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4437U - 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 - Google Patents

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4437U
TWM504437U TW103219896U TW103219896U TWM504437U TW M504437 U TWM504437 U TW M504437U TW 103219896 U TW103219896 U TW 103219896U TW 103219896 U TW103219896 U TW 103219896U TW M504437 U TWM504437 U TW M50443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conducting
mobile device
smart mobil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9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n-Ming Wu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19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04437U/zh
Publication of TWM504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4437U/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尤指一種可對相結合的一穿戴式智慧型行動裝置內部達到解熱之效果的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
現行行動裝置係除了手機、平板外亦擴及至手錶、項鍊、戒子亦成為具有多功能之智慧型行動裝置,並隨著功能日漸增加亦加入觸控螢幕及衛星定位晶片等元件,並智慧型手錶除了可與其他行動裝置透過藍牙或網路連線使用外,亦可插入SIN卡進行3G或4G網路使用以及通話等功能,但當智慧型手錶進行運作或執行時會產生熱量,此外智慧型手錶為達到防水之效果,必須將整體緊密封閉,內部之電子元件所產生之熱量勢必無法向外進行散熱而產生積熱於該手錶內部,進而造成該智慧型手錶產生作業延遲或甚而當機等缺失,故如何對該智慧型手錶及各項穿戴式的型動裝置進行解熱為現行最優先解決之課題。
爰此,為有效解決上述之問題,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有效解決智慧型行動裝置內部積熱問題的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該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係包括一穿戴帶體,該穿戴帶體係包含一導熱部及一保護部,該保護部係包覆在該導熱部之外側上,且該導熱部具有一吸熱段與一散熱段,該散熱段係從該吸熱段向外延伸所構成;透過本創作此結構與其他智 慧型行動裝置結合係可大幅增加智慧型行動裝置之散熱效能者。
1‧‧‧穿戴帶體
11‧‧‧導熱部
111‧‧‧第一導熱層
112‧‧‧第二導熱層
113‧‧‧第三導熱層
115‧‧‧吸熱段
116‧‧‧散熱段
117‧‧‧腔室
118‧‧‧毛細結構
119‧‧‧工作流體
12‧‧‧保護部
121‧‧‧凹槽
122‧‧‧卡凸體
123‧‧‧空間
124‧‧‧套口
2‧‧‧智慧型行動裝置
第1圖示係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2圖示係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第3圖示係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4圖示係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組合立體示意圖。
第5圖示係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6圖示係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7圖示係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組合立體示意圖。
第8圖示係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8A圖示係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另一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8B圖示係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另一組合立體示意圖。
第9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第10圖示係本創作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11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12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組合立體示意圖。
第13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14圖示係本創作之第七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15圖示係本創作之第七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第16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八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17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八較佳實施例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18圖示係本創作之第九較佳實施例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19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十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第20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
第21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22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23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第24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另一剖面示意圖。
第25A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25B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之另一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26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第27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之另一剖面示意圖。
第28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之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29圖示係本創作之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之另一組合剖面示意圖。
本創作之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之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請參閱第1、2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與剖面示意圖;該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係包括一穿戴帶體1,該穿戴帶體1於該較佳實施例係以可撓性穿戴帶體1(即軟式、可彎曲的錶帶)做說明,且該穿戴帶體1係包含一導熱部11及一保護部12,該保護部12係為可撓性塑膠材質所構成,且其包覆(披覆)在該導熱部11之外側上,並所述保護部12其設有一凹槽121,該凹槽121係形成在該保護部12的一側之中央處,該導熱部11係為石墨、金屬箔或其組合所構成,且其具有一吸熱段115與一散熱段116,該吸熱段115的一側係對應該凹槽121,亦即前述凹槽121係位於該吸熱段115的一側上方處,且彼此隔著該保護部12,該散熱段116係從該吸熱段115向外延伸所構成,於該較佳實施例之散熱段116係從吸熱段115至少一旁向外延伸所構成(即前述 散熱段116位於該穿戴帶體1之前段與後段的保護部12內,該吸熱段115則位於該穿戴帶體1之中間段的保護部12內)做說明,但並不侷限於此,而所述散熱段116係用以將吸熱段115所接收到的熱量向外擴散散熱。
並於該較佳實施例該導熱部11係以3層的導熱層結構做說明,但並不侷限於此;於本創作實際實施時,使用者可以根據導熱效率或整體厚度外觀等需求,調整設計所述導熱部11只有1層導熱層(如石墨或金屬箔)、2層導熱層或4層導熱層依此類推。前述導熱部11設有一第一導熱層111、一第二導熱層112及一第三導熱層113,該第一導熱層111係對應該凹槽121,該第二導熱層112則夾設在該第一導熱層111與第三導熱層113之間,並該第一、三導熱層係為金屬箔所構成,於該較佳實施例之第一、三導熱層係為銅箔所構成,以及該第二導熱層112係為石墨材質所構成做說明,但並不引以為限,於具體實施時,該第一、二、三導熱層111、112、113可選擇為石墨、金屬箔(金箔、銀箔、銅箔或鋁箔)或石墨與金屬箔組合所構成,如第一、二導熱層111、112為石墨,第三導熱層113為銅箔,第一導熱層111為銅箔,第二、三導熱層112、113為石墨,依此類推。
本創作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主要係用於與一智慧型行動裝置結合,除可令智慧型行動裝置裝配或穿戴於使用者身上外,另外係提供智慧型行動裝置散熱之效果,防止產生內部積熱進而提升智慧型行動裝置散熱效果。
請參閱第3、4、5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分解與組合及剖面示意圖;該較佳實施例之結構與連結關係及功效大致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該本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與一智慧型行動裝置2相結合,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於該較佳實施例係以智慧型手錶做為說明,但並不侷限於此。
並所述智慧型行動裝置2係容設在相對該凹槽121內,以與該穿戴帶體 1對應結合組設,令該導熱部11之第一導熱層111對應容設於該凹槽121內的智慧型行動裝置2,所以當智慧型行動裝置2產生熱量時,透過該第一導熱層111吸收前述熱量,迅速傳遞給該第二、三導熱層112、113,並同時將前述熱量傳導到散熱段116上向外散熱,以有效解決智慧型行動裝置2內部之積熱的問題,換言之,就是對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可達到散熱的效果。
請參閱第6、7、8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分解與組合及剖面示意圖;該較佳實施例之結構與連結關係及功效大致與前述第二較佳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其兩者差異處在於:前述保護部12具有複數卡凸體122,該等卡凸體122係從相鄰該凹槽121的保護部12之一側上凸伸構成,令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容設於該凹槽121內,並透過該等卡凸體122的一端與對應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之外周側相卡設。
此外,於具體實施時,前述卡凸體122不侷限於上述形式,也可改設計為一凸圍牆的形式,亦即如第8A、8B圖示,該卡凸體122係從相鄰該凹槽121的保護部12之一側上凸伸,並圍繞構成一空間123,所以使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容設於該凹槽121內,並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之外周側則容設包覆在對應該空間123內。
請參閱第9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1圖示;該較佳實施例之結構與連結關係及功效大致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該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導熱部11改設計為可撓性熱管,亦即該導熱部11係為一可撓性金屬材質構成(如銅材質)之可撓性熱管、可撓性金屬材質(如銅材質或鋁材質)所構成的可撓性薄型熱管,或可撓性非金屬材質(如塑膠、橡膠或聚對苯二甲酸二乙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所構成的可撓性薄型熱管, 並該保護部12係可選擇為可撓性塑膠材質或硬塑膠材質所構成,於該較佳實施例之保護部12係以可撓性塑膠材質所構成做說明。
於該較佳實施例之導熱部11係以可撓性熱管做說明,且該導熱部11係具有一腔室117及一毛細結構118,該腔室117內填充有一工作流體119(如純水、無機化合物、醇類、酮類、液態金屬、冷煤或有機化合物),該毛細結構118係形成在該腔室117內壁上,且該導熱部11(即可撓性熱管)之吸熱段115的一側係對應該凹槽121。
請參閱第10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9圖示;該較佳實施例之結構與連結關係及功效大致與前述第四較佳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其兩者差異處在於:前述導熱部11係為一硬金屬材質構成之熱管,且該保護部12則為硬塑膠材質所構成,所以該吸熱段115兩旁外的散熱段116係分別朝內方向彎曲固定形成一套口124,該套口124係用以供使用者直接穿戴套入。
請參閱第11、12、13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分解、組合立體與剖面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4圖示;該較佳實施例之結構與連結關係及功效大致與前述第四、五較佳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該本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第四、五較佳實施例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與一智慧型行動裝置2相結合,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於該較佳實施例係以智慧型手錶做為說明,但並不侷限於此。
所述智慧型行動裝置2係容設在相對該凹槽121內,以與該穿戴帶體1對應結合組設,且該導熱部11(即可撓性熱管(如第4、13圖示)或熱管(如第12、13圖示))的吸熱段115的一側係對應該容設於該凹槽121內的智慧型行動裝置2,透過前述導熱部11之吸熱段115的一側將吸收到對應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產生的熱量,迅速傳導到至少一旁的散熱段116上進行散熱,進而解決智慧 型行動裝置2之積熱等散熱問題。
請參閱第14、15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七較佳實施例之立體與剖面示意圖;該較佳實施例之結構與連結關係及功效大致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該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未貫穿該保護部12一側的凹槽121,改設計成凹槽121貫穿該保護部12的一側,亦即前述保護部12具有的凹槽121係從該保護部12的一側之中央處貫穿所構成,且對應該吸熱段115,令該吸熱段115的一側裸露於該凹槽121內,換言之,就是前述導熱部11之第一導熱層111係裸露於該凹槽121內。
所以透過本創作之穿戴帶體1主要用於與智慧型行動裝置2(如智慧型手錶)結合,除可令智慧型行動裝置2裝配或穿戴於使用者身上外,另外係提供智慧型行動裝置2散熱之效果,防止產生內部積熱進而提升智慧型行動裝置2散熱效果。
請參閱第16、17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八較佳實施例之分解與剖面示意圖;該較佳實施例之結構與連結關係及功效大致與前述第七較佳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該本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第七較佳實施例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與一智慧型行動裝置2相結合,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於該較佳實施例係以智慧型手錶做為說明,但並不侷限於此。
並所述智慧型行動裝置2係容設在相對該凹槽121內相結合組設,令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之底部與相對裸露於該凹槽121內的吸熱段115之一側相貼設,換言之,就是裸露於該凹槽121內的第一導熱層111係與對應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之底部相貼設,所以當智慧型行動裝置2產生熱量時,透過該第一導熱層111吸收前述熱量,迅速傳遞給該第二、三導熱層112、113,並同時將前述熱量傳導到散熱段116上向外散熱,以有效解決智慧型行動裝置2內部之積熱的問題,換言之,就是對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可達到散 熱的效果。
請參閱第18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九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7圖示;該較佳實施例之結構與連結關係及功效大致與前述第八較佳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其兩者差異處在於:前述保護部12具有複數卡凸體122,該等卡凸體122係從相鄰該凹槽121的保護部12之一側上凸伸構成,令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容設於該凹槽121內,並透過該等卡凸體122的一端與對應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之外周側相卡設,當然該等卡凸體122係可被賦予有彈性地。
請參閱第19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十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14圖示;該較佳實施例之結構與連結關係及功效大致與前述第七較佳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該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前述第七較佳實施例之導熱部11改設計為可撓性熱管,亦即該導熱部11係為一可撓性金屬材質構成(如銅材質)之可撓性熱管、可撓性金屬材質(如銅材質或鋁材質)所構成的可撓性薄型熱管,或可撓性非金屬材質(如塑膠、橡膠或聚對苯二甲酸二乙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所構成的可撓性薄型熱管,並該保護部12係可選擇為可撓性塑膠材質或硬塑膠材質所構成,於該較佳實施例之保護部12係以可撓性塑膠材質所構成做說明。
於該較佳實施例之導熱部11係以可撓性熱管做說明,且該導熱部11係具有一腔室117及一毛細結構118,該腔室117內填充有一工作流體119(如純水、無機化合物、醇類、酮類、液態金屬、冷煤或有機化合物),該毛細結構118係形成在該腔室117內壁上,且該導熱部11(即可撓性熱管)之吸熱段115的一側係裸露於該凹槽121內。
請參閱第20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19圖示;該較佳實施例之結構與連結關係及功效大致與前述 第十較佳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其兩者差異處在於:前述導熱部11係為一硬金屬材質構成之熱管,且該保護部12則為硬塑膠材質所構成,所以該吸熱段115兩旁外的散熱段116係分別朝內方向彎曲固定形成一套口124,該套口124係用以供使用者直接穿戴套入。
請參閱第21、22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之分解與剖面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12圖示;該較佳實施例之結構與連結關係及功效大致與前述第十、十一較佳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該本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第十、十一較佳實施例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與一智慧型行動裝置2相結合,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於該較佳實施例係以智慧型手錶做為說明,但並不侷限於此。
所述智慧型行動裝置2係容設在相對該凹槽121內相結合組設,令該導熱部11(即可撓性熱管(如第4、22圖示)或熱管(如第12、21圖示))的吸熱段115之一側係裸露於該凹槽121內,並與對應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之底部相貼設,透過前述導熱部11之吸熱段115的一側直接吸收到相對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如智慧型手錶)產生的熱量,迅速傳導到兩旁的散熱段116上進行散熱,進而解決智慧型行動裝置2之積熱等散熱問題。
請參閱第23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1圖示;該較佳實施例之結構與連結關係及功效大致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該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散熱段116係從吸熱段115兩旁向外延伸所構成,改設計所述散熱段116從該吸熱段115一旁向外延伸所構成做說明,亦即前述該保護部12之一部分內係包覆有該導熱部11之吸熱段115與散熱段116,且被包覆的吸熱段115係對應所述凹槽121,而該保護部12的另一部分內則未包覆有該導熱部11,如參閱第23圖示,該穿戴帶體1之前段的保護部12內未包覆有所述導熱 部11,其中間段與後段的保護部12內包覆有該導熱部11。
此外,於本創作實際實施時,前述導熱部11可改設計為前述第四較佳實施例之可撓性熱管,或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硬金屬材質構成之熱管,例如第1、24圖示,該穿戴帶體1之前段的保護部12內未包覆有所述導熱部11,其中間段與後段的保護部12內包覆有該導熱部11為可撓性熱管,或是第10、24圖示,該穿戴帶體1之前段的保護部12內未包覆有所述導熱部11,其中間段與後段的保護部12內包覆有該導熱部11為硬金屬材質構成之熱管。
請參閱第25A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4圖示;該較佳實施例之結構與連結關係及功效大致與前述第十三較佳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該本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與一智慧型行動裝置2相結合,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於該較佳實施例係以智慧型手錶做為說明,但並不侷限於此。
並所述智慧型行動裝置2係容設在相對該凹槽121內,以與該穿戴帶體1對應結合組設,令該導熱部11之第一導熱層111對應容設於該凹槽121內的智慧型行動裝置2,所以當智慧型行動裝置2產生熱量時,透過該第一導熱層111吸收前述熱量,迅速傳遞給該第二、三導熱層112、113,並同時將前述熱量傳導到一旁的散熱段116上向外散熱,以有效解決智慧型行動裝置2內部之積熱的問題,換言之,就是對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可達到散熱的效果。
此外,於具體實施時,前述導熱部11可改設計為可撓性熱管(如第4、25B圖示)或硬金屬材質構成之熱管(如第12、25B圖示)。
請參閱第26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14圖示;該較佳實施例之結構與連結關係及功效大致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該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前述第 一較佳實施例之散熱段116係從吸熱段115兩旁向外延伸所構成,改設計所述散熱段116從該吸熱段115一旁向外延伸所構成,以及將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未貫穿該保護部12一側的凹槽121,改設計成凹槽121貫穿該保護部12的一側做說明,亦即前述該保護部12之一部分內係包覆有該導熱部11之吸熱段115與散熱段116,且該保護部12具有的凹槽121係從該保護部12的一側之中央處貫穿所構成,令該吸熱段115的一側裸露於該凹槽121內並未被該保護部12包覆,而該保護部12的另一部分內則未包覆有該導熱部11,如參閱第26圖示,該穿戴帶體1之前段的保護部12內未包覆有所述導熱部11,其中間段與後段的保護部12內包覆有該導熱部11之吸熱段115與散熱段116,且位於前述中間段裸露於凹槽121內的導熱部11之吸熱段115一側未包覆有保護部12。
此外,於本創作實際實施時,前述導熱部11可改設計為前述第十較佳實施例之可撓性熱管,或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之硬金屬材質構成之熱管,例如第14、27圖示,該穿戴帶體1之前段的保護部12內未包覆有所述導熱部11,其中間段與後段的保護部12內包覆有該導熱部11為可撓性熱管,且位於前述中間段裸露於凹槽121內的導熱部11(即可撓性熱管)之吸熱段115一側是未包覆有保護部12,或是第20、27圖示,該穿戴帶體1之前段的保護部12內未包覆有所述導熱部11,其中間段與後段的保護部12內包覆有該導熱部11為熱管,且位於前述中間段裸露於凹槽121內的導熱部11(即熱管)之吸熱段115一側是未包覆有保護部12。
請參閱第28圖示,係顯示本創作之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並輔以參閱第16圖示;該較佳實施例之結構與連結關係及功效大致與前述第十五較佳實施例相同,故在此不重新贅述,該本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將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與一智慧型行動裝置2相結合,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於該較佳實施例係以智慧型手錶做為說明,但並不侷限 於此。
並所述智慧型行動裝置2係容設在相對該凹槽121內,以與該穿戴帶體1對應結合組設,令裸露於該凹槽121內的第一導熱層111係與對應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之底部相貼設,所以當智慧型行動裝置2產生熱量時,透過該第一導熱層111吸收前述熱量,迅速傳遞給該第二、三導熱層112、113,並同時將前述熱量傳導到一旁的散熱段116上向外散熱,以有效解決智慧型行動裝置2內部之積熱的問題,換言之,就是對該智慧型行動裝置2可達到散熱的效果。
此外,於具體實施時,前述導熱部11可改設計為可撓性熱管(如第4、29圖示)或硬金屬材質構成之熱管(如第12、29圖示)。
惟以上所述者,僅係本創作之較佳可行之實施例而已,舉凡利用本創作上述之方法、形狀、構造、裝置所為之變化,皆應包含於本案之權利範圍內。
1‧‧‧穿戴帶體
11‧‧‧導熱部
111‧‧‧第一導熱層
112‧‧‧第二導熱層
113‧‧‧第三導熱層
115‧‧‧吸熱段
116‧‧‧散熱段
12‧‧‧保護部
121‧‧‧凹槽

Claims (14)

  1. 一種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係包括一穿戴帶體,該穿戴帶體係包含一導熱部及一保護部,該保護部係包覆在該導熱部之外側上,且該導熱部具有一吸熱段與一散熱段,該散熱段係從該吸熱段向外延伸所構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其中該保護部設有一凹槽,該凹槽係形成在該保護部的一側之中央處,且對應該吸熱段的一側,並該凹槽係用以供與一智慧型行動裝置對應結合組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其中該導熱部係設有一第一導熱層、一第二導熱層及一第三導熱層,該第二導熱層係夾設在該第一導熱層與第三導熱層之間,該第一導熱層係對應容設於該凹槽內的智慧型行動裝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其中該導熱部係為一可撓性金屬材質構成之熱管,且該導熱部係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細結構,該腔室內填充有一工作流體,該毛細結構係形成在該腔室內壁上,且該吸熱段的一側係對應容設於該凹槽內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並該保護部係為可撓性塑膠材質或硬塑膠材質所構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其中該導熱部係為一硬金屬材質構成之熱管,且該導熱部係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細結構,該腔室內填充有一工作流體,該毛細結構係形成在該腔室內壁上,且該導熱部的一側係對應容設於該凹槽內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並該保護部係為硬塑膠材質所構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其中該保 護部設有一凹槽,該凹槽係從該保護部的一側之中央處貫穿所構成,且對應該吸熱段,並該凹槽係用以供與一智慧型行動裝置對應結合組設,該智慧型行動裝置之底部係與相對裸露於該凹槽內的吸熱段之一側相貼設。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其中該導熱部係設有一第一導熱層、一第二導熱層及一第三導熱層,該第二導熱層係夾設在該第一導熱層與第三導熱層之間,該第一導熱層裸露於該凹槽內,並與對應該智慧型行動裝置之底部相貼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其中該導熱部係為一可撓性金屬材質構成之熱管,且該導熱部係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細結構,該腔室內填充有一工作流體,該毛細結構係形成在該腔室內壁上,且該吸熱段的一側係裸露於該凹槽內,並與對應該智慧型行動裝置之底部相貼設,並該保護部係為可撓性塑膠材質或硬塑膠材質所構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其中該導熱部係為一硬金屬材質構成之熱管,且該導熱部係具有一腔室及一毛細結構,該腔室內填充有一工作流體,該毛細結構係形成在該腔室內壁上,且該吸熱段的一側係裸露於該凹槽內,以與對應該智慧型行動裝置之底部相貼設,並該保護部係為硬塑膠材質所構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7項所述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其中該第一、三導熱層係為金屬箔所構成,該第二導熱層係為石墨材質所構成,並該保護部係為可撓性塑膠材質所構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6項所述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其中該保護部具有複數卡凸體,該等卡凸體係從相鄰該凹槽的保護部之 一側上凸伸構成,該等卡凸體的一端係與對應該智慧型行動裝置之外周側相卡設。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6項所述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其中該保護部具有一卡凸體,該卡凸體係從相鄰該凹槽的保護部之一側上凸伸,並圍繞構成一空間,該智慧型行動裝置之外周側係容設包覆在對應該空間內。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其中該散熱段係從該吸熱段一旁向外延伸所構成,且該保護部之一部分內係包覆有該導熱部之吸熱段與散熱段,其另一部分內則未包覆有該導熱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其中該散熱段係從該吸熱段一旁向外延伸所構成,並該保護部之一部分內係包覆有該導熱部之吸熱段與散熱段,且該吸熱段的一側裸露於該凹槽內並未被該保護部包覆,而該保護部的另一部分內則未包覆有該導熱部。
TW103219896U 2014-11-10 2014-11-10 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 TWM504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9896U TWM504437U (zh) 2014-11-10 2014-11-10 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9896U TWM504437U (zh) 2014-11-10 2014-11-10 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4437U true TWM504437U (zh) 2015-07-01

Family

ID=54152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9896U TWM504437U (zh) 2014-11-10 2014-11-10 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044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7693B (zh) 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
TWI584110B (zh) 穿戴式電子裝置散熱結構
JP6714685B2 (ja) ヒートシンクとしてリストバンドを使用することによるウェアラブルデバイスのための熱に関する解決策
JP2018531441A6 (ja) ヒートシンクとしてリストバンドを使用することによるウェアラブルデバイスのための熱に関する解決策
US20160128233A1 (en) Heat sink module for mobi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6550583B (zh) 散热模块
TWI461648B (zh) 散熱裝置
US9074824B2 (en) Low-profile heat transfer device
CN109074138B (zh) 计算设备中的黑体辐射
TW201528927A (zh) 新構裝散熱設計
CN112804851A (zh) 一种电子设备
TWM504437U (zh) 穿戴式錶帶散熱結構
TWI529363B (zh) 具散熱結構之穿戴式載體
CN105658019B (zh) 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
JP3195692U (ja) 放熱構造を有するモバイルデバイス用キャリア
TWM522552U (zh) 手持通訊裝置及其薄型化散熱器
TWM498454U (zh) 具散熱結構之載體
TWI534596B (zh) 穿戴式行動裝置散熱結構
TWI546652B (zh) 手持式電子裝置散熱單元
TWM504436U (zh) 穿戴式電子裝置散熱結構
TWI521386B (zh) 具散熱結構之穿戴式主機裝置
CN204244628U (zh) 穿戴式表带散热结构
US10209744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102110491B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방열 케이스
TWI546013B (zh) 電子基板散熱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