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0251U - 除濕輪式除濕機及其熱交換器 - Google Patents

除濕輪式除濕機及其熱交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0251U
TWM460251U TW101222058U TW101222058U TWM460251U TW M460251 U TWM460251 U TW M460251U TW 101222058 U TW101222058 U TW 101222058U TW 101222058 U TW101222058 U TW 101222058U TW M460251 U TWM460251 U TW M46025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frame
adjacent
exchange plates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22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n-Huan Chen
Hong-Yang Hsu
Chia-Liang Liu
Original Assignee
Norm Pacific Automa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m Pacific Automat Corp filed Critical Norm Pacific Automat Corp
Priority to TW101222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60251U/zh
Priority to KR2020130001738U priority patent/KR200474142Y1/ko
Publication of TWM460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0251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36Modules, e.g. for an easy mounting or trans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Description

除濕輪式除濕機及其熱交換器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除濕機及其熱交換器,特別是一種除濕輪式除濕機及其熱交換器。
一般除濕輪式除濕機係具有一個主風扇鼓動室內空氣經過以吸濕材料作成的一除濕輪來吸收空氣中的水氣,以使除濕機所排出的風為乾燥氣體而達成室內除濕的效果。至於除濕輪所吸收的水氣,則透過一個內部循環氣流以熱風將除濕輪的水氣蒸發。蒸發的水氣接著進入一個熱交換器而凝結成水滴,水滴則經由出水孔而被移除。
以往的除濕輪式除濕機的熱交換器係包含有多個熱交換單元體,這些熱交換單元體通常是中空的管路。然而因為工藝的限制,這些熱交換單元體無法密集的排列設置,使得熱交換器的整體熱交換面積較少,造成熱交換性能較差。並且,習知的熱交換單元體之強度往往不足,造成組裝時易產生變形。又,習知的熱交換器因結構的關係而不便於其熱交換單元體的組裝,造成熱交換器之生產成本的增加。
本新型提供一種除濕輪式除濕機及其熱交換器,藉以改善習知熱交換器的熱交換單元體無法密集排列、剛性不足以及不易組裝的問題。
本新型所揭露之除濕輪式除濕機之熱交換器,包含一框架及多個熱交換板。框架具有一入氣口及一出氣口。這些熱交換板固定於框架,這些熱交換板之間係彼此實質上並排,且相鄰的二熱交換板間隔一距離而具有一第一流道。每一熱交換板包含一本體以及至少一間隔肋,本體內具有多個第二流道,且至少一間隔肋介於相鄰的二第二流道之間,入氣口及出氣口連通這些第二流道。
本新型所揭露之除濕輪式除濕機之熱交換器,包含一框架、一上隔柵、一下隔柵以及多個熱交換板。框架具有一入氣口及一出氣口,以及位於框架之底部的至少一出液口。上隔柵及下隔柵分別固定於框架,且分別包含多個柵體。這些熱交換板固設於框架,且這些熱交換板之相對二端分別固定於上隔柵及下隔柵,且這些柵體介於相鄰的每二熱交換板之間。這些熱交換板之間係彼此實質上並排,且相鄰的二熱交換板間隔一距離而具有一第一流道。每一熱交換板包含一本體以及多個間隔肋,本體內具有多個第二流道,且這些間隔肋介於相鄰的二第二流道之間。入氣口及出氣口連通這些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之流道方向實質上正交於第二流道之流道方向。每一熱交換板鄰近於框架的底部之一端具有一導引斜面。相鄰的二間隔肋之間的距離大於或等於本體的厚度。
本新型所揭露之除濕輪式除濕機,包含一除濕輪模組、一第一風流產生模組、一循環氣流管、一第二風流產生模組、一加熱器及一熱交換器。除濕輪模組包含一基體及樞設於基體的一除濕 輪。第一風流產生模組用以提供第一風流通過除濕輪。循環氣流管固定於基體,循環氣流管具有一流管入口及一流管出口。第二風流產生模組連接於循環氣流管,並用以提供一第二風流。加熱器連接於循環氣流管,用以加熱第二風流而令被加熱的第二風流通過除濕輪。熱交換器固定於基體,接引通過除濕輪的第二風流。熱交換器包含一框架及多個熱交換板。框架具有一入氣口、一出氣口以及位於框架之底部的至少一出液口。入氣口連接流管出口,出氣口連接流管入口。這些熱交換板固定於框架,這些熱交換板之間係彼此實質上並排,且相鄰的二熱交換板間隔一距離而具有一第一流道。每一熱交換板包含一本體以及至少一間隔肋,本體內具有多個第二流道,且至少一間隔肋介於相鄰的二第二流道之間。入氣口及出氣口連通這些第二流道。
根據上述本新型所揭露之除濕輪式除濕機及其熱交換器,其中熱交換板之外型為薄型中空板體之設計,故熱交換板可適於以樹脂押出成形的方式製成,以提升生產速率。
並且,各熱交換板因薄型而可適當間隔地相靠近,以在有限空間內能提供較大的熱交換面積,因而提高凝水性能。
並且,藉由這些間隔肋的設置,可確保熱交換板於薄型中空板體外形下仍可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以避免熱交換板於組裝時產生變形的問題。
此外,藉由上隔柵及下隔柵之結構設計,也使得熱交換板之 組裝較為容易,且也可避免組裝間隙所產生的洩漏問題。
有關本新型之詳細特徵與實作,茲配合圖式在實施方式中詳細說明如下,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術者了解本新型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術者可輕易地理解本新型相關之目的及優點。
請參照第1圖,第1圖係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除濕輪式除濕機的結構分解圖。
本實施例之除濕輪式除濕機1包含一除濕輪模組50、一第一風流產生模組60、一循環氣流管70、一第二風流產生模組80、一加熱器90及一熱交換器10。
除濕輪模組50包含一基體51、一除濕輪52及一轉輪馬達53。基體51大致為一板體,除濕輪52以可旋轉的關係設置於基體51,轉輪馬達53設置於基體51以帶動除濕輪52旋轉。
第一風流產生模組60固定於基體51且位於除濕輪52之一側。詳細來說,第一風流產生模組60包含一第一扇葉61及一第一馬達62。第一馬達62設置於基體51,且第一馬達62連接第一扇葉61,以帶動第一扇葉61旋轉而產生一第一風流A,第一風流A係依序穿透熱交換器10及除濕輪52而自除濕輪式除濕機1的一側排出。
循環氣流管70固定於基體51,且循環氣流管70與第一風流 產生模組60位於除濕輪52的相同一側,但不以此為限。循環氣流管70的相對兩端具有一流管入口71及一流管出口72,流管入口71及流管出口72位於基體51背對第一風流產生模組60的一側,但不以此為限。
第二風流產生模組80及加熱器90分別位於循環氣流管70之相對二端,且加熱器90位於除濕輪52之一側。第二風流產生模組80包含一第二扇葉81及一第二馬達82,第二馬達82連接第二扇葉81,且第二扇葉81位於循環氣流管70內。第二馬達82帶動第二扇葉81旋轉而產生一第二風流B,第二風流B係於熱交換器10內及循環氣流管70內循環流動。
熱交換器10固定於基體51,且熱交換器10與加熱器90位於除濕輪52之相對二側。
請參照第2圖至第5C圖,第2圖係為根據第1圖之熱交換器的結構分解圖,第3圖係為根據第2圖之熱交換板的結構圖,第4圖係為根據第3圖之熱交換板的結構局部放大圖,第5A圖係為第2圖之熱交換器的局部結構圖,第5B圖係為第5A圖之熱交換器的局部結構放大圖,第5C圖係為第5A圖之熱交換器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詳細來說,如第2圖所示,熱交換器10包含一框架11、一上隔柵13、一下隔柵14及多個熱交換板12。
框架11包含一框體111及二蓋體112。框架11具有一入氣口 113、一出氣口114以及位於框架11之底部的至少一出液口115。入氣口113連接流管出口72,出氣口114連接流管入口71。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入氣口113係鄰近於框架11之頂部,出氣口114則鄰近於框架11之底部,但入氣口113及出氣口114的相對位置非用以限定本新型。進一步來說,上述入氣口113、出氣口114及出液口115是形成於框體111上。並且,框體111還具有一分隔件1113及一開口1114。分隔件1113介於入氣口113與出氣口114之間,以區隔入氣口113及出氣口114。
二蓋體112分別設置於框體111的頂部及底部,以與框體111共同形成一入氣流道1111及一出氣流道1112。上述的入氣流道1111介於開口1114與入氣口113之間,上述的出氣流道1112介於開口1114與出氣口114之間。
上隔柵13及下隔柵14固定於框架11的框體111,且上隔柵13及下隔柵14分別位於開口1114的上下兩端緣處。
這些熱交換板12係並排設置於上隔柵13及下隔柵14而位於開口1114處,且相鄰的二熱交換板12保持一間距而形成一第一流道128。第一流道128用以供第一風流A流通。
詳細來說,如第5B圖所示,上隔柵13包含多個並排的柵體131,相鄰二柵體131之間具有一間隙132。如第5C圖所示,下隔柵14包含多個並排的柵體141,相鄰二柵體141之間具有一間隙142。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每一熱交換板12包含一本體121 以及多個間隔肋122。本體121之外形大致上為一矩形中空管體。本體121具有相對的第一端1211及一第二端1212,這些間隔肋122可等間隔地設置於本體121內,且每一間隔肋122係由第一端1211延伸至第二端1212,以使本體121對應形成多個第二流道123。第二流道123用以供第二風流B流通。並且,第二流道123可實質上正交於第一流道128,但不以此為限。由於熱交換板12之外型為薄型中空板體之設計,故熱交換板12可適於以樹脂押出成形的方式製成,以提升生產速率。並且,藉由這些間隔肋122的設置,可確保熱交換板12於薄型中空板體外形下仍可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以避免熱交換板12於組裝時產生變形的問題。
並且,如第5A圖、第5B圖及第5C圖所示,這些熱交換板12的第一端1211及第二端1212分別設置於間隙132與間隙142,亦即這些柵體131介於相鄰的每二個熱交換板12的第一端1211之間,而這些柵體141介於相鄰的每二個熱交換板12的第二端1212之間。並且,相鄰二柵體131之間的距離(即間隙132寬度)以及相鄰二柵體141之間的距離(即間隙142寬度)可略小於熱交換板12的厚度,使得熱交換板12的相對二端以緊配的方式而緊密接結合於上隔柵13及下隔柵14。藉此,以避免第二風流B由熱交換板12與上隔柵13或下隔柵14之間的組裝間隙洩漏。
如第2圖所示,當這些熱交換板12組裝於上隔柵13及下隔柵14時,框架11的入氣口113係透過入氣流道1111連通第二流 道123的入口1231,框架11的出氣口114則透過出氣流道1112連通第二流道123的出口1232。
請同時參閱第1圖,當除濕輪式除濕機1於運作時,第一扇葉61係運轉而產生第一風流A。第一風流A依序穿過這些熱交換板12之間的第一流道128以及除濕輪52,而除濕輪52則吸收第一風流A的水氣,以使自除濕輪52排出的第一風流A為乾燥氣流。第二扇葉81則運轉,以使第二風流B於熱交換器10及循環氣流管70之間循環流通。當第二風流B流經加熱器90而變成高溫氣流時,高溫的第二風流B係穿過除濕輪52而將除濕輪52內的水氣蒸發,以還原除濕輪52的吸濕能力。接著,水蒸氣伴隨著第二風流B流經熱交換板12內的第二流道123而與流經第一流道128的外界冷空氣(例如第一風流A)進行熱交換,以使水蒸氣於熱交換板12的第二流道123內凝結成水滴C,水滴C則進一步透過熱交換器10之框架11底部的出液口115排出熱交換器10外。藉此,以使除濕輪式除濕機1達成除濕之效果。
此外,如第4圖所示,上述本實施例之熱交換板12的橫截斷面具有一寬度W及一厚度T,且相鄰二間隔肋122之間的距離D大於或等於厚度T,且厚度T的尺寸為一預定尺寸,其可以是大於4mm,以令第二流道123可足以讓至少單一水滴通過。藉此,以避免第二流道123內所凝結的水滴卡在第二流道123內而無法順利排出。需注意的是,厚度T的尺寸非用以限定本新型,厚度 T的尺寸還取決於熱交換板12與水滴之間的接觸角之大小(亦即取決於水滴於熱交換板12之表面上的表面張力大小)。
並且,如第5A圖所示,在本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當中,熱交換器10更可包含一中隔柵15。中隔柵15位於框體111的開口1114處,且中隔柵15介於上隔柵13及下隔柵14之間。中隔柵15用以固定這些熱交換板12的中央段,以提升這些熱交換板12與框體111之間的結合穩定度。
並且,在本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當中,每一熱交換板12鄰近於框架11的底部之一端具有一導引斜面124,如第3圖之第二流道123的出口1232處。藉由熱交換板12之導引斜面124的設計,可引導水滴流出,以使第二流道123內所凝結的水滴能夠較為順利地排出。
此外,由於上述本實施例之熱交換板12的外形為薄型中空板體,故各熱交換板12可適當間隔地相靠近,以在有限空間內能提供較大的熱交換面積,因而提高凝水性能。
請參照第6圖,第6圖係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熱交換器的結構分解圖。
在本實施例中,熱交換器20的運作原理與第2圖之實施例的熱交換器10大致相同,差異僅在於部分元件的結構特徵。
詳細來說,熱交換器20包含一框架21、二上隔柵23a、23b、二中隔柵25a、25b、二下隔柵24a、24b及多個熱交換板22a、22b。
框架21包含一框體211及二蓋體212。框架21具有一入氣口213、一出氣口214以及位於框架21之底部的二出液口215a、215b。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入氣口213及出氣口214則皆鄰近於框架21之底部。進一步來說,上述入氣口213、出氣口214及二出液口215是形成於框體211上。並且,框體211還具有一分隔件2113及二開口2114a、2114b。分隔件2113介於入氣口213與出氣口214之間,以區隔入氣口213及出氣口214。二開口2114a、2114b則並排設置,且開口2114a的開口面積可小於開口2114b的開口面積,但不以此為限。
二蓋體212分別設置於框體211的頂部及底部,以與框體211共同形成一入氣流道2111、一連通流道2115及一出氣流道2112。上隔柵23a、中隔柵25a及下隔柵24a固定於框架21的框體211,且上隔柵23a及下隔柵24a分別位於開口2114a的上下兩端緣處,中隔柵25a則介於上隔柵23a及下隔柵24a之間。上隔柵23b、中隔柵25b及下隔柵24b固定於框架21的框體211,且上隔柵23b及下隔柵24b分別位於開口2114b的上下兩端緣處,中隔柵25b則介於上隔柵23b及下隔柵24b之間。
這些熱交換板22a的長度可小於這些熱交換板22b的長度,但不以此為限。這些熱交換板22a係並排設置於上隔柵23a、中隔柵25a及下隔柵24a,而這些熱交換板22b則並排設置於上隔柵23b、中隔柵25b及下隔柵24b。如此,使得氣流可依序經由入氣 口213、入氣流道2111、熱交換板22a、連通流道2115、熱交換板22b、出氣流道2112與出氣口214而進出熱交換器20。
至於熱交換板22a、22b的結構大致與第2圖之熱交換板12相似,而二上隔柵23a、23b、二中隔柵25a、25b及二下隔柵24a、24b的結構大致與第2圖之上隔柵13、中隔柵15及下隔柵14相似,因此針對熱交換板22a、22b、二上隔柵23a、23b、二中隔柵25a、25b及二下隔柵24a、24b的結構便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之熱交換器20與第2圖之熱交換器10的最大差異在於入氣口213與出氣口214則皆鄰近於框架21之底部,且具有二出液口215a、215b。
請參照第7圖,第7圖係為根據本新型再一實施例之熱交換器的結構分解圖。
在本實施例中,熱交換器30的運作原理與第2圖之實施例的熱交換器10大致相同,差異僅在於部分元件的結構特徵。
本實施例之熱交換器30包含一框架31、一上隔柵33、一下隔柵34及多個熱交換板32。
框架31包含一上架體311及一下架體312,一入氣口313位於上架體311,一出氣口314及一出液口315位於下架體312。上隔柵33固定於上架體311,下隔柵34固定於下架體312,這些熱交換板32的相對二端分別固定於上隔柵33及下隔柵34。
詳細來說,上隔柵33包含多個並排的柵體331,相鄰二柵體 331之間具有一間隙332。下隔柵34包含多個並排的柵體341,相鄰二柵體341之間具有一間隙342。這些柵體331介於相鄰的每二熱交換板32的第一端321之間,而這些柵體341介於相鄰的每二熱交換板32的第二端322之間,以令相鄰二熱交換板32保持一距離。
至於熱交換板32的結構大致與第2圖之熱交換板12相似,因此針對熱交換板32的結構便不再贅述。
根據上述一實施例之除濕輪式除濕機及其熱交換器,其中熱交換板之外型為薄型中空板體之設計,故熱交換板可適於以樹脂押出成形的方式製成,以提升生產速率。
並且,各熱交換板因薄型而可適當間隔地相靠近,以在有限空間內能提供較大的熱交換面積,因而提高凝水性能。
並且,藉由這些間隔肋的設置,可確保熱交換板於薄型中空板體外形下仍可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以避免熱交換板於組裝時產生變形的問題。
此外,藉由上隔柵及下隔柵之結構設計,也使得熱交換板之組裝較為容易,且也可避免組裝間隙所產生的洩漏問題。
雖然本新型之實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舉凡依本新型申請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當可做些許之變更,因此本新型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 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除濕輪式除濕機
10‧‧‧熱交換器
11‧‧‧框架
111‧‧‧框體
1111‧‧‧入氣流道
1112‧‧‧出氣流道
1113‧‧‧分隔件
1114‧‧‧開口
112‧‧‧蓋體
113‧‧‧入氣口
114‧‧‧出氣口
115‧‧‧出液口
12‧‧‧熱交換板
121‧‧‧本體
1211‧‧‧第一端
1212‧‧‧第二端
122‧‧‧間隔肋
123‧‧‧第二流道
1231‧‧‧入口
1232‧‧‧出口
124‧‧‧導引斜面
128‧‧‧第一流道
13‧‧‧上隔柵
131‧‧‧柵體
132‧‧‧間隙
14‧‧‧下隔柵
141‧‧‧柵體
142‧‧‧間隙
15‧‧‧中隔柵
20‧‧‧熱交換器
21‧‧‧框架
211‧‧‧框體
2111‧‧‧入氣流道
2112‧‧‧出氣流道
2113‧‧‧分隔件
2114a‧‧‧開口
2114b‧‧‧開口
2115‧‧‧連通流道
212‧‧‧蓋體
213‧‧‧入氣口
214‧‧‧出氣口
215a‧‧‧出液口
215b‧‧‧出液口
22a‧‧‧熱交換板
22b‧‧‧熱交換板
23a‧‧‧上隔柵
23b‧‧‧上隔柵
24a‧‧‧下隔柵
24b‧‧‧下隔柵
25a‧‧‧中隔柵
25b‧‧‧中隔柵
30‧‧‧熱交換器
31‧‧‧框架
311‧‧‧上架體
312‧‧‧下架體
313‧‧‧入氣口
314‧‧‧出氣口
315‧‧‧出液口
32‧‧‧熱交換板
321‧‧‧第一端
322‧‧‧第二端
33‧‧‧上隔柵
331‧‧‧柵體
332‧‧‧間隙
34‧‧‧下隔柵
341‧‧‧柵體
342‧‧‧間隙
50‧‧‧除濕輪模組
51‧‧‧基體
52‧‧‧除濕輪
53‧‧‧轉輪馬達
60‧‧‧第一風流產生模組
61‧‧‧第一扇葉
62‧‧‧第一馬達
70‧‧‧循環氣流管
71‧‧‧流管入口
72‧‧‧流管出口
80‧‧‧第二風流產生模組
81‧‧‧第二扇葉
82‧‧‧第二馬達
90‧‧‧加熱器
第1圖係為根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除濕輪式除濕機的結構分解圖。
第2圖係為根據第1圖之熱交換器的結構分解圖。
第3圖係為根據第2圖之熱交換板的結構圖。
第4圖係為根據第3圖之熱交換板的結構局部放大圖。
第5A圖係為第2圖之熱交換器的局部結構圖。
第5B圖係為第5A圖之熱交換器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第5C圖係為第5A圖之熱交換器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第6圖係為根據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熱交換器的結構分解圖。
第7圖係為根據本新型再一實施例之熱交換器的結構分解圖。
10‧‧‧熱交換器
11‧‧‧框架
111‧‧‧框體
1111‧‧‧入氣流道
1112‧‧‧出氣流道
1113‧‧‧分隔件
1114‧‧‧開口
112‧‧‧蓋體
113‧‧‧入氣口
114‧‧‧出氣口
115‧‧‧出液口
12‧‧‧熱交換板
128‧‧‧第一流道
13‧‧‧上隔柵
14‧‧‧下隔柵

Claims (13)

  1. 一種除濕輪式除濕機之熱交換器,包含:一框架,具有一入氣口及一出氣口;以及多個熱交換板,固定於該框架,該些熱交換板之間係彼此實質上並排,且相鄰的二該熱交換板間隔一距離而具有一第一流道,且每一該熱交換板包含一本體以及至少一間隔肋,該本體內具有多個第二流道,且該至少一間隔肋介於相鄰的二該第二流道之間,該入氣口及該出氣口連通該些第二流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除濕輪式除濕機之熱交換器,其中該框架的底部更具有至少一出液口。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除濕輪式除濕機之熱交換器,其中該第一流道之流道方向實質上正交於該第二流道之流道方向。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除濕輪式除濕機之熱交換器,其中每一該熱交換板鄰近於該框架的底部之一端具有一導引斜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除濕輪式除濕機之熱交換器,其中每一該熱交換板包含多個該間隔肋,相鄰的二該間隔肋之間的距離大於或等於該本體的厚度,該本體的厚度為一預定尺寸,以令每一該第二流道足以讓至少單一水滴通過。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除濕輪式除濕機之熱交換器,其中該些熱交換板的相對二端分別鄰近該框架的頂部及該框架的底部,且該入氣口鄰近該框架的頂部,該出氣口鄰近該框架的底部。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除濕輪式除濕機之熱交換器,其中該些熱交換板的相對二端分別鄰近該框架的頂部及該框架的底部,且該入氣口及該出氣口皆鄰近該框架的底部。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除濕輪式除濕機之熱交換器,更包含一上隔柵及一下隔柵,固定於該框架,該些熱交換板的相對二端分別固定於該上隔柵及該下隔柵,該上隔柵及該下隔柵分別包含多個柵體,該些柵體介於相鄰的每二該熱交換板之間。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除濕輪式除濕機之熱交換器,更包含一中隔柵,位於該框體且介於該上隔柵及該下隔柵之間。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除濕輪式除濕機之熱交換器,其中該框架包含一上架體及一下架體,該入氣口位於該上架體,該出氣口位於該下架體,該些熱交換板介於該上架體及該下架體之間。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除濕輪式除濕機之熱交換器,更包含一上隔柵及一下隔柵,該上隔柵固定於該上架體,該下隔柵固定於該下架體,該些熱交換板的相對二端分別固定於該上隔柵及該下隔柵,該上隔柵及該下隔柵分別包含多個柵體,該些柵體介於相鄰的每二該熱交換板之間。
  12. 一種除濕輪式除濕機之熱交換器,包含:一框架,具有一入氣口及一出氣口,以及位於該框架之底部的至少一出液口;一上隔柵及一下隔柵,分別固定於該框架,且分別包含多 個柵體;以及多個熱交換板,位於該框架,且該些熱交換板之相對二端分別固定於該上隔柵及該下隔柵,且該些柵體介於相鄰的每二該熱交換板之間,該些熱交換板之間係彼此實質上並排,且相鄰的二該熱交換板間隔一距離而具有一第一流道,且每一該熱交換板包含一本體以及多個間隔肋,該本體內具有多個第二流道,且該些間隔肋介於相鄰的二該第二流道之間,該入氣口及該出氣口連通該些第二流道,該第一流道之流道方向實質上正交於該第二流道之流道方向,每一該熱交換板鄰近於該框架的底部之一端具有一導引斜面,相鄰的二該間隔肋之間的距離大於或等於該本體的厚度。
  13. 一種除濕輪式除濕機,包含:一除濕輪模組,包含一基體及樞設於該基體的一除濕輪;一第一風流產生模組,用以提供一第一風流通過該除濕輪;一循環氣流管,固定於該基體,該循環氣流管具有一流管入口及一流管出口;一第二風流產生模組,連接於該循環氣流管,並用以提供一第二風流;一加熱器,連接於該循環氣流管,用以加熱該第二風流而令被加熱的該第二風流通過該除濕輪;以及 一熱交換器,固定於該基體,接引通過該除濕輪的該第二風流,該熱交換器包含:一框架,具有一入氣口、一出氣口以及位於該框架之底部的至少一出液口,該入氣口連接該流管出口,該出氣口連接該流管入口;以及多個熱交換板,固定於該框架,該些熱交換板之間係彼此實質上並排,且相鄰的二該熱交換板間隔一距離而具有一第一流道,且每一該熱交換板包含一本體以及至少一間隔肋,該本體內具有多個第二流道,且該至少一間隔肋介於相鄰的二該第二流道之間,該入氣口及該出氣口連通該些第二流道。
TW101222058U 2012-11-14 2012-11-14 除濕輪式除濕機及其熱交換器 TWM4602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2058U TWM460251U (zh) 2012-11-14 2012-11-14 除濕輪式除濕機及其熱交換器
KR2020130001738U KR200474142Y1 (ko) 2012-11-14 2013-03-08 건조 휠 제습기 및 그 열교환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22058U TWM460251U (zh) 2012-11-14 2012-11-14 除濕輪式除濕機及其熱交換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0251U true TWM460251U (zh) 2013-08-21

Family

ID=49481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22058U TWM460251U (zh) 2012-11-14 2012-11-14 除濕輪式除濕機及其熱交換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0474142Y1 (zh)
TW (1) TWM46025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25618B1 (ko) 2021-02-02 2021-11-15 주식회사 에이피씨테크 광촉매 반응 공기 정화 열교환 환기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79041B1 (it) * 1995-05-03 1997-12-04 Enel Spa Scambiatore di calore a piastre
KR20060125389A (ko) * 2005-06-02 2006-12-06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판형열교환기
KR20100074436A (ko) * 2008-12-24 2010-07-02 서진욱 판형 열교환기의 구조
KR101218967B1 (ko) * 2010-12-29 2013-01-07 한국수력원자력 주식회사 초고온가스 원자로용 열교환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74142Y1 (ko) 2014-08-26
KR20140003029U (ko) 2014-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82805U (ja) デシカントホイール除湿機及びその熱交換器
JP6350954B2 (ja) 衣類乾燥機または洗濯乾燥機
JP4945956B2 (ja) 除湿装置
US9057564B2 (en) Cooling tower with indirect heat exchanger
US9057563B2 (en) Cooling tower with indirect heat exchanger
JP5261865B2 (ja) 除湿装置
US8069681B1 (en) Dehumidifier, cross-flow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king a cross-flow heat exchanger
JP2017508944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KR102114069B1 (ko) 전자기기의 냉각장치
JPWO2009116194A1 (ja)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除湿機
CN104165413A (zh) 机柜空调器
TWM460251U (zh) 除濕輪式除濕機及其熱交換器
CN107435228A (zh) 干衣机
KR101303234B1 (ko) 배기열 회수용 열교환기
KR101645960B1 (ko) 냉각탑 및 냉각 시스템
JP5396580B2 (ja) 冷温水コイルを内蔵した空気熱交換器
CN101451778A (zh) 冷凝装置及其除湿装置
US8956447B2 (en) Desiccant wheel dehumidifier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of
KR101055668B1 (ko) 재생증발식 냉방기의 코어 모듈 및 그의 제작방법
CN203010888U (zh) 除湿轮式除湿机及其热交换器
KR101516793B1 (ko) 백연경감 냉각탑
JP6955551B2 (ja) 2つのエアフロー間でエネルギーを交換する熱交換器
KR20150068840A (ko) 제습기
JP4688859B2 (ja) 除湿機
GB2509741A (en) Heat exchanger of a desiccant wheel dehumidifi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