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6395U - 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 - Google Patents
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456395U TWM456395U TW102201287U TW102201287U TWM456395U TW M456395 U TWM456395 U TW M456395U TW 102201287 U TW102201287 U TW 102201287U TW 102201287 U TW102201287 U TW 102201287U TW M456395 U TWM456395 U TW M456395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fixing
- positioning
- plate body
- butt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尤指對接套管外側周邊處之定位部為定位於第一板體的垂直部上,可避免對接套管底部鉚接於水平部上因面積有限造成孔洞產生破孔或結構破壞之缺失,進而達到結構穩定、組裝牢靠及降低成本之效用。
按,一般之面板(板對板)於進行組合時,係利用具備有旋鈕、套環及螺釘之定位螺絲予以鎖接,即可將螺釘、套環固定於第一面板上,並旋動於旋鈕使螺釘為鎖入於第二面板中形成預置定位,再利用手工具將螺釘鎖緊後,使第一面板與第二面板鎖接固定成為一體,且可運用在電信局機櫃、工業電腦、工作母機等利用複數裝置、機構所組構成的設備上作板對板連接使用。
再者,請參閱如第十三圖所示,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其中該套帽A中為嵌入有具螺帽A11之螺桿A1,並於螺桿A1上套接有一彈性體B,即可將套帽A及彈性體B組裝於連結座C上,同時使套帽A下方之內勾A2嵌扣於連結座C頂端之凸緣C1處,藉此可將套帽A、彈性體B及連結座C組構而成一定位裝置D,再將連結座C底端之嵌扣C2嵌入固定於定位板體E中,便可利用手工具(如起子或扳手)將套帽A中之
螺桿A1鎖入於固定板體E1中,以此達到鎖固定位板體E與固定板體E1之目的,且於固定板體E1卸下後,定位裝置D仍可利用連結座C固定於定位板體E中而不會造成遺失。
然而,現今電信局機櫃、工業電腦、工作母機等設備使用率日漸普及之情況下,各家廠商設計的機板組、抽屜、鍵盤架等規格大都皆不相同,不過一般定位板體E之各側邊處通常垂直彎折有擋板來抵靠於固定板體E1側邊上,再利用擋板上設置之定位裝置D來將定位板體E與固定板體E1鎖接固定成為一體,惟該定位裝置D係利用鉚接方式將連結座C底端之嵌扣C2嵌入固定於定位板體E之擋板上的孔洞(圖中未示出)中,使連結座C組裝時便會容易受到擋板面積的限制而不易進行鉚接,甚至是造成孔洞產生有破孔或結構破壞之缺失,整體結構穩定性亦較差,同時造成所需之工時與成本提高,也不利於產能之提昇,則有待從事於此行業者重新設計來加以有效解決。
故,新型創作人有鑑於習用定位裝置之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利用從事於此行業之多年研發經驗不斷試作與修改,始設計出此種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的新型誕生。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對接套管中空內部為具有對應於第一板體水平部的孔洞處之穿孔,並於對接套管外側周邊處所設之定位部上朝外形成有定位於第一板體的垂直部上形成一直立狀之凸耳,且凸耳內側處形成有抵持於垂直部上之抵持面,以此定位部之結構設計,可避免對接套管底部鉚接於第一板體之水平部上因面積有限所造成孔洞產生有破孔
或結構破壞之缺失,亦可藉由對接套管之定位部與第一板體之垂直部利用鎖接固定的方式來提昇整體結構強度,進而達到結構穩定、組裝牢靠及降低成本之效用。
本創作之次要目的乃在於固定元件之頭部為向下延伸有穿入於對接套管的穿孔中之桿身及桿身下方處之固定部,並於桿身上套設有彈性元件,且固定元件之頭部上為結合有外套管,俾可按壓於外套管使固定元件之固定部向下穿入於第二板體之限位槽中,並抵壓於彈性元件呈一彈性變形位移,再扳動於外套管上呈一旋動,並連動於定位元件之固定部旋動扣持於限位槽處或鎖接於限位槽處之固定座的螺孔內形成鎖定狀態,以防止第二板體於第一板體處因誤拉產生過大剪力所造成固定元件之固定部跳脫之情況發生,並具有操作簡易之效果。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乃在於可扳動於外套管上呈一旋動使其凸肋越過對接套管環凸部之另一軌槽,並沿著導引塊反向旋轉九十度滑動位移至原先軌槽處而抵持於阻擋塊上,同時使固定元件之固定部脫離於限位槽內的限制,再施力將外套管向上拔起形成釋放狀態後,即可將第二板體於第一板體處作滑移退出,讓使用者可利用旋轉的方式快速將第二板體與第一板體形成鎖定或脫離狀態。
1‧‧‧對接套管
11‧‧‧穿孔
111‧‧‧容置槽
12‧‧‧定位部
120‧‧‧通孔
121‧‧‧凸耳
122‧‧‧抵持面
1221‧‧‧凸起
1222‧‧‧導斜面
123‧‧‧定位柱
124‧‧‧定位元件
13‧‧‧環凸部
131‧‧‧導引塊
132‧‧‧阻擋塊
133‧‧‧軌槽
134‧‧‧導斜面
2‧‧‧固定元件
21‧‧‧頭部
211‧‧‧固持塊
212‧‧‧對接槽
22‧‧‧桿身
23‧‧‧固定部
231‧‧‧縱切面
232‧‧‧弧面
233‧‧‧擋止塊
234‧‧‧外螺紋
24‧‧‧彈性元件
3‧‧‧外套管
30‧‧‧容置空間
301‧‧‧定位槽
31‧‧‧凸肋
311‧‧‧弧面
32‧‧‧環形阻擋部
33‧‧‧定位凸點
34‧‧‧軸部
341‧‧‧軸柱
35‧‧‧旋動元件
351‧‧‧扳動部
352‧‧‧軸孔
353‧‧‧頂持面
4‧‧‧第一板體
41‧‧‧垂直部
411‧‧‧剖槽
42‧‧‧水平部
43‧‧‧鎖孔
44‧‧‧接合孔
45‧‧‧孔洞
5‧‧‧第二板體
51‧‧‧限位槽
511‧‧‧缺槽
52‧‧‧固定座
521‧‧‧螺孔
A‧‧‧套帽
A1‧‧‧螺桿
A11‧‧‧螺帽
A2‧‧‧內勾
B‧‧‧彈性體
C‧‧‧連結座
C1‧‧‧凸緣
C2‧‧‧嵌扣
D‧‧‧定位裝置
E‧‧‧定位板體
E1‧‧‧固定板體
第一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 係為本創作之前視剖面圖。
第五圖 係為本創作之斷面示意圖。
第六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七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按壓時之前視剖面圖。
第八圖 係為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旋動後之前視剖面圖。
第九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前視圖。
第十圖 係為本創作再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第十一圖 係為本創作再一較佳實施例鎖接前之前視剖面圖。
第十二圖 係為本創作再一較佳實施例鎖接後之前視剖面圖。
第十三圖 係為習用定位裝置之側視剖面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構造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四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及前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為包括有對接套管1、固定元件2及外套管3,故就本案之主要構件及特徵詳述如后,其中:該對接套管1之中空內部為具有縱向穿孔11,並於穿孔11頂部設有凹陷狀之容置槽111,而對接套管1外側周邊處則設有定位部12,並於定位部12上朝外形成有至少一個凸耳121,其凸耳121上橫向設有通孔120,且凸耳121內側處形成有一平整狀之抵持
面122,另定位部12相對於凸耳121之另側處設有至少一個垂直於抵持面122處之定位柱123,並於抵持面122上方相鄰於對接套管1中央處形成有一凸起1221,且該抵持面122下方相鄰於穿孔11底部向內形成有漸縮狀之導斜面1222。
再者,對接套管1外部位於定位部12上方處為設有一環凸部13,並於環凸部13周邊處形成有呈錯位排列之複數導引塊131及外徑相較於導引塊131為大之阻擋塊132,其導引塊131相鄰於阻擋塊132處皆凹設有縱向軌槽133,且二軌槽133之間較佳實施為形成有九十度之預定夾角,再於導引塊131及阻擋塊132上方處皆形成有一漸縮狀之導斜面134。
該固定元件2為具有位於對接套管1上方處之頭部21,並於頭部21周邊處形成有固持塊211,且頭部21底面處向下延伸有穿入於穿孔11中之桿身22及桿身22下方處外徑較小之固定部23,而固定元件2之桿身22上則套設有一彈性元件24,且該彈性元件24為位於對接套管1與固定元件2之間;另,固定元件2之固定部23外表面位置則設有至少一個縱切面231,且位於不具有縱切面231位置之側邊下方處依序形成有弧面232及凸出之擋止塊233。
該外套管3內部為形成有可收容對接套管1及固定元件2之容置空間30,並於容置空間30頂部設有可供頭部21的固持塊211結合定位之定位槽301,而外套管3之容置空間30內壁面處則設有位於環凸部13的軌槽133內滑動抵持位移之複數縱向凸肋31,並於凸肋31上形成有凸出之弧面311,且位於凸肋31下方開口周緣處形
成有向內轉折之環形阻擋部32,再於外套管3之容置空間30內壁面處設有至少一個位於環形阻擋部32上方一距離位置之定位凸點33,又外套管3外側周邊處設有可供旋動元件35樞接之軸部34,且軸部34上具有相對凸出之軸柱341,此旋動元件35所具之ㄇ形狀扳動部351二側處皆設有樞接於軸柱341上之軸孔352,且二軸孔352相對內側處形成有抵持於軸柱341周圍表面處之頂持面353。
當本創作於組裝時,係先將固定元件2頭部21之固持塊211與外套管3之定位槽301為利用組裝的方式結合成為一體,並將固定元件2套設有彈性元件24之桿身22由容置槽111處向下穿入於對接套管1之穿孔11中後,其彈性元件24一端便會抵持於對接套管1頂部之容置槽111內,且彈性元件24之另端為撐抵於固定元件2之頭部21底面處,並使彈性元件24位於對接套管1與固定元件2之間呈一彈性變形狀態,再將外套管3由上向下套接於對接套管1外部,同時使外套管3之凸肋31為以弧面311滑動抵持於環凸部13對應之軌槽133內,且待定位凸點33越過環凸部13之導斜面134,便可將對接套管1為收容於外套管3之容置空間30內部,同時藉由彈性元件24彈性撐抵於固定元件2之頭部21底面處,並連動於外套管3下方開口處之環形阻擋部32抵持於對接套管1之環凸部13底面處形成擋止定位,進而使對接套管1、固定元件2與外套管3呈現活動對接狀態。
然而,外套管3較佳實施係利用環形阻擋部32抵持於對接套管1之環凸部13底面處形成擋止定位,以有效防止固定元件2受到外力影響而脫出於對接套管1之外,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依使用需求或
結構設計的不同在對接套管1之容置槽111底部設有環凸部(圖中未示出),並於環凸部底面處進一步定位有可為C型扣環或墊圈型式之止擋元件(圖中未示出),且止擋元件為套接於固定元件2之桿身22上,即可透過彈性元件24彈性撐抵於固定元件2之頭部21向上位移,其固定部23便會抵持於止擋元件底面處形成擋止定位,進而使對接套管1、固定元件2與外套管3呈現活動對接狀態,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請搭配參閱第五、六、七、八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之斷面示意圖、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按壓時之前視剖面圖及旋動後之前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為可應用於電信局機櫃、電腦伺服器、工作機台或其它具機板組、抽屜、鍵盤架等所組裝構成之設備上,且該第一板體4較佳實施可為基架、前側板與上蓋板等機板組,而第二板體5亦可為機板組、抽屜、鍵盤架等,其中該第一板體4為包括有垂直部41及位於垂直部41上下二處相對向外延伸之二水平部42,並於垂直部41上縱向形成有貫通至上方水平部42後方處之鏤空狀剖槽411,且位於剖槽411下方處設有至少一個鎖孔43及接合孔44,再於第一板體4下方處之水平部42上設有孔洞45。
當本創作之對接套管1與第一板體4於組裝時,係先將對接套管1定位部12之凸耳121為以抵持面122抵持於第一板體4之垂直部41上,其定位柱123便會嵌卡於接合孔44內呈一定位,並使通孔120對應於鎖孔43處後,便可將定位元件124穿過凸耳121
上之通孔120中,再鎖入於垂直部41之鎖孔43內使對接套管1與第一板體4鎖接固定成為一體,而對接套管1、外套管3及其旋動元件35則部分伸入於垂直部41之剖槽411處,並使旋動元件35位於剖槽411內形成一水平懸空狀態,且對接套管1之穿孔11為對應於第一板體4下方水平部42之孔洞45處,以此定位部12之結構設計,可提供對接套管1結合定位於第一板體4之垂直部41上形成一直立狀,以避免對接套管1底部鉚接於第一板體4下方處之水平部42上因面積有限所造成孔洞45產生有破孔或結構破壞之缺失,亦可藉由對接套管1之定位部12與第一板體4之垂直部41利用鎖接固定的方式來提昇整體結構強度,進而達到結構穩定、組裝牢靠及降低成本之效用。
然而,對接套管1之定位部12較佳實施係利用至少一個凸耳121上之通孔120中穿設有定位元件124,並由定位元件124鎖入於第一板體4垂直部41上對應之鎖孔43內利用鎖接固定的方式結合成為一體,但於實際應用時,對接套管1可為金屬材質或塑膠材質所製成,且該對接套管1之定位部12與第一板體4之垂直部41亦可依材質或結構設計的不同利用焊接、鉚接固定、鐳射塑膠熔接或其它定位方式結合成為一體,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當本創作於使用時,係先將第一板體4為抵靠於第二板體5表面上,並使第一板體4之孔洞45對正於第二板體5所具之限位槽51處,再按壓於外套管3使固定元件2之固定部23為由對接套管1之穿孔11處向下穿入且位於第二板體5之限位槽51中,並由固定元件2之
頭部21底面處抵壓於彈性元件24上呈一彈性變形位移,而外套管3容置空間30內壁面處之凸肋31則沿著對接套管1環凸部13對應之軌槽133內作滑動抵持位移,且待定位凸點33抵持於環凸部13之導斜面134上,再向下施加預力按壓於外套管3上使其定位凸點33為越過至環凸部13下方處,即可透過定位凸點33結構設計,提供使用者向下按壓於外套管3上時產生一定段落手感,以確實得知固定元件2之固定部23已順利位移至第二板體5之限位槽51下方處。
當固定元件2固定部23上相對之縱切面231對正於第二板體5之限位槽51內壁面處,便可扳動於旋動元件35上之扳動部351以軸部34為軸心向上扳起,並由扳動部351之頂持面353為抵持於軸部34周邊表面處使旋動元件35形成一直立狀後再朝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呈一旋動,並帶動外套管3來連動於固定元件2之頭部21能夠隨之同時旋轉,同時使外套管3之凸肋31為以弧面311越過對接套管1環凸部13對應之軌槽133,再沿著導引塊131旋轉九十度滑動位移至另一軌槽133處,並使凸肋31抵持於外徑較大之阻擋塊132上形成擋止定位,同時將固定元件2固定部23上之弧面232的頂點部位迫入於限位槽51內壁面處相對之弧狀缺槽511內,而擋止塊233則旋動扣持於限位槽51下方周緣處形成鎖定狀態,以此有效防止第二板體5於第一板體4處因為誤拉產生過大剪力所造成固定元件2之固定部23跳脫於限位槽51外之情況發生,並具有操作簡易之效果。
當本創作於釋放第二板體5時,僅需再次扳動於旋動元件35上之扳動部351,並帶動於外套管3呈一旋動使其凸肋31越過對
接套管1環凸部13上之另一軌槽133,再沿著導引塊131反向旋轉九十度滑動位移至原先軌槽133處而抵持於外徑較大之阻擋塊132上形成擋止定位,同時使固定元件2固定部23之擋止塊233及其上方處之弧面232的頂點部位分別脫離於限位槽51與缺槽511內的限制,而固定部23之縱切面231則對正於限位槽51處,並利用彈性元件24所具之彈性恢復力使固定元件2之固定部23向上活動位移,且待外套管3之定位凸點33抵持於環凸部13底緣處後,再扳動於旋動元件35上之扳動部351,或者是直接施力將外套管3向上拔起使其定位凸點33越過至環凸部13上方處形成釋放狀態,即可將第一板體4於第二板體5處作滑移退出之動作,讓使用者可利用旋轉方式使固定元件2之固定部23扣持於限位槽51內快速將第一板體4與第二板體5形成鎖定或脫離狀態,且於使用後可扳動於旋動元件35上向下呈一旋動,並由扳動部351之頂持面353為抵持於軸部34周邊表面處使旋動元件35形成一水平狀後,以有效降低整體結構的高度。
請同時參閱第九、十、十一、十二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前視圖、再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鎖接前之前視剖面圖及鎖接後之前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其中該對接套管1之定位部12上為朝外形成有相對之凸耳121,並於凸耳121上設有可供定位元件124穿設之通孔120,而固定元件2之頭部21表面中央處則設有一可為各種型式(如十字、米字凹槽或六角形凸柱等)之對接槽212,並於固定部23外表面位置具有外螺紋234,且對接套管1之環凸部13亦可配合固定元件2之固定部23上的外螺紋234,以及
外套管3之凸肋31而省略導引塊131、阻擋塊132及軌槽133之結構設計,藉此可提供固定元件2自由轉動,並利用外套管3之環形阻擋部32抵持於對接套管1之環凸部13底面處形成擋止定位使固定元件2不致脫出,另第二板體5之限位槽51處為進一步設有向下凸出之固定座52,並於固定座52內壁面處形成有一螺孔521。
當本創作於使用時,係先按壓於外套管3使固定元件2之固定部23為由對接套管1之穿孔11處通過第一板體4之孔洞45向下穿入於第二板體5之限位槽51中,並由固定元件2之頭部21底面處抵壓於彈性元件24上呈一彈性變形位移,其固定部23上之外螺紋234便可預先鎖接於固定座52之螺孔521內,再利用電動機具或手工具(如起子或扳手等)對接於頭部21之對接槽212帶動於固定部23上之外螺紋234快速鎖轉,便可將固定部23之外螺紋234鎖接於固定座52之螺孔521內形成鎖定狀態,使第一板體4與第二板體5可利用鎖接固定的方式結合成為一體,整體結構更為穩定。
上述詳細說明為針對本創作一種較佳之可行實施例說明而已,惟該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凡其它未脫離本創作所揭示之技藝精神下所完成之均等變化與修飾變更,均應包含於本創作所涵蓋之專利範圍中。
綜上所述,本創作上述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創作,實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新型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新型創作人定當
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對接套管
11‧‧‧穿孔
111‧‧‧容置槽
12‧‧‧定位部
120‧‧‧通孔
121‧‧‧凸耳
13‧‧‧環凸部
131‧‧‧導引塊
132‧‧‧阻擋塊
133‧‧‧軌槽
134‧‧‧導斜面
2‧‧‧固定元件
21‧‧‧頭部
211‧‧‧固持塊
22‧‧‧桿身
23‧‧‧固定部
231‧‧‧縱切面
232‧‧‧弧面
233‧‧‧擋止塊
24‧‧‧彈性元件
3‧‧‧外套管
30‧‧‧容置空間
301‧‧‧定位槽
31‧‧‧凸肋
311‧‧‧弧面
33‧‧‧定位凸點
34‧‧‧軸部
341‧‧‧軸柱
35‧‧‧旋動元件
351‧‧‧扳動部
352‧‧‧軸孔
353‧‧‧頂持面
Claims (10)
- 一種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係包括有對接套管、固定元件及外套管,其中:該對接套管之中空內部為具有對應於預設第一板體水平部的孔洞處之穿孔,而對接套管外側周邊處則設有定位部,並於定位部上朝外形成有至少一個定位於預設第一板體垂直部上之凸耳,且凸耳內側處形成有抵持於垂直部上之抵持面;該固定元件為具有位於對接套管上方之頭部,並於頭部底面處向下延伸有穿入於穿孔中之桿身及桿身下方處之固定部,且桿身上套設有位於對接套管與固定元件間之彈性元件;該外套管為結合於固定元件之頭部上,並於外套管內部形成有可收容對接套管及固定元件之容置空間,俾可按壓於外套管使固定元件之固定部為向下穿入於預設第二板體之限位槽中,並抵壓於彈性元件呈一彈性變形位移,再扳動於外套管上呈一旋動來連動於固定元件之固定部定位於預設第二板體之限位槽處形成鎖定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其中該對接套管定位部之凸耳上為設有可供定位元件穿設再鎖入於預設第一板體垂直部的鎖孔內鎖接固定成為一體之通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其中該對接套管之定位部相對於凸耳之另側處為設有至少一個垂直於抵持面處並嵌卡於預設第一板體垂直部的接合孔內呈一定位之定位柱。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其中該對接套管 定位部之抵持面上方相鄰於對接套管中央處為形成有凸起,且抵持面下方相鄰於穿孔底部向內形成有漸縮狀之導斜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其中該對接套管外部位於定位部上方處為設有一環凸部,並於環凸部周邊處形成有呈錯位排列之複數導引塊及外徑相較於導引塊為大之阻擋塊,且導引塊相鄰於阻擋塊處皆凹設有縱向軌槽,而外套管之容置空間內壁面處則設有滑動抵持於環凸部的軌槽內之複數縱向凸肋,俾可扳動於旋動元件之扳動部上,並帶動外套管使凸肋越過軌槽沿著導引塊滑動位移至另一軌槽處而抵持於阻擋塊上形成擋止定位,且固定元件之固定部定位於預設第二板體之限位槽處形成鎖定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其中該固定元件之固定部外表面位置為設有至少一個縱切面,且位於不具有縱切面位置之側邊下方處形成有旋動扣持於預設第二板體的限位槽處呈一定位之凸出擋止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其中該固定元件固定部之擋止塊上方處為形成有可迫入於預設第二板體限位槽內壁面處的缺槽內之弧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其中該對接套管之穿孔頂部為設有凹陷狀之容置槽,而固定元件桿身上所套設之彈性元件一端為抵持於容置槽內,且彈性元件另端撐抵於頭部底面處呈一彈性變形狀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其中該對接套管 可為金屬材質或塑膠材質所製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其中該固定元件之固定部外表面位置為具有外螺紋,並由固定部上之外螺紋鎖接於預設第二板體限位槽處之固定座螺孔內鎖接固定成為一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201287U TWM456395U (zh) | 2013-01-21 | 2013-01-21 | 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201287U TWM456395U (zh) | 2013-01-21 | 2013-01-21 | 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56395U true TWM456395U (zh) | 2013-07-01 |
Family
ID=49226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201287U TWM456395U (zh) | 2013-01-21 | 2013-01-21 | 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45639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49585B (zh) * | 2013-07-24 | 2016-09-11 | Hanwit Prec Ind Ltd | The handle structure of the plate |
TWI623689B (zh) * | 2016-12-01 | 2018-05-11 | 恒昌行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 Positioning means |
CN108397461A (zh) * | 2017-02-07 | 2018-08-14 | 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定位装置 |
-
2013
- 2013-01-21 TW TW102201287U patent/TWM456395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49585B (zh) * | 2013-07-24 | 2016-09-11 | Hanwit Prec Ind Ltd | The handle structure of the plate |
TWI623689B (zh) * | 2016-12-01 | 2018-05-11 | 恒昌行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 Positioning means |
CN108397461A (zh) * | 2017-02-07 | 2018-08-14 | 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定位装置 |
CN108397461B (zh) * | 2017-02-07 | 2020-05-08 | 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定位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449183U (zh) | 板對板快速定位裝置 | |
TWI637113B (zh) | Offset fixing device | |
US20130174712A1 (en) | Quick-release cymbal felt locating device | |
US20180202482A1 (en) | Fastening device | |
TWM515044U (zh) | 快速定位扣件 | |
TWM536292U (zh) | 固定裝置 | |
TWM456395U (zh) | 定位裝置之對接套筒 | |
TW202117199A (zh) | 定位裝置 | |
TWM512073U (zh) | 固定裝置 | |
TWM467753U (zh) | 固定裝置 | |
JP2016061365A (ja) | フレーム連結具 | |
TWM529775U (zh) | 固定裝置 | |
TWM481571U (zh) | 固定裝置 | |
TW201506264A (zh) | 固定裝置 | |
TWI734402B (zh) | 固定裝置 | |
TWM509277U (zh) | 定位裝置之結構改良 | |
TWI734403B (zh) | 固定裝置 | |
TWM482663U (zh) | 板材固定裝置 | |
TWM482240U (zh) | 固定裝置 | |
US9133010B2 (en) | Beverage server with conveniently separable barrel body and base | |
TWI807556B (zh) | 固定裝置 | |
JP2015173700A (ja) | 浴槽用手摺り | |
TWI422473B (zh) | The handle of the assembly structure improved | |
TW201400717A (zh) | 螺絲可偏移定位裝置 | |
TWI620622B (zh) | 定位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