翼片
2‧‧‧旋翼裝置
20‧‧‧結構本體
200‧‧‧中空區域
201‧‧‧支撐桿
202‧‧‧支撐座
203‧‧‧腳體
204‧‧‧輔助桿
21a~21h‧‧‧旋槳模組
210‧‧‧第一旋槳單元
211‧‧‧第二旋槳單元
212~213‧‧‧螺旋槳
219‧‧‧驅動馬達
22‧‧‧控制單元
23‧‧‧GPS定位裝置
24‧‧‧防護部
240‧‧‧第一防護罩
241‧‧‧第二防護罩
242‧‧‧凹部
243‧‧‧通孔
25‧‧‧電力供應模組
250‧‧‧整流元件
251~252‧‧‧充電電池
253‧‧‧第一轉換器
254‧‧‧第二轉換器
255‧‧‧第三轉換器
257a‧‧‧電線
257b‧‧‧第一電線
257c‧‧‧第二電線
257d‧‧‧第三電線
圖1為習用旋翼裝置示意圖; 圖2係為本創作具旋翼裝置實施例示意圖; 圖3係為本創作具結構本體之另一實施例示意圖;以及 圖4係為本創作之旋翼裝置電力供應模組示意圖。
2‧‧‧旋翼裝置
20‧‧‧結構本體
200‧‧‧中空區域
201‧‧‧支撐桿
202‧‧‧支撐座
203‧‧‧腳體
21a~21h‧‧‧旋槳模組
210‧‧‧第一旋槳單元
211‧‧‧第二旋槳單元
212~213‧‧‧螺旋槳
22‧‧‧控制單元
23‧‧‧GPS定位裝置
24‧‧‧防護部
240‧‧‧第一防護罩
241‧‧‧第二防護罩
242‧‧‧凹部
243‧‧‧通孔

Claims (14)

  1. 一種旋翼裝置,包括: 一結構本體,具有複數個支撐桿; 複數對旋槳模組,每一對旋槳模組設置在其中之一支撐桿上;以及 一電力供應模組,與該複數對旋槳模組電性連接,用以供應該複數對旋槳模組電力。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旋翼裝置,其中每一對旋槳模組更包括有一第一旋槳單元以及一第二旋槳單元,其係成上下配置,其中,第一旋槳單元的螺旋槳為正槳以及第二旋槳單元的螺旋槳為反槳,或者是該第一旋槳單元的螺旋槳為反槳以及該第二旋槳單元的螺旋槳為正槳。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旋翼裝置,其中,該電力供應模組更具有一整流元件,其係分別與複數個電池以及該複數對旋槳模組電性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旋翼裝置,每一對旋槳模組更包括有一第一旋槳單元、一第二旋槳單元以及一第一轉換器,該第一轉換器具有兩個輸入端分別與該第一與第二旋槳單元電性連接,以及一輸出端與一第一電線電性連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旋翼裝置,其中,任兩對旋槳模組的第一轉換器所耦接的第一電線分別耦接至一第二轉換器的兩輸入端,該第二轉換器的輸出端與一第二電線電性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旋翼裝置,其中任兩第二轉換器的輸出端所耦接的第二電線分別耦接至一第三轉換器的兩輸入端,該第三轉換器的輸出端與一第三電線電性連接,該第三電線再與該整流元件電性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旋翼裝置,其中該整流元件為一三相全波整流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旋翼裝置,其中,該結構本體係成井字型結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旋翼裝置,其中,相鄰平行的支撐桿間更連接有至少一輔助桿。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旋翼裝置,其中,該井字型結構中間具有一開口,其一側提供容置一支撐座,而另一側則連接有一防護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旋翼裝置,其中,該防護部更具有一第一罩體,與該結構本體相連接,該第一罩體與該支撐座之間設置有控制單元。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旋翼裝置,其中,該第一罩體在其頂端具有一凹部,該第一罩體的表面更開設有複數個通孔。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旋翼裝置,其中,該凹部設置有一GPS定位單元,與該控制單元電性連接。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旋翼裝置,其中,該防護部更具有一第二罩體,罩覆於該第一罩體之外圍。
TW104209212U 2015-06-10 2015-06-10 旋翼裝置 TWM508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9212U TWM508504U (zh) 2015-06-10 2015-06-10 旋翼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9212U TWM508504U (zh) 2015-06-10 2015-06-10 旋翼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8504U true TWM508504U (zh) 2015-09-11

Family

ID=54607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9212U TWM508504U (zh) 2015-06-10 2015-06-10 旋翼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85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07720A1 (zh) * 2015-12-25 2017-06-29 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多旋翼载人飞行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07720A1 (zh) * 2015-12-25 2017-06-29 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多旋翼载人飞行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93926B2 (en) Propuls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CN205790344U (zh) 一种无人机定向天线
CN107187592A (zh) 一种复合式多旋翼系留无人机系统
CN106379525A (zh) 一种连翼无人机
CN107223108A (zh) 电源组件、无人飞行器及遥控移动装置
CN109866924A (zh) 一种电力架空线路消缺无人机及其消缺方法
TWM508504U (zh) 旋翼裝置
TWI642597B (zh) 小型太陽能動力無人機
CN113353225A (zh) 一种可伸缩太阳能风帆船
CN208915446U (zh) 一种电力架空线路消缺无人机机体
CN110844039A (zh) 一种电动飞艇
CN204368430U (zh) 太阳能电动个人飞行器
CN207045715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无人机
CN205931255U (zh) 一种基于arm的球形无人机
CN207106869U (zh) 360°监控式旋翼无人机
US20180208308A1 (en) Solar cell module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210007645U (zh) 一种便携式光伏发电装置
CN211253006U (zh) 一种框式飞行器
CN209192267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配套的系留设备
CN207089594U (zh) 船舶用悬梯
CN206922167U (zh) 无死角供电系统
CN207191369U (zh) 一种新型推进涵道式飞艇
CN211592926U (zh) 救援无人机
CN206511118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机体结构设计
CN205801528U (zh) 太阳能航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