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7054U - 漩渦式集塵器 - Google Patents

漩渦式集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7054U
TWM497054U TW103218108U TW103218108U TWM497054U TW M497054 U TWM497054 U TW M497054U TW 103218108 U TW103218108 U TW 103218108U TW 103218108 U TW103218108 U TW 103218108U TW M497054 U TWM497054 U TW M49705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dust collecting
dust
side wall
buck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8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an-Fa Chen
Original Assignee
Jian-Fa C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Fa Chen filed Critical Jian-Fa Chen
Priority to TW103218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97054U/zh
Priority to CN201520011916.7U priority patent/CN204395641U/zh
Publication of TWM497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7054U/zh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Cyclones (AREA)

Description

漩渦式集塵器
本新型涉及一種漩渦式集塵器,尤指一種能將粉塵與細微顆粒以旋風方式分離的集塵器。
粉塵與細微顆粒的控制設備有很多種,其中包括有旋風集塵器,通常用來收集氣動直徑大於10μm以上的微粒,並且常用在效率高的集塵器之前當作預淨器,是一種低成本的集塵設備,且被廣泛的使用在木材廠、肥料廠、水泥廠、發電廠等工業製程中。
而傳統集塵裝置(A)如第1圖所示,主要包括有一環繞一軸線X且界定出一迴旋室(a1)的圍繞壁(a2)、一連通該迴旋室(a1)的導流管(a3)及一進氣管(a4),該圍繞壁(a2)頂部為圓柱形且底部呈錐形體,並具有一形成在頂端的封閉端(a21)及一形成在底端的落料口(a22),該導流管(a3)是沿該軸線X方向貫穿該封閉端(a21),該進氣管(a4)是由圍繞壁(a2)沿切線方向延伸,且能導引氣流進入該迴旋室(a1)內。
藉此,當氣流由進氣管(a4)導入迴旋室(a1)內後,會環繞導流管(a3)形成如圖中箭頭所示的迴旋氣流,並在迴旋室(a1)內呈螺旋上下運動,較重的顆粒物質則碰撞管壁並旋轉下降至落料口(a22)處,而過濾後的氣體則在迴旋室(a1)內由下往上形成內漩渦,並經由導流管(a3)排出。
以上所述傳統集塵裝置(A)雖然能達到旋風集塵的目的,但傳統集塵裝置(A)的外型是為圓柱狀、且底端呈圓錐形的中空結構,在與機台 連接時,其外側面與集塵裝置的圓弧面間不易相互配合,而傳統集塵裝置(A)的導流管(a3)、進氣管(a4)的管口不在同一側,導致塑料乾燥機在管路配置上較為凌亂,又,因位於圍繞壁(a2)的錐形體處,其旋風內的空氣會有輕微負壓,而此能量易導致粉塵揚起並由導流管(a3)排出,使得集塵效果大為降低。
有鑑於此,如何提供一種能將出、入氣口設置在同一側,並防止粉塵、細微顆粒揚起,且外型能與各式機台相互配合應用的漩渦式集塵器,便成為本新型欲改進的課題。
本新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將出、入氣口設置在同一側,並防止粉塵、細微顆粒揚起,且外型能與各式機台相互配台應用的漩渦式集塵器。
為解決上述問題及達到本新型的目的,本新型的技術手段是這樣實現的,為一種漩渦式集塵器(100),其特徵在於包括:一迴旋殼體(1);及一與該迴旋殼體(1)底部連接的集塵殼體(2);所述迴旋殼體(1),其內部具有一迴旋空間(10)且底部設有一落料口(11),該迴旋殼體(1)的側面處包括有一第一側壁(12)、一垂直設於該第一側壁(12)一側邊的第二側壁(13)、及一兩側邊與該第一側壁(12)和該第二側壁(13)對應側邊相連接的多面側壁(14),而該迴旋空間(10)內設有一具有透孔(151)的隔板(15),且該隔板(15)能將該迴旋空間(10)區隔出一第一空間(101)、及一位於該第一空間(101)上方的第二空間(102),該第一空間(101)內設有一端與該透孔(151)周緣相連接的導風管(16),而該第一側壁(12)處包括有一與該第一空間(101)連通的進風口(17)、及一與該第二空間(102)連通的出風口(18),其中,該導風管(16)自由端低於該進風口(17),該進風口(17)鄰近於該第二側壁(13)、以與該導風 管(16)呈偏心狀設置;所述集塵殼體(2),其內部設有一能容裝粉塵顆粒的集塵空間(20),而該集塵殼體(2)對應於該落料口(11)處設有一接料口(21)。
更優選的是,所述多面側壁(14),其是由至少三個以上並側邊相互鄰接的連結壁(141)所組成,而每一連結壁(141)間皆設有一夾角(B),且每一夾角(B)的角度數值皆為相等。
更優選的是,所述迴旋殼體(1)與集塵殼體(2)間,其外側面周圍處更設有至少一快拆組件(3);所述快拆組件(3),其包括有一位於該迴旋殼體(1)處的彎鉤部(31)、及一位於該集塵殼體(2)處的扳扣部(32);所述扳扣部(32),其更包括有一能與該彎鉤部(31)扣接的卡扣(321)、及一能將該卡扣(321)緊扣於該彎鉤部(31)的扣柄(322)。
更優選的是,所述集塵殼體(2),其具有數個相互連結、並對應於該迴旋殼體(1)壁面而設置的集塵側壁(22)。
更優選的是,所述集塵殼體(2),其位於該集塵側壁(22)處,更設有一能供檢查粉塵容置量的窺視孔(23);所述集塵空間(20)的內側面,其更設有一對應於該窺視孔(23)處的透明片體(231)。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新型的效果如下所示:
第一點:相較於傳統集塵裝置(A),本新型漩渦式集塵器(100)的側面是呈多邊形設計,並且具有進風口(17)與出風口(18)的第一側壁(12)處,也能緊密貼合於各式機台的外側面,以便在管路配置上設置的較為簡單、乾淨。
第二點:本新型中,其多邊形造型在生產上較容易被製造,並與各式機台間能容易相互搭配實施且不占空間,且顆粒粉塵進入漩渦式集塵器(100)內,多邊形外型亦能供氣體在內部旋轉,以便將顆粒粉塵置於集塵殼體(2)內。
第三點:本新型中,位於迴旋殼體(1)內部上方更增設一第二空間(102),能將內部氣體一部分的能量,透過較大的空間來降低旋風的流速,減低壓降,以防止粉塵流向出風口(18)處。
1‧‧‧迴旋殼體
11‧‧‧落料口
12‧‧‧第一側壁
13‧‧‧第二側壁
14‧‧‧多面側壁
141‧‧‧連結壁
15‧‧‧隔板
151‧‧‧透孔
16‧‧‧導風管
17‧‧‧進風口
18‧‧‧出風口
2‧‧‧集塵殼體
21‧‧‧接料口
22‧‧‧集塵側壁
23‧‧‧窺視孔
231‧‧‧透明片體
3‧‧‧快拆組件
31‧‧‧彎鉤部
32‧‧‧扳扣部
321‧‧‧卡扣
322‧‧‧扣柄
10‧‧‧迴旋空間
101‧‧‧第一空間
102‧‧‧第二空間
20‧‧‧集塵空間
100‧‧‧漩渦式集塵器
A‧‧‧傳統集塵裝置
a1‧‧‧迴旋室
a2‧‧‧圍繞壁
a21‧‧‧封閉端
a22‧‧‧落料口
a3‧‧‧導流管
a4‧‧‧進氣管
B‧‧‧夾角
第1圖:傳統集塵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第2圖:本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第3圖:本新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第4圖:本新型的立體實施示意圖。
第5圖:本新型I-I的剖視實施示意圖。
第6圖:本新型Ⅱ-Ⅱ的剖視實施示意圖。
以下依據圖面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如後:如第2圖~第6圖所示,圖中揭示出,為一種漩渦式集塵器(100),其特徵在於包括:一迴旋殼體(1);及一與該迴旋殼體(1)底部連接的集塵殼體(2);所述迴旋殼體(1),其內部具有一迴旋空間(10)且底部設有一落料口(11),該迴旋殼體(1)的側面處包括有一第一側壁(12)、一垂直設於該第一側壁(12)一側邊的第二側壁(13)、及一兩側邊與該第一側壁(12)和該第二側壁(13)對應側邊相連接的多面側壁(14),而該迴旋空間(10)內設有一具有透孔(151)的隔板(15),且該隔板(15)能將該迴旋空間(10)區隔出一第一空間(101)、及一位於該第一空間(101)上方的第二空間(102),該第一空間(101)內設有一端與該透孔(151)周緣相連接的導風管(16),而該第一側壁(12)處包括有一與該第一空間(101)連通的進風口(17)、及一與該第二空間(102)連通的出風口(18),其中,該導風管(16)自由端低於該進風口(17),該進風口(17)鄰近於該第二側壁(13)、以與該導風管(16)呈偏心狀設置;所述集塵殼體 (2),其內部設有一能容裝粉塵顆粒的集塵空間(20),而該集塵殼體(2)對應於該落料口(11)處設有一接料口(21)。
其中,當氣流由進風口(17)處流向第一空間(101)後,會環繞於導風管(16)外側,並形成如第4圖~第6圖中箭頭所示的旋轉氣流,而粉塵與細微顆粒便隨著氣流而被迫旋轉,較重的粉塵在隨著氣體旋轉時,碰撞到第一空間(101)的內側壁面後,則下降至落料口(11)處,並掉落在集塵空間(20)內,而過濾後的空氣便經由導風管(16)流向第二空間(102)處,再從出風口(18)處排出。
其次,本新型漩渦式集塵器(100)的側面是呈多邊形設計,並且具有進風口(17)與出風口(18)的第一側壁(12)處,也能緊密貼合於各式機台的外側面,以便在管路配置上設置的較為簡單且乾淨俐落。
再者,本新型位於迴旋殼體(1)的內部具有一隔板(15),以分別區隔出第一空間(101)、第二空間(102),而第二空間(102)能將經由導風管(16)中的氣體,其一部分的能量透過較大的空間來降低旋風的流速,減少壓降,以防止粉塵揚起而流向出風口(18)處。
上述中,所述多面側壁(14),其是由至少三個以上並側邊相互鄰接的連結壁(141)所組成,而每一連結壁(141)間皆設有一夾角(B),且每一夾角(B)的角度數值皆為相等。
其中,本新型漩渦式集塵器(100)的外型,只要近似於中空圓柱形狀,亦能供氣體進入第一空間(101)處沿著壁面旋轉,以便將顆粒粉塵置於集塵殼體(2)內,並且本新型造型與傳統集塵裝置(A)相比,除了在生產時較容易被製造外,在與各式機台間能容易相互搭配實施且不占空間。
上述中,所述迴旋殼體(1)與集塵殼體(2)間,其外側面周圍處更設有至少一快拆組件(3);所述快拆組件(3),其包括有一位於該迴旋殼體 (1)處的彎鉤部(31)、及一位於該集塵殼體(2)處的扳扣部(32);所述扳扣部(32),其更包括有一能與該彎鉤部(31)扣接的卡扣(321)、及一能將該卡扣(321)緊扣於該彎鉤部(31)的扣柄(322)。
其中,該快拆組件(3)並非本新型唯一將迴旋殼體(1)與集塵殼體(2)相互連接的實施結構;而透過該彎鉤部(31)與該扳扣部(32)的設計,以供本新型在配合各式機台時,能讓該迴旋殼體(1)與該集塵殼體(2)間能緊密連接,防止粉塵外漏。
上述中,所述集塵殼體(2),其具有數個相互連結、並對應於該迴旋殼體(1)壁面而設置的集塵側壁(22)。
其中,該集塵側壁(22)須與迴旋殼體(1)外側面相互配合,以便能與各式機台的側面能緊密貼合,使整體上的設置較為乾淨整齊。
上述中,所述集塵殼體(2),其位於該集塵側壁(22)處,更設有一能供檢查粉塵容置量的窺視孔(23);所述集塵空間(20)的內側面,其更設有一對應於該窺視孔(23)處的透明片體(231)。
其中,本新型在配合各式機台運作時,粉塵與細微顆粒會集中在集塵空間(20)內,而為了要清楚知道集塵空間(20)內部的空間量,本新型不用直接拆下集塵殼體(2),只要在集塵殼體(2)側面處增設窺視孔(23),並在窺視孔(23)處設置透明片體(231),以便能觀看集塵空間(20)內部並視容置量情形而拆下清理。
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本新型的構造、特徵及作用效果,由於符合新穎及進步性要件,遂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但本新型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範圍,因此舉凡與本新型意旨相符的修飾性變化,只要在均等範圍內都應涵屬於本新型專利範圍內。
1‧‧‧迴旋殼體
12‧‧‧第一側壁
13‧‧‧第二側壁
14‧‧‧多面側壁
141‧‧‧連結壁
16‧‧‧導風管
17‧‧‧進風口
18‧‧‧出風口
2‧‧‧集塵殼體
21‧‧‧接料口
22‧‧‧集塵側壁
23‧‧‧窺視孔
231‧‧‧透明片體
3‧‧‧快拆組件
31‧‧‧彎鉤部
32‧‧‧扳扣部
321‧‧‧卡扣
322‧‧‧扣柄
10‧‧‧迴旋空間
101‧‧‧第一空間
102‧‧‧第二空間
20‧‧‧集塵空間
100‧‧‧漩渦式集塵器

Claims (5)

  1. 一種漩渦式集塵器,其特徵在於包括:一迴旋殼體(1);及一與該迴旋殼體(1)底部連接的集塵殼體(2);所述迴旋殼體(1),其內部具有一迴旋空間(10)且底部設有一落料口(11),該迴旋殼體(1)的側面處包括有一第一側壁(12)、一垂直設於該第一側壁(12)一側邊的第二側壁(13)、及一兩側邊與該第一側壁(12)和該第二側壁(13)對應側邊相連接的多面側壁(14),而該迴旋空間(10)內設有一具有透孔(151)的隔板(15),且該隔板(15)能將該迴旋空間(10)區隔出一第一空間(101)、及一位於該第一空間(101)上方的第二空間(102),該第一空間(101)內設有一端與該透孔(151)周緣相連接的導風管(16),而該第一側壁(12)處包括有一與該第一空間(101)連通的進風口(17)、及一與該第二空間(102)連通的出風口(18),其中,該導風管(16)自由端低於該進風口(17),該進風口(17)鄰近於該第二側壁(13)、以與該導風管(16)呈偏心狀設置;所述集塵殼體(2),其內部設有一能容裝粉塵顆粒的集塵空間(20),而該集塵殼體(2)對應於該落料口(11)處設有一接料口(21)。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漩渦式集塵器,其中,所述多面側壁(14),其是由至少三個以上並側邊相互鄰接的連結壁(141)所組成,而每一連結壁(141)間皆設有一夾角(B),且每一夾角(B)的角度數值皆為相等。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漩渦式集塵器,其中,所述迴旋殼體(1)與集塵殼體(2)間,其外側面周圍處更設有至少一快拆組件(3);所述快拆組件(3),其包括有一位於該迴旋殼體(1)處的彎鉤部(31)、及一位於該集塵殼體(2)處的扳扣部(32);所述扳扣部(32),其更包括有一能與該彎鉤部(31)扣接 的卡扣(321)、及一能將該卡扣(321)緊扣於該彎鉤部(31)的扣柄(322)。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漩渦式集塵器,其中,所述集塵殼體(2),其具有數個相互連結、並對應於該迴旋殼體(1)壁面而設置的集塵側壁(22)。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漩渦式集塵器,其中,所述集塵殼體(2),其位於該集塵側壁(22)處,更設有一能供檢查粉塵容置量的窺視孔(23);所述集塵空間(20)的內側面,其更設有一對應於該窺視孔(23)處的透明片體(231)。
TW103218108U 2014-10-13 2014-10-13 漩渦式集塵器 TWM497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8108U TWM497054U (zh) 2014-10-13 2014-10-13 漩渦式集塵器
CN201520011916.7U CN204395641U (zh) 2014-10-13 2015-01-08 漩涡式集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18108U TWM497054U (zh) 2014-10-13 2014-10-13 漩渦式集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7054U true TWM497054U (zh) 2015-03-11

Family

ID=53187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18108U TWM497054U (zh) 2014-10-13 2014-10-13 漩渦式集塵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95641U (zh)
TW (1) TWM497054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5042B (zh) * 2020-05-12 2022-07-12 江苏峰峰鸿运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半干法脱硫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95641U (zh)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5695B (zh) 一种二级尘气分离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尘杯
WO2018103618A1 (zh) 手持式吸尘器
CN103181741A (zh) 吸尘器的高效旋风分离装置
WO2020135066A1 (zh) 手持式清洁设备
WO2017092610A1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其吸尘器
CN103405195A (zh) 吸尘器集尘装置
CN201702045U (zh) 旋风分离器
JP2009011869A (ja) 電気掃除機
CN207520098U (zh) 集尘装置及吸尘器
CN108479198A (zh) 除尘器及除尘设备
TWM497054U (zh) 漩渦式集塵器
CN203468513U (zh) 吸尘器集尘装置
CN202621324U (zh) 一种钛白粉生产用的旋风分离器
CN105251751B (zh) 矿粉尘排放与收集装置及方法
CN201702046U (zh) 多级旋风分离器
CN210079048U (zh) 一种抛丸机用旋风双管除尘器
CN204672458U (zh) 一种风机送料粉尘分离器
CN203470197U (zh) 旋风分离器
CN207786839U (zh) 一种用于喷砂机的旋风分离器
CN206215389U (zh) 旋风收尘器
CN105030155A (zh) 一种旋风除尘器
CN208851385U (zh)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05461411U (zh) 一种回流式锅炉除尘器
CN207401272U (zh) 粉尘回收装置
JP2010234247A (ja) サイクロン型集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