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29775U - 固定裝置 - Google Patents

固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29775U
TWM529775U TW105210182U TW105210182U TWM529775U TW M529775 U TWM529775 U TW M529775U TW 105210182 U TW105210182 U TW 105210182U TW 105210182 U TW105210182 U TW 105210182U TW M529775 U TWM529775 U TW M52977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ositioning
hole
head
f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0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g-De Wu
Original Assignee
Hanwit Prec Ind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wit Prec Ind Ltd filed Critical Hanwit Prec Ind Ltd
Priority to TW105210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29775U/zh
Publication of TWM529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29775U/zh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Description

固定裝置
本創作係提供一種固定裝置,尤指轉動外套管以使內部裝設之旋扣構件向上位移,其旋扣構件位於套筒內的固定件之複數擋止塊即擋止於套筒底面定位階部之複數定位剖槽內,以防止旋扣構件及外套管產生軸向旋轉,而形成錯位狀態,藉此增長整體行程且同時降低結構高度。
按,一般之面板(板對板)於進行組合時,係利用具備有旋鈕、套環及螺釘之定位螺絲予以鎖接,即可將螺釘、套環固定於第一面板上,並旋動於旋鈕使螺釘為鎖入於第二面板中形成預置定位,再利用手工具將螺釘鎖緊後,使第一面板與第二面板鎖接固定成為一體,且可運用在電信局機櫃、工業電腦、工作母機等利用複數裝置、機構所組構成的設備上作板對板連接使用。
再者,亦有業者研發出另一種可供使用者利用手工具來將板對板進行固定或分離之定位裝置,請參閱第八圖所示,由圖中可清楚看出,該套帽A中為嵌入有具螺帽A11之螺桿A1,並於螺桿A1上套接有一彈性體B,即可將套帽A及彈性體B組裝於連結座C上,並使套帽A下方之內勾A2嵌扣於連結座C頂端之凸緣C1處,藉此可將套帽A、彈性體B及連結座C組構成一定位裝置D,再將連結座C底端之嵌扣C2嵌 入固定於定位板體E中後,便可利用手工具(如起子或扳手)將套帽A中之螺桿A1鎖入於固定板體E1中,以此達到鎖固定位板體E與固定板體E1之目的,且於固定板體E1卸下後,定位裝置D仍可利用連結座C固定於定位板體E中而不會造成遺失。
然而,現今電信局機櫃、工業電腦、工作母機等設備使用率日漸普及,且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之情況下,各項設備都朝向輕、薄、短、小的模式設計,而此種利用定位裝置D將定位板體E與固定板體E1鎖接固定的方式,其套帽A雖可透過內勾A2來嵌扣於連結座C之凸緣C1,以防止套帽A於鎖入或卸下的作業中分離於連結座C,進而避免套帽A及內部嵌入之螺桿A1遺失,但是,由於螺桿A1鎖接於固定板體E1內時,該螺帽A11底面與連結座C頂面間須預留一預設長度(其預設長度至少為螺桿A1鎖接於固定板體E1內的深度),才可供螺桿A1鎖接於固定板體E1內,然而該套帽A為利用內勾A2來嵌扣於凸緣C1,所以套帽A需配合預設長度而具有一定的高度,如此將佔用各項設備內的空間,導致妨礙到內部其餘電子零件的使用空間,進而使各項設備的內部空間不敷使用。
是以,要如何設法解決上述習用之缺失與不便,即為從事此行業之相關業者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
故,創作人有鑑於上述之問題與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固定裝置。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乃在於該套筒內部為貫設有穿孔,並於套筒外表面上方處朝外凸伸有環凸體,且環凸體外環周圍等距凹設有複數凹槽,再於套筒底面並位於穿孔周緣處朝下方設有位於預設第一板體與預設第二板體間之環狀定位階部,且定位階部相對二側分別剖設有定位剖槽,而定位階部與套筒之間設有定位部,以供定位於預設第一板體的孔洞處,再於套筒上方設有旋扣構件之頭部,並於頭部中央處貫設有嵌持孔,且嵌持孔內嵌固有固定件上方凸設之鉚接部,再於鉚接部下方延伸有穿設於穿孔內之桿體,而桿體下方處朝外凸設有伸入於定位階部之複數定位剖槽內之複數擋止塊,以供旋動扣持於預設第二板體的限位孔處,且固定件上套設有位於套筒與旋扣構件間之彈性元件,即可再於頭部外結合有外套管,其外套管所具之容置空間內壁面設有至少一個供於複數凹槽上作滑動抵持位移之凸肋,當外套管受到彈性元件所具之彈性恢復力而向上位移時,其複數擋止塊為位於複數定位剖槽內,並擋止於定位剖槽底部之擋止面,以防止旋扣構件及外套管產生軸向旋轉之現象,且避免複數擋止塊錯位於預設第二板體之限位孔處,進而供使用者無需進行將複數擋止塊對位於限位孔處之動作,以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藉此增長旋扣構件及外套管整體行程,並同時降低結構高度,便可達到減少材料成本、適用性廣泛及提升產品競爭力之目的。
1‧‧‧套筒
11‧‧‧穿孔
111‧‧‧容置槽
12‧‧‧環凸體
121‧‧‧凹槽
13‧‧‧定位階部
131‧‧‧定位剖槽
1311‧‧‧擋止面
14‧‧‧定位部
141‧‧‧溝槽
2‧‧‧旋扣構件
21‧‧‧頭部
210‧‧‧嵌持孔
211‧‧‧卡掣凸環
212‧‧‧凸部
22‧‧‧固定件
221‧‧‧鉚接部
222‧‧‧桿體
2221‧‧‧縱切面
2222‧‧‧弧面
223‧‧‧擋止塊
2231‧‧‧抵持面
23‧‧‧彈性元件
3‧‧‧外套管
30‧‧‧容置空間
31‧‧‧凸肋
311‧‧‧導斜面
32‧‧‧套接孔
33‧‧‧環狀嵌固槽
34‧‧‧扳動部
4‧‧‧第一板體
41‧‧‧孔洞
5‧‧‧第二板體
51‧‧‧限位孔
52‧‧‧環體
520‧‧‧容置槽
A‧‧‧套帽
A1‧‧‧螺桿
A11‧‧‧螺帽
A2‧‧‧內勾
B‧‧‧彈性體
C‧‧‧連結座
C1‧‧‧凸緣
C2‧‧‧嵌扣
D‧‧‧定位裝置
E‧‧‧定位板體
E1‧‧‧固定板體
第一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 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 係為本創作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 係為本創作之側視剖面圖。
第五圖 係為本創作按壓前之側視剖面圖。
第六圖 係為本創作按壓後之側視剖面圖。
第七圖 係為本創作旋動後之側視剖面圖。
第八圖 係為習用之側視剖面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構造,茲繪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請參閱第一、二、三、四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另一視角之立體分解圖及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係包括套筒1、旋扣構件2及外套管3,其中:該套筒1內部為貫設有穿孔11,並於穿孔11頂部設有擴大孔徑之容置槽111,且套筒1外表面上方處朝外凸伸有環凸體12,再於環凸體12外環周圍等距凹設有複數凹槽121,而套筒1底面並位於穿孔11周緣處朝下方設有環狀定位階部13,且定位階部13相對二側分別剖設有定位剖槽131,再於各定位剖槽131底部形成有擋止面1311,而定位階部13與套筒1之間設有定位部141,且定位部14外表面上設有環狀溝槽141。
該旋扣構件2係包括頭部21、固定件22及彈性元件23,其頭部21為位於套筒1上方處,並於頭部21中央處貫設有嵌持孔 210,而頭部21周緣處朝外形成有卡掣凸環211,且頭部21底部並位於嵌持孔210周緣處設有隆起之凸部212,再於頭部21內結合固定有固定件22,其固定件22上方處凸設有壓花狀且嵌固於嵌持孔210內之鉚接部221,並於鉚接部221下方延伸有穿設於套筒1的穿孔11內之桿體222,且桿體222外表面設有至少一個縱切面2221,再於固定件22外表面相對於縱切面2221另側形成有弧面2222,而各弧面2222下方處朝外凸設有伸入於定位剖槽131內之擋止塊223,並於各擋止塊223頂面形成有供抵擋於擋止面1311上之抵持面2231,即可再於固定件22上套設有彈性元件23,且彈性元件23為位於套筒1與旋扣構件2之間。
該外套管3內部為具有可供收容套筒1及旋扣構件2之容置空間30,並於容置空間30內壁面處設有至少一個位於環凸體12的複數凹槽121上作滑動之縱向凸肋31,其凸肋31下方朝容置空間30內設有導斜面311,而容置空間30上方形成有縮小孔徑且供頭部21嵌固之套接孔32,且容置空間30內壁面相鄰於套接孔32處設有供卡掣凸環211嵌入之環狀嵌固槽33,再於外套管3表面朝外形成有至少一個扳動部34。
當本創作於組裝時,係先將外套管3嵌設於旋扣構件2之頭部21外部,以使頭部21及周緣處之卡掣凸環211分別嵌固於外套管3之套接孔32及環狀嵌固槽33內,再將彈性元件23放置於套筒1穿孔11之容置槽111內,便可將頭部21從套筒1上方處向下穿入於套筒1之穿孔11中,以使頭部21之凸部212位於容置槽111內並 穿入於彈性元件23中,即可將旋扣構件2之固定件22從套筒1下方處向上穿入於穿孔11中,以使固定件22之鉚接部221穿過彈性元件23並嵌固於頭部21之嵌持孔210內呈一結合定位,且固定件22之複數擋止塊223為分別伸入於定位階部13二側之定位剖槽131內呈一定位,以及彈性元件23一端便會抵持於容置槽111內,並由彈性元件23之另端彈性撐抵於頭部21底面處後,可使彈性元件23位於套筒1與旋扣構件2之間呈一彈性變形狀態,進而使套筒1、旋扣構件2與外套管3呈現活動對接狀態。
上述之旋扣構件2之頭部21上較佳實施為可利用塑料以包覆射出方式一體成型有外套管3,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將頭部21之卡掣凸環211與外套管3利用組裝方式嵌卡固定成為一體,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請參閱第五、六、七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按壓前之側視剖面圖、按壓後之側視剖面圖及旋動後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之固定裝置較佳實施為可應用於電信局機櫃、電腦伺服器、工作機台或其它具機板組、抽屜、鍵盤架等所組構成之設備或裝置上,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將第一板體4與第二板體5分別作為面板及框架,以組構成伺服器機箱,並於伺服器機箱內部為收容有主機板、電源供應器、存取設備(如硬碟、光碟機等)、介面卡或其它電子設備,其第一板體4為貫設有孔洞41,而該第二板體5為貫設有限位孔51,並於限位孔51周邊加工成型出凹陷狀之環體52,且環體52內部形成有容置槽520 。
當本創作之套筒1組裝於第一板體4上時,係先將套筒1之定位階部13穿過第一板體4之孔洞41,並使套筒1之定位部14底面處抵靠於第一板體4之孔洞41周緣處,再利用沖壓治具沖壓於旋扣構件2之頭部21上使彈性元件23受力呈一彈性變形狀態,便可藉由頭部21底面處抵壓於套筒1頂部連帶將定位部14向下鉚入於孔洞41處結合定位,並利用定位部14之環狀溝槽141來將套筒1穩固的迫緊於孔洞41處結合定位成為一體。
上述套筒1之定位部14較佳為利用鉚接的方式來結合於第一板體4上,但於實際應用時,亦可透過表面黏著技術(SMT)、熔接、卡榫結合或其它可將套筒1固定於第一板體4上之結合方式,舉凡可達成前述效果之形式皆應受本創作所涵蓋,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之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當本創作於使用時,係先將第一板體4向下抵靠於第二板體5表面上,並使第一板體4之孔洞41對正於第二板體5之限位孔51處,且使套筒1之定位階部13伸入於第二板體5的環體52之容置槽520內,即可向下按壓於外套管3,使旋扣構件2之固定件22穿出套筒1之穿孔11後伸入於限位孔51中,便可藉由旋扣構件2之頭部21底面處抵壓於彈性元件23上呈一彈性變形位移,同時,其外套管3之凸肋31便會透過導斜面311導引,使凸肋31沿著套筒1外表面環凸體12上所對應之凹槽121上作縱向滑動抵持位移。
當固定件22的桿體222上相對之縱切面2221為對 正於限位孔51內壁面處時,便可扳動於外套管3之扳動部34上呈一旋動,並使凸肋31越過凹槽121處,再沿著環凸體12表面旋轉九十度滑動位移至另一凹槽121處以形成擋止定位,並連帶將固定件22之擋止塊223旋動扣持於限位孔51下方周緣處形成鎖定狀態,以有效防止第一板體4於第二板體5處因為誤拉產生過大剪力所造成旋扣構件2之固定件22跳脫於限位孔51外之情況發生,即可利用固定件22之二側擋止塊223來抵持於限位孔51底面處,以達到將第一板體4對接、結合於第二板體5上之目的。
而當使用者欲將本創作釋放於第二板體5上時,僅需再次扳動於外套管3之扳動部34上呈一順向或反向旋動,並帶動於凸肋31越過另一凹槽121處,再沿著環凸體12表面順向或反向旋轉九十度滑動位移至另一或原先之凹槽121內形成擋止定位,並連帶將旋扣構件2固定件22上相對之縱切面2221對正於第二板體5之限位孔51內壁面處,便可藉由彈性元件23所具之彈性恢復力使固定件22之複數擋止塊223向上活動位移而脫離於限位孔51內的限制,並收容於定位階部13之複數定位剖槽131內,且供擋止面1311止擋,即可供使用者透過扳動外套管3以利用旋轉方式使旋扣構件2的固定件22之複數擋止塊223扣持或釋放於限位孔51內,進而快速將第一板體4與第二板體5形成鎖定或脫離狀態,藉此達到操作簡易、組裝牢靠且定位確實之效用。
本創作旋扣構件2的固定件22之複數擋止塊223於釋放狀態時,為收容於套筒1的定位階部13之複數定位剖槽131內,且 複數擋止塊223為供套筒1複數定位剖槽131之擋止面1311止擋,即可透過複數擋止塊223定位於複數定位剖槽131內之結構設計來防止旋扣構件2及外套管3於釋放狀態時產生軸向旋轉的現象,以避免複數擋止塊223錯位於第二板體5之限位孔51處,進而供使用者於鎖定作業中無需將複數擋止塊223進行對位於限位孔51處之動作,以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藉此達到增長旋扣構件2及外套管3整體行程,並同時降低結構高度之效用,以使本創作具有適用性廣泛、降低使用時條件限制的約束之功能及減少材料成本等優越條件,進而達到提升產品競爭力之效果。
故,本創作主要針對套筒1為穿設有穿孔11,並於套筒1外表面之環凸體12環設有等距之複數凹槽121,再於套筒1底面並位於穿孔11周緣處朝下方設有定位階部13,且定位階部13相對二側分別剖設有定位剖槽131,再於定位階部13與套筒1之間設有定位部14,而套筒1上方設有旋扣構件2之頭部21,並於頭部21嵌固有固定件22上方凸設之鉚接部221,且鉚接部221下方延伸有穿設於穿孔11內之桿體222,而桿體222下方朝外凸設有伸入於定位剖槽131內且供擋止於定位剖槽131的擋止面1311處之複數擋止塊223,再於頭部21外結合有外套管3,並於外套管3內部形成有容置空間30,且容置空間30內壁面設有至少一個供於複數凹槽121上作滑動抵持位移之凸肋31,當外套管3向上活動位移時,其複數擋止塊223為位於複數定位剖槽131內,並擋止於擋止面1311底部,以防止旋扣構件2及外套管3脫離出套筒1,進而減少旋扣構件2及外套管3整體 高度,故舉凡可達成前述效果之結構、裝置皆應受本創作所涵蓋,此種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創作上述固定裝置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創作,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案,以保障創作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套筒
11‧‧‧穿孔
111‧‧‧容置槽
12‧‧‧環凸體
121‧‧‧凹槽
13‧‧‧定位階部
131‧‧‧定位剖槽
2‧‧‧旋扣構件
21‧‧‧頭部
210‧‧‧嵌持孔
211‧‧‧卡掣凸環
22‧‧‧固定件
221‧‧‧鉚接部
222‧‧‧桿體
2221‧‧‧縱切面
2222‧‧‧弧面
223‧‧‧擋止塊
2231‧‧‧抵持面
23‧‧‧彈性元件
3‧‧‧外套管
30‧‧‧容置空間
32‧‧‧套接孔
34‧‧‧扳動部

Claims (9)

  1. 一種固定裝置,係包括套筒、旋扣構件及外套管,其中:該套筒內部為貫設有穿孔,並於套筒外表面上方處朝外凸伸有環凸體,且環凸體外環周圍等距凹設有複數凹槽,再於套筒底面並位於穿孔周緣處朝下方設有位於預設第一板體與預設第二板體間之環狀定位階部,且定位階部相對二側分別剖設有定位剖槽,而定位階部與套筒之間設有供定位於預設第一板體的孔洞處之定位部;該旋扣構件係包括頭部、固定件及彈性元件,其頭部為位於套筒上方處,並於頭部中央處貫設有嵌持孔,且嵌持孔內嵌固有固定件上方凸設之鉚接部,再於鉚接部下方延伸有穿設於套筒的穿孔內之桿體,而桿體下方處朝外凸設有伸入於定位階部之複數定位剖槽內且供旋動扣持於預設第二板體的限位孔處之複數擋止塊,再於固定件上套設有位於套筒與旋扣構件間之彈性元件;及該外套管為結合定位於旋扣構件之頭部上,並於外套管內部具有供收容套筒及旋扣構件之容置空間,且容置空間內壁面處設有至少一個位於環凸體的複數凹槽上作滑動抵持位移之凸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套筒之穿孔頂部為設有擴大孔徑之容置槽,而該旋扣構件之彈性元件一端為抵持於容置槽內,並由彈性元件之另端彈性撐抵於頭部底面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套筒之定位部外表面上為設有環狀溝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定位階部之複數定位 剖槽底部處分別形成有擋止面,而該固定件之各擋止塊頂面形成有供抵擋於擋止面上之抵持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旋扣構件之頭部周緣處為朝外形成有卡掣凸環,而該外套管上方形成有縮小孔徑且供頭部嵌固之套接孔,再於容置空間內壁面相鄰於套接孔處設有供卡掣凸環嵌入之環狀嵌固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旋扣構件之頭部底部位於嵌持孔周緣處為設有供彈性元件套設且呈隆起狀之凸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固定件之桿體外表面為設有至少一個縱切面,再於固定件外表面相對於縱切面另側形成有弧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外套管之凸肋下方朝容置空間內為設有導斜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其中該外套管表面朝外形成有至少一個扳動部。
TW105210182U 2016-07-06 2016-07-06 固定裝置 TWM529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0182U TWM529775U (zh) 2016-07-06 2016-07-06 固定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0182U TWM529775U (zh) 2016-07-06 2016-07-06 固定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9775U true TWM529775U (zh) 2016-10-01

Family

ID=57848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0182U TWM529775U (zh) 2016-07-06 2016-07-06 固定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2977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0622B (zh) * 2017-04-17 2018-04-11 恒昌行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定位裝置
CN109238386A (zh) * 2018-10-24 2019-01-18 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开合盖板的计量仪表控制器及燃气表
TWI734403B (zh) * 2020-03-06 2021-07-21 恒昌行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固定裝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0622B (zh) * 2017-04-17 2018-04-11 恒昌行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定位裝置
CN109238386A (zh) * 2018-10-24 2019-01-18 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开合盖板的计量仪表控制器及燃气表
TWI734403B (zh) * 2020-03-06 2021-07-21 恒昌行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固定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49183U (zh) 板對板快速定位裝置
TWM545383U (zh) 固定裝置
TWI576519B (zh) Fixtures
CN108075328B (zh) 快速扣接结构
TWM515040U (zh) 回彈扣件
TWM529775U (zh) 固定裝置
TWM505783U (zh) 快拆扣件
TWI637113B (zh) Offset fixing device
TWM536292U (zh) 固定裝置
TWI463077B (zh) Plate - to - board fast positioning device and its assembling method
CN211423090U (zh) 固定装置
TWM545193U (zh) 扣接結構
TWM481571U (zh) 固定裝置
CN103501582A (zh)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led显示装置
JP3208481U (ja) 保持手段固定機構
EP2282067B1 (en) Connecting fitting
TWM471121U (zh) 板材定位裝置
CN211039300U (zh) 固定装置
TWI422473B (zh) The handle of the assembly structure improved
TWM449208U (zh) 固定裝置
TWI620622B (zh) 定位裝置
TWI500471B (zh) Plate - to - board fast positioning device and its cooperation components
TWI807556B (zh) 固定裝置
TWM457087U (zh) 板對板快速定位裝置
TWM458066U (zh) 固定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