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45092U - 水泥螺絲 - Google Patents

水泥螺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45092U
TWM445092U TW101211142U TW101211142U TWM445092U TW M445092 U TWM445092 U TW M445092U TW 101211142 U TW101211142 U TW 101211142U TW 101211142 U TW101211142 U TW 101211142U TW M445092 U TWM445092 U TW M44509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rod body
cement
segment
thre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1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g-Yi Zeng
Original Assignee
Ming-Yi Ze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g-Yi Zeng filed Critical Ming-Yi Zeng
Priority to TW101211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45092U/zh
Publication of TWM445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45092U/zh

Links

Landscapes

  • Drilling Tools (AREA)

Description

水泥螺絲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螺絲設計,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水泥螺絲。
參閱圖1,習知水泥螺絲1包含有一螺頭11,一與該螺頭11連結之桿體12,以及複數環設於該桿體12周緣上之螺牙13;是以鎖合時,利用一電鑽(圖中未示)先行於水泥壁面2上鑽出一預鑽孔21,而後再將該水泥螺絲1鑽鎖於該預鑽孔21內,以使該水泥螺絲1達到鎖合定位效果。
然,實際使用後發現,該水泥螺絲1在鎖設過程中,由於該水泥螺絲1之強度不足,以及該水泥螺絲1直接進行鎖合時,易因排屑因素導致該水泥螺絲1扭力過大而斷裂等情事,所以習知該水泥螺絲1無法直接鑽切水泥壁面2,反而必須利用一電鑽先行鑽出一預鑽孔21,方能使該水泥螺絲1旋鎖進入,此為不便之處;另外,即使有該預鑽孔21,該水泥螺絲1鑽切時,易因該水泥螺絲1構造設計,導致鑽切時所產生之切屑無法順利排出,導致該等切屑過份囤積下,反而造成該水泥螺絲1鎖合作業更加費力及耗時,並且鎖合後該等螺牙13與水泥壁面2之接觸面小,導致實際鎖固效果亦不佳,此為其使用不佳之處,實有待改善。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是在提供一水泥螺絲,其鎖合 速度快且扭力低,並且鎖合後具有較佳之鎖合定位效果。
於是,本新型水泥螺絲包含有一螺頭,一與該螺頭連結之桿體,一環設於該桿體周緣上之螺牙段,一於該桿體之自由端形成之排屑區段,以及一由該排屑區段向外延伸之端部;其中,該端部呈一推拔狀之設計,另該排屑區段具有一與該桿體連接且直徑大於該螺牙段之牙底徑的光滑桿體,以及開設於桿體上且成螺旋傾斜環繞之溝槽,而前述該溝槽螺旋傾斜角度大於該螺牙段,同時該螺牙段上至少開設有一與旋鎖方向呈反向設置之割溝;因此,當進行鎖設時,利用開設於該桿體上且呈傾斜螺旋溝槽之該排屑區段的設計,使切削產生之切屑得以快速向外排出,以增進鎖合速度外,同時再藉由該螺牙段旋鎖,以及該割溝之配合輔助切削,而能適時地將排出該等切屑予以擠壓頂掣,以增加鎖合定位效果等功效。
有關本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明白。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2,本新型之第一較佳實例,本實施例之水泥螺絲3包含有一螺頭31,一與該螺頭31連結之桿體32,一環設於該桿體32周緣上之螺牙段33,一於該桿體32之自由端形成之排屑區段34,以及一由該排屑區段34向外 式伸之端部35;其中,該端部35係呈一推拔狀;另,該排屑區段34具有一與該桿體32連接且直徑R2大於該螺牙段33之牙底直徑R1的光滑桿體341,以及開設於該光滑桿體341上且呈螺旋傾斜環繞設置之溝槽342,而前述該溝槽342可利用一成型機(圖中未示)直接成型,致使具有較高強度,且該溝槽342螺旋傾斜角度大於該螺牙段33。
再者,該螺牙段33上至少開設有一與旋鎖方向呈反向設置之割溝331,同時該螺牙段33係由具有交錯設置且呈複數環繞之第一、第二螺牙332、333組成,且該第一螺牙332之外徑r1係大於該第二螺牙333之外徑r2,以使該第一螺牙332間形成有較大牙距P。
參閱圖3,當於軟質壁面4上進行鎖合時,先將該端部35抵觸於該壁面4上,並於該螺頭31上套上一鎖合套筒a,同時利用一鎖合機(圖中未示)持續施予該螺頭31一旋轉扭力,以使該端部35受到推進作用,進而帶動該光滑桿體341與溝槽342產生同步的轉動之鑽切,逐漸在該壁面4上鎖合進入,同時於鑽削過程中所產生的切屑,即沿著該溝槽342之螺旋傾斜角度不斷向外推出,因此當該水泥螺絲3再被持續鑽鎖進入該壁面2內時,該第一、第二螺牙332、333便接續該排屑區段34切削之軌跡螺進,可以有效降低扭力外,並且同時再配合該割溝331輔助切削,俾利增加鎖合速度,且亦利用該割溝331呈不同方向之設置,得以將排出該等切屑予以擠壓頂掣,同時部份切屑可透過該第一螺牙332間所形成之牙距P而充填於其 中,藉此不但具有止擋作用,有效增加鎖合定位效果等功效。
參閱圖4,本新型之第二較佳實施例,其仍包含有螺頭31、桿體32、螺牙段33、排屑區段34及端部35等主要構件;特別是,本實施例該螺牙段33係由複數傘型牙334螺旋環繞而成;是以,鎖合時利用該螺牙段33呈複數環繞傘型牙334設計,俾使接續該排屑區段34進行切削時,不但同樣能將排出該切屑予以擠壓頂掣外,以達更確實之鎖合定位之功效。
參閱圖5,本新型之第三較佳實施例,該水泥螺絲3仍包含有螺頭31、桿體32、排屑區段34及端部35等構件;惟,本實施例係以第一較佳實施例構造為基準,同時更於該螺頭31與該排屑區段34間設有複數相接之該螺牙段33,以使除原具有該第一螺牙332與第二螺牙333呈交錯之該螺牙段33設置外,另具有一呈複數傘型牙334環繞而成之該螺牙段33’的設置;故鑽鎖過程中,利用雙重不同該等螺牙段33之設置,得以更加快速、省力地被推進鑽切,有效降低鑽切之扭力與阻力,同時亦將排出該等切屑予以擠壓頂掣,有效增進該水泥螺絲3之拉拔力與鎖合效率等功效。
參閱圖6,本新型之第四較佳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所述相同;特別是,本實施例該推拔狀之端部35可換置為一向外延伸之鑽刃36設計,當然該鑽刃36的設計亦可設置在該第二實施例與第三實施例上應用,即如圖7、 圖8之第五、第六較佳實施例所示;是以,當該水泥螺絲3針對壁面(圖中未示)進行鑽鎖時,得以利用該鑽刃36直接鑽鎖於該壁面上,俾先行達到初步定位鑽削,以增加該水泥螺絲3被推進鑽削的擴孔效率,同時更藉由該排屑區段34的配合以加速排屑外,並再利用該螺牙段33的旋鎖,以適時地擠壓頂掣向外排出之該等切屑,俾達更具較佳鎖合之定位效果。
歸納前述,本新型水泥螺絲藉由該排屑區段之光滑桿體上具有呈傾斜環繞的溝槽,以及於該螺牙段上開設有一與旋鎖方向呈反向之割溝等設計,俾使鑽鎖時,得以有效降低扭力與增進鎖合速度,且再配合該割溝之輔助以適時將排出之切屑予以擠壓頂掣,有效增加鎖合定位效果,故確實能達到本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說明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3‧‧‧水泥螺絲
31‧‧‧螺頭
32‧‧‧桿體
33‧‧‧螺牙段
34‧‧‧排屑區段
35‧‧‧端部
36‧‧‧鑽刃
331‧‧‧割溝
332‧‧‧第一螺牙
333‧‧‧第二螺牙
334‧‧‧傘形牙
r1‧‧‧第一螺牙外徑
r2‧‧‧第二螺牙外徑
P‧‧‧第一螺牙牙距
341‧‧‧光滑桿體
342‧‧‧溝槽
R1‧‧‧牙底直徑
R2‧‧‧光滑桿體直徑
圖1是習知水泥螺絲示意圖;圖2是本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示意圖;圖3是該較佳實施例之鎖合狀態示意圖;圖4是本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示意圖;圖5是本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示意圖;圖6是本新型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7是本新型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示意圖;及圖8是本新型第六較佳實施例之示意圖。
3‧‧‧水泥螺絲
31‧‧‧螺頭
32‧‧‧桿體
33‧‧‧螺牙段
34‧‧‧排屑區段
35‧‧‧端部
331‧‧‧割溝
332‧‧‧第一螺牙
333‧‧‧第二螺牙
r1‧‧‧第一螺牙外徑
r2‧‧‧第二螺牙外徑
P‧‧‧第一螺牙牙距
341‧‧‧光滑桿體
342‧‧‧溝槽
R1‧‧‧牙底直徑
R2‧‧‧光滑桿體直徑

Claims (4)

  1. 一種水泥螺絲,其包含有一螺頭,一與該螺頭連結之桿體,一環設於該桿體周緣上之螺牙段,一設於該桿體之自由端形成有一排屑區段,以及一由該排屑區段向外延伸之端部;其中,該端部呈一推拔狀,另該排屑區段具有一與該桿體連接且直徑大於該螺牙段之牙底直徑的光滑桿體,以及開設於該光滑桿體上且呈螺旋傾斜環繞之溝槽,而前述該溝槽螺旋傾斜角度大於該螺牙段,同時該螺牙段上至少開設有一與旋鎖方向呈反向設置之割溝。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水泥螺絲,其中,該螺牙段係由複數傘型牙螺旋環繞而成。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水泥螺絲,其中,該螺牙段具有交錯設置且呈複數環繞之第一、第二螺牙組成,且該第一螺牙之外徑係大於該第二螺牙之外徑,以使該螺牙段之第一螺牙間形成有較大牙距。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或第3項所述水泥螺絲,其中,該推拔狀之端部可置換為一向外延伸之鑽刃。
TW101211142U 2012-06-08 2012-06-08 水泥螺絲 TWM445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1142U TWM445092U (zh) 2012-06-08 2012-06-08 水泥螺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1142U TWM445092U (zh) 2012-06-08 2012-06-08 水泥螺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45092U true TWM445092U (zh) 2013-01-11

Family

ID=48090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1142U TWM445092U (zh) 2012-06-08 2012-06-08 水泥螺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450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4312B (zh) * 2019-12-21 2021-07-21 徐國泰 具有擴孔部的螺絲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4312B (zh) * 2019-12-21 2021-07-21 徐國泰 具有擴孔部的螺絲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47605U (zh) 具有切削凸牙的螺絲
TWI361861B (en) Screw
TWI683966B (zh) 螺絲
TWM445092U (zh) 水泥螺絲
TWM422611U (en) Screw
CN110886758B (zh) 具低旋锁扭力的螺丝
CN109654100B (zh) 螺丝
TWM542087U (zh) 具低阻力、快速鑽鎖之緊固件
TWI318667B (zh)
TWI548819B (zh) 螺絲
TWI535940B (zh) 螺絲結構
TW201441493A (zh) 鎖合扣件
TWM515602U (zh) 螺絲
TW201013060A (en) Screw with helical trench
TWI550197B (zh) 緊固件
TWI518252B (zh) 具快速鑽鎖、切削之緊固件
TWM543939U (zh) 鎖固件
TWI640697B (zh) 木螺絲(三)
TWI640694B (zh) Screw structure
TWI535939B (zh) 螺絲
TWM498247U (zh) 具高扭力之鎖合件
TWI571569B (zh) Screw
TWM506211U (zh) 具快速鎖設之螺絲
TWM503487U (zh) 可快速鎖設之螺絲
TWM615727U (zh) 鎖合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