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9605U - 按鍵模組及鍵盤 - Google Patents

按鍵模組及鍵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9605U
TWM469605U TW102215561U TW102215561U TWM469605U TW M469605 U TWM469605 U TW M469605U TW 102215561 U TW102215561 U TW 102215561U TW 102215561 U TW102215561 U TW 102215561U TW M469605 U TWM469605 U TW M46960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haft
curvature
protrusion
ar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5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uo-Chiang Chin
Original Assignee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15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9605U/zh
Publication of TWM469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9605U/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按鍵模組及鍵盤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按鍵模組以及鍵盤。
傳統所知之鍵盤的按鍵模組,大都是設計由鍵帽底部向下凸伸之柱體,於底板之開口作鉛直升降運動,用以觸發鍵盤的電氣接點。受到此一結構上的限制,這種按鍵模組若設計鍵帽柱體與底板之接觸面太小時,操作上即容易發生鍵帽傾斜、或有卡鍵等不穩定現象,因而必需藉加大上述接觸面來增加鍵帽之穩定性。再者,因為鍵帽與底板之間有鉛直升降運動的關係,使得鍵帽很難被緊固定位,因而傳統鍵帽的不穩定晃動情形,與實際上的操作噪音也較為嚴重。
因此,一種利用雙連桿平行於機構(亦即,剪刀式支撐組件)所組成的按鍵模組,可用來引導鍵帽做鉛直移動,並平衡使用者在每一個按鍵模組上的施力。藉此,不論施力於鍵帽的側邊或角落,都能將施力平均地分散於整個鍵帽表面上,使得按下整個按鍵模組變得很簡單,也讓使用者更容易地操作按鍵模組,並可以解決上述垂直柱體 式鍵帽之缺失困擾。
習知按鍵模組的剪刀式支撐組件係利用軸桿與軸孔的結構而樞接在一起。而為了使鍵帽在被按壓以及復位的過程中保持平穩而不易搖晃,軸桿的尺寸必須夠大,才能有足夠的結構強度。然而,鑑於輕薄短小的電腦裝置愈來愈受重視(譬如攜帶型電腦),若為了解決按鍵模組的整體厚度問題而硬將軸桿的尺寸縮小,則軸桿的結構強度將降低,使得鍵帽鉛直升降運動的穩定性也會明顯降低,如此即難以獲得符合操作要求的按鍵模組。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可有效地縮減整體厚度,並可在鍵帽進行鉛直升降運動時維持足夠穩定度的按鍵模組,是目前業界亟欲投入研發資源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創作提供一種按鍵模組,其包含底板、鍵帽以及剪刀式支撐組件。剪刀式支撐組件設置於底板上並支撐鍵帽。剪刀式支撐組件包含第一支撐件以及第二支撐件。第一支撐件包含第一臂部以及第一凸塊。第一臂部具有第一凹槽。第一凸塊連接第一臂部並鄰接第一凹槽。第一凸塊具有第一軸內弧面以及第一軸外弧面。第二支撐件包含第二臂部以及第二凸塊。第二臂部具有第二凹槽。第二凸塊連接第二臂部並鄰接第二凹槽。第二凸塊具有第二軸內弧面以及第二軸外弧面。第一凸塊可轉動地卡合於第二凹槽中,並且第二凸塊可轉動地卡合於第一凹槽中。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軸內弧面具有第一曲率中心軸。第二軸內弧面具有第二曲率中心軸平行於第一曲率中心軸。第一軸外弧面與第二軸外弧面具有共同之第三曲率中心軸。第三曲率中心軸平行地位於第一曲率中心軸與第二曲率中心軸兩者之中間處。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凹槽具有依序連接之第一槽內側面、第一槽底面以及第一槽外弧面。 第一凸塊還具有第一軸內側面以及第一軸底面。第一軸內側面、第一軸內弧面、第一軸底面與第一軸外弧面依序連接。第二凹槽具有依序連接之第二槽內側面、第二槽底面以及第二槽外弧面。第二凸塊還具有第二軸內側面以及第二軸底面。第二軸內側面、第二軸內弧面、第二軸底面與第二軸外弧面依序連接。第一軸內弧面可滑動地抵靠第二槽內側面與第二槽底面。第一軸外弧面可滑動地抵靠第二槽外弧面。第二軸內弧面可滑動地抵靠第一槽內側面與第一槽底面。第二軸外弧面可滑動地抵靠第一槽外弧面。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軸內側面面向第二槽內側面。第一軸底面面向第二槽底面。第二軸內側面面向第一槽內側面。第二軸底面面向第一槽底面。當鍵帽處於未按壓位置時,第一軸內側面抵靠第二槽內側面,並且第二軸內側面抵靠第一槽內側面。當鍵帽處於按壓位置時,第一軸底面抵靠第二槽底面,並且第二軸底面抵靠第一槽底面。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按鍵模組還包含 薄膜開關。薄膜開關設置於底板上。薄膜開關具有第一破孔。底板具有第二破孔。第一破孔與第二破孔連通。第一支撐件還包含第一加強部。第一加強部連接第一臂部並面向底板。第二支撐件還包含第二加強部。第二加強部連接第二臂部並面向底板。當鍵帽處於按壓位置時,第一加強部與第二加強部穿入第一破孔與第二破孔中。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軸外弧面與第二槽外弧面具有相近似之曲率半徑。第二軸外弧面與第一槽外弧面具有相近似之曲率半徑。
於本創作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槽內側面與第一槽底面之間形成第一槽內弧面。第一槽內弧面的曲率半徑小於第二軸內弧面的曲率半徑。第二槽內側面與第二槽底面之間形成第二槽內弧面。第二槽內弧面的曲率半徑小於第一軸內弧面的曲率半徑。
本創作另提供一種鍵盤,其包含底板以及複數個按鍵模組。每一按鍵模組包含鍵帽以及剪刀式支撐組件。剪刀式支撐組件設置於底板上並支撐鍵帽。剪刀式支撐組件包含第一支撐件以及第二支撐件。第一支撐件包含第一臂部以及第一凸塊。第一臂部具有第一凹槽。第一凸塊連接第一臂部並鄰接第一凹槽。第一凸塊具有第一軸內弧面以及第一軸外弧面。第二支撐件包含第二臂部以及第二凸塊。第二臂部具有第二凹槽。第二凸塊連接第二臂部並鄰接第二凹槽。第二凸塊具有第二軸內弧面以及第二軸外弧面。第一凸塊可轉動地卡合於第二凹槽中,並且第二凸塊 可轉動地卡合於第一凹槽中。
綜上所述,於本創作所提供的按鍵模組以及鍵盤中,剪刀式支撐組件的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藉由第一凸塊與第二凹槽的配合以及第二凸塊與第一凹槽的配合,進而達到相互樞轉的功能。並且,第一凸塊係以不連續的第一軸內弧面與第一軸外弧面可轉動地卡合於第二凹槽中,而第二凸塊係以不連續的第二軸內弧面與第二軸外弧面可轉動地卡合於第一凹槽中。又,利用凹槽及凸軸之弧面設計及曲率中心的配置,以使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能夠達到轉動順暢之功效。因此,相較於習知採用圓柱狀之軸桿樞接的剪刀式支撐組件,本創作的剪刀式支撐組件的第一凸塊與第二凸塊可在不降低結構強度的前提之下縮減尺寸(亦即,縮減第一凸塊與第二凸塊的厚度)。藉此,本創作的按鍵模組與鍵盤即可有效地縮減整體厚度,並可在鍵帽進行鉛直升降運動時維持足夠穩定度。
1‧‧‧鍵盤
10‧‧‧底板
100‧‧‧第一樞接部
102‧‧‧第一滑動部
104‧‧‧第二破孔
12‧‧‧薄膜開關
120‧‧‧第一破孔
2‧‧‧按鍵模組
20‧‧‧鍵帽
200‧‧‧第二樞接部
202‧‧‧第二滑動部
22‧‧‧剪刀式支撐組件
220‧‧‧第一支撐件
220a‧‧‧第一臂部
220b‧‧‧第一樞接軸
220c‧‧‧第一滑動軸
220d‧‧‧第一凸塊
220d1‧‧‧第一軸內側面
220d2‧‧‧第一軸內弧面
220e4‧‧‧第一槽外弧面
220e5‧‧‧第一側開口
220e6‧‧‧第一頂開口
220f‧‧‧第一加強部
222‧‧‧第二支撐件
222a‧‧‧第二臂部
222b‧‧‧第二樞接軸
222c‧‧‧第二滑動軸
222d‧‧‧第二凸塊
222d1‧‧‧第二軸內側面
222d2‧‧‧第二軸內弧面
222d3‧‧‧第二軸底面
222d4‧‧‧第二軸外弧面
222e‧‧‧第二凹槽
222e1‧‧‧第二槽內側面
222e2‧‧‧第二槽內弧面
222e3‧‧‧第二槽底面
222e4‧‧‧第二槽外弧面
222e5‧‧‧第二側開口
220d3‧‧‧第一軸底面
220d4‧‧‧第一軸外弧面
220e‧‧‧第一凹槽
220e1‧‧‧第一槽內側面
220e2‧‧‧第一槽內弧面
220e3‧‧‧第一槽底面
222e6‧‧‧第二頂開口
222f‧‧‧第二加強部
A1‧‧‧第一曲率中心軸
A2‧‧‧第二曲率中心軸
A3‧‧‧第三曲率中心軸
第1圖為繪示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鍵盤的立體圖。
第2圖為繪示第1圖中之按鍵模組的立體分解圖。
第3圖為繪示第2圖中之按鍵模組移除鍵帽的上視圖。
第4A圖為繪示第2圖中之按鍵模組未被按壓時沿著第3圖中之線段4A-4A'的剖面示意圖。
第4B圖為繪示第2圖中之按鍵模組未被按壓時沿著第 3圖中之線段5A-5A’的剖面示意圖。
第5A圖為繪示第2圖中之按鍵模組被按壓時沿著第3圖中之線段4A-4A’的剖面示意圖。
第5B圖為繪示第2圖中之按鍵模組被按壓時沿著第3圖中之線段5A-5A’的剖面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創作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也就是說,在本創作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請參照第1圖,其為繪示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鍵盤1的立體圖。
如第1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鍵盤1可以是供桌上型電腦使用之外接鍵盤(例如,PS2介面之鍵盤或USB介面之鍵盤)或是包含鍵盤形式之輸入裝置的電腦系統(例如,筆記型電腦或膝上型電腦),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換言之,本創作之鍵盤1可以應用於任何以按鍵作為輸入介面的電子產品,特別是針對原本採用剪刀式支撐結構之按鍵模組的鍵盤,皆可應用本創作之概念。
如第1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鍵盤1至少包含底板10以及複數個按鍵模組2。下文將針對鍵盤1中所包含 的各元件的結構、功能以及各元件之間的連接關係進一步詳細說明。
請參照第2圖,其為繪示第1圖中之按鍵模組2的立體分解圖。
如第1圖與第2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鍵盤1還包含薄膜開關12。薄膜開關12設置於底板10上。按鍵模組2包含鍵帽20以及剪刀式支撐組件22。剪刀式支撐組件22係穿過薄膜開關12而設置於底板10上,並支撐鍵帽20。剪刀式支撐組件22包含第一支撐件220以及第二支撐件222。第一支撐件220包含兩第一臂部220a,且兩第一臂部220a頭尾相連而形成框型。第二支撐件222包含兩第二臂部222a,且兩第二臂部222a頭尾相連而形成框型。並且,第一支撐件220適於框套於第二支撐件222之內,並可於第二支撐件222之內相對轉動。
進一步來說,如第2圖所示,鍵盤1的底板10包含第一樞接部100以及第一滑動部102。按鍵模組2的鍵帽20包含第二樞接部200以及第二滑動部202。剪刀式支撐組件22的第一支撐件220還包含第一樞接軸220b以及第一滑動軸220c,且第一樞接軸220b與第一滑動軸220c分別連接於第一臂部220a的兩端。剪刀式支撐組件22的第二支撐件222還包含第二樞接軸222b以及第二滑動軸222c,且第二樞接軸222b與第二滑動軸222c分別連接於第二臂部222a的兩端。剪刀式支撐組件22的第一支撐件220係以第一樞接軸220b與鍵帽20的第二樞接部200進行 樞接,並以第一滑動軸220c可滑動地卡合至底板10的第一滑動部102。剪刀式支撐組件22的第二支撐件222係以第二樞接軸222b與底板10的第一樞接部100進行樞接,並以第二滑動軸222c可滑動地卡合至鍵帽20的第二滑動部202。
此外,如第2圖所示,剪刀式支撐組件22的第一支撐件220還包含第一凸塊220d。第一支撐件220的第一臂部220a具有第一凹槽220e。第一凸塊220d連接第一臂部220a並鄰接第一凹槽220e。剪刀式支撐組件22的第二支撐件222還包含第二凸塊222d。第二支撐件222的第二臂部222a具有第二凹槽222e。第二凸塊222d連接第二臂部222a並鄰接第二凹槽222e。第一凸塊220d可轉動地卡合於第二凹槽222e中,並且第二凸塊222d可轉動地卡合於第一凹槽220e中。因此,剪刀式支撐組件22的第一支撐件220與第二支撐件222即可以類似剪刀的作動方式相互樞轉。
藉此,按鍵模組2的剪刀式支撐組件22即可穩固地設置於鍵盤1的底板10上,並支撐引導鍵帽20相對底板10作鉛直升降運動。
請參照第3圖、第4A圖、第4B圖、第5A圖以及第5B圖。第3圖為繪示第2圖中之按鍵模組2移除鍵帽20的上視圖。第4A圖為繪示第2圖中之按鍵模組2未被按壓時沿著第3圖中之線段4A-4A’的剖面示意圖。第4B圖為繪示第2圖中之按鍵模組2未被按壓時沿著第3圖中 之線段5A-5A’的剖面示意圖。第5A圖為繪示第2圖中之按鍵模組2被按壓時沿著第3圖中之線段4A-4A’的剖面示意圖。第5B圖為繪示第2圖中之按鍵模組2被按壓時沿著第3圖中之線段5A-5A’的剖面示意圖。
如第3圖、第4B圖與第5B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支撐件220的第一凸塊220d具有依序連接之第一軸內側面220d1、第一軸內弧面220d2、第一軸底面220d3以及第一軸外弧面220d4。第二臂部222a的第二凹槽222e具有依序連接之第二槽內側面222e1、第二槽內弧面222e2、第二槽底面222e3以及第二槽外弧面222e4。如第3圖、第4A圖與第5A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二支撐件222的第二凸塊222d具有依序連接之第二軸內側面222d1、第二軸內弧面222d2、第二軸底面222d3與第二軸外弧面222d4依序連接。第一臂部220a的第一凹槽220e具有依序連接之第一槽內側面220e1、第一槽內弧面220e2、第一槽底面220e3以及第二槽外弧面220e4。當第一支撐件220的第一凸塊220d可轉動地卡合於第二臂部222a的第二凹槽222e中,且第二支撐件222的第二凸塊222d可轉動地卡合於第一臂部220a的第一凹槽220e中時,第一凸塊220d的第一軸內弧面220d2可滑動地抵靠第二凹槽222e的第二槽內側面222e1與第二槽底面222e3,第一凸塊220d的第一軸外弧面220d4可滑動地抵靠第二凹槽222e的第二槽外弧面222e4,第二凸塊222d的第二軸內弧面222d2可滑動地抵靠第一凹槽220e的第一槽內側面 220e1與第一槽底面220e3,且第二凸塊222d的第二軸外弧面222d4可滑動地抵靠第一凹槽220e的第二槽外弧面220e4。
特別而言,如第4B圖與第5B圖所示,第一凸塊220d的第一軸內弧面220d2具有第一曲率中心軸A1。第一凸塊220d的第一軸內側面220d1面向第二凹槽222e的第二槽內側面222e1。第一凸塊220d的第一軸底面220d3面向第二凹槽222e的第二槽底面222e3。如第4A圖與第5A圖所示,第二凸塊222d的第二軸內弧面222d2具有第二曲率中心軸A2,且第二曲率中心軸A2平行於第一曲率中心軸A1。第二凸塊222d的第二軸內側面222d1面向第一凹槽220e的第一槽內側面220e1。第二凸塊222d的第二軸底面222d3面向第一凹槽220e的第一槽底面220e3。如第4A圖至第5B圖所示,第一凸塊220d的第一軸外弧面220d4與第二凸塊222d的第二軸外弧面222d4具有共同之第三曲率中心軸A3。第三曲率中心軸A3平行地位於第一曲率中心軸A1與第二曲率中心軸A2兩者之中間處,俾使第一支撐件220及第二支撐件222能以第三曲率中心軸A3為支點順利轉動,進而達到以非轉軸的結構來達到轉軸的功能。
於一實施方式中,第一凸塊220d的第一軸外弧面220d4與第二凹槽222e的第二槽外弧面222e4具有相近似之曲率半徑,且第二凸塊222d的第二軸外弧面222d4與第一凹槽220e的第一槽外弧面220e4具有相近似之曲率半徑,然而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較佳地,軸的外弧面與槽 的外弧面得以設有相同的曲率半徑,但實務上軸的外弧面與槽的外弧面可能會有微小的配合間隙,故相近似的曲率半徑亦得使第一支撐件220及第二支撐件222達到順利轉動的目的。
基於上述之結構配置,當按鍵模組2的鍵帽20處於未按壓位置時(如第4A圖與第4B圖所示),第一凸塊220d的第一軸內側面220d1抵靠第二凹槽222e的第二槽內側面222e1,並且第二凸塊222d的第二軸內側面222d1抵靠第一凹槽220e的第一槽內側面220e1;當鍵帽20處於按壓位置時(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第一凸塊220d的第一軸底面220d3抵靠第二凹槽222e的第二槽底面222e3,並且第二凸塊222d的第二軸底面222d3抵靠第一凹槽220e的第一槽底面220e3。
由此可知,藉由第一凹槽220e的第一槽內側面220e1與第二凹槽222e的第二槽內側面222e1分別限制第二凸塊222d與第一凸塊220d轉動,可使按鍵模組2的鍵帽20處於如第4A圖與第4B圖所示之未按壓位置;藉由第一凹槽220e的第一槽底面220e3與第二凹槽222e的第二槽底面222e3分別限制第二凸塊222d與第一凸塊220d轉動,可使按鍵模組2的鍵帽20處於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之按壓位置。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臂部220a的第一凹槽220e還具有第一側開口220e5以及第一頂開口220e6。第一側開口220e5係由第一槽內側面220e1、第一槽內弧面220e2、第 一槽底面220e3與第一槽外弧面220e4的邊緣所形成。第一頂開口220e6係由第一槽內側面220e1未連接第一槽內弧面220e2的邊緣與第一槽外弧面220e4未連接第一槽底面220e3的邊緣所形成(亦即,第一頂開口220e6未連接第一槽內弧面220e2與第一槽底面220e3),並與第一側開口220e5連通。第二臂部222a的第二凹槽222e還具有第二側開口222e5以及第二頂開口222e6。第二側開口222e5係由第二槽內側面222e1、第二槽內弧面222e2、第二槽底面222e3與第二槽外弧面222e4的邊緣所形成。第二頂開口222e6係由第二槽內側面222e1未連接第二槽內弧面222e2的邊緣與第二槽外弧面222e4未連接第二槽底面222e3的邊緣所形成(亦即,第二頂開口222e6未連接第二槽內弧面222e2與第二槽底面222e3),並與第二側開口222e5連通。 第一支撐件220的第一凸塊220d係由第二凹槽222e的第二側開口222e5插入,而第二支撐件222的第二凸塊222d係由第一凹槽220e的第一側開口220e5插入。當按鍵模組2的鍵帽20處於未按壓位置時(如第4A圖與第4B圖所示),第二凹槽222e的第二頂開口222e6可容許第一凸塊220d的一部分露出,且第一凹槽220e的第一頂開口220e6可容許第二凸塊222d的一部分露出。
由於本創作的剪刀式支撐組件22可容許第一臂部220a與第二臂部222a的頂面分別具有開放式的第一頂開口220e6與第二頂開口222e6,因此相較於習知僅具有側樞接孔的剪刀式支撐組件來說,本創作的第一支撐件220與第 二支撐件222的厚度可以進一步薄化,進而有效地縮減按鍵模組2與鍵盤1的整體厚度。
此外,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槽內弧面220e2的曲率半徑小於等於第二凸塊222d之第二軸內弧面222d2的曲率半徑。第二槽內弧面222e2的曲率半徑小於等於第一凸塊220d之第一軸內弧面220d2的曲率半徑,然而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
如第4A圖至第5B圖所示,需要說明的是,若剪刀式支撐組件的整體厚度縮減時,第一支撐件220與第二支撐件222分別在第一凹槽220e與第二凹槽222e處的結構強度會降低,因此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支撐件220還包含第一加強部220f,且第二支撐件222還包含第二加強部222f。第一加強部220f連接第一臂部220a,並面向底板10(精確來說,第一凹槽220e的第一頂開口220e6與第一加強部220f分別位於第一臂部220a的上下兩側)。第二加強部222f連接第二臂部222a,並面向底板10(精確來說,第二凹槽222e的第二頂開口222e6與第二加強部222f分別位於第二臂部222a的上下兩側)。
另外要說明的是,鍵盤1的薄膜開關12具有第一破孔120。鍵盤1的底板10具有第二破孔104。第一破孔120與第二破孔104連通。當鍵帽20處於按壓位置(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時,第一支撐件220的第一加強部220f與第二支撐件222的第二加強部222f穿入第一破孔120與第二破孔104中。
藉此,本創作剪刀式支撐組件22可藉由上述之第一加強部220f與第二加強部222f維持足夠的結構強度,使得鍵帽20在進行鉛直升降運動時可獲得足夠穩定度。並且,由於上述之第一加強部220f與第二加強部222f可穿過薄膜開關12的第一破孔120而容置於底板10的第二破孔104中,因此本創作的按鍵模組2與鍵盤1即可有效地縮減整體厚度。
由以上對於本創作之具體實施例之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於本創作所提供的按鍵模組以及鍵盤中,剪刀式支撐組件的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藉由第一凸塊與第二凹槽的配合以及第二凸塊與第一凹槽的配合,進而達到相互樞轉的功能。並且,第一凸塊係以不連續的第一軸內弧面與第一軸外弧面可轉動地卡合於第二凹槽中,而第二凸塊係以不連續的第二軸內弧面與第二軸外弧面可轉動地卡合於第一凹槽中。又,利用凹槽及凸軸之弧面設計及曲率中心的配置,以使第一支撐件與第二支撐件能夠達到轉動順暢之功效。因此,相較於習知採用圓柱狀之軸桿樞接的剪刀式支撐組件,本創作的剪刀式支撐組件的第一凸塊與第二凸塊可在不降低結構強度的前提之下縮減尺寸(亦即,縮減第一凸塊與第二凸塊的厚度)。藉此,本創作的按鍵模組與鍵盤即可有效地縮減整體厚度,並可在鍵帽進行鉛直升降運動時維持足夠穩定度。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 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底板
100‧‧‧第一樞接部
102‧‧‧第一滑動部
104‧‧‧第二破孔
12‧‧‧薄膜開關
120‧‧‧第一破孔
2‧‧‧按鍵模組
20‧‧‧鍵帽
200‧‧‧第二樞接部
202‧‧‧第二滑動部
22‧‧‧剪刀式支撐組件
220‧‧‧第一支撐件
220a‧‧‧第一臂部
220b‧‧‧第一樞接軸
220c‧‧‧第一滑動軸
220d‧‧‧第一凸塊
220e‧‧‧第一凹槽
220f‧‧‧第一加強部
222‧‧‧第二支撐件
222a‧‧‧第二臂部
222b‧‧‧第二樞接軸
222c‧‧‧第二滑動軸
222d‧‧‧第二凸塊
222e‧‧‧第二凹槽
222f‧‧‧第二加強部

Claims (14)

  1. 一種按鍵模組,包含:一底板;一鍵帽;以及一剪刀式支撐組件,設置於該底板上並支撐該鍵帽,該剪刀式支撐組件包含:一第一支撐件,包含一第一臂部以及一第一凸塊,該第一臂部具有一第一凹槽,該第一凸塊連接該第一臂部並鄰接該第一凹槽,該第一凸塊具有一第一軸內弧面以及一第一軸外弧面;以及一第二支撐件,包含一第二臂部以及一第二凸塊,該第二臂部具有一第二凹槽,該第二凸塊連接該第二臂部並鄰接該第二凹槽,該第二凸塊具有一第二軸內弧面以及一第二軸外弧面,其中該第一凸塊可轉動地卡合於該第二凹槽中,並且該第二凸塊可轉動地卡合於該第一凹槽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模組,其中該第一軸內弧面具有一第一曲率中心軸,該第二軸內弧面具有一第二曲率中心軸平行於該第一曲率中心軸,該第一軸外弧面與該第二軸外弧面具有共同之一第三曲率中心軸,並且該第三曲率中心軸平行地位於該第一曲率中心軸與該第二曲率中心軸兩者之中間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按鍵模組,其中該第一凹槽具有依序連接之一第一槽內側面、一第一槽底面以及一第一槽外弧面,該第一凸塊還具有一第一軸內側面以及一第一軸底面,該第一軸內側面、該第一軸內弧面、該第一軸底面與該第一軸外弧面依序連接,該第二凹槽具有依序連接之一第二槽內側面、一第二槽底面以及一第二槽外弧面,該第二凸塊還具有一第二軸內側面以及一第二軸底面,該第二軸內側面、該第二軸內弧面、該第二軸底面與該第二軸外弧面依序連接,該第一軸內弧面可滑動地抵靠該第二槽內側面與該第二槽底面,該第一軸外弧面可滑動地抵靠該第二槽外弧面,該第二軸內弧面可滑動地抵靠該第一槽內側面與該第一槽底面,該第二軸外弧面可滑動地抵靠該第一槽外弧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按鍵模組,其中該第一軸內側面面向該第二槽內側面,該第一軸底面面向該第二槽底面,該第二軸內側面面向該第一槽內側面,該第二軸底面面向該第一槽底面,當該鍵帽處於一未按壓位置時,該第一軸內側面抵靠該第二槽內側面,並且該第二軸內側面抵靠該第一槽內側面,當該鍵帽處於一按壓位置時,該第一軸底面抵靠該第二槽底面,並且該第二軸底面抵靠該第一槽底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按鍵模組,還包含一 薄膜開關,設置於該底板上,該薄膜開關具有一第一破孔,該底板具有一第二破孔,該第一破孔與該第二破孔連通,該第一支撐件還包含一第一加強部,該第一加強部連接該第一臂部並面向該底板,該第二支撐件還包含一第二加強部,該第二加強部連接該第二臂部並面向該底板,當該鍵帽處於該按壓位置時,該第一加強部與該第二加強部穿入該第一破孔與該第二破孔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按鍵模組,其中該第一軸外弧面與該第二槽外弧面具有相近似之曲率半徑,並且該第二軸外弧面與該第一槽外弧面具有相近似之曲率半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按鍵模組,其中該第一槽內側面與該第一槽底面之間形成一第一槽內弧面,該第一槽內弧面的曲率半徑小於等於該第二軸內弧面的曲率半徑,該第二槽內側面與該第二槽底面之間形成一第二槽內弧面,該第二槽內弧面的曲率半徑小於等於該第一軸內弧面的曲率半徑。
  8. 一種鍵盤,包含:一底板;以及複數個按鍵模組,每一該些按鍵模組包含:一鍵帽;以及一剪刀式支撐組件,設置於該底板上並支撐該鍵 帽,該剪刀式支撐組件包含:一第一支撐件,包含一第一臂部以及一第一凸塊,該第一臂部具有一第一凹槽,該第一凸塊連接該第一臂部並鄰接該第一凹槽,該第一凸塊具有一第一軸內弧面以及一第一軸外弧面;以及一第二支撐件,包含一第二臂部以及一第二凸塊,該第二臂部具有一第二凹槽,該第二凸塊連接該第二臂部並鄰接該第二凹槽,該第二凸塊具有一第二軸內弧面以及一第二軸外弧面,其中該第一凸塊可轉動地卡合於該第二凹槽中,並且該第二凸塊可轉動地卡合於該第一凹槽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軸內弧面具有一第一曲率中心軸,該第二軸內弧面具有一第二曲率中心軸平行於該第一曲率中心軸,該第一軸外弧面與該第二軸外弧面具有共同之一第三曲率中心軸,並且該第三曲率中心軸平行地位於該第一曲率中心軸與該第二曲率中心軸兩者之中間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凹槽具有依序連接之一第一槽內側面、一第一槽底面以及一 第一槽外弧面,該第一凸塊還具有一第一軸內側面以及一第一軸底面,該第一軸內側面、該第一軸內弧面、該第一軸底面與該第一軸外弧面依序連接,該第二凹槽具有依序連接之一第二槽內側面、一第二槽底面以及一第二槽外弧面,該第二凸塊還具有一第二軸內側面以及一第二軸底面,該第二軸內側面、該第二軸內弧面、該第二軸底面與該第二軸外弧面依序連接,該第一軸內弧面可滑動地抵靠該第二槽內側面與該第二槽底面,該第一軸外弧面可滑動地抵靠該第二槽外弧面,該第二軸內弧面可滑動地抵靠該第一槽內側面與該第一槽底面,該第二軸外弧面可滑動地抵靠該第一槽外弧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軸內側面面向該第二槽內側面,該第一軸底面面向該第二槽底面,該第二軸內側面面向該第一槽內側面,該第二軸底面面向該第一槽底面,當該鍵帽處於一未按壓位置時,該第一軸內側面抵靠該第二槽內側面,並且該第二軸內側面抵靠該第一槽內側面,當該鍵帽處於一按壓位置時,該第一軸底面抵靠該第二槽底面,並且該第二軸底面抵靠該第一槽底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鍵盤,還包含一薄膜開關,設置於該底板上,該薄膜開關具有一第一破孔,該底板具有一第二破孔,該第一破孔與該第二破孔連通, 該第一支撐件還包含一第一加強部,該第一加強部連接該第一臂部並面向該底板,該第二支撐件還包含一第二加強部,該第二加強部連接該第二臂部並面向該底板,當該鍵帽處於該按壓位置時,該第一加強部與該第二加強部穿入該第一破孔與該第二破孔中。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軸外弧面與該第二槽外弧面具有相近似之曲率半徑,並且該第二軸外弧面與該第一槽外弧面具有相近似之曲率半徑。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槽內側面與該第一槽底面之間形成一第一槽內弧面,該第一槽內弧面的曲率半徑小於等於該第二軸內弧面的曲率半徑,該第二槽內側面與該第二槽底面之間形成一第二槽內弧面,該第二槽內弧面的曲率半徑小於等於該第一軸內弧面的曲率半徑。
TW102215561U 2013-08-19 2013-08-19 按鍵模組及鍵盤 TWM469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5561U TWM469605U (zh) 2013-08-19 2013-08-19 按鍵模組及鍵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5561U TWM469605U (zh) 2013-08-19 2013-08-19 按鍵模組及鍵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9605U true TWM469605U (zh) 2014-01-01

Family

ID=50347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5561U TWM469605U (zh) 2013-08-19 2013-08-19 按鍵模組及鍵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6960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4923B (zh) * 2015-12-02 2017-01-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
TWI656550B (zh) * 2018-01-24 2019-04-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輸入組件的抬升裝置及其鍵盤及電子裝置
TWI680480B (zh) * 2017-11-28 2019-12-21 大陸商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按鍵模組
TWI832473B (zh) * 2022-10-05 2024-02-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及其鍵盤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4923B (zh) * 2015-12-02 2017-01-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
CN106816338A (zh) * 2015-12-02 2017-06-09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6816338B (zh) * 2015-12-02 2019-01-04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TWI680480B (zh) * 2017-11-28 2019-12-21 大陸商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按鍵模組
TWI656550B (zh) * 2018-01-24 2019-04-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輸入組件的抬升裝置及其鍵盤及電子裝置
TWI832473B (zh) * 2022-10-05 2024-02-11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及其鍵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92065B2 (en) Input device and lifting structure for the input device
TWI408715B (zh) 按鍵結構以及具有此結構之鍵盤
US6979792B1 (en) Keystroke structure (1)
TWI381408B (zh) 按鍵結構以及具有此結構之鍵盤
US8964363B2 (en) Holding apparatus and external keyboard using the same
TWM469605U (zh) 按鍵模組及鍵盤
US922641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3197058A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キーボード装置
TWI587337B (zh) 按鍵及其鍵盤
US8093523B2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keyswitch and keyboard
TW201735083A (zh) 鍵盤
TWM498956U (zh) 按鍵模組及鍵盤
TWM589816U (zh) 觸控板結構
TWM552131U (zh) 按鍵裝置
TW202025190A (zh) 鍵盤
TW202024867A (zh) 沉降式鍵盤裝置
TWI640026B (zh) 按鍵結構
CN203434046U (zh) 按键模块及键盘
TWM492471U (zh) 按鍵模組及鍵盤
US10020135B2 (en) Key structure and scissors-type connecting member thereof
CN110828219B (zh) 键盘
TWI543025B (zh) 鍵盤
CN110767475B (zh) 键盘装置
CN210344019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TWI671774B (zh) 鍵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