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1409U - 自行車置物座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置物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1409U
TWM471409U TW102217235U TW102217235U TWM471409U TW M471409 U TWM471409 U TW M471409U TW 102217235 U TW102217235 U TW 102217235U TW 102217235 U TW102217235 U TW 102217235U TW M471409 U TWM471409 U TW M47140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rm
bicycle
strap
bicycle storage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7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h-Yuan Hsiao
Original Assignee
Lifu Bicy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u Bicy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u Bicycle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217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1409U/zh
Publication of TWM4714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1409U/zh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置物座
本創作有關於一種自行車置物座,尤指一種應於自行車架上,其可運用於置放並牢固長條形狀的物體的置物座。
首先,請參閱第1圖所示一種習知自行車置物架1,該置物架1包含一主桿體10,所述主桿體10上方固設一承載體11,以及一連結器12;該連結器12的一端具有一固定槽121,且所述連結器12的固定槽121可與上述主桿體10上設置的一結合柱101互相套設,而其連接器12的另一端則與自行車連接,上述連接器12與自行車藉由一快拆裝置13為連接手段,其中上述承載體11的兩側各設有一可拆卸式U形管件14,所述U形管件14可任意拆裝,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可將上述U型管件14朝向上方,抑或朝向下方而設置;其中,若其方向為朝下設置,可將行李包或置物包,以掛扣的方式設於上述U型管件14上,若其方向為朝上設置,則在所述承載體11上形成一個限位空間,可避免放置在承載體11上的物體產生晃動。
然而,此習知自行車置物架,僅能放置或掛置手提包和物體,無法攜帶且固定長條形狀的物體,如雨傘、網球拍…等等,且安裝、拆卸的程序上較為繁複。
另外,上述自行車置物架無法依照自行車的結構、車管尺寸、形狀做變化,亦降低了此種習知自行車置物架的實用性。
有鑑於習知自行車的置物架仍有以上不足之處,實有必要改良自行車置物架,藉由簡化結構、使得安裝與拆卸具便利性、並可攜帶長條形狀的物體,以及有效符合各種類自行車皆可適用的商業實用性。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簡便安裝與拆卸的自行車置物座,具有強韌彈性的橡膠本體加上黏扣繫帶相互配合,使本體形變能符合各式各樣的車管尺寸與形狀,並且能產生高摩擦力抓緊車管和攜帶物品。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在於置物座適用於將長條狀的物品牢牢的捆固在自行車管的上管或前叉上攜帶,並且不會影響到剎車線與變速線的運作,亦可防止攜帶物品刮傷車體。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自行車置物座於使用時,須裝設於自行車架的上管或前叉上,用以將一攜帶物品定位於上述自行車架的上管或前叉周圍,其主要具有一以橡膠製作而成的彈性本體以及一穿設並且圍繞於上述本體的繫帶。
其中,上述本體具有一第一夾臂以及一由上述第一夾臂端部向外延伸的第二夾臂,上述第一夾臂與第二夾臂之間呈現一大致垂直樣態,而且兩者之間夾角的內側面外將形成一夾持空間。
本創作繫帶則是設有一定位不動的固定端以及一可隨意改變形狀位置的自由端,上述固定端裝設於上述第一夾臂外側卡固,而上述自由端則由外側依序向內穿設經過上述第一夾臂與第二夾臂內部後,由上述第二夾臂的端部穿出,並且圍繞上述本體的第一夾臂與第二夾臂的內側面,藉以形成一配合上述自行車架綑綁固定的定位環圈,隨後再朝向上述本體的外側面圍繞,藉以形成一捆綁固定上述攜帶物品的置物環圈。
最後上述繫帶設計有一能夠與本身表面相互固定的連接結構,如此即可透過將上述連接結構與繫帶本身之間的黏貼位置改變,有效調整上述定位環圈與置物環圈的大小。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夾臂的內側面設有一供煞車線、變速線穿設的輔助用缺口,所述凹陷狀缺口處能避免煞車線、變速線被壓迫;而上述第二夾臂的內、外側面分別形成一對應上述自行車架的弧曲接觸面以及一對應上述攜帶物品的凹陷面。
為產生高摩擦力抓緊自行車車管和攜帶物品,上述第二夾臂的內側面上進一步設有一防止上述自行車架與本體相對樞轉的第一定位件,而上述第二夾臂的外側面上則設有一防止上述攜帶物品與本體相對樞轉的第二定位件。
除此之外,本創作第一夾臂與第二夾臂分別設有至少一通孔,使上述本體形成一通道路徑供上述繫帶依序穿設,其中,上述通道路徑上的繫帶局部長度外露於上述本體的外側面。再者,上述繫帶的固定端則設有一尺寸大於上述通孔的定位環,上述定位環卡抵於上述通孔外部限位固定端,並供上述自由端穿入定位,防止上述繫帶左右滑移。以及於上述繫帶的自由端具有一能夠與本身表面相互固定的連接結構。
本創作的特點在於橡膠本體與黏扣用繫帶之間的配合圍繞,使本體兩側分別形成一定位環圈與置物環圈,其中,利用繫帶上具有彈性的連接結構,可調整定位環圈使置物座適用於各式各樣的車管尺寸與形狀;另外,透過置物環圈有效將長條狀的物品牢牢的捆固在自行車管的上管或前叉上,於整個攜帶過程中不會影響到剎車線與變速線的運作,亦可防止攜帶物品刮傷車體,並且經由上述連接結構表面產生高摩擦力以抓緊車管以及攜帶之物品。
(習知)
1‧‧‧置物架
10‧‧‧主桿體
11‧‧‧承載體
101‧‧‧結合柱
12‧‧‧連結器
121‧‧‧固定槽
13‧‧‧快拆裝置
14‧‧‧U型管件
(本創作)
2‧‧‧自行車置物座
20‧‧‧本體
201‧‧‧第一夾臂
201a‧‧‧通孔
201b‧‧‧缺口
202‧‧‧第二夾臂
202a‧‧‧通孔
202b‧‧‧弧曲接觸面
202c‧‧‧凹陷面
202d‧‧‧第一定位件
202e‧‧‧第二定位件
21‧‧‧繫帶
21a‧‧‧固定端
21b‧‧‧自由端
21c‧‧‧定位環
21d‧‧‧連接結構
22‧‧‧夾持空間
23‧‧‧定位環圈
24‧‧‧置物環圈
3‧‧‧自行車架
4‧‧‧攜帶物品
第1圖係習知自行車置物架的結構圖;第2圖係本創作自行車置物座的結構圖;第3圖係本創作自行車置物座另一角度的結構圖;第4圖係本創作自行車置物座的側視圖;第5圖係第4圖的剖面圖;第6圖係本創作自行車置物座成對使用捆固攜帶物品的示意圖。
茲為便於更進一步對本創作之構造、使用及其特徵有更深一層明確、詳實的認識與瞭解,爰舉出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第2、3圖所示,本創作自行車置物座2,包含:一本體20以及一繫帶21,其本體20具有一第一夾臂201以及一第二夾臂202,所述第二夾臂202由上述第一夾臂201的一端延伸而成。
請參閱第2、3圖所示,其第二夾臂202的內側面為一呈現圓弧狀的弧曲接觸面202b,其表面上設有一防止自行車架3與本體20產生樞轉和移位的第一定位件202d,所述第一定位件202d為凸紋形狀且平行排列於第二夾臂202內側面的弧曲接觸面202b上;所述主體20並於相對於弧曲接觸面202b的一側設有一凹陷面202c,所述凹陷面202c的表面上設置有一防止攜帶物品4與本體20產生樞轉與位移的第二定位件202e,所述第二定位件202e為凸紋形狀且彼此間相互平行分佈於上述凹陷面202c。
繼續參閱第2、3圖所示,上述繫帶21具有一固定端21a以及一自由端21b,所述固定端21a固定於上述第一夾臂201上,其固定端21a的前端具有一定位環21e,上述定 位環21c卡抵於上述第一夾臂201的通孔201a外部以限位繫帶21的固定端21a,其定位環21c的尺寸大於上述第一夾臂201的通孔201a並可供上述繫帶21的自由端21b穿設進入,以防止繫帶21產生滑移;其繫帶21的局部長度外露於上述本體20的第一夾臂201的外側表面上方。
請參閱第4圖所示,本創作自行車置物座2於上述第一夾臂201與第二夾臂202之間夾角的內側面共同形成一夾持空間22以夾持車架,其第一夾臂201內側具有一缺口201b,所述缺口201b用以避開自行車的煞車線及變速線;且於上述第二夾臂202的內側面的弧曲接觸面202b與自行車架3互相接觸,其弧曲結構可增加與車架之間的正向力,並且,其第二夾臂202的外側為一曲面狀的凹陷面202c,上述凹陷面202c與攜帶物品4相對應,此曲面狀結構施予作用力以支撐攜帶物品4的重力。
再者,上述繫帶21具有一能夠與本身表面相互固定連接的連接結構21d,於一可行實施例中,上述連接結構21d於上述繫帶21一面形成絨毛結構,另一面形成全鉤結構,藉以構成一可重複使用黏貼的魔鬼氈結構,因此,上述繫帶21的自由端21b將可透過魔鬼氈結構黏接於繫帶21自身表面上。然而,前述魔鬼氈結構僅為方便舉例說明之用,並非加以限制其結構。
請參閱第5圖所示,上述第一夾臂201的內側面設有一供上述繫帶21穿設的通孔201a,藉由上述第一夾臂201的通孔201a以及位於第二夾臂202上的通孔202a的結構,使上述本體20內部具有一空間可形成一通道路徑讓上述繫帶21穿設通過,上述通道路徑由位於上述繫帶21的固定端21a出發,藉由上述繫帶21的自由端21b依序穿入於上述第一夾臂201的通孔201a的一端,進入第一夾臂201的內部,又於第一夾臂201的通孔201a的另一端穿出,使繫帶21的自由端 21b位於第一夾臂201的外表面,並繼續沿著第一夾臂201外表面直線前進,再經由第二夾臂202的通孔202a的一端進入所述第二夾臂202的內部,並由上述通孔202a的另一端穿出,其繫帶21的自由端21b並繼續圍繞本體20的內側面以穿入上述固定環21c形成一定位環圈23,隨後再圍繞上述本體20外側面藉由連接結構21d結合繫帶21的自由端21b於繫帶21本身表面上以構成置物環圈24。
請參閱第6圖所示,本創作自行車置物座2於使用時,以成對方式間隔裝設於一自行車架3上,並由調整上述連接結構21d來變化上述定位環圈23與置物環圈24的大小,先將本體20的弧曲接觸面202b貼合於自行車架3的車管或前叉管上,藉由繫帶21的自由端21b環繞自行車架3與本體20內側面形成一定位環圈23,所述定位環圈23可組裝套設本體20至自行車架3上,並配合自行車車架3的車管管徑與形狀而變化其大小;並於相對於定位環圈23的另一側,置放一攜帶物品4,所述攜帶物品4與第二夾臂202的凹陷面202c相互貼合,此時繫帶21的自由端21b繼續環繞本體20外側面與攜帶物品4以構成一置物環圈24,所述置物環圈24可將攜帶物品4與本體20相互套設,並同時透過調整置物環圈24的鬆緊度以固定並夾緊攜帶物品4,故可依照攜帶物品4的管徑變化置物環圈24的大小以適用於各種不同管徑物體;藉由上揭結構以及繫帶21的彈性可將攜帶物品4緊密且牢固地固定於自行車架3上,且置物座的本體20亦與自行車架3穩固結合。
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為方便說明本創作並非加以限制,在不離本創作精神範疇,熟悉此一行業技藝人士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所作之各種簡易變形與修飾,均仍應含括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
2‧‧‧自行車置物座
20‧‧‧本體
201‧‧‧第一夾臂
201b‧‧‧缺口
202‧‧‧第二夾臂
202b‧‧‧弧曲接觸面
202c‧‧‧凹陷面
202d‧‧‧第一定位件
202e‧‧‧第二定位件
21‧‧‧繫帶
21a‧‧‧固定端
21b‧‧‧自由端
21c‧‧‧定位環
21d‧‧‧連接結構
22‧‧‧夾持空間
23‧‧‧定位環圈
24‧‧‧置物環圈

Claims (10)

  1. 一種自行車置物座,裝設於一自行車架,用以將一攜帶物品定位於上述自行車架上,包含:一本體,具有一第一夾臂以及一由上述第一夾臂端部延伸的第二夾臂,並於上述第一夾臂與第二夾臂之間夾角的內側面形成一夾持空間;以及一繫帶,具有一固定端以及一自由端,上述固定端裝設於上述第一夾臂,而上述自由端則依序穿設於上述第一夾臂與第二夾臂內部,並由上述第二夾臂穿出圍繞上述本體內側面形成一配合上述自行車架組裝的定位環圈,隨後再與上述本體外側面圍繞形成一固定上述攜帶物品的置物環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置物座,其中,上述第一夾臂與第二夾臂分別設有至少一通孔,使上述本體形成一通道路徑供上述繫帶穿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自行車置物座,其中,上述繫帶的固定端具有一尺寸大於上述通孔的定位環,上述定位環卡抵於上述通孔外部限位固定端,並供上述自由端穿入防止上述繫帶左右滑移。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自行車置物座,其中,上述通道路徑上的繫帶局部長度外露於上述本體的外側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置物座,其中,上述繫帶具有一能夠與本身表面相互固定的連接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置物座,其中,上述第一夾臂的內側面設有一供煞車線、變速線穿設的輔助缺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置物座,其中,上述 第二夾臂的內側面形成一對應上述自行車架的弧曲接觸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置物座,其中,上述第二夾臂的內側面上設有一防止上述自行車架與本體相對樞轉的第一定位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置物座,其中,上述第二夾臂的外側面形成一對應上述攜帶物品的凹陷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自行車置物座,其中,上述第二夾臂的外側面上設有一防止上述攜帶物品與本體相對樞轉的第二定位件。
TW102217235U 2013-09-13 2013-09-13 自行車置物座 TWM4714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7235U TWM471409U (zh) 2013-09-13 2013-09-13 自行車置物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7235U TWM471409U (zh) 2013-09-13 2013-09-13 自行車置物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1409U true TWM471409U (zh) 2014-02-01

Family

ID=50550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7235U TWM471409U (zh) 2013-09-13 2013-09-13 自行車置物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14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005636A1 (en) Camera holder for use on a moving object
US9476574B2 (en) Fasten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lighting devices
FR2939383B1 (fr) Siege automobile pour enfant a indicateur visuel de serrage du harnais, et indicateur visuel correspondant
TWM535430U (zh) 多用途行動電源器及/或手機固定裝置
US20190337464A1 (en) Tailgate Bike Strap
TWM417295U (en) Structure of mounting seat for bike accessory
TWM471409U (zh) 自行車置物座
GB2512279A (en) A mount device
TW201509729A (zh) 自行車置物座
US20070017946A1 (en) Golf bag fastener
US20210138968A1 (en) Tailgate Bike Strap
TWI393651B (zh) Bicycle seat cushion structure
JP3173394U (ja) キャリーバッグ用荷物固定具
FR2958511A1 (fr) Sac de voyage adaptable sur un chariot de transport roulant
US20120118929A1 (en) Self wrapped gadget holder for stroller
TWM501983U (zh) 手推車之束帶結構
KR20130006690U (ko) 미끄럼방지 휴대단말기 케이스
KR200476240Y1 (ko) 옷걸이
US20090266854A1 (en) Golf Bag Secu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Same
TWM506762U (zh) 車袋結構
TWI477415B (zh) 自行車固定架
JP3169890U (ja) 傘収納手段
CA2883798A1 (en) A clamp device for securing a load to a vehicle mounted load bar
JP3164870U (ja) 鞄に飲料瓶または傘をぶら下げるホルダー
JP3155436U (ja) 携帯式ハンガ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