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39300U - 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39300U CN211039300U CN201921337635.5U CN201921337635U CN211039300U CN 211039300 U CN211039300 U CN 211039300U CN 201921337635 U CN201921337635 U CN 201921337635U CN 211039300 U CN211039300 U CN 2110393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 sleeve
- groove
- joint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在本体一侧的限位环体上凸设有对接体,而对接体上套设有外径大于限位环体的外径的第一垫圈,且本体相对于对接体另一侧设有定位部,而本体上套设有弹性元件,再在定位元件及弹性元件外部设有套筒,其套筒内部的穿孔顶部凹设有供限位环体活动位移的凹槽,且凹槽底部设有内径较小的限位槽,且该衔接杆的杆体一端设有供对接体结合的第一衔接部,而杆体相对于第一衔接部另一端设有第二衔接部,再在第二衔接部上结合有驱动装置的驱动元件的连接体,当定位装置于冲压组装的过程中,该第一垫圈会受到穿孔的限位槽内壁面挤压呈一限位,以减少定位元件于冲压过程中所产生的偏摆、晃动情形,进而提升组装的合格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尤指定位元件的对接体上套设有第一垫圈,当定位装置于冲压组装的过程中,该第一垫圈会受到穿孔的限位槽内壁面挤压呈一限位,以可减少定位元件于冲压过程中所产生的偏摆、晃动情形,进而达到提升组装合格率的效果。
背景技术
一般的面板(板对板)于进行组合时,系利用具备有旋钮、套环及螺钉的定位螺丝予以锁接,即可将螺钉、套环固定于第一面板上,并旋动于旋钮使螺钉锁入于第二面板中形成预置定位,再利用手工具将螺钉锁紧后,使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锁接固定成为一体,且可运用在电信局机柜、工业电脑、工作母机等利用复数装置、机构所组构成的设备上作板对板连接使用。
然而,现今电信局机柜、工业电脑或工作母机等设备使用率日渐普及的情况下,各家厂商设计的机箱、机板组、抽屉或键盘架等规格大都不尽相同,以致于需要定位螺丝的长度也不相同,若需要依据不同定位螺丝长度开发不同的模具,则会耗费高额的开模设计及制造上的成本,且因各家厂商所需的长度不同,倘若为了其中一家厂商生产过剩时,则无法给予另一家厂商使用,以致于发生材料上的浪费及占用诸多库存的情况。
况且,若所需要定位螺丝的长度较长时,会使定位螺丝的螺钉随之较长,而较长的螺钉在与套环进行冲压组装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偏摆、歪斜的情况,以致于螺钉与套环组装后,其螺钉无法流畅地进行后续板材锁固作业,导致造成使用上诸多不便之处。
是以,要如何设法解决上述现有的缺失与不便,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始设计出此种固定装置的新型专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装置、衔接杆及驱动装置,其中:
该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元件、弹性元件及套筒,其中该定位元件具有本体,并在本体一侧设有朝外凸起的限位环体,且限位环体一侧设有朝外凸起的对接体,并在对接体上套设有软性材质制成且外径大于限位环体的外径的第一垫圈,且本体相对于对接体另一侧设有供结合于预设板材上的定位部,并在定位元件的本体上套设有弹性元件,再在定位元件及弹性元件外部装设有套筒,该套筒内部贯设有供本体及定位部穿入的穿孔,并在穿孔顶部凹设有供限位环体活动位移的凹槽,且凹槽底部设有内径小于凹槽并使通过的第一垫圈产生挤压变形的限位槽,而限位槽与凹槽之间形成有朝限位槽方向渐缩的渐缩面,且该弹性元件二端弹性撑抵于定位元件的限位环体与套筒之间;
该衔接杆具有杆体,并在杆体一端设有供对接体结合的第一衔接部,而杆体相对于第一衔接部另一端设有第二衔接部;
该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元件及外套管,其中该驱动元件一侧设有供结合第二衔接部上的连接体,而驱动元件相对于连接体另一侧设有驱动部。
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定位元件的对接体表面上设有第一铆接面,且该连接体表面上形成有第二铆接面,而该衔接杆的第一衔接部及第二衔接部分别在杆体二端面凹设有供与第一铆接面铆接为一体的第一衔接孔,以及供与第二铆接面铆接为一体的第二衔接孔。
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定位元件的对接体相邻于本体一侧处设有外径小于限位环体外径且供第一垫圈套设的凸块,且该第一垫圈内部形成有供凸块穿过的穿孔,而该穿孔内壁面抵贴于凸块外壁面。
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限位槽底部凹设有供弹性元件一端抵持的抵持槽。
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套筒底部表面上设有供定位预设板体上的固定部,而套筒相对于固定部另一侧设有供止挡于限位环体顶部的阻挡部。
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套筒的固定部位于套筒表面上凹设有铆接于预设板体上的固定槽。
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固定槽内部凹设有容置槽,且容置槽中结合有第二垫圈。
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套筒的阻挡部具有朝穿孔内斜伸并供挡止于限位环体顶面的环形止挡环。
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驱动元件的驱动部位于驱动元件顶面处形成有作动面。
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驱动元件的连接体与驱动部之间朝外凸设有定位环,且该驱动元件上装设有外套管,而该外套管内部贯设有供驱动元件置入的通孔,并在通孔内壁面凹设有供定位环嵌入形成定位的嵌合槽,且该外套管顶部外表面形成有操作面。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乃在于,因定位元件的对接体上套设有第一垫圈,所以当定位装置于冲压组装的过程中,该第一垫圈会受到穿孔的限位槽内壁面挤压呈一限位,以可减少定位元件于冲压过程中所产生的偏摆、晃动情形,进而达到提升组装合格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优点乃在于该定位元件于套筒的穿孔内位移的过程中,其因定位元件的对接体上套设有第一垫圈,且该第一垫圈的外径大于本体的限位环体的外径,所以可利用第一垫圈来避免限位环体直接碰触到穿孔内壁面,进而达到避免穿孔内壁面受到限位环体接触而产生刮痕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乃在于该固定装置于运送时,为可先下压驱动装置,以使定位元件的对接体上所套设的第一垫圈于穿孔的限位槽中呈一挤压限位,进而防止定位元件受到弹性元件的弹性回复力而往回位移,以可减少衔接杆裸露在外的长度,如此于运输时不易受到碰撞而发生损坏的情况,且可减少所占用的空间,以达到降低运送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优点乃在于该定位装置所具定位元件的本体一侧设有对接体,而本体相对于对接体另一侧设有供结合于预设板材上的定位部,且该衔接杆的杆体一端设有供对接体结合的第一衔接部,而杆体相对于第一衔接部另一端设有第二衔接部,再在第二衔接部上结合有驱动装置的驱动元件的连接体,而驱动元件相对于连接体另一侧设有驱动部,该衔接杆为可依据不同厂商的需求来更换、组装不同长度,以可提升使用上的适配性、广泛性,进而提升整体产品竞争力,且利用更换衔接杆的方式也可使不同厂商可共用同一种定位装置及驱动装置的模块,如此可减少不同型式的定位装置及驱动装置库存及浪费,以达到降低整体生产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点乃在于该固定装置配合不同厂商的需求时,仅需更换衔接杆的长度即可,以使该定位装置及驱动装置毋须进行更换,如此使定位装置及驱动装置只需通过一套模具生产即可,进而可降低模具设计及开发成本,以达到减少制造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定位装置;11-定位元件;111-本体;1111-限位环体;112-对接体;1121-第一铆接面;1122-凸块;1123-第一垫圈;1124-穿孔;113-定位部;1131-外螺纹;12-弹性元件;13-套筒;131-穿孔;1311-凹槽;1312-限位槽;1313-渐缩面;1314-抵持槽;132-固定部;1321-固定槽;1322-容置槽;1323-第二垫圈;133-阻挡部;1331-环形止挡环;2-衔接杆;21-杆体;22-第一衔接部;221-第一衔接孔;23-第二衔接部;231-第二衔接孔;3-驱动装置;31-驱动元件;311-连接体;3111-第二铆接面;312-驱动部;3121-作动面;313-定位环;32-外套管;321-通孔;322-嵌合槽;323-操作面;4-板体;41-固定孔;5-板材;51-锁孔;511-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至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前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侧视剖面图、使用时的侧视剖面图及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定位装置1、衔接杆2及驱动装置3,其中:
该定位装置1包括定位元件11、弹性元件12及套筒13,其中该定位元件11具有圆柱状的本体111,并在本体111一侧设有朝外凸起的限位环体1111,且限位环体1111一侧设有朝外凸起的对接体112,再在对接体112表面上设有凹凸状的第一铆接面1121,而对接体112相邻于本体111一侧处设有外径小于限位环体1111外径的凸块1122,并在凸块1122上套设有软性材质制成且外径大于限位环体1111的外径的第一垫圈1123,且第一垫圈1123内部形成有供凸块1122穿过的穿孔1124,而穿孔1124内壁面抵贴于凸块1122外壁面,且本体111相对于对接体112另一侧设有具外螺纹1131的定位部113,并在定位元件11的本体111上套设有弹性元件12,再在定位元件11及弹性元件12外部装设有套筒13,其套筒13内部贯设有可供本体111及定位部113穿入的穿孔131,并在穿孔131顶部凹设有可供限位环体1111活动位移的凹槽1311,且凹槽1311底部设有内径较小并可使通过的第一垫圈1123产生挤压变形的限位槽1312,而限位槽1312与凹槽1311之间形成有朝限位槽1312方向渐缩的渐缩面1313,又于限位槽1312底部凹设有可供弹性元件12一端抵持的抵持槽1314,再在套筒13底部表面上设有固定部132,而固定部132位于套筒13表面上环状凹设有固定槽1321,又于固定槽1321内部凹设有容置槽1322,且容置槽1322中结合有第二垫圈1323,而套筒13相对于固定部132另一侧设有阻挡部133,且阻挡部133具有朝穿孔131内斜伸并供挡止于限位环体1111顶面的环形止挡环1331;上述的弹性元件12二端为分别抵持于限位环体1111及凹槽1311之间。
该衔接杆2具有圆柱状的杆体21,并在杆体21相对二端设有第一衔接部22及第二衔接部23,且该第一衔接部22及第二衔接部23分别位于杆体21二端面凹设有第一衔接孔221及第二衔接孔231。
该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元件31及外套管32,其中该驱动元件31一侧设有连接体311,且连接体311表面上形成有凹凸状的第二铆接面3111,而驱动元件31相对于连接体311另一侧设有驱动部312,且驱动部312位于驱动元件31顶面处形成有作动面3121,再在连接体311与驱动部312之间朝外凸设有外径较大的定位环313,又于驱动元件31上装设有外套管32,其外套管32内部贯设有供驱动元件31置入的通孔321,并在通孔321内壁面凹设有供定位环313嵌入呈一定位的嵌合槽322,再在外套管32顶部外表面形成有可为压花表面、粗糙表面、具止滑条纹或止滑凸点等可供操作的操作面323。
上述驱动元件31的驱动部312的作动面3121可为十字槽、内六角孔、梅花孔或一字槽等供相对型式的手工具(如:十字起子、棘轮扳手、开口扳手、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或一字起子等)驱动而带动驱动元件31旋转呈径向活动位移。
当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为可先将定位装置1的定位元件11装设于衔接杆2的第一衔接部22上,以使定位元件11的对接体112伸入于第一衔接部22的第一衔接孔221中,并利用铆接机台(图中未示出)来将第一衔接孔221内壁面与对接体112的第一铆接面1121铆接结合成一体,再在定位元件11的本体111上活动套设有弹性元件12及套筒13,且凭借冲压机台(图中未示出)来使套筒13的阻挡部133产生变形,如此避免套筒13脱离于定位元件11,而在冲压的过程中,该本体111的限位环体1111会朝下位移,且该对接体112的凸块1122上所套设的第一垫圈1123也会随之朝下位移,其第一垫圈1123下降到穿孔131的渐缩面1313时,该第一垫圈1123外缘处即会随着渐缩面1313形状而产生变形,再下降到限位槽1312时,该第一垫圈1123外缘处便会受到穿孔131的限位槽1312内壁面挤压呈一限位,且因第一垫圈1123的穿孔1124内壁面抵贴于凸块1122外壁面,所以可通过第一垫圈1123来减少定位元件11于冲压过程中所产生的偏摆、晃动情形,且待定位装置1组装于衔接杆2上后,便可将驱动装置3的驱动元件31组装于衔接杆2的第二衔接部23上,进而使驱动元件31的连接体311伸入于第二衔接部23的第二衔接孔231中,且也利用铆接机台来使连接体311的第二铆接面3111组装于第二衔接孔231铆接结合成一体,便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作业。
上述定位元件11的对接体112及驱动元件31的连接体311较佳为利用铆接的方式来组装定位于衔接杆2二端,但于实际应用时,也可通过螺纹锁固、卡扣组装或焊接等连结方式来组装于衔接杆2二端,然而,有关定位元件11及驱动元件31组装于衔接杆2二端的方式很多,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都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本实用新型于出厂前,为可依据不同厂商的需求来更换、组装不同长度的衔接杆2,且本实用新型于运送时,为可先下压驱动装置3,以使定位元件11的对接体112上所套设的第一垫圈1123于穿孔131的限位槽1312中呈一挤压限位,进而防止定位元件11的限位环体1111受到弹性元件12的弹性回复力而往回位移,以可减少衔接杆2裸露在外的长度,如此于运输时不易受到碰撞而发生损坏的情况,且本实用新型于实际使用时,该定位装置1为可先将套筒13的固定部132置入于板体4的固定孔41中,并利用铆接机台来使固定部132的容置槽1322与固定孔41铆接为一体,以使套筒13稳固结合于板体4上,再将板体4抵靠于板材5上后,便可将手工具(图中未示出)伸入于外套管32的通孔321中,并对接驱动元件31的驱动部312的作动面3121上转动,或者直接利用徒手捏持于外套管32的操作面323转动,进而带动衔接杆2及定位装置1的定位元件11轴向转动,且于套筒13的穿孔131内活动径向位移,进而使本体111表面凸起的限位环体1111挤压于弹性元件12呈一压缩变形,如此使定位元件11的定位部113结合于板材5的锁孔51中,且该定位部113的外螺纹1131即会与锁孔51的内螺纹511相互螺合为一体,如此可凭借衔接杆2来延伸整体长度,以方便使板体4与板材5层迭状结合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的优点:
(一)该定位元件11的对接体112上套设有第一垫圈1123,当定位装置1于冲压组装的过程中,该第一垫圈1123会受到穿孔131的限位槽1312内壁面挤压呈一限位,以可减少定位元件11于冲压过程中所产生的偏摆、晃动情形,进而达到提升组装合格率的效果。
(二)该定位元件11于套筒13的穿孔131内位移的过程中,其因定位元件11的对接体112上套设有第一垫圈1123,且该第一垫圈1123的外径大于本体111的限位环体1111的外径,所以可利用第一垫圈1123来避免限位环体1111直接碰触到穿孔131内壁面,进而避免穿孔131内壁面受到限位环体1111接触而产生刮痕。
(三)该固定装置于运送时,为可先下压驱动装置3,以使定位元件11的对接体112上所套设的第一垫圈1123于穿孔131的限位槽1312中呈一挤压限位,进而防止定位元件11的限位环体1111受到弹性元件12的弹性回复力而往回位移,以可减少衔接杆2裸露在外的长度,如此于运输时不易受到碰撞而发生损坏的情况,且可减少所占用的空间,以达到降低运送成本的效果。
(四)该衔接杆2为可依据不同厂商的需求来更换、组装不同长度,以可提升使用上的适配性、广泛性,进而提升整体产品的竞争力,且利用更换衔接杆2的方式也可使不同厂商可共用同一种定位装置1及驱动装置3的模块,如此可减少不同型式的定位装置1及驱动装置3库存及浪费,以达到降低整体生产成本的效用。
(五)该固定装置配合不同厂商的需求时,仅需更换衔接杆2的长度即可,所以定位装置1及驱动装置3毋须进行更换,如此使定位装置1及驱动装置3只需通过一套模具生产即可,进而可降低模具设计及开发成本,以达到减少制造成本的效果。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装置、衔接杆及驱动装置,其中:
该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元件、弹性元件及套筒,其中该定位元件具有本体,并在本体一侧设有朝外凸起的限位环体,且限位环体一侧设有朝外凸起的对接体,并在对接体上套设有软性材质制成且外径大于限位环体的外径的第一垫圈,且本体相对于对接体另一侧设有供结合于预设板材上的定位部,并在定位元件的本体上套设有弹性元件,再在定位元件及弹性元件外部装设有套筒,该套筒内部贯设有供本体及定位部穿入的穿孔,并在穿孔顶部凹设有供限位环体活动位移的凹槽,且凹槽底部设有内径小于凹槽并使通过的第一垫圈产生挤压变形的限位槽,而限位槽与凹槽之间形成有朝限位槽方向渐缩的渐缩面,且该弹性元件二端弹性撑抵于定位元件的限位环体与套筒之间;
该衔接杆具有杆体,并在杆体一端设有供对接体结合的第一衔接部,而杆体相对于第一衔接部另一端设有第二衔接部;
该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元件及外套管,其中该驱动元件一侧设有供结合第二衔接部上的连接体,而驱动元件相对于连接体另一侧设有驱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元件的对接体表面上设有第一铆接面,且该连接体表面上形成有第二铆接面,而该衔接杆的第一衔接部及第二衔接部分别在杆体二端面凹设有供与第一铆接面铆接为一体的第一衔接孔,以及供与第二铆接面铆接为一体的第二衔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元件的对接体相邻于本体一侧处设有外径小于限位环体外径且供第一垫圈套设的凸块,且该第一垫圈内部形成有供凸块穿过的穿孔,而该穿孔内壁面抵贴于凸块外壁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槽底部凹设有供弹性元件一端抵持的抵持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底部表面上设有供定位预设板体上的固定部,而套筒相对于固定部另一侧设有供止挡于限位环体顶部的阻挡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固定部位于套筒表面上凹设有铆接于预设板体上的固定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槽内部凹设有容置槽,且容置槽中结合有第二垫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阻挡部具有朝穿孔内斜伸并供挡止于限位环体顶面的环形止挡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元件的驱动部位于驱动元件顶面处形成有作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元件的连接体与驱动部之间朝外凸设有定位环,且该驱动元件上装设有外套管,而该外套管内部贯设有供驱动元件置入的通孔,并在通孔内壁面凹设有供定位环嵌入形成定位的嵌合槽,且该外套管顶部外表面形成有操作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37635.5U CN211039300U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固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37635.5U CN211039300U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39300U true CN211039300U (zh) | 2020-07-17 |
Family
ID=71565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37635.5U Active CN211039300U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3930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89451A (zh) * | 2020-08-03 | 2020-10-20 | 吕瑞 | 一种夹持机构以及姿势矫正架 |
-
2019
- 2019-08-16 CN CN201921337635.5U patent/CN21103930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89451A (zh) * | 2020-08-03 | 2020-10-20 | 吕瑞 | 一种夹持机构以及姿势矫正架 |
CN111789451B (zh) * | 2020-08-03 | 2023-11-10 | 吕瑞 | 一种夹持机构以及姿势矫正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85444B2 (en) | Power strip device | |
CN105302234B (zh) | 可用来拆装一扩展卡模块的固定机构及电子装置 | |
US9141146B2 (en) | Latch device and computer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CN108075328B (zh) | 快速扣接结构 | |
US20180334838A1 (en) | Latch and assembly using the same | |
US20090059551A1 (en) | Disk drive cage with shielding member | |
CN211039300U (zh) | 固定装置 | |
TWI637113B (zh) | Offset fixing device | |
TWM536292U (zh) | 固定裝置 | |
CN211639673U (zh) | 套筒 | |
CN114630542B (zh) | 固定组件及板对板固定装置 | |
TWM529775U (zh) | 固定裝置 | |
US9259816B2 (en) | Locking mechanism | |
US10971779B2 (en) | Hold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20150136436A1 (en) | Secur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ase Comprising the Same | |
CN112909865B (zh) | 线材固定组件、线材固定件及电子装置 | |
TWI734403B (zh) | 固定裝置 | |
TWI691654B (zh) | 固定裝置 | |
CN112975803B (zh) | 套筒及该套筒的使用方法 | |
US20090122471A1 (en) | Panel and Housing Assembly that is Assembled and Disassembled Easily and Quickly | |
TWI498712B (zh) | 筆記型電腦觸控結構 | |
TWM482240U (zh) | 固定裝置 | |
CN110608218B (zh) | 定位装置的组装方法 | |
TWM575832U (zh) | Fixtures | |
TWM587230U (zh) | 固定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