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399220U - fasten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fasten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399220U
TWM399220U TW99219741U TW99219741U TWM399220U TW M399220 U TWM399220 U TW M399220U TW 99219741 U TW99219741 U TW 99219741U TW 99219741 U TW99219741 U TW 99219741U TW M399220 U TWM399220 U TW M39922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locking
spring
head end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219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uo-Chung Wang
Original Assignee
Kuo-Chung W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o-Chung Wang filed Critical Kuo-Chung Wang
Priority to TW99219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399220U/zh
Publication of TWM399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399220U/zh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Description

五、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創作係提供定輕,尤指外套管内部收容有鎖 固疋件、對接套筒’且鎖固元件上套人有彈簧,即可將止擔 墊圈迫緊於對接套筒_面之萄處,並以止鮮圈二相對 側邊頂持面㈣婦_簧與_請所具之螺接部上形成 擋止定位,使整體設計更具小型化者。 【先前技術】 ^囬做(板對板)進行組合時,為利用具備有 她、套觀騎之粒螺軒·,接,麵觸釘、套環 固疋於第-面板上’並旋動於旋編使螺釘鎖人於第二面板 开f預置定位’再_手工具將螺_緊後,驗第-面板 為與第二面板鎖接固定成為—體,且可運用缸作母機或是 其他板對板作連接之板材上使用。 然而’就以上述之工作母機的動力I置或速率調整裝置 來說,其皆是設置於殼體所形成空間内部,而為了讓使用者 可在發生當機或故障、損壞時便於維修或調整其輸出速率, 則在工作母機_力裝置或速率調錄置之殼體上 =;裝:卸之板材’但是板材與工作母機二定位 =式也=要以複數定位獅直接進行鎖_定,惟此種鎖接 固定方式往往於鎖接過程中咖使用者疏忽秘卸下板材 M399220 的同時造成定位螺絲之遺失,且不便快速組裝、拆卸。 再者’便有業者研發出此種為由套帽、螺桿部及定位座 斤、且成之nui置’錢轉簧套接於螺捍部上再與定位座 組裝成翻定裝置使用,並當固定裝置之定位座扣固於板材 之穿孔中’可_螺桿部鎖胁另_板材上形成固定,且在 用者卸下板材時,固定裝置仍可透過定位座固定於板材之 穿孔中而不會因使財疏忽造成遺失,但因制固定裝置之 套巾目為由金;I材讀製成,且螺桿料容於套帽内部之容置 空間後,還需要透過加工機具進行壓合套帽產生卡扣凸點後 才可由卡扣凸时以嵌扣於螺桿部上,除了需要作二次加工 組裝作業程序,使其整體所耗#喊謂與成本相對提高, 而於組裝配合時亦賴相當解對位,否騎容易產生過度 擠壓跡,影響整魅配且咖效果也不確實。 疋以’要如何有效解決上叙缺失财足,即為從事此 行業者所亟欲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新型内容】 故,創作人有鑑於習職找置使用上之問題與缺失, 乃搜集相關㈣經衫方評估及考量,方以從事於此行業多 年經驗不斷試作與修改,始設計出此_定裝置的新型專= 誕生者。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75在於止触圈為迫緊於對接套筒内 4 二=之環槽,並以止擔墊圈二相對側邊了_分別抵持於 彈1、_讀所具之螺接部上形錢止粒,使鎖固元件 、對接套肢m恤綱她之讀塾圈呈現 活動對鎖雜’㈣獅來配合錢_之結構設計,在不 紗彈簧的空間高度下,可有效降低彈箐受到繼、_ _後所需的高度’使整體設計更為小型化,並達顺裝、 對位確實,以及簡易操作之效果。 【實施方式】 為=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 曰圖就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 如下,俾利完全瞭解。 e ^帛、—、二、四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之立 :觀圖:立體叫 體;:二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創作為⑽^ 二:=::3及一,本-構 外套該鎖固體1為包括有外套管u及鎖回元件12," 合槽ιιι:—=: 1 2 ’而_元件丄2為具有—可與接合槽1 11結合之旋動頭端121,且旋動頭端121底面向下延 伸有具螺接部1 2 3之㈣1 2 2 ;另,__ 2 i頂 面處設有可供手工具對接鎖轉之内凹槽i 2 i工。 β該對接套筒2之中空管體内部為形成有可供鎖固元件上 2桿身122穿入活動位移之套合空間2〇,且位於套合空 間2 0内壁面處設有—賴21,並接著環槽以朝前方開 口方向形成有漸擴狀之斜面22;再者,對接套筒2前緣處 設有外徑較小之結合部23,且結合部23外侧邊處形成 有一呈平整狀之焊接面24。 1該彈簧3為位於2與對接套筒2之間 ,並以 彈簧3 -端為抵持於旋動頭端12丄底面上、另端則伸入對 接套筒2之套合空間2 〇内。 該止播_ 4為收容於對接套筒2之套合空間2 〇内, 而止擒細4二相_邊分卿成村从於賴2 1内之 頁持面41、4 2,且二頂持面4丄、4 2為分別抵持於彈 酱3與鎖固场1 2所具之螺接部1 2 3上形成擋止定位, 猎此可防止鎖固元件12脫出於對接套筒2之外。 、,一者上述之顧元件丄2為由金屬材質所製成 ,並於 鎖固凡件1 2旋動頭端1 2 1外側處彻塑膠包覆射出成型 方式體成型有外套管11僅為-種較佳之實施狀態, 亦可利用卡扣嵌合、鱗定位等崎的方式,碰鎖固元件 12與外套管l1結合成為一體,且可透過旋動頭端i2丄 外環面上之複數倒刺、嚙齒或尖錐體與接合槽丄^ i内壁面 父互喷合而形成嵌設固定,再利用外套管1 1外環面上之旋 動部1 12來辅助使用者可方便、快速旋動於鎖固元件12 進行鎖接動作;此外,止擋墊圈4可為黃銅、鋅合金、鋁或 其他具良好延展性之金屬材質所製成,且該止擋墊圈4可為 呈—扁平狀之c型扣環或圓環’其僅只需提供止擋墊圈4具 有足夠的結構強度,且可穩固抵持於彈簧3與鎖固元件工2 之螺接部123上形止定位即可,舉凡到本創作說明 書及圖式内容所為之簡祕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 含於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内,合予陳明。 —務閱弟三、四、五、六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 組裝前之立__、組糾之侧視剖糊(―)、組裝時 之侧視剖_ (二)及組裝後之側視剖蝴,由圖中=楚 看出’上述之構件於組裝時,係先將彈簧3套接於鎖固^ 12上,並以彈簧3一端抵持於旋動頭端 將對接套筒2穿人外套管i i之容置空間 ^面上’再 使彈餐3之另端則伸入於對接套筒2之套合空 同夺亦 將鎖固元件12末端之螺接部12 3對應穿出—〇内’且 前方開口處,再_外部壓接 屮憤套筒2 雜圈4套胁概件12±,使止=)辅以將止 拉塾圈4沿著斜面2 ^99220 2迫入而抵持於彈簧3呈現彈性_變形 圈4通過螺接部7 ? 且待止擋墊 上 从,再加_人至_元件12桿身 ’ 4 3, ’便可藉由將外部壓接元件移出,並透過 彈瓦3所具之彈性復位力使_元件12之螺接部!23活
動位移、退回至對接套筒2 处 J 塾圈4迫## 内,並推擠止措 讀2 1内’使讀錢4二麵側邊之頂持 面41、42分別抵持於彈簧3與鎖固2之螺接部1 ,藉以防止鎖固元件1 2鬆_脫_ •套间2之外’進而使鎖固元件12、對接套筒2及止擔 塾圈4之間呈現活動對鎖狀態,並達到組裝、對位確實以: 簡易操作之效果’便完成本解整體之組裝。 而鎖固70件1 2、對接套筒2組裝的過程中,由於彈簀 3為抵持於止播侧4上,使其止鮮圈4迫緊於環槽^ 内與鎖固元件1 2之螺接部! 2 3形絲止定位,以此環槽 2 1來配合止圈4之結構設計,在不增加彈簧㈣佔用曰 對接套筒2的空間高度下,可有效降低彈簧3受到擠壓力、 壓縮變形個之後所需的高度,進而可達成細體工及對接 套筒2整體設計更具小型化之效果。 另請繼續參閱第七”\圖所示,係分別為本創作使用時 之側視剖面圖及使用後之側視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 上述之構件於使用時,係先將對接套筒2前緣之結合部2 3 外箱品所具之第—板塊5上職接合孔51内穩固 結合定位’而在本創作較佳實施例是以自動化機械取件方式 將對接套筒2取起’並將對接套筒2移域對正於第一板塊 5表面上之接合孔5 i,使結合部2 3外側周邊處之平整谭 接面2 4抵貼於接合孔5 1顯所織之齡5 2表面上, 再進行後續_㈣程,妓可㈣ 之結合部23穩固牢靠、焊設於第一板塊5之接合= 結合成為一體。 _而後便可將第—板塊5蓋合於第二板塊6上,並將鎖固 讀12對正於第二板塊6上之鎖孔6丨後,便可藉由手動 的方式來快速按壓、轉動於外套管丨丄上之旋_丄H 並連動鎖IS το件1 接部丨2 3預先作對位鎖接於鎖孔 61内後’再利用手工具(如起子)對接於鎖固元件12旋 動頭端121頂面處之内凹槽1 21 1快速鎖轉,且施加適 當的扭轉力量緊密·,籍此可將第—板塊5與第二板削 鎖接固域為—體,並形成翻、牢靠組裝的枝;此外, 若使用者欲將第-板塊5拆卸於第二板塊6上時,僅需透過 手動方式快速反向旋動於外套管1 i,使鎖固树丄2之= 接部12 3與第二板塊6上之鎖孔6 w成分離,便可將第 一板塊5作簡易拆卸於第二板塊6外側處,進而可達到快速 拆卸,且於組裝後具有結構穩定之效果者。 、 ivu 外 220 是以,本創作主要針對止擋墊圈4可為黃銅、鋅合金、 鋁或其他具良好延展性之金屬材質所製成,且止擋墊圈4為 呈扁平狀之c型扣環或圓環,並以止擋墊圈4迫緊於對接 套筒2内壁面處之環槽2 χ内,使其止擋墊圈4二相對側邊 之頂持面41、4 2分別抵持於彈簧3與鎖固元件i 2所具 之螺接部1 2 3形成擋止定位,藉以防止綱元件1 2脫出 於對接套筒2外’且可有效降低彈簧3壓縮後所需的高度, 使其整體設計更為小型化’並達到組裝雜確實、簡易操作 之效果者’惟摘倾巧特徵並*舰於此,凡任何熟悉該 項技藝者在本鑛領勒,可輕m之變域料,均應 被涵蓋在以下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内,合予陳明。 綜上所述,本創作上述之固定裝置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 及目的’故本創作誠為—實祕優異之創作,為符合新型專 利之: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轉早日賜准本案, 雜障創作人之辛苦創作,齡肖局有任何雜,請不吝 來函指示,創作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公便。 胃 10 M399220 【圖式簡單說明】 第一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外觀圖。 第二圖係為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係為本創作組裝前之立體剖面圖。 第四圖係為本創作組裝時之側視剖面圖(一)。 第五圖係為本創作組裝時之側視剖面圖(二)。 第六圖係為本創作組裝後之側視剖面圖。 第七圖係為本創作使用時之側視剖面圖。 第八圖係為本創作使用後之側視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鎖固體 1 1、外套管 1 1 0、容置空間 1 1 1、接合槽 1 12、旋動部 1 2、鎖固元件 2、 對接套筒 2 0、套合空間 2 1、環槽 1 2 1、旋動頭端 121 1、内凹槽 12 2、桿身 12 3、螺接部 2 3、結合部 2 4、焊接面 M399220 2 2、斜面 3、 彈簧 4、 止擋墊圈 4 1、頂持面 4 2、頂持面 5、 第一板塊 51、接合孔 5 2、錫膏 6、 第二板塊 6 1、鎖孔 12

Claims (1)

  1. M399220 六、申請專利範圍: 對接套筒、彈簧及止擋墊 1、一種固定裝置,係包括有鎖固體、 圈,其中: 且外套管之中空管體 及彈箐之容置空間, 碩端,並於旋動頭端 该鎖固體為包括有外套管及鎖固元件, 内部形成有可收容鎖固元件、對接套筒 而鎖固元件具有可與外套管結合之旋動 底面向下延伸有具螺接部之桿身;
    該對接套筒之中空管體⑽形成有可供義元件穿入活動位 移之套合空間,且套合空間㈣面處設有—環槽; 該彈簧為位於_元件與對接_之間,並轉簧一端抵持 於旋動頭端底面上、3卿伸人套合部^ 、 該止擔墊圈為收容於對接套筒之套合空間内,而止播塾圈二 相對側邊分卿成村以環_之_面,红頂持 分別抵持於科與_元件之職部上形賴歧位。,、、、 2、如中請專利細第丨項所述之岐裝置,射斜套管 置空間内壁面歧有_,她卜套管輪上形成有可 輔助旋動顧元件進行鎖接之旋動部,而_元件所具之旋 動頭端為態合細彡絲設固定,且旋_端頂面處設有可 供手工具對接鎖轉之内凹槽。 其中該對接套筒之 面,而止擋墊圈為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 _朝前方開Π方向為形成有漸擴狀之斜 13 M399220 沿著斜面叙树簧呈現雜_㈣,錢過彈筹所 具之彈性触力使_元件之轉擠讀_迫緊於 槽内形成擋止定位。 、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_置,其中該鎖固元件為 齡屬材質所製成,並於顧树之旋動頭端外側處利用塑 膠射出成型方式一體成型有外套管。 5、 如申請專利範㈣!項所述之固定技,其中該細元
    由鑛材質所製成,並於鎖固元件之旋動頭端外側處利用卡 扣肷合或夹持定位的組裝方式嵌設固定有外套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所述之狀裝置,其^對接套何前 緣處設有可與外部產品第—板塊上對應接合孔結合定位 之結合部’並赌合部與接合轉設紐合絲—體,再由 鎖固元件鎖接於第二板塊上之舰,啊將第—板塊 板塊鎖接固定成為一體。 一 7、如申料娜圍第6項所狀狀裝置,其中靖接賴之 結合部外側周邊處為形成有可抵貼於接合孔周圍錫膏表面上 進行迴焊製程之平整焊接面。 其中該止擋墊圈可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置 為一呈扁平狀之c型扣環或圓環。 置,其中該止擋墊圈可 所製成。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固定裝 為黃鋼、辞合金、鋁或其他金屬材質 14
TW99219741U 2009-08-05 2009-08-05 fastening device TWM399220U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219741U TWM399220U (en) 2009-08-05 2009-08-05 fasten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219741U TWM399220U (en) 2009-08-05 2009-08-05 fastening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399220U true TWM399220U (en) 2011-03-01

Family

ID=45075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219741U TWM399220U (en) 2009-08-05 2009-08-05 fasten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3992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146050A1 (en) Fastener structure for fixing assembly, fix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fixing assembly
US7726924B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metal elements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8794895B2 (en) Decompression seal with screw connection for holding components together
WO2010032707A1 (ja) ピン付き装飾体のための止め具
US9381563B2 (en) Method for joining workpieces
EP1849552A3 (de) Vorrichtung zum Fügen von mindestens zwei Bauteilen aus artverschiedenen Werkstoffen mit einem mit mindestens ein als Schneide augegebildetes Formelement aufweisenden Stift
US20090313804A1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captive screw
US8186718B2 (en) Tubular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08136522A (zh) 切削刀具和安装有切削刀具的切削工具
JP6641424B2 (ja) 緩み止めナット組のパンチヘッド構造
US11209036B2 (en) Furniture snap connector
TWM399220U (en) fastening device
US20120219936A1 (en) Articulator
TWM259675U (en) Fast-coupling joint of screwdriver
CN115807809A (zh) 扣体结构
KR101473770B1 (ko) 가구용 체결구
JP4406906B2 (ja) プランジャ式接合ピン
JP4212826B2 (ja) 締結装置
JP2008137067A (ja) 部材接合構造
JP2020112263A (ja) 緩み止め締結構造
US20200400181A1 (en) Methods of assembling fastener structure and fixing assembly
TWI352651B (zh)
TWM457790U (zh) 扣接模組及對接模組
TW201432163A (zh) 扣接模組及對接模組
JPH0719403U (ja) 立体トラスのジョイン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