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2256B - 觸控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觸控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2256B
TWI842256B TW111146857A TW111146857A TWI842256B TW I842256 B TWI842256 B TW I842256B TW 111146857 A TW111146857 A TW 111146857A TW 111146857 A TW111146857 A TW 111146857A TW I842256 B TWI842256 B TW I8422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line segments
grid pattern
irregular grid
inter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6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24711A (zh
Inventor
陳香梅
鄭太獅
李聯鑫
劉亮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46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4225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2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225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24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24711A/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模組包含具有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第一網格電極層以及具有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第二網格電極層。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包含複數個線段。線段配置以藉由平移而形成具有第一交點的第一放射狀圖案。第一放射狀圖案中線密度為前X%的區域定義為第一密區,其中X至少為10。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包含複數個線段。線段配置以藉由平移而形成具有第二交點的第二放射狀圖案。第二放射狀圖案中線密度至少為前X%的區域定義為第二密區。當第一放射狀圖案與第二放射狀圖案藉由平移而使得第一交點與第二交點重合時,第一密區與第二密區不重疊。

Description

觸控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觸控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為降低採用金屬網格做為電極層的觸控模組的莫瑞波紋效應,一般會使用隨機金屬網格設計進行兩電極層的疊合。然而,在現有的設計中,兩金屬網格的網格線往往會存在兩層大量重疊現象。此現象將大幅增加兩金屬網格於形成雙層觸控面板時的寄生電容(Cm) (亦即金屬層與金屬層間疊合區域會形成寄生電容,疊合面積越大則寄生電容越大進而提高RC負載,降低刷新速度)。隨著觸控顯示裝置的反應速度及刷新率日益要求,若觸控模組的兩電極層之間的寄生電容無法被有效降低,將對觸控感應形成干擾。舉例來說,中國專利申請公布號第107710122 A號揭露一種觸摸面板用導電薄膜的網格圖案設計方法,其所提的技術方案雖然可降低寄生電容,但並未解決莫瑞問題。
因此,如何提出一種可解決上述問題的觸控模組及其製造方法,是目前業界亟欲投入研發資源解決的問題之一。
有鑑於此,本揭露之一目的在於提出一種可有解決上述問題的觸控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方式,一種觸控模組包含第一網格電極層以及第二網格電極層。第一網格電極層具有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包含複數個線段。線段配置以藉由平移而形成具有第一交點的第一放射狀圖案。第一放射狀圖案中線密度為前X%的區域定義為第一密區,其中X至少為10。第二網格電極層具有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包含複數個線段。線段配置以藉由平移而形成具有第二交點的第二放射狀圖案。第二放射狀圖案中線密度至少為前X%的區域定義為第二密區。當第一放射狀圖案與第二放射狀圖案藉由平移而使得第一交點與第二交點重合時,第一密區與第二密區於投影方向上不重疊。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X為15、20或30。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放射狀圖案的線段與第二放射狀圖案的線段分別相對於第一交點與第二交點係360度放射。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放射狀圖案的線段與第二放射狀圖案的線段分別相對於第一交點與第二交點係180度放射。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放射狀圖案的線段的數量與第二放射狀圖案的線段的數量等於或大於300。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放射狀圖案的線段係由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網格取得。第二放射狀圖案的線段係由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網格取得。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網格係位於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分離區域中。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網格係位於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分離區域中。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分離區域的數量與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分離區域的數量等於或大於5。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依據本揭露之一實施方式,一種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包含:產生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以及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平移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線段以形成具有第一交點的第一放射狀圖案,其中第一放射狀圖案中線密度至少為前X%的區域定義為第一密區,X至少為10;平移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線段以形成具有第二交點的第二放射狀圖案,其中第二放射狀圖案中線密度至少為前X%的區域定義為第二密區;平移第一放射狀圖案與第二放射狀圖案,使得第一交點與第二交點重合;以第二交點為中心沿著旋轉方向旋轉第二放射狀圖案一角度,使得第一密區與第二密區不重疊;以及根據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以及沿著旋轉方向旋轉該角度的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之疊合設計分別製作第一網格電極層以及第二網格電極層。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X為15、20或30。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放射狀圖案的線段係由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網格取得。第二放射狀圖案的線段係由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網格取得。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每一網格的線段沿著一排列方向各具有起點與終點。平移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係使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的各起點與第一交點重合。平移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係使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的各起點與第二交點重合。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平移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係使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相對於第一交點呈360度放射。平移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係使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相對於第二交點呈360度放射。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每一網格的線段沿著一排列方向各依序具有起點與終點。平移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包含:使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的各起點與第一交點重合;基於通過第一交點的第一參考線將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分為第一群以及第二群;以及以第一交點為中心沿著旋轉方向旋轉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第二群180度,使得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第一群與經旋轉的第二群形成第一放射狀圖案。平移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包含:使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的各起點與第二交點重合;基於通過第二交點的第二參考線將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分為第一群以及第二群,其中第一參考線與第二參考線平行;以及以第二交點為中心沿著旋轉方向旋轉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第二群180度,使得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第一群與經旋轉的第二群形成第二放射狀圖案。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平移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係使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相對於第一交點呈180度放射。平移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係使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線段相對於第二交點呈180度放射。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網格係位於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分離區域中。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網格係位於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分離區域中。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分離區域的數量與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分離區域的數量等於或大於5。
於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放射狀圖案的線段的數量與第二放射狀圖案的線段的數量等於或大於300。
綜上所述,於本揭露的觸控模組及其製造方法中,當由第一網格電極層所獲得的第一放射狀圖案與由第二網格電極層所獲得的該第二放射狀圖案藉由平移而使得第一放射狀圖案的第一交點與第二放射狀圖案的第二交點重合時,第一放射狀圖案的第一密區與第二放射狀圖案的第二密區於投影方向上不重疊。藉此,即可有效解決觸控模組的莫瑞效應並降低寄生電容。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揭露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揭露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揭露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揭露。也就是說,在本揭露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請參照第1圖,其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觸控模組100的立體圖。如第1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觸控模組100包含第一網格電極層120、第二網格電極層130以及絕緣層110。絕緣層110設置於第一網格電極層120與第二網格電極層130之間,以使第一網格電極層120與第二網格電極層130絕緣。第一網格電極層120經裁切而包含彼此分隔的複數個第一軸向電極(圖未示)。第二網格電極層130經裁切而包含彼此分隔的複數個第二軸向電極(圖未示)。前述「第一軸」與「第二軸」例如分別沿著X方向與Y方向延伸。換言之,第一軸向電極為沿著X方向延伸的導電線路,並間隔排列。第二軸向電極為沿著Y方向延伸的導電線路,並間隔排列。
請參照第2圖,其為繪示第1圖中的第一網格電極層120的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於區域A中的上視圖。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網格電極層120具有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包含複數個網格。每一網格由複數個線段構成。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每一網格由六個線段構成,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3圖,其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與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相疊合的局部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的線段與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的線段並不具有明顯重疊的現象,因此可有效降低寄生電容。並且,由於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的線段與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的線段並無明顯規律的平行現象,因此可有效降低莫瑞波紋效應。
請參照第4圖以及第5圖。第4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的其中一網格的示意圖。第5圖為繪示第4圖中的網格的線段平移後的示意圖。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的線段可以藉由平移而形成具有第一交點C1的第一放射狀圖案122(至少300條方具統計上意義),如第6圖所示。詳細來說,第一放射狀圖案122可以由位於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的複數個分離區域(例如區域A中任意選取之不相連之多個分離區域;例如圈選A區域中5個分離區域並至少有300條以上線段集合方得以呈現統計上意義)中的網格的線段所集合並疊構成。換言之,第一放射狀圖案122並非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的所有線段所構成。前述分離區域可在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上均勻地選取。
具體來說,如第4圖所示,以單一網格解構來說明,其具有線段L1、L2、L3、L4、L5、L6依序連接在端點P1、P2、P3、P4、P5、P6。線段L1、L2、L3、L4、L5、L6沿著一排列方向各具有起點與終點。舉例來說,以順時針方向使線段L1、L2、L3、L4、L5、L6之起點及終點交替相接,則線段L1的起點與終點分別為端點P1、P2。同理,線段L2的起點與終點分別為端點P2、P3。線段L3的起點與終點分別為端點P3、P4。線段L4的起點與終點分別為端點P4、P5。線段L5的起點與終點分別為端點P5、P6。線段L6的起點與終點分別為端點P6、P1。若排列方向為順時針方向,則當藉由平移第4圖中的線段L1、L2、L3、L4、L5、L6而使得各起點與第一交點C1重合,即可獲得第5圖所示的圖案。
請參照第6圖以及第7圖。第6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第一放射狀圖案122的示意圖。第7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第二放射狀圖案132的示意圖。依照對應於第4圖與第5圖有關於網格的線段平移方式,在將位於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的複數個分離區域中的網格的所有線段進行平移後,即可獲得第6圖所示的第一放射狀圖案122。另外,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第7圖所示的第二放射狀圖案132亦可以依照相同於形成第一放射狀圖案122的方式由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的線段形成。
如第6圖與第7圖所示,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放射狀圖案122中線密度為前X%的區域定義為第一密區D1,其中X至少為10。第二放射狀圖案132中線密度至少為前X%的區域定義為第二密區D2。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X為15、20或30,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藉由調整X為適當大小,可以使第一密區D1與第二密區D2的面積具有適當大小,以利後續旋轉圖案的程序。實際上,依據第4圖與第5圖以基準圓心(例如第一交點C1)進行疊合,藉此可以得到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與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於方位統計上分布,故而於後續降低寄生電容的考慮中於偏轉時使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之第一密區D1盡可能與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之第二密區D2錯開。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放射狀圖案122的線段的數量與第二放射狀圖案132的線段的數量等於或大於300,方具統計上方位統計意義,藉以反映整張網格線段的分布取向,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藉由限定線段的數量具有一定大小,有助於使第一放射狀圖案122與第二放射狀圖案132能夠更精準地分別呈現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與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線段分佈情況。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的分離區域的數量與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的分離區域的數量等於或大於5(例如於每張網格上圈選五個區域,每個區域大約至少要10個六角網格合計60條線段,五個區域才能超過300條線段),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藉由限定分離區域的數量具有一定大小,統計上同樣有助於使第一放射狀圖案122與第二放射狀圖案132能夠更精準地分別呈現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與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線段分佈情況。
請參照第8圖,其為繪示之第一放射狀圖案122與第二放射狀圖案132通過角度旋轉而相疊合的示意圖。如第6圖與第7圖所示,當第一放射狀圖案122與第二放射狀圖案132直接平移而使得第一交點C1與第二交點C2重合時,其實第一放射狀圖案122的第一密區D1與第二放射狀圖案132的第二密區D2於垂直投影方向上會至少部分地重疊。如第8圖所示,在以第二交點C2為中心沿著一旋轉方向(例如,順時針方向)旋轉第二放射狀圖案132角度θ之後,第一放射狀圖案122的第一密區D1與第二放射狀圖案132的第二密區D2於垂直投影方向上即不重疊;也因此,於掌握兩張網格的疏密區後,可以通過將其中一張網格旋轉以使其密區與另一張網格密區確實錯開,以有效降低寄生電容。
需說明的是,第一網格電極層120的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係對應於第6圖與第8圖中的第一放射狀圖案122,而第二網格電極層130的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係對應於第8圖中的經旋轉角度θ之第二放射狀圖案132。
請參照第9圖,其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的流程圖。如第9圖所示,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至少包含步驟S101至步驟S106,並可配合參照第1圖至第8圖。步驟S101至步驟S106詳述如下。
步驟S101:產生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以及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
步驟S102:平移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的複數個線段以形成具有第一交點C1的第一放射狀圖案122,其中第一放射狀圖案122中線密度至少為前X%的區域定義為第一密區D1,X至少為10。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步驟S102係使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的線段的各起點與第一交點C1重合。
步驟S103:平移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的複數個線段以形成具有第二交點C2的第二放射狀圖案132,其中第二放射狀圖案132中線密度至少為前X%的區域定義為第二密區D2。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步驟S103係使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的線段的各起點與第二交點C2重合。
步驟S104:平移第一放射狀圖案122與第二放射狀圖案132,使得第一交點C1與第二交點C2重合。
步驟S105:以第二交點C2為中心沿著旋轉方向(例如,順時針方向)旋轉第二放射狀圖案132角度θ,使得第一密區D1與第二密區D2不重疊。
步驟S106:根據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以及沿著旋轉方向旋轉角度θ的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藉此確保兩張網格的密區不重疊後,依據前述較佳設計優化之疊合設計後以分別製作第一網格電極層120以及第二網格電極層130。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步驟S102係使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的線段相對於第一交點C1呈360度放射,且步驟S103係使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的線段相對於第二交點C2呈360度放射,如第6圖與第7圖所示。然而,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10圖與第11圖。第10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方式之第一放射狀圖案122’的示意圖。第11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方式之第二放射狀圖案132’的示意圖。如第10圖與第11圖所示,第一放射狀圖案122’的線段與第二放射狀圖案132’的線段分別相對於第一交點C1與第二交點C2係180度放射。
為了獲得第10圖所示的第一放射狀圖案122’,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步驟S102可包含步驟S102a至步驟S102c,並可配合參照第6圖與第10圖。步驟S102a至步驟S102c詳述如下。
步驟S102a:使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的線段的各起點與第一交點C1重合。
步驟S102b:基於通過第一交點C1的第一參考線R1將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的線段分為第一群G11以及第二群G12。
步驟S102c:以第一交點C1為中心沿著旋轉方向(例如,順時針方向)旋轉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的第二群G12達180度,使得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121的第一群G11與經旋轉的第二群G12形成具有第一密區D1’的第一放射狀圖案122’。
相似地,為了獲得第11圖所示的第二放射狀圖案132’,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步驟S103可包含步驟S103a至步驟S103c,並可配合參照第6圖、第7圖與第11圖。步驟S103a至步驟S103c詳述如下。
步驟S103a:使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的線段的各起點與第二交點C2重合。
步驟S103b:基於通過第二交點C2的第二參考線R2將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的線段分為第一群G21以及第二群G22,其中第一參考線R1與第二參考線R2平行。
步驟S103c:以第二交點C2為中心沿著旋轉方向(例如,順時針方向)旋轉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的第二群G22達180度,使得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131的第一群G21與經旋轉的第二群G22形成具有第二密區D2’的第二放射狀圖案132’。
由以上對於本揭露之具體實施方式之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於本揭露的觸控模組及其製造方法中,當由第一網格電極層所獲得的第一放射狀圖案與由第二網格電極層所獲得的該第二放射狀圖案藉由平移而使得第一放射狀圖案的第一交點與第二放射狀圖案的第二交點重合時,第一放射狀圖案的第一密區與第二放射狀圖案的第二密區不重疊。藉此,即可有效解決觸控模組的莫瑞效應並降低寄生電容。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不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露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觸控模組 110:絕緣層 120:第一網格電極層 121: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 122,122’:第一放射狀圖案 130:第二網格電極層 131: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 132,132’:第二放射狀圖案 A:區域 C1:第一交點 C2:第二交點 D1,D1’:第一密區 D2,D2’:第二密區 G11,G21:第一群 G12,G22:第二群 L1,L2,L3,L4,L5,L6:線段 P1,P2,P3,P4,P5,P6:端點 R1:第一參考線 R2:第二參考線 S101,S102,S103,S104,S105,S106:步驟 θ:角度
為讓本揭露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觸控模組的立體圖。 第2圖為繪示第1圖中的第一網格電極層的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於區域中的上視圖。 第3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與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相疊合的局部示意圖。 第4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其中一網格的示意圖。 第5圖為繪示第4圖中的網格的線段平移後的示意圖。 第6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第一放射狀圖案的示意圖。 第7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第二放射狀圖案的示意圖。 第8圖為繪示第一放射狀圖案與第二放射狀圖案相疊合的示意圖。 第9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之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的流程圖。 第10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方式之第一放射狀圖案的示意圖。 第11圖為繪示根據本揭露另一實施方式之第二放射狀圖案的示意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S101,S102,S103,S104,S105,S106:步驟

Claims (18)

  1. 一種觸控模組,包含: 一第一網格電極層,具有一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包含複數個線段,該些線段配置以藉由平移而形成具有一第一交點的一第一放射狀圖案,該第一放射狀圖案中線密度為前X%的區域定義為一第一密區,其中X至少為10;以及 一第二網格電極層,具有一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包含複數個線段,該些線段配置以藉由平移而形成具有一第二交點的一第二放射狀圖案,該第二放射狀圖案中線密度至少為前X%的區域定義為一第二密區, 其中當該第一放射狀圖案與該第二放射狀圖案藉由平移而使得該第一交點與該第二交點重合時,該第一密區與該第二密區於投影方向上不重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模組,其中X為15、20或30。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模組,其中該第一放射狀圖案的該些線段與該第二放射狀圖案的該些線段分別相對於該第一交點與該第二交點係360度放射。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模組,其中該第一放射狀圖案的該些線段與該第二放射狀圖案的該些線段分別相對於該第一交點與該第二交點係180度放射。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模組,其中該第一放射狀圖案的該些線段的數量與該第二放射狀圖案的該些線段的數量等於或大於300。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模組,其中該第一放射狀圖案的該些線段係由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網格取得,且該第二放射狀圖案的該些線段係由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網格取得。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觸控模組,其中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網格係位於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分離區域中,且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網格係位於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分離區域中。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觸控模組,其中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分離區域的數量與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分離區域的數量等於或大於5。
  9. 一種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包含: 產生一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以及一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 平移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線段以形成具有一第一交點的一第一放射狀圖案,其中該第一放射狀圖案中線密度至少為前X%的區域定義為一第一密區,X至少為10; 平移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線段以形成具有一第二交點的一第二放射狀圖案,其中該第二放射狀圖案中線密度至少為前X%的區域定義為一第二密區; 平移該第一放射狀圖案與該第二放射狀圖案,使得該第一交點與該第二交點重合; 以該第二交點為中心沿著一旋轉方向旋轉該第二放射狀圖案一角度,使得該第一密區與該第二密區不重疊;以及 根據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以及沿著該旋轉方向旋轉該角度的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之疊合設計分別製作一第一網格電極層以及一第二網格電極層。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X為15、20或30。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放射狀圖案的該些線段係由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網格取得,且該第二放射狀圖案的該些線段係由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網格取得。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每一該些網格的該些線段沿著一排列方向各具有一起點與一終點,該平移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係使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的各該起點與該第一交點重合,且該平移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係使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的各該起點與該第二交點重合。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平移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係使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相對於該第一交點呈360度放射,且該平移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係使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相對於該第二交點呈360度放射。
  14.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每一該些網格的該些線段沿著一排列方向各依序具有一起點與一終點,該平移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包含: 使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的各該起點與該第一交點重合; 基於通過該第一交點的一第一參考線將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分為一第一群以及一第二群;以及 以該第一交點為中心沿著該旋轉方向旋轉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第二群180度,使得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第一群與經旋轉的該第二群形成該第一放射狀圖案, 其中該平移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包含: 使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的各該起點與該第二交點重合; 基於通過該第二交點的一第二參考線將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分為一第一群以及一第二群,其中該第一參考線與該第二參考線平行;以及 以該第二交點為中心沿著該旋轉方向旋轉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第二群180度,使得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第一群與經旋轉的該第二群形成該第二放射狀圖案。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平移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係使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相對於該第一交點呈180度放射,且該平移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係使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線段相對於該第二交點呈180度放射。
  16.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網格係位於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分離區域中,且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網格係位於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複數個分離區域中。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分離區域的數量與該第二非規則網格圖案的該些分離區域的數量等於或大於5。
  18. 如請求項9所述之觸控模組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放射狀圖案的該些線段的數量與該第二放射狀圖案的該些線段的數量等於或大於300。
TW111146857A 2022-12-07 2022-12-07 觸控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TWI8422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46857A TWI842256B (zh) 2022-12-07 2022-12-07 觸控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46857A TWI842256B (zh) 2022-12-07 2022-12-07 觸控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42256B true TWI842256B (zh) 2024-05-11
TW202424711A TW202424711A (zh) 2024-06-16

Family

ID=92076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6857A TWI842256B (zh) 2022-12-07 2022-12-07 觸控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4225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923531A (zh) * 2017-11-13 2019-06-16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構件及觸控面板
TW202036246A (zh) * 2019-03-20 2020-10-01 大陸商無錫變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可降低寄生電容之觸控面板
US20220308702A1 (en) * 2020-10-27 2022-09-29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CN115220605A (zh) * 2021-04-20 2022-10-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923531A (zh) * 2017-11-13 2019-06-16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構件及觸控面板
TW202036246A (zh) * 2019-03-20 2020-10-01 大陸商無錫變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可降低寄生電容之觸控面板
US20220308702A1 (en) * 2020-10-27 2022-09-29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CN115220605A (zh) * 2021-04-20 2022-10-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24711A (zh) 2024-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96138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ouch center coordinates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4190702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14190733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7763398B2 (en) Layout method for mask
WO2019179241A1 (zh) 触控元件、触控基板、显示装置及制作触控基板的方法
CN112133699B (zh) 有源区域结构与其形成方法
TWI842256B (zh) 觸控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CN109991806A (zh) 掩膜版、存储器及存储器的制造方法
CN213026126U (zh) 有源区域结构
WO2020124791A1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2735644U (zh) 一种阵列基板
WO2015054911A1 (zh) 阵列基板的防静电结构
CN104090429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US8766452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conductive lines and pads
TW201520837A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WO2013155843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面板
JP2024080563A (ja) タッチ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394092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40211086A1 (en) Touch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989040B (zh) 掩模版图校正方法、掩模版图和掩模版制造方法
JP5653621B2 (ja) 連想メモリ
US11721552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30053461A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ask plate structure
WO2022095462A1 (zh) 半导体结构及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
CN212587510U (zh) 半导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