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40611B - 靜電電容式開關 - Google Patents

靜電電容式開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40611B
TWI840611B TW109131619A TW109131619A TWI840611B TW I840611 B TWI840611 B TW I840611B TW 109131619 A TW109131619 A TW 109131619A TW 109131619 A TW109131619 A TW 109131619A TW I840611 B TWI840611 B TW I8406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electrode
pressing
moving surface
mo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1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1150A (zh
Inventor
淺野護
三津森大葵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普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2109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6670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普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普雷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1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1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40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40611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於提供一種靜電電容式開關,其具有高速響應性,且能夠以一個衝程進行穩定的兩段輸入。為瞭解決上述問題,靜電電容式開關,具有:固定電極17,其由第一電極171、及與第一電極171絕緣配置的第二電極172構成;及,可動電極16,其由不銹鋼等金屬板所形成。進一步,具有橡膠構件11,其具備突起部,利用使該突起部位移,而使可動電極16與固定電極17之間的距離變化。可動電極16具備第一區域P1與第二區域P2。突起部,具備:中央突起部113,其利用橡膠構件11的第一按壓而位移,使第一區域P1接近於固定電極17;及,周圍突起部114,其利用大於第一按壓的第二按壓而位移,使第二區域P2接近於固定電極17。

Description

靜電電容式開關
本發明有關一種開關,其用於向電子儀器輸入資訊的輸入裝置等,且關於一種輸入方式使用靜電電容方式的靜電電容式開關。
例如,相機的自動對焦快門等中,使用的是兩段開關,也就是能夠以一個結構體進行兩階段的輸入。作為兩段開關的作動方式,已知有各種方式,如機械方式、電容方式、機械/電容雙重方式等。其中,利用靜電電容的變化的靜電電容式開關,由於沒有機械接點而耐久性優異,電路/結構簡單,操作觸感良好,因此,被廣泛使用。
例如,專利文獻1記載了一種開關,其藉由以下方式,能夠實現兩段輸入:接觸鍵盤的手指與基板上導電圖案之間的靜電電容的變化;及,利用全按壓鍵盤的操作而擴大鍵盤的接觸面積,使靜電電容進一步增加。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175839號公報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然而,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靜電電容式開關具有以下問題:其構成為將操作者的手指當做一個電極,因此,即便手指與電極的間隔相同,電容值仍會因手指的觸控面積(手指的粗細)和人體電容的變化而改變,因此,利用觸控的方法檢測的電容值會產生較大偏差,開關的衝程與靜電電容值的變化會因輸入環境而變動。
此外,很難消除人體上的雜訊和難以應對雜散電容,有時無法獲得穩定的電容值,難以在兩處獲得急劇的電容變化。進一步,由於各開關存在差異,因此,不適合用作需要快速操作的遊戲用滑鼠和需要連續鍵入的鍵盤等輸入裝置。
本發明是為瞭解決上述問題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靜電電容式開關,其具有高速響應性,且能夠以一個衝程進行穩定的兩段輸入。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具有:電極部,其由第一電極、及與前述第一電極絕緣配置的第二電極構成;移動構件,其由導電體或介電質所形成;及,按壓構件,其具備突起部,利用使該突起部位移,而使前述移動構件與前述電極部之間的距離變化;其中,前述移動構件具備第一移動面、及與前述第一移動面獨立地移動的第二移動面,並且,前述突起部由第一突起部及第二突起部構成,所述第一突起部利用前述按壓構件的第一按壓而位移,使前述第一移動面接近前述電極部,所述第二突起部利用大於前述第一按壓的第二按壓而位移,使前述第二移動面接近前述電極部。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靜電電容開關具有高速響應性,且能夠以一個衝程來實現穩定的兩段輸入。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靜電電容式開關。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靜電電容式開關(以下,僅簡稱為“開關”)的構造的剖面圖。
如圖1所示,開關1具備:橡膠構件11(按壓構件)、柱塞12、上外殼13、下外殼14、可動電極16、固定電極17及基板18。下外殼14上設置有墊片15。另外,符號19是用於將下外殼14固定至基板18上的凸台。
圖2是橡膠構件11的剖面圖,圖3是從下方觀察橡膠構件11的斜視圖。橡膠構件11由具有可撓性且具有絕緣性的材質構成。例如由矽氧橡膠、聚氨酯橡膠等構成。
如圖2所示,橡膠構件11具有:按壓部111,其呈中空圓筒形狀;及,中央突起部113(第一突起部),其形成於按壓部111的下端面116的大致中央部,且呈圓柱形狀。此外,橡膠構件11具備周圍突起部114(第二突起部),所述周圍突起部114形成於下端面116的周圍部的兩處。兩個周圍突起部114以夾持著中央突起部113的方式被設置於彼此相對向的位置,也就是180°的位置。
中央突起部113的下端,比周圍突起部114的下端朝下方多突起若干量。因此,當按壓部111被按壓,後述的支撐腿部112彈性變形時,首先,中央突起部113的下端接觸可動電極16,進一步,利用支撐腿部112的彈性變形,周圍突起部114的下端接觸可動電極16。換句話說,按壓部111被按壓,形成第一按壓後,中央突起部113接觸可動電極16,使該可動電極16朝下方移動。進一步,按壓部111被按壓,形成大於第一按壓的第二按壓後,周圍突起部114接觸可動電極16,使該可動電極16朝下方移動。
橡膠構件11具備:橡膠底座115,其呈圓環形狀,且剖面是矩形狀;及,支撐腿部112(變形構件),其設置於按壓部111與橡膠底座115之間,整體呈上部切錐形狀。
橡膠底座115位於可動電極16的周圍部的表面,並支撐整個橡膠構件11。
橡膠構件11具備兩個突起部,也就是中央突起部113(第一突起部)及周圍突起部114(第二突起部);具備作為按壓構件的功能,也就是使突起部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由此,使可動電極16(移動構件)與固定電極17(電極部)之間的距離變化。
中央突起部113(第一突起部)設置於俯視觀察橡膠構件11(按壓構件)的視圖(從圖2的符號G的方向觀察的平面圖)的中央,在橡膠構件11未被按壓的平時,與可動電極16(移動構件)分離;而當按壓至第1階段時(第一按壓時),支撐腿部112變形,由此,接觸第一區域P1(第一移動面)。
此外,周圍突起部114(第二突起部),在橡膠構件11的平面圖中,設置於遠離中央突起部113的位置,平時與可動電極16分離,當按壓至第2階段時(第二按壓時),支撐腿部112進一步變形,由此,接觸第二區域P2(第二移動面)。
支撐腿部112具有可撓性,經使用者的操作,按壓部111從上端側朝下方被按壓時,彈性變形。因此,按壓部111朝下方移動,甚至中央突起部113及周圍突起部114向朝下方移動。此外,使用者的按壓一旦解除,會因彈性力而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回到圖1,柱塞12設置於橡膠構件11的上方。柱塞12由筒狀部121、平板部122及腿部123構成。柱塞12由例如塑膠等絕緣性的材質構成。 另外,在柱塞12的上部,設置有例如鍵帽、滑鼠鍵等操作開關。
筒狀部121呈圓柱形狀,上表面是由使用者從符號“F”的方向按壓的面。平板部122形成為大致平行於基板18,該平板部122的下表面接觸橡膠構件11的按壓部111(參照圖2)的上表面。
腿部123形成為從平板部122的周圍朝向斜下方。 在柱塞12的周圍,設置有用於保持該柱塞12的上外殼13及下外殼14。
下外殼14呈筒形狀,筒的中心軸設置為相對於基板18朝向垂直方向。 上外殼13配置為包圍柱塞12。上外殼13的周圍部形成有突起131,下外殼14的內面側形成有缺口141,突起131卡合於缺口141,上外殼13相對於下外殼14固定。
此外,在柱塞12未被按壓的狀態(未從符號“F”的方向施加力的狀態)也就是通常狀態下,上外殼13的上部背面132與柱塞12的平板部122表面接觸。
形成於下外殼14上的墊片15,呈剖面L字形,設置於橡膠構件11的橡膠底座115的外周面與基板18之間。
可動電極16(移動構件)呈平板形狀,以大致平行於基板18的方式配置於墊片15的上表面。此外,在可動電極16的周圍部,連接有橡膠構件11的橡膠底座115。下外殼14上形成有墊片15,由此,形成空間20。
基板18是例如剛性基板。在基板18上,形成有平板形狀的固定電極17,進一步於其表面上形成有抗蝕劑。
[可動電極16、固定電極17的構造] 接下來,參照圖4〜圖6,說明可動電極16及固定電極17的詳細構造。圖4是固定電極17的平面圖,圖5是可動電極16的平面圖,圖6是示出可動電極16上重疊固定電極17(用兩點鏈線表示)的平面圖。
如圖4所示,具有絕緣性的基板18上形成的固定電極17(電極部),具有兩個電極,也就是,第一電極171與第二電極172,由例如銅箔等導電體構成,且呈半圓形狀。將各電極171、172之間的未形成電極的區域作為空間部173。也就是,第一電極171與第二電極172利用空間部173而絕緣。空間部173由抗蝕劑構成。
第一電極171及第二電極172分別經由電線連接於檢測電路(省略圖示)。
固定電極17具有作為電容器的功能。各電極171、172之中的一個為驅動側固定電極,另一個為感應側固定電極。
如圖5所示,可動電極16由不銹鋼等金屬板形成,螺旋形狀的缺口161a,161b,161c利用蝕刻等形成。缺口161a呈狹窄的圓弧形狀,將可動電極16的中央部作為中心,形成為略小於360°的角度。同樣地,缺口161b呈狹窄的圓弧形,將可動電極16的中央部作為中心,形成為略小於360°的角度。另外,可動電極16也可以由金屬以外的介電質構成。另外,在圖5中,示出缺口161a,161b,161c形成為略小於360°的角度的示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大於360°。
缺口161c形成為通過兩個缺口16la,16lb之間的區域,且通過可動電極16的中心部。缺口161c在可動電極16的中心部形成半圓狀的曲線部p1。利用曲線部p1,可動電極16的中央區域被分割為第一區域P1(第一移動面)與第二區域P2(第二移動面)的兩個區域。此外,形成有半圓形狀的曲線部p1,由此,第一區域P1形成有半圓形部分P2。 另外,曲線部p1的形狀也可以不是半圓形,只要是可被橡膠構件11的中央突起部113按下的形狀即可。例如,半圓形部分p2的形狀可以是四邊形和三角形等。
被各缺口部161a〜161c夾持著的金屬板的區域(符號q1、q2),形成為狹窄的曲線狀區域。形成有各缺口部161a〜161c,由此,此區域具有彈簧的功能,也就是利用施加在與金屬板正交的方向(法線方向)上的力而賦能。在被缺口部161a〜161c夾持著的區域之中,將連接第一區域P1的區域作為彈簧部ql(第一發條部),將第二區域P2連接的區域作為彈簧部q2(第二發條部)。
也就是,可動電極16(移動構件)呈平面形狀,具備:彈簧部ql(第一發條部),其利用中央突起部113的位移而賦能,使第一區域P1(第一移動面)朝固定電極17側移動;及,彈簧部q2(第二發條部),其利用周圍突起部114的位移而賦能,使第二區域P2(第二移動面)朝固定電極17側移動。 彈簧部ql、及彈簧部q2是渦卷狀的彈簧。
缺口部161a〜161c,形成為例如阿基米德(Archimedes)螺旋狀,缺口的寬度為一定。因此,彈簧部ql,q2也為一定寬度。彈簧部ql,q2相對於與金屬板正交的方向(法線方向)的變動,在水平方向(平行於金屬板的方向)的變動幅度較少,因此,耐久性較高。可動電極16具備由導電體或介電質所形成的移動構件的功能。
另外,缺口部161a〜161c並非必須是相同寬度,可以使外側的起點較粗,朝向終點慢慢變細,此外,相對於此,也可以使外側的起點較細,朝向終點慢慢變粗。只要利用彈簧部ql,q2,第一區域P1及第二區域能夠在上下方向(與圖5的紙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動即可。缺口部161a〜161c的形狀可以是各種形狀,例如,也可以形成為以一定的寬度波動起伏的形狀。
形成有彈簧部q1,由此,朝可動電極16的法線方向(與圖5的紙面正交的方向)按壓第一區域P1後,第一區域P1朝法線方向移動,彈簧部ql被賦能。也就是說,將第一區域P1朝法線方向(正交的方向)按壓後,彈簧部q1被賦能;而解除按壓後,第一區域P1回到原來的位置。
同樣地,朝可動電極16的法線方向按壓第二區域P2後,第二區域P2朝法線方向移動,彈簧部q2被賦能;而解除按壓後,返回原處。也就是,第一區域P1和第二區域P2彼此獨立地朝可動電極16的法線方向移動。 另外,形成於第一區域P1上的半圓形部分P2,是受如圖2所示的橡膠構件11的中央突起部113按壓的部位。
圖6是在可動電極16上重疊固定電極17並示出的說明。如圖6所示,在缺口部161c之中,橫跨可動電極16的中央部的區域α及固定電極17的空間部173配置為相互正交。
[本實施方式的作用的說明] 接下來,說明本實施方式的開關1的作用。圖7是示出從符號“F”所示的方向按壓柱塞12而成為第一按壓時的狀態(以下,稱作第一按壓狀態)的剖面圖。圖8是示出從第一按壓狀態進一步按壓柱塞12而成為大於第一按壓的第二按壓時的狀態(以下,稱作第二按壓狀態)的剖面圖。另外,為了與圖7、圖8對比,將圖1所示的狀態也就是未按壓柱塞12的狀態稱為“通常狀態”。
在圖1所示的通常狀態下,由於柱塞12未被按壓,因此,支撐腿部112(參照圖2)未彈性變形。因此,中央突起部113未接觸可動電極16,可動電極16與固定電極17之間形成距離z1(參照圖1)。也就是,由於可動電極16不接近於固定電極17,因此,形成固定電極17的第一電極171與第二電極172之間的靜電電容成為第一靜電電容(將其記為C1)。
接著,使用者按壓柱塞12後,如圖7所示,橡膠構件11的按壓部111朝下方移動,支撐腿部112彈性變形而使中央突起部113朝下方移動。中央突起部113接觸圖5所示的半圓形部分p2,將該半圓形部分p2甚至第一區域P1朝下方按壓。第一區域P1朝下方移動並接近於固定電極17。也就是,成為第一按壓狀態。此時,柱塞12的平板部122與上外殼13的上部背面132之間的距離為x1。另外,“接近於固定電極17”是指,包含隔著抗蝕劑而接觸固定電極17的概念。此外,固定電極17由於被抗蝕劑覆蓋,因此,即便可動電極16的第一區域P1乃至第二區域P2隔著抗蝕劑接觸固定電極17,第一電極171與第二電極172仍為絕緣狀態,不會短路。
在第一按壓狀態下,可動電極16之中的第一區域P1接近於固定電極17的第一電極171與第二電極172之間,因此,第一電極171與第二電極172之間的靜電電容變化成第二靜電電容(將其記為C2)。
此外,由於在可動電極16上形成有彈簧部ql,因此,彈簧部ql被賦能。也就是,在此狀態下,使用者一旦解除柱塞12的按壓,利用彈簧部q1的賦能力,可動電極16恢復為原來的平板形狀。此外,利用支撐腿部112的賦能力,橡膠構件11恢復為通常狀態(圖1所示的狀態)。
另一方面,一旦從圖7所示的第一按壓狀態進一步按壓柱塞12,圖2所示的周圍突起部114將圖5所示的可動電極16的第二區域P2朝下方按壓。如圖8所示,第二區域P2朝下方移動並接近於固定電極17。也就是,成為第二按壓狀態。此時,柱塞12的平板部122與上外殼13的上部背面132之間的距離為x2。
在第二按壓狀態下,可動電極16之中的第一區域P1及第二區域P2兩者接近於固定電極17的第一電極171與第二電極172之間,因此,第一電極171與第二電極172之間的靜電電容變化成第三靜電電容(將其記為C3)。
此外,解除柱塞12的按下後,利用彈簧部ql,q2的賦能力,可動部16恢復為原來的平板形狀。此外,利用支撐腿部112以及下端面116的賦能力,橡膠構件11恢復為通常狀態(圖1所示的狀態)。
[衝程與靜電電容的變化] 接下來,參照圖9的圖表,說明按壓柱塞12時的衝程與靜電電容的變化。
圖9所示的曲線S1(實線)示出使開關1為兩段結構的情況(本實施方式的情況),曲線S2(折線)示出並非兩段結構(標準結構)的情況。在曲線S2中,柱塞12的衝程達到0.5[mm]後,靜電電容開始上升,接近0.8[mm]時達到上限的4.2[pF]左右。也就是,在通常狀態下,靜電電容為0[pF],在柱塞的按下狀態下變為4.2[pF]。
另一方面,在曲線S1中,柱塞12的衝程達到0.5[mm]後,靜電電容開始上升,在0.6〜0.8[mm]的範圍內,靜電電容變為2〜2.5[pF]。進一步,衝程達到0.9[mm]左右後,靜電電容達到4.2[pF]。也就是,平時的靜電電容為0[pF],一段的按壓下靜電電容達到2〜2.5[pF],兩段的按壓下靜電電容達到4.2[pF]。
之後,即便使衝程變大,由於維持著可動電極15與固定電極17的抗蝕劑接觸的狀態,因此,靜電電容不變。 如此一來,在本實施方式中,可以發揮二段開關的功能,其利用柱塞12的衝程而切換。
[本實施方式的效果的說明] 如此一來,在本實施方式的開關1(靜電電容開關)中,在使用者未按下柱塞12的通常狀態下,第一電極171與第二電極172之間的靜電電容成為第一靜電量C1。當使用者按壓柱塞12成為第一按壓狀態時,靜電電容成為第二靜電電容C2。其後進一步,當使用者按壓柱塞12成為第二按壓狀態時,靜電電容成為第三靜電電容C3。
並且,檢測這些靜電電容的變化,由此,可以檢測由使用者所實施的柱塞12的按壓狀態。因此,能夠將開關1作成兩段開關來使用。
此外,設置於橡膠構件11上的支撐腿部112彈性變形,由此,成為按壓可動電極16的構造,因此,使用者實施的按壓一旦解除,會立即恢復為通常狀態,由此,可以提高開關的切換速度。
由於其構成為在可動電極16上形成彈簧部q1,q2,並使第一區域P1、及第二區域P2接近於固定電極17,因此,反應性優異,且可以提高耐久性。
進一步,能夠以短衝程在兩處作出類比信號(電容)的激烈變化,可以利用“兩個動作/一個衝程”實現開關動作的高速響應性,並實施連擊輸入。
此外,利用每一衝程中的電容器的急劇的電容變化,可以根據使用者偏好的位置來選擇ON位置。此外,如同以往所述,不會受到人體所帶雜訊的影響,微小靜電電容檢測下的S/N比(訊噪比)提高,能夠穩定開關動作。
進一步,利用靜電電容方式,能夠以微弱的力來進行切實的輸入,因此即便存在二點的輸入點,仍然可以維持最合適的負荷特性。作為兩段的輸入開關,由於簡易結構,因此,與其它方式相比,可以低成本地製造。此外,能夠實現以往錐形彈簧方式的靜電電容型開關無法做到的輕薄化。
以上,儘管已經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是不應理解為,構成本揭示的一部分的論述及圖式對本發明加以限定。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由本揭示可以明白各種代替實施方式、實施例及應用技術。 [符號的說明]
1:靜電電容式開關 11:橡膠構件(按壓構件) 12:柱塞 13:上外殼 14:下外殼 15:墊片 16:可動電極(移動構件) 17:固定電極(電極部) 18:基板 19:凸台 20:空間 111:按壓部 112:支撐腿部(變形構件) 113:中央突起部(第一突起部) 114:周圍突起部(第二突起部) 115:橡膠底座 116:下端面 121:筒狀部 122:平板部 123:腿部 131:突起 132:上部背面 141:缺口 161a,161b,161c:缺口部 171:第一電極 172:第二電極 173:空間部 p1:曲線部 p2:半圓形部分 P1:第一區域(第一移動面) P2:第二區域(第二移動面) q1:彈簧部(第一發條部) q2:彈簧部(第二發條部)
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靜電電容式開關的構造的剖面圖,示出未操作的狀態。 圖2是示出用於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靜電電容式開關的橡膠構件的剖面圖。 圖3是示出用於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靜電電容式開關的橡膠構件的從下方觀察的斜視圖。 圖4是示出用於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靜電電容式開關的固定電極的構造的平面圖。 圖5是示出用於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靜電電容式開關的可動電極的構造的平面圖。 圖6是示出用於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靜電電容式開關的固定電極上配置有可動電極的狀態的說明圖。 圖7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靜電電容式開關操作至第1階段時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8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靜電電容式開關操作至第2階段時的狀態的剖面圖。 圖9是示出當將靜電電容式開關設置為一段結構時、及兩段結構時的衝程和靜電電容的變化的圖表。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靜電電容式開關
11:橡膠構件(按壓構件)
12:柱塞
13:上外殼
14:下外殼
15:墊片
16:可動電極(移動構件)
17:固定電極(電極部)
18:基板
19:凸台
20:空間
115:橡膠底座
121:筒狀部
122:平板部
123:腿部
131:突起
132:上部背面
141:缺口

Claims (4)

  1. 一種靜電電容式開關,其特徵在於,具有:電極部,其由第一電極、及與前述第一電極絕緣配置的第二電極構成;移動構件,其由導電體或介電質所形成;及,按壓構件,其具備突起部,利用使該突起部位移,而使前述移動構件與前述電極部之間的距離變化;其中,前述移動構件具備第一移動面、及與前述第一移動面獨立地移動的第二移動面,並且,前述突起部由第一突起部及第二突起部構成,所述第一突起部利用前述按壓構件的第一按壓而位移,使前述第一移動面接近前述電極部,所述第二突起部利用大於前述第一按壓的第二按壓而位移,使前述第二移動面接近前述電極部;進一步,前述移動構件呈平面形狀,並具備:第一發條部,其利用前述第一突起部的位移而賦能,使前述第一移動面朝前述電極部側移動;及,第二發條部,其利用前述第二突起部的位移而賦能,使前述第二移動面朝前述電極部側移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靜電電容式開關,其中,前述第一發條部及第二發條部由渦卷狀的彈簧構成。
  3. 一種靜電電容式開關,其特徵在於,具有:電極部,其由第一電極、及與前述第一電極絕緣配置的第二電極構成; 移動構件,其由導電體或介電質所形成;及,按壓構件,其具備突起部,利用使該突起部位移,而使前述移動構件與前述電極部之間的距離變化;其中,前述移動構件具備第一移動面、及與前述第一移動面獨立地移動的第二移動面,並且,前述突起部由第一突起部及第二突起部構成,所述第一突起部利用前述按壓構件的第一按壓而位移,使前述第一移動面接近前述電極部,所述第二突起部利用大於前述第一按壓的第二按壓而位移,使前述第二移動面接近前述電極部;前述按壓構件具有帶可撓性的變形的變形構件,並且,前述第一突起部,設置於前述按壓構件的平面圖的中央,在前述按壓構件未被按壓的平時,與前述移動構件分離,而在前述第一按壓時,利用前述變形構件變形而接觸前述第一移動面;前述第二突起部,在前述按壓構件的平面圖中,設置於遠離前述第一突起部的位置,在前述平時,與前述移動構件分離,而在前述第二按壓時,利用前述變形構件變形而接觸前述第二移動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靜電電容式開關,其中,前述第二突起部,在前述按壓構件的平面圖中,以夾持著前述第一突起部的方式被設置於相對向的兩處。
TW109131619A 2019-11-22 2020-09-15 靜電電容式開關 TWI8406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0973 2019-11-22
JP2019210973A JP7366706B2 (ja) 2019-11-22 2019-11-22 静電容量式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1150A TW202121150A (zh) 2021-06-01
TWI840611B true TWI840611B (zh) 2024-05-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3068A (ja) 2005-12-22 2007-07-05 Tokai Rika Co Ltd スイッ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3068A (ja) 2005-12-22 2007-07-05 Tokai Rika Co Ltd スイッ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15970B2 (ja) スイッチ機構並びに入力装置
TW202009958A (zh) 用於電容式觸控螢幕的透明按鍵
US7166813B2 (en) Multistep switch having capacitive type sensor
WO2006067911A1 (ja) 方向検知スイッチ
US20100045593A1 (en) 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US20160093454A1 (en) Operating member with switching mat
TWI840611B (zh) 靜電電容式開關
JP4444569B2 (ja) キー入力装置
JP2016201140A (ja) 電子機器
JP7366706B2 (ja) 静電容量式スイッチ
JP2014175194A (ja) 入力装置
JP7432825B2 (ja) 可動部材、及び入力装置
US9715976B2 (en) Keyboard device
KR20070047688A (ko) 슬라이드조작식 스위치
JP4169130B2 (ja) 方向検知スイッチにおける操作キーの操作方向判定方法
JP7422560B2 (ja) 静電容量式スイッチ
KR101956745B1 (ko) 정전용량 포스 센서를 적용한 메탈터치 스위치 어셈블리
JP2007048760A5 (zh)
KR102187092B1 (ko) 포스 센서 스위치를 이용한 제스처 감지 장치
JP4007896B2 (ja) 入力装置
JP2008078022A (ja)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スイッチ装置
JP2002324463A (ja) 静電容量方式x−y入力装置
JP7410770B2 (ja) 荷重センサおよび操作入力装置
JP2005228040A (ja) 静電容量式フォースセンサの操作機構
JP2013080653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入力装置