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6088U - 自行車車把手連桿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車把手連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06088U TWM506088U TW104201278U TW104201278U TWM506088U TW M506088 U TWM506088 U TW M506088U TW 104201278 U TW104201278 U TW 104201278U TW 104201278 U TW104201278 U TW 104201278U TW M506088 U TWM506088 U TW M506088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ck
- connecting rod
- handlebar
- handle
- bicyc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1/00—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12—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 B62K21/125—Extensions; Auxiliary handleb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12—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 B62K21/16—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having adjustable parts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Description
本新型涉及自行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行車車把手連桿。
眾所周知的自行車具有低碳環保的效果,給人們能夠自由舒暢的騎乘,特別在汽車的日益增多的環境下,無論是日常上下班或是休閒娛樂都離不開自行車。另外,自行車具有成本低,輕巧、隨停隨走的優點,深受騎乘者的青睞,因此,騎自行車作長途旅遊,甚至騎自行車遊歷世界已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了。
自行車把手是控制行駛方向以及平衡車體的重要部件之一,傳統的把手如圖1所示,車把桿1’上設有用於固定把手2’的固定座3’,把手2’通常設置為單個。而且,該把手2’主要是固定形態的設置,也就是說,人們一旦長時間的騎乘自行車,就會造成背部、臂膀、頸椎等部位的疲勞,此時需要停車休息,使身體血液循環,以免上述部位的過分疲勞。再者,車把桿1’上缺少放置錄影機、相機的座體,阻礙人們隨時拍攝精彩瞬間影像的機會。
另外,在連桿上設置兩個座體並不能完全滿足騎車的需求,原因在於兩個座體的位置是相對固定的,即使擇其中之一安裝,由於臂膀適應了兩個座體的距離變化,就會繼續出現疲勞感,另外,除安裝把手外,現代化的輔助設備,如錄像機、相機等其他記錄儀器亦可安裝在連桿上,導致即便設置兩個座體,但還是不夠安裝其他裝置的缺失。
有鑑於既知技術的缺失,因此本新型提供一種自行車車把手連桿,其目的在於為騎車者隨時調整騎車姿勢或放置相機等物品之用。
本新型另提供了一種可調式自行車把手連桿,其可以解決雖在連桿上設置兩個座體但無法舒緩騎乘者腰臂勞損以及不能安裝其他設備的問題。
本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其保證有足夠的力臂強度,既可以舒緩騎乘者腰臂勞損的問題又能靈活調整多個其他設備的安裝位置。
本新型的自行車車把手連桿,其包括一連桿,該連桿的一端設有可安裝車把手的一座體,另一端設有安裝轉軸的一連接頭,其特徵在於,座體與連接頭之間設有用於安裝一副把手或一載物座的一副座體。
如上所述的自行車車把手連桿,較佳的,副座體包括底座及與該底座相配安裝的一壓座,該壓座裝配于底座上形成一穿接孔。較佳的,所述穿接孔內安裝固定該副把手。較佳的,副把手為直管形把手或蝴蝶形把手。較佳的,底座上藉由螺絲釘固定載物座。較佳的,載物座藉由一支撐管固定,該支撐管的另一端裝配於穿接孔內。
本新型的可調式自行車把手連桿包括安裝在自行車車軸上的連桿,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桿上依次設有至少兩個用於安裝車把手或其他設備的安裝座,安裝座上設有與其相配的固定蓋。
如上所述的可調式自行車把手連桿,較佳的,連桿上設有三個或四個或五個的安裝座。較佳的,所述連桿為長方形的條形結構,安裝座的下端邊為平直的支撐面、斜邊支撐面或弧形的加強筋。以及,較佳的,連桿的兩側邊沿設有凸耳,該凸耳上衝壓有與固定蓋裝配的安裝孔。
本新型的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包括安裝在自行車車軸上的連桿,其中,所述連桿包括至少一個設有圓弧槽的固定塊及可與固定塊相配安裝的連接端塊,連接端塊上亦設有圓弧槽,且連接端塊和固定塊之間設有鎖緊元件,兩圓弧槽適配連接成用於車把手或其他設備安裝的副座體。
如上所述的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較佳的,連桿設有至少兩個首尾相連的連接塊,連接塊的兩端均設有圓弧槽,兩圓弧槽適配連接成用於供車把手或其他設備安裝的副座體。
如上所述的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較佳的,固定塊藉由鎖緊元件與連接塊固定組合安裝,使它們之間的圓弧槽徑向連接。
如上所述的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較佳的,固定塊藉由鎖緊元件與連接塊、連接端塊依次適配固定組合安裝,使它們之間的圓弧槽
徑向連接。
如上所述的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較佳的,固定塊藉由鎖緊元件與連接塊、連接端塊依次適配固定組合安裝,使它們之間的圓弧槽縱向連接。
如上所述的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較佳的,固定塊上還設有供車把或其它設備安裝的固定孔。
如上所述的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較佳的,固定塊固定安裝於車軸上。
如上所述的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較佳的,鎖緊元件包括螺釘與螺母,藉由螺釘、螺母的配合將固定塊與連接端塊、或固定塊與連接塊、或固定塊與連接塊及連接端塊的固定組合安裝於車軸上。
如上所述的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較佳的,連桿上至少設有一個連接塊。
本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1、本新型藉由增設副把手,減少人們握持把手裝置時頸脊、臂膀、背部的下彎角度,從而提供人們在踩踏自行車時隨時選擇把手,從而舒緩上半身的疲勞,另外,副把手根據需要可更換為載物盒,可裝載手機、相機或記事本等物品。
2、本新型藉由在連桿上依次設置多個安裝座,使人們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把手的安裝位置,而剩餘的安裝座均可供其他設備的安裝,而多個安裝位置的選擇更有效地避免長時間騎車時出現的腰臂勞損的問題。
3、本新型藉由將固定塊與連接端塊或連接塊其中一個或三者組合安裝,甚至根據情況增設連接塊的數量,使它們之間連接的圓弧槽形成一個、兩個、三個或三個以上副座體,從而方便人們視自身需要選擇車把手的安裝位置,而其餘的副座體可供其它設備選擇安裝,有效避免長時間騎車時出現的腰臂勞損的問題;而且,固定塊、連接塊、連接端塊之間是藉由鎖緊元件固定連接方式,保證組合安裝的連桿有足夠的力臂強度,以確保自行車的正常使用,並且兼能方便針對情況進行拆裝,而達到可靠實用的目的。
1’‧‧‧車把杆桿
2’‧‧‧固定把手
3’‧‧‧固定座
1‧‧‧連桿
11‧‧‧凸耳
12‧‧‧安裝孔
13‧‧‧連接端塊
14‧‧‧連接塊
15‧‧‧固定塊
17‧‧‧固定孔
2‧‧‧座體
21‧‧‧加強筋
3‧‧‧連接頭
4‧‧‧副把手
5‧‧‧載物座
51‧‧‧支撐管
6‧‧‧副座體
61‧‧‧底座
62‧‧‧壓座
63‧‧‧穿接孔
7‧‧‧固定蓋
71‧‧‧螺釘
72‧‧‧螺母
8‧‧‧圓弧槽
91‧‧‧鎖緊元件
圖1為傳統自行車的單一把手的立體圖;圖2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3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副座體安裝一副把手的立體圖;圖4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副座體安裝一載物座的立體圖;圖5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載物座藉由一支撐管安裝於副座體內的立體圖;圖6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連桿下端邊的第一種實施型態的立體圖;圖7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連桿下端邊的第二種實施型態的立體圖;圖8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連桿下端邊設有弧形加強筋的第三種實施型態的立體圖;圖9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連桿的第四種實施型態的立體圖;圖10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12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之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13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之另一種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14為本新型第五實施例的增設一塊連接塊的組合示意圖;圖15為本新型第五實施例的增設一塊連接塊的分解示圖;圖16為本新型第五實施例的增設二塊連接塊的組合示意圖;圖17為本新型第五實施例的增設三塊連接塊的組合示意圖;圖18為本新型第五實施例的增設三塊連接塊的另一組合示意圖;圖19為本新型第六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結合圖式對本新型作詳細的描述。如圖2所示,自行車雙座式車把手連桿安裝在自行車的具有控制前輪方向的轉軸上,其包括一連桿1,該連桿1的一端設有可安裝車把手的一座體2,另一端設有安裝轉軸的一連接頭3,所述座體2與連接頭3之間設有一副座體6,該副座體6包括一底座61及與該底座61相配安裝的一壓座62,該壓座62裝配於底座61上形成一穿接孔63,以本實施方式來說,壓座62係藉由螺絲釘(圖中未示)安裝到底座61上。
如圖3所示,所述副座體6可用於安裝一副把手4,所述穿
接孔63內安裝固定該副把手4,且該副把手4為直管形把手或蝴蝶形把手,安裝副把手4的作用在於供騎車者調整腰椎彎曲角度,避免腰椎的長時間固定於同一姿勢所出現的疲勞問題。
如圖4所示,所述副座體6安裝一載物座5,具體來說,是載物座5藉由螺絲釘固定在底座61上,該載物座5的作用為裝載手機、相機或記事本等物品之用。因此,是否安裝副把手4或者載物座5,視騎車者的需要而選擇。
當然,該載物座5可以如圖5所示,載物座5藉由一支撐管51固定,該支撐管51的另一端裝配於穿接孔63內。
然而,本新型並不限制副座體6的數量,它可以是兩個或三個副座體6的結構,也屬於本新型的保護範圍內,當副座體6的數量為兩個時,即可把副把手4和載物座5同時安裝到連桿1上。
如圖6所示,可調式自行車把手連桿包括安裝在自行車車軸上的連桿1,該連桿1上依次設有至少兩個用於安裝車把手或其他設備的副座體6,副座體6上裝配一固定蓋7。具體地,該連桿1上設有三個、四個或五個以上的副座體6,藉由該依次排列的多個副座體6,使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而選擇其中副座體6的安裝。
根據上述結構,本新型的連桿1可衍生伸出四種的實施型態,其中第一種:如圖6所示,連桿1為長方形的條形結構,副座體6的下端邊為平直的支撐面。
第二種:如圖7所示,所述副座體6的下端邊為斜邊支撐面,即自左往右的遞減而形成的斜面。
第三種:如圖8所示,所述副座體6的下端邊設有弧形的一加強筋21,藉由該加強筋21提高其使用強度。
第四種:如圖9所示,所述連桿1的兩側邊沿設有一凸耳11,該凸耳11上衝壓有與固定蓋7裝配的複數個安裝孔12,藉由凸耳11增加固定把手的接觸面,更有效地在連桿1上固定安裝設備。
如圖10至圖19所示,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包括安裝在自行車車軸上的一連桿1,連桿1包括至少一個設有一圓弧槽8的固定塊15及可與固定塊15相配安裝的一連接端塊13,連接端塊13上設有一圓弧槽
8,且連接端塊13和固定塊15之間設有一鎖緊元件91,兩圓弧槽8適配連接成用於供車把手或其他設備安裝的一副座體6。根據實際應用,所述連桿1設有至少兩個首尾相連的連接塊14,連接塊14的兩端均設有圓弧槽8,兩圓弧槽8適配連接成用於車把手或其他設備安裝的副座體6。副座體6的設置具體表現為以下方式:參照圖10所示,所述固定塊15藉由鎖緊元件91與連接端塊13固定組合安裝,使固定塊15與連接端塊13的圓弧槽8適配徑向連接,使它們之間連接的圓弧槽8形成用於供車把手或其它設備安裝的一個副座體6。根據實際應用,該固定塊15固定安裝於車軸上,且固定塊15上同樣可設有一個可供車把手或其它設備安裝的固定孔17,從而使車把手具有多個安裝位置的選擇,又可方便使用者安裝其它設備。
參照圖11至圖13所示,所述固定塊15藉由鎖緊元件91與連接塊14固定組合安裝,使固定塊15與連接塊14的圓弧槽8適配徑向連接,使它們之間連接的圓弧槽8形成用於供車把手或其它設備安裝的一個副座體6。根據實際應用,可增設連接塊14安裝的數量,從而增加副座體6的數量,使車把手具有多個安裝位置的選擇,又可方便使用者安裝其它設備。
參照圖14至圖18所示,所述固定塊15藉由鎖緊元件91與連接塊14、連接端塊13依次適配固定組合安裝,使固定塊15、連接塊14、連接端塊13之間的圓弧槽8徑向連接,且使它們之間連接的圓弧槽8形成用於供車把手或其它設備安裝的二個副座體6。根據實際應用,可增設固定塊15與連接端塊13之間安裝的連接塊14的數量,從而徑向地增加副座體6的數量,即增加連接塊14的數量為兩塊,或為三塊,或為四塊、或四塊以上,使副座體6的數量增加為三個、四個、五個或六個以上,從而使車把手具有多個安裝位置的選擇,又可方便使用者安裝其它設備。
參照圖19所示,所述固定塊15藉由鎖緊元件91與連接塊14、連接端塊13依次適配固定組合安裝,使固定塊15、連接塊14、連接端塊13之間的圓弧槽8縱向連接,且使它們之間連接的圓弧槽8形成用於供車把手或其它設備安裝的三個副座體6。根據實際應用,可增設固定塊15與連接端塊13之間安裝的連接塊14的數量,從而縱向地增加副座體6的數
量,從而使車把手具有多個安裝位置的選擇,又可方便使用者安裝其它設備。
這樣,使用者只需根據實際應用選擇連桿1的組合方式,從而選擇供車把手或其它設備的安裝位置,既有效避免長時間騎車時出現的腰臂勞損的問題,又方便於使用。
另外,所述連桿1的固定塊15、連接塊14、連接端塊13藉由鎖緊元件91固定連接方式進行不同組合的,該鎖緊元件91包括螺釘71與螺母72。這樣,藉由螺釘71、螺母72的配合將固定塊15與連接端塊13或與連接塊14;或固定塊15與連接塊14、連接端塊13固定組合安裝於車軸上,保證組合安裝的連桿1具有足夠的力臂強度,以確保自行車的正常使用,並且兼能方便使用者針對需求進行拆裝,而達到可靠實用的目的。
以上實施例僅為說明本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並非用以限制本新型的權利範圍,任何本領域之通常知識者,在參酌本新型如上揭露之技術說明後,所進行不悖離本新型技術精神的改變、修飾,皆是可能的。因此,本新型之權利範圍敘述於本新型的申請專利範圍中。
1‧‧‧連桿
2‧‧‧座體
3‧‧‧連接頭
6‧‧‧副座體
61‧‧‧底座
62‧‧‧壓座
63‧‧‧穿接孔
Claims (21)
- 一種自行車車把手連桿,包括一連桿(1),該連桿(1)的一端設有可安裝車把手的一座體(2),另一端設有可安裝轉軸的一連接頭(3),其特徵在於:所述座體(2)與連接頭(3)之間設有用於安裝一副把手(4)或一載物座(5)的一副座體(6)。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車把手連桿,其中所述副座體(6)包括一底座(61)及與該底座(61)相配安裝的一壓座(62),該壓座(62)裝配於底座(61)上形成一穿接孔(63)。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行車車把手連桿,其中所述穿接孔(63)內安裝固定該副把手(4)。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自行車車把手連桿,其中所述副把手(4)為直管形把手或蝴蝶形把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自行車車把手連桿,其中所述底座(61)上藉由螺絲釘固定該載物座(5)。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自行車車把手連桿,其中所述載物座(5)藉由一支撐管(51)固定,該支撐管(51)的另一端裝配於該穿接孔(63)內。
- 一種可調式自行車把手連桿,包括安裝在一自行車車軸上的一連桿(1),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桿(1)上依次設有至少兩個用於安裝車把手或其他設備的一副座體(6),該副座體(6)上設有與其相配的一固定蓋(7)。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調式自行車把手連桿,其中所述連桿(1)上設有三個或四個或五個的副座體(6)。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所述之可調式自行車把手連桿,其中所述連桿(1)為長方形的條形結構,該副座體(6)的下端邊為平直的支撐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所述之可調式自行車把手連桿,其中所述副座體(6)的下端邊為斜邊支撐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所述之可調式自行車把手連桿,其中所述副座體(6)的下端邊設有弧形的加強筋(21)。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調式自行車把手連桿,其中所述連桿(1)的兩側邊沿設有一凸耳(11),該凸耳(11)上衝壓有與該固定蓋 (7)裝配的一安裝孔(12)。
- 一種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包括安裝在一自行車車軸上的連桿(1),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桿(1)包括至少一設有圓弧槽(8)的固定塊(15),及可與該固定塊(15)相配安裝的一連接端塊(13),連接端塊(13)上亦設有一圓弧槽(8),且連接端塊(13)和固定塊(15)之間設有一鎖緊元件(91),兩圓弧槽(8)適配連接成用於車把手或其他設備安裝的一副座體(6)。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其中所述連桿(1)設有至少兩個首尾相連的連接塊(14),該連接塊(14)的兩端均設有圓弧槽(8),兩圓弧槽(8)適配連接成用於供車把手或其他設備安裝的副座體(6)。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其中所述固定塊(15)藉由鎖緊元件(91)與連接塊(14)固定組合安裝,使它們之間的圓弧槽(8)徑向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其中所述固定塊(15)藉由鎖緊元件(91)與連接塊(14)、連接端塊(13)依次適配固定組合安裝,使它們之間的圓弧槽(8)徑向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其中所述固定塊(15)藉由鎖緊元件(91)與連接塊(14)、連接端塊(13)依次適配固定組合安裝,使它們之間的圓弧槽(8)縱向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至17項任一項所述之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其中所述固定塊(15)上還設有供車把或其它設備安裝的一固定孔(17)。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其中所述固定塊(15)固定安裝於車軸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至17項任一項所述之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其中所述鎖緊元件(91)包括一螺釘(71)與一螺母(72),藉由螺釘(71)、螺母(72)的配合將固定塊(15)與連接端塊(13);或固定塊(15)與連接塊(14);或固定塊(15)與連接塊(14)及連接端塊(13)的固定組合安裝於車軸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至17項任一項所述之組合安裝的車把手連桿,其 中所述連桿(1)上至少設有一個連接塊(14)。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56481.3U CN203666884U (zh) | 2014-01-29 | 2014-01-29 | 一种自行车双座式车把手连杆 |
CN201420107964.1U CN203780712U (zh) | 2014-03-11 | 2014-03-11 | 一种可调式自行车把手连杆 |
CN201420789604.4U CN204250271U (zh) | 2014-12-15 | 2014-12-15 | 一种组合安装的车把手连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06088U true TWM506088U (zh) | 2015-08-01 |
Family
ID=53756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201278U TWM506088U (zh) | 2014-01-29 | 2015-01-27 | 自行車車把手連桿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06088U (zh) |
WO (1) | WO201511350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28377B (zh) * | 2016-12-09 | 2022-03-25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自行车把手结构以及电动自行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83948A (en) * | 1993-11-15 | 1995-05-24 | Paul Buckley | Cycle handlebar stem with provision for secondary handlebars |
CN2260761Y (zh) * | 1996-04-23 | 1997-08-27 | 张家兴 | 多骑姿式自行车手把 |
US7207237B2 (en) * | 2003-06-12 | 2007-04-24 | Xyz Aero, Inc. | Dual clamp bicycle stem face plate |
US7213485B2 (en) * | 2005-04-06 | 2007-05-08 | Yuan-Hsin Huang | Bicycle assistive handlebar structure |
US20100000369A1 (en) * | 2008-07-01 | 2010-01-07 | Alan Francis Co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erodynamic bicycle handlebars |
KR20100021052A (ko) * | 2008-08-14 | 2010-02-24 | 장창규 | 자전거 보조핸들장치 |
CN203780712U (zh) * | 2014-03-11 | 2014-08-20 | 黄永光 | 一种可调式自行车把手连杆 |
CN203666884U (zh) * | 2014-01-29 | 2014-06-25 | 黄永光 | 一种自行车双座式车把手连杆 |
-
2015
- 2015-01-27 TW TW104201278U patent/TWM506088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5-01-29 WO PCT/CN2015/071788 patent/WO201511350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113506A1 (zh) | 2015-08-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41213B1 (en) | Bicycle training wheel assembly having a tension adjustable function | |
US20060230872A1 (en) | Bicycle assistive handlebar structure | |
US20140265468A1 (en) | Adjustable riding seat | |
EP2325073B1 (en) | Angle adjusting device for bicycle saddle | |
US10752315B2 (en) |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 |
US9573642B2 (en) | Seat structure with function of suspension | |
US10836288B2 (en) | Seat armrest | |
US9409614B2 (en) | Bicycle saddle structure | |
TWM506088U (zh) | 自行車車把手連桿 | |
US20040245744A1 (en) | Adjustable vehicle | |
US20180362110A1 (en) | Bicycle Handlebar | |
CN208149530U (zh) | 计时自行车把手调节结构 | |
US20240043082A1 (en) | Multi-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addle attachment device | |
CN205417960U (zh) | 一种前叉结构 | |
KR101902284B1 (ko) | 여러 단계로 각도 조절이 가능한 자전거 핸들 | |
US20170166276A1 (en) | Hard Seat Device for Bicycle | |
CN212980430U (zh) | 儿童滑步车 | |
CN209321126U (zh) | 一种避震型运动车鞍座 | |
KR102172857B1 (ko) | 자전거 안장각도 조절장치 | |
CN203780712U (zh) | 一种可调式自行车把手连杆 | |
JP2018519207A (ja) | 一般的な自転車及び他の車両のためのシートポスト | |
CN209192101U (zh) | 一种舒适性高的自行车座 | |
CN213768873U (zh) | 一种便捷调高的自行车车把 | |
CN203497108U (zh) | 一种多功能自行车旅行把手 | |
CN209290596U (zh) | 一种可调式方向把管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