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8571U - 棘輪扳手結構 - Google Patents

棘輪扳手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8571U
TWM478571U TW103200246U TW103200246U TWM478571U TW M478571 U TWM478571 U TW M478571U TW 103200246 U TW103200246 U TW 103200246U TW 103200246 U TW103200246 U TW 103200246U TW M478571 U TWM478571 U TW M47857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ratchet
accommodating
receiving
po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02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Yong Liu
Original Assignee
Yi-Yong Li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Yong Liu filed Critical Yi-Yong Liu
Priority to TW1032002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8571U/zh
Publication of TWM478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8571U/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棘輪扳手結構
本創作係與棘輪扳手結構有關,尤指一種棘輪扳手結構之第一本體係為係為輕質金屬或塑膠材料製成,該第二本體係為具有強度之金屬,該第二本體係可承受更大之旋動扭力,使該棘輪扳手I整體結構之重量減輕。
按吾人先前所知,習用之棘輪扳手結構,如美國專利號第4991468號,其專利結構係在於: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係包括:一本體10,該本體10係設有第一容置槽101及第二容置槽102;一棘輪17,該棘輪17係樞設於本體10之第一容置槽101處,該棘輪17外周緣係環設有棘輪部170;一下蓋30,該下蓋30係結合於本體10之下側面;一制齒40,該制齒40係容置於本體10之第二容置槽102處,該制齒40一側係設有環狀排列之咬合齒41,該咬合齒41係與棘輪17之棘輪部170相嚙合;一上蓋60,該上蓋60係結合於本體10之上側面;該本體10、棘輪17、下蓋30、制齒40及上蓋60係為構成棘輪扳手之基本元件。
但此專利案結構之缺失係在於:請輔以公報之第一圖所示,該本體10為提供旋動扭力,本體10係為鋼鐵材質鍛造而成,本體10基本上係有相當程度的重量,手握持棘輪扳手旋動時,手即要負擔大重量且長時間的握持旋動對手臂即有可能造成職業傷害。
另一美國專利案3742788,請輔以第一圖所示,該專利案結構亦揭露本體10、棘輪24、下蓋19、制齒27及上蓋18等的基本結構,基本上即與美國專利4991468具有相同之缺失。
鑑於上述習用專利案棘輪扳手結構之缺失,本創作人藉多年從事相關行業之經驗,終於有一能解決習用弊端之棘輪扳手結構之產品問世。
新型所欲解決之問題:習用棘輪扳手結構係有較大重量易造成手部傷害,本創作係與棘輪扳手結構有關,尤指一種棘輪扳手結構之第一本體係為係為輕質金屬或塑膠材料製成,該第二本體係為具有強度之金屬,該第二本體係可承受更大之旋動扭力,使該棘輪扳手結構之重量減輕,即使用者不用負擔大重量且長時間的握持旋動對手臂可能造成之職業傷害。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本體係為輕質材料,該第一本體係設有第一容置槽、封閉面、第一樞槽、第一扣環槽、第二容置槽及抵緣;一第二本體係為強度材料,該第二本體係設有第一容置部及第二容置部以容設於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中,該第二本體係設有第一容槽及第二容槽,該第二容槽一側係呈封閉狀而設有第四邊面,該第二容置部上係設有端面;一棘輪係樞設於第一樞槽及第一容槽內,該棘輪係設有棘輪部及旋轉盤,旋轉盤係靠抵於端面上,棘輪係設有第二扣環槽以與第一扣環槽相對正;一制齒係容置於第二容槽內;一扣環係扣合於第二扣環槽處及第一扣環槽處,使該棘輪係樞設於第一樞槽及第一容槽內,該旋轉盤係靠抵於端面上,使該第二本體係結合於第一本 體上。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該第一本體之材質係為輕質材料,該第二本體係為具有強度之材料,該棘輪及制齒係靠抵於第二本體中,該第二本體係可承受旋動扭力,該棘輪扳手結構之重量減輕,即使用者不用負擔大重量且長時間的握持旋動對手臂可能造成之職業傷害,可使使用者達到更方便握持施力及使用安全之功效。該扣環係扣合於棘輪之第二扣環槽處及第一本體之第一扣環槽處,使該棘輪係樞設於第一本體之第一樞槽及第二本體之第一容槽內,該棘輪之旋轉盤係靠抵於第二本體之端面上,使該第二本體係結合於第一本體上,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組設步驟係相當簡單。
為使 鈞局委員及熟習此項技藝人士對本創作之功效完全瞭解,茲配合圖式及圖號就本創作之結構、組成說明於後,惟以下所述者僅為用來解釋本創作之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是在本創作之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飾變更皆仍應屬於本創作之保護範圍。
10‧‧‧第一本體
11‧‧‧第一容置槽
110‧‧‧封閉面
111‧‧‧第一邊面
112‧‧‧第二邊面
113‧‧‧第三邊面
12‧‧‧第一樞槽
13‧‧‧第一扣環槽
14‧‧‧第二容置槽
15‧‧‧抵緣
16‧‧‧結合槽
17‧‧‧螺合槽
20‧‧‧第二本體
21‧‧‧第一容置部
22‧‧‧第二容置部
23‧‧‧第一容槽
24‧‧‧第二容槽
25‧‧‧第四邊面
26‧‧‧第三容槽
27‧‧‧端面
30‧‧‧棘輪
31‧‧‧棘輪部
32‧‧‧套合部
33‧‧‧旋轉盤
34‧‧‧第二扣環槽
35‧‧‧穿槽
40‧‧‧制齒
41‧‧‧咬合齒
50‧‧‧轉向組
51‧‧‧轉向件
511‧‧‧撥鈕
512‧‧‧容彈槽
513‧‧‧結合部
52‧‧‧彈簧帽
53‧‧‧彈性元件
60‧‧‧扣環
61‧‧‧抵端
70‧‧‧螺合件
第一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第一本體之上視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第二本體之上視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組合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上視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第五圖B-B處之剖視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側視圖。
第八圖、係本創作第七圖C-C處之剖視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十圖、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十一圖、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十二圖、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側視圖。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第二圖及第三圖所示,第一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分解圖,第二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第一本體10之上視圖,第三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第二本體20之上視圖,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本體10,請輔以第二圖所示,該第一本體10係為輕質金屬,如鋁、鎂或其合金或塑膠材料或碳纖微材料製成,該第一本體10係設有第一容置槽11,該第一容置槽11底部係設有一封閉面110,該第一容置槽11係包括第一邊面111、第二邊面112及第三邊面113,該第一邊面111及第三邊面11係呈弧面狀,該第二邊面112係呈直面狀,該第二邊面112係與第一邊面111及第三邊面113呈相切狀,該第一容置槽11下係設有第一樞槽12,該第一樞槽12係與第一邊面111成同軸心狀,該第一邊面111之直徑係大於第一樞槽12之直徑,該第一樞槽12處係設有第一扣環槽13,該第一容置槽11上方係設有第二容置槽14,該第二容置槽14係略大於第一容置槽11,該第一容置槽11與第二容置槽14間係設有抵緣15,該第二容置槽14與第一容置槽11間係呈偏移狀,第一邊面111、第二邊面112及第三邊面113係設於封閉面110與抵緣15間; 一第二本體20,請輔以第三圖所示,該第二本體20係為具有強度之金屬,如鋼、鐵或其它合金,該第二本體20係設有第一容置部21及第二容置部22,該第一容置部21之外圍係略小於第二容置部22,該第一容置部21係容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容置槽11中,該第一容置部21係與封閉面110相抵靠,該第二容置部22係設於第二容置槽14中,該第二容置部22係與抵緣15相抵靠,該第二本體20係設有第一容槽23、第二容槽24及第三容槽26,該第一容槽23、第二容槽24與第三容槽26係均呈相通狀,該第一容槽23係呈一貫穿之圓形槽狀,該第一容槽23係與第一樞槽12呈同軸心狀相通且二者間具有相同直徑,該第一容槽23一側近柄部處係設有第二容槽24,該第二容槽24之圓心係設於第一容槽23之範圍內,該第二容槽24之直徑係小於第一容槽23,該第二容槽24一側係呈封閉狀而設有第四邊面25,該第二容槽24係對正第二邊面112範圍處,該第二容槽24一側遠離第一容槽23處係設有第三容槽26,該第三容槽26係呈貫穿圓形槽狀,該第三容槽26之直徑係小於第二容槽24,該第三容槽26係與第三邊面113呈同軸心狀,該第二容置部22上係設有端面27;一棘輪30,該棘輪30係樞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樞槽12及第二本體20之第一容槽23內,該棘輪30外周緣設有環狀排列齒之棘輪部31,該棘輪30中央係設有套合部32,該套合部32係呈多角槽狀,如十二角槽狀或六角槽狀以直接套合螺合件或套合起子頭,該套合部32係呈非貫穿槽狀,該棘輪30上端係設有直徑較大之旋轉盤33,旋轉盤33係靠抵於第二本體20之端面27上,棘輪30係設有第二扣環槽34,第二扣環槽34係與第一扣環槽13相對正;一制齒40,該制齒40係容置於第二本體20之第二容槽24內,該制齒40係可於第二容槽24內移位,該制齒40係可於第二容槽24內左右移 位,該制齒40之上端面係受限於第二本體20之第四邊面25,該制齒40下端面係受限於第一本體10之封閉面110,使該制齒40係容設於第二容槽24內,該制齒40前側係設有複數咬合齒41,該複數咬合齒41係與棘輪30之棘輪部31相嚙合;一轉向組50,該轉向組50係樞設於第二本體20之第三容槽26中,該轉向組50係轉動而控制制齒40於第二容槽24內作動,如係為左右移位而控制棘輪扳手之正逆旋動,該轉向組50係包括:一轉向件51、一彈簧帽52及彈性元件53;該轉向件51樞設於第二本體20之第三容槽26中,該轉向件51底部係略靠抵於第一本體10之封閉面110處,該轉向件51上方係設有撥鈕511,該撥鈕511係凸露於第二本體20外,該撥鈕511靠抵於端面27上,該轉向件51係設有一容彈槽512,該容彈槽512係對向制齒40處,該容彈槽512係呈一非貫穿槽狀;該彈簧帽52及彈性元件53係相組設後而容設於容彈槽512內,該彈簧帽52係受彈性元件53之彈力頂抵而抵於制齒40之後側,使該複數咬合齒41係與棘輪30之棘輪部31相嚙合,該彈簧帽52周緣係靠抵於第二本體10之第四邊面25處,使該轉向組50係樞設於第二本體20之第三容槽26內而不脫出;一扣環60,該扣環60係呈一C形狀之環體,該扣環60係扣合於棘輪30之第二扣環槽34處及第一本體10之第一扣環槽13處,使該棘輪30係樞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樞槽12及第二本體20之第一容槽23內,該棘輪20之旋轉盤33係靠抵於第二本體20之端面27上,使該第二本體20係結合於第一本體10上。
請繼續參閱第四圖所示,第四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立體組合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一本體10之第一樞槽12與第二本體20 之第一容槽23係具有相同軸心且同直徑,使該棘輪30之棘輪部31容置於其中,棘輪30之旋轉盤33及該轉向件51之撥鈕511係皆靠抵於第二本體20之端面27上。
請繼續參閱第五圖及第六圖所示,第五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上視圖,第六圖係本創作第五圖B-B處之剖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二本體20之第一容置部21係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容置槽11中,該第一容置部21係與封閉面110相抵靠,該第二容置部22係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二容置槽14中,該第二容置部22係與抵緣15相抵靠,該轉向件51底部係與第一本體10之封閉面110相抵靠,該撥鈕511係靠抵於第二本體20之端面27上,該扣環60係扣合於第一扣環槽13及第二扣環槽34處,使該棘輪30係樞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樞槽12及第二本體20之第一容槽23內,該棘輪20之旋轉盤33係靠抵於第二本體20之端面27上,使該第二本體20係結合於第一本體10上。
請繼續參閱第七圖及第八圖所示,第七圖係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側視圖,第八圖係本創作第七圖C-C處之剖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轉向組50係樞設於第二本體20之第三容槽26中,該轉向組50係轉動而控制制齒40於第二容槽24內作動,如係為左右移位而控制棘輪扳手之正逆旋動,該轉向件51之彈簧帽52及彈性元件53係相組設後而容設於容彈槽512內,該彈簧帽52係受彈性元件53之彈力頂抵而抵於制齒40之後側,使該制齒40之複數咬合齒41係與棘輪30之棘輪部31相互嚙合,該棘輪30之套合部32係呈多角槽狀,如十二角槽狀或六角槽狀,以直接套合螺合件或套合起子頭‧‧‧等作用件旋動,使該棘輪扳手結構達到具有強力卡制手工具件之功效。
請繼續參閱第九圖所示,第九圖係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立體 圖,在此實施例中,該棘輪30之套合部32係呈貫穿槽狀,該第二扣環槽34處係設有穿槽35,該穿槽35係連通第二扣環槽34及套合部32,該扣環60係設有抵端61,該抵端61係容設於穿槽35內,該抵端61係略凸露於套合部32範圍內。
請參閱第十圖所示,第十圖係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圖,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本體10之第一容置槽11及第二容置槽14係呈相同面狀,使該第一本體10係無設有抵緣15,第一容置部21及第二容置部22係呈相同面狀。
請繼續參閱第十一圖及第十二圖所示,第十一圖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圖,第十二圖係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側視圖,在此實施例中,該第一本體10上係設有結合槽16與螺合槽17,該結合槽16係與第二本體20之第三容槽26呈同軸心狀,該結合槽16係呈一穿透狀,該結合槽16下方係設有一螺合槽17,該第一扣環槽13係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樞槽12底部,該第二扣環槽34係設於棘輪30之棘輪部31近底部處,使該扣環60係凸露於第一本體10外,該扣環60係可重複拆卸組裝,係可使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依使用者需求達到更換所有元件之功效,該轉向件51下方係凸設有一結合部513,該結合部513係與第一本體10之結合槽16相樞設,該結合部513端部係設有螺牙且係凸露於結合槽16下方之螺合槽17中,設有一螺合件70,該結合部513之端部處係與螺合件70相互螺合,使該轉向組50係樞設於第二本體20之第三容槽26中。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該棘輪20之套合部32可係為一凸伸之四角頭狀,該套合部32係可套合具有四角槽之手工具如套筒、接桿或轉接頭而旋動。
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優點係在於:
1、該第一本體10之材質係為輕質金屬,如鋁、鎂或其合金或塑膠材料或碳纖微材料製成,該第二本體20係為具有強度之金屬,如鋼或鐵,該棘輪30及制齒40係靠抵於第二本體20中,該第二本體20係可承受旋動扭力,該棘輪扳手結構之重量減輕,即使用者不用負擔大重量且長時間的握持旋動對手臂可能造成之職業傷害,可使使用者達到更方便握持施力及使用安全之功效。
2、該扣環60係扣合於棘輪30之第二扣環槽34處及第一本體10之第一扣環槽13處,使該棘輪30係樞設於第一本體10之第一樞槽12及第二本體20之第一容槽23內,該棘輪20之旋轉盤33係靠抵於第二本體20之端面27上,使該第二本體20係結合於第一本體10上,本創作棘輪扳手結構之組設步驟係相當簡單。
3、該轉向組50之彈簧帽52周緣係靠抵於第二本體10之第四邊面25處,使該轉向組50係樞設於第二本體20之第三容槽26內而不脫出,組設轉向組50係簡單。
4、該第一本體10及第二本體20加工時,因第一邊面111、第二邊面112、第三邊面113、第二樞槽12、第一容槽23、第二容槽24及第三容槽25一側均呈開放狀,如此係可使用鑽頭即可完成,第一本體10及第二本體20係可降低成本。
5、請輔以第十一圖所示,在此實施例中,該轉向件51之結合部513底端係與螺合件70相互螺合,使轉向組50之組裝達到更穩固之功效,該扣環60係可重複拆卸組裝,係可依使用者需求達到更換所有元件之使用目的,使本創作之棘輪扳手結構更具多樣性。
因此本創作之棘輪扳手結構具有產業利用性、新穎性及進步性,誠能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10‧‧‧第一本體
11‧‧‧第一容置槽
12‧‧‧第一樞槽
13‧‧‧第一扣環槽
14‧‧‧第二容置槽
15‧‧‧抵緣
20‧‧‧第二本體
21‧‧‧第一容置部
22‧‧‧第二容置部
23‧‧‧第一容槽
24‧‧‧第二容槽
25‧‧‧第四邊面
26‧‧‧第三容槽
27‧‧‧端面
30‧‧‧棘輪
31‧‧‧棘輪部
32‧‧‧套合部
33‧‧‧旋轉盤
34‧‧‧第二扣環槽
40‧‧‧制齒
41‧‧‧咬合齒
50‧‧‧轉向組
51‧‧‧轉向件
511‧‧‧撥鈕
512‧‧‧容彈槽
52‧‧‧彈簧帽
53‧‧‧彈性元件
60‧‧‧扣環

Claims (15)

  1. 一種棘輪扳手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係為輕質材料製成,該第一本體係設有第一容置槽,該第一容置槽底部係設有一封閉面,該第一容置槽下係設有第一樞槽,該第一樞槽處係設有第一扣環槽,該第一容置槽上方係設有第二容置槽,該第一容置槽與第二容置槽間係設有抵緣;一第二本體,該第二本體係為具有強度材料,該第二本體係設有第一容置部及第二容置部,該第一容置部係容設於第一本體之第一容置槽中,該第一容置部係與封閉面相抵靠,該第二容置部係設於第二容置槽中,該第二容置部係與抵緣相抵靠,該第二本體係設有第一容槽及第二容槽,該第一容槽及第二容槽係呈相通狀,該第二容槽一側係呈封閉狀而設有第四邊面,該第二容置部上係設有端面;一棘輪,該棘輪係樞設於第一本體之第一樞槽及第二本體之第一容槽內,該棘輪外周緣設有環狀排列齒之棘輪部,該棘輪中央係設有套合部,該棘輪上端係設有直徑較大之旋轉盤,旋轉盤係靠抵於第二本體之端面上,棘輪係設有第二扣環槽,第二扣環槽係與第一扣環槽相對正;一制齒,該制齒係容置於第二本體之第二容槽內,該制齒之上端面係受限於第二本體之第四邊面,該制齒下端面係受限於第一本體之封閉面,使該制齒係容設於第二容槽內,該制齒前側係設有複數咬合齒,該複數咬合齒係與棘輪之棘輪部相嚙合;一扣環,該扣環係扣合於棘輪之第二扣環槽處及第一本體之第一扣環槽處,使該棘輪係樞設於第一本體之第一樞槽及第二本體之第一容槽內,該棘輪之旋轉盤係靠抵於第二本體之端面上,使該第二本體係結合於第一本體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係為鋁、鎂、其合金、塑膠材料或碳纖微材料製成。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容置槽係包括第一邊面、第二邊面及第三邊面,該第一邊面及第三邊面係呈弧面狀,該第二邊面係呈直面狀,該第二邊面係與第一邊面及第三邊面呈相切狀,該第一樞槽係與第一邊面成同軸心狀,該第一邊面之直徑係大於第一樞槽之直徑,該第一邊面、第二邊面及第三邊面係設於封閉面與抵緣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二容置槽係略大於第一容置槽,該第一容置槽與第二容置槽間係設有抵緣,該第二容置槽與第一容置槽間係呈偏移狀,該第一容置部之外圍係略小於第二容置部。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二本體係為鋼、鐵或其它合金製成。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二本體係設有第一容槽、第二容槽及第三容槽,該第一容槽、第二容槽與第三容槽係均呈相通狀,設有一轉向組,該轉向組係樞設於第二本體之第三容槽中,該轉向組係轉動而控制制齒於第二容槽內作動。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容槽係呈一貫穿之圓形槽狀,該第一容槽係與第一樞槽呈同軸心狀相通且二者間具有相同直徑,該第一容槽一側近柄部處係設有第二容槽,該第二容槽之圓心係設於第一容槽之範圍內,該第二容槽之直徑係小於第一容槽,該第二容槽一側係呈封閉狀而設有第四邊面,該第二容槽係對正第二邊面範圍處,該第二容槽一側遠離第一容槽處係設有第三容槽,該第三容槽係呈貫穿圓形槽狀,該第三容槽之直徑係小於第二容槽,該第三容槽係與第三邊面呈同軸心狀,該制齒係可於第二容槽內左右移位。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套合部係呈多角槽狀,該套合部係呈非貫穿槽狀或貫穿槽狀,或該棘輪之套合部係為一凸伸之四角頭狀。
  9. 如請求項6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轉向組係包括:一轉向件、一彈簧帽及彈性元件,該轉向件樞設於第二本體之第三容槽中,該轉向件底部係略靠抵於第一本體之封閉面處,該轉向件上方係設有撥鈕,該撥鈕係凸露於第二本體外,該撥鈕靠抵於端面上,該轉向件係設有一容彈槽,該容彈槽係對向制齒處;該彈簧帽及彈性元件係相組設後而容設於容彈槽內,該彈簧帽係受彈性元件之彈力頂抵而抵於制齒之後側,使該複數咬合齒係與棘輪之棘輪部相嚙合。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容彈槽係呈一非貫穿槽狀,該彈簧帽周緣係靠抵於第二本體之第四邊面處,使該轉向組係樞設於第二本體之第三容槽內而不脫出。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扣環係呈一C形狀之環體。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二扣環槽處係設有穿槽,該穿槽係連通第二扣環槽及套合部,該扣環係設有抵端,該抵端係容設於穿槽內,該抵端係略凸露於套合部範圍內。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之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係呈相同面狀,使該第一本體係無設有抵緣,該第一容置部及第二容置部係呈相同面狀。
  14. 如請求項9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上係設有結合槽與螺合槽,該結合槽係與第二本體之第三容槽呈同軸心狀,該結合槽係呈一穿透狀,該結合槽下方係設有一螺合槽,該轉向件下方係凸設有一 結合部,該結合部係與第一本體之結合槽相樞設,該結合部端部係設有螺牙且係凸露於結合槽下方之螺合槽中,設有一螺合件,該結合部之端部處係與螺合件相互螺合,使該轉向組係樞設於第二本體之第三容槽中。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棘輪扳手結構,其中,該第一扣環槽係設於第一本體之第一樞槽底部,該第二扣環槽係設於棘輪之棘輪部近底部處,使該扣環係凸露於第一本體外。
TW103200246U 2014-01-07 2014-01-07 棘輪扳手結構 TWM478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0246U TWM478571U (zh) 2014-01-07 2014-01-07 棘輪扳手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0246U TWM478571U (zh) 2014-01-07 2014-01-07 棘輪扳手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8571U true TWM478571U (zh) 2014-05-21

Family

ID=51295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0246U TWM478571U (zh) 2014-01-07 2014-01-07 棘輪扳手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85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46073U (zh) 棘輪扳手結構
US8424421B1 (en) Jog-shuttle type ratchet wrench
TW201900307A (zh) 剪管器結構
TWM483144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M454900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M559779U (zh) 旋轉衝擊組件結構改良
TWI647072B (zh)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TWI632028B (zh)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TWM478571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201524692A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I526283B (zh) Wrench structure
TW201918343A (zh) 工具結構
TWM474601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M483148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201347923A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201420911A (zh) 萬向接頭結構
TWI529034B (zh) Ratchet wrench structure
TWM505378U (zh) 扳手結構
TWM506679U (zh) 扳手結構
TWM514385U (zh) 扳手結構
TWM543145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201832878A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M474602U (zh) 棘輪接頭之結構改良
TW201325825A (zh) 棘輪扳手結構
CN109866153B (zh) 传动工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