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44019U -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44019U
CN210344019U CN201921033144.1U CN201921033144U CN210344019U CN 210344019 U CN210344019 U CN 210344019U CN 201921033144 U CN201921033144 U CN 201921033144U CN 210344019 U CN210344019 U CN 210344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rotating shaft
block
rotat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331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明钦
蔡宗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 Zu Sh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n Zu S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 Zu S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 Zu S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3314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44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44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440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枢纽器,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承架、切换块与止挡块。第一转轴设有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第二转轴设有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第一凸轮与第三凸轮的周侧均具有凸部与凹部。第二凸轮与第四凸轮的周侧均具有第一挡部、第二挡部与圆弧部,第一挡部与第二挡部分别连接于圆弧部两端。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互相平行且枢设于承架。切换块可滑动地设于第一凸轮与第三凸轮之间,切换块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且分别对应于第一凸轮与第三凸轮。止挡块连接承架且设于第二凸轮与第四凸轮之间,止挡块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且分别对应于第二凸轮与第四凸轮。通过第二凸轮、第四凸轮与止挡块所组成的改良式止挡结构,可强化其限制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旋转行程的能力。

Description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两段式切换结构的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折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其包括枢纽器与两板件。枢纽器连接于两板件之间。两板件可通过枢纽器相对闭合或展开,例如可使两板件的相对夹角为0至360度中任一角度。可折式电子装置可采用具有多段式切换结构的枢纽器,让用户可依序扳动两板件。此种枢纽器包括两转轴、承架与切换块。两转轴枢设于承架且分别连接两板件。各转轴均设有凸轮,切换块可滑动地设于两转轴的两凸轮之间,切换块与两凸轮配合以提供各阶段中各转轴处于锁定(无法旋转)或非锁定(可旋转)状态。承架设有两止挡点,两止挡点与两凸轮配合以限制各阶段中两转轴的旋转行程。然而,随着电子装置的薄型化,其采用的枢纽器尺寸会变小而使得其止挡点也会变小,导致止挡点限制转轴旋转行程的能力会变弱或甚至失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出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枢纽器具有两段式切换结构,并采用改良式止挡结构来强化其限制转轴旋转行程的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枢纽器,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承架、切换块与止挡块。第一转轴设有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第二转轴设有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第一凸轮与第三凸轮的周侧均具有凸部与凹部。第二凸轮与第四凸轮的周侧均具有第一挡部、第二挡部与圆弧部,第一挡部与第二挡部分别连接于圆弧部两端。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互相平行且枢设于承架。切换块可滑动地设于第一凸轮与第三凸轮之间,切换块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且分别对应于第一凸轮与第三凸轮。止挡块连接承架且设于第二凸轮与第四凸轮之间,止挡块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且分别对应于第二凸轮与第四凸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当枢纽器处于0度时,第一凸轮的凹部抵接切换块的第一端,第三凸轮的凸部抵接切换块的第二端,使第一转轴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旋转。第二凸轮的第一挡部抵接止挡块的第一端,使第一转轴无法沿与第一时针方向相反的第二时针方向旋转。第四凸轮的第一挡部抵接止挡块的第二端,使第二转轴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二转轴沿第二时针方向旋转并使枢纽器处于第一角度时,第四凸轮的第二挡部抵接止挡块的第二端,使第二转轴无法沿第二时针方向旋转。第二凸轮的第一挡部抵接止挡块的第一端,使第一转轴无法沿第二时针方向旋转。第三凸轮的凹部面向切换块的第二端,使第一转轴可沿第一时针方向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转轴沿第一时针方向旋转并使枢纽器处于第二角度时,第二凸轮的第二挡部抵接止挡块的第一端,使第一转轴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旋转。第一凸轮的凸部抵接切换块的第一端,第三凸轮的凹部抵接切换块的第二端,使第二转轴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旋转。第四凸轮的第二挡部抵接止挡块的第二端,使第二转轴无法沿第二时针方向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角度为180度,第二角度为360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凸轮与第三凸轮的凹部为平面,切换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为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凸轮与第三凸轮的凹部为非平面,切换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为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枢纽器的一实施例中,枢纽器还包括扭力件。扭力件包括第一扭力部与第二扭力部,第一扭力部设于第一转轴上,第二扭力部设于第二转轴上。
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如前所述的枢纽器、第一板件与第二板件。第一板件连接第一转轴。第二板件连接第二转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枢纽器还包括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连接第一转轴,第二固定件连接第二转轴。第一板件通过连接第一固定件而连接第一转轴,第二板件通过连接第二固定件而连接第二转轴。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通过第一转轴的第二凸轮、第二转轴的第四凸轮、以及连接承架且设于第二凸轮与第四凸轮之间的止挡块所组成的改良式止挡结构,可强化其限制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旋转行程的能力。
为让本实用新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处于0度、180度与360度的切换示意图。
图5A与图5B分别为图4所示枢纽器处于0度的第一与第二剖视图。
图6A与图6B分别为图4所示枢纽器处于180度的第一与第二剖视图。
图7A与图7B分别为图4所示枢纽器处于360度的第一与第二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枢纽器处于0度、180度与360度的切换示意图。
图9A与图9B分别为图8所示枢纽器处于0度的第一与第二剖视图。
图10A与图10B分别为图8所示枢纽器处于180度的第一与第二剖视图。
图11A与图11B分别为图8所示枢纽器处于360度的第一与第二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电子装置
11:第一板件
12:第二板件
100:枢纽器
110、110’:第一转轴
120、120’:第二转轴
130:承架
131、132:壁面
133:容槽
140、140’:切换块
141、141’:第一端
142、142’:第二端
150:止挡块
151:第一端
152:第二端
160:扭力件
160a:板件
161:第一扭力部
162:第二扭力部
171:第一固定件
172:第二固定件
180:辅助承架
210、210’:第一凸轮
211、211’:凸部
212、212’:凹部
220:第二凸轮
221:第一挡部
222:第二挡部
223:圆弧部
230、230’:第三凸轮
231、231’:凸部
232、232’:凹部
240:第四凸轮
241:第一挡部
242:第二挡部
243:圆弧部
R1:第一时针方向
R2:第二时针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的,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的示意图。电子装置10为一种可折式电子装置,其包括枢纽器100、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枢纽器100连接于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之间。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可通过枢纽器100相对闭合或展开,例如可使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的相对夹角为0至360度中任一角度。此电子装置10例如是笔记本电脑,可在第一板件11上设有屏幕,而在第二板件12上设有主板与键盘等组件。当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的相对夹角为90度至130度时,此时电子装置10适合作为笔记本电脑使用;当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的相对夹角为360度时,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会彼此背对背贴合且屏幕会朝向外,此时电子装置10适合作为平板电脑使用。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采用两枢纽器100,但不限于此。
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图2与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100的示意图与爆炸图。枢纽器100包括第一转轴110、第二转轴120、承架130、切换块140、止挡块150。第一转轴110设有第一凸轮210与第二凸轮220;当第一转轴110转动时,第一凸轮210与第二凸轮220会与第一转轴110一起转动。第二转轴120设有第三凸轮230与第四凸轮240;当第二转轴120转动时,第三凸轮230与第四凸轮240会与第二转轴120一起转动。第一凸轮210、第二凸轮220、第三凸轮230与第四凸轮240的具体结构容后再叙。
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互相平行且分别枢设于承架130的上端部与下端部。在本实施例中,承架130具有相对的两壁面131与132,其中一壁面131在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凸设有容槽133。容槽133具有沿壁面131方向贯通的空间供设置切换块140,使切换块140仅可贴靠承架130的壁面131而上下滑动。此外,容槽133位于第一凸轮210与第三凸轮230之间,因此切换块140可滑动地设于第一凸轮210与第三凸轮230之间,而切换块140具有第一端141与第二端142且分别对应于第一凸轮210与第三凸轮230。止挡块150连接承架130且设于第二凸轮220与第四凸轮240之间,而止挡块150具有第一端151与第二端152且分别对应于第二凸轮220与第四凸轮240。
枢纽器100还包括扭力件160。扭力件160包括第一扭力部161与第二扭力部162,第一扭力部161设于第一转轴110上,第二扭力部162设于第二转轴120上。第一扭力部161可施力于第一转轴110,使第一转轴110在转动时与其彼此间产生动摩擦力,并使第一转轴110在不转动时与其彼此间产生静摩擦力,因此需要施加一定程度的扭力给第一转轴110才能使第一转轴110相对于第一扭力部161旋转。第二扭力部162可施力于第二转轴120,使第二转轴120在转动时与其彼此间产生动摩擦力,并使第二转轴120在不转动时与其彼此间产生静摩擦力,因此需要施加一定程度的扭力给第二转轴120才能使第二转轴120相对于第二扭力部162旋转。换句话说,在没有施加一定程度的扭力给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的情况下,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会维持不转动,进而可让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10的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分别连接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维持在特定的相对夹角。在本实施例中,扭力件160由多个相同的板件160a叠合组成,但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扭力部161与第二扭力部162均为夹臂式扭力件且互相连接为一体成型件,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扭力部与第二扭力部可均为包圆式扭力件且互相连接为一体成型件,或者第一扭力部与第二扭力部可均为由垫片、弹片与迫紧件组成的套筒式扭力件且互相独立为分立件,又或者第一扭力部与第二扭力部为不同类型的扭力件。
枢纽器10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171与第二固定件172。第一固定件171连接第一转轴110,第二固定件172连接第二转轴120。如图1所示的电子装置10的第一板件11通过连接第一固定件171而连接第一转轴110,第二板件12通过连接第二固定件172而连接第二转轴120。当第一转轴110转动时,第一固定件171与第一板件11会随着第一转轴110而旋转;当第二转轴120转动时,第二固定件172与第二板件12会随着第二转轴120而旋转。
枢纽器100还包括至少一辅助承架180。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分别枢设于各辅助承架180的上端部与下端部。辅助承架180配合承架130以帮助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维持互相平行。
请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枢纽器100处于0度、180度与360度的切换示意图。为了清楚起见,图4中的枢纽器100只显示其第一转轴110、第二转轴120、切换块140、止挡块150、第一固定件171与第二固定件172,而省略了其余组件,其中第一固定件171与第二固定件172可帮助观察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转动了多少角度,进而使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的相对夹角变成多少。由于电子装置10的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分别连接枢纽器100的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当电子装置10的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相对闭合或展开而使第一板件11与第二板件12的相对夹角为一特定角度时,枢纽器100的第一转轴110与第二转轴120也会相对转动此特定角度,因此称电子装置10与枢纽器100处于所述特定角度。在本实施例中,枢纽器100具有0~180度与180~360度的两段式切换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通过改变第一凸轮至第四凸轮的设计,可设计出各种两段式切换结构,例如0~135度与135~360度的两段式切换结构。
请同时参照图4、图5A、图5B、图6A、图6B、图7A与图7B,图5A与图5B分别为图4所示枢纽器100处于0度的第一与第二剖视图,图6A与图6B分别为图4所示枢纽器100处于180度的第一与第二剖视图,图7A与图7B分别为图4所示枢纽器100处于360度的第一与第二剖视图。第一剖视图可以看到第一转轴110的第一凸轮210、第二转轴120的第三凸轮230、切换块140的剖面(以斜线形式的剖面线标示)。第二剖视图可以看到第一转轴110的第二凸轮220、第二转轴120的第四凸轮240、止挡块150的剖面(以斜线形式的剖面线标示)。
首先要说明的是,如图5A所示,第一凸轮210的周侧具有凸部211与凹部212;第三凸轮230的周侧具有凸部231与凹部2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轮210与第三凸轮230具有相同的结构,凸部211(231)为圆弧面,其剖面的外轮廓为优弧;凹部212(232)为平面,其剖面的外轮廓为直线,且此直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前述优弧的两端。此外,切换块140的第一端141与第二端142均为平面。如图5B所示,第二凸轮220的周侧具有第一挡部221、第二挡部222与圆弧部223,第一挡部221与第二挡部222分别连接于圆弧部223两端;第四凸轮240的周侧具有第一挡部241、第二挡部242与圆弧部243,第一挡部241与第二挡部242分别连接于圆弧部243两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轮220与第四凸轮240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挡部221(241)与第二挡部222(242)均为平面,其剖面的外轮廓为两平行的直线;圆弧部223(243)为圆弧面,其剖面的外轮廓为半圆,且此半圆的两端分别连接前述两平行的直线。
当枢纽器100处于0度时(请同时参照图4、图5A与图5B),第一转轴110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第一转轴110也无法沿与第一时针方向R1相反的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即第一转轴110处于锁定(无法旋转)状态;第二转轴120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但可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即第二转轴120处于非锁定(可旋转)状态。具体说明如下:第一凸轮210的凹部212抵接切换块140的第一端141,第三凸轮230的凸部231也抵接切换块140的第二端142,使切换块140无法移动,进而使第一转轴110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第一转轴110也无法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即第一转轴110处于锁定(无法旋转)状态。第二凸轮220的第一挡部221抵接止挡块150的第一端151,使第一转轴110无法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第四凸轮240的第一挡部241抵接止挡块150的第二端152,使第二转轴120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
因为第二转轴120的第四凸轮240有圆弧部243连接第一挡部241,并且因为第二转轴120的第三凸轮230的凸部231(圆弧面)抵持切换块140,如图5A,所以圆弧部243以及凸部231(圆弧面)都会使得当第二转轴120可以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180度而使枢纽器100处于180度时(请同时参照图4、图6A与图6B),因为第二转轴120的第四凸轮240的第二挡部242抵持止挡块150的第二端152而使得第二转轴120无法再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在图5A时,因为第三凸轮230的凸部231抵持切换块140的第二端142且切换块140的第一端141也抵持住第一凸轮210的凹部212,所以第一转轴110无法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但是到图6A时,第三凸轮230经过180度的旋转后,已变成由第三凸轮230的凹部232面对切换块140的第二端142,并且第三凸轮230的凹部232与切换块140的第二端142有一间距,所以此时第一转轴110可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即第一转轴110处于非锁定(可旋转)状态,并且第一转轴110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时,带动第一凸轮210一起转动,利用第一凸轮210的凸部211(圆弧面)逐渐地把切换块140向下推动。
具体说明如下:当枢纽器100处于0度且第二转轴120沿第二时针方向R2开始旋转时,第四凸轮240会随着第二转轴120一起转动,即图5B作动至图6B,使得第四凸轮240抵接止挡块150的第二端152的部位由第一挡部241逐渐地变成圆弧部243(例如当第二固定件172沿第二时针方向R2转了90度时);当第二转轴120沿第二时针方向R2继续旋转至180度而使枢纽器100处于180度时,第四凸轮240抵接止挡块150的第二端152的部位由圆弧部243变成第二挡部242,即第四凸轮240的第二挡部242抵接止挡块150的第二端152,使第二转轴120无法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如图5B,第二凸轮220的第一挡部221抵接止挡块150的第一端151,使第一转轴110无法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如图5A作动至图6A的过程,当第二固定件172转了180度时,第三凸轮230由原先的凸部231面对切换块140的第二端142变成凹部232面向切换块140的第二端142而使得凹部232与第二端142有一间距,这一间距使切换块140可以向下移动。即,当第一转轴110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时,由第一凸轮210的凹部212与切换块140的第一端141接触,会逐渐地变成第一凸轮210的凸部211与切换块140的第一端141接触,即第一凸轮210的凸部211(圆弧面)逐渐地推动切换块140向下。也就是说,在图6A作动至图7A的过程中(即第一转轴110沿第一时针方向R1逐渐地旋转180度时),切换块140被逐渐地推向下了。简单的说,因为第三凸轮230在旋转了180度的过程中(即从图5A变成图6A的过程中),原本是第三凸轮230的凸部231抵持并面对切换块140的第二端142变成是由第三凸轮230的凹部232面对切换块140的第二端142,也因为如此,凹部232与切换块140的第二端142有一小段间隔,而所述小段间隔使得切换块140可以上下的滑移。所述小段间隔的长度即为第三凸轮230圆心至凸部231的最远距离,与第三凸轮230圆心至凹部232的最近距离,二者的差。
换句话说,当第一转轴110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180度而使枢纽器100处于360度时(请同时参照图4、图7A与图7B),第一转轴110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至此,也因此完成了枢纽器100从0度旋转至360度的功能。具体说明如下:当枢纽器100处于180度且第一转轴110沿第一时针方向R1开始旋转时,第二凸轮220会随着第一转轴110一起转动,使得其抵接止挡块150的第一端151的部位由第一挡部221变成圆弧部223;请参照图6A至图7A,当第一转轴110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180度而使枢纽器100处于360度时,第二凸轮220抵接止挡块150的第一端151的部位由圆弧部223变成第二挡部222,即第二凸轮220的第二挡部222抵接止挡块150的第一端151(即图6B至图7B的过程),使第一转轴110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此时,请参照图6A至图7A的过程,第一凸轮210的凸部211抵接切换块140的第一端141,第三凸轮230的凹部232抵接切换块140的第二端142,使切换块140无法移动,进而使第二转轴120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第四凸轮240的第二挡部242抵接止挡块150的第二端152,使第二转轴120无法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
请同时参照图8、图9A、图9B、图10A、图10B、图11A与图11B,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枢纽器100’处于0度、180度与360度的切换示意图,图9A与图9B分别为图8所示枢纽器100’处于0度的第一与第二剖视图,图10A与图10B分别为图8所示枢纽器100’处于180度的第一与第二剖视图,图11A与图11B分别为图8所示枢纽器100’处于360度的第一与第二剖视图。为了清楚起见,图8中的枢纽器100’只显示其第一转轴110’、第二转轴120’、切换块140’、止挡块150、第一固定件171与第二固定件172,而省略了其余组件。第一剖视图可以看到第一转轴110’的第一凸轮210’、第二转轴120’的第三凸轮230’、切换块140’的剖面(以斜线形式的剖面线标示)。第二剖视图可以看到第一转轴110’的第二凸轮220、第二转轴120’的第四凸轮240、止挡块150的剖面(以斜线形式的剖面线标示)。
首先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枢纽器100’与图4所示枢纽器100的差异在于第一凸轮210’、第三凸轮230’与切换块140’。如图9A所示,第一凸轮210’的周侧具有凸部211’与凹部212’;第三凸轮230’的周侧具有凸部231’与凹部2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轮210’与第三凸轮230’具有相同的结构,凸部211’(231’)为圆弧面,其剖面的外轮廓为半圆;凹部212’(232’)为非平面,其剖面的外轮廓约略为倒ㄇ形线,且此倒ㄇ形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前述半圆的两端。此外,切换块140’的第一端141’与第二端142’均为弧面。
当枢纽器100’处于0度时(请同时参照图8、图9A与图9B),第一转轴110’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也无法沿与第一时针方向R1相反的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即第一转轴110’处于锁定(无法旋转)状态;第二转轴120’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但可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即第二转轴120’处于非锁定(可旋转)状态。具体说明如下:第一凸轮210’的凹部212’的一端抵接切换块140’的第一端141’,第三凸轮230’的凸部231’抵接切换块140’的第二端142’,使切换块140’无法移动,进而使第一转轴110’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第二凸轮220的第一挡部221抵接止挡块150的第一端151,使第一转轴110’无法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第四凸轮240的第一挡部241抵接止挡块150的第二端152,使第二转轴120’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
当第二转轴120’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180度而使枢纽器100’处于180度时(请同时参照图8、图10A与图10B),第二转轴120’无法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但可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即第二转轴120’处于非锁定(可旋转)状态;第一转轴110’无法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但可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即第一转轴110’处于非锁定(可旋转)状态。具体说明如下:第四凸轮240的第二挡部242抵接止挡块150的第二端152,使第二转轴120’无法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第二凸轮220的第一挡部221抵接止挡块150的第一端151,使第一转轴110’无法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第三凸轮230’的凹部232’面向切换块140’的第二端142’,配合原本第一凸轮210’的凹部212’面向切换块140’的第一端141’,使切换块140’可以移动,进而使第一转轴110’可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
当第一转轴110’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180度而使枢纽器100’处于360度时(请同时参照图8、图11A与图11B),第一转轴110’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但可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即第一转轴110’处于非锁定(可旋转)状态;第二转轴120’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也无法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即第二转轴120’处于锁定(无法旋转)状态。具体说明如下:第二凸轮220的第二挡部222抵接止挡块150的第一端151,使第一转轴110’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第一凸轮210’的凸部211’抵接切换块140’的第一端141’,第三凸轮230’的凹部232’的一端抵接切换块140’的第二端142’,使切换块140’无法移动,进而使第二转轴120’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R1旋转。第四凸轮240的第二挡部242抵接止挡块150的第二端152,使第二转轴120’无法沿第二时针方向R2旋转。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通过第一转轴的第二凸轮、第二转轴的第四凸轮、以及连接承架且设于第二凸轮与第四凸轮之间的止挡块所组成的改良式止挡结构,可强化其限制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旋转行程的能力。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轴,设有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
第二转轴,设有第三凸轮与第四凸轮,其中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三凸轮的周侧均具有凸部与凹部,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四凸轮的周侧均具有第一挡部、第二挡部与圆弧部,所述第一挡部与所述第二挡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圆弧部两端;
承架,其中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互相平行且枢设于所述承架;
切换块,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三凸轮之间,所述切换块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三凸轮;以及
止挡块,连接所述承架且设于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四凸轮之间,所述止挡块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四凸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当所述枢纽器处于0度时,所述第一凸轮的凹部抵接所述切换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凸轮的凸部抵接所述切换块的第二端,使所述第一转轴无法沿第一时针方向旋转;所述第二凸轮的第一挡部抵接所述止挡块的第一端,使所述第一转轴无法沿与所述第一时针方向相反的第二时针方向旋转;所述第四凸轮的第一挡部抵接所述止挡块的第二端,使所述第二转轴无法沿所述第一时针方向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纽器,其中,当所述第二转轴沿所述第二时针方向旋转并使所述枢纽器处于第一角度时,所述第四凸轮的第二挡部抵接所述止挡块的第二端,使所述第二转轴无法沿所述第二时针方向旋转;所述第二凸轮的第一挡部抵接所述止挡块的第一端,使所述第一转轴无法沿所述第二时针方向旋转;所述第三凸轮的凹部面向所述切换块的第二端,使所述第一转轴可沿所述第一时针方向旋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纽器,其中,当所述第一转轴沿所述第一时针方向旋转并使所述枢纽器处于第二角度时,所述第二凸轮的第二挡部抵接所述止挡块的第一端,使所述第一转轴无法沿所述第一时针方向旋转;所述第一凸轮的凸部抵接所述切换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凸轮的凹部抵接所述切换块的第二端,使所述第二转轴无法沿所述第一时针方向旋转;所述第四凸轮的第二挡部抵接所述止挡块的第二端,使所述第二转轴无法沿所述第二时针方向旋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第一角度为180度,所述第二角度为360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三凸轮的凹部为平面,所述切换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为平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三凸轮的凹部为非平面,所述切换块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为弧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中,所述枢纽器还包括扭力件,所述扭力件包括第一扭力部与第二扭力部,所述第一扭力部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扭力部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
9.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枢纽器;
第一板件,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以及
第二板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枢纽器还包括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一板件通过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而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板件通过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而连接所述第二转轴。
CN201921033144.1U 2019-07-04 2019-07-04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Active CN210344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3144.1U CN210344019U (zh) 2019-07-04 2019-07-04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3144.1U CN210344019U (zh) 2019-07-04 2019-07-04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44019U true CN210344019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93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33144.1U Active CN210344019U (zh) 2019-07-04 2019-07-04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440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80226B1 (en)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978209B1 (en) Hinge structure
US20180066465A1 (en) Hinged device
US1047325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 stand
US20080078062A1 (en) Swivel hing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291549B2 (en) Hinge mechanism
US8046875B2 (en) Hinge assembly and support mechanism using the same
TWI656431B (zh) 鉸鏈結構及電子裝置
TWI52067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9710027B (zh) 携带式电子装置
TWI336827B (en) Overturning cover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4110007B (zh) 转轴以及终端设备
US911063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10190431A (ja) ヒンジ装置
CN115388085B (zh) 电子设备和折叠装置
US20100226089A1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90129546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0344019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US9886064B2 (en) Connect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3048143B (zh) 电子装置
TWI463078B (zh) Card lathe biaxial hub
CN210799710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TWM584450U (zh)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CN108612988B (zh) 电子装置及其支撑架
CN113138626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