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1966U - 筒匣用收容器 - Google Patents

筒匣用收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1966U
TWM451966U TW101211631U TW101211631U TWM451966U TW M451966 U TWM451966 U TW M451966U TW 101211631 U TW101211631 U TW 101211631U TW 101211631 U TW101211631 U TW 101211631U TW M451966 U TWM451966 U TW M45196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tridge
cartridges
container
end side
p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1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tsushi Gotanda
Tatsuya Ikeda
Original Assignee
Fujirebi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rebio Kk filed Critical Fujirebio Kk
Publication of TWM4519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1966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9/00Supporting devices; Holding devices
    • B01L9/06Test-tube stands; Test-tube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26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having blocks or racks of reaction cells or cuvet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12Block or rack elements with a single row of samp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27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nestable or stockabl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 Package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Description

筒匣用收容器
本新型是關於筒匣用收容器,用來收容筒匣,該筒匣具有:在長邊方向一端側配置的一端側凹坑、與在長邊方向另一端側配置的另一端側凹坑。
習知作為這種筒匣,已知具有:配置在長邊方向一端側,作成在下方較長的筒狀的一端側凹坑、以及配置在長邊方向另一端側,相較於上述一端側凹坑在下方較短的筒狀的另一端側凹坑(例如,專利文獻1的第1圖)。作為筒匣用收容器,具備有:將該筒匣以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複數個而可將其收容的凹狀的收容部,上述收容部,具備有:將收容的各筒匣的一端側凹坑之間分隔,且用來限制各筒匣的一端側凹坑側朝上述排列方向移動的情形的一端側凹坑分隔部(例如專利文獻2)。
在筒匣用收容器,一端側凹坑分隔部,用來限制各筒匣的一端側凹坑側朝上述排列方向移動的情形。也就是說,在該筒匣用收容器,當在將筒匣以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排列複數個而收容於收容部的狀態搬運時,能限制各筒匣的一端側凹坑側產生位置偏移這樣的移動,在收容部內讓筒匣的一端側凹坑側不易朝其排列方向不經意地彈跳或位置偏移。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301050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意匠登錄第1274481號公報
在上述習知的筒匣用收容器,雖然限制了各筒匣的一端側凹坑側的移動,而另一端側凹坑側,可朝其排列方向移動。因此,當如上述將複數的筒匣搬運時,另一端側凹坑側,藉由朝其排列方向不經意地彈跳而移動而容易造成位置偏移。在上述習知的筒匣用收容器,其問題是不易保持將筒匣在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複數排列而將其收容於收容部的狀態而將其搬運。
因此,本新型,鑒於上述問題,其課題要提供一種筒匣用收容器,容易保持將筒匣在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複數排列而將其收容於收容部的狀態而將其搬運。
本新型的筒匣用收容器,具備有:將筒匣在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複數排列且可將其收容的凹狀的收容部;該筒匣具有:在長邊方向一端側配置的一端側凹坑、與在長邊方向另一端側配置的另一端側凹坑;上述收容部,具備有:將收容的各筒匣的一端側凹坑 之間分隔,且用來限制各筒匣的一端側凹坑側朝上述排列方向移動的情形之一端側凹坑分隔部、以及將收容的各筒匣的另一端側凹坑之間分隔,且用來限制各筒匣的另一端側凹坑側朝上述排列方向移動的情形之另一端側凹坑分隔部。
在本新型的筒匣用收容器,上述收容部,具備有下部分隔部,該下部分隔部用來限制:所收容的各筒匣的一端側凹坑的下部朝上述長邊方向另一端側移動的情形。
在本新型的筒匣用收容器,具備有一對貼附用肋部,該貼附用肋部,用來貼附頂部密封件的上述排列方向的兩端部,該頂部密封件將複數排列於上述收容部而收容的筒匣的上方予以覆蓋;上述貼附用肋部的寬度尺寸,可與上述頂部密封件的寬度尺寸相同或大致相同。
以下針對本新型的筒匣用收容器,參考第1圖~第11圖來說明。本實施方式的筒匣用收容器,是用來收容:放入有在臨床檢查的領域的免疫測定所使用的試藥等的筒匣,主要是用來將筒匣供給到自動免疫測定裝置所使用的構造。該筒匣用收容器,如第1圖所示,是具備有:主體部1、與在該主體部設置的凹狀的收容部2。在以下的說明,是以第2圖的正視圖作為基準,來規定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將紙面表背面方向規定為前後方向。
主體部1,是由:容器狀的左主體部1、容器狀的右 主體部12、以及將左主體部11及右主體部12連結的連結部13所構成(參考第1圖~第5圖)。在本實施方式,主體部1,其高度為35.4mm,左右方向的長度為180mm,前後方向的長度為37mm。主體部1的尺寸,並不限定為上述尺寸,可因應於收容對象的筒匣的形狀、數量等而變更。
左主體部11,其左右方向的尺寸較前後方向的尺寸更長,作成上端開口而成為容器狀。具體來說,左主體部11,具備有:在左右方向(長邊方向)相對向的一對左壁部111及右壁部112、在前後方向(短邊方向)相對向的一對前壁部113及後壁部114、以及構成底面的底壁部115(參考第4圖)。左主體部11,換言之,具備有:配置在長邊方向一端側的左壁部111、配置在長邊方向另一端側的右壁部112、配置在短邊方向一端側的前壁部113、配置在短邊方向另一端側的後壁部114、以及構成底面的底壁部115。
左壁部111,具備有:矩形板狀的左壁主體部111a、以及從該左壁主體部111a的上端朝上方延伸設置的貼附用肋部111b(參考第7圖)。在該左壁部111的內面(右面),設置有:在其中央部沿著上下的板狀的插入肋部111c、以及形成於該插入肋部111c的下方的插入孔111d(參考第4圖、第5圖、第8圖)。插入肋部111c,從貼附用肋部111b的上端起涵蓋左壁主體部111a的下部附近(較下端更上方)形成於上下方向,插入孔111d,從該插 入肋部111c的下端位置的左壁主體部111a的下部附近(較下端更上方)起至下端而形成在上下方向(參考第8圖)。在左壁部111的內面(右面),在其前部側設置有沿著上下的板狀的內面肋部111e(參考第4圖)。該內面肋部111e,從左壁主體部111a的上端起至下端而形成在上下方向。在左壁部111的外面(左面),設置有外面肋部111f與平面部111g(參考第7圖)。具體來說,外面肋部111f,作成沿著上下方向的板狀,設置有複數個(在本實施方式為三個)而在貼附用肋部111b的前後方向分離。平面部111g,其外面(左面)作成平面的塊體狀,設置成在左壁主體部111a的上部涵蓋前後方向。該平面部111g的外面(左面),與外面肋部111f的外面(左面)成為同一平面。而平面部111g的外面(左面),也可設置成位於較外面肋部111f的外面(左面)更外側(左方)。
右壁部112,作成矩形板狀,設置成與左壁部111(詳細來說為左壁主體部111a)相對向。該右壁部112的高度及前後的長度尺寸,與左壁主體部111a的尺寸大致相同。
前壁部113,作成在左右方向較長的矩形板狀。在上端朝外側(前方)突出設置有:涵蓋左右方向的全長的鉤爪狀的把手113a(參考第2圖、第4圖、第10圖)。在前壁部113的內面(後面),設置有:設置成從下端起至較上端更上方的預定高度之板狀的淺型凹坑分隔部(另一 端側凹坑分隔部)113b(參考第8圖、第10圖)。淺型凹坑分隔部113b,設定成:越上方則前後方向的長度越短,且較前壁部113的高度更高(在本實施方式,較前壁部113的高度更高大致0.17倍)。該淺型凹坑分隔部113b,涵蓋前壁部113的左右方向設置複數個(在本實施方式為6個)且分隔大致相等間隔。在各淺型凹坑分隔部113b之間的前壁部113上端,朝上方突出設置有突出部113c。該突出部113c,涵蓋前壁部113上端的左右方向而以大致相等間隔分離而設置有複數個(在本實施方式為7個)。前壁部113的上端位置,與左壁主體部111a及右壁部112的上端位置大致相等而成為同一平面。
後壁部114,作成在左右方向較長的矩形板狀。該後壁部114的除了上部的部分,挖洞而成為孔部(參考第3圖、第4圖、第10圖)。在後壁部114的上部,涵蓋左右方向的全長,朝外側(後側)突出設置有鉤爪狀的把手114a(參考第10圖)。在後壁部114的內面(前面),設置有:從後述的底壁部115上面部起至上端設置的板狀的深型凹坑分隔部(一端側凹坑分隔部)114b。深型凹坑分隔部114b,越朝上方則前後方向的長度越短。該深型凹坑分隔部114b,涵蓋後壁部114的左右方向而以大致相等間隔分離而設置有複數個(在本實施方式為6個)。在各深型凹坑分隔部114b之間的後壁部114的上端,朝上方突出設置有突出部114c。該突出部114c,涵蓋後壁部114上端的左右方向而以大致相等間隔分離而設置有複數個 (在本實施方式為7個)。後壁部114的上端位置,與左壁主體部111a及右壁部112及前壁部113的上端位置大致相等而成為同一平面。
底壁部115,作成在左右方向較長的矩形板狀。在底壁部115的中央部,設置有:越朝上方越縮徑的筒狀部115a、以及在鄰接於該筒狀部的位置朝上方稍微突出的突出部115b(參考第4圖、第5圖、第8圖)。在底壁部115的左端部且在與左壁主體部111a下端連接的部分,在其中央部連接設置有上述插入孔111d。而在底壁部115的前端部且在與前壁部113下端對應的部分,挖洞成為孔部。在底壁部115的前部,涵蓋左右方向的全長而形成有朝上方凸出設置的板狀的凸部115c(參考第4圖、第8圖、第10圖)。在該凸部115c的上端,連接設置有上述淺型凹坑分隔部113b的下端,並且連接設置有左壁部111的內面肋部111e的下端。在底壁部115的後部側(後壁部114側),涵蓋左右方向的全長而形成有朝上方凸出設置的板狀的下部分隔部115d(參考第4圖、第10圖)。下部分隔部115d的高度,較上述凸部115c的高度更高,為左壁主體部111a及右壁部112及前壁部113及後壁部114的高度的大致一半程度的高度(參考第10圖)。在下部分隔部115d的後面,連接設置著深型凹坑分隔部114d的下部的前端。在底壁部115的後部且在較下部分隔部115d更後方的部分,連接設置著深型凹坑分隔部114b的下端。在該底壁部115的後端部,在各深型凹坑分隔部 114b之間穿設有剖面大致圓形的圓形孔115e(參考第4圖、第5圖)。該圓形孔115e,涵蓋底壁部115的左右方向而以大致相等間隔分離而設置有複數個(在本實施方式為7個)。
以該左主體部11的一對左壁部111及右壁部112、一對的前壁部113及後壁部114、及底壁部115所包圍的凹狀的區域,為收容部2(參考第1圖)。也就是,收容部2,是藉由左壁部111的內面、右壁部112的內面、前壁部113的內面、後壁部114的內面、及底壁部115的上面所確定的區域。因此,收容部2,是在上述主體部1的內側設置的構成元件,具備有:內面肋部111e、淺型凹坑分隔部113b、及深型凹坑分隔部114b。該收容部2,是將筒匣3複數排列且可將其收容。
筒匣3,如第12A圖及第12B圖所示,具備有:深型凹坑31、與該深型凹坑31鄰接的淺型凹坑32、以及隔著深型凹坑31及淺型凹坑32的上端而相對向的一對把手部33。深型凹坑31,是具有預定深度的有底的筒狀體。在該深型凹坑31,注入有例如將相對於測定對象物的抗體或抗原固體化的固相試藥。淺型凹坑32,是具有預定深度的有底的筒狀體,其深度較深型凹坑31更淺。在該淺型凹坑32,注入例如標誌試藥。把手部33,作成鉤爪狀。在該筒匣3,排列有一個深型凹坑31、及與該深型凹坑31鄰接的兩個淺型凹坑32,該排列方向為筒匣3的長邊方向。也就是說,深型筒匣31,是配置在長邊方向一端側的一端側 凹坑,淺型凹坑32,是配置在長邊方向另一端側的另一端側凹坑。在該筒匣3,深型凹坑31及淺型凹坑32的上端作成同一平面。在深型凹坑31的長邊方向一端側的側面,突出設置有其中一方的把手部33,在淺型凹坑32的長邊方向另一端側的側面,突出設置有另一方的把手部33。在筒匣3的上面,設置有深型凹坑31及淺型凹坑32的開口。為了將該開口封閉,筒匣3的上面是以密封件(詳細來說是鋁密封件)所覆蓋(未圖示)。
右主體部12,為與左主體部11為左右對稱的構造(參考第1圖~第6圖、第8圖、第11圖)。具體來說,右主體部12,具備有:在左右方向相對向的一對左壁部121及右壁部122、在前後方向相對向的一對前壁部123及後壁部124、以及作為底面的底壁部125(參考第4圖、第5圖)。左壁部121,對應於左主體部11的右壁部112,與該右壁部112為同樣的構造。右壁部122,對應於左主體部11的左壁部111,與該左壁部111為同樣的構造。在右壁部122,右壁主體部122a的內面(右面)構成為平面狀,不具有:如左主體部11的左壁部111,沿著上下的板狀的插入肋部111c、與在該插入肋部111c的下方形成的插入孔111d。前壁部123,對應於左主體部11的前壁部113,與該前壁部113為同樣構造。後壁部124,對應於左主體部11的後壁部114,與該後壁部114為同樣構造。底壁部125,對應於左主體部11的底壁部115,與該底壁部115為同樣構造。底壁部125,在左部側(左壁 部121側)設置有:越上方越縮徑的筒狀部125a、以及在與該筒狀部125a鄰接的位置朝上方稍微突出的突出部125b,不像左主體部11的底壁部115是在中央部。
連結部13,是作成將左主體部11的右壁部112與右主體部12的左壁部121連結。具體來說,連結部13是由:將右壁部112的上端部與左壁部121的上端部連結的板狀的上板部131、將右壁部112的前端部與左壁部121的前端部連結的板狀的前板部132、以及將右壁部112的後端部與左壁部121的後端部連結的板狀的後板部133所構成(參考第5圖、第9圖)。在該上板部131的上面部,分別在右壁部112的上端側與左壁部121的上端側設置有:朝上方突出的貼附用肋部131a、131b(參考第1圖、第8圖)。該貼附用肋部131a、131b的上端的高度位置,是與左壁部111的貼附用肋部111b及右壁部122的貼附用肋部122b的上端的高度位置相等。
針對由以上構造所構成的筒匣用收容器的使用的一個例子,參考第13圖~第16圖來說明。
未收容筒匣3的空的筒匣用收容器,是以沿著左右方向(或收容筒匣3的排列方向)複數排列的狀態捆包交貨。在主體部1的左端及右端的側壁(左主體部11的左壁部111及右主體部12的右壁部122)的外面,形成有:與外面肋部111f、122f設置為同一平面的平面部111g、122g,所以當將複數的筒匣用收容器沿著上述排列方向抵接排列時,如第13A及第13B圖所示,讓其中一方的筒匣 用收容器的平面部111g與另一方的筒匣用收容器的平面部122g抵接。也就是說,讓其中一方的筒匣用收容器與另一方的筒匣用收容器的平面彼此接觸。因此,藉由該抵接,防止:抵接導致的按壓力僅作用於主體部的一部分而在主體部的一部分產生變形的情形。
接著對於已交貨的空的筒匣用收容器,貼附IC標籤(印有製品名稱、測試數量、儲存方法、有效日期、批量號碼、公司名稱之標籤)。將充填試藥完畢的筒匣3,以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複數排列而收容於收容部2。具體來說,在左主體部11的收容部2排列收容有7個筒匣3,在右主體部12的收容部2排列收容有7個筒匣3。當該收容時,將在底壁部115的後部側朝左右方向分離而穿設的圓形孔115e作為記號,如第14A圖及第14B圖所示,將各筒匣3的深型凹坑31嵌入於深型凹坑分隔部114b、124b之間,並且將深型凹坑31的下部嵌入(插入)於:以深型凹坑分隔部114b、124b與下部分隔部115d、125d所確定的區域。而將各筒匣3的淺型凹坑32,嵌入於與上述深型凹坑分隔部114b、124b相對向的淺型凹坑分隔部113b、123b之間。將各筒匣3的把手部33,以覆蓋前壁部113、123的突出部113c、123c的上方的方式載置於把手113a、123a的上面,並且以覆蓋後壁部114、124的突出部114c、124c的上方的方式,載置於把手114a、124a的上面。
如第15A圖及第15B圖所示,在筒匣3的上方沿著排 列方向載置有頂部密封件T。將組裝有加熱器的加熱頭按壓加熱,而將頂部密封件T貼附在筒匣用收容器的4個貼附用肋部111b、131a、131b、122b。將與連結部13的上板部131的上面(QR碼(登錄商標)標籤貼附部)對應的頂部密封部分切除。切除後的左主體部11側的頂部密封件T的兩端部,貼附於:左壁部111的貼附用肋部111b的上面、以及連結部13上的左主體部11側(右壁部112側)的貼附用肋部131a的上面。也就是說,左壁部111的貼附用肋部111b、與連結部13上的右壁部112側的貼附用肋部131a作為一對貼附用肋部。切除後的右主體部12側的頂部密封件T的兩端部,貼附於:右壁部122的貼附用肋部122b的上面、與連結部13上的右主體部12側(左壁部121側)的貼附用肋部131b的上面。也就是說,右壁部122的貼附用肋部122b、與連結部13上的左壁部121側的貼附用肋部131b作為一對貼附用肋部。
接著,如上述將筒匣3複數收容的筒匣用收容器,為了進行各筒匣3的自動免疫測定,被移送到自動免疫測定裝置的設置處。在自動免疫測定前,將貼附於筒匣用收容器的頂部密封件T剝落。當將頂部密封件T剝落時,例如在左主體部11側的頂部密封件T,從在連結部13上的貼附用肋部131a貼附的一端部側,朝向在左壁部111的貼附用肋部111b貼附的另一端部側剝落。而在右主體部12側的頂部密封件T,從在連結部13上的貼附用肋部131b 貼附的一端部側,朝向在右壁部122的貼附用肋部122b貼附的另一端部側剝落。
這裡的左壁部111的貼附用肋部111b及右壁部122的貼附用肋部122b的寬度尺寸(前後方向的長度),是與頂部密封件T的寬度尺寸相同或大致相同也就是稍大。而連結部13上的兩個貼附用肋部131a、131b的寬度尺寸(前後方向的長度),是與頂部密封件T的寬度尺寸相同或大致相同也就是稍小。因此,當如上述將頂部密封件T剝落時,能容易將貼附用肋部131a、131b的寬度上的頂部密封件T摘下。也就是說,從貼附用肋部131a、131b的寬度外側難以將頂部密封件T摘下,能防止:誤將用來封閉筒匣3的上面開口的密封件一起摘下。
在將頂部密封件T剝落之後,將筒匣3以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複數排列而收容於收容部2的狀態的筒匣用收容器,被運輸到自動免疫測定裝置內的預定位置。此時,所收容的各筒匣3的深型凹坑31,藉由深型凹坑分隔部114b、124b所分隔,各筒匣3的深型凹坑31側被限制朝其排列方向移動(參考第14A圖及第14B圖)。所收容的各筒匣3的淺型凹坑32,藉由淺型凹坑分隔部113b、123b所分隔,各筒匣3的淺型凹坑32側被限制朝其排列方向移動。所收容的各筒匣3的深型凹坑31的下部,藉由從淺型凹坑32的下方的位置的底壁部115、125上面凸出設置的下部分隔部115d、125d,而被限制朝長邊方向另一端側(淺型凹坑32側)移動。因此,在該筒匣用收容 器,當運輸時,筒匣3不會不經意地朝排列方向或長邊方向彈飛出、或晃動而位置偏移,能將筒匣3保持為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複數排列而收容於收容部2的狀態,將其運送到自動免疫測定裝置內的預定位置。
在自動免疫測定後(筒匣3使用後),變空的筒匣用收容器,在回收之前期間,例如如第16圖所示,以上下積疊的狀態暫時將其保管管理。當將複數的筒匣用收容器積疊時,下段的深型凹坑分隔部114b、124b的上端,抵接於:上段的筒匣用收容器的收容深型凹坑31側(或後壁部側114、124側)的底面(下面)而支承。也就是說,下段的深型凹坑分隔部114b、124b,是一端側底面支承肋部。而下段的左壁部111的內面肋部111e及右壁部122的內面肋部122e的上端,抵接於:上段的筒匣用收容器的收容淺型凹坑32側(或前壁部側113、123側)的底面(下面)而支承。也就是說,左壁部111的內面肋部111e及右壁部122的內面肋部122e,是另一端側底面支承肋部。這裡的下段的深型凹坑分隔部114b、124b、與下段的左壁部111的內面肋部111e及右壁部122的內面肋部122e,當將複數的筒匣用收容器積疊時,將該底面支承為讓上段的筒匣用收容器的底面(下面)成為水平。因此,當將複數的筒匣用收容器積疊時,將上段的筒匣用收容器支承為水平,防止其對於下段的筒匣用收容器,朝收容深型凹坑31側(後壁部側114、124側)或收容淺型凹坑32側(前壁部側113、123側)傾斜,能將變空的複數 的筒匣用收容器積疊。且變空的筒匣用收容器,能在回收後洗淨等而再度使用(再使用或再利用)。
以上,藉由本實施方式的筒匣用收容器,具備有可將筒匣3以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複數排列而收容的凹狀的收容器2,該筒匣3具有:在長邊方向一端側配置的深型凹坑31(一端側凹坑)、以及在長邊方向另一端側配置的淺型凹坑32(另一端側凹坑);上述收容部2,具備有:將所收容的各筒匣3的深型凹坑31之間分隔,用來限制各筒匣3的深型凹坑31側朝上述排列方向移動的情形之深型凹坑分隔部(一端側凹坑分隔部)114b、124b、以及將所收容的各筒匣3的淺型凹坑32之間分隔,用來限制各筒匣3的淺型凹坑32側朝上述排列方向移動的情形之淺型凹坑分隔部(另一端側凹坑分隔部)113b、123b。
因此,深型凹坑分隔部114b、124b,限制各筒匣3的深型凹坑31側朝上述排列方向移動的情形,淺型凹坑分隔部113b、123b,限制各筒匣3的淺型凹坑32側朝上述排列方向移動的情形。也就是說,在該筒匣用收容器,當將筒匣3在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複數排列而收容於收容部2的狀態運送時,能限制:各筒匣3的深型凹坑31側及淺型凹坑32側的位置偏移地移動,在收容部2內筒匣3的深型凹坑31側及淺型凹坑32側難以朝其排列方向不經意地彈飛或晃動而位置偏移。於是在筒匣用收容器,能將筒匣3保持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且複數排列而收容於收容部2的狀態,而能容易地運送。
本實施方式的筒匣用收容器,上述收容部2,具備有下部分隔部115d、125d,用來限制:所收容的各筒匣3的深型凹坑31的下部朝上述長邊方向另一端側移動。
藉由該筒匣用收容器,當要將深型凹坑31的下部朝長邊方向另一端側(詳細來說為收容筒匣3的狀態的淺型凹坑32的下方區域)移動時,深型凹坑31的下部的移動被下部分隔部115d、125d所擋住。因此,在筒匣用收容器,深型凹坑31的下部難以朝長邊方向另一端側不經意地彈飛、或晃動而位置偏移。於是在該筒匣用收容器,能將筒匣3保持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而複數排列而收容於收容部2的狀態,而能容易將其運送。
在本實施方式的筒匣用收容器,具備有一對貼附用肋部111b、131a、131b、122b,該一對貼附用肋部111b、131a、131b、122b用來貼附頂部密封件T的上述排列方向的兩端部,該頂部密封件T將複數排列收容於上述收容部2的筒匣3的上方覆蓋;上述貼附用肋部111b、131a、131b、122b的寬度尺寸,與上述頂部密封件T的寬度尺寸相同或大致相同。
藉由該筒匣用收容器,黏接頂部密封件T的貼附用肋部111b、131a、131b、122b的寬度尺寸,與上述頂部密封件T的寬度尺寸相同或大致相同,所以當為了將收容於筒匣用收容器的筒匣3測定而將頂部密封件T剝落時,容易將貼附用肋部111b、131a、131b、122b的寬度上的頂部密封件T摘下。也就是說,當將頂部密封件T摘下時, 能防止:從貼附用肋部111b、131a、131b、122b的寬度外側將頂部密封件T摘下,能防止誤將用來封閉筒匣3的深型凹坑31及淺型凹坑32的開口的密封件一起摘下。
在本實施方式的筒匣用收容器,具備有:在外面側形成外面肋部111f的左壁部111(側壁)、與在外面側形成外面肋部122f的右壁部122(側壁),該左壁部111及右壁部122,具備有:與上述外面肋部111f、122f設置為同一平面,且當將複數的筒匣用收容器沿著上述排列方向(左右方向)抵接排列時,與另外的筒匣用收容器抵接的平面部111g、122g。
藉由該筒匣用收容器,當捆包交貨時,當將複數的筒匣用收容器沿著上述排列方向抵接排列時,讓其中一方的筒匣用收容器的平面部與另一方的筒匣用收容器的平面部抵接。藉由該面接觸,能防止抵接造成的按壓力只作用在主體部1的一部分,能防止主體部1的變形而達到保持品質。
在本實施方式的筒匣用收容器,上述收容部2,具備有:當將複數的筒匣用收容器積疊時,將上述筒匣用收容器的收容上述深型凹坑31側之底面支承的深型凹坑分隔部114b、124b(一端側底面支承肋部)、以及將上段的筒匣用收容器的收容上述淺型凹坑32側之底面支承的內面肋部111e、122e(另一端側底面支承肋部);上述深型凹坑分隔部114b、124b與內面肋部111e、122e,當將複數的筒匣用收容器積疊時,將該底面支承為讓上段的筒匣用 收容器的底面成為水平。
藉由該筒匣用收容器,當將複數的筒匣用收容器積疊時,下段的筒匣用收容器的深型凹坑分隔部114b、124b支承著:上段的筒匣用收容器的收容上述深型凹坑31側的底面,下段的筒匣用收容器的內面肋部111e、122e支承著:上段的筒匣用收容器的收容上述淺型凹坑32側的底面。此時,深型凹坑分隔部114b、124b與內面肋部111e、122e,當將複數的筒匣用收容器積疊時,將該底面支承為讓上段的筒匣用收容器的底面成為水平。因此,藉由該筒匣用收容器,當將複數的筒匣用收容器積疊時,能將上段的筒匣用收容器支承為水平,防止其相對於下段的筒匣用收容器朝收容深型凹坑31側或收容淺型凹坑32側傾斜,所以能容易積疊複數的筒匣用收容器。
本新型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新型的主旨的範圍可進行各種變更。
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針對主體部1具有左主體部11與右主體部12的情況來說明,而並不限於此,主體部1,也能以左主體部11或右主體部12的其中一方構成。而雖然針對主體部1,在左主體部11的收容部2與右主體部12的收容部2各收容有7個筒匣3的情況來說明,而並不限於此,主體部1,在左主體部11的收容部2與右主體部12的收容部2可各收容例如8個筒匣3等的所需要數量的筒匣3。
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說明淺型凹坑分隔部113b的 高度為較前壁部113的高度更高大致0.17倍,而並不限於此,淺型凹坑分隔部113b,可設定在:較前壁部113的高度更高,在不超過貼附用肋部111b、131a、122b、131b的上端位置的高度的範圍。淺型凹坑分隔部113b的高度,也可設定為:與前壁部113的高度相同或大致相同、或較前壁部113的高度更低。
在上述實施方式,雖然說明貼附用肋部111b、131a、131b、122b的寬度尺寸,與頂部密封件T的寬度尺寸相同或大致相同,而並不限於此,貼附用肋部的寬度尺寸,也可大於頂部密封件的寬度尺寸。
1‧‧‧主體部
2‧‧‧收容部
3‧‧‧筒匣
11‧‧‧左主體部
12‧‧‧右主體部
13‧‧‧連結部
31‧‧‧深型凹坑
32‧‧‧淺型凹坑
33‧‧‧把手部
111‧‧‧左壁部(左主體部)
111a‧‧‧左壁主體部
111b、122b、131a、131b‧‧‧貼附用肋部
111e、122e‧‧‧內面肋部
111f、122f‧‧‧外面肋部
111g、122g‧‧‧平面部
112‧‧‧右壁部(左主體部)
113‧‧‧前壁部(左主體部)
113b、123b‧‧‧淺型凹坑分隔部
114‧‧‧後壁部(左主體部)
114a‧‧‧把手
114b、124b‧‧‧深型凹坑分隔部
115‧‧‧底壁部(左主體部)
115d、125d‧‧‧下部分隔部
121‧‧‧左壁部(右主體部)
122‧‧‧右壁部(右主體部)
122a‧‧‧右壁主體部
123‧‧‧前壁部(右主體部)
124‧‧‧後壁部(右主體部)
125‧‧‧底壁部(右主體部)
131‧‧‧上板部
132‧‧‧前板部
133‧‧‧後板部
T‧‧‧頂部密封件
第1圖是顯示本新型的筒匣用收容器的立體圖。
第2圖是顯示該筒匣用收容器的正視圖。
第3圖是顯示該筒匣用收容器的後視圖。
第4圖是顯示該筒匣用收容器的俯視圖。
第5圖是顯示該筒匣用收容器的底視圖。
第6圖是顯示該筒匣用收容器的右側視圖。
第7圖是顯示該筒匣用收容器的左側視圖。
第8圖是顯示第4圖、第5圖的A-A線的剖面圖。
第9圖是顯示第4圖、第5圖的B-B線的剖面圖。
第10圖是顯示第4圖、第5圖的C-C線的剖面圖。
第11圖是顯示第4圖、第5圖的D-D線的剖面圖。
第12A圖是顯示收容於該筒匣用收容器的筒匣的縱剖 面圖。
第12B圖是顯示該筒匣的俯視圖。
第13A圖是顯示將該筒匣用收容器排列於筒匣的排列方向的狀態的俯視圖。
第13B圖是顯示將該筒匣用收容器排列於筒匣的排列方向的狀態的俯視圖。
第14A圖是顯示將筒匣收容於該筒匣用收容器的狀態的左主體部側的俯視圖。
第14B圖是顯示第14A圖的E-E線的放大剖面圖。
第15A圖是顯示頂部密封件將收容於該筒匣用收容器的筒匣的上方予以覆蓋的狀態的正視圖。
第15B圖是顯示頂部密封件將收容於該筒匣用收容器的筒匣的上方予以覆蓋的狀態的俯視圖。
第16圖是顯示將該筒匣用收容器上下積疊的狀態的縱剖面圖。
1‧‧‧主體部
2‧‧‧收容部
11‧‧‧左主體部
12‧‧‧右主體部
13‧‧‧連結部
111b、122b、131a、131b‧‧‧貼附用肋部
111g、122g‧‧‧平面部
113b、123b‧‧‧淺型凹坑分隔部
114b、124b‧‧‧深型凹坑分隔部
115d、125d‧‧‧下部分隔部
122e‧‧‧內面肋部

Claims (3)

  1. 一種筒匣用收容器,具備有:將筒匣在長邊方向平行的方向複數排列且可將其收容的凹狀的收容部;該筒匣具有:在長邊方向一端側配置的一端側凹坑、與在長邊方向另一端側配置的另一端側凹坑;上述收容部,具備有:將收容的各筒匣的一端側凹坑之間分隔,且用來限制各筒匣的一端側凹坑側朝上述排列方向移動的情形之一端側凹坑分隔部、以及將收容的各筒匣的另一端側凹坑之間分隔,且用來限制各筒匣的另一端側凹坑側朝上述排列方向移動的情形之另一端側凹坑分隔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筒匣用收容器,其中上述收容部,具備有下部分隔部,該下部分隔部用來限制:所收容的各筒匣的一端側凹坑的下部朝上述長邊方向另一端側移動的情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的筒匣用收容器,其中具備有一對貼附用肋部,該貼附用肋部,用來貼附頂部密封件的上述排列方向的兩端部,該頂部密封件將複數排列於上述收容部而收容的筒匣的上方予以覆蓋;上述貼附用肋部的寬度尺寸,與上述頂部密封件的寬度尺寸相同或大致相同。
TW101211631U 2012-06-06 2012-06-15 筒匣用收容器 TWM45196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64518 WO2013183122A1 (ja) 2012-06-06 2012-06-06 カートリッジ用収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1966U true TWM451966U (zh) 2013-05-01

Family

ID=49078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1631U TWM451966U (zh) 2012-06-06 2012-06-15 筒匣用收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20150000955U (zh)
CN (1) CN204359807U (zh)
TW (1) TWM451966U (zh)
WO (1) WO20131831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81231A2 (en) 2019-03-07 2020-09-10 Gen-Probe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nd holding consumables in a processing instrument
USD907987S1 (en) 2019-03-07 2021-01-19 Gen-Probe Incorporated Serpentine retainer spring for a receptacle rack
USD907465S1 (en) 2019-03-07 2021-01-12 Gen-Probe Incorporated Serpentine retainer spring for a receptacle ra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0509B2 (ja) 1990-03-30 2000-02-21 富士レビオ株式会社 免疫測定用容器、免疫測定方法及び免疫測定装置
ES2124405T3 (es) * 1993-06-03 1999-02-01 Beckman Coulter Inc Contenedor de muestras.
CA2132813A1 (en) * 1993-10-28 1995-04-29 Ignatz Wolfgang Henzen Reagent kit and analyzer suitable for using it
BR9704709A (pt) * 1996-09-26 1998-12-29 Becton Dickinson Co Cavidade de amostra coberta para uso em ensaios de ácido nucleico e imunoensaios
KR19980066979U (ko) * 1997-05-21 1998-12-05 최학수 전산카트리지 보관용기
JP2007252334A (ja) * 2006-03-24 2007-10-04 Fujifilm Corp ラック
ES2277573B1 (es) * 2006-10-31 2008-05-16 Grifols, S.A. Dispositivo para la carga de tarjetas de reactivos para analizadores clinicos.
CN101652152B (zh) * 2007-03-05 2013-03-20 株式会社大协精工 医用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00955U (ko) 2015-03-05
WO2013183122A1 (ja) 2013-12-12
CN204359807U (zh) 2015-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3488B (zh) 样品处理系统
DK3166757T3 (en) Stakes for a sorting box
US20140308181A1 (en) Device for providing pipette tips
CN102822063B (zh) 散装材料容器
WO2013011672A1 (ja) トレイ
JP2007187666A (ja) 試薬キットおよび分析装置
TWM451966U (zh) 筒匣用收容器
JP5367713B2 (ja) 試薬容器システム
JP2009010119A (ja) 基板収容容器
US8349279B2 (en) Samples storage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US20100245468A1 (en) Fluid storage container
KR200481737Y1 (ko) 카트리지용 수용 용기
EP2098295B1 (en) Cap for microtube for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JP6118397B2 (ja) キット
JP2002104568A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用の収納ケース
US20080317635A1 (en) Testing Device For Testing Or Analysing Fluids And A Holder And A Storage Container For Such Devices
JP4910054B2 (ja) 粒状物質の携帯容器
EP1852187B1 (en) Samples storage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IT9020602U1 (it) Contenitore alveolare per inneschi esplosivi
CN214361424U (zh) 生化反应器的卡匣
JP4154988B2 (ja) ステープルケース
AU2003257403B2 (en) A testing device for testing or analysing fluids and a holder and a storage container for such devices
CZ19344U1 (cs) Sestava kyvet a obal pro tuto sestavu
KR200408227Y1 (ko) 국수 포장용 상자 어셈블리
KR200376306Y1 (ko) 칸 분리형 낚시 보조가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