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338813U - Three-dimensional transfer decoration plate - Google Patents

Three-dimensional transfer decoration plat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338813U
TWM338813U TW97203900U TW97203900U TWM338813U TW M338813 U TWM338813 U TW M338813U TW 97203900 U TW97203900 U TW 97203900U TW 97203900 U TW97203900 U TW 97203900U TW M338813 U TWM338813 U TW M33881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substrate
color layer
attached
prim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203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an-He Lai
Original Assignee
Han-He L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He Lai filed Critical Han-He Lai
Priority to TW97203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338813U/zh
Publication of TWM338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338813U/zh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M338813 八、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創作係屬於層狀結構產品,尤指一種可黏貼於物邱 表面的立體飾版。 【先前技術】
…在現代黏膠的黏貼效果佳,因此,可以將字體、商標 標識(以下簡稱立體飾版)黏貼於汽車的車體後面或者物: 表面,構成浮凸於物體表面的商標圖案、產品型號,現有 黏貼的方式係將各個立體飾版製成以&,分別以黏膠黏貼 於:體表面,然而,在黏貼整排立體飾版時,纟個立體飾 的同低位置、以及間距難以掌控,倘較粗心者,易造成高 低門距不同的影響品質,倘若細心黏貼或許可以達到不 錯的效果,部是頗花時間,因此,如何使成排的立體飾版 黏貼固定,誠為業者所亟需努力者。 【新型内容】 有鑑於現有立體飾版個別黏貼於物體表面的限制及缺 失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輕易地使製成的 獨立子體、標識,以預設的間距、高度貼附於物體表面立 體轉印飾版。 基於上述目的’本創作之主要技術手段包括: 一離形底紙; 個以上的立體飾版單元,為具有頂底面的立體圖 文’其包括構成立體圖文的一透光的基板,於基板底面設 有 色層’色層中間設有朝下開口的凹穴,於凹穴内設有 4 M338813 一填充物,於填充物底面設有一 ^ ^ 履私,各立體飾版單元# 籍由底膠貼附於離形底紙上; 1丁' 面。-暫黏性膠帶’係黏貼於各立料版單元的基板頂 為·· 實施上述技術手段以後,本創作可獲得的具體效益 由於本創作的各個立體偷版置ΎΈ U .^ ^ 立収飾版早兀頂面共同貼附於暫黏 性骖可,而底部則黏貼離形底 . 〜紙Λ 轉貼牯,係撕開離形底 紙’不需要將立體飾版單元取下’藉由暫黏性膠帶的黏性: 將整排立體飾版單元一起壓 册 文土貼方、物體表面,再將暫黏性膠 由方、各立體飾版單元係一起黏貼於暫黏性膠帶 上,因此,其黏貼時之高低位置及間距不會改變,可 貼附的品質穩定。 〜再者,由於各個立體飾版單元係-起黏貼於暫黏性膠 ▼ ’因此,可以輕易地一起轉貼在物體表φ,其黏貼速度 快而可以提升效率。 【實施方式】 叫苓閱第一、二圖所示,本創作所提供之立體轉印飾 括個以上的立體飾版單元(1 )、一離形底紙(50)、及 一暫點性膠帶(60),其中,該立體飾版單元⑴為具有頂底 面的立體文字或者圖案,其包括構成立體文字的一透光的 ^板(1Q) ’於基板(1Q)底面設有-色層(2G),色層(20)中間 歸有朝下開口的凹穴(2 1 ),於凹穴(21)内設有一以發泡 或者塑料體製成的填充物(3〇),而於填充物(3〇)及未設 5 M338813 填充物(30)的色層(20)底面設有一底勝(4〇),而該色層( 可以是電鑛層、印刷的色層、或者電鑛層與印刷色層混合; 所述的離形底紙(5〇)你μ ^ ^ i ^ 一 [M;r、5又农各個立體飾版單元(1)的启 膠(40)底面; & 所l的“:占II私▼ (60)係黏貼於各立體飾版單元⑴的 基板(10)頂面。 黏貼時,撕開離形底紙(50),不需要將立體飾版單元⑴ 取下,而是藉由暫黏性膠帶(60)的黏性,將各立體斜版單 兀(1)-起壓貼於物體表面,再將暫黏性膠帶(6〇)撕掉,由 於各立體飾版單元⑴係—起黏貼於暫黏性膠帶(6〇)上,因 此’可輕易地在物體表面黏貼一排高低位置、以及間距均 為預設的立體飾版單元⑴(如第四圖所示)。不僅黏貼速度 快,且貼附的品質穩定。 請參閱第三圖所示,基於相同的設計概念,本創作可 將填充物(30A)設為發泡綿耀,亦即,於發泡綿膠的底部 預先設有底膠(4GA),以黏貼於離形底紙(5〇)上。 ^述為本創作之結構,其製造方式述及如下: 3月茶閱弟五圖製造片敍同并 口衣k抓私圖,亚且配合第六〜八圖所示 的立體製造步驟所示,其製造步驟包括: 取透光基板(1〇) ··該基板(1〇)可以是透明亮面、半 透明或者具有紋格、花紋的透光塑谬薄片,其具有一上表 面及一下表面,於上下表面分別設有—片保護膠膜; 撕去基板(10)表面的一片膠膜:將貼附於透光基板(1〇) 下表面的膠膜撕去; 6 M338813 =(。)表面形成一色層(20):於基板⑽未貼附膠 联的表面形成-色層(20),該色層(20)可以是一電鑛声, 亦可以是顏料印刷,亦可以是局部印刷顏料局部電鑛,3又 電鑛方式可以是真空蒸著’真空濺錢,披覆或者以喻 方式為之,由於基板(10)為透光性, 又 以由基板⑽表面透出; 口此,色層的顏色可 模廢成型圖文:在基板(10)形成一色層(2〇)以後,置 於2极具上,而後拉麼成型一個以上由基板(10)表面突 出而於色層(20)表面形成凹穴(21)的立體圖文; 填充凹穴(21):於各凹穴(21)内填入填充物(3〇), 充物州可以是以發泡物質置於凹穴(21)内發泡成型^ PU寻塑料體’以流體狀注入凹穴(21)以後再冷凝 成固體狀,以充填該凹穴(21)空間; 貼附底綱:於色層(20)及填充物(3。)的表面貼附一 層底膠(卿其可以是雙面膠,亦可以是塗覆㈣層;川 紙附離形底紙(50):於底膠(4〇)底面貼附一張離形底 /裁切:沿著各個圖文的輪靡裁切,其裁切深度 形底紙(50)表面,亦即底膠(4〇)亦被裁斷; 去除邊料:將立體圖文保留置於離形底紙(5。)表面, 而將圖文周圍的邊料去除’即形成-個個立體飾版單元 (1), 黏貼—暫黏性膠帶(6〇):撕掉貼附於基板(10)上表面 的保_以後(該保護膠膜在完成電鑛以後,隨時均可撕 7 M338813 去),取一單面具有黏性的暫黏性膠帶(60),將該暫黏性膠 帶(60)黏貼於各立體飾版單元(1)的基板(1〇)表面,即為第 一、二圖所示的成品。 另请參閱第九圖流程圖所示,係製造第三圖所示成品 的製造方法,其前四個步驟:取一透光基板;撕去基板表 面的一片膠膜;於基板表面形成一色層;以及模壓成型圖 文,均與前述相同,所不同處在於填充凹穴及貼附底膠的 方式,此製造方法係在模壓成型圖文以後,接著進行: 取一泡綿膠··取一市售雙面均具有黏膠的泡綿膠; 預先裁切成型泡綿膠··該泡綿膠係依各凹穴形狀裁 切; 以泡綿膠填充凹& :將泡綿膠黏貼於凹穴内,而由於 泡綿勝雙面均具有黏性’因&,其朝向凹穴外的表面亦具 有黏性; 再依序進行前述貼附離形底紙;裁切:去除邊料;黏 貼一暫黏性膠帶等步驟。 依此製成第三圖所示,—排上下表面分別具有暫黏性 耀帶(6〇)、離形底紙⑽)的立體飾版單元(1A)。 【圖式簡單說明】 第一圖係本創作之立體局部示意圖。 f二圖係本創作之局部平面組合剖面示意圖。 第一圖仏本創作另一實施例的局部平面組合剖面示意 圖 0 / 乐四圖係本創作黏貼於汽車後側面的實施示意圖。 8 M338813 第五圖係本創作之製造流程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之前三個製造步驟的立體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第四〜第六製造步驟的立體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創作最後幾個製造步驟的立體示意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另一製造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1 A )立體飾版單元 (10)基板 (20)色層 (21)凹穴 (30)填充物 (40)底膠 (5 0)離形底紙 (60)暫黏性膠帶

Claims (1)

  1. M338813 九、申請專利範圍: 1 /種立體轉印飾版,包括: 雖形底紙; 個以上的立㈣雜y σσ 一 版飾版早兀,為具有頂底面的立體圖 構成立體圖文的-透光的基板,於基板底面設 一色層,色層中間設有朝下開口的凹穴,於凹穴内設有 ^真充物方、填充物底面設有-底膠,各立體飾版單元係 藉由底膠貼附於離形底紙上; 一暫黏性膠帶,係黏貼於各立體飾版單元的基板頂 面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立體轉印飾版,其 中,所述的底膠係黏貼於填充物底面,以及未設填填充物 的色層底面。 十、圖式· 如次頁 10
TW97203900U 2008-03-07 2008-03-07 Three-dimensional transfer decoration plate TWM338813U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203900U TWM338813U (en) 2008-03-07 2008-03-07 Three-dimensional transfer decoration plat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203900U TWM338813U (en) 2008-03-07 2008-03-07 Three-dimensional transfer decoration plat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338813U true TWM338813U (en) 2008-08-21

Family

ID=44331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203900U TWM338813U (en) 2008-03-07 2008-03-07 Three-dimensional transfer decoration plat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3388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78382B1 (en) Production method and production device for stereoscopic decoration piece made of thermoplastic synthetic resin
CN205273003U (zh) 固着立体沙画
TWI336664B (zh)
CN214167825U (zh) 一种具有内3d效果的ins膜
TWM338813U (en) Three-dimensional transfer decoration plate
CN206457459U (zh) 一种高耐候无胶边立体不干胶复合产品
TW201917032A (zh) 立體飾板的成型方法
CN201198261Y (zh) 立体转印饰版
TWM360419U (en) Flexible three-dimensional indicating and marking elements
CN206983437U (zh) 一种易撕且美观的广告纸
CN201611544U (zh) 一种汽车字牌的精密封装装置
CN203410227U (zh) 预先切割的可印刷重复贴胶片
CN101206817A (zh) 具有立体视觉效果的模内标签成型制品
JP2007195636A (ja) 装飾付シール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2604256U (zh) 多层立体的电镀贴纸
TWI564172B (zh) Method of Making Three - dimensional Marking Element
CN215851052U (zh) 一种车膜结构、套装以及车辆
JPH11305665A (ja) ステッカー
CN203514125U (zh) 装饰背贴纸
JP3137378U (ja) 着せ替えシートユニット
JP3156405U (ja) 装飾用シール
TWI304961B (en) Label visible as 3d and to be attached on a plastic product in a mold
JPS5818906B2 (ja) ソウシヨクバン
KR100912957B1 (ko) 양각접착라벨의 제조방법
CN206856136U (zh) 一种抗粘离型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