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5798B - 一種車聯網中傳輸資料的方法和終端設備 - Google Patents

一種車聯網中傳輸資料的方法和終端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5798B
TWI805798B TW108123282A TW108123282A TWI805798B TW I805798 B TWI805798 B TW I805798B TW 108123282 A TW108123282 A TW 108123282A TW 108123282 A TW108123282 A TW 108123282A TW I805798 B TWI805798 B TW I8057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ple transmissions
frequency domain
transmission
sidelink
transmiss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3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7195A (zh
Inventor
盧前溪
暉閔 林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7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7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5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579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05Moving wireless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種車聯網中傳輸資料的方法和終端設備,能夠確定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有利於提高資料傳輸的可靠性。該方法包括:第一終端接收第二終端發送的第一控制資訊,所述第一控制資訊用於確定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資訊;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資訊,確定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

Description

一種車聯網中傳輸資料的方法和終端設備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通信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車聯網中傳輸資料的方法和終端設備。
車聯網系統是基於長期演進車輛到車輛(Long Term Evaluation Vehicle to Vehicle,LTE V2V)的一種側行鏈路(Sidelink, SL)傳輸技術,與傳統的LTE系統中通信資料透過基地台接收或者發送的方式不同,車聯網系統採用終端到終端直接通信的方式,因此,具有更高的頻譜效率以及更低的傳輸時延。
在該車聯網系統中,終端設備可以根據側行控制訊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確定側行鏈路數據的傳輸方式,其中,SCI中攜帶資料傳輸對應的控制訊息,例如調製編碼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時頻資源配置訊息,資源預留訊息等,接收到SCI的終端設備透過檢測該SCI獲取進行資料傳輸的時頻資源位置等訊息,從而確定該時頻資源是否可用。若終端設備不能成功檢測該SCI,可以透過測量每個傳輸資源上的能量,確定進行資料傳輸的資源,例如,可以將傳輸資源按照能量高低排序,優先選擇能量低的資源進行資料傳輸。
基於新無線(New Radio,NR)的車輛到其他設備(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系統,需要支援自動駕駛,對車輛之間的資料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更高的可靠性需求,因此,如何實現側行鏈路的可靠傳輸是一項亟需解決的問題。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車聯網中傳輸資料的方法和終端設備,能夠確定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從而能夠實現側行鏈路數據的多次傳輸,有利於提供資料傳輸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車聯網中傳輸資料的方法,包括:第一終端接收第二終端發送的第一控制訊息,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用於確定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訊息;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具體地,該終端設備包括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的單元。
協力廠商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該中終端包括:包括處理器和記憶體。該記憶體用於存儲電腦程式,該處理器用於調用並運行該記憶體中存儲的電腦程式,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晶片,用於實現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具體地,該晶片包括:處理器,用於從記憶體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使得安裝有該晶片的設備執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存儲媒介,用於存儲電腦程式,該電腦程式使得電腦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包括電腦程式指令,該電腦程式指令使得電腦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程式,當其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電腦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第一終端可以根據第二終端的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進一步該第一終端可以在該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上接收該第二終端在側行鏈路上多次發送的資料,從而能夠提升側行傳輸的可靠性。
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申請保護的範圍。
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可以應用於端到端(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系統,例如,基於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進行D2D通信的車聯網系統。與傳統的LTE系統中終端之間的通信資料透過網路設備(例如,基地台)接收或者發送的方式不同,車聯網系統採用終端到終端直接通信的方式,因此具有更高的頻譜效率以及更低的傳輸時延。
可選地,車聯網系統基於的通信系統可以是全球移動通信(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統、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統、寬頻碼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統、通用封包無線服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LTE系統、LTE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統、LTE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動電信系統(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微波連接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統、5G新無線(New Radio,NR)系統等。
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終端設備可以是能夠實現D2D通信的終端設備。例如,可以是車載終端設備,也可以是5G網路中的終端設備或者未來演進的公用地移動式網路(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終端設備等,本申請實施例並不限定。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的一個應用場景的示意圖。圖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個網路設備和兩個終端設備,可選地,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無線通信系統可以包括多個網路設備並且每個網路設備的覆蓋範圍內可以包括其它數量的終端設備,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可選地,該無線通信系統還可以包括移動管理實體(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務閘道(Serving Gateway,S-GW)、分組資料網路閘道(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等其他網路實體,或者,該無線通信系統還可以包括會話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統一資料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認證伺服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等其他網路實體,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在該車聯網系統中,終端設備可以採用模式3和模式4進行通信。
具體地,終端設備121和終端設備122可以透過D2D通信模式進行通信,在進行D2D通信時,終端設備121和終端設備122透過D2D鏈路即側行鏈路SL直接進行通信。其中,在模式3中,終端設備的傳輸資源是由基地台分配的,終端設備可以根據基地台分配的資源在SL上進行資料的發送。基地台可以為終端設備分配單次傳輸的資源,也可以為終端分配半靜態傳輸的資源。在模式4中,終端設備採用偵聽(sensing)加預留(reservation)的傳輸方式,終端設備在SL資源上自主選取傳輸資源。具體的,終端設備在資源池中透過偵聽的方式獲取可用的傳輸資源集合,終端設備從該可用的傳輸資源集合中隨機選取一個資源進行資料的傳輸。
在車聯網系統中,也可以定義其他的傳輸模式,例如,用模式5表示終端設備的側行鏈路傳輸資源是由基地台分配的,用模式6表示終端設備自主選取側行鏈路傳輸資源,本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定。
D2D通信可以指車對車(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或車輛到其他設備(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在V2X通信中,X可以泛指任何具有無線接收和發送能力的設備,例如但不限於慢速移動的無線裝置,快速移動的車載設備,或是具有無線發射接收能力的網路控制節點等。應理解,本發明實施例主要應用於V2X通信的場景,但也可以應用於任意其它D2D通信場景,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做任何限定。
圖2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車聯網中傳輸資料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圖,該方法可以由車聯網系統中的終端設備執行,例如終端設備121或終端設備122,如圖2所示,該方法200包括:
S210,第一終端接收第二終端發送的第一控制訊息,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用於確定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訊息;
S220,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
具體而言,第一終端可以接收第二終端發送的第一控制訊息,可選地,該第一控制訊息可以為SCI,或者也可以為其他側行訊息,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該第一控制訊息可以用於該第一終端確定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例如,該第一控制訊息可以直接或間接指示用於該多次傳輸的資源,從而,第一終端可以根據該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
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實施例可以適用於以下兩種情況。
情況1:第一終端根據該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進一步可以在該資源上接收第二終端多次發送的資料,可選地,該第一終端可以在該資源上接收該第二終端設備多次發送的相同的資料,從而能夠提升側行鏈路的資料傳輸的可靠性。
情況2:第一終端根據該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進一步可以在該資源上向其他終端(例如第二終端)多次發送側行鏈路數據,可選地,該第一終端可以在該資源上向其他終端(例如第二終端)多次發送相同的資料,從而能夠提升側行鏈路的資料傳輸的可靠性。
即,該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可以是第一終端向第二終端多次發送側行鏈路數據所使用的資源,此情況下,對於該第一終端而言,該資源可以認為是發送資源,也可以是第二終端向第一終端多次發送側行鏈路數據所使用的資源,此情況下,對於該第一終端而言,該資源可以認為是接收資源,下面以情況1為例進行示例說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同樣可以適用於情況2,為了簡化,不再詳細說明。
可選地,本申請實施例所述的資源訊息可以包括時域資源訊息和/或頻域資源訊息,或者也可以包括側行鏈路傳輸中使用的其他資源訊息,例如碼域資源訊息等,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的資源也可以稱為傳輸資源或時頻資源,可以用於在側行鏈路通信過程中承載資料或訊號,例如,該資源可以用於多次傳輸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或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
應理解,在本申請實施例中,該第一終端可以根據第一控制訊息確定一組資源,該一組資源可以用於該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即每次傳輸都使用相同的資源;或者該第一終端也可以根據該第一控制訊息確定多組資源,每組資源對應一次傳輸,則每次傳輸使用對應的資源,每次傳輸使用的頻域資源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限定。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若根據該第一控制訊息只能確定用於該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訊息,此情況下,用於該多次傳輸的頻域資源可以是隱式確定的,例如,該第一終端可以使用固定的頻域資源,該固定的頻域資源可以是預配置在該第一終端上的,由網路設備或其他終端設備提前配置的,僅需提前告知該第一終端可用的頻域資源即可;或者該第一終端可以使用的頻域資源和該第一控制訊息的頻域資源具有一一對應關係,這樣,可以根據接收該第一控制訊息的頻域資源,確定哪些頻域資源可用。例如,該第一終端可以使用的頻域資源和該第一控制訊息的頻域資源相同,則該第一終端可以將接收該第一控制訊息的頻域資源確定為用於該多次傳輸的頻域資源。
或者,在另一些實施例中,若根據該第一控制訊息只能確定用於該多次傳輸的頻域資源訊息,此情況下,用於該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可以是隱式確定的,例如,該第一終端可以使用固定的時域資源,該固定的時域資源可以是預配置的,由網路設備或其他終端設備配置的,僅需提前告知該第一終端可用的時域資源即可。或者,該第一終端可以使用的時域資源和接收該第一控制訊息的時域資源具有一一對應關係,這樣,可以根據接收該第一控制訊息的時域資源,確定哪些時域資源可用。例如,該第一終端可以將接收該第一控制訊息的時間單元之後的第s*T個時間單元確定為用於該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可選地,T可以為2,4,8等,1<=s<=M,M表示所述多次傳輸的總次數。
也就是說,若根據該第一控制訊息只能確定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部分資源訊息,其他資源訊息可以隱式確定,例如,其他資源訊息可以是預配置在該第一終端上的,或由網路設備或其他終端設備提前配置的,或者也可以是與已知的資源訊息(例如,接收該第一控制訊息的頻域資源或時域資源)具有對應關係等,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分別介紹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和頻域資源的確定方式。
1、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的確定方式。
應理解,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時域資源的單位可以稱為時間單元或時域單元,一個時間單元可以是時隙、符號、子幀或短傳輸時間間隔(shor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TTI)、或其他可以用於度量時間長度的量,本申請對此不作限定。以下實施例主要以子幀為例進行介紹,但不應對本申請實施例構成任何限定。
實施例1:
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點陣圖,所述第一點陣圖用於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所述第一點陣圖中的每個位元與系統中的至少一個時間單元對應,所述第一點陣圖中每個位元的取值用於確定所述每個位元對應的時間單元是否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
可選地,若該第一點陣圖包括P個位元,其中,P為大於1的整數,每個位元對應至少一個時間單元,透過位元的取值可以確定對應的時間單元是否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從而,該第一終端可以將該P個位元所對應的時間單元中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的時間單元確定為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時間單元,進一步可以在這些時間單元上接收第二終端在側行鏈路上多次發送的資料,從而能夠提升側行傳輸的可靠性。
舉例來說,該第一點陣圖包括8個位元,每個位元對應一個子幀,透過該8位元可以指示對應的8個子幀是否可用於側行鏈路傳輸。可選地,該8個子幀可以為從接收該第一控制訊息的當前子幀開始的8個子幀,其中,最高位元位對應當前子幀,依次類推。若該第一點陣圖為10100101,可以確定從當前子幀開始的第1、3、6、8個子幀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從而該第一終端可以在上述可用子幀上接收該第二終端多次發送的側行鏈路數據,能夠提升資料傳輸的可靠性。
應理解,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確定在哪些子幀上進行側行鏈路傳輸後,具體在每個子幀中的哪些符號上傳輸側行鏈路數據可以根據資源池的配置確定,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限定,例如,若一個子幀中的前H個符號用於傳輸PSCCH,其餘符號用於傳輸PSSCH,則該第一終端可以在可用子幀中的前H個符號上傳輸PSCCH,在可用子幀的其他符號上傳輸PSSCH。
需要說明的是,該第一點陣圖中的每個位元所對應的時間單元可以是相對於第一時間單元的。可選地,該第一時間單元可以為無線幀中的第一個時間單元或無線幀週期中的第一個時間單元;或者該第一時間單元也可以是預配置在該第一終端上的時間單元,或由網路設備或其他終端配置的時間單元,例如,網路設備可以透過DCI配置該第一時間單元,其他終端可以透過SCI配置該第一時間單元;或者,該第一時間單元可以是根據承載該第一控制訊息的第二時間單元確定的。
應理解,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子幀、無線幀或無線幀週期,可以指下行鏈路的子幀、無線幀或者無線幀週期,或者指側行鏈路的子幀、無線幀或者無線幀週期。
例如,該第二時間單元可以為該第一終端接收該第一控制訊息的側行鏈路上的時間單元,在一種實現方式中,該第一終端可以將該第二時間單元確定為該第一時間單元,或者也可以將該第二時間單元後的第a個側行鏈路時間單元,確定為該第一時間單元,a為大於1的整數,可選地,該a可以為2、4、8等,例如,若該第二時間單元為子幀n,該第一時間單元可以為子幀n+4。其中,參數a可以是預配置的,或者是網路配置的,或者是所述第二終端或其他終端透過控制訊號指示的。
實施例2:
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一配置訊息,所述第一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相鄰兩次傳輸之間的時間偏移量。
可選地,該第一配置訊息可以直接指示相鄰兩次傳輸之間的時間偏移量,或者,第一配置訊息也可以是索引值,透過該索引值和預配置的索引值和時間偏移量的對應關係,可以確定對應的時間偏移量,本申請實施例對於該第一配置訊息的指示方式不作限定。
因此,根據該第一控制訊息中的第一配置訊息,該第一終端可以確定多次傳輸中的相鄰兩次傳輸之間的時間偏移量,進一步地,結合第一次傳輸對應的時域資源和傳輸次數訊息,可以確定該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所對應的時域資源。
例如,若第一配置訊息指示時間偏移量為2個時間單元,傳輸次數為4,第一次傳輸對應的時間單元為4,該時間單元4可以是相對於第三時間單元的,該第三時間單元的確定方式可以參考前述的第一時間單元的確定方式,這裡不再贅述。若該第三時間單元為接收該第一控制訊息的當前時間單元,則四次傳輸所對應的時間單元分別為從當前時間單元開始的第4、6、8、10個時間單元。
應理解,在一些實現方式中,該相鄰兩次傳輸之間的時間偏移量可以由該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的。在另一些實現方式中,該時間偏移量也可以是隱式確定的,可選地,該時間偏移量可以是預配置在該第一終端上,或者由網路設備或其他終端配置的。例如,該時間偏移量可以為Q,Q為大於或等於零的整數,也就是說,多次傳輸可以採用相鄰的時間單元,或間隔固定個數的時間單元,或固定長度的時間量。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次傳輸所對應的時域資源也可以由該第一控制訊息確定,或者,在另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次傳輸所對應的時域資源也可以是隱式確定的,例如,預配置在該第一終端上,或者由網路設備或其他終端配置,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在具體實現中,可以在該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七配置訊息,該第七配置訊息用於確定該第一次傳輸所對應的時域資源,其中,該第七配置訊息的指示方式可以參考該第一配置訊息,可選地,該第七配置訊息也可以採用實施例1所述的點陣圖的方式指示該第一次傳輸所對應的時域資源,這裡不作贅述。或者,該第七配置訊息為參數b,該參數b表示第一次傳輸相對於接收該第一控制訊息的時間偏移量,如果在子幀n接收到該第一控制訊息,則可以將該第一次傳輸所對應的時域資源確定為子幀n+b,可選地,b可以為2、4、8等。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也可以由該第一控制訊息確定,或者在另一些實施例中,該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也可以是隱式確定的,可選地,該傳輸次數可以預配置在該第一終端上,或者由網路設備或其他終端配置,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可選地,該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可以是預設次數,例如,2次或4次。
在具體實現中,可以在該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八配置訊息,該第八配置訊息用於確定該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例如,該第八配置訊息可以直接指示該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
應理解,在該實施例2中,如果相鄰兩次傳輸之間的時間偏移量相同,該第一配置訊息可以只包括一個時間偏移量,或者若該多次傳輸中相鄰兩次傳輸之間的時間偏移量不同,該第一配置訊息也可以包括多個時間偏移量,按照傳輸的先後順序依次指示相鄰兩次傳輸的時間偏移量。例如,傳輸次數為4,第一次傳輸和第二次傳輸的時間偏移量為2個時間單元,第二次傳輸和第三次傳輸的時間偏移量為3個時間單元,第三次傳輸和第四次傳輸的時間偏移量為2個時間單元,該第一配置訊息可以包括三個時間偏移量,分別為2、3和2,分別指示從第一次傳輸到第四次傳輸之間的相鄰兩次傳輸之間的時間偏移量。
實施例3:
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一索引訊息,所述第一索引訊息用於指示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對應的時域資源訊息。
在該實施例3中,該第一終端上配置有第一對應關係,可選地,該第一對應關係可以是預配置的,或者由網路設備或其他終端配置的,該第一對應關係為索引值和時域資源的對應關係,從而,該第一終端可以根據該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的第一索引訊息,結合該第一對應關係,確定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
作為示例而非限定,該第一對應關係可以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108123282-A0304-0001
可選地,在該實施例3中,該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可以是由該第一控制訊息中的其他參數或訊息確定的,或者也可以是預配置的或由網路配置的,或者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可以透過該第一索引訊息確定該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則該第一索引訊息對應的時域資源為用於該多次傳輸分別對應的時間單元。
例如,若該第一索引訊息為8,查表1可得,對應子幀序號1,2,3,4,索引8表示4次傳輸,該子幀序號可以是相對於特定時間單元的,該特定時間單元的含義和確定方式可以參考實施例1中的第一時間單元,以該特定時間單元為接收該第一控制訊息的當前子幀為例,則該4次傳輸對應的子幀分別為從當前子幀開始的第1,2,3,4個子幀。若該第一索引訊息為12,查表1可知,索引12對應著8次傳輸,該8次傳輸對應的子幀分別為從當前子幀開始的第1,3,5, 7,9,11,13,15個子幀。
實施例4:
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二配置訊息,所述第二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相對於特定邊界的時間偏移量。例如,該第二配置訊息可以直接指示該每次傳輸相對於特定邊界的時間偏移量或偏移的時間單元的個數,或者,該第二配置訊息也可以為多個索引值,每個索引值用於指示對應的一次傳輸相對於特定邊界的時間偏移量或時間單元的索引,本申請實施例對於該第二配置訊息的指示方式不作具體限定。
進一步地,該第一終端可以以該特定邊界為基準,結合每次傳輸相對於該特定邊界的時間偏移量,確定該每次傳輸對應的時域資源。
需要說明的是,該特定邊界的含義和確定方式可以參考實施例1中的第一時間單元,這裡不做贅述,以下,以該特定邊界為承載該第一控制訊息的當前子幀為例進行描述。
若時間偏移量採用5位元表示,則可以指示的最大時間偏移量為32個子幀,若傳輸次數為2次,該傳輸次數的確定方式可以參考實施例2,若兩次傳輸對應的時間偏移量分別為00010和00100,則可以表示兩次傳輸對應的時域資源分別為從當前子幀開始的第2個子幀和第4個子幀。
可選地,該第一控制訊息還可以包括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用於該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的類型訊息,例如,是否時域相鄰,若時域相鄰,該第一終端也可以根據第一次傳輸的時域資源位置,確定每次傳輸的時域資源。
應理解,以上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的確定方式僅為示例,而不應對本申請實施例構成任何限定,上述實施例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例如,可以根據實施例4確定第一次傳輸的時域資源位置,然後結合實施例2或實施例1,確定後續的幾次傳輸所使用的時域資源。
綜上,該第一次傳輸對應的時域資源訊息、相鄰兩次傳輸的時間偏移量、傳輸次數、每次傳輸相對於特定邊界的時間偏移量等訊息可以全部由第一控制訊息確定,或者也可以部分訊息由第一控制訊息確定,其他訊息可以隱式確定,例如,可以是預配置的或者網路配置的訊息。
應理解,該第一次傳輸對應的時域資源訊息、相鄰兩次傳輸的時間偏移量、傳輸次數、每次傳輸相對於特定邊界的時間偏移量等訊息可以根據同一個SCI確定,或者也可以根據不同的SCI確定,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例如,第一次傳輸對應的時域資源訊息可以根據第一SCI確定,相鄰兩次傳輸的時間偏移量可以根據第二SCI確定等。
2、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頻域資源的確定方式。
應理解,在本申請實施例中,頻域資源的單位可以稱為頻域單元,一個頻域單元可以是實體資源塊(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資源塊組(Resource Block Group,RBG)、子帶或其他固定的頻域長度,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其中RBG和子帶包括連續的多個PRB。以下實施例主要以子帶為例進行介紹,但不應對本申請實施例構成任何限定。
實施例5:
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二點陣圖,所述第二點陣圖用於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頻域資源,所述第二點陣圖中的每個位元與系統中的至少一個頻域單元對應,所述第二點陣圖中每個位元的取值用於確定所述每個位元對應的頻域單元是否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
可選地,若該第二點陣圖包括L個位元,每個位元對應至少一個頻域單元,透過位元的取值可以確定對應的頻域單元是否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從而,該第一終端可以將該L個位元所對應的頻域單元中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的頻域單元確定為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頻域單元,進一步可以在這些頻域單元上接收第二終端多次發送的側行鏈路數據,從而能夠提升側行傳輸的可靠性。
舉例來說,該第二點陣圖包括10個位元,每個位元對應一個子帶,透過該10位元可以指示對應的10個子帶(子帶0~子帶9)是否可用於側行鏈路傳輸,其中,最低位元位元對應最低子帶索引,若該第二點陣圖為1010101010,可以確定子帶1、子帶3、子帶5、子帶7和子帶9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從而該第一終端可以在上述可用子帶上接收第二終端多次發送的側行鏈路數據。
應理解,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確定在哪些子帶上進行側行鏈路傳輸後,具體在每個子帶中的哪些PRB上傳輸側行鏈路數據可以根據資源池的配置確定,例如,若一個子帶中的前K個PRB用於傳輸PSCCH,其餘PRB用於傳輸PSSCH,則該第一終端可以在可用子帶中的前K個PRB上傳輸PSCCH,在可用子帶的其他PRB上傳輸PSSCH,其中,K為大於或等於1的整數。
實施例6:
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三配置訊息,所述第三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長度訊息。
與前述的第一配置訊息類似,該第三配置訊息也可以直接指示該每次傳輸對應的頻域資源長度,或者該第三配置訊息也可以為多個索引值,透過該多個索引值指示該多次傳輸的頻域資源長度,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限定。
可選地,在該本申請實施例中,該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長度訊息也可以是隱式配置的,例如,該每次傳輸對應的頻域資源長度可以是預設長度,例如,1個子帶或2個子帶等,或者該頻域資源長度可以預配置在該第一終端上,或者由網路設備或其他終端配置的頻域長度,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
進一步地,該第一終端可以根據該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對應的頻域資源長度,進一步結合每次傳輸對應的頻域起始位置,來確定每次傳輸對應的頻域資源,以下,結合方式1和方式2,介紹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的確定方式。
方式1:
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四配置訊息,所述第四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
即透過在第一控制訊息中攜帶第四配置訊息,從而該第一終端可以根據該第四配置訊息確定每次傳輸對應的頻域起始位置。
可選地,該第四配置訊息可以用於指示每次傳輸對應的起始頻域單元的索引,例如,若將系統分為10個子帶,可以採用4位元訊息表示一個子帶索引(0~9),當傳輸次數為2次時,可以透過2個4位元指示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若該4位元訊息分別為0010和0110,則可以確定子帶2和子帶6分別對應兩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
進一步地,該第一終端根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和頻域資源長度訊息,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
接著上述示例,若第一次傳輸的頻域資源長度為2個子帶,第二次傳輸的頻域資源長度為1個子帶,則該第一終端可以在子帶2和子帶3上進行第一次傳輸,在子帶6上進行第二次傳輸,或者也可以在子帶6和子帶7上進行第一次傳輸,在子帶2上進行第二次傳輸。
可選地,該第一控制訊息中還可以包括第一參數,用於指示最低頻域起始位置(或者說,最低頻域單元,可以理解為子帶索引值最小的頻域單元)對應該多次傳輸中的第m次傳輸,1≤m≤M,其中,M為傳輸總次數,該多次傳輸中的其他M-1次傳輸也可以依次確定。
接著上述示例,若第一參數指示子帶2對應第2次傳輸,則該子帶6對應第一次傳輸,即第一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為子帶6,第二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為子帶2,從而,該第一終端可以在子帶6和子帶7上進行第一次傳輸,在子帶2上進行第二次傳輸。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參數也可以用於指示最高頻域起始位置對應該多次傳輸中的哪次傳輸,或者,也可以指示任一個頻域起始位置對應該多次傳輸中的哪次傳輸,具體實現類似,這裡不再贅述。
方式2:
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三點陣圖,所述第三點陣圖中的每個位元與系統中的至少一個頻域單元對應,所述第三點陣圖中取第一值的位元的個數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所述第三點陣圖中取所述第一值的位元對應的頻域單元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
可選地,該第一值可以為0或1,以該第一值為1為例進行描述。
例如,系統頻寬為20MHz,以子帶為單位,每個子帶包括10個PRB,則包括10個子帶,分別對應第三點陣圖的10個位元,若該第三點陣圖為00 0010 0100,其中,最低位元位元對應最低子帶索引,取值為1的位元位的個數為2,則可以確定傳輸次數為2,分別對應的頻域起始位置為子帶2和子帶5。
由於該第三點陣圖中的位元位元順序是按照子帶索引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的,這就限定了多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也是從低到高的子帶索引順序,為了提升側行傳輸的靈活性,該第一控制訊息中還可以包括第二參數,用於指示最低頻域起始位置(或者說,最低頻域單元,可以理解為索引值最小的頻域單元)對應該多次傳輸中的第k次傳輸,1≤k≤M,其中,M為傳輸總次數,該多次傳輸中的其他M-1次傳輸可以依次確定。
在上個例子中,該第二參數可以為1位元,假設該第二參數為0表示最低子帶對應第一次傳輸,為1表示最低子帶對應第二次傳輸。若該第二參數為1,則可以確定第二次傳輸從子帶2開始,第一次傳輸從子帶6開始。或者若該第三點陣圖為0010101010,即傳輸次數為4,頻域起始位置為子帶1、子帶3、子帶5和子帶7,此情況下,該第二參數可以為2位元,透過取值為00~11分別指示最低子帶對應第一次傳輸至第四次傳輸,若該第二參數為10,表示最低子帶對應第三次傳輸,則可以確定四次傳輸分別對應的頻域起始位置為子帶5、子帶7、子帶1和子帶3。
實施例7:
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五配置訊息,所述第五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相鄰兩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可選地,該第五配置訊息可以直接指示相鄰兩次傳輸之間的頻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或者,第一配置訊息也可以是索引值,透過該索引值和預配置的索引值和頻域偏移量的對應關係,可以確定對應的頻域偏移量,本申請實施例並不限定該第五配置訊息的指示方式。
因此,根據該第一控制訊息中的第五配置訊息,該第一終端可以確定多次傳輸中的相鄰兩次傳輸之間的頻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進一步地,結合第一次傳輸對應的頻域起始位置、該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和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長度,可以確定該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所對應的頻域資源。
例如,若第五配置訊息指示頻域偏移量為4個子帶,傳輸次數為4,第一次傳輸對應的頻域起始位置為子帶2,頻域長度為2個子帶,則四次傳輸所對應的頻域起始位置分別為子帶2、子帶6、子帶10、子帶14,每次傳輸佔用2個子帶。
可選地,該第一次傳輸所對應的頻域起始位置可以由該第一控制訊息確定,或者該第一次傳輸所對應的頻域起始位置也可以是隱式確定的,例如,預配置在該第一終端上,或者由網路設備或其他終端配置,或者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的接收資源確定,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具體實現參考前述實施例中的第七配置訊息的指示方式,這裡不作贅述。
需要說明的是,在該實施例7中,如果相鄰兩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的頻域偏移量相同,該第五配置訊息可以只包括一個頻域偏移量,或者若該多次傳輸中相鄰兩次傳輸的頻域偏移量不同,該第五配置訊息也可以包括多個頻域偏移量,按照傳輸的先後順序依次指示相鄰兩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例如,傳輸次數為4,第一次傳輸和第二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為2個子帶,第二次傳輸和第三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為3個頻域偏移量,第三次傳輸和第四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為2個子帶,該第五配置訊息可以包括三個頻域偏移量,分別為2,3,2,分別指示從第一次傳輸到第四次傳輸之間的相鄰兩次傳輸之間的頻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
實施例8:
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六配置訊息,所述第六配置訊息包括N個資源指示值(Resource Indication Value,RIV),所述N個RIV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和/或頻域長度。
例如,該RIV值可以對應一次傳輸的起始PRB索引(n_PRB_start)和連續的PRB個數(L_PRB),作為示例而非限定,該RIV可以根據如下公式確定: 若
Figure 02_image001
則:
Figure 02_image003
; 否則
Figure 02_image005
。 其中,N_PRB表示資源池內總的PRB個數。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一個RIV值,該RIV值用於指示第一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和頻域資源長度。
此情況下,第一控制訊息中還包括第九配置訊息,用於確定多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例如,第九配置訊息可以為相鄰兩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或者是除第一次傳輸之外的其他M-1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等,具體指示方式可以參考前述實施例的相關描述,這裡不再贅述。
綜合上述實施例,該第一次傳輸對應的頻域起始位置、相鄰兩次傳輸中的頻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頻域資源長度,傳輸次數等訊息可以全部由第一控制訊息確定,或者也可以部分訊息由第一控制訊息確定,其他訊息可以隱式確定,例如,預配置的,或者網路配置的訊息,或者透過其他控制訊息確定。
還應理解,該第一次傳輸對應的頻域起始位置、相鄰兩次傳輸中的頻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頻域資源長度,傳輸次數等訊息可以根據同一個SCI確定,或也可以根據不同的SCI確定,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限定。例如,頻域起始位置可以根據第三SCI確定,頻域資源長度可以根據第四SCI確定等。
應理解,以上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頻域資源的確定方式僅為示例,而不應對本申請實施例構成任何限定,上述實施例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限定。
上文結合圖2,詳細描述了本申請的方法實施例,下文結合圖3至圖5,描述本申請的裝置實施例,應理解,裝置實施例與方法實施例相互對應,類似的描述可以參照方法實施例。
圖3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終端設備的示意性結構圖,如圖3所示,該終端設備300包括:
通信模組,用於接收第二終端發送的第一控制訊息,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用於確定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訊息;
確定模組,用於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訊息包括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訊息和/或頻域資源訊息。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點陣圖,所述第一點陣圖用於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所述第一點陣圖中的每個位元與系統中的至少一個時間單元對應,所述第一點陣圖中每個位元的取值用於確定所述每個位元對應的時間單元是否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所述確定模組具體用於:
將所述第一點陣圖的每個位元對應的時間單元中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的時間單元,確定為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一配置訊息,所述第一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相鄰兩次傳輸之間的時間偏移量,所述確定模組還用於:
根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第一次傳輸的時域資源訊息、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以及所述相鄰兩次傳輸之間的時間偏移量,確定用於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時域資源。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次傳輸的時域資源訊息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的,或預配置在所述終端設備上的,或者由網路設備配置的;
所述傳輸次數訊息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的,或預配置在所述終端設備上的,或者由網路設備配置的。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一索引訊息,所述第一索引訊息用於指示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對應的時域資源訊息。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確定模組還用於:
根據所述第一索引訊息以及第一對應關係,確定用於所述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係為索引訊息和時域資源訊息的對應關係。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確定模組還用於:
根據所述第一索引訊息確定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所述第一索引訊息所對應的時域資源為用於所述多次傳輸的時間單元。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二配置訊息,所述第二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相對於特定邊界的時間偏移量,所述確定模組還用於:
以所述特定邊界為基準,根據所述每次傳輸相對於所述特定邊界的時間偏移量,確定用於所述每次傳輸的時域資源。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特定邊界是根據承載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的時間單元確定的時間單元,或當前無線幀的第一個時間單元,或當前無線幀週期的第一個時間單元。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二點陣圖,所述第二點陣圖用於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頻域資源,所述第二點陣圖中的每個位元與系統中的至少一個頻域單元對應,所述第二點陣圖中每個位元的取值用於確定所述每個位元對應的頻域單元是否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確定模組還用於:
將所述第二點陣圖中的每個位元對應的頻域單元中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的頻域單元,確定為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頻域資源。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三配置訊息,所述第三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長度訊息。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四配置訊息,所述第四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所述確定模組還用於:
根據所述第三配置訊息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長度訊息,以及根據所述第四配置訊息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
根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和頻域資源長度訊息,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三點陣圖,所述第三點陣圖中的每個位元與系統中的至少一個頻域單元對應,所述第三點陣圖中取第一值的位元的個數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所述第三點陣圖中取所述第一值的位元對應的頻域單元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確定模組還用於:
根據所述第三配置訊息,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長度訊息;
將所述第三點陣圖中取所述第一值的位元的個數確定為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將所述第三點陣圖中取所述第一值的位元對應的頻域單元確定為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
根據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和頻域資源長度訊息,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五配置訊息,所述第五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相鄰兩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所述確定模組還用於:
根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第一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以及所述相鄰兩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的,或預配置在所述終端設備上的,或者由網路設備配置的;
所述傳輸次數訊息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的,或預配置在所述終端設備上的,或者由網路設備配置的。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六配置訊息,所述第六配置訊息包括N個資源指示值RIV,所述N個RIV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和/或頻域長度,所述確定模組還用於:
根據所述N個資源指示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的頻域資源,其中,N 為所述多次傳輸的總次數。
可選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為側行控制訊息SCI,所述側行鏈路包括側行鏈路控制通道PSCCH和/或側行鏈路共用通道PSSCH。
圖4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信設備600示意性結構圖。圖4所示的通信設備600包括處理器610,處理器610可以從記憶體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方法。
可選地,如圖4所示,通信設備600還可以包括記憶體620。其中,處理器610可以從記憶體620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記憶體620可以是獨立於處理器610的一個單獨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處理器610中。
可選地,如圖4所示,通信設備600還可以包括收發器630,處理器610可以控制該收發器630與其他設備進行通信,具體地,可以向其他設備發送訊息或資料,或接收其他設備發送的訊息或資料。
其中,收發器630可以包括發射機和接收機。收發器630還可以進一步包括天線,天線的數量可以為一個或多個。
可選地,該通信設備600具體可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移動終端/終端設備,並且該通信設備600可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移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圖5是本申請實施例的晶片的示意性結構圖。圖5所示的晶片700包括處理器710,處理器710可以從記憶體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方法。
可選地,如圖5所示,晶片700還可以包括記憶體720。其中,處理器710可以從記憶體720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 記憶體720可以是獨立於處理器710的一個單獨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處理器710中。
可選地,該晶片700還可以包括輸入介面730。其中,處理器710可以控制該輸入介面730與其他設備或晶片進行通信,具體地,可以獲取其他設備或晶片發送的訊息或資料。
可選地,該晶片700還可以包括輸出介面740。其中,處理器710可以控制該輸出介面740與其他設備或晶片進行通信,具體地,可以向其他設備或晶片輸出訊息或資料。
可選地,該晶片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移動終端/終端設備,並且該晶片可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移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提到的晶片還可以稱為系統級晶片,系統晶片,晶片系統或片上系統晶片等。
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的處理器可能是一種積體電路晶片,具有信號的處理能力。在實現過程中,上述方法實施例的各步驟可以透過處理器中的硬體的集成邏輯電路或者軟體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處理器可以是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成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離散閘或者電晶體邏輯器件、分立硬體元件。可以實現或者執行本申請實施例中的公開的各方法、步驟及邏輯框圖。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結合本申請實施例所公開的方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體現為硬體解碼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解碼處理器中的硬體及軟體模組組合執行完成。軟體模組可以位於隨機記憶體,快閃記憶體、唯讀記憶體,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或者電可讀寫可程式設計記憶體、寄存器等本領域成熟的存儲媒介中。該存儲媒介位於記憶體,處理器讀取記憶體中的訊息,結合其硬體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驟。
可以理解,本申請實施例中的記憶體可以是揮發性記憶體或非揮發性記憶體,或可包括揮發性和非揮發性記憶體兩者。其中,非揮發性記憶體可以是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rasable PROM,EPROM)、電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快閃記憶體。揮發性記憶體可以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快取記憶體。透過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說明,許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M,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M,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ronous DRAM,SDRAM)、雙倍數據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強型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連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記憶體匯流排隨機存取記憶體(Direct Rambus RAM,DR RAM)。應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統和方法的記憶體旨在包括但不限於這些和任意其它適合類型的記憶體。
應理解,上述記憶體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說明,例如,本申請實施例中的記憶體還可以是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M,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M,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ronous DRAM,SDRAM)、雙倍數據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強型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連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記憶體匯流排隨機存取記憶體(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說,本申請實施例中的記憶體旨在包括但不限於這些和任意其它適合類型的記憶體。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存儲媒介,用於存儲電腦程式。
可選的,該電腦可讀存儲媒介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電腦可讀存儲媒介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移動終端/終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移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包括電腦程式指令。
可選的,該電腦程式產品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指令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電腦程式產品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移動終端/終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指令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移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腦程式。
可選的,該電腦程式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當該電腦程式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電腦程式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移動終端/終端設備,當該電腦程式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移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演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體、或者電腦軟體和電子硬體的結合來實現。這些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軟體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申請的範圍。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透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元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透過一些介面,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請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實體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電腦可讀取存儲媒介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媒介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執行本申請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媒介包括:隨身碟、移動硬碟、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式碼的媒介。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申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申請的保護範圍應所述以申請專利範圍第的保護範圍為准。
110‧‧‧網路設備 121、122‧‧‧終端設備 200‧‧‧本發明之一種傳輸資料的方法 S210、S220‧‧‧步驟 300‧‧‧終端設備 310‧‧‧通信模組 320‧‧‧確定模組 600‧‧‧通信設備 610‧‧‧處理器 620‧‧‧記憶體 630‧‧‧收發器 700‧‧‧晶片 710‧‧‧處理器 720‧‧‧記憶體 730‧‧‧輸入介面 740‧‧‧輸出介面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信系統架構的示意性圖。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車聯網中傳輸資料的方法的示意性圖。
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設備的示意性框圖。
圖4是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終端設備的示意性框圖。
圖5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晶片的示意性框圖。
S210、S220‧‧‧步驟

Claims (24)

  1. 一種車聯網中傳輸資料的方法,包括: 第一終端接收第二終端發送的第一控制訊息,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用於確定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訊息;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訊息包括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訊息和/或頻域資源訊息。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點陣圖,所述第一點陣圖用於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所述第一點陣圖中的每個位元與系統中的至少一個時間單元對應,所述第一點陣圖中每個位元的取值用於確定所述每個位元對應的時間單元是否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將所述第一點陣圖的每個位元對應的時間單元中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的時間單元,確定為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一配置訊息,所述第一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相鄰兩次傳輸之間的時間偏移量,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第一次傳輸的時域資源訊息、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以及所述相鄰兩次傳輸之間的時間偏移量,確定用於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時域資源。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一索引訊息,所述第一索引訊息用於指示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對應的時域資源訊息;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一索引訊息以及第一對應關係,確定用於所述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係為索引訊息和時域資源訊息的對應關係。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二配置訊息,所述第二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相對於特定邊界的時間偏移量,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以所述特定邊界為基準,根據所述每次傳輸相對於所述特定邊界的時間偏移量,確定用於所述每次傳輸的時域資源; 其中,所述特定邊界是根據承載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的時間單元確定的時間單元,或當前無線幀的第一個時間單元,或當前無線幀週期的第一個時間單元。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二點陣圖,所述第二點陣圖用於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頻域資源,所述第二點陣圖中的每個位元與系統中的至少一個頻域單元對應,所述第二點陣圖中每個位元的取值用於確定所述每個位元對應的頻域單元是否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三配置訊息,所述第三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長度訊息; 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四配置訊息,所述第四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三配置訊息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長度訊息,以及根據所述第四配置訊息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和頻域資源長度訊息,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三點陣圖,所述第三點陣圖中的每個位元與系統中的至少一個頻域單元對應,所述第三點陣圖中取第一值的位元的個數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所述第三點陣圖中取所述第一值的位元對應的頻域單元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三配置訊息,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長度訊息; 所述第一終端將所述第三點陣圖中取所述第一值的位元的個數確定為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將所述第三點陣圖中取所述第一值的位元對應的頻域單元確定為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和頻域資源長度訊息,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五配置訊息,所述第五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相鄰兩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第一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以及所述相鄰兩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六配置訊息,所述第六配置訊息包括N個資源指示值RIV,所述N個RIV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和/或頻域長度,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包括: 所述第一終端根據所述N個資源指示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的頻域資源,其中,N 為所述多次傳輸的總次數。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為側行控制訊息SCI,所述側行鏈路包括側行鏈路控制通道PSCCH和/或側行鏈路共用通道PSSCH。
  13. 一種終端設備,其中,包括: 通信模組,用於接收第二終端發送的第一控制訊息,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用於確定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訊息; 確定模組,用於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用於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資源訊息包括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訊息和/或頻域資源訊息。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一點陣圖,所述第一點陣圖用於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所述第一點陣圖中的每個位元與系統中的至少一個時間單元對應,所述第一點陣圖中每個位元的取值用於確定所述每個位元對應的時間單元是否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所述確定模組具體用於: 將所述第一點陣圖的每個位元對應的時間單元中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的時間單元,確定為用於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一配置訊息,所述第一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相鄰兩次傳輸之間的時間偏移量,所述確定模組還用於: 根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第一次傳輸的時域資源訊息、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以及所述相鄰兩次傳輸之間的時間偏移量,確定用於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時域資源。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一索引訊息,所述第一索引訊息用於指示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對應的時域資源訊息; 根據所述第一索引訊息以及第一對應關係,確定用於所述多次傳輸的時域資源,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係為索引訊息和時域資源訊息的對應關係; 根據所述第一索引訊息確定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所述第一索引訊息所對應的時域資源為用於所述多次傳輸的時間單元。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二配置訊息,所述第二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相對於特定邊界的時間偏移量,所述確定模組還用於: 以所述特定邊界為基準,根據所述每次傳輸相對於所述特定邊界的時間偏移量,確定用於所述每次傳輸的時域資源; 所述特定邊界是根據承載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的時間單元確定的時間單元,或當前無線幀的第一個時間單元,或當前無線幀週期的第一個時間單元。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二點陣圖,所述第二點陣圖用於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的頻域資源,所述第二點陣圖中的每個位元與系統中的至少一個頻域單元對應,所述第二點陣圖中每個位元的取值用於確定所述每個位元對應的頻域單元是否能夠用於側行鏈路傳輸。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三配置訊息,所述第三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長度訊息; 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四配置訊息,所述第四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所述確定模組還用於: 根據所述第三配置訊息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長度訊息,以及根據所述第四配置訊息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 根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和頻域資源長度訊息,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中包括第三點陣圖,所述第三點陣圖中的每個位元與系統中的至少一個頻域單元對應,所述第三點陣圖中取第一值的位元的個數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所述第三點陣圖中取所述第一值的位元對應的頻域單元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 所述確定模組還用於: 根據所述第三配置訊息,確定所述側行鏈路的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長度訊息; 將所述第三點陣圖中取所述第一值的位元的個數確定為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將所述第三點陣圖中取所述第一值的位元對應的頻域單元確定為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 根據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和頻域資源長度訊息,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五配置訊息,所述第五配置訊息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相鄰兩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所述確定模組還用於: 根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第一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所述多次傳輸的傳輸次數、以及所述相鄰兩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的偏移量,確定所述多次傳輸中的每次傳輸的頻域資源; 所述第一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的,或預配置在所述終端設備上的,或者由網路設備配置的; 所述傳輸次數訊息是根據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確定的,或預配置在所述終端設備上的,或者由網路設備配置的。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至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包括第六配置訊息,所述第六配置訊息包括N個資源指示值RIV,所述N個RIV用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的頻域起始位置和/或頻域長度,所述確定模組還用於: 根據所述N個資源指示值,確定所述多次傳輸的頻域資源,其中,N 為所述多次傳輸的總次數。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至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訊息為側行控制訊息SCI,所述側行鏈路包括側行鏈路控制通道PSCCH和/或側行鏈路共用通道PSSCH。
TW108123282A 2018-07-05 2019-07-02 一種車聯網中傳輸資料的方法和終端設備 TWI8057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94680 WO2020006736A1 (zh) 2018-07-05 2018-07-05 一种车联网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PCT/CN2018/094680 2018-07-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7195A TW202007195A (zh) 2020-02-01
TWI805798B true TWI805798B (zh) 2023-06-21

Family

ID=69060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3282A TWI805798B (zh) 2018-07-05 2019-07-02 一種車聯網中傳輸資料的方法和終端設備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20614A1 (zh)
EP (1) EP3820211A4 (zh)
JP (1) JP7401515B2 (zh)
KR (1) KR20210025668A (zh)
CN (2) CN113015130B (zh)
AU (1) AU2018430770A1 (zh)
RU (1) RU2767765C1 (zh)
SG (1) SG11202013205UA (zh)
TW (1) TWI805798B (zh)
WO (1) WO20200067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3196B (zh) * 2020-03-27 2023-05-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6321456A (zh) * 2020-09-25 2023-06-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集合的传输方法和终端
CN115701155A (zh) * 2021-07-28 2023-0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ssch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66337A1 (en) * 2014-09-03 2016-03-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2D Resource Allocation
WO2016163972A1 (en) * 2015-04-08 2016-10-13 Intel Corporation Control signaling mechanisms for enhanced device-to-device (d2d)
US20170127405A1 (en) * 2015-10-29 2017-05-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230956A1 (en) * 2014-08-03 2017-08-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70289733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and data in vehicle to vehicle communication
WO2018004322A1 (ko) * 2016-07-01 2018-01-04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6029977B1 (pt) * 2014-08-01 2023-02-14 Sun Patent Trust Equipamentos e métodos de comunicação para comunicação de dispositivo para dispositivo, e circuitos integrados
CN106303899B (zh) * 2015-05-14 2021-04-16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10616864B2 (en) * 2015-08-07 2020-04-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wireless sidelink direct communications
US10383117B2 (en) * 2016-09-30 2019-08-13 Innovative Technology Lab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resource pool
BR112020018842A2 (pt) * 2018-03-16 2021-02-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spositivos e métodos para comunicação d2d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30956A1 (en) * 2014-08-03 2017-08-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60066337A1 (en) * 2014-09-03 2016-03-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2D Resource Allocation
CN106797635A (zh) * 2014-09-03 2017-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d2d资源分配的系统和方法
WO2016163972A1 (en) * 2015-04-08 2016-10-13 Intel Corporation Control signaling mechanisms for enhanced device-to-device (d2d)
US20170127405A1 (en) * 2015-10-29 2017-05-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289733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and data in vehicle to vehicle communication
WO2018004322A1 (ko) * 2016-07-01 2018-01-04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網路文獻 Intel Corporation, Details of resource pool design for sidelink V2V communic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6, R1-166515, Gothenburg, Sweden, 22nd - 26th August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s://www.3gpp.org/FTP/tsg_ran/WG1_RL1/ TSGR1_86/Doc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06736A1 (zh) 2020-01-09
JP2021534607A (ja) 2021-12-09
EP3820211A1 (en) 2021-05-12
CN113015130A (zh) 2021-06-22
US20210120614A1 (en) 2021-04-22
TW202007195A (zh) 2020-02-01
KR20210025668A (ko) 2021-03-09
CN113015130B (zh) 2023-03-24
JP7401515B2 (ja) 2023-12-19
EP3820211A4 (en) 2021-07-21
RU2767765C1 (ru) 2022-03-21
CN112219431A (zh) 2021-01-12
AU2018430770A1 (en) 2021-03-04
SG11202013205UA (en) 2021-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05797B (zh) 一種車聯網中傳輸資料的方法和終端設備
JP2022549595A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と装置
CN109428680B (zh) 发送或接收上行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47856A1 (zh) 配置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0124353A1 (zh) 侧行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9076502A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2333827A (zh) 侧行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TWI805798B (zh) 一種車聯網中傳輸資料的方法和終端設備
WO2020025042A1 (zh) 资源配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2291746B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1027815A1 (zh)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EP408735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770571B (zh) 通信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1062665A1 (zh) 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