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7479U - 置物架結構改良 - Google Patents

置物架結構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7479U
TWM497479U TW103217873U TW103217873U TWM497479U TW M497479 U TWM497479 U TW M497479U TW 103217873 U TW103217873 U TW 103217873U TW 103217873 U TW103217873 U TW 103217873U TW M497479 U TWM497479 U TW M49747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s
frame
rack
improved
semi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7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an-Qing Ye
Original Assignee
Chuan-Qing Y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an-Qing Ye filed Critical Chuan-Qing Ye
Priority to TW103217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7479U/zh
Publication of TWM497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7479U/zh

Links

Landscapes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Description

置物架結構改良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置物架結構改良,尤指一種用以供承載物品放置之置物架結構。
按,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人們對於置物架除了要求美觀外,置物架的實用性亦是考量的項目,而組合式置物架產品運用於辦公、居家場合皆已相當常見,以一般組合式置物架結構而言,通常係由多數的連結接頭以及能夠配合嵌組於該連結接頭的架板所組成,由於其拆組容易,且能依據使用者的需求變化組合呈現不同之櫃型,故無論是在拆卸組裝或使用上皆為使用者帶來莫大的便利性。
然,就上述習知而言,目前市面上可見之組合式置物架其款式相當多種,不同材質的置物架其組裝方式亦有所不同,由於置物架之空間型態設計隨著業界不斷創新而有所變化,並無法一直沿用既有之組接方式來達成,因此,如何不斷地開發出新式之組接定位結構以為因應,實相關業界一直以來努力研發突破之目標及方向者。
本創作提供一種置物架結構改良,該置物架係包括:至少一承載板體,各該承載板體係具有一置物板,係整體呈方形狀;二第一框架,係分別焊設於該置物板左、右兩側端處而呈固定狀態;各該第一框架係整體呈ㄈ狀,並於各該第一框架側面處係設有一向內彎折型態之第一補強區,且各該第一框架底端邊緣處設有一呈朝上彎曲成形之捲圓端;以及二第二框架,係分別焊設於該置物板前、後兩側端處而呈固定狀態;各該第二框架係整體呈ㄈ狀,並於各該第二框架側面處係設有一向內彎折型態之第二補強區;及複數個桿體,係分別設於各該承載板體的四角落處,各該桿體係呈圓形中空管。
其中各該第一框架與各該第二框架分別焊設於該承載板體之置物板邊端處時,各該第二框架係位於各該第一框架兩側端外緣處而呈包覆型態所呈現;其中該置物板表面處係設有佈滿於該置物板整片且呈貫穿狀之菱形孔;其中各該第一框架前、後內端處各焊設有一螺柱;又各該第二框架左、右側面處各設有分別對應於各第一框架前、後內端處之螺柱呈同心圓狀之樞設孔;藉此,以供分別設於各該承載板體的四角落處之各該桿體呈螺設固定狀態;其中各該桿體係設有複數個對應於各該第一框架所設之螺柱及各該第 二框架所設之樞設孔呈同心圓狀之穿設孔,並搭配複數個鎖固件分別依序穿設於各該桿體之穿設孔與各該第二框架所設之樞設孔處且螺鎖固定於各該第一框架所設之螺柱處;其中各該第一框架底端面更設有複數個呈相對應且螺設固定之導引框,各該導引框間係分別供一抽屜設置;其中各該第一框架底端面之導引框更係以平行滑軌所替代;其中各該第一框架與各該第二框架交接邊緣處係焊設有一束管;藉此,以供分別設於各該承載板體的四角落處之各該桿體呈插設固定狀態;其中各該桿體係設有複數個定位件,各該定位件係與各該第一框架及各該第二框架交接邊緣處所焊設之束管於插設時而呈抵制固定狀態;其中各該桿體所設之各該定位件係由一第一半圓片體及一第二半圓片體呈相對組合形成,致使各該第一半圓片體與各該第二半圓片體形成可拆式組合型態;其中各該定位件的內緣壁係由底部往頂部漸縮所呈現;又各該定位件之第一半圓片體上係設有一第一結合凸塊及一第一結合槽,各該定位件之第二半圓片體上係設有一對應於該第一半圓片體之第一結合凸塊處而呈卡扣狀態之第二結合槽,及一對應於該第一半圓片體之第一結合槽處而呈卡扣狀態之第二結合凸塊;其中各該第一框架底端面更設有複數個呈相對應且螺設固定之導引框,各該導引框間係分別供一抽屜設置; 其中各該第一框架底端面之導引框更係以平行滑軌所替代。
1、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用以螺設組裝且承載物品放置之置物架。
2、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以插設組裝且承載物品放置之置物架。
3、本創作之再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增設抽屜結構之置物架。
1、由於本創作之置物架結構改良,該置物架係包括:至少一承載板體及複數個分別設於各該承載板體的四角落處之桿體;其中各該承載板體係具有一置物板,係整體呈方形狀;二第一框架,係分別焊設於該置物板左、右兩側端處而呈固定狀態;各該第一框架係整體呈ㄈ狀,並於各該第一框架側面處係設有一向內彎折型態之第一補強區,且各該第一框架底端邊緣處設有一呈朝上彎曲成形之捲圓端;以及二第二框架,係分別焊設於該置物板前、後兩側端處而呈固定狀態;各該第二框架係整體呈ㄈ狀,並於各該第二框架側面處係設有一向內彎折型態之第二補強區,而各該第一框架與各該第二框架分別焊設於該承載板體之置物板邊端處時,各該第二框架係位於各該第一框架兩側端外緣處而呈包覆型態所呈現;藉由該置物板邊緣端處之各該第一框架於前、後內端處各焊設之螺柱;以及各該第二框架於左、右側面處各設有分別對應於各第一框架前、後內端處之螺柱呈同心圓狀之樞設孔;又各該桿體係設有複數個對應於各該第一框架所設之螺柱及各該第二框架所設之樞設孔呈同心圓狀之穿設孔,並搭配 複數個鎖固件分別依序穿設於各該桿體之穿設孔與各該第二框架所設之樞設孔處且螺鎖固定於各該第一框架所設之螺柱處;藉此,以供分別設於各該承載板體的四角落處之各該桿體呈螺設固定狀態,進而提供以螺設組裝且承載物品放置之置物架。
2、由於本創作之置物架結構改良,該置物架係包括:至少一承載板體及複數個分別設於各該承載板體的四角落處之桿體;其中各該承載板體係具有一置物板,係整體呈方形狀;二第一框架,係分別焊設於該置物板左、右兩側端處而呈固定狀態;各該第一框架係整體呈ㄈ狀,並於各該第一框架側面處係設有一向內彎折型態之第一補強區,且各該第一框架底端邊緣處設有一呈朝上彎曲成形之捲圓端;以及二第二框架,係分別焊設於該置物板前、後兩側端處而呈固定狀態;各該第二框架係整體呈ㄈ狀,並於各該第二框架側面處係設有一向內彎折型態之第二補強區,而各該第一框架與各該第二框架分別焊設於該承載板體之置物板邊端處時,各該第二框架係位於各該第一框架兩側端外緣處而呈包覆型態所呈現;藉由該置物板邊緣端處之各該第一框架及各該第二框架交接邊緣處係焊設有一束管;又各該桿體係設有複數個定位件,各該定位件係由一第一半圓片體及一第二半圓片體呈相對組合形成,致使各該第一半圓片體與各該第二半圓片體形成可拆式組合型態;而各該定位件係與各該第一框架及各該第二框架交接邊緣處所焊設之束管於插設時而呈抵制固定;藉此,以供分別設於各該承載板體的四角落處之各該桿體呈插設固定狀態,進而提供以插設組裝且 承載物品放置之置物架。
3、由於本創作之置物架結構改良,該置物架係包括:至少一承載板體及複數個分別設於各該承載板體的四角落處之桿體;其中各該承載板體係具有一置物板,係整體呈方形狀;二第一框架,係分別焊設於該置物板左、右兩側端處而呈固定狀態;各該第一框架係整體呈ㄈ狀,並於各該第一框架側面處係設有一向內彎折型態之第一補強區,且各該第一框架底端邊緣處設有一呈朝上彎曲成形之捲圓端;以及二第二框架,係分別焊設於該置物板前、後兩側端處而呈固定狀態;各該第二框架係整體呈ㄈ狀,並於各該第二框架側面處係設有一向內彎折型態之第二補強區,而各該第一框架與各該第二框架分別焊設於該承載板體之置物板邊端處時,各該第二框架係位於各該第一框架兩側端外緣處而呈包覆型態所呈現;藉由各該第一框架底端面更設有複數個呈相對應且螺設固定之導引框,各該導引框間係分別供一抽屜設置而供抽取之使用;藉此,提供一種具有增設抽屜結構之置物架。
本創作:
A‧‧‧置物架
1‧‧‧承載板體
11‧‧‧置物板
111‧‧‧菱形孔
12‧‧‧第一框架
121‧‧‧第一補強區
122‧‧‧螺柱
123‧‧‧捲圓端
124‧‧‧樞設孔
125‧‧‧導引框
1251‧‧‧鎖孔
126‧‧‧鎖固件
13‧‧‧第二框架
131‧‧‧第二補強區
132‧‧‧樞設孔
14‧‧‧束管
2‧‧‧桿體
21‧‧‧穿設孔
22‧‧‧鎖固件
23‧‧‧定位件
231‧‧‧第一半圓片體
232‧‧‧第二半圓片體
2311‧‧‧第一結合凸塊
2312‧‧‧第一結合槽
2321‧‧‧第二結合槽
2322‧‧‧第一結合凸塊
3‧‧‧抽屜
31‧‧‧菱形孔
第1圖係本創作置物架之立體組合圖。
第2圖係本創作置物架之分解示意圖。
第3圖係本創作置物架之剖面示意圖。
第4圖係本創作置物架之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圖。
第5圖係本創作置物架另一結構型態之立體組合圖。
第6圖係本創作置物架另一結構型態之分解示意圖。
第7圖係本創作置物架另一結構型態之剖面示意圖。
第8圖係本創作置物架另一結構型態之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圖。
首先,請參閱第1圖至第4圖所示,為本創作之「置物架結構改良」;該置物架A係包括:至少一承載板體1及複數個分別設於各該承載板體1的四角落處之桿體2;其中:該至少一承載板體1,各該承載板體1係具有一置物板11,係整體呈方形狀,該置物板11表面處係設有佈滿於該置物板11整片且呈貫穿狀之菱形孔111;二第一框架12,係分別焊設於該置物板11左、右兩側端處而呈固定狀態;各該第一框架12係整體呈ㄈ狀,並於各該第一框架12側面處係設有一向內彎折型態之第一補強區121,且各該第一框架12底端邊緣處設有一呈朝上彎曲成形之捲圓端123;藉由各該第一框架12側面處所設之第一補強區121以增進各該第一框架12整體強韌性而不易扭曲變形;以及二第二框架13,係分別焊設於該置物板11前、後兩側端處而呈固定狀態;各該第二框架13係整體呈ㄈ狀,並於各該第二框架13側面處係設有一向內彎折型態之第二補強區131,藉由各該第二框架13側面處所設之第二補強區131以增進各該第二框架13整體強韌性而不易扭曲變形;其中各該第一框架12與各該第二框架13分別焊設於該承載板體1 之置物板11邊端處時,各該第二框架13係位於各該第一框架12兩側端外緣處而呈包覆型態所呈現;並於各該第一框架12前、後內端處各焊設有一螺柱122,且於各該第一框架12底端邊緣處設有一呈朝上彎曲成形之捲圓端123,藉由各該第一框架12底端處所設之捲圓端123以防止使用者不小心碰觸於各該第一框架12時而造成割傷之防範措施;又各該第二框架13左、右側面處各設有分別對應於各第一框架12前、後內端處之螺柱122呈同心圓狀之樞設孔132;及該複數個桿體2,係分別設於該各承載板體1的四角落處,各該桿體2係呈圓形中空管,各該桿體2係設有複數個對應於各該第一框架12所設之螺柱122及各該第二框架13所設之樞設孔132呈同心圓狀之穿設孔21,並搭配複數個鎖固件22分別依序穿設於各該桿體2之穿設孔21與各該第二框架13所設之樞設孔132處且螺鎖固定於各該第一框架12所設之螺柱122處;藉此,以供分別設於各該承載板體1的四角落處之各該桿體2呈螺設固定狀態;藉由該置物板11邊緣端處之各該第一框架12於前、後內端處各焊設之螺柱122;以及各該第二框架13於左、右側面處各設有分別對應於各第一框架12前、後內端處之螺柱122呈同心圓狀之樞設孔132;又各該桿體2係設有複數個對應於各該第一框架12所設之螺柱122及各該第二框架13所設之樞設孔132呈同心圓狀之穿設孔21,並搭配複數個鎖固件22分別依序穿設於各該桿體2之穿設孔21與各該第 二框架13所設之樞設孔132處且螺鎖固定於各該第一框架12所設之螺柱122處(如圖3所示);藉此,以供分別設於各該承載板體1的四角落處之各該桿體2呈螺設固定狀態,進而提供以螺設組裝且承載物品放置之置物架A;再者,本創作該置物架A於各該第一框架12底端面更設有複數個呈相對應且螺設固定之導引框125,特別說明,各該第一框架12底端面係設有複數個樞設孔124,而各該導引框125頂端面設有一鎖孔1251,並搭配一鎖固件126穿設於各該第一框架12之各樞設孔124而鎖固於各該導引框125頂端面設有一鎖孔1251處,致使各該導引框125固定於各該第一框架12底端面,並於各該導引框125間係分別供一抽屜3設置而供抽取之使用,且該抽屜3係設有佈滿於該抽屜3周緣表面處且呈貫穿狀之菱形孔31(如圖4所示);其中各該第一框架12底端面之導引框125更係以平行滑軌所替代;藉此,更能提供一種具有增設抽屜3結構之置物架A。
續請參閱第5圖至第8圖所示,為本創作「置物架結構改良」之另一結構型態說明,該置物架A係包括:至少一承載板體1及複數個分別設於各該承載板體1的四角落處之桿體2;其中:該至少一承載板體1,各該承載板體1係具有一置物板11,係整體呈方形狀,該置物板11表面處係設有佈滿於該置物板11整片且呈貫穿狀之菱形孔111;二第一框架12,係分別焊設於該置物板11左、右 兩側端處而呈固定狀態;各該第一框架12係整體呈ㄈ狀,並於各該第一框架12側面處係設有一向內彎折型態之第一補強區121,且各該第一框架12底端邊緣處設有一呈朝上彎曲成形之捲圓端123;藉由各該第一框架12側面處所設之第一補強區121以增進各該第一框架12整體強韌性而不易扭曲變形;以及二第二框架13,係分別焊設於該置物板11前、後兩側端處而呈固定狀態;各該第二框架13係整體呈ㄈ狀,並於各該第二框架13側面處係設有一向內彎折型態之第二補強區131,藉由各該第二框架13側面處所設之第二補強區131以增進各該第二框架13整體強韌性而不易扭曲變形;其中各該第一框架12與各該第二框架13分別焊設於該承載板體1之置物板11邊端處時,各該第二框架13係位於各該第一框架12兩側端外緣處而呈包覆型態所呈現,且於各該第一框架12底端邊緣處設有一呈朝上彎曲成形之捲圓端123,藉由各該第一框架12底端處所設之捲圓端123以防止使用者不小心碰觸於各該第一框架12時而造成割傷之防範措施;並於各該第一框架12與各該第二框架13交接邊緣處係焊設有一束管14;及該複數個桿體2,係分別設於該各承載板體1的四角落處,各該桿體2係呈圓形中空管,各該桿體2係設有複數個定位件23,各該定位件23係與各該第一框架12及各該第二框架13交接邊緣處所焊設之束管14於插設時而呈抵制固定狀態;而各該桿體2所設之各該定位件23係由 一第一半圓片體231及一第二半圓片體232呈相對組合形成,致使各該第一半圓片體231與各該第二半圓片體232形成可拆式組合型態;其中各該定位件23的內緣壁係由底部往頂部漸縮所呈現;又各該定位件23之第一半圓片體231上係設有一第一結合凸塊2311及一第一結合槽2312,各該定位件23之第二半圓片體232上係設有一對應於該第一半圓片體231之第一結合凸塊2311處而呈卡扣狀態之第二結合槽2321,及一對應於該第一半圓片體231之第一結合槽2312處而呈卡扣狀態之第二結合凸塊2322;藉此,以供分別設於各該承載板體1的四角落處之各該桿體2呈插設固定狀態;藉由該置物板11邊緣端處之各該第一框架12及各該第二框架13交接邊緣處係焊設有一束管14;又各該桿體2係設有複數個定位件23,各該定位件23係由一第一半圓片體231及一第二半圓片體232呈相對組合形成,致使各該第一半圓片體231與各該第二半圓片體232形成可拆式組合型態;而各該定位件23係與各該第一框架12及各該第二框架13交接邊緣處所焊設之束管14於插設時而呈抵制固定(如圖7所示);藉此,以供分別設於各該承載板體1的四角落處之各該桿體2呈插設固定狀態,進而提供以插設組裝且承載物品放置之置物架A;再者,本創作該置物架A於各該第一框架12底端面更設有複數個呈相對應且螺設固定之導引框125,特別說明,各該第一框架12底端面係設有複數個樞設孔124,而各該導引框125頂端面設有一鎖孔12 51,並搭配一鎖固件126穿設於各該第一框架12之各樞設孔124而鎖固於各該導引框125頂端面設有一鎖孔1251處,致使各該導引框125固定於各該第一框架12底端面,並於各該導引框125間係分別供一抽屜3設置而供抽取之使用,且該抽屜3係設有佈滿於該抽屜3周緣表面處且呈貫穿狀之菱形孔31(如圖8所示);其中各該第一框架12底端面之導引框125更係以平行滑軌所替代;藉此,更能提供一種具有增設抽屜3結構之置物架A。
綜合以上所述,一種置物架結構改良又未曾見於諸書刊或公開使用,誠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懇請 鈞局明鑑,早日准予專利,至為感禱。需陳明者,以上所述乃是本創作之具體實施例及所運用之技術原理,若依本創作之構想所作之改變,其所產生之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說明書及圖式所涵蓋之精神時,均應在本創作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A‧‧‧置物架
1‧‧‧承載板體
11‧‧‧置物板
12‧‧‧第一框架
121‧‧‧第一補強區
13‧‧‧第二框架
131‧‧‧第二補強區
2‧‧‧桿體
3‧‧‧抽屜

Claims (13)

  1. 一種置物架結構改良,該置物架係包括:至少一承載板體,各該承載板體係具有一置物板,係整體呈方形狀;二第一框架,係分別焊設於該置物板左、右兩側端處而呈固定狀態;各該第一框架係整體呈ㄈ狀,並於各該第一框架側面處係設有一向內彎折型態之第一補強區,且各該第一框架底端邊緣處設有一呈朝上彎曲成形之捲圓端;以及二第二框架,係分別焊設於該置物板前、後兩側端處而呈固定狀態;各該第二框架係整體呈ㄈ狀,並於各該第二框架側面處係設有一向內彎折型態之第二補強區;及複數個桿體,係分別設於各該承載板體的四角落處,各該桿體係呈圓形中空管。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置物架結構改良,其中各該第一框架與各該第二框架分別焊設於該承載板體之置物板邊端處時,各該第二框架係位於各該第一框架兩側端外緣處而呈包覆型態所呈現。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置物架結構改良,其中該置物板表面處係設有佈滿於該置物板整片且呈貫穿狀之菱形孔。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置物架結構改良,其中各該第一框架前、後內端處各焊設有一螺柱;又各該第二框架左、右側面處各設有分別對應於各第一框架前、後內端處之螺柱呈同心圓狀之樞設孔;藉此,以供分別設於各該承載板體的四角落處之各該桿體呈螺設固定狀態。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置物架結構改良,其中各該桿體係設有複數個對應於 各該第一框架所設之螺柱及各該第二框架所設之樞設孔呈同心圓狀之穿設孔,並搭配複數個鎖固件分別依序穿設於各該桿體之穿設孔與各該第二框架所設之樞設孔處且螺鎖固定於各該第一框架所設之螺柱處。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置物架結構改良,其中各該第一框架底端面更設有複數個呈相對應且螺設固定之導引框,各該導引框間係分別供一抽屜設置。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置物架結構改良,其中各該第一框架底端面之導引框更係以平行滑軌所替代。
  8. 如請求項2所述之置物架結構改良,其中各該第一框架與各該第二框架交接邊緣處係焊設有一束管;藉此,以供分別設於各該承載板體的四角落處之各該桿體呈插設固定狀態。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置物架結構改良,其中各該桿體係設有複數個定位件,各該定位件係與各該第一框架及各該第二框架交接邊緣處所焊設之束管於插設時而呈抵制固定狀態。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置物架結構改良,其中各該桿體所設之各該定位件係由一第一半圓片體及一第二半圓片體呈相對組合形成,致使各該第一半圓片體與各該第二半圓片體形成可拆式組合型態。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置物架結構改良,其中各該定位件的內緣壁係由底部往頂部漸縮所呈現;又各該定位件之第一半圓片體上係設有一第一結合凸塊及一第一結合槽,各該定位件之第二半圓片體上係設有一對應於該第一半圓片體之第一結合凸塊處而呈卡扣狀態之第二結合槽,及一對應 於該第一半圓片體之第一結合槽處而呈卡扣狀態之第二結合凸塊。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置物架結構改良,其中各該第一框架底端面更設有複數個呈相對應且螺設固定之導引框,各該導引框間係分別供一抽屜設置。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置物架結構改良,其中各該第一框架底端面之導引框更係以平行滑軌所替代。
TW103217873U 2014-10-08 2014-10-08 置物架結構改良 TWM497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7873U TWM497479U (zh) 2014-10-08 2014-10-08 置物架結構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7873U TWM497479U (zh) 2014-10-08 2014-10-08 置物架結構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7479U true TWM497479U (zh) 2015-03-21

Family

ID=53188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7873U TWM497479U (zh) 2014-10-08 2014-10-08 置物架結構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974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1921B (zh) * 2016-06-16 2018-08-11 柯佳男 Shelf improvement structur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1921B (zh) * 2016-06-16 2018-08-11 柯佳男 Shelf improvement structur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869809S1 (en) Combined shelving unit and storage rack
US9629462B2 (en) Modular drawer structure
US3846002A (en) Building unit for furniture
JP2017523846A (ja) 引き出しの配置が自在な物入れ
TWM555164U (zh) 鋁合金櫥櫃板之結構改良
TWM497479U (zh) 置物架結構改良
JP2022182932A (ja) 組み立て式ストレージラック
KR20140016746A (ko) 테이블다리
CN204363360U (zh) 收纳柜
CN203723673U (zh) 一种可折叠柜
US20160227924A1 (en) Rack assembly joint
CN204048676U (zh) 组合式厨柜
CN203676479U (zh) 层架
CN207969858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显示器增高架
CN209983837U (zh) 一种组装式多功能家具
CN207285631U (zh) 一种组合置物架
TWM547893U (zh) 框架結構
CN210264039U (zh) 一种衣帽间的安装结构
TWM501168U (zh) 組合架
JP3184810U (ja) テーブル
JP3184809U (ja) テーブルユニット
US2977173A (en) Shelf assembly
TWM568643U (zh) Corner structure of the bracket
CN204606459U (zh) 箱子连接件
CN203416974U (zh) 储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