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8957U - 薄型鍵盤結構 - Google Patents

薄型鍵盤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8957U
TWM498957U TW103215663U TW103215663U TWM498957U TW M498957 U TWM498957 U TW M498957U TW 103215663 U TW103215663 U TW 103215663U TW 103215663 U TW103215663 U TW 103215663U TW M498957 U TWM498957 U TW M49895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bottom plate
shaft
item
keyboar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5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sin-Chin Weng
Original Assignee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215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8957U/zh
Publication of TWM498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8957U/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薄型鍵盤結構 【0001】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鍵盤結構,尤指一種薄型鍵盤結構。
【0002】
就目前個人電腦的使用習慣而言,鍵盤為為行動輸入裝置的重要設備之一。除此之外,舉凡日常生活所接觸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甚至是工業使用的大型機台設備,同樣設有鍵盤等按鍵機構,以操作上述電子產品與機台設備。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消費性電子產品,例如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等,不斷趨向薄型且細膩化的設計,因此按鍵或鍵盤亦需配合進行薄化的設計。隨著整體尺寸的小型化,設置於筆記型電腦上或可與平板電腦搭配使用的鍵盤尺寸亦有小型化且便於攜帶之需求。
【0003】
由於現有剪刀腳機構通常是薄型化鍵盤採取的設計之一,在此設計中,唯有活動件結構(即活動式外剪刀)尚未達到最薄化設計。基此,在目前鍵盤結構的零組件中幾乎已達到薄型且細膩設計的情況下,如何再進一步設計並改進,乃是相關業者亟需努力且突破的目標。
【0004】
本創作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使剪刀腳機構最薄且最輕化的薄型鍵盤結構。
【0005】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薄型鍵盤結構,包括一底板、一鍵帽及一第一連桿。底板設有複數第一開孔。鍵帽設置於底板之上。第一連桿兩端分別連接於底板與鍵帽,且面對底板一側設有對應第一開孔之一第一補強部及與第一補強部相鄰接的一第一薄形部。第一補強部與第一薄形部具有一高度差。鍵帽被按壓時,第一補強部可下沉於上述第一開孔之一,第一薄形部則位於底板之上。
【0006】
本創作還具有以下功效:本創作提供的交叉型剪刀腳組件具有多個補強部及多個薄型部,使各補強部沉入底板相應的第一開孔中,同時使各薄型部貼近相應的連接肋,如此使鍵盤結構設計上呈現最薄且輕化。此外,交叉型剪刀腳組件中具有對稱式的異型軸與異型軸孔的配合,限制第一連桿與第二連桿在一小角度範圍內旋轉,同樣可達到薄型化結構之訴求。再者,第一連桿的第一滑動軸與第二連桿的第二滑動軸更分別區分為第一軸體與第二軸體。由於第一軸體與第二軸體採偏心(非同軸心)設計,各第二軸體可滑動地與底板接觸,各第一軸體則可部分地沉入第一開孔,也有助於鍵盤結構最薄化之效果。
【0031】
10‧‧‧底板
【0032】
12‧‧‧第一開孔
【0033】
14‧‧‧連接肋
【0034】
16‧‧‧第一樞接部
【0035】
18‧‧‧第一滑動部
【0036】
19‧‧‧定位部
【0037】
20‧‧‧鍵帽
【0038】
22‧‧‧第二樞接部
【0039】
24‧‧‧第二滑動部
【0040】
30‧‧‧第一連桿
【0041】
30a‧‧‧第一補強部
【0042】
30b‧‧‧第一凸塊
【0043】
30c‧‧‧第一薄型部
【0044】
30d‧‧‧第一凹槽
【0045】
30e‧‧‧第一樞接軸
【0046】
30f‧‧‧第一滑動軸
【0047】
30g、50g‧‧‧第一軸體
【0048】
30h、50h‧‧‧第二軸體
【0049】
32‧‧‧異型軸
【0050】
34‧‧‧軸體
【0051】
36‧‧‧凸部
【0052】
50‧‧‧第二連桿
【0053】
50a‧‧‧第二補強部
【0054】
50b‧‧‧第二凸塊
【0055】
50c‧‧‧第二薄型部
【0056】
50d‧‧‧第二凹槽
【0057】
50e‧‧‧第二樞接軸
【0058】
50f‧‧‧第二滑動軸
【0059】
52‧‧‧異型軸孔
【0060】
54‧‧‧軸孔
【0061】
56‧‧‧凹部
【0062】
56a‧‧‧第一接觸面
【0063】
56b‧‧‧第二接觸面
【0064】
60‧‧‧薄膜電路板
【0065】
70‧‧‧彈性體
【0066】
D‧‧‧厚度
【0067】
L‧‧‧高度差
【0007】
圖1為繪示本創作之分解圖。
【0008】
圖2為繪示本創作之部分組合圖。
【0009】
圖3為繪示本創作尚未按壓而位於第一位置之剖視圖。
【0010】
圖4為繪示本創作按壓後位於第二位置之剖視圖。
【0011】
圖5為繪示圖3之局部放大圖。
【0012】
圖6為繪示圖4之局部放大圖。
【0013】
圖7為繪示本創作第一連桿位於第一位置之剖視圖。
【0014】
圖8為繪示本創作第一連桿位於第二位置之剖視圖。
【0015】
圖9為繪示本創作第一連桿之第一滑動軸之局部立體圖。
【0016】
圖10為繪示本創作第二連桿之第二滑動軸之局部立體圖。
【0017】
以下所描述之實施例有提及數量或其類似者,除非另作說明,否則本創作的應用範疇應不受其數量或其類似者之限制。此處揭露的特定細節不應當被解釋為限制,而是僅應當作申請專利範圍的基礎,以及當作一代表性基礎來教示習於此藝者使其等得以事實上任何適當的方式各式各樣地利用本創作,包括利用此處揭露的各種特徵與此處可能未明白揭露者的組合。另外,本創作提及的方向用語,例如: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是用來說明而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0018】
如圖1及圖2所示,為繪示本創作薄型鍵盤結構之分解及部分立體圖。本創作提供一種薄型鍵盤結構,包括一底板10、一鍵帽20及一第一連桿30。底板10設有複數第一開孔12。鍵帽20設置於底板10之上。第一連桿30則設置於底板10與鍵帽20之間,且其兩端分別連接於底板10與鍵帽20。第一連桿30面對底板10一側設有對應第一開孔12之一第一補強部30a及與第一補強部30a相鄰接的一第一薄形部30c。第一補強部30a與第一薄形部30c具有一高度差L(如圖3所示)。
【0019】
如圖1所示,第一補強部30a實質上為複數第一凸塊30b,第一薄形部30c實質上為複數第一凹槽30d。換言之,呈矩形框體的第一連桿30的四邊框上分別設有數量不等的第一凸塊30b或第一凹槽30d,根據連接肋14設計狀況而改變。底板10更具有複數連接肋14,任兩相鄰之連接肋14形成上述第一開孔12。在如圖1所示之實施例中,每一連接肋14數量較佳為三個或單數以上,且呈放射狀地分佈於底板10上。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每一連接肋14亦可成對且彼此對稱地分佈於底板10上,可根據需要而改變。此外,第一連桿30的各第一凸塊30b可沉入相應的各第一開孔12中,各第一凹槽30d則可貼近相應的各連接肋14。此結構容後說明。
【0020】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更包含一第二連桿50、一薄膜電路板60及一彈性體70。薄膜電路板60設置在底板10之上,薄膜電路板60相對上述第一開孔12設有複數第二開孔62。彈性體70設置於鍵帽20與薄膜電路板60之間,用來提供鍵帽20復位彈力。第二連桿50與第一連桿30共構成一交叉型剪刀腳組件(未標示),且與第一連桿30同樣為一矩形框體。第二連桿50包含一第二補強部50a及與第二補強部50a相鄰接的一第二薄形部50c。第二補強部50a可沉入相應的第一開孔12,第二薄型部50c則可位於連接肋14之上。基此本實施例中之每一第一/第二補強部30a/50a及每一第一/第二薄型部30c/50c,使各第一/第二補強部30a/50a沉入底板10相應的第一開孔12中,同時使各第一/第二薄型部30c/50c貼近相應的連接肋14,如此使鍵盤結構呈現最薄且輕化的設計。
【0021】
請一併參考圖1所示,第二補強部50a實質上為複數第二凸塊50b,第二薄形部50c實質上為複數第二凹槽50d。各第二凸塊50b可沉入各第一開孔12中,各第二凹槽50d則貼近相應的各連接肋14上。也就是說,第二連桿50的四邊框上分別設有數量不等的第二凸塊50b或第二凹槽50d,根據底板10連接肋14之設計狀況而改變。進一步地,各第二凹槽50d實質上是抵觸於具有連接肋14的薄膜電路板60上。
【0022】
第一連桿30較佳設置於第二連桿50之內側以共構成交叉型剪刀腳組件。如圖3及圖4所示,第一連桿30兩外側分別設有二異型軸32,第二連桿50兩內側分別形成有二異型軸孔52。每一異型軸孔52供容置每一異型軸32,使第一連桿30可相對第二連桿50旋轉。請一併參考圖5及圖6所示,為分別繪示圖3及圖4之局部放大圖。各異型軸32包含一軸體34及連接軸體34且彼此對稱的二凸部36。各異型軸孔52包含一軸孔54及連通軸孔54且彼此對稱的二凹部56。各凹部56尺寸大於各凸部36尺寸,使各凸部36以軸體34為軸心且受限制地於各凹部56旋轉。
【0023】
此外,每一凹部56之壁面另具有彼此相連接且對應的一第一接觸面56a及一第二接觸面56b。每一異型軸32的各凸部36從第一接觸面56a旋轉移動到第二接觸面56b,以形成一預定角度(圖未標示)。在此所述之預定角度介於2~5度之間。因此在本實施例中,藉由對稱式的異型軸32與異型軸孔56的配合,限制第一連桿30與第二連桿50在一小角度範圍內旋轉,同樣可達到薄型化結構之訴求。
【0024】
以下進一步介紹本創作薄型鍵盤結構之詳細作動說明。如圖1所示,底板10還包含二第一樞接部16及二第一滑動部18,鍵帽20內表面則包含二第二樞接部22及二第二滑動部24。第一連桿30設有二第一樞接軸30e及二第一滑動軸30f,第二連桿50則設有二第二樞接軸50e及二第二滑動軸50f。第一連桿30之各第一樞接軸30e可轉動地樞接於鍵帽20的各第二樞接部22,且各第一滑動軸30f可滑動地卡合底板10的各第一滑動部18。第二連桿50之各第二樞接軸50e可轉動地樞接於底板10的第一樞接部16,且各第二滑動軸50f可滑動地卡合鍵帽20的第二滑動部24(如圖3及圖4所示)。
【0025】
請同時參考圖3及圖4所示,為繪示本創作尚未按壓而位於第一位置之剖視圖及按壓後位於第二位置之剖視圖。如圖3所示,當鍵帽20尚未被按壓時,彈性體70提供一回復力使第一連桿30與第二連桿50均復位至第一位置(上始點,未標示)。如圖4所示,當鍵帽20被按壓時,第一連桿30及第二連桿50均位於第二位置(下終點,未標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補強部50a可下沉於上述第一開孔12之一,第二薄形部50c則位於底板10之連接肋14(可抵觸薄膜電路板60)上。換言之,第二凸塊50b可沉入相應的第一開孔12中,第二凹槽50d則可貼近相應的連接肋14。
【0026】
同理,請同時參考圖7及圖8所示,第一補強部30a可下沉於第一開孔12之一,第一薄形部30c則位於底板10之連接肋14(可抵觸薄膜電路板60)上。換言之,第一凸塊30b可沉入相應的第一開孔12中,第一凹槽30d則可貼近相應的連接肋14。請一併參考圖3及圖4所示,須強調的是,由於底板10的厚度D遠小於每一第一/第二補強部30a/50a與每一第一/第二薄型部30c/50c之高度差L,亦即高度差L大於(或等於)厚度D。因此藉由各第一/第二凸塊30b/50b沉入相應的第一開口12(但不越過底板10之外),各第一/第二凹槽30d/50d貼近相應的連接肋14,使本創作的結構呈現最薄且輕化的設計。
【0027】
如圖9所示,當第一連桿30的第一滑動軸30f可滑動的卡合底板10的第一滑動部18時,可確保第一連桿30與底板10間相互位置正確。此外,第一連桿30的第一滑動軸30f更區分為第一軸體30g與第二軸體30h,其中第一軸體30g與第二軸體30h採偏心(非同軸心)設計。如圖所示,當第一滑動軸30f相對第一滑動部18旋轉時,第二軸體30h可滑動地與底板10接觸,第一軸體30g則可部分地沉入相應的第一開孔12。因此這樣的結構設計有助於本創作最薄化的效果。
【0028】
同理,如圖10所示,當第二連桿50的第二樞接軸50e可轉動的樞接底板10的第一樞接部16時,除可確保第二連桿50與底板10間相互位置的正確性外。具有第一軸體50g的第二樞接軸50e,可部分地沉入相應的第一開孔12。第二軸體50h則可滑動地與底板10接觸。因此這樣的結構也有助於本創作最薄化的效果。
【0029】
最後,如圖1及圖10所示,底板10還設有一對定位部19,每一定位部19相對各第一樞接部16及各第一滑動部18,直立地凸出於薄膜電路板60之第二開口62,用以定位薄膜電路板60。
【0030】
本文於此所揭示的實施例應被視為用以說明本創作,而非用以限制本創作。本創作的範圍應由後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並涵蓋其合法均等物,並不限於先前的描述。
10‧‧‧底板
12‧‧‧第一開孔
14‧‧‧連接肋
16‧‧‧第一樞接部
18‧‧‧第一滑動部
19‧‧‧定位部
20‧‧‧鍵帽
22‧‧‧第二樞接部
24‧‧‧第二滑動部
30‧‧‧第一連桿
30a‧‧‧第一補強部
30b‧‧‧第一凸塊
30c‧‧‧第一薄型部
30d‧‧‧第一凹槽
30e‧‧‧第一樞接軸
30f‧‧‧第一滑動軸
32‧‧‧異型軸
50‧‧‧第二連桿
50a‧‧‧第二補強部
50b‧‧‧第二凸塊
50c‧‧‧第二薄型部
50d‧‧‧第二凹槽
50e‧‧‧第二樞接軸
50f‧‧‧第二滑動軸
52‧‧‧異型軸孔
60‧‧‧薄膜電路板
62‧‧‧第二開孔

Claims (15)

  1. 【第1項】
    一種薄型鍵盤結構,包括:
    一底板,設有複數第一開孔;
    一鍵帽,設置於該底板之上;以及
    一第一連桿,該第一連桿兩端分別連接於該底板與該鍵帽,且面對該底板一側設有對應該第一開孔之一第一補強部及與該第一補強部相鄰接的一第一薄形部,該第一補強部與該第一薄形部具有一高度差;
    其中該鍵帽被按壓時,該第一補強部可下沉於該些第一開孔之一,該第一薄形部則位於該底板之上。
  2. 【第2項】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型鍵盤結構,其中該第一補強部為複數第一凸塊,該第一薄形部為複數第一凹槽,該底板更具有複數連接肋,任兩相鄰之該連接肋形成該第一開孔,各該第一凸塊可沉入相應的各該第一開孔中,各該第一凹槽則貼近相應的各該連接肋。
  3. 【第3項】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型鍵盤結構,更包含一薄膜電路板及一彈性體,該薄膜電路板設置在該底板之上,該薄膜電路板相對該些第一開孔設有複數第二開孔,該彈性體設置於該鍵帽與該薄膜電路板之間,用來提供該鍵帽復位彈力。
  4. 【第4項】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型鍵盤結構,其中各該底板具有一厚度,該高度差大於或等於該厚度。
  5. 【第5項】
    如請求項2所述之薄型鍵盤結構,其中每一該連接肋成對且彼此對稱地分佈於該底板上。
  6. 【第6項】
    如請求項2所述之薄型鍵盤結構,其中每一該連接肋數量為三個或單數以上,且呈放射狀地分佈於該底板上。
  7. 【第7項】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型鍵盤結構,更包含一第二連桿,該第二連桿包含一第二補強部及與該第二補強部相鄰接的一第二薄形部,該第二補強部沉入相應的該第一開孔,該第二薄型部則位於該連接肋之上。
  8. 【第8項】
    如請求項7所述之薄型鍵盤結構,其中該第二補強部為複數第二凸塊,該第二薄形部為複數第二凹槽,各該第二凸塊可沉入該些第一開孔中,各該第二凹槽則貼近相應的各該連接肋。
  9. 【第9項】
    如請求項7所述之薄型鍵盤結構,其中該第一連桿兩側分別設有二異型軸,該第二連桿兩側分別形成有二異型軸孔,每一該異型軸孔供容置每一該異型軸。
  10. 【第10項】
    如請求項7所述之薄型鍵盤結構,其中該底板包含二第一樞接部及二第一滑動部,該鍵帽內表面則包含二第二樞接部及二第二滑動部,該第一連桿設有二第一樞接軸及二第一滑動軸,該第二連桿則設有二第二樞接軸及二第二滑動軸,該第一連桿之各該第一樞接軸可轉動地樞接於該鍵帽的各該第二樞接部,且各該第一滑動軸可滑動地卡合該底板的各該第一滑動部,該第二連桿之各該第二樞接軸可轉動地樞接於該底板的各該第一樞接部,且各該第二滑動軸可滑動地卡合該鍵帽的各該第二滑動部。
  11. 【第11項】
    如請求項7所述之薄型鍵盤結構,其中該第一連桿的各第一滑動軸及該第二連桿之各該第二樞接軸分別具有一第一軸體及一第二軸體,各該第一軸體與各該第二軸體成偏心設置,且各該第一軸體可部分的沉入相應的該第一開孔,各該第二軸體抵觸於該底座上。
  12. 【第12項】
    如請求項9所述之薄型鍵盤結構,其中各該異型軸包含一軸體及連接該軸體且彼此對稱的二凸部,各該異型軸孔包含一軸孔及連通該軸孔且彼此對稱的二凹部,各該凹部尺寸大於各該凸部尺寸,使各該凸部受限制地於各該凹部旋轉。
  13. 【第13項】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薄型鍵盤結構,其中每一該凹部壁面另具有彼此相連接且對應的一第一接觸面及一第二接觸面,每一該異型軸的各該凸部從該第一接觸面旋轉移動到該第二接觸面,以形成一預定角度。
  14. 【第14項】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薄型鍵盤結構,其中該預定角度介於2~5度之間。
  15. 【第15項】
    如請求項3所述之薄型鍵盤結構,其中該底板設有一定位部,該定位部直立地凸出於該薄膜電路板之該第二開口,用以定位該薄膜電路板。
TW103215663U 2014-09-02 2014-09-02 薄型鍵盤結構 TWM498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5663U TWM498957U (zh) 2014-09-02 2014-09-02 薄型鍵盤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5663U TWM498957U (zh) 2014-09-02 2014-09-02 薄型鍵盤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8957U true TWM498957U (zh) 2015-04-11

Family

ID=53440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5663U TWM498957U (zh) 2014-09-02 2014-09-02 薄型鍵盤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89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7482A (zh) * 2021-08-04 2021-11-2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07482A (zh) * 2021-08-04 2021-11-2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0376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可動鍵盤格架
TWI472903B (zh) 擴充座
TWI620220B (zh) 鍵盤以及應用該鍵盤的筆記型電腦
TWI633566B (zh) 按鍵及其鍵盤
TWI528135B (zh) 卡閂裝置及應用其之電腦系統
JP3180694U (ja) 支持板スライド構造を有するキーボード
TWI381408B (zh) 按鍵結構以及具有此結構之鍵盤
TW200845072A (en) Keying structure with adjustable stroke
TWI601172B (zh) 鍵盤
TWM498957U (zh) 薄型鍵盤結構
US20220050531A1 (en) Low-profile keyboard
TW201524324A (zh) 電子裝置
TWI486530B (zh) Card lathe biaxial hub
WO2017032219A1 (zh) 带x架结构的键盘开关
TWM469605U (zh) 按鍵模組及鍵盤
TW202025190A (zh) 鍵盤
TWI384347B (zh) 側鍵結構及應用該側鍵結構之攜帶型電子裝置
TWI536415B (zh) 按鍵結構
TWI639077B (zh) 輸入裝置與電子裝置
TWM447535U (zh) 按鍵的升降支撐裝置以及按鍵
CN213213574U (zh) 带减压功能的保护壳
TWM515690U (zh) 按鍵結構
TWM472885U (zh) 薄型化按鍵及鍵盤
TWI754942B (zh) 電子裝置
WO2023077960A9 (zh) 键盘以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