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5635U - 散熱裝置 - Google Patents

散熱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5635U
TWM505635U TW104201603U TW104201603U TWM505635U TW M505635 U TWM505635 U TW M505635U TW 104201603 U TW104201603 U TW 104201603U TW 104201603 U TW104201603 U TW 104201603U TW M505635 U TWM505635 U TW M50563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er
end portion
flow path
heat dissipating
shutt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1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en-Yu Chien
Original Assignee
Celestica In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lestica Int Inc filed Critical Celestica Int Inc
Priority to TW104201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5635U/zh
Publication of TWM505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5635U/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散熱裝置
本新型係有關於一種散熱裝置。
伺服器係網際網路系統中服務各端電腦的核心,但為了維持高速運轉的伺服器於最佳狀態,以提供穩定的服務品質,伺服器內部的散熱更是不容忽視。因此,一般伺服器機箱均裝設有對伺服器散熱的散熱裝置。
這裡所指的散熱裝置,一般係包含多顆風扇所組成的模組,各風扇可對應伺服器機箱上的流道,因此,風扇模組產生的風流可經由流道進入伺服器機箱內部,以風冷的方式對機箱內部的元件進行散熱。但散熱裝置通常係以多顆風扇聯合運轉的方式來對伺服器機箱產生風場,在此情況下常常會造成的是,當其中一顆風扇故障而停止運轉時,會使得其對應的流道的風壓相對於其他流道的風壓不同,造成整體的風場的風壓不均,風流會自該停止運轉的風扇對應的流道回流形成內循環,破壞在設定上需要的流場完整性,進而影響散熱效果。
此外,當風扇處於非運轉狀態時,外界的灰塵或是異物很容易會透過前述的流道而進入伺服機箱內部,導致主機板等電子元件因累積塵汙甚至影響其正常運作的能力。
有鑑於此,本新型提出一種散熱裝置,不僅能防止風流回流,且能避免外界塵璊或異物進入散熱裝置。
本新型提供一種散熱裝置,包含有一裝置本體、複數片隔板以及至少一遮板組件。裝置本體具有複數片側板,該複數片側板分別具有一前端部及一相對應的後端部。複數片隔板,分別設置於該複數片側板之間以於該前端部處區隔有至少一流道。至少一遮板組件,具有至少一遮板,該遮板係樞設於該複數片側板之間以遮蔽該流道。其中,當一風流進入該流道時,該至少一遮板轉動至一開啟位置並暴露該流道,而當該風流停止時,該至少一遮板藉由重力而轉動至一閉合位置並遮蔽該流道。
根據上述本新型所提供之散熱裝置中以遮板組件設置於散熱裝置的流道,因此,當散熱裝置的散熱風扇運轉時,散熱風扇所產生的風流可推動遮板組件的遮板轉動至開啟位置而暴露流道,而當風扇停止運轉時,遮板可藉由重力而轉動至閉合位置來遮蔽流道。藉此,可避免當散熱裝置不使用時,灰塵等異物自流道吹進散熱裝置的內部。另外,亦可避免當散熱裝置其中之一散熱風扇因故障停止運轉時,故障的散熱風扇所對應的流道相對於其他流道形成短路,造能內循環,使得風流回流干擾流場的完整性而影響散熱裝置的散熱效果。
以上關於本新型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新型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新型之專利請 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10‧‧‧散熱裝置
100‧‧‧裝置本體
101‧‧‧側板
101a‧‧‧前端部
101b‧‧‧後端部
110‧‧‧隔板
115‧‧‧流道
200‧‧‧散熱風扇
210‧‧‧風流
300‧‧‧遮板組件
310‧‧‧轉軸
320‧‧‧遮板
321‧‧‧缺口
400‧‧‧電源線
第1圖係根據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遮板組件設置於散熱裝置的示意圖。
第2A圖係根據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遮板組件於散熱裝置中移動至開啟位置時的側面部份剖視圖。
第2B圖係根據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遮板組件於散熱裝置中移動至閉合位置時的側面部份剖視圖。
以下僅以實施例說明本新型可能之態樣,並進一步詳細說明本新型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新型之範疇。
並且,本新型所附圖式均為簡化之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新型之基本結構。因此,在所附圖式中僅標示與本新型有關之元件,且所顯示之元件並非以實際實施時之數目、形狀、尺寸比例等加以繪製,其實際實施時之規格尺寸實為一種選擇性之設計,且其元件佈局形態可能更為複雜,於此先敘明之。
請參閱第1圖、第2A圖及第2B圖。第1圖係根據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遮板組件設置於散熱裝置的示意圖。第2A圖係根據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遮板組件於散熱裝置中移動至開啟位置時的側面部份剖視圖。第2B圖係根據本新型之一實施例之遮板組件於散熱裝置中移動至閉合位置時的側面部份剖視圖。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散熱裝置10,例如,係一種可裝設 於伺服器機箱或是如交換器等網路裝置的機箱的散熱裝置,其可以風冷的方式對伺服器機箱產生氣流來冷卻各種機箱內部的電子元件,但不以此為限。
於本實施例中,散熱裝置10包含一裝置本體100、至少一散熱風扇200及至少一遮板組件300。
詳細的說,裝置本體100主要係以板材所製成的結構。如第1圖所示,散熱裝置10包含相距一定距離的二側板101及多個隔板110。各側板101分別具有一前端部101a及一相對應的後端部101b,多個隔板110依序的設置於二側板101之間,以於該前端部101a處區隔有至少一流道115,而於該後端部101b處則可為對外開放的,更明確的說,於本例中,二側板101頂部相對於前端部101a處係被隔板110所覆蓋而形成有前述的流道115,而後端部101b處則未被隔板110所蓋設而使其中的散熱風扇200藉由其開口露出。
更具體的,各二側板101上設置有多個鎖孔或多個卡槽的結構,例如,可與螺絲鎖合的鎖孔,或者,可與突出結構相卡合的卡槽,但不以此為限。因此,各隔板110可以鎖合,或是,藉由其上的突出結構卡合並固定於各二側板101上。藉此,各隔板110可彼此等間距的被固定於二側板101之間,而各隔板110相隔的間距與側板101形成這些流道115,以供空氣流通之用,可理解的是,藉由隔板110往空氣流動的方向延伸,具有限制流場流動範圍的功效。
另外,可理解的,散熱風扇200及遮板組件300亦可以鎖固或卡合的方式設置於該二側板101之間,例如,散熱風扇200可以 快拆的方式裝設於一風扇架,而風扇架可以鎖固或卡合的方式設置於該二側板101,更具體的,散熱風扇200係設置於後端部101b相對應於流道115處,各散熱風扇200運轉時,可產生風流210流通各流道115。而遮板組件300則可以其中之突起結構卡合至該二側板101,但並非以此為限。
散熱風扇200係指一種可驅動空氣流動的散熱裝置。於本實施例中,散熱風扇200的數量可為多個,但該數量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該些散熱風扇200係設置於二側板101之間,具體的說,各散熱風扇200係設置於各流道115一端,因此,各散熱風扇200可以依序對應各流道115的排列方式設置於二側板101之間。
於本實施例中,該些遮板組件300係設置於二側板101之間,遮板組件300的數量可為多個,但該數量並非用以限制本實施例。
進一步的,各遮板組件300包含至少一轉軸310及至少一遮板320,且各遮板組件300係設置於各流道115之一端。因此,散熱風扇200所吹出的風流210可吹至遮板組件300,使得各遮板組件300的至少一遮板320於一使用位置及一閉合位置之間移動,當遮板320於使用位置時,遮板320可暴露流道115,當遮板320於閉合位置時,遮板320可遮蔽流道115,詳細的說明請容後續詳述之。
詳細的說,轉軸310係可樞轉的設置於裝置本體100上。於本實施例中,轉軸310例如係以卡合至各二側板101的卡槽的方式固定於二側板101之間。
遮板320係設置於轉軸310上,例如,係以背膠塗佈於轉軸310上後,再施以熱壓的方式將遮板320黏合於轉軸310上,但並非以此為限。於本實施例中,遮板320所使用的材質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簡稱PET)的其中一種衍伸物,例如麥拉(Mylar),具有重量輕及高柔韌度等特點,但並非以此為限。
可理解的是,只要係具有輕量且高柔韌性等特性的材質,均屬於本實施例中遮板320所使用材質的範疇。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各遮板組件300中的轉軸310及遮板320的數量可分別為二,但該數量並非用以限制本實施例,使用者可依需求來增加各遮板組件300中的轉軸310及遮板320的數量。
據此,如第2A及第2B圖所示,由於散熱風扇200係係設置於各流道115之一端,且各遮板組件300係設置於散熱風扇200與流道115之間。因此,當散熱風扇200運轉時,各散熱風扇200所產生的風流210將吹往各遮板組件300,此時,風流210將推動設置於可樞轉的轉軸310上的遮板320,將遮板320吹起並轉動至使用位置,可理解的是,這些遮板320由閉合位置與開啟位置之間切換時,這些遮板320可沿相同方向樞轉。此時,如第2B圖所示,遮板320可暴露流道115,使得風流210順利的流通流道115。
此外,由於本實施例之遮板320係使用如前述麥拉的材質所構成,具有重量輕及高柔韌度的特性,因此,風流210可輕易的驅動遮板320轉動,也不會帶來噪音。
另外,於本實施例中,由於各遮板組件300中具有兩組 的轉軸310與遮板320,可對經過遮板組件300的風流210產生整流的效果。同時,於本例中,遮板組件300中的各遮板320受風壓可沿相同之方向樞轉並相互為大致水平地排列。
而當散熱風扇200停止運轉時,遮板320則可僅藉由本身重量的關係自使用位置旋轉至閉合位置。此時,如第2A圖所示,遮板320可遮蔽流道115之一側。藉此,可避免當散熱裝置10不使用時,灰塵等異物自流道115進入散熱裝置10的內部。
以及,可避免當散熱裝置10其中之一散熱風扇200因故障而停止運轉時,故障的該散熱風扇200所對應的流道115的風壓相對於其他流道115的風壓不同,造成整體風場的風壓不均,風流210自該停止運轉的散熱風扇200所對應的流道115回流形成內循環,而干擾流場的完整性並影響散熱裝置的散熱效果。
於本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中,各遮板組件300中位於上側的遮板320的部分可疊設於下側的遮板320,藉此,可增加灰塵或異物等由遮板組件300進入散熱裝置10內部的困難度。
此外,遮板組件300中部分的遮板320可配合散熱裝置10的結構,於遮板320上設置缺口321或改變遮板320的形狀。藉此,於裝設遮板組件300時,遮板320可避開於開啟位置移動至閉合位置的行程中鄰近流道115處,或是位於裝置本體100上的突出結構,所述的突出結構可為裝置本體上100的一部分,或是,散熱裝置10中的電源線400等,並非以此為限,也就是說,當遮板320於閉合位置時,前端部101a及後端部101b可經由遮板230保持連通。
由以上說明可知,本新型之遮板組件,由於用以設置於散熱裝置的流道。因此,當散熱裝置的散熱風扇運轉時,散熱風扇所產生的風流可推動遮板組件的遮板轉動至開啟位置而暴露流道。而於風扇停止運轉時,遮板可藉由重力而轉動至閉合位置而遮蔽流道。藉此,可避免當散熱裝置不使用時,灰塵等異物自流道吹進散熱裝置的內部。另外,亦可避免當散熱裝置其中之一散熱風扇因故障停止運轉時,會使得其對應的流道的風壓相對於其他流道的風壓不同,造成整體風場的風壓不均,風流會自該停止運轉的風扇對應的流道回流形成內循環,而干擾流場的完整性並影響散熱裝置的散熱效果。
雖然本新型之實施例掲露如上所述,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舉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當可做些許之變更,因此,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新型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散熱裝置
100‧‧‧裝置本體
101‧‧‧側板
101a‧‧‧前端部
101b‧‧‧後端部
110‧‧‧隔板
115‧‧‧流道
200‧‧‧散熱風扇
210‧‧‧風流
300‧‧‧遮板組件
310‧‧‧轉軸
320‧‧‧遮板
321‧‧‧缺口

Claims (9)

  1. 一種散熱裝置,包含:一裝置本體,具有複數片側板,該複數片側板分別具有一前端部及一相對應的後端部;複數片隔板,分別設置於該複數片側板之間相對於該前端部處,以於該前端部處區隔有至少一流道;以及至少一遮板組件,具有至少一遮板,該遮板係樞設於該複數片側板之間以遮蔽該流道;其中,當一風流進入該流道時,該至少一遮板轉動至一開啟位置並暴露該流道,而當該風流停止時,該至少一遮板藉由重力而轉動至一閉合位置並遮蔽該流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遮板之任一者係具有一缺口,以讓該前端部及該後端部於該遮板於該閉合位置時保持連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散熱裝置,該裝置本體進一步具有至少一突出結構,該突出結構由該後端部經由該缺口進入該前端部之該流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散熱裝置,該突出結構包含有一電線,該電線係由該後端部經由該缺口進入該前端部之該流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散熱裝置,其進一步包含有至少一散熱風扇,該散熱風扇係設置於該後端部相對應於該流道處,適於提供該風流。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遮板的材質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遮板係包含有一遮片及一轉軸,該遮片透過一背膠且以熱壓之方式固定於該轉軸以為該遮板之至少一部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散熱裝置,其包含有複數片遮板,當該些遮板由該閉合位置與該開啟位置之間切換時,該複數片遮板係沿相同方向樞轉。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散熱裝置,其中當該複數片遮板處於該閉合位置時,其中之一該遮板的部分疊設於另一該遮板之上。
TW104201603U 2015-01-30 2015-01-30 散熱裝置 TWM505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1603U TWM505635U (zh) 2015-01-30 2015-01-30 散熱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201603U TWM505635U (zh) 2015-01-30 2015-01-30 散熱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5635U true TWM505635U (zh) 2015-07-21

Family

ID=54153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1603U TWM505635U (zh) 2015-01-30 2015-01-30 散熱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5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49336U (zh) 具有散热结构的投影仪
US8520385B2 (en) Server rack
TWI392997B (zh) 伺服器之冷卻循環系統
TWI505767B (zh) 散熱裝置
TW201228579A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thereof
US903634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8462504B2 (en) Air-cooled heat exchang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ame
TW201328560A (zh) 機櫃式伺服器系統
US905815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0412855B2 (en) Air deflection system
TW201422130A (zh) 數據中心及其伺服器機櫃
WO2014029209A1 (zh) 一种风冷系统及电子设备
TWI544319B (zh) 導流機構及具有導流機構的散熱模組與電子裝置
US20190182989A1 (en) Adapting frame for rack door
TW201338681A (zh) 伺服器機櫃
TW201408175A (zh) 電子設備
TW201121395A (en) Server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fan module thereof
WO2016192497A1 (zh) 插箱和插箱组件结构
TWI487474B (zh) 電子裝置
TWM505635U (zh) 散熱裝置
TWI464323B (zh) 風扇
CN211236548U (zh) 投影仪
TWI491348B (zh) 電子裝置
TWI547231B (zh) 擋風組件及應用其之伺服器
TWM505789U (zh) 導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