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8836U - 用以夾持及無線觸發行動終端裝置之握持架 - Google Patents

用以夾持及無線觸發行動終端裝置之握持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8836U
TWM498836U TW103221711U TW103221711U TWM498836U TW M498836 U TWM498836 U TW M498836U TW 103221711 U TW103221711 U TW 103221711U TW 103221711 U TW103221711 U TW 103221711U TW M498836 U TWM498836 U TW M49883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lamping
extension
controller
extens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21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n-hou Xu
Ji-De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Ortek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tek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Ortek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TW103221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8836U/zh
Priority to CN201520006000.2U priority patent/CN204390110U/zh
Priority to US14/600,312 priority patent/US20160165025A1/en
Publication of TWM498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8836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用以夾持及無線觸發行動終端裝置之握持架
本創作係關於握持架,尤指一種能夠輕易調整夾持空間,以夾持不同尺寸之行動終端裝置,並能夠無限觸發行動終端裝置以進行拍照之握持架。
查,隨著電子產業的精進,目前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終端裝置的可攜性愈來愈優良,且功能亦愈來愈多,舉例而言,現今的智慧型手機幾乎已成為人們溝通的基本途徑,因此,各家智慧型手機業者為能在目前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莫不迎合消費者求新求變的心態,不僅在智慧型手機的外觀設計上,滿足現代人喜愛輕薄的設計理念,更是除了撥打電話及收發簡訊之外,尚將諸多功能,如:照相、錄影、上網、遊戲、收聽廣播…等功能,整合在同一智慧型手機上,以期藉由該等附加功能服務,而獲得消費者的青睞,令使用者僅需攜帶一台智慧型手機,便如同攜帶多個不同種類的電子裝置一般,大幅提高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便利性。
在智慧型手機的諸多功能中,尤以照相功能最受到人們的青睞,主要在於,智慧型手機的儲存容量愈來愈大,且鏡頭品質亦愈來愈好,甚至超越多數消費型相機的鏡頭規格,此舉,亦令智慧型手機漸漸有取代消費型相機的趨勢,其次,受惠於無線網路的便利性及社群網站的風行, 更是使得人們能夠隨時隨地拍下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並分享至社群網站上,以跟親朋好友分享出遊或生活細節等照片,其中,因現有的智慧型手機普遍會裝設前置鏡頭,人們除了使用智慧型手機拍攝風景、食物之外,其實大多會拍攝自己,以使自己能夠一同被拍攝至照片中,故近年來,人們利用智慧型手機自拍的風潮瞬間席捲全球,甚至英國的牛津字典在2013年時,特別將自拍(Selfie)這個單字選為風雲詞彙。
隨著自拍風潮盛行,人們除了透過自拍來增添生活上的樂趣之外,亦能夠藉由藉由自拍來記錄生活,畢竟,透過智慧型手機之螢幕的即時呈現,人們能夠更輕易地捕捉自己自信的表現,及掌握拍攝成形的感覺,因此,諸多業者紛紛研發設計出諸多種類的拍照應用程式,或是輔助自拍的器材,以能在自拍行為所衍生的商業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一般言,當使用者利用智慧型手機自拍時,通常會盡量將手臂舉直遠離自身,以能增加拍攝面積,將更多的景色容納至照片中,惟,由於手臂的長度有限,因此,拍攝出來的照片往往是人像佔據了大部分的面積,而無法充分表現出人們背後的景色,故有業者設計出一種自拍裝置1,以供拍照者能使智慧型手機2大幅遠離自身,請參閱第1至2圖所示,該自拍裝置1包括一夾持座體11、一握持桿體13及一遙控器15(如第2圖所示),其中,該夾持座體11設有一定位平台111及一滑移架113,該定位平台111鄰近後側的頂面向上延伸設有二延伸管112,該滑移架113呈倒U形,其兩側底端能分別活動地嵌入至對應的延伸管112,以使該滑移架113之頂端與該定位平台111之頂面間能形成一夾持空間114,又,該滑移架113能沿著各該延伸管112上下滑移,進而能改變該夾持空間114的高度(如第2圖之虛 線所示)。
復請參閱第1及2圖所示,該握持桿體13之一端能鎖合至該定位平台111的底面,使用者能夠根據拍照需求,而握持住該握持桿體13的其餘位置,以改變該夾持座體11與使用者間的距離,如此,使用者能夠將智慧型手機2放置於該夾持空間114中,並藉由該滑移架113而將該智慧型手機2固定於夾持座體11上,之後,使用者只要握持該握持桿體13,便能夠使智慧型手機2大幅度地遠離自身,令使用者能夠更便利地調整智慧型手機2的拍攝畫面。再者,由於當使用者握持該握持桿體13後,並無法以手按壓智慧型手機2上的按鈕,因此,使用者尚需先以遙控器15與智慧型手機2進行連結,以能透過該遙控器15而控制該智慧型手機2進行拍照。
惟,復請參閱第1及2圖所示,申請人於長期觀察下發現,現有的自拍裝置1於實際使用上仍存有部分缺失,首先,由於該遙控器15是單獨設置,因此,使用者在攜帶該自拍裝置1時,必需分別收藏該夾持座體11及遙控器15,若使用者不慎漏帶該遙控器15,便會造成使用者無法利用該自拍裝置1完成自拍;其次,當使用者欲自拍特寫時,一般來說,僅需使智慧型手機2距離使用者的手臂長即可,但因該夾持座體11幾乎是貼靠住該智慧型手機2,因此,使用者並不易握持住該夾持座體11,而必須將該智慧型手機2自夾持座體11上取下後,再進行自拍,此舉顯然極為不便;最後,該夾持座體11僅是依靠該滑移架113貼靠住智慧型手機2,因此,當使用者斜舉該握持桿體13時,若使用者未確實將智慧型手機2固定於夾持座體11上,則會造成智慧型手機2自夾持座體11上掉落,而損 壞該智慧型手機2。
復請參閱第1及2圖所示,由於現有的自拍裝置1於使用上仍有諸多問題,因此,在現今以人為本的工業設計下,如何提高人們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行動終端裝置,於進行自拍上的便利性,即成為現今眾多業者亟思解決的一大課題,更是眾多消費者所期待之新產品。
有鑑於現有自拍裝置於使用上,仍存有諸多問題,因此,創作人憑藉著多年來的實務經驗,並經過多次的實驗及測試後,終於設計出本創作之一種用以夾持及無線觸發行動終端裝置之握持架,期能有效改善前述的諸多缺失。
本創作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用以夾持及無線觸發行動終端裝置之握持架,以供使用者能藉由該握持架而便利地操作行動終端裝置,該握持架包括一固定部、一滑移部、一彈性部及一控制器,其中,該固定部上垂直延伸形成有一延伸座,該延伸座之底緣向前延伸形成有一第一夾持部,該延伸座及該第一夾持部係相互連接成一體,另,該滑移部上垂直延伸形成有一延伸板,該延伸板之頂緣向前延伸形成有一第二夾持部,該延伸板與該第二夾持部係相互連接成一體,該延伸板之底端能活動地嵌入至該延伸座,以使該延伸板能相對於該延伸座上下滑移,該第二夾持部係與該第一夾持部相對應,以在彼此間形成一夾持空間,供夾持住一行動終端裝置,再者,該彈性部包括一組裝座及一回復彈性件,該組裝座係組裝至該固定部內對應於該延伸座底緣之位置,該回復彈性件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組裝座,其另一端則連接至該延伸板鄰近底端之位置,在施加一作用力 使該滑移部朝遠離該固定部位移的狀態下,該第二夾持部與該第一夾持部間之該夾持空間會擴大,以供容納該行動終端裝置,俟該作用力移除後,該回復彈性件會對該延伸板產生一回復力,該回復力能迫使該滑移部朝該固定部的方向位移,進而使該第一夾持部與該第二夾持部能分別穩固地抵靠且夾持在該行動終端裝置之相對應兩側,該控制器之一側面係可活動地被組裝至該延伸座之背面,又,該控制器之頂面設有一按鈕,在該控制器與該行動終端裝置建立無線連結的狀態下,該按鈕被按壓後會使該控制器產生一控制訊號,並傳送至該行動終端裝置,以觸發該行動終端裝置執行一對應程序(如:拍照),如此,使用者僅需調整該滑移部,便能夠輕易地改變該夾持空間的大小,而夾持住不同尺寸之行動終端裝置,且能藉由該控制器執行遠端無線搖控及觸發該行動終端裝置進行拍照,大幅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
為便 貴審查委員能對本創作目的、技術特徵及其功效,做更進一步之認識與瞭解,茲舉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習知〕
1‧‧‧自拍裝置
11‧‧‧夾持座體
111‧‧‧定位平台
112‧‧‧延伸管
113‧‧‧滑移架
114‧‧‧夾持空間
13‧‧‧握持桿體
15‧‧‧遙控器
2‧‧‧智慧型手機
〔本創作〕
3‧‧‧握持架
31‧‧‧固定部
31A‧‧‧第一固定座
31B‧‧‧第二固定座
310‧‧‧夾持空間
311‧‧‧延伸座
312‧‧‧第一夾持部
3121‧‧‧第一定位塊
313‧‧‧承載部
314‧‧‧凹槽
315‧‧‧軌道
32‧‧‧滑移部
321‧‧‧延伸板
322‧‧‧第二夾持部
3221‧‧‧第二定位塊
323‧‧‧嵌卡塊
33‧‧‧彈性部
331‧‧‧組裝座
332‧‧‧回復彈性件
34‧‧‧控制器
341‧‧‧軌槽
342‧‧‧按鈕
4‧‧‧行動終端裝置
L1‧‧‧握持空間
第1圖係習知自拍裝置的示意圖;第2圖係習知自拍裝置與智慧型手機的使用示意圖;第3圖係本創作之握持架的前視爆炸圖;第4圖係本創作之握持架的後視爆炸圖;第5圖係本創作之握持架的示意圖;及第6圖係本創作之握持架與行動終端裝置的使用示意圖。
本創作係一種用以夾持及無線觸發行動終端裝置之握持架,請參閱第3及4圖所示,其中,在後續說明中,係以第3圖之左下方作為元件前方、右上方作為元件後方、左上方作為元件左方、右下方作為元件右方、上方作為元件上方、下方作為元件下方,在該實施例中,該握持架3包括一固定部31、一滑移部32、一彈性部33及一控制器34,其中,該固定部31上垂直延伸形成有一延伸座311,該延伸座311之底緣分別向前及向後延伸形成有一第一夾持部312及一承載部313,該延伸座311、該第一夾持部312及該承載部313係相互連接成一體,又,該延伸座311之頂緣凹設有一凹槽314,該凹槽314係貫穿該延伸座311,該延伸座311之後側面則凸設有二軌道315,該軌道315係由該延伸座311之頂緣垂直延伸至鄰近該延伸座311及該承載部313間相銜接之位置,另,該第一夾持部312鄰近前側的頂面,向上凸設有一第一定位塊3121,惟,在本創作之其它實施例中,業者能夠依生產或設計需求,而不設有該承載部313,或是調整軌道315的數量為一個或三個以上,或是不設有該第一定位塊3121,合先陳明。
在此特別一提者,復請參閱第3及4圖所示,在該實施例中,該固定部31係由一第一固定座31A及一第二固定座31B組合而成,其中,該第一固定座31A與第二固定座31B係為上下組合,以形成所述之第一夾持部312及承載部313,惟,在本創作之其它實施例中,該第一固定座31A與第二固定座31B能夠為前後組合,即第一固定座31A設有第一夾持部312,且第二固定座31B設有承載部313的方式,或者該第一固定座31A 與第二固定座31B能夠為左右組合,或者該固定部31能夠為單一個元件,如此,業者能依生產、組裝或設計需求,而任意地調整該固定部31。
復請參閱第3及4圖所示,該滑移部32上垂直延伸形成有一延伸板321,該延伸板321之頂緣向前延伸形成有一第二夾持部322,且該延伸板321與該第二夾持部322係相互連接成一體,其中該第二夾持部322鄰近前側的底面,向下凸設有一第二定位塊3221,又,當該滑移部32與該固定部31相組裝時,該延伸板321之底端能活動地嵌入至該凹槽314,以使該延伸板321能沿著該凹槽314上下滑移,且該第二夾持部322會與該第一夾持部312相對應,以在彼此間形成一夾持空間310(如第5圖所示),另,該第二夾持部322之背面凸設有二嵌卡塊323,各該嵌卡塊323係分別對應於各該軌道315,且各該嵌卡塊323與各該軌道315之橫斷面構形相同,以在該延伸板321完全嵌入至該凹槽314時,該第二夾持部322之底緣能抵靠至該延伸座311之頂緣,且該嵌卡塊323之底緣能抵靠至該軌道315之頂緣,惟,在本創作之其它實施例中,業者同樣能夠調整嵌卡塊323的數量為一個或三個以上,或是不設有第二定位塊3221,此外,該延伸板321與延伸座311之間,能夠透過其它的結合方式,而非定需在延伸座311上設有凹槽314,只要該延伸板321能相對於該延伸座311上下滑移即可,合先敘明。
復請參閱第3及4圖所示,該彈性部33包括一組裝座331及一回復彈性件332,其中,該組裝座331能組裝至該固定部31內對應於該延伸座311底緣之位置,在該實施例中,該組裝座331係設在該第一固定座31A與第二固定座31B之間,而不會外露出來,另,該回復彈性件332 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組裝座331,其另一端則連接至該延伸板321鄰近底緣之位置,又,該回復彈性件332與延伸板321之間能透過嵌卡、鉚合或藉由其它固定元件(如:螺絲)相連接,請參閱第5及6圖所示,當使用者施加一作用力使該滑移部32朝遠離該固定部31位移的狀態下,該第二夾持部322與該第一夾持部312間之該夾持空間310會擴大(如第5圖所示),以供使用者能將一行動終端裝置4(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放置於該夾持空間310中,俟使用者鬆手以使該作用力移除後,該回復彈性件332會對該延伸板321產生一回復力,該回復力能迫使該滑移部32朝該固定部31的方向位移,以縮小該夾持空間310,進而使該第一夾持部312與該第二夾持部322能分別穩固地抵靠且夾持在該行動終端裝置4之相對應的兩側(如第6圖所示),此外,當該握持架3傾斜時,該行動終端裝置4會受到該第一定位塊3121及第二定位塊3221的阻擋,而不會脫離出該夾持空間310,以避免該行動終端裝置4因掉落出該握持架3而損壞。
復請參閱第3及4圖所示,該控制器34之一側面設有二軌槽341,當該控制器34組裝至該滑移部32與固定部31時,各該嵌卡塊323及各該軌道315能依序容納至各該軌槽341中,令該控制器34能穩固地被組裝至該延伸座311及該第二夾持部322之背面,又,當該延伸板321完全嵌入至該凹槽314時,該控制器34之底面能抵靠至該承載部313之頂面,另,當使用者施力於該滑移部32,且使該滑移部32朝遠離該固定部31位移時,該控制器34會受到該嵌卡塊323的帶動,而同時朝遠離該承載部313的方向位移,惟,在本創作之其它實施例中,該控制器34能夠僅設有一個軌槽341或三個以上的軌槽341,另,當該延伸板321完全嵌入至該凹槽 314時,該控制器34之底面亦能夠不抵靠至該承載部313之頂面,此外,當固定部31未設有承載部313時,當滑移部32朝遠離該固定部31位移時,該控制器34係會被嵌卡塊323帶動而同時朝遠離該延伸座311底部的方向位移。
復請參閱第3及4圖所示,該控制器34能夠與該行動終端裝置4(如第6圖所示)建立無線連結,前述建立無線連結的方式能包括藍牙(Bluetooth)、Zigbee、WiFi或近場通訊(NFC)…等各種無線通訊協定,又,該控制器34之頂面設有一按鈕342,當該控制器34與該行動終端裝置4建立無線連結後,該按鈕342被按壓後會使該控制器34產生一控制訊號,且該控制器34會將該控制訊號傳送至該行動終端裝置4,以觸發該行動終端裝置4執行一對應程序(如:拍照),如此,當使用者將該握持架3連同行動終端裝置4擺放至較遠的位置,或是使用者將一握持桿體之一端組裝至該固定部31的底部,且握持該握持桿體的另一端時,使用者能夠取下該控制器34,並透過按壓該控制器34上的按鈕342,以執行遠端無線搖控及觸發該行動終端裝置4進行拍照;又,復請參閱第6圖所示,當使用者僅需使該行動終端裝置4以距離手臂長度內的範圍拍照時,由於該控制器34的體積較大,因此當該行動終端裝置4組裝在握持架3上時,該行動終端裝置4與控制器34之間會形成較大的握持空間L1,令使用者能夠直接且便利地握持住該控制器34,以保持該行動終端裝置4於拍照時的穩定性。在此特別一提者,復請參閱第3及4圖所示,在本創作之其它實施例中,該控制器34能夠僅單獨且活動地設在該延伸座311之背面,且不被滑移部32帶動,以供使用者能夠視使用上的需求,而任意地取下或組裝該控制器34, 例如,業者能夠不在該第二夾持部322上設有嵌卡塊323,使得該滑移部32位移時,無法帶動該控制器34,或者,該軌槽341呈上下貫通狀,以供該嵌卡塊323能夠滑移出該軌槽341,或者,在本創作之其它實施例中,業者能夠以其它結構設計來取代該固定部31之軌道315、該第二夾持部322之嵌卡塊323及該控制器34之軌槽341,例如,業者能以嵌卡方式,使控制器34組裝至該延伸座311的背面。
按,以上所述,僅係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惟,本創作所主張之權利範圍,並不侷限於此,按凡熟悉該項技藝人士,依據本創作所揭露之技術內容,可輕易思及之等效變化,均應屬不脫離本創作之保護範疇。
3‧‧‧握持架
31‧‧‧固定部
31A‧‧‧第一固定座
31B‧‧‧第二固定座
311‧‧‧延伸座
312‧‧‧第一夾持部
3121‧‧‧第一定位塊
313‧‧‧承載部
314‧‧‧凹槽
315‧‧‧軌道
32‧‧‧滑移部
321‧‧‧延伸板
322‧‧‧第二夾持部
3221‧‧‧第二定位塊
323‧‧‧嵌卡塊
33‧‧‧彈性部
331‧‧‧組裝座
332‧‧‧回復彈性件
34‧‧‧控制器
341‧‧‧軌槽
342‧‧‧按鈕

Claims (10)

  1. 一種用以夾持及無線觸發行動終端裝置之握持架,包括:一固定部,其上垂直延伸形成有一延伸座,該延伸座之底緣向前延伸形成有一第一夾持部,該延伸座及該第一夾持部係相互連接成一體;一滑移部,其上垂直延伸形成有一延伸板,該延伸板之頂緣向前延伸形成有一第二夾持部,該延伸板與該第二夾持部係相互連接成一體,該延伸板之底端能活動地嵌入至該延伸座,以使該延伸板能相對於該延伸座上下滑移,該第二夾持部係與該第一夾持部相對應,以在彼此間形成一夾持空間,供夾持住一行動終端裝置;一彈性部,包括一組裝座及一回復彈性件,該組裝座係組裝至該固定部內對應於該延伸座底緣之位置,該回復彈性件之一端係連接至該組裝座,其另一端則連接至該延伸板鄰近底端之位置,在施加一作用力使該滑移部朝遠離該固定部位移的狀態下,該第二夾持部與該第一夾持部間之該夾持空間會擴大,俟該作用力移除後,該回復彈性件會對該延伸板產生一回復力,該回復力能迫使該滑移部朝該固定部的方向位移;及一控制器,其一側面係可活動地被組裝至該延伸座之背面,該控制器之頂面設有一按鈕,在該控制器與該行動終端裝置建立無線連結的狀態下,該按鈕被按壓後會使該控制器產生一控制訊號,並傳送至該行動終端裝置,以觸發該行動終端裝置執行一對應程序。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握持架,其中,該延伸座之頂緣凹設有一凹槽,該凹槽係貫穿該延伸座,該延伸板之底端能活動地嵌入至該凹槽,以使該延伸板能沿著該凹槽上下滑移。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握持架,其中,該固定部之背面凸設有至少一軌道,該軌道係由該延伸座之頂緣垂直向下延伸。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握持架,其中,該控制器之一側面設有至少一軌槽,該軌道能容納至該軌槽中,以使該控制器被組裝至該延伸座之背面。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握持架,其中,該第二夾持部之背面凸設有至少一嵌卡塊,該嵌卡塊係對應於該軌道,且該嵌卡塊與該軌道之橫斷面構形相同,並依序容納至該至該軌槽中,以使該控制器被組裝至該延伸座及該第二夾持部之背面,在該延伸板完全嵌入至該凹槽之情形下,該第二夾持部之底緣能抵靠至該延伸座之頂緣,且該嵌卡塊之底緣能抵靠至該軌道之頂緣。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握持架,其中,在該滑移部朝遠離該固定部位移的狀態下,該控制器會受到該嵌卡塊的帶動,而同時朝遠離該延伸座之底緣的方向位移。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握持架,其中該延伸座之底緣向後延伸一承載部,該延伸座及該承載部係相互連接成一體。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握持架,其中在該延伸板完全嵌入至該凹槽之情形下,該控制器之底面能抵靠至該承載部之頂面。
  9. 6、7或8所述之握持架,其中該第一夾持部鄰近前側的頂面,向上凸設有一第一定位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握持架,其中該第二夾持部鄰近前側的底面,向下凸設有一第二定位塊。
TW103221711U 2014-12-08 2014-12-08 用以夾持及無線觸發行動終端裝置之握持架 TWM498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1711U TWM498836U (zh) 2014-12-08 2014-12-08 用以夾持及無線觸發行動終端裝置之握持架
CN201520006000.2U CN204390110U (zh) 2014-12-08 2015-01-06 用以夹持及无线触发行动终端装置的握持架
US14/600,312 US20160165025A1 (en) 2014-12-08 2015-01-20 Holder for clamping and wirelessly triggering mobile termin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21711U TWM498836U (zh) 2014-12-08 2014-12-08 用以夾持及無線觸發行動終端裝置之握持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8836U true TWM498836U (zh) 2015-04-11

Family

ID=53362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21711U TWM498836U (zh) 2014-12-08 2014-12-08 用以夾持及無線觸發行動終端裝置之握持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65025A1 (zh)
CN (1) CN204390110U (zh)
TW (1) TWM49883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28887B2 (en) * 2016-03-10 2018-11-13 Vitec Holdings Italia Srl Multi-configuration clamp system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5807861A (zh) * 2016-03-28 2016-07-27 永德利硅橡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平板电脑保护壳
TWI632505B (zh) * 2016-05-20 2018-08-11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 call system
USD824379S1 (en) * 2016-12-28 2018-07-31 Advantus, Corp. Phone holder
CN107770337B (zh) * 2017-12-02 2023-11-03 湖南云契金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全自动手机支架及使用方法
KR101944380B1 (ko) * 2017-12-31 2019-04-17 주식회사 에스360브이알 스마트폰 홀더
CN108453338B (zh) * 2018-04-25 2024-03-22 东莞市键环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焊锡机
US11050453B2 (en) * 2019-04-25 2021-06-29 Aatc, Llc Smart phone holder
CN210266451U (zh) * 2019-06-06 2020-04-07 源德盛塑胶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辅助装置
JPWO2021251172A1 (zh) * 2020-06-12 2021-12-16
CN112162423B (zh) * 2020-09-14 2022-02-1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2887470B (zh) * 2021-01-25 2023-04-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夹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65025A1 (en) 2016-06-09
CN204390110U (zh)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98836U (zh) 用以夾持及無線觸發行動終端裝置之握持架
US1008489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with removable camera
US10200583B2 (en)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 with detachable camera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KR101176301B1 (ko) 핸드폰 카메라 자가촬영 원격 제어 장치
US20140132781A1 (en) Mobile device camera accessory
US20150029604A1 (en) Universal Adjustable Lens Adapter
CN105007343A (zh) 一种终端
JP6650952B2 (ja) 携帯電話ケース
RU2018130716A (ru) Персональный цифровой помощник, соединяющий в себе смартфон, клавиатуру и планшет, выполненный с возможностью съемки изображений
CN108561691A (zh) 可扩展附件的智能终端夹及三轴陀螺仪稳定器
CN204231508U (zh) 电子设备
KR200491474Y1 (ko) 분리형 스마트폰 카메라 그립
CN203133402U (zh) 立体影像观视器结构
JP3203438U (ja) 携帯情報端末用支持具
CN208311808U (zh) 可扩展附件的智能终端夹及三轴陀螺仪稳定器
CN208299834U (zh) 一种拍照手机
KR20200071524A (ko) 다기능 셀카봉
US20150168808A1 (en) Detachable viewfinder
JP2016090992A (ja) 2台同時撮影用ホルダー
KR20060097355A (ko) 카메라용 삼각대에 탈부착이 가능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클립타입 체결장치
KR200477121Y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안테나형 카메라
CN213659162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镜头连接器
KR200489579Y1 (ko) 스마트폰 카메라 모듈 분리구조체
CN201167353Y (zh) 手机摄像装置
CN212156577U (zh) 手持云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