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7450U - 鎖的離合裝置 - Google Patents

鎖的離合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7450U
TWM507450U TW104208033U TW104208033U TWM507450U TW M507450 U TWM507450 U TW M507450U TW 104208033 U TW104208033 U TW 104208033U TW 104208033 U TW104208033 U TW 104208033U TW M507450 U TWM507450 U TW M50745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driving
lock
clutch device
push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8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o-Ya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Stanley Security Solutions Taiwa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nley Security Solutions Taiwan Ltd filed Critical Stanley Security Solutions Taiwan Ltd
Priority to TW104208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7450U/zh
Publication of TWM507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7450U/zh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鎖的離合裝置
本創作一種鎖的離合裝置,是指一種可以應用於電子鎖閂的離合裝置。
按習知的機械鎖閂或電子鎖閂皆具有一閂,該閂可透過外側把手或內側把手來驅動,使該閂從一伸展的位置移動到一撤縮的位置,進而使門開啟;然而,當鎖閂在閉鎖狀態下,外側把手即無法被轉動,此時閂是位於伸展的閉鎖位置,如果不知已經上鎖情況下的使用者,經常多次用力下壓外側把手,就會造成該鎖閂的內部元件受損壞,以致降低該鎖閂的使用壽命。
本創作的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鎖的離合裝置,可應用於電子鎖閂。
本創作的鎖的離合裝置,包括:一殼體、一第一帶動件、一第二帶動件、一第三帶動件、一離合元件與一推動元件;該第二帶動件、該離合元件與該推動元件部分安裝於該殼體內;該第一帶動件、該第三帶動件分別安裝於該殼體上而呈隔開設置;該 第二帶動件安裝於該第一帶動件與該第三帶動件之間;該離合元件可接受該推動元件的推動而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當該離合元件位於該第一位置,轉動該第一帶動件或該第三帶動件無法推動該離合元件帶動該第二帶動件轉動一角位移;當該離合元件位於該第二位置,轉動該第一帶動件或該第三帶動件可推動該離合元件帶動該第二帶動件轉動一角位移。
本創作的鎖的離合裝置,包括:一殼體,具有一第一固定件與一第二固定件;一第一帶動件,安裝於該第一固定件上;一第三帶動件,安裝於該第二固定件上;一第二帶動件、一離合元件與一推動元件安裝於該第一固定件與該第二固定件之間;該離合元件,可接受該推動元件的推動而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當該離合元件位於該第二位置,轉動該第一帶動件或該第三帶動件可推動該離合元件帶動該第二帶動件轉動一角位移。
本創作的鎖的離合裝置,包括:一殼體、一第一帶動件、一第二帶動件、一圓球體元件與一推動元件;該第一帶動件與該第二帶動件安裝於該殼體;該殼體具有一通道;該推動元件部分安裝於該通道內;該圓球體元件裝設於該通道內與該推動元件相鄰,可接受該推動元件的推動而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當該圓球體元件位於該第一位置,轉動該第一帶動件無法推動該圓球體元件帶動該第二帶動件轉動一角位移;當該圓球體元件位於該第二位置,轉動該第一帶動件可推動該圓球體元件帶動該第二帶動件轉動一角位移。
10‧‧‧鎖的離合裝置
20‧‧‧殼體
32‧‧‧第一固定件
321‧‧‧第一容室
322‧‧‧孔
323‧‧‧固定銷孔
324‧‧‧通孔
21a‧‧‧第一凹槽
22a‧‧‧第二凹槽
23a‧‧‧第三凹槽
24a‧‧‧第四凹槽
23‧‧‧通道
24‧‧‧圓柱形孔
30‧‧‧第二固定件
301‧‧‧第二容室
302‧‧‧第三容室
303‧‧‧孔
304‧‧‧固定銷
305‧‧‧螺絲孔
311‧‧‧凹部
312‧‧‧凸柱
21b‧‧‧第一凹槽
22b‧‧‧第二凹槽
23b‧‧‧第三凹槽
24b‧‧‧第四凹槽
33‧‧‧第一帶動件
331‧‧‧方形孔
332‧‧‧懸臂
333‧‧‧驅動部
34‧‧‧第二帶動件
340‧‧‧凸緣
341‧‧‧方形孔
342‧‧‧懸臂
343‧‧‧驅動部
35‧‧‧第三帶動件
351‧‧‧方形孔
352‧‧‧懸臂
353‧‧‧驅動部
37‧‧‧推動元件
371‧‧‧第一部分
372‧‧‧第二部分
373‧‧‧定位環
38‧‧‧電磁螺線管
36‧‧‧離合元件
40‧‧‧鎖閂
41‧‧‧基座
410‧‧‧第一蓋板
411‧‧‧第二蓋板
412‧‧‧面板
413‧‧‧通孔
414‧‧‧孔
415‧‧‧凸緣
416‧‧‧通孔
417‧‧‧孔
418‧‧‧孔
42‧‧‧閂
420‧‧‧彈簧
421‧‧‧受推部
422‧‧‧閂頭
60‧‧‧第一傳動桿
601‧‧‧第一方桿
602‧‧‧第二方桿
603‧‧‧環槽
604‧‧‧扣環
70‧‧‧第二傳動桿
701‧‧‧第三方桿
702‧‧‧第四方桿
703‧‧‧環槽
704‧‧‧圓桿
705‧‧‧扣環
第一圖為本創作較佳具體實施例,顯示鎖的離合裝置的立體組合圖。
第二圖為本創作較佳具體實施例,顯示鎖的離合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為本創作較佳具體實施例,顯示鎖的離合裝置另一方向的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為本創作較佳具體應用實施例,於第一圖所顯示的鎖的離合裝置應用搭配一鎖閂於伸展狀態的部分立體組合圖。
第五圖為本創作較佳具體應用實施例,於第四圖所顯示的鎖的離合裝置應用搭配一鎖閂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第六圖為本創作較佳具體應用實施例,於第四圖所顯示的鎖的離合裝置應用搭配一鎖閂於撤收狀態的部分立體組合圖。
第七圖為本創作較佳具體實施例,顯示第一圖的鎖的離合裝置,處於第一狀態下的部分元件局部剖面的立體組合圖。
第八圖為本創作較佳具體實施例,顯示第七圖的鎖的離合裝置的第一固定件被移除後,所顯示的平面圖。
第九圖為本創作較佳具體實施例,顯示第一圖的鎖的離合裝置,處於第二狀態下的部分元件局部剖面的立體組合圖。
第十圖為本創作較佳具體實施例,顯示第九圖的鎖的離合裝置的第一固定件被移除後,所顯示的平面圖。
第十一圖為本創作較佳具體實施例,顯示第一圖的鎖的離合裝 置,處於第三狀態下的部分元件局部剖面的立體組合圖。
第十二圖為本創作較佳具體實施例,顯示第十一圖的鎖的離合裝置的第一固定件被移除後,所顯示的平面圖。
第十三圖為本創作較佳具體實施例,顯示第一圖的鎖的離合裝置,處於第四狀態下的部分元件局部剖面的立體組合圖。
第十四圖為本創作較佳具體實施例,顯示第十三圖的鎖的離合裝置的第一固定件被移除後,所顯示的平面圖。
第十五圖為本創作較佳具體實施例,顯示第一圖的鎖的離合裝置,處於第五狀態下的部分元件局部剖面的立體組合圖。
第十六圖為本創作較佳具體實施例,顯示第十五圖的鎖的離合裝置的第一固定件被移除後,所顯示的平面圖。
如第一圖、第二圖與第三圖所示,本創作鎖的離合裝置10,包括:一殼體20、一第一帶動件33、一第二帶動件34、一第三帶動件35、一離合元件36及一推動元件37。該殼體20包括:一第一固定件32、一第二固定件30。
該第一固定件32,具有一孔322,並於一側邊具有一第一容室321及一通孔324,而該第一固定件32的另一側具有兩個固定銷孔323。該第二固定件30,具有一孔303,並於一側邊具有一第二容室301及兩固定銷304,而該第二固定件30的另一側具有一第三容室302、一凹部311及一凸柱312,該凹部311的底部具有一螺絲孔305;該第一固定件32與第二固定件30進步分別具有一第一凹槽 21a、21b、一第二凹槽22a、22b、一第三凹槽23a、23b及一第四凹槽24a、24b,其中該第一凹槽21a、21b、該第二凹槽22a、22b與該第三凹槽23a、23b相連通,而該第三凹槽23a、23b與該第四凹槽24a、24b相連通;該第二凹槽22a、22b與第三凹槽23a、23b相連通而部份形成一通道23;該第四凹槽24a、24b形成圓柱形孔24;該通道23從靠近該第二凹槽22a、22b端往靠近圓柱形孔24端成近似喇叭狀;亦即,由靠近該第二凹槽22a、22b端的橫斷面的半徑尺寸值愈往靠近圓柱形孔24端的橫斷面的半徑尺寸值逐漸增大;有助於提供該離合元件36可以依靠自重從靠進該第二凹槽22a、22b的位置朝向圓柱形孔24的方向滑動。
該推動元件37具有一第一部分371連接一第二部分372,該第一部分371為一橫斷面直徑較大的圓柱體,該第二部分372為一橫斷面直徑較小的圓柱體,該第二部分372具有一定位環373,該定位環373與該第一部分371具有一間隔,以提供該推動元件37作動的定位,該推動元件37的第一部分371設置於該通道23內,該定位環373設置於該圓柱形孔24外,該推動元件37可為電磁螺線管的軸的一部分所形成或該推動元件37的第二部分372可連接一電磁螺線管或馬達傳動的連接件,本創作實施例中該推動元件37以電磁螺線管的軸的一部分表示;該離合元件36為一圓球體元件,於本創作實施例中,該離合元件36以一鋼珠表示,可設置於該通道23內與該推動元件37的第一部分371相鄰靠的第一位置,藉由該電磁螺線管通電後的驅動,使該推動元件37的第一 部分371推動該離合元件36由位於通道23的第一位置移動到通道23的第二位置。
該第一帶動件33為預定形狀的凸輪件,其可部分安裝於該第一固定件32的第一容室321中,該第一帶動件33具有一方形孔331,該方形孔331與該第一固定件32的孔322相對正,鄰近該方形孔331處具有一彎折的懸臂332延伸到該殼體20的該第一固定件32的第一凹槽21a內,該懸臂332上具有一驅動部333。
該第二帶動件34亦為預定形狀的凸輪件,其可部分安裝於該第二固定件30的第二容室301,該第二帶動件34的一端具有一凸緣340,該凸緣340可裝設於該第二固定件30的孔303中,該凸緣340中央形成一方形孔341,該方形孔341與該第一固定件32的孔322與該第二固定件30的孔303相對正,該第二帶動件34鄰近該方形孔341處具有一懸臂342,該懸臂342具有一驅動部343。
該第三帶動件35為一凸輪件,其可部分安裝於該第二固定件30的第三容室302,該第三帶動件35具有一方形孔351,該方形孔351與該第二固定件30的孔303相對正,該第三帶動件35鄰近該方形孔351處具有一彎折的懸臂352延伸到該殼體20的該第二固定件30的第一凹槽21b內,該懸臂352上具有一驅動部353;如上所述,該第三帶動件35的方形孔351與該第一帶動件33的方形孔331形狀相同且功能亦相同;該第三帶動件35的驅動部353與該第一帶動件33的驅動部333構造特徵相同且功能亦相同。
該第二帶動件34、該離合元件36與該推動元件37的部分設置於該 第一固定件32與該第二固定件30之間,藉由該第二固定件30的兩個固定銷304分別穿設該第一固定件32的兩個固定銷孔323。並一螺絲穿設該第一固定件32的通孔324而螺合於該第二固定件30的螺絲孔305,使該第一固定件32與該第二固定件30相連結,而該該第一帶動件33、該第三帶動件35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固定件32的第一容室321與該第二固定件30的第三容室302形成本創作的鎖的離合裝置10。
如第四圖、第五圖和第六圖所示,本創作的鎖的離合裝置10可被應用安裝於一習知的鎖閂40中,其中該鎖閂40,主要包括:一基座41、一閂42、一第一傳動桿60、一第二傳動桿70與數個螺絲所組合成。該基座41,包括:一第一蓋板410、一第二蓋板411與一面板412所結合而成中空形體;該面板412具有一通孔413;該閂42被安裝於該基座41內部,可接受安裝於該基座41內部的一彈簧420的彈力作用,而使該閂42的閂頭422部分伸出該面板412的通孔413,該閂42具有一受推部421,可接受本創作的鎖的離合裝置10的第二帶動件34的驅動部343的推動,使該閂42從一伸展位置(如第四圖所示)移動到一撤收的位置(如第六圖所示)。
如第三圖、第五圖所示,該第一蓋板410具有一凸緣415與該第二固定件30的凹部311成對正設置,該凸緣415具有一通孔416與該第二固定件30的螺絲孔305成對正設置。該第一蓋板410進一步具有一孔418與該第二固定件30的凸柱312成對正設置。在整體組合時,將本創作鎖的離合裝置10的第二固定件30的凹部311套於該 基座41的第一蓋板410的凸緣415上,使該第二固定件30的凸柱312穿設於該第一蓋板410的孔418中,以一螺絲穿設該第一蓋板410的通孔416螺入該第二固定件30的螺絲孔305中,使該鎖的離合裝置10與該基座41牢固結合;本創作的鎖的離合裝置10可搭配一電磁螺線管38的作動,以控制該鎖的離合裝置10內部的離合元件36的移位,使該鎖的離合裝置10具有離合的功效。
整體組合時,本創作的鎖的離合裝置10所連接的該電磁螺線管38具有的複數個螺絲孔(圖中未示),可以以習知的方式分別與該基座41所具有的複數個通孔成對正設置,並以螺絲分別螺入鎖緊,然後再將該基座41的第一蓋板410、第二蓋板411以習知的方式相結合,而該基座41的第一蓋板410的孔417與第二蓋板411的的孔414成對正設置,以分別提供習知的該第二傳動桿70與該第一傳動桿60的穿設安裝。
該習知的第一傳動桿60具有一第一方桿601與一第二方桿602,該第一方桿601與第二方桿602之間具有一環槽603可接受一扣環604的扣合,其中該第一方桿601可連接一外側把手(圖中未示出),該第二方桿602可插置於本創作鎖的離合裝置10的該第一帶動件33的方形孔331或該第三帶動件35的方形孔351,以連動該第一帶動件33或該第三帶動件35。
而該習知的該第二傳動桿70具有一第三方桿701與一第四方桿702,該第三方桿701與該第四方桿702之間具有一環槽703及一圓桿704,其中該環槽703可與一扣環705相扣合,而該第三方桿701 可連接一內側把手(圖中未示出),該第四方桿702可穿過該第一帶動件33的方形孔331或該第三帶動件35的方形孔351再插置於該第二帶動件34的方形孔341,以連動該第二帶動件34。
如第四圖與第二圖所示,該鎖閂40呈現閉鎖狀態,該閂42的閂頭422向該面板412外部做部份伸出,欲使該鎖閂40呈現開鎖狀態,可以旋轉外側把手(圖中未示出)以驅動該第一傳動桿60連動該第一帶動件33或該第三帶動件35推動該離合元件36帶動該第二帶動件34,使該第二帶動件34的驅動部343驅動該閂42的一受推部421,帶動該閂42的閂頭422向該基座41的內部移動到開門的撤收位置(如第六圖所示)。或旋轉內側把手(圖中未示出)以驅動該第二傳動桿70,可推動該第二帶動件34的驅動部343驅動該閂42的一受推部421,帶動該閂42的閂頭422向的基座41的內部移動到開門的撤收位置(如第六圖所示)。
習知該鎖閂40為了符合左開門或右開門的安裝使用,該第一傳動桿60與該第二傳動桿70需要互換安裝位置,使其符合左開門或右開門之安裝使用。而本創作的鎖的離合裝置10亦能符合左開門或右開門的安裝使用,亦即,本創作的鎖的離合裝置10具有該第一帶動件33、該第二帶動件34、該第三帶動件35,其中該第二帶動件34設置於該第一帶動件33與該第三帶動件35之間,該第一傳動桿60可以選擇插置於該第一帶動件33的方形孔331或該第三帶動件35的方形孔351,而該第二傳動桿70可以穿過該第一帶動件33的方形孔331或該第三帶動件35的方形孔351再插置於 該第二帶動件34的方形孔341中,可提供上述無論是左開門或右開門的安裝,皆具有操作該閂42之功能。
如第七圖、第八圖所示,當電磁螺線管在未通電時,該鎖的離合裝置10的該推動元件37與該離合元件36位於通道23的第一位置,所呈現的第一狀態;如第九圖、第十圖所示,當電磁螺線管通電時,該鎖的離合裝置10受到該推動元件37的推動後,使該離合元件36位於第二位置,該第一帶動件33的驅動部333與該離合元件36相鄰靠,所呈現的第二狀態;前述該鎖的離合裝置10在第二狀態下,經過轉動外把手連動該第一傳動桿60(圖中未示出)驅動該第一帶動件33推動該離合元件36,使該離合元件36推動該第二帶動件34轉動一角位移後,此時該離合元件36位於第三位置,所呈現的第三狀態(第十一圖、第十二圖);前述該鎖的離合裝置10在第三狀態下,當電磁螺線管電力消失後,該推動元件37會從位於通道23的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此時習知的鎖閂具有回位的結構(圖中未示出),可以提供轉動內側把手(圖中未示)驅動第二傳動桿70(圖中未示)作轉動,推動該第二帶動件34旋轉一角位移,並同時推動該離合元件36從通道23的第三位置(如第十一圖)回到第二位置,並藉由該第二帶動件34的部分回復力與該離合元件36的自重作用,而使該離合元件36從通道23的第二位置回到通道23的第一位置,而且,習知的鎖閂亦具有回位的結構(圖中未示出),可以提供轉動外側把手(圖中未示)驅動第一傳動桿60(圖中未示)旋轉一角位移,而回到原來的位置 (如第七圖所示)。
該鎖的離合裝置10,在前述第一狀態下,經過轉動外把手(圖中未示出)旋轉一角位移連動該第一傳動桿60(圖中未示出)驅動該第一帶動元件33,而無法推動該離合元件36;此時轉動外側把手(圖中未示)驅動該第一傳動桿60作轉動該第一帶動件33或第三帶動件35會形成空轉一角位移,該離合元件36與該第二帶動元件34維持於原來位置,而無法直接推動該第二帶動件34推動該閂42,該鎖閂形成閉鎖,所呈現的第四狀態(如第十三圖、第十四圖與第四圖所示)。但,本創作鎖的鎖的鎖的離合裝置10,在前述第一狀態下,此時轉動內側把手(圖中未示)直接驅動該第二傳動桿70作轉動該第二帶動件34會直接推動該閂42,該鎖閂形成開鎖,所呈現的第五狀態(如第十五圖、第十六圖與第六圖所示)。
上述本創作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三帶動件35的結構主要特徵與功能皆與該第一帶動件33相同,因此所有操作及作動皆以該第一帶動件33顯示,而於實際應用實施時,該第三帶動件35與該第一帶動件33可為分離的兩元件,亦可以部分連接形成一體,而保有該第一帶動件33具有方形孔331、驅動部333與該第三帶動件35具有方形孔351、驅動部353的結構特徵與功能。
惟上述本創作實施例各節,僅為本創作之諸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非為用以限定本創作之實施,大凡依據下列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構造特徵及其精神而為之等效性替換或修改,皆應包含 在本創作專利範圍之範疇。
10‧‧‧鎖的離合裝置
20‧‧‧殼體
32‧‧‧第一固定件
321‧‧‧第一容室
322‧‧‧孔
324‧‧‧通孔
21a‧‧‧第一凹槽
23‧‧‧通道
24‧‧‧圓柱形孔
30‧‧‧第二固定件
301‧‧‧第二容室
303‧‧‧孔
304‧‧‧固定銷
305‧‧‧螺絲孔
21b‧‧‧第一凹槽
22b‧‧‧第二凹槽
23b‧‧‧第三凹槽
24b‧‧‧第四凹槽
33‧‧‧第一帶動件
331‧‧‧方形孔
332‧‧‧懸臂
333‧‧‧驅動部
34‧‧‧第二帶動件
340‧‧‧凸緣
341‧‧‧方形孔
342‧‧‧懸臂
343‧‧‧驅動部
35‧‧‧第三帶動件
351‧‧‧方形孔
352‧‧‧懸臂
353‧‧‧驅動部
37‧‧‧推動元件
371‧‧‧第一部分
372‧‧‧第二部分
373‧‧‧定位環
36‧‧‧離合元件

Claims (20)

  1. 一種鎖的離合裝置,包括:一殼體、一第一帶動件、一第二帶動件、一第三帶動件、一離合元件與一推動元件;該第二帶動件、該離合元件與該推動元件部分安裝於該殼體內;該第一帶動件、該第三帶動件分別安裝於該殼體上而呈隔開設置;該第二帶動件安裝於該第一帶動件與該第三帶動件之間;該離合元件可接受該推動元件的推動而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當該離合元件位於該第一位置,轉動該第一帶動件或該第三帶動件無法推動該離合元件帶動該第二帶動件轉動一角位移;當該離合元件位於該第二位置,轉動該第一帶動件或該第三帶動件可推動該離合元件帶動該第二帶動件轉動一角位移。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鎖的離合裝置,其中該離合元件為一圓球體元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鎖的離合裝置,其中該離合元件為一鋼珠。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鎖的離合裝置,其中該第一帶動件、該第三帶動件分別具有一驅動部,可推動該離合元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鎖的離合裝置,其中該殼體於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形成喇叭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鎖的離合裝置,其中該第一帶動件、該第三帶動件分別具有一驅動部,可推動該離合元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鎖的離合裝置,其中該推動元件為電磁螺線管的軸的一部分。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鎖的離合裝置,其中該推動元件連接一電磁 螺線管。
  9. 一種鎖的離合裝置,包括:一殼體,具有一第一固定件與一第二固定件;一第一帶動件,安裝於該第一固定件上;一第三帶動件,安裝於該第二固定件上;一第二帶動件、一離合元件與一推動元件安裝於該第一固定件與該第二固定件之間;該離合元件,可接受該推動元件的推動而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當該離合元件位於該第二位置,轉動該第一帶動件或該第三帶動件可推動該離合元件帶動該第二帶動件轉動一角位移。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鎖的離合裝置,其中該離合元件為一圓球體元件。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鎖的離合裝置,其中該離合元件為一鋼珠。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鎖的離合裝置,其中該第一帶動件、該第三帶動件分別具有一驅動部,可推動該離合元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鎖的離合裝置,其中該第一固定件與該第二固定件於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形成喇叭狀。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鎖的離合裝置,其中該離合元件為一圓球體元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鎖的離合裝置,其中該推動元件為電磁螺線管的軸的一部分。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鎖的離合裝置,其中該推動元件連接一電磁螺線管。
  17. 一種鎖的離合裝置,包括:一殼體、一第一帶動件、一第二帶動件、一圓球體元件與一推動元件;該第一帶動件與該第二帶動件安裝於該殼體;該殼體具有一通道;該推動元件部分安裝於該通道內;該圓球體元件裝設 於該通道內與該推動元件相鄰,可接受該推動元件的推動而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當該圓球體元件位於該第一位置,轉動該第一帶動件無法推動該圓球體元件帶動該第二帶動件轉動一角位移;當該圓球體元件位於該第二位置,轉動該第一帶動件可推動該圓球體元件帶動該第二帶動件轉動一角位移。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鎖的離合裝置,其中,該殼體,包括:一第一固定件、一第二固定件;該第一固定件,具有一第一容室,該第一帶動件部分安裝於該第一容室內;該第二固定件具有一第二容室,該第二帶動件部分安裝於該第二容室內。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鎖的離合裝置,其中,該圓球體元件為一鋼珠。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鎖的離合裝置,其中該推動元件為電磁螺線管的軸的一部分。
TW104208033U 2015-05-22 2015-05-22 鎖的離合裝置 TWM507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8033U TWM507450U (zh) 2015-05-22 2015-05-22 鎖的離合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8033U TWM507450U (zh) 2015-05-22 2015-05-22 鎖的離合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7450U true TWM507450U (zh) 2015-08-21

Family

ID=54340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8033U TWM507450U (zh) 2015-05-22 2015-05-22 鎖的離合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74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7544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of electronic lock
EP2599943B1 (en) Electronic door lock device for connecting clutch easily
CN107208434B (zh) 齿轮总成及包括该齿轮总成的门装机构
US8813530B2 (en) Push-button type cylinder lock assembly
US10403454B2 (en) Circuit breaker system and safety operating handle for a circuit breaker system
US20140250959A1 (en) Magnetic lock
CA2767508C (en) Exchangeable cylinder lock assembly
US11187008B2 (en) Clutch engagement assembly of door lock and driving device thereof
CA3078078C (en) Push-pull passage lock housing
US10711485B2 (en) Door lock
WO2018160710A1 (en) Pivoting magnet security latch
KR200464587Y1 (ko) 손잡이연결축의 구조가 개선된 디지털도어락
TWM507450U (zh) 鎖的離合裝置
TWI635014B (zh) 主開關鎖帶動機構
TW202020284A (zh) 感應式鎖具
TWM488537U (zh) 電子鎖的傳動裝置
JP2009257011A (ja) 電気錠
TWM525408U (zh) 離合機構
TWM460132U (zh) 電子鎖的傳動機構
AU2014216016B2 (en) Electronic door lock device for connecting clutch easily
CN209761046U (zh) 一种门锁的电动离合结构
CN210858293U (zh) 用于电子锁的方棒机构以及电子锁
JP2010007306A (ja) 筒状鍵使用のピンタンブラ錠
JP2015183424A (ja) ロック装置取付け確認カード
TWM491704U (zh) 電子鎖的傳動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