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1689A - 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1689A
CN111431689A CN202010418039.0A CN202010418039A CN111431689A CN 111431689 A CN111431689 A CN 111431689A CN 202010418039 A CN202010418039 A CN 202010418039A CN 111431689 A CN111431689 A CN 111431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offset
coverage
d2dss
ti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1803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1689B (zh
Inventor
蔡赫秦
徐翰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0104180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316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31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1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1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1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2Mutual synchroniz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用户设备在时分双工TDD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装置到装置D2D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以及发送被映射到所述主同步信号和所述辅同步信号的子帧,其中,如果所述UE的小区选择接收电平值和小区选择质量值二者都大于0,则所述UE对所述子帧的发送应用具有大于0的值的固定定时提前偏移,例如,624 Ts。

Description

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 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3月13日、申请号为201580013049.3、发明名称为“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装置到装置(D2D)通信中的信号发送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已经广泛地部署了无线通信系统,以提供诸如语音或数据这样的各种类型的通信服务。通常,无线通信系统是通过在多个用户之间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带宽、发送功率等)来支持所述多个用户的通信的多址系统。例如,多址系统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和多载波频分多址(MC-FDMA)系统。
D2D通信是在用户设备(UE)之间建立直连链路并且这些UE在不受演进型节点B(eNB)的干预的情况下彼此直接交换语音和数据的通信方案。D2D通信可以包括UE对UE通信和对等通信。另外,D2D通信可以应用于机器对机器(M2M)通信和机器类型通信(MTC)。
正在考虑将D2D通信作为针对由于快速增加的数据业务而导致的eNB的开销的解决方案。例如,与传统无线通信相比,由于装置在不受eNB的干预的情况下通过D2D通信彼此直接交换数据,因此可以减少网络的开销。另外,预期的是,D2D通信的引入将简化演进NodeB(eNB)的过程,减少参与D2D通信的装置的功耗,增大数据传输率,增加网络的容纳能力,分配负载以及扩大小区覆盖范围。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限定是否在D2D信号发送期间应用偏移。
能够通过本发明实现的技术目的不限于在上文具体描述的技术目的,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根据以下详细描述更清楚地理解本文中未描述的其它技术目的。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为解决以上问题而设计的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在时分双工(TDD)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UE)发送装置到装置(D2D)信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以及发送被映射到所述主同步信号和所述辅同步信号的子帧,其中,如果所述UE的小区选择接收电平值和小区选择质量值二者都大于0,则所述UE对所述子帧的发送应用具有大于0的值的固定定时提前偏移,例如,624Ts。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在时分双工(TDD)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装置到装置(D2D)信号的用户设备(UE),该UE包括:接收模块;以及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生成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并且发送被映射到所述主同步信号和所述辅同步信号的子帧,并且其中,如果所述UE的小区选择接收电平值和小区选择质量值二者都大于0,则所述UE对所述子帧的发送应用具有大于0的值的固定定时提前偏移,例如,624Ts。
如果所述UE的所述小区选择接收电平值和所述小区选择质量值中的至少一个小于0,则所述UE可以对所述子帧的发送应用具有0的值的固定定时提前偏移。
所述固定定时提前偏移可以是按照下行链路无线电帧来应用的。
具有大于0的值的所述固定定时提前偏移为624Ts。
所述主同步信号和所述辅同步信号可以被映射到在时域上与由所述UE接收的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所映射到的资源不同的资源。
所述小区选择接收电平值可以由下式来确定:Srxlev=Qrxlevmeas(Qrxlevmin+Qrxlevminoffset)-Pcompensation-Qoffsettemp,其中,Srxlev是所述小区选择接收电平值,Qrxlevmeas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PP)值,Qrxlevmin是小区中的最低要求接收电平,Qrxlevminoffset是偏移值,Pcompensation是UE的最大Tx功率值与最大射频(RF)输出功率值之差和0中的较大值,并且Qoffsettemp是临时偏移值。
所述小区选择质量值可以由下式来确定:Squal=Qqualmeas-(Qqualmin+Qqualminoffset)-Qoffsettemp,其中,Squal是所述小区选择质量值,Qqualmeas是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值,Qqualmin是小区中的最低要求质量水平,Qqualminoffset是偏移值,并且Qoffsettemp是临时偏移值。
如果所述UE处于覆盖范围之外,则所述UE可以通过D2D同步信号的格式来识别双工模式是TDD。
如果所述UE处于覆盖范围之外,则所述UE可以通过与D2D同步信号一起发送的信息来识别双工模式是TDD。
所述固定定时提前偏移的大小可以随着跳数而改变。
所述跳数为0可以意指由基站(BS)进行同步信号发送。
所述跳数可以指示从基站(BS)开始中继同步信号多少次。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减小可能在D2D同步信号发送期间产生的定时失真。
根据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已在上文中具体描述的效果,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本发明的以下详细描述更清楚地理解本文中没有描述的其它优点。也就是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获得本发明的非预期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与本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例示了无线电帧的结构的图。
图2是例示了下行链路时隙中的资源网格的图。
图3是例示了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的图。
图4是例示了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的图。
图5和图6是例示了同步信号的中继的图。
图7至图10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对D2D信号发送应用偏移的方法的图。
图11是例示了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元素和特征的组合。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元件或特征可以视为选择性的。可以在无需与其它元素或特征组合的情况下实现每个元件或特征。此外,可以通过将这些元素和/或特征中的一部分进行组合来构造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重新排列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操作顺序。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一些构造或特征可以被包含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并且可以用另一实施方式的对应的构造或特征替换。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将集中对基站(BS)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关系进行描述。BS是网络中的直接与UE通信的终端节点。在一些情况下,被描述为由BS执行的特定操作可以由BS的上层节点来执行。
即,显而易见的是,在由包括BS的多个网络节点组成的网络中,为了与UE通信而执行的各种操作可以由BS或者除了BS以外的网络节点来执行。术语“BS”可以用术语“固定站”、“节点B”、“演进型节点B(eNode B或eNB)”、“接入点(AP)”等来替换。术语“中继设备(relay)”可以用术语“中继节点(RN)”或“中继站(RS)”来替换。术语“终端”可以用术语“UE”、“移动站(MS)”、“移动订户站(MSS)”、“订户站(SS)”等来替换。此外,在以下实施方式中,术语“基站”可以意指诸如调度节点或者簇头这样的设备。如果基站或者中继设备发送由终端发送的信号,则基站或者中继设备可以被认为是终端。
术语“小区”被理解为基站(BS或eNB)、区段、远程无线电头(RRH)、中继设备等,并且可以是指能够在特定发送/接收(Tx/Rx)点处识别分量载波(CC)的任何对象的综合术语。
提供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特定术语以帮助理解本发明。在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可以用其它术语来替换这些特定术语。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防止本发明的概念变得模糊,将省略已知技术的结构和设备,或者将基于每个结构和设备的主要功能按框图的形式来示出已知技术的结构和设备。另外,只要可能,将在整个附图和说明书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由针对以下的项中的至少一个公开的标准文献支持:无线接入系统、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GPP长期演进(3GPP LTE)、高级LTE(LTE-A)和3GPP2。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清楚起见而未描述的步骤或部分能够由这些文献支持。另外,本文所阐述的所有术语能够由所述标准文献来解释。
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可以被用在诸如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等这样的各种无线接入系统中。CDMA可以被实现为诸如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或CDMA2000这样的无线电技术。TDMA可以被实现为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GSM演进增强型数据速率(EDGE)这样的无线电技术。OFDMA可以被实现为诸如IEEE 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 802.20、演进型UTRA(E-UTRA)等这样的无线电技术。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 LTE是使用E-UTRA的演进型UMTS(E-UMTS)的一部分。3GPPLTE针对下行链路采用OFDMA,并且针对上行链路采用SC-FDMA。LTE-A是3GPP LTE的演进。WiMAX能够由IEEE 802.16e标准(无线城域网(WirelessMAN)-OFDMA基准系统)和IEEE802.16m标准(WirelessMAN-OFDMA高级系统)来描述。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集中于3GPPLTE和LTE-A系统。然而,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限于此。
LTE/LTE-A资源结构/信道
参照图1,下文将描述无线电帧的结构。
在蜂窝正交频分复用(OFDM)无线分组通信系统中,在子帧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分组和/或下行链路数据分组。一个子帧被限定为包括多个OFDM符号的预定时间段。3GPP LTE标准支持可应用于频分双工(FDD)的类型1无线电帧结构和可应用于时分双工(TDD)的类型2无线电帧结构。
图1(a)例示了类型1无线电帧结构。下行链路无线电帧被划分成10个子帧。各个子帧在时域中被进一步划分成两个时隙。发送一个子帧的单位时间被限定为传输时间间隔(TTI)。例如,一个子帧的持续时间可以是1ms,并且一个时隙的持续时间可以是0.5ms。一个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OFDM符号,并且在频域中包括多个资源块(RB)。由于3GPP LTE系统针对下行链路采用OFDMA,因此一个OFDM符号表示一个符号周期。OFDM符号可以被称为SC-FDMA符号或符号周期。RB是在时隙中包括多个连续的子载波的资源分配单元。
一个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取决于循环前缀(CP)配置而改变。存在两种类型的CP:扩展CP和正常CP。在正常CP的情况下,一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在扩展CP的情况下,一个OFDM符号的长度增加,并因此在一个时隙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比正常CP的情况下少。因此,当使用扩展CP时,例如,在一个时隙中可以包括6个OFDM符号。如果信道状态变差(例如,在UE的快速移动期间),则可以使用扩展CP来进一步减少符号间干扰(ISI)。
在正常CP的情况下,因为一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所以一个子帧包括14个OFDM符号。每个子帧的前两个或前三个OFDM符号可以被分配至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而其它OFDM符号可以被分配至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图1(b)例示了类型2无线电帧结构。类型2无线电帧包括两个半帧,每个半帧具有5个子帧、一个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一个保护时段(GP)和一个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PTS)。每个子帧被划分成两个时隙。DwPTS被用于在UE处的初始小区搜索、同步或信道估计。UpPTS被用于在eNB处的信道估计以及获得与UE的上行链路传输同步。GP是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之间的时段,该GP消除了由下行链路信号的多路延迟造成的上行链路干扰。不管无线电帧的类型如何,一个子帧都包括两个时隙。
上述无线电帧结构仅是示例性的,并因此要注意的是,无线电帧中的子帧的数量、子帧中的时隙的数量或者时隙中的符号的数量可以改变。
图2例示了针对一个下行链路时隙的持续时间的下行链路资源网格的结构。一个下行链路时隙在时域中包括7个OFDM符号,并且一个RB在频域中包括12个子载波,这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例如,在正常CP的情况下,一个下行链路时隙可以包括7个OFDM符号,而在扩展CP的情况下,一个下行链路时隙可以包括6个OFDM符号。资源网格的各个元素被称为资源元素(RE)。一个RB包括12×7个RE。下行链路时隙中的RB的数量NDL取决于下行链路传输带宽。上行链路时隙可以具有与下行链路时隙相同的结构。
图3例示了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在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第一个时隙的开始处的最多前三个OFDM符号被用于被分配控制信道的控制区域,并且下行链路子帧的其它OFDM符号被用于被分配PDSCH的数据区域。在3GPP LTE系统中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指示符信道(PHICH)。PCFICH位于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中,承载与在子帧中用于发送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的数量有关的信息。PHICH响应于上行链路传输而递送HARQ确认/否定确认(ACK/NACK)信号。在PDCCH上承载的控制信息被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CI传送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调度信息、或者用于UE组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命令。PDCCH递送与针对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格式有关的信息、关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资源分配信息、寻呼信道(PCH)的寻呼信息、在DL-SCH上的系统信息、与针对诸如在PDSCH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这样的更高层控制消息的资源分配有关的信息、针对UE组中的个别UE的传输功率控制命令的集合、传输功率控制信息、互联网语音协议(VoIP)激活信息等。可以在控制区域中发送多个PDSCCH。UE可以监测多个PDCCH。PDCCH通过聚集一个或更多个连续的控制信道元素(CCE)而形成。CCE是用于以基于无线电信道的状态的编码率来提供PDCCH的逻辑分配单元。一个CCE包括多个RE组。根据CCE的数量与由这些CCE提供的编码率之间的相关性来确定PDCCH的格式和针对PDCCH的可用比特的数量。eNB根据发送至UE的DCI来确定PDCCH格式,并且将循环冗余校验(CRC)添加至控制信息。根据PDCCH的所有者或用途由被称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的标识符(ID)来对CRC进行掩码。如果PDCCH针对特定UE,则可以通过该UE的小区RNTI(C-RNTI)来对其CRC进行掩码。如果PDCCH针对寻呼消息,则可以通过寻呼指示器标识符(P-RNTI)来对PDCCH的CRC进行掩码。如果PDCCH承载系统信息(具体地,系统信息块(SIB)),则可以通过系统信息ID和系统信息RNTI(SI-RNTI)来对其CRC进行掩码。为了指示PDCCH响应于由UE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而承载随机接入响应,可以通过随机接入RNTI(RA-RNTI)来对其CRC进行掩码。
图4例示了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上行链路子帧可以在频域中被划分成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承载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被分配至控制区域,并且承载用户数据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被分配至数据区域。为了保持单载波的特性,UE并不同时发送PUSCH和PUCCH。针对UE的PUCCH被分配至子帧中的RB对。RB对中的RB占据两个时隙中的不同的子载波。因此,可以说分配至PUCCH的RB对在时隙边界上跳频。
D2D UE的同步获取
在下文中,将基于以上描述和传统LTE/LTE-A系统来描述在D2D通信中的UE之间的同步获取。在OFDM系统中,当时间/频率同步没有被调整时,由于小区间干扰而导致不可能在OFDM信号中执行不同的UE之间的复用。为了同步调整的目的,对于所有UE来说,通过直接发送和接收D2D UE之间的同步信号来单独调整同步是无效率的。因此,在诸如D2D这样的分布式节点系统中,特定节点可以代表性地发送SS并且其它UE可以与该同步信号同步。换句话说,对于D2D信号发送和接收,一些节点(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节点可以是eNB、UE、SRN(其可以被称作同步参考节点或者同步源))可以发送D2D同步信号(D2DSS)),而其它节点可以与D2DSS同步。
D2DSS可以包括主D2D同步信号(PD2DSS)(或者初级侧链路同步信号(PSSS))和辅D2D同步信号(SD2DSS)(或者次级侧链路同步信号(SSSS))。与预定长度的Zadoff-Chu序列或者主同步信号(PSS)相比,PD2DSS可以具有类似/修改/重复的结构。与M序列或者辅同步信号(SSS)相比,SD2DSS可以具有类似/修改/重复的结构。如果UE调解与eNB的同步,则SRN成为eNB并且D2DSS成为PSS/SSS。物理D2D同步信道(PD2DSCH)可以是用来发送基本(系统)信息的(广播)信道,所述基本(系统)信息是UE应该在D2D信号发送和接收之前首先知晓的信息(例如,D2DSS相关信息、双工模式(DM)、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资源池相关信息、以及D2DSS相关应用类型)。PD2DSCH可以在与D2DSS被发送的子帧相同的子帧中被发送,或者可以在D2DSS被发送的子帧之后的子帧中被发送。
SRN可以是发送D2DSS或PD2DSCH的节点。D2DSS可以具有特定序列类型,并且PD2DSCH可以是指示特定信息的序列或者可以具有在执行预定信道编码之后的码字类型。在这种情况下,SRN可以是eNB或者特定D2D UE。在部分网络覆盖范围或者网络覆盖范围外的情况下,UE可以成为SRN。
在图5的情况下,D2DSS可以针对与覆盖范围外的UE的D2D通信被中继。D2DSS可以通过多跳被中继。在下面的描述中,同步信号(SS)的中继包括在SSRx定时处发送附加格式的D2DSS的概念以及eNB的SS的直接放大和转发(AF)中继。按照这种方式,覆盖范围内的UE和覆盖范围外的UE可以通过D2DSS的中继来执行直接通信。图6例示了D2DSS的中继以及基于D2DSS的中继的D2D UE之间的通信情况。
此外,D2D通信不一定需要网络与UE之间的连接。因此,处于RRC空闲状态的UE可以执行D2D通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UE无法知道定时提前(TA),因此UE可以在下行链路Rx定时处调整同步并且发送D2D信号。此外,在传统TDD系统中,上行链路信号Tx定时被设置为(下行链路Rx定时–TA–624Ts),其中624Ts是用于确保UE在上行链路子帧中发送信号之后在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信号时的Tx/Rx切换时间。也就是说,在上行链路信号发送期间应用与Tx/Rx切换周期(624Ts)对应的偏移。在这种情况下,Ts指示与1/(1500*2048)s对应的基本时间单元。因此,如图7中所例示的,即使在D2D通信中,如果出于Tx/Rx切换的目的而通过应用预定长度的偏移来执行D2D发送/接收,则存在在下一次下行链路子帧接收期间不需要附加保护间隔的优点。偏移的大小可以是624Ts。
然而,当考虑到位于覆盖范围外的UE可以参与的D2D通信的特性以及D2D信号的类型时,将624Ts的偏移同样地应用到所有情况可能是无效率的。例如,如果预定覆盖范围外的UE在D2DSS的中继期间应用偏移,则每当D2DSS被中继时都应用偏移,因此随着中继的次数增加,使同步极大地失真。
因此,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关于在D2D通信中的信号发送期间应用/使用偏移的各个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偏移指示固定TA偏移,并且可以是624Ts、根据跳数的变量值、预置值、由D2D信号发送UE根据监测的D2DSS Rx定时确定的值、或者通过与预先接收的D2DSS链接的PD2DSCH指示的值。
实施方式1
当UE位于特定eNB的同步覆盖范围内并且发送D2DSS时,可以对发送应用预定偏移,而当UE在从特定eNB开始中继D2DSS的同时发送特定eNB的同步覆盖范围外的D2DSS或者UE发送作为特定eNB的覆盖范围外的独立SRN的D2DSS时,可以不应用附加偏移。
更详细地,在TDD系统中,UE可以生成PD2DSS和SD2DSS,并且发送被映射到所生成的PD2DSS和SD2DSS的子帧。在这种情况下,当UE位于覆盖范围内时,对子帧发送应用固定TA偏移,并且当UE位于覆盖范围外时,不对子帧发送应用固定TA偏移。也就是说,当UE的小区选择接收电平值Srxlev和小区选择质量值Squal二者大于0(或者满足小区选择标准S)时,UE可以对子帧发送应用大于0的值的固定TA偏移。如果UE的小区选择接收电平值和小区选择质量值中的至少一个小于0(或者不满足S标准),则UE可以对子帧发送应用具有0的值的固定TA偏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下行链路无线电帧应用固定TA偏移。如果UE的D2DSS生成和发送与SS的中继对应,则PD2DSS和SD2DSS可以通过被映射到在时域上与被映射到由UE接收的PD2DSS和SD2DSS的资源不同的资源来发送。
在以上描述中,可以通过式1来确定小区选择接收电平值:
[式1]
Srxlev=Qrxlevmeas(Qrxlevmin+Qrxlevminoffset)-Pcompensation-Qoffsettemp
其中,Srxlev是小区选择Rx电平值,Qrxlevmeas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PP)值,Qrxlevmin是小区中的最低要求Rx电平,Qrxlevminoffset是偏移值,Pcompensation是UE的最大Tx功率值与最大射频(RF)输出功率值之差与0中的较大值,并且Qoffsettemp是临时偏移值。此外,小区选择质量值可以由式2来确定:
[式2]
Squal=Qqualmeas-(Qqualmin+Qqualminoffset)-Qoffsettemp
其中,Squal是小区选择质量值,Qqualmeas是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值,Qqualmin是小区中的最低要求质量水平,Qqualminoffset是偏移值,并且Qoffsettemp是临时偏移值。对于与式1和式2有关的参数的更多细节,参考3GPP TS36.304。
以上描述可以被具体应用到TDD。覆盖范围外的UE可以通过D2DSS的格式或者与D2DSS一起发送的信息(在PD2DSCH上)来识别双工模式是TDD。另选地,如果关于特定分量载波(CC)的双工模式对每个国家是固定的,则当UE在对应国家中上电时,该UE可以预先知晓对应CC是TDD小区。当识别出CC是TDD小区时,覆盖范围外的UE可以通过以上实施方式以及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来识别D2DSS被发送,并且确定是否在D2D信号发送期间应用偏移。
上述实施方式考虑了以下假定:可以不需要对发送D2DSS的UE处于特定eNB的(直接)同步覆盖范围外的情况应用偏移。在SS的中继方面,如果应用了偏移,则可以获得能够抵消由传播延迟导致的延迟的效果。特别地,覆盖范围外的SS的中继可以比覆盖范围内的SS的中继更频繁地发生。如果每当在覆盖范围外执行SS的中继时就应用偏移,则可以使SS的Tx定时极大地失真。相比之下,由于覆盖范围内的UE可以从eNB接收SS,因此较少地发生SS的中继,因此在考虑传播延迟的情况下可以更适合应用偏移。此外,由于覆盖范围内的UE应该考虑与蜂窝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子帧的共存,因此期望在D2D信号和D2DSS发送期间应用偏移。上述实施方式通过考虑这样的D2D通信环境、尤其是D2DSS的中继的特殊情况,具有减小SS发送中的定时失真的效果。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修改,当与由另一UE发送的D2DSS同步的UE发送D2D信号时,可以不应用偏移,并且当UE接收到被多跳中继的D2DSS时,可以应用根据跳数而链接的偏移。在这种情况下,与跳数链接的偏移值可以被包括在PD2DSCH中,或者可以是根据跳数(跳数可以在PD2DSCH中被发送)的预定值。
在以上描述中,偏移可以随着跳数而改变。换句话说,当UE在特定eNB的(直接)同步覆盖范围内发送D2DSS时,可以应用偏移,而当跳数增加并且UE处于同步覆盖范围外时,可以应用与跳数链接的偏移。在这种情况下,与跳数链接的偏移值可以被包括在PD2DSCH中,或者可以被预映射到跳数。跳数与偏移值之间的链接可以遵照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如果根据跳数的偏移在D2DSS中被直接设置,则接收D2DSS的UE可以不应用被链接到跳数的附加偏移。
作为另一示例,当网络覆盖范围内的UE在操作为TDD的频带(例如,CC)中发送D2DSS时,可以应用从下行链路Rx定时开始的624Ts,并且当与由另一UE(覆盖范围内或者覆盖范围外)发送的D2DSS同步地发送D2D信号的UE发送D2D信号(包括D2DSS)时,可以不应用偏移。换句话说,当覆盖范围内的UE发送D2DSS时,可以应用偏移,并且当与由另一UE发送的D2DSS同步的UE发送D2D信号时,可以无论覆盖范围如何都不应用偏移。
在以上描述中,跳数与偏移之间的链接可以通过下面指示的式3或者式4来描述。式3示出了从预定数目的跳开始设置附加偏移的方案,并且式4示出了在预定数目的跳之前不应用偏移而从该预定数目的跳开始应用偏移的方案。如以上提到的,式3和式4可以被应用到除了实施方式1以外的实施方式。
[式3]
D2D Tx定时偏移(i)=624Ts+max{0,(i-n)xNoffset}
在上面的式中,i是跳数,并且n是指示从多少跳开始要应用附加偏移的参数,并且可以是预定的或者可以由网络设置/配置(n可以由物理层或者更高层信号指示)。Noffset是每跳的平均偏移值,并且可以是预定的或者可以根据UE环境来设置/配置。如果Noffset能够被设置/配置,则Noffset可以由网络的物理层信号或者更高层信号来预先指示,或者可以通过将D2D信号Tx定时偏移或者Noffset包含在PD2DSCH或者D2D物理层/更高层信号中来指示。例如,Noffset可以是通过D2D同步UE之间的平均传播延迟而确定的值。Noffset可以是几微秒(μs)并且可以被限定为CP长度的一部分。
[式4]
D2DSS Tx定时偏移(i)=max{0,δ(i-n)xNoffset}
在式4中,i是跳数,δ(a)是指示当a大于0时为1的函数,Noffset是每跳的平均偏移值,并且可以是预定的或者可以根据UE环境来设置/配置,并且n是指示在没有偏移的情况下将被执行多达多少次跳的常数,并且可以是预定的或者可以通过网络来设置/配置。网络可以通过物理层/更高层信号来用信号通知n。跳数为0指示eNB发送PSS/SSS。作为使用式4的详细示例,可以不应用附加偏移,直到跳数为1为止。由于eNB同步覆盖范围内的eNB的指令或者因为满足特定标准(eNB同步覆盖范围内的eNB的信号强度大于预定阈值)的UE发送D2DSS,所以不需要应用附加偏移,直到跳数为1为止。然而,在覆盖范围外的D2DSS发送的情况下,可以引入预定偏移,以根据跳的数目的增加来对传播延迟进行补偿。如果Noffset能够被设置/配置,则Noffset可以由网络的物理层/更高层信号来预先指示,或者可以通过将D2D信号Tx定时偏移值或者Noffset包含在PD2DSCH或者D2D物理层/更高层信号中来指示。例如,Noffset可以是通过D2D同步UE之间的平均传播延迟而确定的值。Noffset可以是几微秒(μs)并且可以被限定为CP长度的一部分。图8例示了当应用了D2DSS的多跳中继时、在D2DSS发送期间应用偏移的情况以及在D2DSS发送期间(假定n=2)不应用偏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D2DSS中继UE之间的传播延迟与Noffset相似,则发送D2DSS的UE能够在相似的定时处有利地发送D2DSS。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D2DSS应用根据跳数的偏移,则当与D2DSS同步的UE发送D2D信号时,可以不应用根据跳数的附加偏移。在这种情况下,接收D2D信号的UE可以假定D2D信号将在D2DSS Rx定时处到达。
实施方式2
当UE发送D2DSS时,可以不应用偏移,并且当接收D2DSS的UE发送D2D信号时,可以应用偏移。也就是说,在D2DSS发送期间,可以对下行链路Rx定时应用0的偏移。在中继多跳D2DSS的情况下,可以对D2D Rx定时应用0的偏移。
图9例示了以上示例。参照图9,从eNB(或者D2D UE)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UE 1可以在不应用偏移的情况下发送D2DSS。接收由UE 1中继的D2DSS的UE 2可以通过在D2D信号发送期间应用偏移(624Ts)来发送D2D信号。偏移的大小可以是根据跳数的可变值、预置值、由接收D2DSS的UE根据由发送D2D信号的UE监测的D2DSS Rx定时而确定的值、或者通过与已经被接收的D2DSS链接的PD2DSCH指示的值。
像发送D2D信号的UE的定时一样,需要限定接收D2D信号的UE的定时。可以假定D2D信号被接收的定时可以从应用了偏移的定时开始到特定UE接收D2DSS的定时。
在多跳SS的中继期间,如果在发送D2D信号的UE接收到D2DSS时,eNB的SS以低于预定阈值的功率被接收,则UE可以在作为异常情况的D2D信号(除了D2DSS以外)的发送和接收期间不应用附加偏移的情况下执行信号发送和接收。也就是说,当UE变得处于特定eNB的同步覆盖范围之外时,由于信号发送和接收不影响eNB的上行链路,因此不设置附加偏移。虽然可以根据eNB的信号Rx功率来设置是否应用偏移,但是跳数可以是用于确定是否应用偏移的度量。例如,当跳数大于预定值时,可以不应用偏移或者可以应用另一偏移。
实施方式3
当UE发送D2DSS时,可以应用偏移,并且当与由UE发送的D2DSS同步的另一UE发送D2D信号时,可以不应用偏移。当发送D2DSS的UE应该在该D2DSS被接收的子帧的下一子帧中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时,需要用于Tx/Rx切换的保护间隔。对于保护间隔,发送D2DSS的UE可以应用偏移,并且与所发送的D2DSS同步的UE不应用偏移。图10例示了应用实施方式3的偏移的方案。如所例示的,当UE 1发送D2DSS时,应用偏移,并且当接收应用了偏移的D2DSS的UE2发送D2D信号时,不应用偏移。
实施方式4
在操作为TDD的频带中,D2D UE可以通过总是从参考定时起应用偏移(624Ts)来发送D2D信号。该参考定时可以是来自eNB的PSS/SSS Rx定时或者另一UE的D2DSS Rx定时。如果不存在检测的SS(具有预定强度/质量或者更高的强度/质量的SS),则预置D2D帧编号、无线电帧或者子帧边界可以是参考定时。
在其附近没有同步源并因此成为同步源的UE可以通过根据预置D2D帧编号、无线电帧和子帧边界中的一个应用偏移来发送D2DSS。该方法使得UE能够通过总是在TDD频带中应用624Ts的偏移来执行发送,并且确保在D2D信号被发送之后的下行链路操作或者另一D2D接收操作期间的Tx至Rx切换间隔。此外,该方法简化了UE实现。
实施方式5
在操作为TDD的频带中,与D2DSSue_oon(物理层侧链路同步识别∈{168,169,...,335})(将D2D信号发送的参考定时设置为D2DSS Rx定时)同步的UE以及由于在其附近没有检测到D2DSS而发送SS的UE可以不应用624Ts的偏移。如果在UE的附近没有检测到蜂窝网络,则由于UE不排除下行链路接收,因此不应用偏移(624Ts)。
实施方式6
在操作为TDD的频带中,与和D2DSSue_net对应并且具有在PD2DSCH(即,UE发送D2DSSue_net但是处于覆盖范围之外的情况)中被设置为0的覆盖范围指示符的D2DSS同步或者与D2DSSue_oon同步的UE、或者由于在其附近没有检测到D2DSS而发送SS的UE可以不应用624Ts的偏移。在其它情况下,UE可以通过应用624Ts的偏移来发送D2D信号和D2DSS。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置的构造
图11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送点设备和UE的构造的图。
参照图11,根据本发明的发送点设备10可以包括Rx模块11、Tx模块12、处理器13、存储器14以及多个天线15。所述多个天线15指示支持MIMO发送和接收的发送点。Rx模块11可以在上行链路上从UE接收各种信号、数据和信息。Tx模块12可以在下行链路上向UE发送各种信号、数据和信息。处理器13可以控制发送点设备10的整体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送点10的处理器13可以进行操作以执行上述实施方式。
发送点设备10的处理器13对在发送点设备10处接收的信息以及要发送到外部的发送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器14可以存储处理后的信息达预定时间。存储器14可以用诸如缓冲器(未示出)这样的组件替换。
参照图11,UE 20可以包括Rx模块21、Tx模块22、处理器23、存储器24以及多个天线25。所述多个天线25指示支持MIMO发送和接收的UE设备。Rx模块21可以从eNB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数据和信息。Tx模块22可以向eNB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数据和信息。处理器23可以控制UE设备20的整体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UE设备20的处理器23可以操作以执行上述实施方式。
UE 20的处理器23对在UE 20处接收的信息以及要发送到外部的发送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器24可以存储处理后的信息达预定时间。存储器24可以用诸如缓冲器(未示出)这样的组件替换。
发送点设备和UE设备的详细配置可以被实现为使得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被独立地执行或者本发明的两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被同时执行。为了清楚起见,本文中将不描述冗余事项。
对图11中示出的发送点10的描述可以被同样应用于用作下行链路发送实体或者上行链路接收实体的中继节点,并且UE设备20的描述可以被同样应用于用作下行链路接收实体或者上行链路发送实体的中继节点。
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例如,通过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
在硬件配置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通过一个或更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来实现。
在固件或软件配置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可以按照执行上述功能或者操作的模块、过程、函数等的形式来实现。软件代码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并且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可以位于处理器的内部或外部,并且可以经由各种已知手段向处理器发送数据以及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给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实施本发明。虽然已经参照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例如,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构造可以被组合使用。因此,本发明不旨在被限制于本文中公开的实施方式,而是要给出与本文中公开的原理和新特征匹配的最宽的范围。
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必要特性的情况下按照除本文中阐述的形式以外的其它特定形式来实现本发明。上述描述因此将在所有方面被解释为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的合理解释来确定,并且落入本发明的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被预期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不旨在限制本文中公开的实施方式,而是给出与本文中公开的原理和新特征匹配的最宽的范围。此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未被明确引用的权利要求可以被组合提供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者在本申请被提交之后通过后续的修改作为新的权利要求被包括在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可应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

Claims (10)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UE发送同步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所述UE位于节点B的覆盖范围内还是覆盖范围外;以及
基于有关参考定时的定时提前偏移发送所述同步信号,
其中,基于确定所述UE位于所述节点B的覆盖范围内还是覆盖范围外,所述定时提前偏移不同地应用于所述参考定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基于所述UE位于所述节点B的覆盖范围内,所述定时提前偏移是大于0的值,并且
其中,基于所述UE位于所述节点B的覆盖范围外,所述定时提前偏移是等于0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中,基于所述UE的小区选择接收电平值和小区选择质量值中的至少一个小于0,所述定时提前偏移具有等于0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定时提前偏移是基于用以接收所述同步信号的无线电帧而应用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具有大于0的值的所述定时提前偏移为624Ts,其中,Ts=1/(15000*204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同步信号被映射到与由所述UE接收的所述同步信号所映射到的时间资源不同的时间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小区选择接收电平值由下式来确定:
Srxlev=Qrxlevmeas-(Qrxlevmin+Qrxlevminoffset)-Pcompensation-Qoffsettemp
其中,Srxlev是所述小区选择接收电平值,Qrxlevmeas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PP值,Qrxlevmin是小区中的最低要求接收电平,Qrxlevminoffset是偏移值,Pcompensation是UE的最大Tx功率值与最大射频RF输出功率值之差和0中的较大值,并且Qoffsettemp是临时偏移值。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小区选择质量值由下式来确定:
Squal=Qqualmeas-(Qqualmin+Qqualminoffset)-Qoffsettemp
其中,Squal是所述小区选择质量值,Qqualmeas是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值,Qqualmin是小区中的最低要求质量水平,Qqualminoffset是偏移值,并且Qoffsettemp是临时偏移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节点B接收下行链路信号,
其中,所述参考定时是所述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定时。
10.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同步信号的用户设备UE,该UE包括:
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以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接收模块和所述发送模块,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确定所述UE位于节点B的覆盖范围内还是覆盖范围外,并且
基于有关参考定时的定时提前偏移发送所述同步信号,
其中,基于确定所述UE位于所述节点B的覆盖范围内还是覆盖范围外,所述定时提前偏移不同地应用于所述参考定时。
CN202010418039.0A 2014-03-13 2015-03-13 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14316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8039.0A CN111431689B (zh) 2014-03-13 2015-03-13 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1952137P 2014-03-13 2014-03-13
US61/952,137 2014-03-13
US201562108501P 2015-01-27 2015-01-27
US62/108,501 2015-01-27
PCT/KR2015/002476 WO2015137773A1 (ko) 2014-03-13 2015-03-13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의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201580013049.3A CN106105343B (zh) 2014-03-13 2015-03-13 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202010418039.0A CN111431689B (zh) 2014-03-13 2015-03-13 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3049.3A Division CN106105343B (zh) 2014-03-13 2015-03-13 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1689A true CN111431689A (zh) 2020-07-17
CN111431689B CN111431689B (zh) 2023-04-11

Family

ID=5407212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18039.0A Active CN111431689B (zh) 2014-03-13 2015-03-13 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202010418327.6A Active CN111556560B (zh) 2014-03-13 2015-03-13 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201580013049.3A Active CN106105343B (zh) 2014-03-13 2015-03-13 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18327.6A Active CN111556560B (zh) 2014-03-13 2015-03-13 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201580013049.3A Active CN106105343B (zh) 2014-03-13 2015-03-13 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687294B2 (zh)
EP (2) EP3119140B1 (zh)
JP (2) JP6352440B2 (zh)
KR (1) KR102294603B1 (zh)
CN (3) CN111431689B (zh)
WO (1) WO20151377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066875T3 (pl) * 2013-11-08 2020-03-3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Generowanie sygnału synchronizacji do pracy urządzenia z urządzeniem
WO2015137773A1 (ko) 2014-03-13 2015-09-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의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306571B2 (en) * 2014-07-29 2019-05-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10531348B2 (en) * 2015-08-30 2020-01-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cell reselection by terminal
WO2017190275A1 (zh) 2016-05-03 2017-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804679A (zh) 2016-10-13 2019-05-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侧链路同步信号发送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US11160040B2 (en) 2016-11-01 2021-10-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D2D signal by applying offse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8141379A1 (en) * 2017-02-01 2018-08-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earch
CN108574546B (zh) * 2017-03-10 2019-11-15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同步信号的符号位置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651509B (zh) * 2017-05-14 2021-11-19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05479B (zh) * 2017-06-01 2019-12-27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丢失覆盖场景中的d2d终端搜索服务小区搜索方法
EP3753195A4 (en) 2018-02-21 2021-11-03 Mediatek Inc.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FRAME OFFSET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11228995B2 (en) * 2018-08-09 2022-0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tributed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WO2020039672A1 (ja) * 2018-08-24 2020-02-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11546885B2 (en) * 2019-02-14 2023-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radio frame timing synchronization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9308A (zh) * 2004-11-10 2008-01-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导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时机以支持增强型上行链路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17556A (zh) * 2007-02-28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提供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1682872A (zh) * 2007-06-18 2010-03-24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用于无线电接入技术间小区重选的方法
CN101772914A (zh) * 2007-08-03 2010-07-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小区定时的方法和设备
US20110080896A1 (en) * 2009-10-05 2011-04-0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terference
WO2011082689A1 (en) * 2010-01-08 2011-07-14 Mediatek Inc. Two-step uplink synchronization for pico/femtocell
CN102396198A (zh) * 2009-03-17 2012-03-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多流传输中映射导频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CN102547881A (zh) * 2012-01-20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控制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US20120309421A1 (en) * 2010-02-04 2012-12-06 Jan Nabbefeld Location-determin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2948230A (zh) * 2010-05-06 2013-02-27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48193A (zh) * 2010-05-07 2013-02-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和报告无线网络中的物理层小区标识符碰撞
US20140064263A1 (en) * 2012-08-29 2014-03-06 Fang-Chen Cheng Device discovery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16533B2 (ja) 1999-09-30 2005-02-02 日本電気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初期接続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回路
BRPI0717892B1 (pt) * 2006-11-01 2020-09-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busca de célula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ortogonal
JP5238019B2 (ja) 2007-05-02 2013-07-17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方法と装置
CN101471721B (zh) 2007-12-25 2013-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信道的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US9584290B2 (en) * 2009-12-08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carrier activation/deactiv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5554895B (zh) * 2011-08-11 2019-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同步的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JP5972543B2 (ja) * 2011-09-08 2016-08-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プログラム、集積回路、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13075340A1 (en) * 2011-11-25 2013-05-30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Radio resource sharing and contention scheme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hite space spectrum bands
US9531527B2 (en) * 2012-02-17 2016-12-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of user equipment (UE) configured to perform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313250B (zh) * 2012-03-16 2016-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配置方法和同步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9167597B2 (en) * 2012-07-13 2015-10-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uplink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US11496948B2 (en) * 2012-10-19 2022-1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hoc/network assisted device discovery protocol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RU2629430C2 (ru) * 2013-01-16 2017-08-29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Пэйтент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Генерация и прием сигнала обнаружения
CN105210417B (zh) * 2013-05-10 2019-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网络外设备到设备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KR102141114B1 (ko) * 2013-07-31 2020-08-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 대 단말 통신에서 시간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60198289A1 (en) * 2013-08-11 2016-07-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lecting a Synchronization Reference
US9565573B2 (en) * 2013-08-16 2017-02-07 Blackberry Limited Providing secondary coverag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980243B2 (en) * 2013-09-27 2018-05-22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device synchronization
US9936368B2 (en) * 2013-10-30 2018-04-03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covery of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partial coverage
EP3063914B1 (en) * 2013-10-31 2019-04-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synchronization
WO2015137773A1 (ko) 2014-03-13 2015-09-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의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768711B2 (en) * 2014-06-13 2017-09-19 Zohaib Hameed RF-DC power converter
US10805891B2 (en) * 2014-09-25 2020-10-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nchronization procedure and resour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in D2D system
US10057870B2 (en) * 2016-04-01 2018-08-21 Intel I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9308A (zh) * 2004-11-10 2008-01-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导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输时机以支持增强型上行链路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17556A (zh) * 2007-02-28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提供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1682872A (zh) * 2007-06-18 2010-03-24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用于无线电接入技术间小区重选的方法
CN101772914A (zh) * 2007-08-03 2010-07-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小区定时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96198A (zh) * 2009-03-17 2012-03-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多流传输中映射导频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US20110080896A1 (en) * 2009-10-05 2011-04-0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terference
WO2011082689A1 (en) * 2010-01-08 2011-07-14 Mediatek Inc. Two-step uplink synchronization for pico/femtocell
US20120309421A1 (en) * 2010-02-04 2012-12-06 Jan Nabbefeld Location-determin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2948230A (zh) * 2010-05-06 2013-02-27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48193A (zh) * 2010-05-07 2013-02-2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和报告无线网络中的物理层小区标识符碰撞
CN102547881A (zh) * 2012-01-20 2012-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控制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US20140064263A1 (en) * 2012-08-29 2014-03-06 Fang-Chen Cheng Device discovery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R-140126_QC_TR"", 《3GPP SPECS\36_SERIES》 *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等: "R1-135178 "D2D transmission Timing"", 《3GPP TSG_RAN\WG1_RL1》 *
INTEL CORPORATION: "R1-140136 "Discussion on D2D transmission timing"", 《3GPP TSG_RAN\WG1_RL1》 *
ZTE: "R1-140274 \"D2D Discovery Transmission Timing\"", 《3GPP TSG_RAN\\WG1_RL1》 *
李玉: "蜂窝控制下的D2D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
黄学雷: "无线局域网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52440B2 (ja) 2018-07-04
CN111556560B (zh) 2022-07-12
JP6506452B2 (ja) 2019-04-24
KR102294603B1 (ko) 2021-08-27
EP3755076B1 (en) 2022-11-16
CN111556560A (zh) 2020-08-18
US20170078991A1 (en) 2017-03-16
JP2018164275A (ja) 2018-10-18
EP3119140A1 (en) 2017-01-18
US20200280941A1 (en) 2020-09-03
JP2017514348A (ja) 2017-06-01
US10687294B2 (en) 2020-06-16
CN106105343A (zh) 2016-11-09
US11297584B2 (en) 2022-04-05
CN111431689B (zh) 2023-04-11
EP3755076A1 (en) 2020-12-23
EP3119140B1 (en) 2020-09-23
WO2015137773A1 (ko) 2015-09-17
EP3119140A4 (en) 2017-10-25
CN106105343B (zh) 2020-06-12
KR20160132417A (ko) 2016-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6560B (zh) 装置到装置用户设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JP634629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装置対装置端末の制御チャネル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10072252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由装置对装置终端进行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JP646130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信号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0753454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多个d2d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KR10189594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202012038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装置対装置端末の信号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JP645083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JP692121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端末がcrを測定して送信を行う方法及び装置
US201801397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relay by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596787B (zh) 执行侧链路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处理设备
US1025781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by device-to-device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89942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端末の測定によるリソース選択及び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JP687755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ブフレームタイプに関連する送受信を行う方法及び装置
CN11054557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同步信号的方法
US20230292391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