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3387B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和通信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3387B
TWI843387B TW112100555A TW112100555A TWI843387B TW I843387 B TWI843387 B TW I843387B TW 112100555 A TW112100555 A TW 112100555A TW 112100555 A TW112100555 A TW 112100555A TW I843387 B TWI843387 B TW I8433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ement
communication devic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result
b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0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35463A (zh
Inventor
孫黎
劉鵬
王宇威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004354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6489694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5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5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3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3387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通信方法和通信裝置,該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裝置接收來自第二通信裝置的測量信號;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量評估資訊,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結果根據所述測量信號得到。本申請實施例中,第一通信裝置向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量評估資訊,該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既能實現對測量結果更加完整的評估,又能使得第二通信裝置獲知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的原因。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和通信裝置
本申請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通信方法和通信裝置。
隨著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於位置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安全測距定位技術通過一無線設備採用安全的方式估計自身與另一設備的距離,是通信感知領域的重要技術,並受到國際標準組織的高度關注。例如,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5.4z(UWB)旨在將測距通信過程標準化,通過安全測距和測距結果的交換確定設備的位置。具體來講,雙方發送測距序列得知兩設備之間的遠近,從而執行高精度的位置估計。該技術在工廠人員定位、物流倉儲中的貨物定位、汽車門鎖的智慧感知等方面有著諸多的需求與應用。在定位測距需求飛速增長的同時,其中的安全問題也隨之產生,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在實際的無線環境中,由於多徑、雜訊、干擾等因素的 影響,測距設備估計的與另一設備之間的距離往往會出現偏差,與真實值並不一致。此外,現實中還存在很多針對測距過程的攻擊,其中距離縮減攻擊(distance-reduction attack)是一種常見的攻擊方式。距離縮減攻擊可以有多種實現形式,例如Cicada攻擊、Cicada++攻擊、GhostpPeak攻擊,等等。在上述攻擊形式中,會導致測距雙方在實際距離很遠的情況下誤認為距離很近。測距設備進行測距得到的測量結果很可能不能真實的反映該測距設備與另一設備之間的距離。另外,現實中通信裝置測量得到的其他測量結果,例如到達角(angle of arrival,AOA),也可能存在不準確或不精確的問題。因此需要研究如何評估測量結果的方案,以便避免採用不準確地測量結果。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通信方法和通信裝置,可更完整地評估測量結果。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通信方法,該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裝置接收來自第二通信裝置的測量信號;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量評估資訊,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結果根據所述測量信號得到。
本申請實施例中,第一通信裝置向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 量評估資訊,該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既能實現對測量結果更加完整的評估,又能使得第二通信裝置獲知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的原因。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原因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原因包括: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以便第二通信裝置根據接收到的測量評估資訊,獲知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是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或者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原因。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原因為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原因為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可以使得第二通信裝置獲知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是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或者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原因。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所述第一參數的過程被第一信號和/或第二信號干擾,所述第一信號的目的是干擾所述第一參數的測 量,所述第二信號的目的不是干擾所述第一參數的測量。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被第一信號和/或第二信號干擾,可以覆蓋各種可能干擾第一參數的測量的情況,適用性強。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可用,所述第二欄位指示所述可信度。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可用,第二欄位指示該測量結果的可信度;可準確地指示該測量結果是否可用,以及該測量結果的可信度。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一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一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所述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為所述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所述M為大於0的整數。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一二進位序列,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為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可準確地指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佔用的比特少。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二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 個以上比特。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利用該第一欄位就可以準確地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佔用的比特少。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二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所述第二欄位包括的多個比特均為0。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該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利用該第一欄位就可以準確地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佔用的比特少。第二欄位指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為最低值,並明確指示是第一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指示所述可信度,所述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不全為0。
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該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指示可信度。通過對已有的FoM擴展,可實現對測量結果更加完整的評估,不需要定義新的消息或欄位。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全為0。
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該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全為0;使得已有的FoM既能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又能指示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的原因。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多址接入控制(multiple access aontrol,MAC)層信令。可理解,第一通信裝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量評估資訊可以是第一通信裝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裝置發送包含所述測量評估資訊的MAC層信號。
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MAC層信令可實現測量評估資訊的交互,以便實現測量過程的優化。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測距測量資訊(ranging measurement information,RMI)資訊單元(information element,IE)。
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RMI IE,可以使得RMI IE提供更加完整的測距相關資訊。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RMI IE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指示所述RMI IE中包含所述測量評估資訊。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指示指示RMI IE中包含測量評估資訊,以便根據該第一指示確定RMI IE中是否包含測量評估資訊。可選的,第一指示佔用1比特。例如,第一指示為1,該第一指示指示RMI IE中包含測量評估資訊;第一指示為0,該第一指示指示RMI IE中未包含測量評估資訊。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第一通信裝置接收來自第二通信裝置的測量信號之後,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對所述測量信號進行完整性校驗,得到完整性校驗評分;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與所述測量信號的完整性正相關;所述第一通信裝置根據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確定所述可信度;所述可信度與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正相關。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通信裝置根據完整性校驗評分,準確地確定測量結果的可信度。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可用,所述第二欄位指示所述可信度,所述測量信號的STS序列的長度為x,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的取值範圍為1~x之間的整數(包括1和x),所述可信度的取值範圍為0~(x-1)之間的整數,所述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的取值範圍為0~(x-1)之間的整數。
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取值範圍與第二欄位的M個比特的取值範圍相同,該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可實 現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佔用比特少。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指示所述可信度,所述測距信號的STS序列的長度為x,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的取值範圍為1~(x-1)之間的整數,所述可信度的取值範圍為1~(x-1)之間的整數。例如,x為128。
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取值範圍與第二欄位的M個比特的取值範圍相同,該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可實現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佔用比特少。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第一參數,所述測量評估資訊用於所述第二通信裝置調整測量所述第一參數的過程。
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評估資訊用於第二通信裝置調整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可見,測量評估資訊有助於第二通信裝置優化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以便測量得到更可靠的測量結果,即可信度更高的測量結果。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信號為測距信號,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距離。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到達角(angle of arrival,AoA)。
第二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另一種通信方法,該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裝置向第一通信裝置發送測量信號;所述第二通信裝置接收來自所述第一通信裝置的測量評估資訊,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結果根據所述測量信號得到。
本申請實施例中,第二通信裝置接收來自第一通信裝置的測量評估資訊,該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既能實現對測量結果更加完整的評估,又能使得第二通信裝置獲知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的原因。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原因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原因包括: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以便第二通信裝置根據接收到的測量評估資訊,獲知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是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或者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原因。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原因為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原因為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可以使得第二通信裝置獲知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是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或者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原因。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所述第一參數的過程被第一信號和/或第二信號干擾,所述第一信號的目的是干擾所述第一參數的測量,所述第二信號的目的不是干擾所述第一參數的測量。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被第一信號和/或第二信號干擾,可以覆蓋各種可能干擾第一參數的測量的情況,適用性強。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可用,所述第二欄位指示所述可信度。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可用,第二欄位指示該測量結果的可信度;可準確地指示該測量結果是否可用,以及該測量結果的可信度。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一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一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所述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為所述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所述M 為大於0的整數。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一二進位序列,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為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可準確地指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佔用的比特少。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二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利用該第一欄位就可以準確地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佔用的比特少。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二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所述第二欄位包括的多個比特均為0。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該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利用該第一欄位就可以準確地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佔用的比特少。第二欄位指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為最低值,並明確指示是第一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 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指示所述可信度,所述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不全為0。
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該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指示可信度。通過對已有的FoM擴展,可實現對測量結果更加完整的評估,不需要定義新的消息或欄位。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全為0。
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該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全為0;使得已有的FoM既能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又能指示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的原因。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MAC層信令。可理解,第一通信裝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量評估資訊可以是第一通信裝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裝置發送包含所述測量評估資訊的MAC層信號。
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MAC層信令可實現測量評估資訊的交互,以便實現測量過程的優化。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RMI IE。
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RMI IE,可以使得RMI IE提供更加完整的測距相關資訊。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RMI IE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指示所述RMI IE中包含所述測量評估資訊。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指示指示RMI IE中包含測量評估資訊,以便根據該第一指示確定RMI IE中是否包含測量評估資訊。可選的,第一指示佔用1比特。例如,第一指示為1,該第一指示指示RMI IE中包含測量評估資訊;第一指示為0,該第一指示指示RMI IE中未包含測量評估資訊。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第一通信裝置接收來自第二通信裝置的測量信號之後,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對所述測量信號進行完整性校驗,得到完整性校驗評分;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與所述測量信號的完整性正相關;所述第一通信裝置根據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確定所述可信度;所述可信度與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正相關。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通信裝置根據完整性校驗評分,準確地確定測量結果的可信度。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可用,所述第二 欄位指示所述可信度,所述測量信號的STS序列的長度為x,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的取值範圍為1~x之間的整數(包括1和x),所述可信度的取值範圍為0~(x-1)之間的整數,所述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的取值範圍為0~(x-1)之間的整數。
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取值範圍與第二欄位的M個比特的取值範圍相同,該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可實現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佔用比特少。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指示所述可信度,所述測距信號的STS序列的長度為x,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的取值範圍為1~(x-1)之間的整數,所述可信度的取值範圍為1~(x-1)之間的整數。例如,x為128。
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取值範圍與第二欄位的M個比特的取值範圍相同,該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可實現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佔用比特少。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第一參數,所述測量評估資訊用於所述第二通信裝置調整測量所述第一參數的過程。
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評估資訊用於第二通信裝置調整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可見,測量評估資訊有助於第二通信裝置優化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以便測量得到更可靠的測量結果,即 可信度更高的測量結果。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信號為測距信號,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距離。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AoA。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第一參數;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裝置根據所述測量評估資訊調整測量所述第一參數的過程,得到新的測量結果。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二通信裝置根據測量評估資訊調整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得到新的測量結果;可以測量得到更可靠(或者說更準確)的測量結果。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二通信裝置根據所述測量評估資訊調整測量所述第一參數的過程,得到新的測量結果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裝置在所述可信度低於第一閾值的情況下,丟棄所述測量結果,並測量得到新的測量結果。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二通信裝置在測量結果的可信度低於第一閾值的情況下,丟棄該測量結果,並測量得到新的測量結果;可避免基於該不可信或不可用的測量結果做出錯誤的操作。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第一參數;所述方法還 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裝置在確定連續多個測量結果的可信度均低於第一閾值的情況下,中止或暫停測量所述第一參數的過程。所述多個測量結果均為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第一參數得到。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二通信裝置在確定連續多個測量結果的可信度均低於第一閾值的情況下,中止或暫停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可以減少功率浪費。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可信度由所述第一通信裝置根據所述測量信號的完整性校驗評分得到,所述可信度與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正相關,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與所述測量信號的完整性正相關。
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由第一通信裝置根據測量信號的完整性校驗評分得到,該可信度可準確地反映該測量結果的品質或者該測量結果的可信程度。
協力廠商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通信裝置,該通信裝置具有實現上述第一方面方法實施例中的行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過硬體實現,也可以通過硬體執行相應的軟體實現。所述硬體或軟體包括一個或多個與上述功能相對應的模組或單元。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通信裝置包括: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來自第二通信裝置的測量信號;發送單元,用於向所述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量評估資訊,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 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結果根據所述測量信號得到。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通信裝置還包括:處理單元,用於對所述測量信號進行完整性校驗,得到完整性校驗評分;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與所述測量信號的完整性正相關;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根據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確定所述可信度;所述可信度與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正相關。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原因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原因為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所述第一參數的過程被第一信號和/或第二信號干擾,所述第一信號的目的是干擾所述第一參數的測量,所述第二信號的目的不是干擾所述第一參數的測量。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可用,所述第二欄位指示所述可信度。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 一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一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所述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為所述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所述M為大於0的整數。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二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二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所述第二欄位包括的多個比特均為0。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指示所述可信度,所述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不全為0。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全為0。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MAC層信令。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RMI IE。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RMI IE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指示所述RMI IE中包含所述測量評估資訊。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可用,所述第二欄位指示所述可信度,所述測量信號的STS序列的長度為x,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的取值範圍為1~x之間的整數(包括1和x),所述可信度的取值範圍為0~(x-1)之間的整數,所述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的取值範圍為0~(x-1)之間的整數。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指示所述可信度,所述測距信號的STS序列的長度為x,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的取值範圍為1~(x-1)之間的整數,所述可信度的取值範圍為1~(x-1)之間的整數。例如,x為128。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第一參數,所述測量評估資訊用於所述第二通信裝置調整測量所述第一參數的過程。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信號為測距信號,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距離。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AoA。
關於協力廠商面或協力廠商面的各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可參考對於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種可能的實施方式的技術效果的介紹。
第四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通信裝置,該通信裝置具有實現上述第二方面方法實施例中的行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過硬體實現,也可以通過硬體執行相應的軟體實現。所述硬體或軟體包括一個或多個與上述功能相對應的模組或單元。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通信裝置包括:發送單元,用於向第一通信裝置發送測量信號;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來自所述第一通信裝置的測量評估資訊,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結果根據所述測量信號得到。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原因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原因為所述第一通 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所述第一參數的過程被第一信號和/或第二信號干擾,所述第一信號的目的是干擾所述第一參數的測量,所述第二信號的目的不是干擾所述第一參數的測量。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可用,所述第二欄位指示所述可信度。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一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一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所述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為所述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所述M為大於0的整數。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二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 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二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所述第二欄位包括的多個比特均為0。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指示所述可信度,所述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不全為0。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全為0。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MAC層信令。可理解,第一通信裝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量評估資訊可以是第一通信裝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裝置發送包含所述測量評估資訊的MAC層信號。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RMI IE。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RMI IE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指示所述RMI IE中包含所述測量評估資訊。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第一通信裝置接收來自第二通信裝置的測量信號之後,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對所述測量信號進行完整性校驗,得到完整性校驗評分;所述 完整性校驗評分與所述測量信號的完整性正相關;所述第一通信裝置根據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確定所述可信度;所述可信度與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正相關。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可用,所述第二欄位指示所述可信度,所述測量信號的STS序列的長度為x,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的取值範圍為1~x之間的整數(包括1和x),所述可信度的取值範圍為0~(x-1)之間的整數,所述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的取值範圍為0~(x-1)之間的整數。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指示所述可信度,所述測距信號的STS序列的長度為x,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的取值範圍為1~(x-1)之間的整數,所述可信度的取值範圍為1~(x-1)之間的整數。例如,x為128。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第一參數,所述測量評估資訊用於所述第二通信裝置調整測量所述第一參數的過程。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信號為測距信號,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距離。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AoA。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第一參數;所述通信裝置還包括:處理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測量評估資訊調整測量所述第一參數的過程,處理得到新的測量結果。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處理單元,具體用於在所述可信度低於第一閾值的情況下,丟棄所述測量結果,並測量得到新的測量結果。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第一參數;所述通信裝置還包括:處理單元,用於在確定連續多個測量結果的可信度均低於第一閾值的情況下,中止或暫停測量所述第一參數的過程。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可信度由所述第一通信裝置根據所述測量信號的完整性校驗評分得到,所述可信度與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正相關,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與所述測量信號的完整性正相關。
關於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各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可參考對於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種可能的實施方式的技術效果的介紹。
第五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通信裝置,該通信裝置包括處理器,該處理器可以用於執行記憶體所儲存的電腦執行指令, 以使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所示的方法被執行,或者以使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所示的方法被執行。
本申請實施例中,在執行上述方法的過程中,上述方法中有關發送資訊的過程,可以理解為基於處理器的指令進行輸出資訊的過程。在輸出資訊時,處理器將資訊輸出給收發器,以便由收發器進行發射。該資訊在由處理器輸出之後,還可能需要進行其他的處理,然後到達收發器。類似的,處理器接收輸入的資訊時,收發器接收該資訊,並將其輸入處理器。更進一步的,在收發器收到該資訊之後,該資訊可能需要進行其他的處理,然後才輸入處理器。
對於處理器所涉及的發送和/或接收等操作,如果沒有特殊說明,或者,如果未與其在相關描述中的實際作用或者內在邏輯相抵觸,則可以一般性的理解為基於處理器的指令輸出。
在實現過程中,上述處理器可以是專門用於執行這些方法的處理器,也可以是執行記憶體中的電腦指令來執行這些方法的處理器,例如通用處理器等。例如,處理器還可以用於執行記憶體中儲存的程式,當該程式被執行時,使得該資料處理裝置執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所示的方法。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記憶體位於上述通信裝置之外。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記憶體位於上述通信裝置之內。
本申請實施例中,處理器和記憶體還可能集成於一個器件中,即處理器和記憶體還可能被集成於一起。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通信裝置還包括收發器,該收發器,用於接收報文或發送報文等。
第六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通信裝置,該通信裝置包括處理電路和介面電路,該介面電路用於獲取資料或輸出資料;處理電路用於執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所示的相應的方法,或者處理電路用於執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所示的相應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儲存介質,該電腦可讀儲存介質用於儲存電腦程式,當其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所示的方法被執行,或者使得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所示的方法被執行。
第八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產品包括電腦程式或電腦代碼,當其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所示的方法被執行,或者使得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所示的方法被執行。
第九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測量系統,該測量系統包括 第一通信裝置和第二通信裝置,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所示的方法;所述第二通信裝置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所示的方法。
1、2、900、100、110:通信裝置
401、402、601、602、603、604、605、701、702、703、801、802、803:步驟
910:接收單元
920:發送單元
930:處理單元
1010:收發器
1020:處理器
1030:記憶體
1040:匯流排
1101:邏輯電路
1102:介面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背景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申請實施例或背景技術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進行說明。
圖1為一種基於ToF測距的基本原理示意圖;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FoM的示例;圖3是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測量場景的示意圖;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信方法流程圖;圖5A、圖5B、圖5C以及圖5D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表示測量結果的TL的欄位的示例;圖6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方法流程圖;圖7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方法流程圖;圖8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方法流程圖;圖9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信裝置90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裝置100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裝置110的結構示意圖。
本申請的說明書、請求項書及附圖中的術語“第一”和“第二”等僅用於區別不同物件,而不是用於描述特定順序。此外,術語“包括”和“具有”以及它們的任何變形,意圖在於覆蓋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驟或單元的過程、方法、系統、產品或設備等,沒有限定於已列出的步驟或單元,而是可選地還包括沒有列出的步驟或單元等,或可選地還包括對於這些過程、方法、產品或設備等固有的其它步驟或單元。
在本文中提及的“實施例”意味著,結合實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在說明書中的各個位置出現該短語並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實施例,也不是與其它實施例互斥的獨立的或備選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顯式地和隱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可以與其它實施例相結合。
本申請以下實施例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並非旨在作為對本申請的限制。如在本申請的說明書和所附請求項書中所使用的那樣,單數表達形式“一個”、“一種”、“所述”、“上述”、“該”和“這一”旨在也包括複數表達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確地有相反指示。還應當理解,本申請中使用 的術語“和/或”是指並包含一個或多個所列出專案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組合。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時存在A和B三種情況,其中A,B可以是單數或者複數。本申請中使用的術語“多個”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
如背景技術所述,目前需要研究如何評估測量結果的方案,以便避免採用不準確地測量結果。本申請提供了可更完整、準確地評估測量結果的方案。通過實施本申請提供的通信方案,可獲得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也就是說,通過實施本申請提供的通信方案既可獲得測量結果的可信度,又可獲知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的原因,進而通過針對性的優化測量過程來獲得更可靠的測量結果。進一步地,本申請還提供了測量評估資訊的交互方法,可以使得相應通信裝置獲知測量結果的可信度,並根據測量結果的可信度,調整測量過程,最終形成更為可靠的測量結果。測量評估資訊可稱為測量品質評估結果、時間測量品質評估結果或者其他資訊,本申請不作限定。
下面先介紹本申請實施例涉及的一些技術特徵。
基於飛行時間(Time of Flight,ToF)的測距:圖1為一種基於ToF測距的基本原理示意圖。如圖1所示,通信裝置1在t1時刻向通信裝置2發送測距信號,t2時刻為通信裝置1發送的測距信號到達通信裝置2的時間,通信裝置2對接收的測距信號進行處理後,在t3時刻向通信裝置1發送測距信號,t4時刻通信裝置2發送的測距信號到達通信裝置1。如圖1 所示,基於ToF測距的過程如下:通信雙方(即通信裝置1和通信裝置2)通過測量消息往返時間計算二者之間的距離,測距序列經過脈衝成型和調製後到達接收端(例如通信裝置1),接收端將收到的測距序列(即測距信號)與本機存放區的序列進行相關操作,根據相關峰位置獲得到達時間(t2和t4)。接收端計算與發送端(例如通信裝置2)之間的距離的公式如下: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32-1
其中,c為光速,t RTT 為消息往返時間。經過上述計算從而得到二者之間的距離d。
測距設備(圖1中的通信裝置1和通信裝置2)對於t2和t4的估計往往會出現偏差,與真實值並不一致。此外,現實中還存在很多針對測距過程的攻擊,其中距離縮減攻擊是一種常見的攻擊方式。在距離縮減攻擊中,攻擊者的目標是:通過人為產生干擾信號,使得收到測距信號的設備估計出的信號到達時間比真實時間提前,從而導致在實際距離很遠的情況下測距雙方誤認為距離很近。可見,若測距過程受到距離縮減攻擊或其他干擾,則很可能不能測量得到準確地測距結果。在汽車門鎖的智慧感知、基於位置的無接觸式支付等應用過程中,若測距結果不準確,可能會造成財產損失。
IEEE 802.15.4:IEEE 802.15.4是一種技術標準,它定義了低速率無線個 域網(low rate-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LR-WPAN)的協議。它規定了LR-WPAN的實體層和媒體存取控制,並由IEEE 802.15工作組維護。IEEE802.15.4標準旨在提供一種無線個域網(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的基本較低網路層,其專注於設備之間的低成本,低速無處不在的通信。IEEE 802.15.4網路是指在一個POS內使用相同無線通道並通過IEEE 802.15.4標準相互通信的一組設備的集合,又名LR-WPAN網路。在這個網路中,根據設備所具有的通信能力,可以分為全功能設備(full function device,FFD)和精簡功能設備(reduced function device,RFD)。FFD設備之間以及FFD設備與RFD設備之間都可以通信。RFD設備之間不能直接通信,只能與FFD設備通信,或者通過一個FFD設備向外轉發資料。這個與RFD相關聯的FFD設備稱為該RFD的協調器(coordinator)。
品質因數(Figure of Merit,FoM):FoM用於對時間測量結果的品質進行評估,這是IEEE 802.15.4z標準中採用的做法。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FoM的示例。如圖2所示,FoM是一個8比特的欄位,其中bits 0-2表示置信度(confidence level),這3個比特刻畫了測距設備測得的脈衝波形達到時間落在置信區間內的概率;bits 3-4表示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這2個比特刻畫了測量誤差的範圍;bits 5-6是置信區間的縮放因數(confidence interval scaling factor),這2個比特的引入是為了描述更多的置信區間可能性;bit 7是擴 展欄位(extension),當該比特為0時,bits 0~6的含義如上上述;當該比特為1且bits 0~6為全零比特時,表示測量結果不正確;當該比特為1且bits 0~6不為全零比特時,FoM的含義未做定義。FoM能夠體現對時間測量結果精確度的度量。對於每一個測距設備,在完成時間測量之後,都會生成FoM,並由MAC層將其上報給本地的高層。
研究發現,FoM僅對測量結果的精確度進行了粗略的度量,FoM無法反映測距結果不可信或不可用的原因,也就無法有針對性的優化測距過程。例如,FoM無法反映測距過程是否被攻擊以及測距過程被攻擊概率。本申請提供了可更完整、準確地評估測量結果的方案。通過實施本申請提供的通信方案既可獲得測量結果的可信度,又可獲知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的原因,進而通過針對性的優化測量過程來獲得更可靠的測量結果。
以下將詳細介紹本申請涉及的網路架構。
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應用於各種通信系統,例如: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例如IEEE 802.15.4網路、車聯網、機器類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機器間資訊交互(long term evolution-machine,LTE-M)、機器到機器通信(machine to machine,M2M)、車與任何事物通信(vehicle-to-everything,V2X)、車與車的通信(vehicle to vehicle,V2V)、車間資訊交互(long term evolution-vehicle,LTE-V)、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LTE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統、LTE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動通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聯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統、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統或新無線(new radio,NR)以及未來的其他通信系統,如6G等。下面以物聯網中的兩個通信裝置為例,介紹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使用的測量場景。
參見圖3,圖3是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測量場景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該測量場景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通信裝置(圖3僅示出兩個通信裝置,即第一通信裝置和第二通信裝置);第一通信裝置和第二通信裝置之間傳輸測量信號。第一通信裝置和第二通信裝置通過無線信號測量兩者之間的距離、到達角等。例如,第一通信裝置和第二通信裝置通過測距信號來測量兩者之間的距離。應理解,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適用於任意有測量需求(例如測距)的測量場景,而僅適用於物聯網。
第一通信裝置和第二通信裝置可均為具有無線收發功能的終端設備。終端設備也可以稱為使用者設備。終端設備可以經無線接入網(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接入網設備(或者也可以稱為接入設備)與一個或多個核心網(core network,CN)設備(或者也可以稱為核心設備,例如gNB)進行通信。可選的,終端設備也可稱為接入終端、終端、使用者單元、使用者站、移動站、移動台、遠方站、遠端終端機、移動設備、使用者終端、 無線網路設備、使用者代理或使用者裝置等。可選的,終端設備可以部署在陸地上,包括室內或室外、手持或車載;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輪船等);還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飛機、氣球和衛星上等)。可選的,終端設備可以是具有無線通訊功能的手持設備、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或物聯網、車聯網中的終端、5G網路以及未來網路中的任意形態的終端等,本申請對此並不限定。
第一通信裝置和第二通信裝置中的一個可以是終端設備,另一個可以是接入網設備。接入網設備可以是能和終端設備通信的設備。接入網設備可以是任意一種具有無線收發功能的設備,該接入網設備可以是基站、接入點或傳輸接收點(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可以是接入網中,在空中介面上通過一個或多個磁區(cell)與終端設備通信的設備等,本申請對此不作限定。例如,基站可以是LTE中的演進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繼站或接入點,或者5G網路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gNB)等。可理解,該基站還可以是未來演進的公共陸地移動網路(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基站等。可選的,該接入網設備還可以是無線局域網(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統中的接入節點、無線中繼節點、無線回傳節點等。可選的,該接入網設備還可以是雲無線接入網路(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場景下的無線控制器。
下面結合附圖介紹本申請提供的通信方案。
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信方法流程圖。如圖4 所示,該方法包括:
401、第一通信裝置接收來自第二通信裝置的測量信號。
上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第一通信裝置和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第一參數,該第一參數可以是距離、到達角等,本申請不作限定。例如,測量信號為用於測量第一通信裝置和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距離的測距信號。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上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上述第一通信裝置和上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第一參數,上述測量評估資訊用於上述第二通信裝置調整測量上述第一參數的過程。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通信裝置和第二通信裝置均為無線通訊裝置,第一通信裝置接收來自第二通信裝置的測量信號可以是:第一通信裝置通過無線通道接收來自第二通信裝置的測量信號。也就是說,第一通信裝置和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測量信號通過無線方式傳輸。由於測量信號通過無線通道傳輸,因此測量信號可能受到較嚴重的干擾。
402、第一通信裝置向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量評估資訊。
上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上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上述第一原因導致上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或者,上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測量結果可用。上述測量結果可以是第一通信裝置根據測量信號得到。例如,測量信號為測距信號,測量結果為第一通信裝置根據測距信號,處理得到的測距結果。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是指該測量結果的可信程度 或者說該測量結果是真實結果(即準確的測量結果)的概率。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上述第一原因包括:上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上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由於測量信號通過無線通道傳輸,因此測量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可能受到通信干擾。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可包括:上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被第一信號和/或第二信號干擾,上述第一信號的目的是干擾第一參數的測量,上述第二信號的目的不是干擾第一參數的測量。第一信號可以是人為產生的干擾信號,該第一信號的目的就是干擾第一通信裝置的測量過程。例如,測量信號為測距信號,第一參數為第一通信裝置和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距離,第一信號用於干擾第一通信裝置的測距過程。第一信號可視為惡意的干擾信號或攻擊信號。第二信號可以是其他通信裝置發送的用於滿足自身業務需求的無線信號,而不是用於干擾第一參數的測量。例如,第二信號為接入網設備向通信裝置發送的下行信號。又例如,第二信號為通信裝置向通信裝置發送的資料信號。可選的,上述第一原因為上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上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通信裝置在執行步驟402之前,可執行如下操作:第一通信裝置根據接收到的測量信號,確定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由第一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然後,根據確定的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 信度或由第一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相應的生成測量評估資訊。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上述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MAC層信令。可理解,第一通信裝置向上述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量評估資訊可以是:第一通信裝置向第二通信裝置發送包含測量評估資訊的MAC層信號。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MAC層信令可實現測量評估資訊的交互,以便實現測量過程的優化。可選的,上述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RMI IE。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RMI IE,可以使得RMI IE提供更加完整的測距相關資訊。可選的,上述測量評估資訊承載于一個新定義的IE,該測量評估資訊可承載于該新定義的IE並通過MAC層回饋給第二通信裝置。
本申請實施例中,第一通信裝置向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量評估資訊,該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既能實現對測量結果更加完整的評估,又能使得第二通信裝置獲知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的原因。
由於前面未詳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實現方式,以及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的實現方式。下面描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實現方式,以及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的實現方式。
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 的實現方式如下:
實現方式1、
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上述第一欄位指示上述測量結果可用,上述第二欄位指示上述可信度。
上述第一欄位可為0、1或者第一二進位序列,上述第一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上述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為上述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上述M為大於0的整數。第一欄位可視為測量結果的可用性標識。第一二進位序列可是11、00、10、01、111等,本申請不作限定。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可以是屬於一個欄位,也可以是兩個不同的欄位。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屬於同一欄位,該欄位表示測量結果的信任等級(trustworthiness level,TL),該欄位可包括多個比特,例如該欄位包含8個比特。測量結果的信任等級可稱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可理解,表示測量結果的TL的欄位包含於測量評估資訊,該欄位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圖5A、圖5B、圖5C以及圖5D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表示測量結果的TL的欄位的示例。如圖5A所示,表示測量結果的TL的欄位包括bit0~bit7,bit7為第一欄位,bit6~bit0為第二欄位,bit7為可用性標識,bit7的值指示測量結果可用或不可用,bit6~bit0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bit 6~bit 0共7個比特,共有128種比特組合,即0000000~1111111,可以表示的數值範圍是0~127。例如,bit7為1表示測量結果可用,bit7為0表示測量結果不可用。又例如,bit7 為0表示測量結果可用,bit7為1表示測量結果不可用。如圖5B所示,表示測量結果的TL的欄位包括bit0~bit8,bit8為第一欄位,bit7~bit0為第二欄位,bit8為可用性標識,bit8的值指示測量結果可用或不可用,bit7~bit0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bit 7~bit 0共8個比特,共有256種比特組合,即00000000~11111111,可以表示的數值範圍是0~255。例如,bit7~bit0為00001111,bit7~bit0為15的二進位表示。如圖5C所示,表示測量結果的TL的欄位包括bit0~bit8,bit8~bit7為第一欄位,bit6~bit0為第二欄位,bit8~bit7為可用性標識,bit8~bit7的值指示測量結果可用或不可用,bit6~bit0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例如,bit8~bit7(第一欄位)為11,bit8~bit7指示測量結果可用。又例如,bit8~bit7(第一欄位)為00,bit8~bit7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 如圖5D所示,表示測量結果的TL的欄位包括bit0~bit9,bit9~bit8為第一欄位,bit7~bit0為第二欄位,bit9~bit8為可用性標識,bit9~bit8的值指示測量結果可用或不可用,bit7~bit0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應理解,圖5A、圖5B、圖5C以及圖5D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表示測量結果的TL的欄位的示例,該欄位可採用其他形式。本申請不限定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的格式以及該第一欄位包含的比特個數和第二欄位包含的比特個數。
實現方式2、
測量評估資訊包括上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上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上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指示上 述可信度,上述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不全為0。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結果為ToF測量結果,測量信號為測距信號。
圖2示出了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該品質因數包括bit0~bit7,該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為bit0~bit6,該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bit7。可理解,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的bit0~bit6不全為0,並且bit7為1時,該品質因數的bit0~bit6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擴展已有的FoM來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也就是說,第一通信裝置可擴展已有的FoM來實現對測量結果的更加完整的評估。在實現方式2中,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該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指示可信度。通過對已有的FoM擴展,可實現對測量結果更加完整的評估,不需要定義新的消息或欄位。
實現方式3、
上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三欄位,上述第三欄位指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上述第三欄位中的K個比特不全為0,K為大於1的整數。
第三欄位可包括K比特,上述第三欄位中的K個比特為上述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例如,K為7、8、9等。在實現方式3中,當第三欄位中的各比特不全為0時,該第三欄位中的各比特為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當第三欄位中的各比特全為0時,該第三欄位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舉例來說,第三欄位包括bit0~bit6, bit 0~bit 6共7個比特,共有128種比特組合,即0000000~1111111,可以表示的數值範圍是0~127;當bit0~bit6(第三欄位)為0000000時,該第三欄位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當bit0~bit6(第三欄位)不為0000000時,bit0~bit6為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又舉例來說,第三欄位包括bit0~bit7,bit 0~bit 7共8個比特,共有256種比特組合,即00000000~11111111,可以表示的數值範圍是0~255;當bit0~bit7(第三欄位)為00000000時,該第三欄位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當bit0~bit7(第三欄位)不為00000000時,bit0~bit7為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
應理解,實現方式1、實現方式2以及實現方式3僅示出了測量評估資訊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測量評估資訊還可採用其他實現方式來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
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的實現方式如下:
實現方式4、
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上述第一欄位指示上述測量結果不可用,上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上述第二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
第二二進位序列可是11、00、10、01、111等,本申請不作限定。第一欄位可視為測量結果的可用性標識。例如,第一欄位為0,該第一欄位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上述測量結果不可用。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欄位可獨立的指示測量結果是否可用,佔 用比特少。
實現方式5、
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上述第一欄位指示上述測量結果不可用,上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上述第二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上述第二欄位包括的多個比特均為0。
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可以是屬於一個欄位,也可以是兩個不同的欄位。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屬於同一欄位,該欄位表示測量結果的TL,該欄位可包括多個比特,例如該欄位包含8個比特。可理解,表示測量結果的TL的欄位包含於測量評估資訊,該欄位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圖5A、圖5B、圖5C以及圖5D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表示測量結果的TL的欄位的示例。參閱圖5A,bit7為第一欄位,bit0~bit6為第二欄位。例如,bit7為0,bit0~bit6為0000000。參閱圖5B,bit8為第一欄位,bit0~bit7為第二欄位。參閱圖5C,bit7~bit8為第一欄位,bit0~bit6為第二欄位。例如,bit7~bit8為00,bit0~bit6為0000000。參閱圖5D,bit8~bit9為第一欄位,bit0~bit7為第二欄位。例如,bit8~bit9為00,bit0~bit6為00000000。在該實現方式中,利用該第一欄位就可以準確地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佔用的比特少。第二欄位指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為最低值,並明確指示是第一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
實現方式6、
測量評估資訊包括上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上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上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全為0。第一通信裝置通過已有的FoM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在該實現方式中,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該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全為0;使得已有的FoM既能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又能指示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的原因。
實現方式7、
上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三欄位,上述第三欄位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上述第三欄位中的K個比特全為0,K為大於1的整數。
應理解,實現方式4、實現方式5、實現方式6以及實現方式7僅示出了測量評估資訊兩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測量評估資訊還可採用其他實現方式來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
在實際應用中,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實現方式和測量評估資訊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的實現方式可相結合,這樣測量評估資訊既能指示可信度,又能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例如,實現方式1可與實現方式4或實現方式5相結合。舉例來說,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上述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可用或不可用;當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可用時,上述第二欄位指示上述可信度;當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時,上述第二欄位包括的多個比特均為0或者 不作第二欄位做限定。又例如,實現方式2與實現方式6相結合。舉例來說,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當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並且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不全為0時,該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指示上述可信度;當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並且且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全為0時,測量評估資訊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例如,實現方式3與實現方式7相結合。舉例來說,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三欄位;當該第三欄位中的K個比特不全為0時,第三欄位中的K個比特為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當該第三欄位中的K個比特全為0時,測量評估資訊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應理解,測量評估資訊即可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又能指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
圖6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方法流程圖。如圖6所示,該方法包括:
601、第一通信裝置接收來自第二通信裝置的測量信號。步驟601可參閱步驟401。
602、第一通信裝置根據接收到的測量信號,處理得到測量結果。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測量信號為測距信號,測量結果為測距結果;步驟602可以是:第一通信裝置根據接收到的測距信號,處理得到測距結果。由於根據測量信號,處理得到測量結果是本領域慣用的技術手段,這裡不再詳述。步驟602是可選的,而非必要的。
603、第一通信裝置根據接收到的測量信號,確定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
步驟603可替換為:第一通信裝置根據接收到的測量信號,確定由第一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
步驟603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如下:第一通信裝置對上述測量信號進行完整性校驗,得到完整性校驗評分,上述完整性校驗評分與上述測量信號的完整性正相關;第一通信裝置根據上述完整性校驗評分,確定上述可信度;上述可信度與上述完整性校驗評分正相關。測量信號為測距信號,測量信號的STS序列的長度為x,測量信號的完整性校驗評分用z表示,z可以是-x~x之間的整數,x、z均為整數,例如x為128。第一通信裝置根據上述完整性校驗評分,確定上述可信度可以是:在上述完整性校驗評分大於或等於第二閾值時,確定可信度。例如,x為128,z的取值範圍為-128~128,第二閾值為1。第一通信裝置在上述完整性校驗評分小於第二閾值時,確定測量結果不可用。後續再詳述第一通信裝置對測量信號進行完整性校驗的實現方式,以及根據完整性校驗評分,確定可信度的實現方式。
604、第一通信裝置生成測量評估資訊。
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測量評估資訊可採用實現方式1、實現方式2以及實現方式3中的任一種。
步驟604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如下:根據確定的由第一 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相應的生成測量評估資訊。
605、第一通信裝置向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量評估資訊。
步驟605可參閱步驟402。第一通信裝置還可向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量結果。第一通信裝置向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量評估資訊可通過一條消息發送測量評估資訊和測量結果,也可通過不同的消息發送測量評估資訊和測量結果。
本申請實施例中,第一通信裝置根據接收到的測量信號,確定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由於測量結果是由處理測量信號得到,因此根據接收到的測量資訊可準確地確定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第一通信裝置向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量評估資訊,該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既能實現對測量結果更加完整的評估,又能使得第二通信裝置獲知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的原因。
第一通信裝置對測量信號進行完整性校驗的實現方式有多種。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如下:第一通信裝置利用第二通信裝置發送的測量信號(例如測距信號)中所包含的導頻完成通道估計,然後進行通道均衡得到均衡後的接收信號。接下來,第一通信裝置對該均衡後的接收信號中包含STS的信號段進行採樣,樣本總數等於STS序列的總長度(例如:STS序列長度為128,則採樣的樣本總數也為128)。第一通信裝置採樣得到樣本序列後,根據該樣本序列中每個樣本的極性生成校驗序列,若極性為正則 對應的校驗序列樣本為1,否則為-1。第一通信裝置將校驗序列與本機存放區的STS序列X[k]做相關運算。記校驗序列為Y[k],則上述相關運算過程表示為: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49-2
其中,N表示校驗序列Y[k]的長度,z表示完整性校驗評分。
根據公式(1)可知,z是-x~x之間的整數(這裡,x表示用於測距的STS序列的長度,以IEEE 802.15.4z為例,每一段STS序列的長度為128,故x為128;考慮到實際中STS序列長度均為2的冪次,故x可以表示為x=2 m ,其中m為正整數)。z的值的大小反映了校驗序列與本機存放區的STS序列的相似程度。例如,若z=x,則表明校驗序列與本機存放區的STS序列的各個符號均完全一致,這說明發送的測量信號未受到干擾;若z=-x,則表明校驗序列與本機存放區的STS序列的各個符號均不一致,這說明發送的測距信號受到非常嚴重的干擾;若z=0,則表明校驗序列與本機存放區的STS序列有一半符號不一致,這說明測量過程存在一些干擾;對於z的其他取值,根據上述分析可知,z的值越小,說明測量過程受到干擾的可能性越大。以測量過程是否受到攻擊為例,若z=x,則表明校驗序列與本機存放區的STS序列的各個符號均完全一致,這說明發送的測距信號未受到攻擊;若z=-x,則表明校驗序列與本機存放區的STS序列的各個符號均不一致,這說明發送的測距信號受到攻擊;若z=0,則表明校驗序列 與本機存放區的STS序列有一半符號不一致,這說明測距過程存在被攻擊的可能性;對於z的其他取值,根據上述分析可知,z的值越小,說明測距過程被攻擊的可能性越大。
第一通信裝置根據完整性校驗評分,確定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幾種可能的方式如下:
方式1、
若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x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0-11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0-12
0,第一通信裝置確定測量結果不可用;若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1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0-13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0-14
x,第一通信裝置根據完整性校驗評分,確定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公式如下: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0-3
其中,t表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z表示測量信號的完整性校驗評分,round( )表示四捨五入操作,t為整數,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0-4
。△的取值可根據實際需求配置,例如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0-5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0-6
。為了體現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第一通信裝置可採用公式(2)將z的取值範圍1~x映射至0~127,並將z的映射結果用二進位表示,即得到bit 0~bit 6。
若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x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0-15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0-16
0,則表明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非常嚴重的通信干擾或者受到通信干擾的可能性很高,根據該測量信號處理得到的測量結果不可用。若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1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0-17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0-18
x,表明第一通信裝置通過 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較少或者受到通信干擾的可能性小,測量結果可用。以測量過程是否受到攻擊為例,若-x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1-19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1-20
0,則表明測量過程被攻擊的可能性大,測量結果不可用;若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1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1-21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1-22
x,則表示測距過程被攻擊的可能性小,測量結果可用。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上述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可用,上述第二欄位指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上述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在方式1中,若1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1-23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1-24
x,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可用,第二欄位指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例如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為該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舉例來說,測量評估資訊包括bit 0~bit 7,第一欄位為bit 7,第二欄位為bit 0~bit6;若1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1-25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1-26
x,bit7為1,表示測量結果可用,bit 0~bit6為該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在方式1中,若-x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1-27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1-28
0,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故無需對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說信任等級)做細緻的刻畫。又舉例來說,測量評估資訊包括bit 0~bit 7,第一欄位為bit 7,第二欄位為bit 0~bit6;若-x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1-29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1-30
0,bit7為0,表示測量結果不可用,可設置bit 0~bit6為全為0,表示當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x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1-31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1-32
0時,信任等級均為最低等級。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可用或不可用,因此第一欄位可視為可用性標識。
方式2、
若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x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1-33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1-34
0,第一通信裝置確定測量 結果不可用;若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1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2-35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2-36
x,第一通信裝置首先根據非線性映射關係a=e b 將1~x範圍內的每一個整數映射至e 1e x 範圍內的數。記z的映射結果為z1,則有z 1=e z 。然後將z1代入公式(2),並將結果用二進位表示,即得bit 0~bit 6。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上述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可用,上述第二欄位指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上述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在方式2中,若-x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2-37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2-38
0,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若1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2-39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2-40
x,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可用,第二欄位指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例如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為該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舉例來說,測量評估資訊包括bit 0~bit 7,第一欄位為bit 7,第二欄位為bit 0~bit6;若1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2-41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2-42
x,bit7為1,表示測量結果可用,bit 0~bit6為該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在方式2中,若-x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2-43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2-44
0,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不可用,故無需對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說信任等級)做細緻的刻畫。舉例來說,測量評估資訊包括bit 0~bit 7,第一欄位為bit 7,第二欄位為bit 0~bit6;若-x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2-45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2-46
0,bit7為0,表示測量結果不可用,可設置bit 0~bit6為全為0,表示當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x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2-47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2-48
0時,信任等級均為最低等級。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一欄位指示測量結果可用或不可用,因此第一欄位可視為可用性標識。
方式3、
若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z等於x,第一通信裝置確定測量 結果可用;若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x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3-49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3-50
0,第一通信裝置確定測量結果不可用;若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1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3-51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3-52
x-1,第一通信裝置根據完整性校驗評分,確定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的公式如下: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3-7
其中,t表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z表示測量信號的完整性校驗評分,round( )表示四捨五入操作,t為整數,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3-8
。△的取值可根據實際需求配置,例如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3-9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3-10
。為了體現測量結果的可信度,第一通信裝置可採用公式(3)將z的取值範圍1~(x-1)映射至1~127,並將z的映射結果用二進位表示,即得到bit 0~bit 6。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測量評估資訊包括上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若完整性校驗評分z等於x,則表示測量過程未受到通信干擾(例如未被攻擊),此時FoM的擴展欄位(即:bit 7)為0,其餘欄位(即:bit 0~bit 6)的定義與當前定義相同。第一通信裝置此時無需評估測量結果的可信度,只需按照已有定義的方式對測量精度進行評估。若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x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3-53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3-54
0,即完整性校驗評分較低,則表示測距過程受到通信干擾(例如存在攻擊),此時FoM的擴展欄位(即:bit 7)為1,其餘欄位(即:bit 0~bit 6)全部為0,表示測量結果不可信。若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1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3-55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3-56
x-1,則表示測距過程存在受到通信干擾的可能性(例如 有被攻擊的可能性),且評分越低,受到通信干擾的可能性越大。bit 0~bit 6共7個比特,共有128種比特組合,其中全0的比特組合已使用,因此還有127種比特組合可用,即0000001~1111111,可以表示的數值範圍是1~127。為了體現可信等級,第一通信裝置可將z的取值範圍1~x-1映射至1~127,並將z的映射結果用二進位表示,即得到FoM中的bit 0~bit 6。
下面介紹兩種根據測量信號生成測量評估資訊的舉例。
舉例1:測量評估資訊為擴展的FoM。也就是說,測量評估資訊可視為對已有的FoM的擴展。或者說,通過新定義FoM,使得FoM可作為測量評估資訊。在舉例1中,測量信號為測距信號,根據測距過程中是否存在攻擊的情況,生成測量評估資訊。
1)、第一通信裝置對測量信號進行完整性校驗,得到完整性校驗評分。
由於前面已描述了根據公式(1)計算得到完整性校驗評分的完整過程,故這裡不再贅述。
2)、第一通信裝置根據完整性校驗評分,生成測量評估資訊。
完整性校驗評分用z表示,z是-x~x之間的整數(這裡,x表示用於測距的STS序列的長度。以IEEE 802.15.4z為例,每一段STS序列的長度為128,故x為128。
a)、若完整性校驗評分z等於x,則表示測距過程未被攻擊,此時FoM的擴展欄位(即:bit 7)為0,其餘欄位(即:bit 0 ~bit 6)的定義與現有技術一中的定義相同。此時FoM無需對攻擊概率進行評估(即不需要確定測量結果的可信度),只需對測量精度進行評估。
b)、若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x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5-57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5-58
0,即完整性校驗評分較低,則表示測距過程存在攻擊,此時FoM的擴展欄位(即:bit 7)為1,其餘欄位(即:bit 0~bit 6)全部為0,表示測量結果不可信或不可用。
c)、若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1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5-59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5-60
x-1,則表示測距過程有被攻擊的可能性,且評分越低,被攻擊的可能性越大。此時定義FoM的擴展欄位(即:bit 7)為1,並且用剩餘的欄位(即:bit 0~bit 6)表示被攻擊的可能性大小。bit 0~bit 6共7個比特,共有128種比特組合,其中全0的比特組合已在b)中使用,因此還有127種比特組合可用,即0000001~1111111,可以表示的數值範圍是1~127。為了體現可信等級,將z的取值範圍1~x-1映射至1~127,並將z的映射結果用二進位表示,即得到FoM中的bit 0~bit 6。第一通信裝置可採用公式(3)將z的取值範圍1~(x-1)映射至1~127。
舉例2:測量評估資訊包括bit 0~bit 7共8bit,參閱圖5A。bit 7為可用性標識,bit 0~bit 7表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在舉例2中,測量信號為測距信號,根據測距過程中是否存在攻擊的情況,生成測量評估資訊。
1)、第一通信裝置對測量信號進行完整性校驗,得到完 整性校驗評分。
由於前面已描述了根據公式(1)計算得到完整性校驗評分的完整過程,故這裡不再贅述。
2)、第一通信裝置根據完整性校驗評分,生成測量評估資訊。
完整性校驗評分用z表示,z是-x~x之間的整數(這裡,x表示用於測距的STS序列的長度。以IEEE 802.15.4z為例,每一段STS序列的長度為128,故x為128。
第一通信裝置根據完整性校驗評分,生成測量評估資訊的方式如下:bit 7的定義:若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x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6-61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6-62
0,則可用性標識bit 7為0,表示測距過程被攻擊的可能性大,測量結果不可用;若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1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6-63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6-64
x,則可用性標識bit 7為1,表示測距過程被攻擊的可能性小,測量結果可用。
bit 6~bit 0的定義:若bit 7為0,則根據上面的描述,此時測量結果不可用,故無需對信任等級做細緻的刻畫,設置bit 6~bit 0全為0,表示當完整性校驗評分滿足-x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6-65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6-66
0時,信任等級均為最低等級。若bit 7為1(即:1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6-67
z
Figure 112100555-A0305-02-0056-68
x),則表示測距過程有被攻擊的可能性,且評分越低,被攻擊的可能性越大。此時定義測量評估資訊的bit 0~bit 6表示測量結果的可信度。bit 0~bit 6共7個比特,共有128種比特組合,即0000000~1111111,可以表示的數值範圍是0~127。為了體現可信度,將z的取值範圍1~x映射 至0~127,並將z的映射結果用二進位表示,即得到bit 0~bit 6。第一通信裝置可採用公式(2)將z的取值範圍1~x映射至0~127。
圖7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方法流程圖。如圖7所示,該方法包括:
701、第一通信裝置接收來自第二通信裝置的測量信號。
步驟701可參閱步驟401。
702、第一通信裝置生成測量評估資訊。
步驟702可參閱步驟604。
703、第一通信裝置向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量評估資訊。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上述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MAC層信令。可選的,上述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RMI IE。上述RMI IE可包括第一指示,上述第一指示指示上述RMI IE中包含上述測量評估資訊或不包含測量評估資訊。第一指示可以是在IEEE 802.15.4z標準的RMI IE中擴展的一位bit。例如第一指示為1表示RMI IE中包含測量評估資訊,第一指示為0表示RMI IE中未包含測量評估資訊。下面介紹兩種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RMI IE可能的示例:
示例1:在IEEE 802.15.4z標準的RMI IE中擴展一位bit,定義為:TL Present。若該bit為1,則在RMI List中包含測量評估資訊;若該bit為0,則在RMI List中不包含測量評估資訊。在RMI IE中擴展的一位bit也可定義為其他名稱。測量雙方(即第一通信裝置和第二通信裝置)在測量過程開始前通過事先協商決 定在測量完成後是否交互測量評估資訊,若需要交互,則測量評估資訊會包含在RMI IE中,並在測量完成後由第一通信裝置回饋給第二通信裝置。圖5A至圖5C中的表示測量結果的TL的欄位可為測量評估資訊的舉例。在示例1中,測量評估資訊可採用上述實現方式1(對應於TL)、實現方式3、實現方式4、實現方式5中的任一種。
示例2:在IEEE 802.15.4z標準的RMI IE中擴展一位bit,定義為:ToF FoM Present。若該bit為1,則在RMI List中包含擴展的FoM;若該bit為0,則在RMI List中不包含擴展的FoM。擴展的FoM是指採用實現方式2或實現方式6的測量評估資訊。應理解,若測量評估資訊的實現方式為實現方式2或實現方式6,則該測量評估資訊為擴展的FoM。測量雙方在測量過程開始前通過事先協商決定在測量完成後是否交互ToF FoM,以及需要交互測量精度資訊還是測量結果可信等級資訊。若需要交互測量精度資訊,則ToF FoM會包含在RMI IE中且擴展比特為0,並在測量完成後第一通信裝置回饋給第二通信裝置;若需要交互測量結果可信等級資訊(即可信度),則ToF FoM會包含在RMI IE中且擴展比特為1,並在測量完成後由第一通信裝置回饋給第二通信裝置。
示例3:測量評估資訊承載于新定義的TL IE;第一通信裝置在完成測量後,將TL IE通過MAC層回饋給第二通信裝置。TL IE為新定義的一個MAC層信令。也就是說,測量評估資訊可 承載于一個新定義的IE。新定義的IE的格式的示例如圖5A至圖5D所示。
圖4、圖6、圖7中的方法流程是從第一通信裝置的角度來描述本申請提供的通信方案。下面從第二通信裝置的角度來描述本申請提供的通信方案。
圖8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方法流程圖。如圖8所示,該方法包括:
801、第二通信裝置向第一通信裝置發送測量信號。
步驟801可參閱步驟401。
802、第二通信裝置接收來自第一通信裝置的測量評估資訊。
上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上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上述第一原因導致上述測量結果不可用,上述測量結果根據上述測量信號得到。
步驟802可參閱步驟402。
803、第二通信裝置根據測量評估資訊調整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得到新的測量結果。
步驟803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如下:上述第二通信裝置在上述可信度低於第一閾值的情況下,丟棄上述測量結果,並測量得到新的測量結果。第一閾值主要取決於可信度的取值範圍,例如可信度為取值範圍為0~127,第一閾值可以是50、60、80等,本申請不作限定。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二通信裝置在測量結果的 可信度低於第一閾值的情況下,丟棄該測量結果,並測量得到新的測量結果;可避免基於該不可信或不可用的測量結果做出錯誤的操作。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上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上述第一通信裝置和上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第一參數;上述方法還包括:上述第二通信裝置在確定連續多個測量結果的可信度均低於第一閾值的情況下,中止或暫停測量上述第一參數的過程。上述多個測量結果均為測量上述第一通信裝置和上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第一參數得到。
在該實現方式中,第二通信裝置在確定連續多個測量結果的可信度均低於第一閾值的情況下,中止或暫停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可以減少功率浪費。
本申請實施例中,第二通信裝置接收來自第一通信裝置的測量評估資訊,該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既能實現對測量結果更加完整的評估,又能使得第二通信裝置獲知導致測量結果不可用的原因。第二通信裝置根據測量評估資訊調整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可得到更可靠的測量結果。
圖9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信裝置900的結構示意圖。該通信裝置900可以對應實現上述各個方法實施例中由通信裝置(例如第一通信裝置和第二通信裝置)實現的功能或者步驟。通信裝置900可以包括接收單元910、發送單元920以及處理 單元930。可選的,還可以包括儲存單元,該儲存單元可以用於儲存指令(代碼或者程式)和/或資料。接收單元910、發送單元920以及處理單元930可以與該儲存單元耦合,例如,處理單元930可以讀取儲存單元中的指令(代碼或者程式)和/或資料,以實現相應的方法。上述各個單元可以獨立設置,也可以部分或者全部集成。例如接收單元910和發送單元920集成在收發單元。例如,接收單元910和發送單元920對應的實體為收發器。
在一些可能的實施方式中,通信裝置900能夠對應實現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第一通信裝置的行為和功能。例如通信裝置900可以為第一通信裝置,也可以為應用於第一通信裝置中的部件(例如晶片或者電路)。接收單元910例如可以用於執行圖4、圖6、圖7的實施例中由第一通信裝置所執行的全部接收操作,例如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的步驟401、圖6所示實施例中的步驟601、圖7所示實施例中的步驟701,和/或用於支援本文所描述的技術的其它過程。發送單元920例如可以用於執行圖4、圖6、圖7的實施例中由第一通信裝置所執行的全部發送操作,例如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的步驟402、圖6所示實施例中的步驟605、圖7所示實施例中的步驟703,和/或用於支援本文所描述的技術的其它過程。處理單元930用於執行圖4、圖6、圖7的實施例中中由第一通信裝置所執行的除了收發操作之外的全部操作,例如圖6所示實施例的步驟602、步驟603、步驟604,圖7所示實施例中的步驟702。
在一些可能的實施方式中,通信裝置900能夠對應實現 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第二通信裝置的行為和功能。例如通信裝置900可以為第二通信裝置,也可以為應用於第二通信裝置中的部件(例如晶片或者電路)。接收單元910例如可以用於執行圖8的實施例中由第二通信裝置所執行的全部接收操作,例如圖8所示的實施例中的步驟802,和/或用於支援本文所描述的技術的其它過程。發送單元920例如可以用於執行圖8的實施例中由第二通信裝置所執行的全部發送操作,例如圖8所示的實施例中的步驟801,和/或用於支援本文所描述的技術的其它過程。處理單元930用於執行圖8的實施例中由第二通信裝置所執行的除了收發操作之外的全部操作,例如圖8所示實施例的步驟803。
應理解,第一通信裝置和第二通信裝置為測量雙方,第一通信裝置和第二通信裝置均可實現對方的行為和功能。
圖10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裝置100的結構示意圖。圖10中的通信裝置可以是上述第一通信裝置。圖10中的通信裝置可以是上述第二通信裝置。
如圖10所示,該通信裝置100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1020和收發器1010。
在本申請的另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1020和收發器1010可以用於執行第一通信裝置執行的功能或操作等。處理器1020例如可執行如下一項多項操作:圖6所示實施例的步驟602、步驟603、步驟604,圖7所示實施例中的步驟702。收發器1010例如可執行如下一項或多項操作: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的步驟401、步 驟402,圖6所示實施例中的步驟601、步驟605,圖7所示實施例中的步驟701、步驟703。
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器1020和收發器1010可以用於執行上述第二通信裝置執行的功能或操作等。處理器1020例如可執行如下一項多項操作:圖8所示實施例的步驟803。收發器1010例如可執行如下一項或多項操作:圖8所示的實施例中的步驟801、步驟802。
收發器1010用於通過傳輸介質和其他設備/裝置進行通信。處理器1020利用收發器1010收發資料和/或信令,並用於實現上述方法實施例中的方法。處理器1020可實現處理單元930的功能,收發器1010可實現接收單元910和發送單元920的功能。
可選的,通信裝置100還可以包括至少一個記憶體1030,用於儲存程式指令和/或資料。記憶體1030和處理器1020耦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耦合是裝置、單元或模組之間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用於裝置、單元或模組之間的資訊交互。處理器1020可能和記憶體1030協同操作。處理器1020可能執行記憶體1030中儲存的程式指令。該至少一個記憶體中的至少一個可以包括於處理器中。
本申請實施例中不限定上述收發器1010、處理器1020以及記憶體1030之間的具體連接介質。本申請實施例在圖10中以記憶體1030、處理器1020以及收發器1010之間通過匯流排1040連接,匯流排在圖10中以粗線表示,其它部件之間的連接方式, 僅是進行示意性說明,並不引以為限。該匯流排可以分為位址匯流排、資料匯流排、控制匯流排等。為便於表示,圖10中僅用一條粗線表示,但並不表示僅有一根匯流排或一種類型的匯流排。
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處理器可以是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專用積體電路、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或者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分立門或者電晶體邏輯器件、分立硬體元件,可以實現或者執行本申請實施例中的公開的各方法、步驟及邏輯框圖。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結合本申請實施例所公開的方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體現為硬體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處理器中的硬體及軟體模組組合執行完成。
圖1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通信裝置110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1所示,圖11所示的通信裝置包括邏輯電路1101和介面1102。圖9中的處理單元930可以用邏輯電路1101實現,圖9中的接收單元910和發送單元920可以用介面1102實現。其中,該邏輯電路1101可以為晶片、處理電路、積體電路或片上系統(system on chip,SoC)晶片等,介面1102可以為通信介面、輸入輸出介面等。本申請實施例中,邏輯電路和介面還可以相互耦合。對於邏輯電路和介面的具體連接方式,本申請實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該邏輯電路和介面可用於執行上述第一通信裝置執行的功能或操作等。
在本申請的另一些實施例中,該邏輯電路和介面可用於 執行上述第一通信裝置執行的功能或操作等。
本申請還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儲存介質,該電腦可讀儲存介質中儲存有電腦代碼,當電腦代碼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電腦執行上述實施例的方法。
本申請還提供一種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產品包括電腦代碼或電腦程式,當該電腦代碼或電腦程式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上述實施例中的通信方法被執行。
本申請還提供一種通信系統,包括第一通信裝置和第二通信裝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申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申請的保護範圍應以上述請求項的保護範圍為准。
401、402:步驟

Claims (24)

  1. 一種通信方法,其中,包括:第一通信裝置接收來自第二通信裝置的測量信號;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量評估資訊,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結果根據所述測量信號得到;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二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或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指示所述可信度,所述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不全為0;或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全為0。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原因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所述第一參數的過程被第一信號和/或第二信號干擾,所述第一信號的目的是干擾所述第一參數的測量,所述第二信號的目的不是干擾所述第一參數的測量。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可用,所述第二欄位指示所述可信度。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一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一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所述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為所述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所述M為大於0的整數。
  6. 如請求項1至5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多址接入控制MAC層信令。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測距測量資訊RMI IE。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MI IE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指示所述RMI IE中包含所述測量評估資訊。
  9. 如請求項1至5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一通信裝置接收來自第二通信裝置的測量信號之後,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對所述測量信號進行完整性校驗,得到完整性校驗評分;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與所述測量信號的完整性正相關;所述第一通信裝置根據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確定所述可信度;所述可信度與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正相關。
  10. 如請求項1至5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第一參數,所述測量評估資訊用於所述第二通信裝置調整測量所述第一參數的過程。
  11. 一種通信方法,其中,包括:第二通信裝置向第一通信裝置發送測量信號;所述第二通信裝置接收來自所述第一通信裝置的測量評估資訊,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結果根據所述測量信號得到;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二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或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 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指示所述可信度,所述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不全為0;或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全為0。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原因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第一參數的過程受到通信干擾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裝置通過所述測量信號測量所述第一參數的過程被第一信號和/或第二信號干擾,所述第一信號的目的是干擾所述第一參數的測量,所述第二信號的目的不是干擾所述第一參數的測量。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和第二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可用,所述第二欄位指示所述可信度。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一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一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 以上比特,所述第二欄位中的M個比特為所述可信度的二進位表示,所述M為大於0的整數。
  16. 如請求項11至15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多址接入控制MAC層信令。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承載於測距測量資訊RMI資訊單元IE。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MI IE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指示所述RMI IE中包含所述測量評估資訊。
  19. 如請求項11至15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測量信號用於測量所述第一通信裝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裝置之間的第一參數;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裝置根據所述測量評估資訊調整測量所述第一參數的過程,得到新的測量結果。
  20. 如請求項11至15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信度由所述第一通信裝置根據所述測量信號的完整性校驗評分得到,所述可信度與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正相關,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與所述測量信號的完整性正相關。
  21. 一種通信裝置,其中,包括: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來自第二通信裝置的測量信號;發送單元,用於向所述第二通信裝置發送測量評估資訊,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 者,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結果根據所述測量信號得到;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二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或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指示所述可信度,所述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不全為0;或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全為0。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通信裝置還包括:處理單元,用於對所述測量信號進行完整性校驗,得到完整性校驗評分;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與所述測量信號的完整性正相關;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根據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確定所述可信度;所述可信度與所述完整性校驗評分正相關。
  23. 一種通信裝置,其中,包括: 發送單元,用於向第一通信裝置發送測量信號;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來自所述第一通信裝置的測量評估資訊,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或者,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結果根據所述測量信號得到;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第一欄位,所述第一欄位指示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第一欄位為0、1或者第二二進位序列,所述第二二進位序列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比特;或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第一原因導致的測量結果的可信度;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指示所述可信度,所述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不全為0;或其中,所述測量評估資訊指示由所述第一原因導致所述測量結果不可用,所述測量評估資訊包括所述測量結果的品質因數,所述品質因數的第八比特為1,所述品質因數的第一比特至第七比特全為0。
  24. 一種電腦可讀儲存介質,其中,所述電腦可讀儲存介質中儲存有電腦程式,所述電腦程式包括程式指令,所述程式指令當被處理器執行時,使所述處理器執行請求項1至20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
TW112100555A 2022-01-14 2023-01-06 通信方法和通信裝置 TWI8433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3549.3 2022-01-14
CN202210043549.3A CN116489694A (zh) 2022-01-14 2022-01-14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5463A TW202335463A (zh) 2023-09-01
TWI843387B true TWI843387B (zh) 2024-05-2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19868A1 (en) 2019-06-25 2019-10-17 Intel Corporation Link performance prediction technologi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19868A1 (en) 2019-06-25 2019-10-17 Intel Corporation Link performance prediction technologie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70582B2 (en) Us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ter-user-device sending and receiving of positioning signal
US20220321293A1 (en) Sig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0164512A1 (zh) 用于定位终端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19727A1 (zh) 一种测量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US8897812B2 (en) Autonomous muting indication to enable improved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measurements
US20230345409A1 (en) Positioning method on sidelink,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10139306B (zh) 发送测量报告的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AU201641338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gnal detection
WO2021204293A1 (zh) 定位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9029586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0603768A (zh) 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57726A1 (zh) 资源上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TWI805798B (zh) 一種車聯網中傳輸資料的方法和終端設備
US11171707B2 (en) Indicating beam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0830202A (zh) 通信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TWI843387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裝置
WO2023134615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383705B (zh) 一种训练传输波束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1134523A1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8137246A1 (zh) 终端设备定位方法以及网络设备
WO2023207593A1 (zh) 应用于超带宽uwb系统感知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WO2024007335A1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028603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4017301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8058537A1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