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3899B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3899B
CN106303899B CN201510246533.2A CN201510246533A CN106303899B CN 106303899 B CN106303899 B CN 106303899B CN 201510246533 A CN201510246533 A CN 201510246533A CN 106303899 B CN106303899 B CN 106303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ode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common information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465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03899A (zh
Inventor
刘勇
邓云
李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465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38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3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3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03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3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在第一设备处,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基于所获取的传输模式,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以及基于所确定的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来执行到所述第二设备的D2D传输。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在第二设备处的方法,以及相应的装置。

Description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设备到设备(D2D)通信。
背景技术
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是当前电信领域中的热门课题。这种通信方式能够被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基站和终端两者的功耗,分流蜂窝网络的业务量、扩展网络覆盖、以及使得新类型的业务模式,例如基于近距离的应用或者服务,成为可能。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制定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长期演进(LTE)的版本12(下文又称为R12)和版本13(下文又称为R13)中引入了对D2D通信的支持,以提供例如覆盖的扩展。其中,D2D通信能够被用来连接处于蜂窝网络的覆盖之外的远程用户设备(UE),即,使得该远程UE能够通过处于蜂窝网络覆盖范围之内的UE的中继与网络中的有关部分通信。
在LTE版本12中,只有广播模式被指定用于D2D直接通信。在该广播模式中,D2D传输采用公共的广播地址作为目的地地址,并且传输采用非确认的和盲重传的模式,即,不会基于某一个接收终端的肯定确认(ACK)或者否定确认(NACK)进行信息的重传,而是基于预定的重传模式来保证覆盖。在R13中,能够提供D2D单播通信。然而由于标准制定的时间限制,UE之间(例如中继和远程UE之间)的单播通信应当被建立在R12指定的广播通信功能之上。即,R13中的D2D通信仍然继承R12中的非确认和盲重传的特性。
需要进一步的增强技术来保证D2D单播通信的性能。在本公开中,提供了相关方案。
发明内容
下面给出了对各实施例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各种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的基本理解。该概述不是对这些各种实施例的详尽概述。其不旨在标识关键元素的要点或描述这些各种实施例的范围。其唯一目的在于以简化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作为对后述更具体描述的前序。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在第一设备处的、用于设备对设备D2D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基于所获取的传输模式,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以及基于所确定的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来执行到所述第二设备的D2D传输。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可以包括:通过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信令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通过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信令来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可以包括:通过在所述D2D通信的连接建立期间、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信令来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可以包括:基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在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基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可以包括:基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以伪随机的方式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公共信息包括源ID,目的地ID,系统帧号(SFN),以及子帧号中的至少一项。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基于所获取的传输模式,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可以包括,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随机地选取与所获取的传输模式在时间上不重叠的传输模式;或者,根据预定的规则确定与所获取的传输模式在时间上不重叠的传输模式。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在第二设备处的、用于设备对设备D2D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对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以及基于所确定的传输模式执行到所述第一设备的D2D传输。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包括:基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以伪随机的方式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公共信息包括源ID,目的地ID,系统帧号(SFN),以及子帧号中的至少一项。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涉及一种在第一设备中的、用于设备对设备D2D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传输模式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传输模式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获取的传输模式,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以及传输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确定的传输模式执行到所述第二设备的D2D传输。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涉及一种在第二设备中的、用于设备对设备D2D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传输模式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对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以及传输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确定的传输模式执行到所述第一设备的D2D传输。
尽管各种实施例容易有各种修改和替代形式,在附图中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其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本文的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不意在将各种实施例限制为所公开的具体形式。
附图说明
从下面的公开和权利要求中,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其他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仅出于示例的目的,参考附图来给出优选实施例的下述非限制性描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能够在其中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的示例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UE1和UE2的传输模式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参与D2D通信的第一设备中的用于D2D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设备所获取的第二设备的传输模式以及其基于此确定的其自身的传输模式的示例;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设备获取第二设备的传输模式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在中继UE和远程UE之间的单播通信的过程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参与D2D通信的第二设备中的用于D2D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参与D2D通信的第一设备中的用于D2D通信的装置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参与D2D通信的第二设备中的用于D2D通信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而阐述许多细节。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可以在不使用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本发明。因此,本发明不旨在于局限于所示实施例、而是将被赋予与本文描述的原理和特征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应当理解,术语“第一”、“第二”等仅被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来。而实际上第一元素也能够被称为第二元素,反之亦然。另外还应当理解“包括”,“包含”仅被用来说明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功能或者部件的存在,然而并不排除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其他的特征、元素、功能或者部件。
为了便于解释,本文中将以3GPP LTE/LTE-高级(LTE-A)为背景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采用LTE/LTE-A中特定的术语,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绝不限于3GPP LTE/LTE-A的应用环境,相反,而是可以被应用于任何具有类似问题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WLAN,或者未来研制的其他通信系统等。同样,尽管在某些实施例中,D2D中的设备是用户设备(UE),但是实际上其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任何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游戏机、可穿戴设备、以及传感器等。该术语UE能够和移动站、订户站、移动终端、用户终端或无线设备互换使用。
在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能够在其中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的示例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示意图。
无线系统100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网络节点101,例如,在该示例中,网络节点体现为基站,例如演进的节点B(eNodeB,或eNB)。应当理解的是,网络节点101也可以体现为其它形式,例如节点B(Node B,或者NB)、基本收发器站(BTS)、基站(BS)、或者基站子系统(BSS),等。网络节点101可以为多个处于其覆盖范围之内的无线设备(例如,UE102-104)提供无线电连接。除了与基站经由Uu接口通信之外,UE之间还可以经由PC5接口进行直接的D2D通信。例如,D2D通信可以在都处于eNB 101的覆盖范围内的UE103和UE104之间进行,也可以在都处于eNB 101的覆盖范围之外的UE105和UE106之间,以及在覆盖之内的UE104和覆盖之外的UE105之间进行。
UE之间的D2D通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Mode)。例如,LTE R12中的D2D传输可以使用方式1(mode 1)或者方式2(mode 2)进行。对于方式1的D2D通信,由eNB为UE分配传输子帧,或者说为该UE选择传输模式。该传输模式指示在一个SC边链路控制(Sidelink Control,缩写为SC)周期内UE在哪些子帧进行传输。
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UE1和UE2的传输模式的示意图。在该示例中,一个SC周期内包括8个传输子帧,而UE1的传输模式为在第{1、3、5、7}传输子帧进行传输,而UE2的传输模式为在第{1、2、5、6}传输子帧进行传输。传输模式指定的子帧可以用于新传或者重传。例如,UE1可以在第一传输子帧内传输新的数据,而在第3、5、7传输子帧中执行重传。如图2所示,在每个SC周期内还包括用于传输边链路控制信息(SCI)的资源(在图2中标示为SCI),其可以包括多个子帧。应该注意的是,图2仅为示意性的,实际上一个SC周期内可以包括其他数目的传输子帧。例如,一个SC周期可以包括8xK个传输子帧,其中K为正整数。图2中所示的传输模式可以应用于K个8传输子帧组中的每个8传输子帧组。
另外,UE的传输并不一定在每个SC周期内进行,即,不一定在每个SC周期中应用该传输模式。即使UE在多个SC周期内传输,在该多个SC周期中的每个SC周期内UE的传输模式也可以是不同的,如图2所示。
这种方式1的D2D传输可以应用于处于eNB的覆盖范围内的UE,例如图1中的UE102-104。
对于处于eNB的覆盖之外的UE,例如图1中的UE105和106,eNB不能够为其指定传输模式。这种情况下,UE105和106可以随机选择D2D传输模式(又称为T-RPT,即用于传输的时间域资源模式),也就是说应用方式2的D2D传输。方式2的传输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处于eNB的覆盖范围内的UE,例如UE102-104。
只要参与D2D通信的至少一方采用了方式2的传输,则参与D2D通信的设备之间就可能出现同时传输的情况。即,两个UE在同一SC周期内的同一子帧进行传输。例如,假定处于eNB覆盖范围内的UE 104为图2中的UE1,其被eNB分配了如图2中所示的用于UE1的传输模式;同时假定处于eNB覆盖之外的远程UE 105为图2中所示的UE2,其随机选择了如图2中所示的用于UE2的传输模式。当UE 104和UE 105在同一SC周期内传输时,则会出现同时传输的情况。例如UE 104和105在第一SC周期的第1、5传输子帧同时传输,并且在第二SC周期的第2传输子帧同时传输。由于UE设计中的半双工限制,即,当UE在某一子帧中传输时,其不能够同时在该子帧执行物理分组的接收,这将使得UE之间的D2D通信性能降低,并且增加无意义的功耗。例如,在图2中的UE2将不能在第一SC周期的第1、5传输子帧接收来自UE1的传输,反之亦然。这导致UE接收的用于软合并的有效物理分组的数量减少,必然导致重传的软合并增益大打折扣,最终影响在PC5接口处的通信性能。同时,由于UE1在第1、5传输子帧的传输不被UE2检测,从而由此导致的功耗是无意义的。能够理解的是,在UE 105和UE106之间同样可能出现上述同时传输的问题,因为两者均基于方式2的D2D传输。
对于这种同时传输的问题,目前尚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方法和装置,能够至少部分地解决该问题。
现在参考图3。在图3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参与D2D通信的第一设备中的用于D2D通信的方法300的流程图。该第一设备例如可以是图1中的LTE系统100中的任一UE。实际上,该方法300可以由任何需要选择传输模式的D2D设备来执行,而不限于LTE系统中的D2D设备。
如图3所示,该方法300包括:在块301处,第一设备获取在D2D通信中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在块302处,基于所获取的传输模式,第一设备确定其自身在该D2D通信中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以及,在块303,基于所确定的其自身要使用的传输模式,第一设备执行到该第二设备的D2D传输。
该方法使得D2D通信的一方能够根据另一方的传输模式来选择自身的传输模式,从而有助于消除同时传输的问题,改善D2D通信的性能。在图4中示出了第一设备获取的第二设备的传输模式以及其基于此确定的自身的传输模式的示例。如图4所示,在该示例中,根据方法300,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能够无冲突的传输,从而第一设备能够检测第二设备在所有传输子帧发送的数据,反之亦然。这有助于单播D2D性能的改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块301处,第一设备通过来自第二设备的信令来获取该第二设备在D2D通信中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例如,该第二设备可以是,但不限于,图1中的UE 10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假定UE 104采用方式1的D2D传输,并且被eNB 101分配了传输子帧,即配置了传输模式(例如图4中的第二设备的传输模式)。UE 104可以用信令向第一设备(例如图1中的UE105)通知/指示其被分配的传输模式,UE105在块301接收该信令,并获取UE104的传输模式。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信令可以包含该传输模式的索引,或者用于指示该传输模式的位图(bitmap)等,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该信令可以包括用于确定第二设备的传输模式的任何合适的信息,例如,第二设备用于确定其传输模式的参数。在又一实施例中,该信令可以包括,例如,第二设备的传输模式的跳变信息。基于该跳变信息,第一设备能够确定在未来的某个SC周期内该第二设备将采用的传输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信令可以是在UE 104和UE 105的D2D通信连接建立期间、由UE104发送给UE105的信令。UE105能够基于该信令在块302确定其自身在该D2D通信中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例如,图4所示的用于第一设备的传输模式),以减少或者避免在时间上冲突的传输;从而在连接建立后,双方可以根据确定的传输模式进行D2D通信。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块301处,第一设备可以基于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来确定在他们之间的D2D通信中该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该公共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源ID、目的地ID、系统帧号(SFN)、以及子帧号等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作为示例,该公共信息可以是源ID和/或目的地ID。该信息可以在D2D通信建立期间由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信令交换获得,因此属于对双方均可用的信息。
作为另一示例,该公共信息也可以包括系统帧号(SFN)和/或子帧号。取决于其所处的的位置,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该公共信息。在处于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内的情况下,设备(第一设备或者第二设备)可以通过检测来自基站的同步信号以及解码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来获得该公共信息。在处于基站的覆盖范围之外的情况下,设备(第一设备或者第二设备)可以通过检测物理边链路广播信道(PSBCH)来获得该公共信息。该PSBCH可以由处于网络覆盖之内的其它同步源UE广播。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例如UE 104,或者UE 102)位于基站的覆盖之内,其通过检测来自基站的同步信号以及解码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来获得该公共信息,并基于此确定自身要使用的传输模式,而该第二设备同时又可以作为同步源UE广播PSBCH,使得其他设备(例如,第一设备)也能够获取该公共信息;一旦获取该公共信息,第一设备便可以获取第二设备所确定要使用的传输模式。第一设备可以是,例如,位于基站的覆盖之内的UE103或者位于基站覆盖之外的UE 105。取决于其位置,该第一设备可以通过检测来自基站的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或者检测来自第二设备或者其它UE的PSBCH来获得该公共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块301处,第一设备可以基于该公共信息以伪随机的方式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例如,该公共信息可以被用作特定的伪随机函数的输入参数,由此来确定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也可以根据该公共信息以查表的方式获得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以任何特定的方式基于该公共信息来确定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这种确定第一设备的传输模式的方法还具有不需要额外的信令的优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块302,第一设备可以随机地选取与所获取的第二设备的传输模式在时间上不重叠的传输模式。例如,在一个SC周期内,第一设备基于在块301中预先获取的公共信息来获得第二设备所使用的传输模式Pr,然后据此识别出与Pr在时间域不重叠的所有传输模式的集合PJ(|PJ|≥1)。该第一设备可以随机地从集合PJ中选择Pj,用于在该SC周期内传输而不与第二设备发生传输的冲突。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块302,第一设备可以根据预定的规则来确定与所获取的传输模式在时间上不重叠的传输模式。例如第一设备可以从集合PJ中选择索引值最小的传输模式,或者选择与第二设备的传输模式索引值差距最大的索引值所对应的传输模式等。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在某些情况下,第一设备也可以综合考虑第二设备的传输模式Pr以及其它的因素来选择某一传输模式Pk。例如,第一设备可以根据对信道状态的了解和/或其要发送的数据量的多少来选择传输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所选择的传输模式Pk与第二设备的传输模式Pr在时间上可以有少量重叠,而不是完全不重叠。例如,这可以发生于第一设备同时与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通信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可以综合考虑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的传输模式来确定其传输模式,以使得其确定的传输模式与第二设备和第三设备均最少的重叠或者完全不冲突。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设备在每个要发送数据的SC周期执行该方法300。
在图6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在中继UE(例如图1中的UE104)和远程UE(例如图1中的UE105)之间的单播通信的过程示意图。在该示例中,中继UE基于从同步信号和系统信息中获取的公共信息以及D2D通信连接建立过程中交换的源ID和/或目的地ID确定传输模式。而在远程UE处执行图3中所示的方法300,即,获取中继UE的传输模式,并据此确定其自身的传输模式。之后,在中继UE和远程UE之间根据确定的传输模式执行D2D传输。
替代地,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远程UE(例如UE 105)例如基于公共信息确定其传输模式,然后中继UE(例如UE104)获取该远程UE的传输模式,并相应地选择其自身的传输模式,来减少或者避免传输的冲突。也就是说,方法300可以应用于任意的D2D设备。
以下参照图7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与第一设备进行D2D通信的第二设备处的用于D2D通信的方法400。该方法可以由任意D2D设备执行。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在块701,基于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该第二设备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其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以及块702,其中第二设备基于所确定的传输模式执行到第一设备的D2D传输。
该第二设备可以是与执行方法300的第一设备进行D2D通信的第二设备,因此,在参照图3所描述的第二设备基于公共信息确定传输模式的细节,以及关于公共信息的细节在这里同样适用。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块701,第二设备可以基于公共信息,以伪随机的方式来确定要使用的传输模式。这包括,但不限于,以该公共信息作为伪随机函数的输入来获得传输模式,例如传输模式的索引和/或跳变方式等。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也可以基于该公共信息以查表的方式获得要使用的传输模式。
同样,公共信息可以包括源ID,目的地ID,系统帧号(SFN),以及子帧号中的至少一项。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设备可以在有数据要发送时执行图7所示的方法。即,该方法不一定在每个SC周期执行。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第一设备中的用于D2D通信的装置800的结构框图。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800可以被实施为UE(例如UE105)或者其一部分。装置800可操作用于执行参照图3所描述的方法300,以及可能的任何其他的处理和方法。应当理解,方法300不局限于由装置800来执行,方法300的至少一些块也可以由其他的装置或者实体来执行。
如图8所示,第一设备中的装置800包括传输模式获取模块801,其被配置为获取在D2D通信中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传输模式确定模块802,其被配置为基于传输模式获取模块801所获取的传输模式,确定在该D2D通信中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以及传输模块803,其被配置为基于所确定的传输模式执行到所述第二设备的D2D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输模式获取模块801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方法300中块301中的操作,因此,关于块301的描述在这里同样适用。例如,传输模式获取模块801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来自第二设备的信令来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在一个实施例中,该信令可以是,例如,在所述D2D通信的连接建立期间、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信令。
在另一实施例中,传输模式获取模块801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对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该公共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源ID,目的地ID,系统帧号(SFN),以及子帧号中的至少一项。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包括:基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以伪随机的方式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
在又一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确定模块802可以被配置为随机地选取与传输模式获取模块801所获取的传输模式在时间上不重叠的传输模式。在另一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确定模块802可以被配置为根据预定的规则确定与传输模式获取模块801所获取的传输模式在时间上不重叠的传输模式。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任何特定的规则。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第二设备中的用于D2D通信的装置900的结构框图。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900可以被实施为UE(例如UE 104、UE105)或者其一部分。装置900可操作用于执行参照图7所描述的方法700,以及可能的任何其他的处理和方法。应当理解,方法700不局限于由装置900来执行,方法700的至少一些块也可以由其他的装置或者实体来执行。
如图9所示,第一设备中的装置900包括传输模式确定模块901,其被配置为基于对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以及传输模块902,其被配置为基于所确定的传输模式执行到所述第一设备的D2D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确定模块901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方法700的块701中的操作,因此参考图7进行的对块701的描述在这里同样适用。例如传输模式确定模块901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以伪随机的方式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该公共信息可以包括源ID,目的地ID,系统帧号(SFN),以及子帧号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本公开所提出的方法和装置的优点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
–能够被用来避免同时传输的问题;
–一些实施例不需要在两个UE之间交换关于模式选择的控制信令,就能够避免同时传输问题;
–与直接建立在R12广播通信之上的单播通信后向兼容。
如果参与D2D通信的两个UE均使用所提出的方案,则该方案能够改善这两个UE之间的单播通信的性能。即使两个D2D UE中仅有一个UE使用该方案,而另一UE使用R12中的随机模式选择,则与两者均使用R12的方案的情况相比,也不会导致D2D通信性能的降低。这是因为,实施该方案的UE可以伪随机地选择传输模式,这使得R12中所使用的随机特性得以保留。
图中所示的各元素(例如流程图中的块,和装置框图中的模块)的功能,可以通过使用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结合来提供。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文的任何框图表示体现本发明的原理的说明性的概念视图。
说明书和附图仅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因此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设计不同的布置来实现本发明的原理,这些布置尽管在此没有明确描述或者示出,但是其体现本发明的原理并且被包括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此外,在此所述的所有示例主要地清楚地旨在于仅用于教导的目的以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以及由发明人为了推进本领域所贡献的概念,并且应被理解为不限于这些具体描述的示例和条件。此外,本文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原理、方面和实施例及其具体示例的所有陈述旨在于包括其等价物。

Claims (16)

1.一种在第一设备处的、用于单播设备对设备D2D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
基于所获取的传输模式,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其中所确定的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与所获取的传输模式在时间上不重叠;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来执行到所述第二设备的D2D传输;
其中基于所获取的传输模式,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包括,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
随机地选取与所获取的传输模式在时间上不重叠的传输模式;或者,
根据预定的规则确定与所获取的传输模式在时间上不重叠的传输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包括:
通过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信令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或者
基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包括:
基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以伪随机的方式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信令来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包括:
通过在所述D2D通信的连接建立期间、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信令来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公共信息包括源ID,目的地ID,系统帧号(SFN),以及子帧号中的至少一项。
6.一种在第二设备处的、用于单播设备对设备D2D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对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传输模式执行到所述第一设备的D2D传输,使得所述第一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的传输模式,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并且所确定的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与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模式在时间上不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包括:
基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以伪随机的方式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公共信息包括源ID,目的地ID,系统帧号(SFN),以及子帧号中的至少一项。
9.一种在第一设备中的、用于单播设备对设备D2D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传输模式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
传输模式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获取的传输模式,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其中所确定的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与所获取的传输模式在时间上不重叠;以及
传输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确定的传输模式执行到所述第二设备的D2D传输;
其中传输模式确定模块被配置为:
随机地选取与所获取的传输模式在时间上不重叠的传输模式;或者,
根据预定的规则确定与所获取的传输模式在时间上不重叠的传输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传输模式获取模块被配置为:
通过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信令来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或者
基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基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包括:
基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以伪随机的方式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通过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信令来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包括:
通过在所述D2D通信的连接建立期间、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信令来获取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公共信息包括源ID,目的地ID,系统帧号(SFN),以及子帧号中的至少一项。
14.一种在第二设备中的、用于单播设备对设备D2D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传输模式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基于对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以及
传输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确定的传输模式执行到所述第一设备的D2D传输,使得所述第一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设备使用的传输模式,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并且所确定的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一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与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模式在时间上不重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传输模式确定模块被配置为:
基于对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均可用的公共信息,以伪随机的方式来确定在所述D2D通信中所述第二设备要使用的传输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者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公共信息包括源ID,目的地ID,系统帧号(SFN),以及子帧号中的至少一项。
CN201510246533.2A 2015-05-14 2015-05-14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3038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46533.2A CN106303899B (zh) 2015-05-14 2015-05-14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46533.2A CN106303899B (zh) 2015-05-14 2015-05-14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3899A CN106303899A (zh) 2017-01-04
CN106303899B true CN106303899B (zh) 2021-04-16

Family

ID=57631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46533.2A Active CN106303899B (zh) 2015-05-14 2015-05-14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38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2659B (zh) 2018-07-05 2022-11-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车联网中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芯片及介质
SG11202013205UA (en) * 2018-07-05 2021-01-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internet of vehicles and terminal device
CA3116599C (en) 2018-10-29 2023-05-0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mode in sidelink, terminal apparatus, and network apparatus
US11973599B2 (en) 2019-04-09 2024-04-30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termi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17673A (zh) * 2013-09-26 2015-05-01 Asustek Comp Inc 裝置對裝置通訊資源分配方法以及使用此方法的基地台與用戶設備
WO2015062073A1 (zh) * 2013-11-01 2015-05-0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设备对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38644B (zh) * 2014-08-07 2019-05-10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设备到设备通信中进行资源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ussion on UE-to-Network Relays operation;CATT;《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0bis R1-151353》;20150411;第2节 *
On scheduling procedure for D2D;Ericsson;《3GPP TSG-RAN WG1 Meeting #76 R1-140778》;20140214;第2-3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3899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2899B (zh) 操作终端以进行v2x通信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CN110115080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JP682318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リソースを選択してpsschを伝送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20190059049A1 (en) Network selection and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user equipmen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28116B1 (en) Method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sidelink identification
JP2019062533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帯域幅部分ミスアライメントを防ぐ方法及び装置
CN107439050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设备到设备通信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CN107592984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基于竞争的调度请求执行副链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024967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测量和发送信道占用率cr的方法和装置
JP6105172B2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US20140254429A1 (en) Signaling for device-to-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302851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open discovery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KR20170134450A (ko) Ue 대 ue 릴레이 리스트 및 플로어 중재자의 결정
CN10553194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到装置发现方法
TW201431409A (zh) 用於分配上行鏈路無線電資源之網路節點與方法
JP2017529731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11431689A (zh) 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13273115B (zh) 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装置
CN106303899B (zh)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105230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user terminal
JP2022549266A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プロシージャ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6550316B (zh) 在直通模式dmo通信中的单呼方法及终端
CN105409296B (zh) 在蜂窝网络中实现基于设备到设备的组播通信的方法
WO2022022236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304036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New Area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New Area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