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93070U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93070U
TWM493070U TW103213745U TW103213745U TWM493070U TW M493070 U TWM493070 U TW M493070U TW 103213745 U TW103213745 U TW 103213745U TW 103213745 U TW103213745 U TW 103213745U TW M493070 U TWM493070 U TW M49307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polarizer
layer
light shielding
shield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13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Chi Cheng
Yi-Teng Chen
Cheng-Yng Hsieh
Original Assignee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TWM493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93070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新型係有關於電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裝置。
隨著顯示裝置製作技術的快速進步,顯示裝置除了能够應用於電視及計算機顯示器等大尺寸的顯示器以外,還能應用於筆記型計算機、個人數字助理、數位相機、攝錄像機、行動電話、智能型手機及平板計算機等尺寸較小的可携式電子產品中。
通常,顯示裝置包括蓋板、外框及顯示模組,蓋板設置於顯示模組的上方,外框包覆於蓋板及顯示模組的周圍,對蓋板及顯示模組具有保護和固定的作用。顯示模組通常包括一偏光片及其他光學元件,偏光片設置於顯示模組靠近蓋板的一側。偏光片雖然透光率較高,但是較難做到透光率為100%,故其邊緣受到光線照射時產生的反射光線仍容易被使用者察覺,尤其在外框或顯示裝置的其它不透明元件等襯托下更為明顯,進而影響顯示裝置的視覺效果。
本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能改善偏光片邊緣可見的問題,提高顯示裝置的視覺效果。
本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偏光片及遮光元件。偏光片具有一上表面,遮光元件設置於偏光片的上方,且遮蔽偏光片的上 表面的至少一邊緣,遮光元件具有一與偏光片的上表面相對設置的下表面,該下表面具有一內側邊緣,該內側邊緣與偏光片的該邊緣具有一連線,偏光片的該邊緣的反射光線沿該連線方向折射至空氣中的折射光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0度至90度。
本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通過設置遮光元件遮蔽偏光片的邊緣的範圍,遮光元件的內側邊緣與偏光片的邊緣具有一連線,且偏光片的邊緣的反射光線沿該連線方向折射至空氣中的折射光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0度至90度。藉此,在水平視角範圍為30度至90度時,遮光元件可以遮擋住偏光片邊緣的反射光線,使得偏光片邊緣不可見,從而提高顯示裝置的視覺效果。
為讓本新型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顯示裝置
10、60‧‧‧蓋板
10a‧‧‧階梯部
11‧‧‧偏光片
12‧‧‧光學組件
13‧‧‧第二粘結層
14、24、34‧‧‧遮光元件
15‧‧‧第一粘結層
16‧‧‧第三粘結層
17‧‧‧保護層
20‧‧‧顯示模組
30、40、50‧‧‧觸控感測結構
31、41、51‧‧‧觸控電極層
32、42、52‧‧‧導線層
43、53‧‧‧第三基板
M‧‧‧可視區
N‧‧‧非可視區
S1‧‧‧偏光片的上表面
S2‧‧‧遮光元件的下表面
a、b‧‧‧角度
B、C‧‧‧邊緣
P1、P2‧‧‧光線
D、H‧‧‧距離
圖1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沿圖1的A-A剖面線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圖3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圖4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圖5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圖6為本新型第五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圖7為本新型第六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圖8為本新型第七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圖9為本新型第八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本新型所揭示的內容中所稱的方位“上”及“下”僅是用來表示相對的位置關係,對於圖式而言,方位“上”是較接近使用者之側,而方位“下”則是較遠離使用者之側。再者,第一元件形成於第二元件“上方”、“之上”、“下方”或“之下”可包含實施例中的該第一元件與該第二元件直接接觸,或也可包含該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更有其他額外元件使該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無直接接觸。
圖1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沿圖1的A-A剖面線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包括偏光片11及遮光元件14。偏光片11具有一上表面S1,遮光元件14設置於偏光片11的上方,且遮蔽偏光片11的上表面S1的至少一邊緣B。遮光元件14具有一與偏光片11的上表面S1相對設置的下表面S2,該下表面S2具有一內側邊緣C,該內側邊緣C與偏光片11的邊緣B具有一連線BC,偏光片11的邊緣B的反射光線P1沿該連線BC方向折射至空氣中的折射光線P2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0度至90度。需要說明的是,該水平方向為顯示裝置100水平放置時,平行於偏光片11上表面S1的方向,例如圖2中的X軸方向。另外,圖2中只標識了偏光片11上表面S1的一個邊緣B,可以理解的是,偏光片11上表面S1可以具有多個邊緣,例如,當偏光片11的上表面S1具有四條邊,該四條邊連接而成的圖形為矩形,遮光元件14可相應設置為環形, 以使偏光片11的四條邊均能得到有效遮蔽,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
另外,在該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還可以包括蓋板10及第二粘結層13。偏光片11設置於蓋板10的下方。第二粘結層13設置於蓋板10與偏光片11之間,用於將蓋板10與偏光片11粘結在一起。遮光元件14設置於偏光片11的上方,且將顯示裝置100定義出非可視區N,顯示裝置100還包括可視區M,非可視區N位於可視區M至少一側,在本實施例中,非可視區N位於可視區M的四周,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例如非可視區N可位於可視區M的一側或相對兩側。遮光元件14的下表面S2的內側邊緣C為鄰接可視區M的邊緣。
蓋板10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及端面,上表面為靠近使用者的一面,上表面上可形成有一些功能塗層(圖未示),如抗反射層、抗指紋層、抗眩光層或前述的組合。蓋板10的下表面與上表面相對設置,端面與上表面、下表面相鄰接。進一步的,蓋板10的端面具有一階梯部10a,階梯部10a可以是將蓋板10的端面加工出一凹槽,使得蓋板10的上表面的面積小於下表面的面積而形成。在其他實施例中,蓋板10還可以由多塊基板堆叠而成,如蓋板10包括第一基板(圖未示)及第二基板(圖未示),第一基板的面積小於第二基板的面積,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以中心重合堆叠形成蓋板10的階梯部10a。蓋板10採用透明的絕緣材料,例如可選自玻璃、壓克力(PMMA)、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等透明材料,並且更可以是上述透明材料再經過强化製程所製成。
遮光元件14設置於蓋板10的階梯部10a上,且遮光元件14的 上表面與蓋板10的上表面齊平,以使顯示裝置100靠近使用者的一面更加平整。遮光元件14的材料包括不透明的絕緣材料,例如塑膠、絕緣油墨或光阻。本實例中遮光元件14以塑膠遮光板(Bezel)為例說明,例如遮光元件14可以是類似L型,L型的遮光元件14的部分位於蓋板10的階梯部10a上,另一部分位於蓋板10的端面上。遮光元件14與蓋板10的連接方式可以是用膠連接,也可以是以模內注塑方式,例如將蓋板10放置於模具內,再注入熔融塑膠包覆於蓋板10的四周端面以形成遮光元件14與蓋板10一體的結構。
偏光片11為顯示模組20的一部分,通常顯示模組20還包括其它光學元件,如彩色濾光片、液晶層、液晶層的上下基板及背光模塊等,在此為簡潔起見,將顯示模組20的其它光學元件統稱為光學組件12,光學組件12位於偏光片11的下方。
第二粘結層13的材料可選自透明光學膠,液態光學膠,壓敏膠等。第二粘結層13的折射率較佳與蓋板10的折射率相同或相接近,以使得偏光片11的反射光線透過第二粘結層13入射到蓋板10時不會發生較大的偏移。
本新型實施例通過合理設置遮光元件14遮蔽偏光片11的範圍,也即偏光片的邊緣B的反射光線沿連線BC方向折射至空氣中的折射光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0度至90度,可使得偏光片11的邊緣在水平視角範圍為30度至90度時不可見。具體如圖2所示,偏光片11的邊緣B的反射光線為光線P1,光線P1為圖2中遮光元件14下表面S2的邊緣C與偏光片11上表面S1的邊緣B的連線,光線P1透過蓋板10折射到空氣中的折射光線為光線P2,光線P2與法線(例如為Y軸向)的夾角定義為角度a,此時視角為90度減去 角度a,也即光線P2與蓋板10上表面的夾角。光線P1與法線的夾角定義為b,則b=arcsina/n,其中n為蓋板10相對於空氣的折射率。只要保證遮光元件14能够遮擋住光線P1,即可使得邊緣B在視角為(90°-a)到90度時不可見。遮光元件14的下表面S2的內側邊緣C與偏光片11的邊緣B在水平方向上的距離D,也即遮光元件14及偏光片11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的重叠距離D=H*tanb=H*tan(arcsina/n),其中H為遮光元件14的下表面S2到偏光片11的上表面S1的垂直距離。如此,可根據角度a及距離H來合理設置D的值,使得偏光片11的邊緣B不可見。需要說明的是,當視角越小也即角度a越大,或H越大,D的值也會越大。通常使用者正常使用顯示裝置時,水平視角一般不會小於30度,因為當視角小於30度時,一方面可能導致顯示裝置100顯示的圖像不容易被使用者觀看,另一方面如果要避免偏光片11的邊緣可視的問題,需要將距離D設置得很大,將可能導致顯示裝置100的非可視區N面積很大,不利於顯示裝置100窄邊框的設計。本新型綜合考量前述因素,通過合理設置遮光元件14遮蔽偏光片11的範圍,在水平視角範圍為30度至90度時,遮光元件14能够遮擋住偏光片11邊緣的反射光線P1,使得偏光片11的邊緣不可見,從而提高顯示裝置100的視覺效果。例如,以蓋板10是玻璃為例,n大致為1.48到1.5,在距離H的範圍為0.1毫米至3.5毫米時,距離D的範圍為0.06至1.9毫米。如此,可保證視角在45度至90度時,偏光片11的邊緣B不可見,同時又不致使可視區M過小,在提高顯示裝置100的視覺效果的同時也能使可視區M具有較大的範圍。
圖3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請參閱圖3,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在於,顯示裝置200還包括一觸控感測結 構30,觸控感測結構30設置於蓋板10與偏光片11之間,更具體的,觸控感測結構30設置於蓋板10與第二粘結層13之間。觸控感測結構30包括一感測電極層31及一導線層32,感測電極層31設置於可視區M,並延伸至非可視區N與導線層32電性連接,導線層32設置於非可視區N。感測電極層31的材料包括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鎘錫(cadmium tin oxide,CTO)、氧化鋁鋅(aluminum zinc oxide,AZO)、氧化銦鋅錫(indium tin zinc oxide,ITZO)、石墨烯(Graphene)、奈米銀線(Ag nanowire)或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s,CNT)等,但並不限於此。導線層32的材料包括與感測電極層31相同的透明導電材料,或不透明的導電材料如銀、銅、鉬、鋁、鉬等金屬或合金。感測電極層31及導線層32可採用印刷或激光蝕刻或濺鍍、微影蝕刻的方式形成於蓋板10上,蓋板10可既作為顯示裝置100的保護板,又可作為感測電極層31與導線層32的承載板。感測電極層31根據觸摸產生觸控信號,導線層32將觸控信號傳輸至處理器(圖未示),由處理器計算得出觸摸位置。顯示裝置200結合觸控功能於顯示器,使用者可直接通過屏幕上顯示的物件進行操作與下達指令,節省了鍵盤、滑鼠等傳統輸入裝置,使得顯示裝置200更加便捷。本實施例中的其它元件與第一實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遮光元件14內側邊緣與偏光片11的上表面的邊緣在水平方向上的距離D仍可參照第一實施例的方法來計算,通常感測電極層31的厚度與蓋板10及第二粘結層13的厚度相比非常薄,可以忽略不計,在本實施例中,仍以蓋板10的折射率n大致為1.48到1.5,為例說明,遮光元件40的下表面S2與偏光片11的上表面S1在垂直方向上的距離H約為0.5毫米至1.2毫米, 依此可計算得到D的範圍為0.2毫米至0.7毫米,可使得視角在45度至90度時,偏光片11的邊緣B不可見。
另外,顯示裝置200還可以包括一第一粘結層15,第一粘結層15設置於遮光元件14與階梯部10a之間,以加强遮光元件14與蓋板10的連接性。第一粘結層15可為透明或非透明的膠層,如雙面膠、光學膠。
圖4為新型第三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請參閱圖4,本實施例與前述第二實施例的區別在於,顯示裝置300還包括第三粘結層16,觸控感測結構40包括感測電極層41、導線層42及第三基板43。感測電極層41設置於可視區M並延伸至非可視區N與導線層42電性連接,導線層42設置於非可視區N。感測電極層41的材料包括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鎘錫(cadmium tin oxide,CTO)、氧化鋁鋅(aluminum zinc oxide,AZO)、氧化銦鋅錫(indium tin zinc oxide,ITZO)、石墨烯(Graphene)、奈米銀線(Ag nanowire)或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s,CNT)等,但並不限於此。導線層42的材料包括與感測電極層41相同的透明導電材料,或不透明的導電材料如銀、銅、鉬、鋁、鉬等金屬或合金。感測電極層41及導線層42可採用印刷或激光蝕刻或濺鍍、微影蝕刻的方式形成於第三基板43上。需要說明的是,觸控感測結構40也可以採用其它結構,例如感測電極層可位於第三基板43的下表面,或感測電極層41位於第三基板43的上下表面,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第三粘結層16設置於蓋板10與觸控感測結構40之間,更具體的,第三粘結層16位於蓋板10與感測電極層41、導線層42之間。第三粘結層16的材料較佳與第二粘結層13的材料相同,且第三粘結層16及第三基板43的折射 率較佳與蓋板10的折射率相等或相接近。
本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相比,由於增加了第三粘結層16及第三基板43,所以遮光元件14的下表面S2到偏光片11的上表面S1的距離H會變大,遮光元件14為了遮擋住偏光片11的邊緣的反射光線,距離D會根據距離H而相應變化。
圖5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請參閱圖5,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400與前述第三實施例的區別在於,蓋板60的端面為平整的表面,遮光元件14一體成型形成於蓋板60的端面上,遮光元件14的上表面與蓋板60的上表面齊平,遮光元件14的下表面與蓋板60的下表面齊平。第三粘結層16不僅位於觸控感測結構40與蓋板60之間,也位於遮光元件14與觸控感測結構40之間,如此,可進一步增强蓋板60與遮光元件14之間的連接性。
圖6為本新型第五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請參閱圖6,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500與第二實施例(如圖3所示)的區別在於,蓋板60的端面為平整的表面,遮光元件14設置於蓋板60的上表面上,仍以遮光元件14為類似L型的塑膠遮光板為例說明,L型的遮光元件14的一邊位於蓋板60的上表面,另一邊位於蓋板60的端面上。遮光14可直接卡附於蓋板60上,也可以利用膠層粘附於蓋板60上。在本實施例中,遮光元件14直接設置於蓋板60上,無需在蓋板60上設置階梯部或凹槽,可簡化製程步驟,降低成本。此外,顯示裝置500還包括一保護層17,保護層17設置於感測電極層31與第二粘結層13之間,保護層17覆蓋感測電極層31及導線層32,以避免感測電極層51及導線層52在與顯示模組20貼合前受到空氣氧化或環境污染。 保護層17可以鍍膜的方式形成,其材料包括透明的絕緣性光阻、聚醯亞胺或環氧樹脂等。
圖7為本新型第六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請參閱圖7,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600與第五實施例(圖6所示)的區別在於,遮光元件24的材料為不透明的絕緣油墨或光阻或油墨與光阻的多層叠加,遮光元件24可採用印刷或激光蝕刻或濺鍍、微影蝕刻的方式直接形成於蓋板60的上表面,且位於非可視區N。與第五實施例相比,以絕緣油墨或光阻形成遮光元件24,可進一步降低遮光元件24的厚度,使顯示裝置600更加輕薄化。
圖8為本新型第七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請參閱圖8,本實施例與第六實施例的區別在於,顯示裝置700中的遮光元件34設置於蓋板60的下表面,且位於非可視區N,遮光元件34的材料及形成方式可與第五實施例中的遮光元件相同。本實施例與第六實施例相比,由於遮光元件34設置於蓋板60的下表面,遮光元件34的下表面距離偏光片11的上表面的距離H更小,根據D=H*tanb,在角度b不變的情況下,故D的值也更小,可進一步減小非可視區N的面積,進而擴大可視區M的面積。
圖9為本新型第八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圖。請參閱圖9,本實施例與第七實施例的區別在於,顯示裝置800還包括第三粘結層16,觸控感測結構50包括感測電極層51、導線層52及第三基板53,感測電極層51設置於可視區M並延伸至非可視區N與導線層52電性連接,導線層52設置於非可視區N。感測電極層31的材料包括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氧化銦錫。導線層32的材料包括透明導電材料如氧化銦錫,或不透明的導電材料如銀、銅、鉬、鋁、鉬等金屬或合金。感測電極層51及導線層52可採用印刷或濺鍍、 微影蝕刻的方式形成於第三基板53上。第三基板53既可作為感測電極層51及導線層52的承載基板,又可以作為感測電極層51及導線層52的保護層(類似於第七實施例中的保護層17),使得在與顯示模組20貼合前,避免感測電極層51及導線層52被空氣氧化或受到環境污染。需要說明的是,觸控感測結構50也可以採用其他結構,例如感測電極層51可位於第三基板53的下表面,或感測電極層51位於基板的上下表面,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第三粘結層16設置於蓋板60與觸控感測結構50之間,更具體的,第三粘結層16位於蓋板60與感測電極層51、導線層52之間。第三粘結層16的材料較佳與第二粘結層13的材料相同,且第三粘結層16及第三基板53的折射率較佳與蓋板60的折射率相等或相接近。
本實施例與第七實施例相比,由於增加了第三粘結層16及第三基板53,所以遮光元件34的下表面到偏光片11的上表面的距離H會變大,D的值會根據H的值相應變化。
本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通過設置遮光元件遮蔽偏光片的邊緣的範圍,遮光元件的內側邊緣與偏光片的邊緣具有一連線,且偏光片的邊緣的反射光線沿該連線方向折射至空氣中的折射光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0度至90度。藉此,在使用者正常使用顯示裝置時,也即水平視角範圍為30度至90度時,遮光元件可以遮擋住偏光片邊緣的反射光線,使得偏光片邊緣不可見,從而提高顯示裝置的視覺效果。
雖然本新型已以數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任意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 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00‧‧‧顯示裝置
10‧‧‧蓋板
10a‧‧‧階梯部
11‧‧‧偏光片
12‧‧‧光學組件
13‧‧‧第二粘結層
14‧‧‧遮光元件
15‧‧‧第一粘結層
20‧‧‧顯示模組
30‧‧‧觸控感測結構
31‧‧‧觸控電極層
32‧‧‧導線層
M‧‧‧可視區
N‧‧‧非可視區
S1‧‧‧偏光片的上表面
S2‧‧‧遮光元件的下表面
a、b‧‧‧角度
D、H‧‧‧距離

Claims (23)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偏光片,具有一上表面;以及一遮光元件,設置於該偏光片的上方,且遮蔽該偏光片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邊緣,該遮光元件具有一與該偏光片的上表面相對設置的下表面,該下表面具有一內側邊緣,該內側邊緣與該偏光片的該邊緣具有一連線,該偏光片的該邊緣的反射光線沿該連線方向折射至空氣中的折射光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0度至90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偏光片的該邊緣的反射光線沿該連線方向折射至空氣中的折射光線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45度至90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遮光元件的該內側邊緣與該偏光片的該邊緣在水平方向上的距離為0.06毫米至1.9毫米。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遮光元件的下表面與該偏光片的上表面在垂直方向上的距離為0.1毫米至3.5毫米。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遮光元件的該內側邊緣與該偏光片的該邊緣在水平方向上的距離為0.2毫米至0.7毫米。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遮光元件的下表面與該偏光片的上表面在垂直方向上的距離為0.5毫米至1.2毫米。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還包括一蓋板,該蓋板具有一上表面及一與該上表面鄰接的端面,該遮光元件設置於該蓋板的端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蓋板的端面具有一階梯部,該遮光元件設置於該階梯部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遮光元件的上表面與該蓋板的上表面齊平。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還包括一第一粘結層,該第一粘結層位於該階梯部與該遮光元件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蓋板包括相互堆叠的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該第一基板的面積小於該第二基板的面積以使該蓋板的端面形成該階梯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還包括一蓋板,該遮光元件設置於該蓋板之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還包括一蓋板,該遮光元件設置於該蓋板之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3任意一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還包括一觸控感測結構,該觸控感測結構設置於該蓋板與該偏光片之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還包括一第二粘結層,該第二粘結層設置於該觸控感測結構與該偏光片之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還包括一可視區,該遮光元件將該顯示裝置定義出一非可視區,該非可視區位於該可視區至少一側,該觸控感測結構包括一感測電極層及一導線層,該感測電極層設置於該可視區並與該導線層電性連接,該導線層設置於該非可視區。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還包括一保護層,該 保護層設置於該感測電極層及該導線層之下。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還包括一第三粘結層,該觸控感測結構還包括一第三基板,該第三粘結層設置於該蓋板與該觸控感測結構之間,該感測電極層及該導線層設置於該第三基板之上或之下。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蓋板的折射率與該第二粘結層的折射率相等。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蓋板、該第二粘結層、該第三基板及該第三粘結層的折射率均相等。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3項任意一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蓋板的折射率為1.48至1.5。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遮光元件的材料包括不透明的絕緣塑膠、絕緣油墨或絕緣光阻。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粘結層及第三粘結層的材料為透明光學膠。
TW103213745U 2013-09-05 2014-08-01 顯示裝置 TWM49307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0542.3A CN104423087A (zh) 2013-09-05 2013-09-05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3070U true TWM493070U (zh) 2015-01-01

Family

ID=5278341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6471A TWI534506B (zh) 2013-09-05 2014-08-01 顯示裝置
TW103213745U TWM493070U (zh) 2013-09-05 2014-08-01 顯示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6471A TWI534506B (zh) 2013-09-05 2014-08-01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3087A (zh)
TW (2) TWI53450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99393A4 (en) * 2015-12-28 2018-12-05 Alps Electric Co., Ltd. Input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8966A (zh) * 2017-08-02 2017-10-10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显示屏结构
CN109856832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终端及显示组件的安装方法
CN108269500B (zh) * 2018-01-19 2020-03-06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12795A (zh) * 2018-10-18 2019-01-15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测试方法、显示装置的贴合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4995B (zh) * 2002-12-10 2011-12-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平面显示装置
KR20080029069A (ko) * 2006-09-28 2008-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WO2010044291A1 (ja) * 2008-10-17 2010-04-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666928A (zh) * 2009-09-28 2010-03-10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KR101251403B1 (ko) * 2010-07-16 2013-04-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TWI526721B (zh) * 2011-08-15 2016-03-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支撐肋之導光板與使用其之顯示模組
US8547489B2 (en) * 2011-09-21 2013-10-0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3D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3025672U (zh) * 2012-12-20 2013-06-26 瑞世达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盖板结构
CN203490440U (zh) * 2013-09-05 2014-03-19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99393A4 (en) * 2015-12-28 2018-12-05 Alps Electric Co., Ltd. Input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4506B (zh) 2016-05-21
TW201510615A (zh) 2015-03-16
CN104423087A (zh)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64639B2 (en) Touch panel
US20140367242A1 (en) Decoration cover plate and touch panel having the same
US10146347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integrated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panel
US20110012841A1 (en) Transparent touch panel capable of being arranged before display of electronic device
TWI556145B (zh) 觸控顯示裝置
US20110254778A1 (en) Slim type touch device
TWI534506B (zh) 顯示裝置
TWI525499B (zh) 觸控顯示面板
TWI477853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US20140078419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panel
TWI524252B (zh) 觸控顯示面板
TWI631499B (zh) Touch display panel
US20150362949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substrate
TW201500998A (zh) 觸控顯示裝置
CN203490440U (zh) 显示装置
TW201419063A (zh) 觸控顯示器
CN203397317U (zh) 触控显示装置
TWI684118B (zh) 具有壓力感測的顯示裝置
TW201419062A (zh) 觸控顯示器
TWI544385B (zh) 觸控面板與具有該觸控面板之觸控裝置
TW201426103A (zh) 偏光板結構
TW201606381A (zh) 顯示裝置
TW201616303A (zh) 觸控顯示裝置及觸控裝置
TWI529595B (zh) 觸控顯示面板
TWM474192U (zh) 觸控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