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9882U - 三輪電動機車懸吊構造 - Google Patents

三輪電動機車懸吊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9882U
TWM479882U TW102219172U TW102219172U TWM479882U TW M479882 U TWM479882 U TW M479882U TW 102219172 U TW102219172 U TW 102219172U TW 102219172 U TW102219172 U TW 102219172U TW M479882 U TWM479882 U TW M47988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arm
rocker arm
rear wheel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9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n-zhong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ng Hu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ng Huang filed Critical wen-zhong Huang
Priority to TW102219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9882U/zh
Publication of TWM479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9882U/zh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三輪電動機車懸吊構造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三輪電動機車懸吊構造,特別是指一種可以抵消來自於路面高凸處或轉彎傾斜時所產生的反作用力,藉以使該車架、懸吊臂及其後輪均能保持平衡,以及使該二避震器可以平均受力之電動機車的懸吊構造。
目前一般所常見之三輪電動機車,行駛時如遇到地面不平或轉彎時,容易使得單邊的輪胎承受較大的力量,並且造成同側的避震器因受力過大而損壞。因此有中華民國102年9月11日所公告之發明第I408073號「高安全性三輪機動車」專利案,其係揭露:包括車體、兩桿件、兩輪座、止擋結構及連桿組。各桿件具有第一樞接點、第二樞接點及位於第一樞接點與第二樞接點之間的第三樞接點。車體樞接各桿件的第三樞接點。一輪座樞接於兩第一樞接點,另一輪座樞接於兩第二樞接點,而使兩輪座及兩桿件構成四連桿機構。止擋結構固定於車體。連桿組耦接於車體及四連桿機構之間。車體轉彎傾斜時,藉由連桿組相對車體從第一狀態作動至第二狀態而帶動兩輪座傾斜。連桿組處於第二狀態時承靠止擋結構,以限制兩輪座的傾斜範圍。
惟該專利前案之構造除同樣具有避震器受力不平均的缺點外,而且具有構造複雜、組裝維修困難、車體重量增加、減少車體內空間及耗電等缺點,因此在使用上並不盡理想。
爰此,有鑑於目前所使用的電動車懸吊構造,於使用時具有上述之缺點,故本創作提供一種三輪電動機車懸吊構造,係設有一車架,其樞設有一把手,該把手連接有一前輪,又該車架上設有一第一固定桿及一第二固定桿,該第一固定桿上樞接有一搖臂;二懸吊臂,其係樞接於該車架之第二固定桿上,該二懸吊臂之一端係分別連接有一後輪;二避震器,其係分別連接於搖臂與該二懸吊臂之間。
所述搖臂上設有二相對之第一接合部,又該第二固定桿之二端分別設有一樞接部,該避震器之二端分別設有一第一接合端及一第二接合端,該第一接合端係連接於該搖臂之第一接合部,該懸吊臂係樞接於該第二固定桿之樞接部,該懸吊臂之另一端係設有一第二接合部,該第二接合部係連接於該避震器之第二接合端。
所述第一固定桿及該第二固定桿係前、後併列設於該車架上。
所述搖臂係設呈為三角形。
本創作具有下列之優點:
1.本創作當行駛於平坦地面時,該二避震器係可以形成一並聯之作用,使該車架、懸吊臂及其後輪均可以維持一平衡受力之狀態,並可承受較大的負載。
2.本創作單一輪行駛於路面高凸處時,係可以利用該二避震器形成一串聯之作用,可以同時抵消來自於該後輪所承受到路面高凸處產生的反作用力,藉以使該車架、懸吊臂及其後輪均可以保持平衡,而不會有受力不平均之缺點產生,並可達到到較佳的舒適性。
3.本創作係可以進一步利用搖臂將該二避震器形成之串聯作用,藉 由搖臂的轉動,使車身可作傾斜,以抵消轉彎時的反作用力,藉以使該車架、懸吊臂及其後輪均能保持平衡,而不會有受力不平均之缺點產生。
4.本創作之整體構造相當精簡,因此相對組裝維修簡單,可以使整個車體的重量減輕,於行駛時具有省電之功效,並且使該後輪與車架之間產生一置物空間,藉以放置電瓶或其他雜物,以增加置物或載運的空間。
(1)‧‧‧車架
(11)‧‧‧把手
(12)‧‧‧前輪
(13)‧‧‧第一固定桿
(14)‧‧‧第二固定桿
(15)‧‧‧搖臂
(16)‧‧‧第一接合部
(17)‧‧‧樞接部
(2)‧‧‧避震器
(21)‧‧‧第一接合端
(22)‧‧‧第二接合端
(3)‧‧‧懸吊臂
(31)‧‧‧第二接合部
(32)‧‧‧後輪
(A)‧‧‧路面高凸處
[第一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係為本創作之上視圖。
[第三圖]係為本創作之後視圖。
[第四圖]係為本創作左側後輪行駛於路面高凸處之側視圖。
[第五圖]係為本創作左側後輪行駛於路面高凸處之上視圖。
[第六圖]係為本創作左側後輪行駛於路面高凸處之後視圖。
[第七圖]係為本創作向右側進行轉彎之側視圖。
[第八圖]係為本創作向右側進行轉彎之上視圖。
[第九圖]係為本創作向右側進行轉彎之後視圖。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本創作實施例係包括有車架(1)、避震器(2)及懸吊臂(3),其中:車架(1),其前方樞設有一把手(11),該把手(11)下緣則連接有一前 輪(12),藉以可轉動該把手(11)而使該前輪(12)轉向,又該車架(1)上設有前、後併列之一第一固定桿(13)及一第二固定桿(14),該第一固定桿(13)上係樞接有一呈三角形之搖臂(15),該搖臂(15)上設有二相對之第一接合部(16),又該第二固定桿(14)之二端分別設有一樞接部(17)。
二避震器(2),其二端係分別設有一第一接合端(21)及一第二接合端(22),其中該第一接合端(21)係連接於該搖臂(15)之第一接合部(16)。
二懸吊臂(3),其係分別樞接於該車架(1)之第二固定桿(14)二端的樞接部(17),該懸吊臂(3)一端設有一第二接合部(31),該第二接合部(31)則連接於該避震器(2)之第二接合端(22),而該懸吊臂(3)之另一端則連接有一後輪(32)。
當該車架(1)正常行駛時平坦地面時,如第一圖、第二圖及該三圖所示,該二懸吊臂(3)及其後輪(32)係可同時承受來自於地面上的反作用力,因此可以透過該二懸吊臂(3)將壓力平均傳遞到該避震器(2),由於該二避震器(2)之第一接合端(21)係分別連接於該搖臂(15)之二第一接合部(16),故該二避震器(2)可形成一並聯之作用,而可以相對於該搖臂(15)平均受力,並抵消該壓力而使該車架(1)、懸吊臂(3)及其後輪(32)均可以達到平衡。
行駛至路面不平處,如第四圖、第五圖及第六圖所示,本實施例係以左側之後輪(32)行駛於路面高凸處(A)時作為說明,該左側之後輪(32)受到路面高凸處(A)之反作用力時,該左側的後輪(32)係可對於該左側的懸吊臂(3)施予一推力,使該左側的懸吊臂(3)於該車架(1)第二固定桿(14)左側的樞接部(17)上進行樞轉,而該左側的懸吊臂(3)則會透過其第二接合部(31)而對於該左側避震器(2)的第二接合端(22)施予一壓力,該左側的避震器(2)受到該壓力後,除了產生一避震作用外,更會透過該其第一接合端(21)推動該搖臂(15)左側的第一接合部(16),使該搖臂(15)於該第一固定桿(13)進行樞轉,該搖臂(15)樞轉後,係會對 於該車架(1)右側之避震器(2)的第一接合端(21)施予一壓力,該右側的避震器(2)於受力後則會抵消該壓力,如此,利用該二避震器(2)形成一串聯之作用,而可以同時平衡並抵消來自於該左側後輪(32)所承受到路面高凸處(A)所產生的反作用力,藉以使該車架(1)、懸吊臂(3)及其後輪(32)均能保持平衡,而不會有受力不平均之缺點產生。
又當該車架(1)欲進行轉彎時,如第七圖、第八圖及第九圖所示,本實施例係以該車架(1)向右側進行轉彎作為說明,當轉彎時該車架(1)的重心係會向右傾斜,而右側後輪(32)的受力相對較大,該右側之後輪(32)受到傾斜於路面之反作用力時,該右側的後輪(32)係可對於該右側的懸吊臂(3)施予一推力,使該右側的懸吊臂(3)於該車架(1)第二固定桿(14)右側的樞接部(17)上進行樞轉,而該右側的懸吊臂(3)則會透過其第二接合部(31)而對於該右側避震器(2)的第二接合端(22)施予一壓力,該右側的避震器(2)受到該壓力後除了產生一避震作用外,更會透過該其第一接合端(21)推動該搖臂(15)右側的第一接合部(16),使該搖臂(15)於該第一固定桿(12)進行樞轉,該搖臂(15)樞轉後,係會對於車架(1)左側之避震器(2)的第一接合端(21)施予一壓力,該左側的避震器(2)受力後則會抵消該壓力,如此,利用該二避震器(2)形成一串聯之作用,則可以同時平衡並抵消來自向右轉彎時,該右側後輪(32)所承受到傾斜於路面所產生的反作用力,藉以使該車架(1)、懸吊臂(3)及其後輪(32)均能保持平衡,而不會有受力不平均之缺點產生,更藉由搖臂(15)的樞轉,可使車架(1)自由傾斜,以抵消轉彎時的反作用力。
由於本創作係利用二避震器(2)及二懸吊臂(3)等簡單的構造,即可使其行駛於路面不平或轉彎傾斜時,藉以達到平衡並抵消來自於路面所產生的 反作用力之功效,使整個後輪(32)受力平均,而且整體構造精簡、組裝維修簡單,可以使車體的重量減輕,而達到省電之作用,並且使該後輪(32)與該車架(1)之間產生一置物空間,藉以可供放置電瓶或其他雜物,以增加置物或載運的空間。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其中之一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之申請專利保護範圍,舉凡依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替換,皆應仍屬於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保護之範圍內。
(1)‧‧‧車架
(11)‧‧‧把手
(12)‧‧‧前輪
(13)‧‧‧第一固定桿
(14)‧‧‧第二固定桿
(15)‧‧‧搖臂
(16)‧‧‧第一接合部
(17)‧‧‧樞接部
(2)‧‧‧避震器
(21)‧‧‧第一接合端
(22)‧‧‧第二接合端
(3)‧‧‧懸吊臂
(31)‧‧‧第二接合部
(32)‧‧‧後輪

Claims (4)

  1. 一種三輪電動機車懸吊構造,包括有:一車架,其樞設有一把手,該把手連接有一前輪,又該車架上設有一第一固定桿及一第二固定桿,該第一固定桿上樞接有一搖臂;二懸吊臂,其係樞接於該車架之第二固定桿上,該二懸吊臂之一端係分別連接有一後輪;二避震器,其係分別連接於搖臂與該二懸吊臂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三輪電動機車懸吊構造,其中,該搖臂上設有二相對之第一接合部,又該第二固定桿之二端分別設有一樞接部,該避震器之二端分別設有一第一接合端及一第二接合端,該第一接合端係連接於該搖臂之第一接合部,該懸吊臂係樞接於該第二固定桿之樞接部,該懸吊臂之另一端係設有一第二接合部,該第二接合部係連接於該避震器之第二接合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三輪電動機車懸吊構造,其中,該第一固定桿及該第二固定桿係前、後併列設於該車架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三輪電動機車懸吊構造,其中,該搖臂係設呈為三角形。
TW102219172U 2013-10-15 2013-10-15 三輪電動機車懸吊構造 TWM479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9172U TWM479882U (zh) 2013-10-15 2013-10-15 三輪電動機車懸吊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9172U TWM479882U (zh) 2013-10-15 2013-10-15 三輪電動機車懸吊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9882U true TWM479882U (zh) 2014-06-11

Family

ID=51395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9172U TWM479882U (zh) 2013-10-15 2013-10-15 三輪電動機車懸吊構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98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4902B (zh) * 2015-10-14 2017-08-11 劉智元 電動車及其懸吊結構
TWI684546B (zh) * 2017-11-21 2020-02-11 日商大同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車輛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4902B (zh) * 2015-10-14 2017-08-11 劉智元 電動車及其懸吊結構
TWI684546B (zh) * 2017-11-21 2020-02-11 日商大同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車輛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67802B2 (en) Structure for enabling independently suspended wheels to lean with vehicle hull
US8419027B2 (en) Steering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having two front wheels
JP6018782B2 (ja) 三輪自動車の後輪サスペンション
US9283989B2 (en) Laterally tiltable, multitrack vehicle
JP2009544516A (ja) オートバイ車両
ITTO20080831A1 (it) Sospensione a ruote indipendenti per veicolo
EP1872981A1 (en) Structure for enabling independently suspended wheels to lean with vehicle hull
JP6728019B2 (ja) 車両
CN203818974U (zh) 新型车辆悬架机构及其车辆
ITRM980085A1 (it) Telaio per autoveicolo con tre ruote in grado di inclinarsi durante le curve
TW201125760A (en) Anti-rollover motorized vehicle
CN102180210B (zh) 侧倾正三轮车
TWM479882U (zh) 三輪電動機車懸吊構造
RU2016102672A (ru) Шестиколес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повышенной проходимости
TW201542413A (zh) 人力推進式車輛
TWI549857B (zh) Couplings of tricycles
CN207481653U (zh) 一种具有主动平衡装置的车辆
JP3162127U (ja) 独立懸架効果を有する2車輪傾斜機構
CN206841644U (zh) 一种自平衡的纵臂悬挂
CN203854456U (zh) 车体平衡支撑座装置
CN202863666U (zh) 一种双人并排骑行的四轮自行车
TWM586691U (zh) 車身耦合機構
TWM488452U (zh) 三輪車的耦合機構
CN203544263U (zh) 平衡拉拽式正三轮摩托车悬挂系统
CN213057353U (zh) 一种横置摇摆机构及具有横置摇摆机构的三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